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優質課教案模板(通用4篇)
小學語文優質課教案模板 篇1
【教學目標】
1.能理解什么是演講,并圍繞話題擬定演講題目,根據要求寫好演講稿。
2.用適當的語氣、語調進行演講,態度大方。
【教學重難點】
1.能理解什么是演講,并圍繞話題擬定演講題目,根據要求寫好演講稿。
2.用適當的語氣、語調進行演講,態度大方。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優秀演講視頻片段,演講稿例文。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板塊一 觀看視頻,明確話題
1.播放優秀演講視頻。
2.學生交流觀看體會或感悟。
3.師生交流:你演講過嗎?有什么感受?(指名交流)
4.小結導入:演講就是圍繞一個話題,用講述的方式把自己的觀點傳達給別人。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學學寫演講稿,在班上開展一次演講活動。(板書“口語交際:演講”)
【設計意圖】通過觀看優秀演講視頻,回顧自身演講的經驗,從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對演講有一個初步的了解。
板塊二 確定話題,擬定題目
1.選擇話題。
(1)出示課件。
課件出示:
科學 讀書 家鄉新貌 健康飲食
(2)指名交流:你對上面哪個話題比較感興趣?
(3)拓展:除此之外,你們還有沒有感興趣的話題?
預設:環保、和平、運動、旅行……
2.指導擬題。
(1)教師引導:在寫演講稿之前,要根據選擇的話題以及演講內容,擬定演講的題目。你準備擬定一個什么題目?
(2)指名交流,師生評議。
(3)出示題目范例。
課件出示:
·讀書的快樂
·遠離垃圾食品,關注身體健康
①提問:你們覺得這個題目好嗎?為什么?(題目完整,觀點明確)
②小組交流:擬題目時要注意些什么呢?
預設:題目表達的主題要具體,題目要完整,觀點要鮮明。
③學生修改自己的演講題目。
【設計意圖】利用教材范例,搭建學習框架,引導學生自主選擇演講話題,自主探究該如何擬題目,并完善演講題目。
板塊三 梳理方法,寫演講稿
1.教師介紹:這是一位同學圍繞“讀書”這個話題寫的一篇演講稿,誰來讀一讀?
課件出示: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古語有云:“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書是人類精神的糧食。
我在讀書中享受藝術美,享受其帶來的無窮樂趣。我可以暢游在書的海洋里,坐著輕舟在三峽中勇進,去感受李白“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的喜悅;也可以漫步于塞外廣闊的草原上,去領略王維所點燃的直沖云霄的孤煙,欣賞那動人且讓人流連忘返的.“長河落日圓”;還可以欣賞“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這般壯闊的景象。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的傾聽!
2.引導交流:你們覺得這篇演講稿怎么樣?能說服你嗎?為什么?
(1)指名交流。
(2)提問:什么樣的演講稿才有說服力呢?
課件出示:
·觀點要鮮明。
·選擇合適的材料說明觀點,如,列舉有代表性的事例,引用名言警句。
·要有感染力,可以引用生動的故事。
3.學生根據自擬題目,試寫演講稿。
【設計意圖】本教學環節充分利用例文,引導學生自主發現寫演講稿的方法和要求,并遷移運用試寫演講稿,為后面的演講打好基礎。
板塊四 練習演講,互動評價
1.教師引導:同學們的演講稿寫完了,怎樣講才有感染力呢?請聽聽小伙伴是怎么說的。
課件出示:
·語氣、語調適當,姿態大方。
·利用停頓、重復或者輔以動作強調要點,增強表現力。
2.學生自主練習。
3.組內練習演講,填寫評價表。
課件出示:
演講者:
演講題目:
評價標準
得幾顆星
我的建議
語氣、語調適當 ☆☆☆
姿態大方 ☆☆☆
利用停頓、重復或者輔以動作強調要點,增強表現力 ☆☆☆
4.小組推薦代表全班展示。
教師引導評價:你覺得他的演講有什么值得肯定的地方?你有什么建議?
