托班數學《學會分辨前后》教案設計(通用10篇)
托班數學《學會分辨前后》教案設計 篇1
活動目標
正確感知7的數量,并認識數字7
仔細觀察、大膽想象、提高思維的靈活性。
體驗成功后的樂趣,增強參與活動的自信心。
活動準備
課件圖片。
17數字卡片。
葫蘆娃歌曲。
活動流程
一、情景導入
到老爺爺家做客,感知7的數量。
老師說:我們今天去老爺爺家做客,看老爺爺家門口有什么?
(斧子)老爺爺用斧子種地勞作。
老爺爺家門前有幾把斧子?(七把)
1.老師說:有七把斧子,我們一起來數一數。
二、訓練孩子數數能力
今天老師還帶來了一個新朋友數字寶寶7。看看七長的像什么?(和老爺爺家的斧子一樣)七像斧子割青草。
2.老爺爺家的門口的葫蘆藤上有幾片葉子?
3、每片葉子下面結一個葫蘆,看看有幾個葫蘆呀?
4.老爺爺有幾個孫子,我們來認識一下。
(讓幼兒說是葫蘆娃,并數出數量)
三、訓練學生,正確判斷7以內的數量
1、請小朋友們從盒子里找出有7個禮物送給葫蘆娃,比一比,誰找得禮物又對又多。(幼兒操作,教師觀察。)
2.復習每個數字并說出每個數字都像什么。
四、游戲
1.教室中放上不同數字的卡片,讓幼兒去尋找七。
2.教室中放上一些玩具,看看誰最先數到七個玩具。
3.學唱歌曲《葫蘆娃》。
活動延伸
通過游戲讓幼兒對數字有更深了解,知道葫蘆兄弟非常團結。小朋友們也要互相友愛。
托班數學《學會分辨前后》教案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認知圓形、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
2、體會成功的愉快。
教學預備:
1、小雞圓形房屋、小鴨子三角形房屋、小貓咪正方形房屋、小狗狗長方形房屋數個。
2、圓形、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餅干數個。
教學過程:
1、孩子觀摩種種外形的餅干,請他們說說餅干的外形。幼兒教師總結餅干的形狀特點。
2、幼兒教師簡易述說餅干的制作過程。
3、孩子品嘗餅干說說餅干外形與味道。
4、展示小雞、小鴨子、小貓咪、小狗狗木偶出來玩聞見了香氣講:我聞到餅干的香氣啦,我的肚皮餓啦,餅干在那哩?
5、動物們找尋餅干:哇,原本在此哩,有如此多漂亮的餅干呀。小雞講:我最喜愛吃與我房屋一樣外形的餅干。小鴨子、小貓咪、小狗狗和上面的一樣。
6、教師:動物們都想吃與他們房屋外形一樣的餅干,請孩子們為它們去到家中去吧
7、孩子動手操作:給動物送餅干,要求每一種餅干均要送往外形一樣的動物家中去。幼兒教師巡視來回指導。
8、教學完結:帶著動物到草坪上去玩。
托班數學《學會分辨前后》教案設計 篇3
活動目標
培養幼兒的認字能力,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引導幼兒初步了解數字5的形狀,認識數字5。
活動準備
黑板、圖片、玩具
活動過程
一、課題導入
今天老師想帶小朋友去玩具商店買玩具,想去嗎?(想)到玩具商店后想買幾個玩具呢?
