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躁爽日日躁狠狠躁视频,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一线,丫鬟露出双乳让老爷玩弄,第一次3q大战的经过和结果

首頁 > 教案下載 > 教案大全 > 《小數加法和減法》教案(精選17篇)

《小數加法和減法》教案

發布時間:2023-08-19

《小數加法和減法》教案(精選17篇)

《小數加法和減法》教案 篇1

  教學內容:

  小數加減法:教材第47~51頁(例1、例2和練習八)

  加法運算定律的推廣和用計算器計算:教材第52~55頁(例3、例4和練習九)

  整理和復習與探索實踐:教材第56~58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結合現實情境,理解和掌握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能正確地進行小數加減法的筆算和簡單的口算;能運用加法運算定律進行一些小數加法的簡便運算;學會用計算器進行一些稍復雜的小數加減法計算。

  2、使學生經歷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積累從現實情境中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經驗,培養問題意識,發展解決問題的策略,感受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3、使學生在參與數學學習活動的過程中,養成獨立思考、主動與他人合作和自覺驗算的習慣,獲得成功的體驗,產生對數學的積極情感。

  教學重難點:

  重點:小數加減法計算的方法和與整數加減法的內在聯系

  難點:自主地歸納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加法運算定律的推廣

  課時安排:7課時

  (1)小數加法和減法

  教學內容:p.47、48的例1,試一試和練一練,練習八第1~3題

  教學目標:

  1、經歷探索小數加、減法計算方法的過程,體會小數加、減法與整數加減法在算理上的聯系,初步掌握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2、進一步增強運用已有知識和經驗探索并解決問題的意識,不斷體驗成功的樂趣。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把小數點對齊”就是“把相同數位對齊”的道理。

  體會小數加、減法與整數加、減法在算理上的聯系。

  教學準備:在黑板上的板書。

  教學過程:

  一、學習新知:

  1、課前在黑板上板書:

  鋼筆8元

  筆記本3元4角

  講義夾4元7角5分

  水筆2元6角5分

  問:我們平時說價錢習慣說成幾元幾角幾分。現在請你把它們改寫成以元為單位的兩位小數。

  指名說一說:8.00元,3.40元,4.75元,2.65元

  這些小數哪些能化簡?把它化簡成最簡小數。(8元,3.4元)

  2、看黑板上的四樣商品的價錢,請你選擇兩件商品并算出總價。

  交流:(可能有的幾種情況)

  (1)鋼筆和筆記本一共多少錢?

  口答算式和結果,板書:8+3.4=11.4(元)

  問:這個“11”哪里來?為什么8加的是3而不是4?

  補充豎式說算理(略)強調:8是整數,3是整數部分的,要和它對齊。

  補充一個整數加法的豎式,說說整數加法在列豎式的時候要注意什么?(相同數位對齊)特點:右邊對齊。

  仔細觀察小數加法:右邊不對齊。

  追問:那該對齊什么?(小數點)

  補充:把8改寫成8.0,體會小數點對齊。

  那你做這樣的題時,會不會把小數點和小數部分的0補出來?

  指出:沒必要補,但要注意整數部分和整數部分對齊,小數部分和小數部分對齊。

  繼續算一算:鋼筆和講義夾的總價,鋼筆和水筆的總價。

  (2)講義夾和水筆的總價:

  指名列式,板書豎式。觀察豎式,體會“小數點對齊,就等于相同數位對齊”。

  算出結果:7.40

  指出:豎式上算出的結果是兩位小數,寫在橫式上的時候要化簡成7.4

  (3)筆記本和講義夾的總價:

  列豎式計算,再次體會小數點對齊。

  小結:今天我們學的小數加法和以前學的整數加法有什么相同?

  (都要相同數位對齊,從低位加起,滿10進1。)

  要注意那些地方?

  (小數點對齊就是相同數位對齊;豎式上正常計算,橫式上要化簡。)

  3、看黑板上的信息,問:筆記本比講義夾便宜多少錢?

  指名列式,板書豎式(略)

  說說要注意的地方。

  二、鞏固練習:

  1、完成練一練第1題。學生完成后交流得數。

  注意最后題,豎式上的計算結果是3.00,如果有橫式,只要寫成3

  2、第2題。說說錯在哪里?再訂正。

  第1題,小數點沒對齊。第2題,得數的小數點沒點上。第3題,只寫了小數部分,整數部分要寫0。

  3、口算第50頁的第1題。

  指名讀得數,注意能化簡的要化簡。

  4、完成第50頁的第3題。

  看線段圖,說說圖意。看線段圖分別提出加法、減法算的問題。再算一算。

  三、檢查預習作業。

  四、學生作業:第2題

  (2)一位小數減兩位小數、整數減小數的小數減法

  教學內容:p.48、49的例2,試一試和練一練,練習八第4~6題。

  教學目標:

  1、經歷探索一位小數減兩位小數、整數減小數的計算方法,進一步理解小數減法。

  2、經歷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感受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3、在參與數學學習活動的過程中,養成獨立思考、自覺驗算的習慣,獲得成功的體驗。

  教學重點:探索一位小數減兩位小數、整數減小數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探索當被減數小數部分的位數少于減數時的處理方法。

  教學準備:板書

  教學過程:

  一、復習:

  口算8+1.4,讀,說說正確的計算方法。補充豎式,指出:小數點對齊后相加。

  二、學習新知:

  1、提前板書書上的4件商品的單價。

  問:昨天我們利用這些信息,學會了小數的加法和簡單的小數減法。

  說說小數加、減法要注意什么?(小數點對齊后加減,化簡)

  舉例較簡單的減法:(1)4.75-2.65;(2)4.75-3.4

  分別用豎式算出上面的減法,并比較不同:第2小題小數部分缺一個數位,可以補0,算5-0=5,也可以想5不用減,直接移下來。

  2、繼續看4件商品的單價,提出較難計算的小數減法問題。

  選擇其中一個問題,列式并板書:8-4.75

  豎式(略)。指豎式問:這題在計算時有什么困難?怎么解決?

  (引導:被減數小數部分沒有,要補0,變成8.00后算。8.00-4.75時,可以先不考慮小數點,當成是整數減法來算……)

  3、驗算:這題比較難,我們還可以用小數加法來驗算。

  補充加法驗算的豎式。規范其書寫格式。

  4、與“4.75-3.4”的豎式比較:為什么兩題都出現了小數部分有缺位情況,一題可以直接算,另一題卻要補0后再算?

  (指出:被減數有空位要補0,減數有空位可以不補0。)

  5、學生練習另幾題較難的減法計算(做在書上)指名板書。講評。

  3.4-2.65 8-2.65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練一練:

  (1)第1題,學生獨立計算,交流結果。

  (2)第3題,讀出上的新,并依次回答兩個問題。

  交流解法。問: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并解答嗎?

  2、完成練習八的部分題目:

  (1)第4題,強調做這類題的要求:對的要打“√”,不能空著;錯的打“×”,然后在旁邊空的地方訂正。

  再分別找出錯在哪里,再改正。

  (2)第6題。讀題后,學生把算式寫在書上,再交流。

  四、檢查預習作業。

  五、布置作業:

  p.49第2題,p.50第5題

  (3)小數加、減法的練習

  教學內容:p.51練習八第7~10題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進一步鞏固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2、結合現實情境,綜合應用所學知識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培養問題意識,發展解決問題的策略。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口算:2.6+8= 0.86-0.4=

  指名說說口算方法。提醒:豎式時可以把小數點對齊后加減,口算時更側重整數部分和整數相加,一位小數和一位小數相加。要看清楚數位。

  2、筆算:3.6-1.28= 7.18-3.6=

  學生列豎式計算,比較兩個計算。發現前面一題要補0后再減,后面一題可不用補0。

  3、小馬虎在計算3.56加一個一位小數時,由于錯誤地把數的末尾對齊,結果得到了4.23。正確的結果應當是多少?

  教會學生用還原思想解決這類問題:4.23-3.56=0.67,3.56+6.7=10.26

  二、完成書上的練習:

  1、直接寫出得數

  0.83-0.5= 9.2-6= 2+2.8=

  3.4-3.1= 0.73-0.23= 3.6+2.4=

  學生完成后,指名交流得數。

  2、第9題。觀察折線統計圖,說說你看懂了什么?

  (人的正常體溫是37攝氏度左右,這是位體溫偏高的病人。……)

  分別計算:這一天,病人的最高體溫和最低體溫相差多少攝氏度?

  從中午12時到下午4時,病人的體溫升高了多少攝氏度?

  這一天開始時與結束時,病人的體溫相差多少攝氏度?

  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

  要引導學生會看折線統計圖:折線越陡說明變化越快;折線平說明變化慢。

  可按段數相差的格數,找到變化情況。

  相差不多的再通過算的方法來進一步確認。

  3、第10題。獨立解答書上的問題,再交流。

  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

  注意提問的范圍:提一些需要計算的問題,不要問如“哪個最貴?”之類的問題。

  4、思考題:小力用豎式計算5.1加上一個兩位小數時,把加號看成了減號,得2.76。你能幫他算出正確的結果嗎?