5.觀眾評審團評議,評選“最佳演說家”。
6.教師點評,評價頒獎。
【設計意圖】通過“個人練講—小組試講—全班展示”的學習過程,借助“小貼士”的提示,引導學生學習演講的技巧,通過師生多個回合的評議,不斷提高學生的演講水平。
【板書設計】
口語交際:演講
寫好:觀點鮮明 選材合適 引用生動
講好:語氣適當 姿態大方 強調要點
【教學反思】
本次口語交際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寫演講稿,二是進行演講。所以在本次教學設計中,重在把兩者自然地結合在一起。我在教授演講稿的特點時,沒有枯燥地進行講解,而是通過看優秀的演講視頻和優秀例文,讓學生自主發現寫演講稿的秘訣,從而習得方法。在指導演講時,我緊扣“小貼士”的要求,通過“個人練講—小組試講—全班展示”的教學流程,借助師生共評的形式,循序漸進地滲透演講的技巧。相信通過這次口語交際的訓練,學生的演講水平一定會有質的提高。
小學語文優質課教案模板 篇2
一、教學目標:
1、緊扣課題,立足文本,引導學生深入感悟,真正走進司馬遷的內心世界,對人物形象進行漸進、深刻的解讀。
2、感情朗讀,情感共鳴,進行文化浸潤。
3、對學生進行扎實、有效的閱讀訓練,不斷提升語文素養與技能。
二、教學過程:
1、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認識了一位歷史人物。(板書:司馬遷)
2、司馬遷著寫了《史記》,誰能結合課文內容和課外資料,談談《史記》是一部怎樣的書?(板書:《史記》)
3、司馬遷為什么偏偏要寫這樣一部書呢?(板書:寫)
4、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的一、二自然段,說說司馬遷寫《史記》的原因。
5、學生讀后交流。
6、環境的熏陶、家庭的影響將司馬遷與史學緊緊相連。父親的臨終遺言托對司馬遷的影響更是舉足輕重。
7、出示句子:司馬談臨終之時,淚流滿面地拉著兒子的手說:“我死之后,朝廷會讓你繼任我的官職,你千萬不要忘記我生平想要完成的史書哇!”
8、教師范讀,這是父親的臨終囑托。這是一份怎樣的囑托?
9、齊讀。
10、身為兒子的司馬遷豈能不明白老父的心?此時此刻,望著淚流滿面的父親,聆聽著他的囑托,司馬遷在想些什么呢?
11、學生交流。
12、引讀、出示:司馬遷牢記父親的囑托,每天忙著研讀歷史文獻,整理父親留下來的史料和自己早年走遍全國搜集來的資料。
13、你讀出了一個怎樣的司馬遷?
14、學生交流。
15、司馬遷忘我研讀,認真整理,專心致志寫作《史記》,如此發奮。(板書:發奮)
16、學生質疑。(板書:發憤,并打上問號)
17、“憤”教師加點。讓你聯想到哪些詞語?
18、學生舉例。
19、那么到底是什么事使得司馬遷滿懷憤慨,發憤寫成《史記》呢?
20、學生交流:李陵事件。你了解宮刑嗎?
21、出示:司馬遷悲憤交加,幾次想血濺墻頭,了此殘生。
22、你讀懂了什么,你體會到了什么?
23、奇恥大辱、悲憤欲絕,也許此時,死,對于司馬遷是最簡單、最好的解脫。但是,他這樣做了嗎?
24、繼續出示:但想到《史記》還沒有完成,便打消了這個念頭。
25、“發”教師加點,到底是什么打消了司馬遷的輕生之念,使他重新振作起來,下定決心,發憤寫成《史記》呢?請同學們靜心默讀下面的文章,用心體會。
26、音樂起,學生品讀。
27、到底是什么打消了司馬遷的輕生之念,使他重新振作起來,發憤寫成《史記》呢?學生交流。
28、出示:他想:“人總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輕于鴻毛。我如果就這樣死了,不是比鴻毛還輕嗎?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寫完這部史書!”
29、理解:“重于泰山”“輕于鴻毛”
30、為此,司馬遷吶喊到: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寫完這部史書!你聽到了司馬遷怎樣的聲音?