看看老師手里有幾個玩具?(拿五個)數一數
二、活動流程
1.教授數字5
我們拿著玩具回到小B班吧!今天老師還帶來了一個新朋友,數字寶寶5,觀察一下5像什么?5像秤鉤來買菜。(圖片)
媽媽天天買菜很辛苦,愛媽媽。
2.復習1---5的說法
3.手指律動《手指變變變》
4.游戲
拿一個球,教師拍,幼兒數數。(讓孩子學會數數,并熟記數字5)
5.給數字寶寶找家
桌子上放兩堆玩具,第一堆放一個,另一堆放五個。把數字寶寶1放在第一堆的那邊,數字5放第二堆,看哪個小朋友放的對。
三、結尾
手指律動:冰板
活動延伸
通過游戲、手指律動等過程讓幼兒認識數字5。并且對數字感興趣。讓幼兒在學習數字5后,使他們知道媽媽很辛苦,并養成不讓媽媽擔心的好習慣。
托班數學《學會分辨前后》教案設計 篇4
活動目標:
1、使幼兒初步認識數字1、2、3。
2、讓幼兒能用實物來表示1、2、3。
3、讓幼兒喜歡上數學課,喜歡數學課的氛圍。
活動準備:
1、卡通數字1--3。
2、1、2、3的大數字卡以及相應圖片。
3、袋子以及水果圖片若干。
4、數字寶寶卡片1、2、3幼兒人手一套。
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
用兒歌引出課題:教師唱自創歌曲:一象鉛筆細又長,二象小鴨水中游,三象耳朵聽聲音,我們請他們來做客。請出數字寶寶1、2、3。那么數字寶寶是不是象歌曲里唱的那樣象鉛筆、小鴨和耳朵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二、活動開始
1、請出數字寶寶,用數字和圖片相對應,讓幼兒看看數字是否象兒歌中唱的一樣,加深幼兒對數字的理解和記憶。
2、游戲:我出幾你念幾。教師隨意出示大數字卡,讓幼兒念出卡片上相應的數字。
3、用手指表示數字:教師:現在請小朋友伸出你靈巧的小手,告訴我你的小手都有那些本領?(幼兒自由回答)那么你會用小手表示1、2、3嗎?教師帶領幼兒用手指表示1、2、3,同時糾正幼兒的錯誤手勢。
4、游戲:我來說,你來比。教師說出數字,幼兒用手指來表示。同時也可以選擇幼兒擔任小老師。
5、游戲:看實物出手指。教師從魔術口袋中拿出相應數量的實物,讓幼兒說出數字同時用手指頭來表示其數量是幾。
三、活動結束
小朋友們真棒,現在數字寶寶請小朋友和他們一起做游戲。帶領幼兒隨音樂走出活動室,(草坪上撒上1--3的小數字卡,帶領幼兒玩找數字寶寶的游戲。)自由結束。
四、活動總結
教師針對幼兒今天的表現給予具體的評價,表揚和鼓勵在活動中表現積極的幼兒,使其產生成功感和愉悅感。同時考慮到哪些能力相對較弱的幼兒,增強其自信心。
活動延伸:
教師在活動結束后,可以在益智區里投放今天所的教具和相關活動用具,以便讓幼兒課在區域活動的時候,及時的來操作今天所學的內容,加深其對今天所學內容的理解。
托班數學《學會分辨前后》教案設計 篇5
活動目標:
1、初步學習用一一對應的方法使兩組物體一樣多。
2、體驗操作的成就感。
活動準備:
母雞頭飾,小雞、蟲各三只,幼兒操作紙
活動過程:
(一)、游戲:小雞吃蟲
1、學小雞走路
老師:我的小雞寶寶在哪里啊?小雞寶寶真乖,今天媽媽帶你們去找好吃的好嗎?你們喜歡吃什么?那我們一起去吃蟲吧!
幼兒學小雞走路,雞媽媽念兒歌:小雞小雞嘰嘰嘰,找找小蟲嘰嘰嘰。雞媽媽說:小蟲找到了!小雞做吃蟲狀。
2、學兒歌
老師:你們吃飽了嗎?那我們一起回家吧!
兒歌:小雞小雞嘰嘰嘰,一起回家嘰嘰嘰。
(二)、小雞找蟲
1、給小雞排隊
老師:嘰嘰嘰,誰來了?請寶寶給小雞排隊。(個別幼兒操作)
老師:我們一起數數有幾只小雞?(3只)
2、吃蟲子
老師:小雞餓了,要吃東西了,小雞喜歡吃什么?
(出示2條蟲,個別幼兒操作)
老師:每只小雞都吃到蟲子了嗎?哪只雞沒吃到?為什么沒吃到?