  要求學生用剛才教的還原方法來解答。交流講評。

  三、檢查預習作業:

  對比練習:

  0.17+0.06= 0.79-0.04= 1.3+0.03=

  0.17+0.6= 0.79-0.4= 0.56+0.4=

  要求學生看清楚位數再加減。

  四、布置作業:(略)

  (4)小數加減法的簡便計算

  教學內容:p.52的例3,練一練和練習九的第1~4題

  教學目標:

  1、在解決現實問題的過程中,認識到整數加法的運算律對小數加法同樣適用,能正確應用加法運算律進行一些小數加法的簡便計算。

  2、在探索與交流的活動中,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增強優化意識;逐步形成積極的自我評價和自我反思的意識,體驗數學學習的成就感。

  教學重點、難點:

  能正確應用加法運算律進行一些小數加、減法的簡便計算。

  教學準備:例題的板書

  教學過程:

  一、復習:

  題組練習:4.3+7 4.3+0.7 4.3+0.07

  觀察后說說:(1)這組題有什么聯系?(2)通過這組題,你覺得做小數加法要注意什么?

  二、學習新知:

  1、課前板書:水彩筆8.9元,筆記本3.6元,鋼筆6.4元,三角尺1.1元

  問:現在我要每件商品買一份,需要準備多少錢?

  指名列式:8.9+3.6+6.4+1.1

  (可能會有學生列式的時候就考慮了簡便的問題,指出:列式的時候,我們一般要按照題中的順序,這樣可以不遺漏不重復。)

  觀察這些加數有什么特點?你準備怎樣算?

  (由于有預習,所以不少學生都會考慮簡便的問題。)

  板書簡便的過程:=(8.9+1.1)+(3.6+6.4)

  =10+10

  =20(元)

  問:為什么這里要用“( )”?

  說說這樣算的依據是什么?

  復習加法運算律:a+b=b+a,(a+b)+c=a+(b+c)

  找找例題中哪里運用了加法交換律?那里運用了加法結合律?

  指出:運用加法運算律,也可以使我們的小數加法變得更簡便。

  整數簡便計算一般是要把加數湊成整百整千數,而小數加法一般只要湊成整數就可以了。

  2、湊整練習:

  板書3.3,問:你能說一個小數和它湊成整數嗎?

  (2.7,0.7,8.7……)

  問:這些小數有什么共同的地方?說得完么?指出:我們只要看小數部分,和0.3湊成整數的是0.7。為了統一,我們就用整數部分是0的小數來繼續湊整。

  7.2,1.76,2.37,3.34,0.237,2.178

  (老師依次板書上面的數,學生依次說出另一個小數,老師繼續板書)

  觀察完整的板書問:

  要湊整,你發現了什么?

  (看位數,位數一樣多的才能湊整;看末尾,末尾加起來是10,如果小數部分有多位的,最后一位加起來是10,前幾位加起來是9。……)

  問:1.76和3.34,7.2和2.178能不能湊成整數?為什么?

  三、鞏固練習:

  1、用簡便方法計算:

  2.78+0.8+0.2 0.37+1.79+0.63

  指名口答簡便過程,并說說要注意的問題。

  2、五年級一班女子4×100米接力賽跑4位同學的成績如下表。你能很快算出她們完成接力賽的總成績是多少嗎?

  問:你知道接力賽的總成績是怎么算的?

  算一算,交流怎樣算更簡便?

  (一般學生都會用湊整的方法來計算,但還可以引導學生從估算的角度來觀察,發現通過移多補少,每一個成績都正好可以看成18秒,也就是18×4=72秒)

  3、口算下面各題:(p.54第1題)

  學生完成后,校對得數。

  4、算一算,比一比。(p.54第2題)

  觀察題組,說說上下兩題有什么聯系?選你認為計算簡便的那題算出結果。

  一起按順序口算出另一題,比較兩題結果是否相同,感受“簡便”。

  補充板書:a-b-c=?

  (1)=a-(b+c)=a-c-b

  舉例說說上面等式之間的聯系。記住連減可以改寫的形式。

  5、在一次跳遠比賽中,小強跳了3.06米,小星比小強少跳0.18米,小宇比小星多跳0.32米。小宇跳了多少米?

  讀題后,要求學生列出算式:3.06-0.18+0.32

  指名說說每一步算式的意思。

  師板書計算過程:=3.06-(0.18+0.32)=3.06-0.5

  說說這樣算行不行?為什么?

  四、檢查預習作業:

  4.52-(3.52+0.72) 4.9+0.1-4.9+0.1

  五、布置作業:

  第3題

  (5)用計算器計算小數加減法

  教學內容:p.53的例4,試一試和練一練,練習九第5~9題

  教學目標:

  1、在解決現實問題的過程中,能用計算器計算稍復雜的小數加減法,體會小數加減法的兩步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2、能根據實際情況合理選擇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方法。

  3、在經歷用計算器探索規律的過程中,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用計算器計算稍復雜的小數加、減法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解決問題:

  1、(第5題)四五年級同學采集樹種,四年級采集了13.5千克,五年級比四年級少采集2.8千克。四五年級同學一共采集多少千克?