31、齊讀,配樂。
32、教師過渡:想到這里,他盡力克制自己,把個人的恥辱、痛苦全都埋在心底,重又攤開光潔平滑的竹簡,在上面寫下一行行工整的隸字。(音樂起,出示插圖)
大雪紛飛的寒冬,司馬遷伏在冰冷的竹簡之上……
夜深人靜,昏黃的油燈下,司馬遷又提起了手中的筆……
獄卒尖刻的笑聲中,司馬遷眉頭緊鎖……
中秋之夜,滿頭白發、重病纏身的司馬遷仍然寫著……
33、讓我們走進司馬遷的悲壯人生,你看到了怎樣的情景,你聽到了他怎樣的心聲?
34、學生描述。
35、出示:是的:想到這里,他盡力克制自己,把個人的恥辱、痛苦全都埋在心底,重又攤開光潔平滑的竹簡,在上面寫下一行行工整的隸字。
36、此時,這一行行工整的隸書,僅僅是用墨在寫就嗎?(血淚寫成、生命寫成)
37、整整13年,痛苦、恥辱,沒有讓司馬光屈服,血淚和生命凝成了輝煌巨著,因為:他想:“人總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輕于鴻毛。我如果就這樣死了,不是比鴻毛還輕嗎?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寫完這部史書!”
38、此時此刻,你理解了“發憤”的內涵與深意嗎?(板書:忍辱負重、百折不撓……擦去“發奮”)此時,你認為司馬遷的生命歷程還是“殘生”嗎?
39、朗讀第三自然段。再次讀課題。
40、教師引讀:就這樣……
41、司馬遷寫作《史記》,僅僅用了13年嗎?
42、《史記》,生命鑄就。這真是一部:前無古人的輝煌巨著。
43、出示:忍辱負重用生命寫成巨著,百折不撓以血淚著就史書,橫批:中華偉男兒
44、讓我們永遠記住“司馬遷發憤寫史記”的故事,讓我們永遠記住忍辱負重、百折不撓的司馬遷,讓我們好好讀讀輝煌巨著〈〈史記〉〉,讓我們心中的司馬遷永遠陪伴我們的人生之路。
三、作業設計:
1、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2、圍繞“司馬遷著寫《史記》”,選擇“發奮”或“發憤”,查閱資料,展開想象,寫一段話。
四、板書設計:
司馬遷發憤寫 《 史記》
忍辱負重 輝煌巨著
百折不撓 前無古人
小學語文優質課教案模板 篇3
一、教材分析:
在茫茫的宇宙中,有一顆美麗的星球,那就是地球——孕育萬物的母親,可是如今她已傷痕累累,藍天已不在藍,碧水已不在清。保護環境、熱愛地球已經成為擺在全人類面前的一個迫在眉睫的重要主題。基于此因,《特殊的葬禮》一課納入了蘇教國標版第八冊中。
《特殊的葬禮》這篇課文主要講述了巴西總統及一批熱愛大自然的人們為塞特凱達斯瀑布舉行葬禮的事。課文講述了塞特凱達斯大瀑布過去的雄偉壯觀,現在的慘淡景象,通過對比號召人們保護生態平衡,愛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
第一段(1)倒敘式開頭,簡介巴西總統為塞特凱達斯瀑布主持葬禮。
第二段(2-6)通過今昔對比,寫出了瀑布從“雄偉壯觀”到“逐漸衰竭”的過程以及原因。
第三段(7、8)與第一段照應,寫出了總統的號召:保護環境,愛護地球。
二、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目標:
1、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提高學生閱讀能力。
3、體會課文倒敘式開頭,以及前后照應,對比、擬人的寫法。
過程與方法目標:
1.引導學生通過情境、對比、體會、朗讀等方法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情感。
2.在葬禮上,菲格雷特總統的演講飽含深情,動人心弦。根據課文內容,試著寫寫這篇演說辭。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1、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的情感
2、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在瀑布的今昔對比中,想象游人的感受;引導學生領悟保護環境、保護生態平衡,愛護地球的重要性;
3、在葬禮上,菲雷特總統的演講飽含深情,動人心弦。據課文內容,試著寫寫這篇演說辭。
三、教學重、難點:
1、能聯系課文內容,想象即將枯竭的塞特凱達瀑布的子及游人的感受。
2、通過了解塞特凱達斯瀑布由旺盛到枯竭的過程,認識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愛護我們生存的地球的情感。
四、設計思路:
五、課前準備:課件
六、教學過程與設計理念
一、復舊知,導入新課
1、讀題,注意“特殊”
2、為什么說這是一個特殊的葬禮呢?