老師:小雞有幾只?小蟲有幾條?誰多誰少?
老師:怎樣才能使每只小雞都吃到蟲?(再出示一條蟲,請幼兒貼)
老師:數一數有幾只小雞幾條小蟲?一只小雞一條蟲,一只小雞一條蟲現在每只小雞都有蟲子吃了嗎?
(三)、比多少
1、出示示范紙1
老師:這張紙上有什么?還有什么?有幾條蟲子?一樣多嗎?每只雞都能吃到蟲子嗎?
2、出示示范紙2
老師:這張紙上有幾只雞?有幾條蟲子?每只雞都有蟲子吃嗎?那我們想個什么辦法幫助這只小雞?
3、出示示范紙3
老師:紙上有幾只雞?有幾條蟲子?想各辦法把他們變得一樣多?
4、幼兒操作,教師個別指導。
托班數學《學會分辨前后》教案設計 篇6
一、活動目標:
1、創設玩具城情境,激發幼兒對數學活動的興趣,體驗和同伴共同學習的愉快情緒。
2、通過看看、說說、粘粘等形式感知4以內數量,發展思維能力。
3、能有序的進行操作,提高動手操作能力的發展。
二、活動準備:
玩具車幼兒人手一輛、幼兒操作材料每人一份、教師示范教具一套
三、活動過程:
(一)、激發去玩具城的興趣。
1、我們小朋友喜不喜歡玩玩具?你喜歡玩什么玩具?(幼兒自由講述)
2、隨律動《開火車》進入活動室。
(二)、玩玩具,初步感知4以內的數量。
1、幼兒第一次玩玩具,感知輪子能滾動的特性,初步學習點數4以內的數量
小結:原來輪子都會滾動,而且都不一樣。
2、幼兒互相交換第二次玩玩具,感知不同數量的輪子,鞏固對數量的認識
3、送玩具回家,幼兒按點送物。
(三)、幫玩具寶寶數輪子。
1、玩具寶寶要去參加裝輪子大賽,可是他們還不知道自己該裝幾個輪子,怎么辦呢?
2、出示范例,引導幼兒思考。
這是什么車?它應該裝幾個輪子?(根據幼兒講述示范粘貼一種,其他的請幼兒思考并輕輕告訴老師)
3、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引導幼兒相互進行驗證,適當啟發個別能力較弱的幼兒
4、集體驗證。
引導幼兒說一說你幫什么車裝了幾個輪子?是不是每一個玩具寶寶都會數自己的輪子了?
(四)我們也來變一變。
1、我們小朋友想不想跟著玩具寶寶一起去參加比賽?
2、請你們動一動小腦筋,變一變,你想變成什么車去?
3、幼兒隨音樂出活動室。
(五)、延伸
1、在數學區投放相應材料供幼兒鞏固。
2、在日常活動中引導幼兒自由的變成輪子數量不同的玩具。
托班數學《學會分辨前后》教案設計 篇7
活動目標:
1、初步辨別以自我或他人為中心的前與后的'位置關系。
2、學說短句在前面等。
活動準備:
1、貓警長頭飾一個,白貓警士頭飾若干(與幼兒人數相同),一只耳老鼠頭飾一個。
2、紙做的老鼠若干個(數量與幼兒中男幼兒的人數相同)。
3、玩具若干個(數量與幼兒中女幼兒的人數相同)。
4、大型可站立的房子和大樹各一幅。
5、創設活動情境:教室的一半場地放一棵樹,一幢房子,五六塊積木。將老鼠和玩具放在這些物品的前面或后面。
6、讓每位幼兒知道黑貓警長的故事。
活動過程:
一、引起興趣:
(一)談話導入游戲,分配游戲角色。
小朋友,你們都聽過黑貓警長的故事嗎?你們都喜歡誰?今天,老師力來做黑貓警長,小朋友都扮演白貓警上,現在我們一起來做游戲。
(二)電話鈴響,警長聽電話。
警長:剛才我接到一些小朋友打來的電話,有許多老鼠到我們教室,把小朋友的玩具偷走了。請白貓警士幫助把玩具找回來。現在我命令成立特警隊,白貓警士的一切行動必須聽警長指揮。能不能完成任務?
二、引導幼兒學習方位詞。
(一)老鼠很狡猾,藏在各個地方,我們先要去偵察一下敵情。輕輕地走過去仔細看老鼠藏在什么地方然后記住了,回來報告在什么地方發現了老鼠。
(二)警長示范。
(三)請個別警士偵察,報告敵情。要求會說:在什么的前面(后面)發現了老鼠。
三、引導幼兒學習正確使用方位詞。
(一)請弟弟警士捉老鼠,妹妹在旁邊觀戰。要求記住是在哪里捉到了老鼠。捉住后告訴妹妹警士在什么前面(后面)抓到了老鼠。(對的肯定,錯的糾正)。
(二)老鼠抓到了,現在請妹妹警士去把玩具找回來。找好玩具,告訴大家是在什么地方找到的玩具。(指導幼兒正確運用方位詞前或后)
四、進一步理解和運用方位詞。
剛才白貓警士都很好地完成了任務,特別表揚、警士,但是最大最壞的老鼠一只耳逃走了。你們想把它抓住嗎?一只耳很狡猾,要抓到它,先要練好本領。
(一)聽命令行動
請警士躲到椅子后面;走到椅子前面來;向前走一步;向后退一步;弟弟到警長前面來;妹妹到警長后面。
(二)開三輪摩托車去現場。
三分之一幼兒做摩托車司機。另外幼兒聽警長指揮按命令排在司機前面或后面。三人一輛車開赴抓鼠現場。
(三)布置任務。
某些警士躲在大捌后面;某些警士在大樹前;某些警士躲在房子后;某些警士在房子前面。警長躲在門后面。請警士各就各位,不說話。
(四)抓一只耳
其他老師扮演的大老鼠一只耳出現了,東張西望。警長一聲令下不許動,警士們撲上去把大老鼠抓住。送到軍事法庭去。
五、游戲結束。
特警隊勝利完成任務,在音樂中休息。結束游戲。
延伸閱讀
托班數學《學會分辨前后》教案設計 篇8
教學目標:
1、通過看看、找找、講講等游戲活動,引導幼兒學說方位詞,并初步嘗試按大小分類。
2、幼兒能愉快參加活動,大膽的講述。
教學準備:
小螞蟻頭飾;大小的餅干若干;大小籃子各一只;音樂磁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活動,做準備動作。
教師扮演螞蟻媽媽,幼兒扮演螞蟻寶寶。
螞蟻媽媽:今天天氣真好,媽媽要帶寶寶們去搬點糧食。我們先活動活動,待會兒搬食物才有勁。引導幼兒跟兒歌做動作。
二、游戲:找餅干
1、餅干要和我們躲貓貓,請你去看看、找找它們躲在了哪里?告訴我,你在哪里找到了餅干。
2、幼兒四散尋找,老師個別指導,引導幼兒學說方位詞,
3、和餅干一起跳舞(律動)
4、找到好吃的餅干,心里真高興,我們來跳個舞吧。
三、游戲:根據大小送餅干
數數你找到幾塊餅干?它們一樣嗎?那里不一樣?你找到的是什么餅干?(區別大小)
1、認識大小標記。
媽媽給你們準備了兩個籃子,籃子上還有標記呢。(初步接觸大小標記)
2、按餅干的大小分類。
幼兒送餅干,老師個別指導。
3、看看餅干寶寶找對家了沒有。(大家一起驗證)
4、體驗成功的喜悅。
寶寶們把餅干都送到家了,我們一起念首兒歌慶祝一下吧!