(設計意圖:一個問題,即復了上一課時的內容,又激起學生進一步探究的興趣,引領學生進入本課時的學。)
二、讀中感悟,真情體驗
(一)認識過去的瀑布。
1、塞特凱達斯瀑布曾經是一條怎的瀑布?指名讀朗讀第三自然段,正讀音。
2、從這段話中找出一個最恰當的詞語來形容這個瀑布。(雄偉壯觀)
3、學生自讀這段話。并說說哪些地方最能讓人體會出它的雄偉壯觀。(流量、洶涌、咆哮而下、滔滔不絕、一瀉千里、從天而降)
(出示瀑布畫面,配瀑布聲。)以上詞語插入朗讀
體會:讀到“咆哮想到?讀到滔滔不絕想到?讀到一瀉千里、從天而降想到?
4、指導朗讀,表現雄偉壯觀的氣勢。(男生讀)
出示:(插入補充資料:世界水量的瀑布群之一。實際由18個瀑布個組成,平均流量達13200米/秒,洪峰期可四倍于此,水力極為豐富。瀑布總寬90米,總落差114米,跌落聲遠至40公里。)
5、面對這一個大瀑布,會怎么?是的,人們在這從天而降的巨大水簾面前,流連忘返。他們怎么贊嘆?怎么做?
6、讓我們再次欣賞它的雄偉身姿。(瀑布畫面)
(設計意圖:從文到圖,再從圖到文,讓學生將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和直觀的欣賞、感受以及感情朗讀結合起來,更好地理解、體會昔日瀑布雄偉壯觀的景象。)
(二)感知如今的大瀑布。
1、(連續放如今的瀑布畫面)并范讀第五自然段。
(設計意圖:連續播放畫面,意在讓學生心中出現一種落差,有利于深切認識瀑布的變化,激發起心中的惋惜之情。)
2、如今的塞特凱達斯瀑布怎么了?(逐漸枯竭)
3、(出示第五自然段前兩句)如今的塞特凱達斯瀑布,沒有了當年的雄姿,引讀“它在……最后的消亡。”
4、課文中把瀑布比作了什么?這寫讓感受到了什么?心情如何?出示填空:這段話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把瀑布當做一個(生命垂危的老人)來寫,讓我們心里倍感(沉重、傷感……)
哪些詞語讓體會到傷感?生交流,師小結:生命垂危,怎不令人傷感?……
5、感情朗讀第三(男生讀)和第五自然段女生讀),進一步感受大瀑布發生的巨大變化,激起學生的情感。
(三)探究瀑布枯竭的原。
1、這個世界流量的瀑布為什么會發生這的變化呢?
2、讓學生輕讀這一部分。
3、討論原。出示填空:
(用水毫節制、森林被亂亂伐,水土大量流失,流量逐年減少。)是人們的行為讓大瀑布逐漸消失,這是多么痛心的事呀!
(設計意圖:這部分內容很淺顯,所以,我引導學生抓住這一部分的語言文字,了解原就可以了。)
(四)了解人們的表現。
1、科學家預測,過不了多久,瀑布將完全消失。
2、當看到大瀑布的變化,知道其中的原時,有什么感受,會做些什么?
3、人們和一感到震驚和痛心,他們宣保護環境,于是有了這個特殊的葬禮。(齊讀6、7段)
再讀第一段,體會前后照應
(五)齊讀第八段,總統講了些什么?