托班數學《學會分辨前后》教案設計 篇9
活動目標:
區分大小并且運用大小不同的圓進行粘貼。
活動準備:
環境布置(區域角布置一些動物圖片要有大有小,有大有小的雞蛋、糨糊、抹布、雙面膠)活動過程:
一、引起興趣
咯咯咯咯噠!是誰在叫呀?老母雞叫咯咯咯咯噠干什么呢?(生雞蛋)
二、區分大小
1、咯咯咯咯噠,老母雞生了幾個雞蛋?(一個)雞蛋像什么?(幼兒自由說說)咯咯咯咯噠,老母雞又在干什么了?(生雞蛋)又生了幾個蛋?雞媽媽生的兩之雞蛋一樣嗎?(有大有小)
2、今天雞蛋寶寶要和小朋友做游戲。
這一大一小的雞蛋碰在一起可以變成什么?(幼兒自由說說)一大一小的雞蛋碰在一起變成了小雞。
3、你們想不想和雞蛋寶寶一起變小雞。
老師示范粘貼小雞的方法。
師生共同參與并幫助幼兒完成粘貼小雞。
4、幼兒把小雞粘貼在身上,講講現在你是誰了?小雞有什么本領(幼兒自由說說)5、小雞還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什么?(chicken)英語歌曲:chicken
三、延伸活動:chicken還有許多好朋友等著我們,他們是誰?現在我們一起找你喜歡的好朋友。
托班數學《學會分辨前后》教案設計 篇10
設計意圖
幼兒剛剛開始體驗脫離家長,在老師的帶領下,獨立在幼兒園生活。因此,要建立幼兒的生活常規,因此設計了此活動,鍛煉幼兒午睡時脫下的鞋子如何擺放,從小培養幼兒有序的好習慣。
活動目標:
1、學習將脫下的鞋子擺整齊。
2、學說一雙鞋子。
3、知道在午睡時,要將脫下的鞋子放整齊。
活動準備:
1、墊子。
2、幼兒拖鞋和鞋架。
活動重點:學說一雙鞋子并給鞋子排隊。
活動難點:能清楚知道鞋子的左右腳。
活動過程:
1、激發活動興趣
說悄悄話,教師拿起自己的一只鞋子放在耳朵邊傾聽鞋子說話。告訴幼兒:哎,鞋子在和老師說悄悄話呢。你們想指導鞋子在說什么嗎?
教師告訴幼兒:鞋子說,早上看到小朋友一個跟著一個排著隊伍,整整齊齊真神奇。我們鞋子也想學學小朋友整整齊齊地排隊伍。
2、練習鞋子排隊:鞋寶寶跟著鞋媽媽開火車
教師示范將自己的兩只鞋子放整齊,請幼兒把鞋子脫下后,把左右兩只鞋子擺放整齊,放在座位前的地面上。
教師將自己的鞋子放在排頭,逐一請小朋友拿起自己的鞋子,擺在鞋子媽媽的后面,形成一橫排。
補充:請寶寶在墊子上活動,脫掉鞋子后不會著涼。
3、練習鞋子配對
出示一堆放亂的拖鞋,請孩子在眾多鞋子中尋找一雙鞋子,并在老師的指引下整齊的放到鞋架上。這個環節既增強難度又鞏固鞋子排隊,幫助寶寶梳理良好的生活經驗。
4、整理,穿上鞋子。
活動延伸:
午睡時,請孩子將脫下的鞋子放整齊。
活動反思
次活動前,我試圖引導幼兒主動地放好鞋子,但是我發現我班幼兒不具有這些常識和常規意識,因此,我根據幼兒現階段的具象思維,我先讓幼兒脫下鞋子進入活動場地,讓幼兒自己看看鞋子是怎么放的,再讓幼兒看事先準備好的鞋子放整齊的照片,讓幼兒從看看做做中體會將鞋子放整齊,養成良好生活習慣的樂趣,在游戲鞋子寶寶也排隊的過程中學習自己脫鞋子,穿鞋子。整個教學過程都比較順暢,每個環節層次分明,寶寶參與積極。
不足:
1.還要再增強一雙的概念。可以通過區域活動來繼續,投放各式鞋子圖片,請寶寶由一只鞋子找到一雙鞋子。
2.提供不同種類的鞋子,增強難度。在第三環節幫媽媽整理鞋子中,請寶寶整理的是自己的小拖鞋,都挺熟悉,一眼就找到。如果再有皮鞋、球鞋、雨鞋等不同鞋子種類就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