1.出示填空:今昔(對比),昔日(雄偉壯觀的)瀑布,如今已(逐漸枯竭),人們內心(震驚、痛心),環保意識覺醒,所以要舉行這次(特殊的)葬禮,在葬禮上,菲雷特總統號召,這在全文的作用是。
2.從總統的話里,能了解到什么?據這部分內容,試著寫寫總統的演說辭。(提示:1.回憶瀑布曾經的風采;2.感嘆瀑布如今的衰竭;3.反省人類自身的問題;4.號召人類環保的覺醒。)
3.小練筆:試著寫寫總統的演說辭。
(設計意圖:通過寫寫總統的演說辭,讓學生對前文的內容做一個總結,回顧瀑布前后的景象,深刻認識環保的重要性,同時,也是提供給學生進行一次練筆的機會。)
4.師準備的總統演說詞
(六)感情朗讀課文。
讓我們再次走進課文,領略大瀑布曾經的雄偉氣勢,一起哀悼它如今的衰亡。指導齊讀課文。
三、總結課文,拓展練
1、塞特凱達斯瀑布的悲劇已經發生了,這是由于人們不注意保護環境引起的。
2、在我們的身邊,還有許多不盡人意的現象,看——(出示環境被壞的圖片)由于人們的這種種行為,許多自然災害向人們襲來,(出示洪水、沙塵暴等照片。)
3、看了這些,有什么要對人們說的呢?
4、組織交流。
5、讓我們攜起手來,保護環境、愛護地球,讓塞特凱達斯瀑布的悲劇不再重演。
6.出示本文的主題:保護地球,愛護地球
(設計意圖:據本課的教學目,讓學生了解大瀑布逐漸枯竭的過程及原,認識到環保的重要性,但這個要求并不能僅僅停留在課文的內容上,更要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產生深切的體會,才能真正起到教育的作用,更好地從自己做起,保護環境,保護地球。)
四、布置作業
1.試寫總統的演說辭。
2、按課文內容填空(第三、四、五段內容)。
板書設計:
18特殊的葬禮
雄偉壯觀逐漸衰竭
保護環境愛護地球
小學語文優質課教案模板 篇4
教材分析: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這篇課文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五年級第十冊第八組教材中的一課。課文介紹了德國人對花的喜愛,德國獨特又美麗的風景,以及德國奇特的風俗。這篇課文很好地體現了語文學科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在思想教育價值方面,要讓孩子們理解“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含義。在語言價值方面:這篇課文描寫花的詞語用得非常貼切,便于學生積累語言文字。
學情分析:
小學五年級的學生,經過四年半的學習,具備了一定的閱讀能力,初步學會了聯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理解詞句的能力,能夠在閱讀中抓住主要內容,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在基本的閱讀中揣摩文章的表達意圖。這就需要教師充分發揮自己引導作用,引導學生思考,幫助學生積累語言、分析作品,培養學生的閱讀情感,明白做人的道理。
教學目標:
1、認識3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正確讀寫“天性、真切、宇宙、脊梁、家家戶戶、莞爾一笑、花團錦簇、姹紫嫣紅、應接不暇、耐人尋味”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誦課文,背誦第3自然段,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語言。
3、了解作者所介紹的德國風景與風俗特點,結合上下文與生活實際體會含義深刻的語句,從中受到啟示與教育。
教學過程:
第1課時
一、導入:
1.同學們,你們喜歡花嗎?有沒有種過花?目的是什么?種在哪里?
2.多媒體展示德國風景圖。看大屏幕,同學們,你們覺得這些花美嗎?這些花種在哪里?想不想知道德國人為什么要這么種花?
3.現在,就讓我們一起去感受季羨林為我們所展現的德國的無窮魅力。(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直奔主題,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讀課文,讀到生字或優美的詞語、句子,及時用筆把它圈劃下來,然后多讀幾遍。
2、指名朗讀、領讀、齊讀,糾正讀音。
3、默讀課文,季老第二次到德國,表達了怎樣的感慨?請同學們在課文中找出相關句子。
(課件出示句子:多么奇麗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生(齊讀):多么奇麗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板書:多么奇麗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三、深入理解,讀出感情。
(一)、奇麗的景色:
⑴ 哪些句子突出表現了奇麗的景色?朗讀課文,勾出美麗景色的句子。畫出你認為很重要的詞語。
(抓住“花團錦簇、姹紫嫣紅、花的海洋、應接不暇、山陰道上”來想象。順勢理解“花團錦簇、姹紫嫣紅”詞義。)
① “走過任何一條街,抬頭向上看,家家戶戶地窗子前都是花團錦簇、姹紫嫣紅。”
② “許多窗子連接在一起,匯成了一個花的海洋,讓我們看的人如入山陰道上,應接不暇。”
⑵ 學生在交流有關奇麗景色的過程中,師相機而行:
① 強調生字的書寫(這里面可有生字啊,你能把這兩個詞語寫在黑板上嗎?學生板書兩個詞語);讀到這個“花團錦簇”詞語,你眼前出現了什么?讀到“姹紫嫣紅”呢?(想象)
② 對比理解“花團錦簇(花多而茂,重形態)、姹紫嫣紅(花艷而嬌,重色彩)”的意思,這里兩個詞語都形容花很美,不是重復了嗎?
播放PPT這些嬌艷的花一朵緊挨著一朵,一朵緊壓著一朵,他們擠在一起,靠在一起,相互簇擁著,有時候都分不出他們誰是誰了。花兒的這種形態就叫做——花團錦簇。各色鮮花聚在一起就是──姹紫嫣紅
③ 把詞語帶入句子,練讀,重品味花美、語言美。自己練練怎么用你的聲音展示這種美麗。熟讀到能背誦的程度。
⑶ 介紹作者兩次到德國的時間作者第一次到德國是1935年到1945年,正值中國抗日戰爭期間。第二次到德國又恰逢文革結束不久。中國的社會處于滿目瘡痍、近似于一片廢墟的狀況。(出示PPT)所以當作者看到這樣的景色時,才會發出這樣的感嘆!帶著此時你的感受來讀句話。可以怎么讀?還可以怎么讀?可以改變句子來表達你的慨嘆。
對于作者而言,這真是一種美麗得近乎神奇的景色。再讀句話。
(二)、奇特的民族:
⑴ 有哪些句子能夠體現德國是個奇特的民族呢?
① “他們的花不像在中國那樣,養在屋子里,他們是把花都栽種在臨街窗戶的外面。花朵都朝外開,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② “每一家都是這樣,在屋子里的時候,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時候,自己又看別人的花。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我覺得這一種境界是頗耐人尋味的。”
⑵ 學生在交流有關奇特民族的過程中,師巡視:
① 生交流原因。
補充資料:
沒有陽臺的就放在窗臺上,故意把窗簾做成半截的。花的主人看花的什么?什么是花的脊梁?(散亂的話枝花葉以及透過枝葉看到了花)走在屋外的行人又能看到些什么呢?(充分欣賞到嬌艷的鮮花)這些做法充分說明了:自己的花是給別人看的。(讀課題)
作者見此情景估計德國人養花不是為自己,而是給別人看的,于是向女房東求證。女房東神態是──莞爾一笑,語言是──正是這樣。“這樣”是指什么?(上文、扣題)什么是“莞爾一笑”?(很輕松的微笑)想想女房東為什么是這樣的表情?(這在德國是很平常的、為自己的民族而自豪)女房東的表情和語言充分說明了──自己的花是給別人看的。(讀課題)讓我們把這部分讀一讀。
② 這種境界指什么境界?(“人人為我,我為人人”)這種境界具體在我們生活中來說就是怎樣的行為?(分享、彼此關懷、眼中有他人……)在文中,什么樣的行為體現了德國人“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思想境界? 這種境界扎根在這個民族每個人的心田,表現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之一就是──自己的花是給別人看的。(讀課題)讓我們把這部分讀一讀。
⑶ 現在來談談作者為什么覺得這個民族是奇特的?
(聯系到民族的奉獻精神來談。)
⑷ 老師提問,學生用課文里的句子回答:
這個民族的奇特之一就是他們的花不象中國那樣──他們就是要──自己的花讓別人看
所以走過任何一條街,抬頭向上看,都能看到——街頭花團錦簇,恍然花的五彩海洋,形成了一道──奇麗的景色。
是啊!的確值得我們好好的思考。在德國人人無私奉獻,為他人著想,奉行著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思想,這成就了這個──奇特的民族。季老先生最后發出了這樣的慨嘆:(齊讀)多么奇麗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讀這句話。
四、小結課文,升華主題,情感共鳴。
師:讀著讀著,課文既如一幅美麗無比的畫,又成了一首頗耐人尋味的小詩。
走在德國,
滿眼花團錦簇、姹紫嫣紅。
這是多么奇麗的景色!
走在德國,
感受到的是,
“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崇高境界!
這是多么奇特的民族!
第2課時
一、聽寫生詞,溫故知新。
1、讓學生當場默看(2分鐘)。
2、現場聽寫并展示(選擇有錯的學生,達到對難寫字的正確指導。如“脊”“嫣”“暇”)。
二、學習末段,感悟美麗。
師:同學們,讓我們入情入境地朗讀最后一段,記住:把作者的種種思緒,滴滴感受都讀出來。
1、齊讀第4自然段。
2、體會作者的話。
出示句子:“變化是有的,但是美麗并沒有改變。”
⑴想想:什么變化了?唯獨什么沒有改變?
⑵“美麗”指什么?
⑶生讀句子。
三、補充資料,領會主題。
1、出示補充資料:
那一條整潔的街道依舊整潔如新。從前我經常看到一些老太太用肥皂來洗刷人行道,現在這人行道仍然像是剛才洗刷過似的,躺下去打一個滾,決不會沾上一點塵土
思:從這段文字中你又有了怎樣的體會?
2、引導學生讀“每一家都是這樣,……又看別人的花。”“走過何一條街,……應接不暇。”
師:正是有了這樣的一種境界呀,才讓季先生把這當作了自己的第二故鄉,才會發出這樣的感嘆──
3、出示句子:多么奇麗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師:感嘆之余,作者內心又涌起另一種情思。請讀課文的最后一句。(生讀)
4、出示句子:“我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個花的夢,做了一個思鄉的夢。”
①作者陶醉于鮮花之中,觸景生情,沉浸于思鄉情緒之中。這是一個怎樣的夢?夢中他在思念什么?
②引導學生朗讀。
四、總結。
1、師:今天,老師領著同學們瀏覽了德國奇麗的風景,了解德國了與眾不同的風俗習慣后,你想說些什么?
生:我喜歡德國人那種“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思想境界。
……
師:讓我們再次品味這種“頗耐人尋味”的崇高境界吧(生齊讀)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師:聯系生活實際,說說你以后希望怎樣做到“我為人人”?
生:我想為我們班打掃教室。
生:以后哪位同學有困難,我一定會幫助他
師:看來同學們的收獲不小啊。
師:讀著課文,我們仿佛身臨其境,那優美的景色深深地吸引了我們。你覺得作者怎樣才能寫出這么好的文章呢?
生:平時留心觀察周圍的事物。
生:認真觀察,認真思考。
師:如果作者沒有到過德國,而僅僅聽別人說起德國的風景,能寫出這么生動的文章嗎?
生:不能。要親身經歷過,才能寫出來。
生:寫文章時要寫真人真事,抒發真情實感。
生:還要多讀書,積累好詞佳句。
師:你們說得非常好。如果作者把在德國見到的所有景物都寫在文章里,你還會喜歡他的文章嗎?
生:不喜歡。
師:為什么?
生:因為如果把所有的東西都寫進去,文章就沒有中心,也就不吸引人了。
師:那么要寫一個地方的民族風情特點,要注意些什么事項?
生:抓住能體現這地方特色的景物來寫。
師:說得對。還要抓住景物的特點來寫,用上一些修辭手法,這樣寫出來的文章才更生動、更具體、更感人。
師:感謝季先生讓我們了解了異國五彩斑斕的文化,現在讓我們來認識一下季先生吧。
(課件出示季羨林的簡介)
師:如果你想對季羨林有更多的了解,請到圖書室或上網找季羨林作品讀一讀。
《季羨林文集》、《季羨林散文集》
《談人生》、《留德十年》、《病榻雜記》
五、拓展練習,讀寫結合。
師:請同學們結合你對作者的了解和對課文的感悟,以《夢見了》續寫一段話。
(生寫話,然后展示)
生:我夢見自己在花海中飛翔,身有許多五顏六色的小鳥在動聽地歌唱。我的恩師突然出現了,我和他走在花叢中談笑風生……
師:你們的想象力太豐富了。老師也自嘆不如啊!我要向你們學習。
六、布置作業。
師:課后,請把《夢見了》寫在小作文本上。另外,把課文中的好詞佳句抄寫在你的讀書筆記本上。能做到嗎?
生:能。
師:好!下課
板書設計:
25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
多么奇麗的景色! 多么奇特的民族!
花團錦簇 人人為我
姹紫嫣紅 我為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