  讀題后讓學生列式,交流各種解答方法的不同思路:

  (1)13.5+(13.5-2.8)

  四年級是已知的,五年級的未知,先求出五年級再算出兩個年級

  (2)13.5+1.35-2.8

  先假設五年級和四年級一樣多,再把五年級少采集的減去。

  觀察兩個算式,哪個更簡便?算出結果。

  2、(第6題)分別計算書上的4個問題。

  交流各個問題,注意有的學生會出現選錯商品價格的現象。

  二、學習例4,用計算器計算并探索:

  1、課前板書:

  商品名稱 數量 單價/元 金額/元

  鉛筆 1支 0.80

  電池 4節 24.00

  鉛筆盒 15.40 15.40

  書包 1個 44.70

  面包 3.00 6.00

  問:這是一張不完整的發票,說說“單價、數量、總價”之間的數量關系并算出空的格子。

  填寫完整后,算出總金額。

  (可以用計算器算,也可以利用數據特點口算或筆算。)

  2、如果老師付出100元買這些商品,應找出多少元?

  學生列式計算。

  3、(第8題)小明家九月上旬的收支情況如下表。算出每次收支后的余額,并算出合計數。

  指導學生看懂該份表格,區分“收入”和“支出”,依次算出每一個空格。

  討論:上月結余、合計收入、合計支出以及表中最后余額的關系。

  4、用計算器計算前三題,說說你發現了什么規律?

  (1)找到不變的數:小數部分前面都是8,最后一位是9

  (2)找到變的數字及變的規律:整數部分是變的,它比最后一個小數的位數少1;它同時還是后面小數部分的8的個數。

  (3)按照發現的規律填出最后一題的得數。

  5、兩個小數的和是8,相差0.4,這兩個小數分別是多少?

  引導學生思考并交流:

  (1)畫線段圖(圖略),發現如果把8減0.4,得到的是兩個較小的數;或者把8加上0.4,得到的是兩個較大的數。再除以2就可以了。

  (2)從平均數的角度考慮:平均數是4,要符合“相差0.4”,一個數要大0.2,另一個數小0.2

  (3)檢驗:兩個條件都要符合“和是8”、“差是0.4”

  6、思考題:小華在計算一道小數減數時,把被減數十分位上的8看成了3,把減數百分位上的1看成了7。你能算出錯誤的答案與正確的答案相差多少嗎?

  指名說說思考方法。明確:被減數少算了,結果也少算了;減數多減了,結果也偏小。

  三、布置作業(略)

  (6) 整理與練習(一)

  教學內容:p.56、57

  教學目標:

  1、進一步理解和掌握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溝通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與整數加減法的聯系,提高計算能力,發展數學思考,激發學習的興趣。

  2、綜合運用有關負數、小數加減法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3、進一步體會小數加減法的廣泛應用價值,拓展知識面,提高正確選擇信息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計算練習:

  1、口算:2.5+3.2 0.83-0.5 0.25+0.75

  9.8-4.8 1.7+0.4 1-0.6

  1.2-0.8 0.92-0.2 0.52+0.4

  要求學生注意小數部分的不同位數,選擇這樣的既題讓學生說說口算方法。

  2、用豎式計算:(第2題)

  給學生一定的時間,做在本子上。做完后,可請平時多訂正的學生說說得數,有問題的再講具體的計算過程。

  3、簡便計算:

  4.3+0.98+0.7 3.6+1.98+6.02

  7.5+4.9-6.5 5.27-3.9-0.1

  8.44-(5.44+2.8) 1.29+3.7+2.71+6.3

  學生獨立做在本子上,后交流:

  (1)只有加法的,改變加數的位置湊整數加比較簡便。(如第1、2、6題)

  (2)連減題,可以減去兩個減數的和也可以先減后面的數再減前面的數,要根據具體的數來定。說說第4、5題的簡便計算方法。

  (3)有加有減題。在改變運算順序的時候要帶符號“搬家”,舉例:第3題。

  指出:簡便計算的目的是要“簡便”,但如果不按規定隨意改變會出現錯誤的結果,如果時間允許的話,可以用不簡便算一算的方法檢查結果是否一樣。

  二、解決問題練習:

  1、第4題,要求學生看懂圖的意思,明白竹竿分成了幾部分,然后再列式解答。

  2、第5題,讀讀表格中的數據,說說其含義。

  依次回答書上的問題。

  3、第6題,簡單介紹“警戒水位”及相關概念。

  說說表格中的各數據分別表示什么?

  指出:+和-如果用在某個數前,表示的是增加或減少的意思。

  如果用在算式里,是表示加或減的意思。

  依次加或減,算出結果,并對照警戒水位,說說哪幾天的水位超過了。

  4、思考題:

  指導學生讀懂題目的意思。引導學生用兩種方法解答:

  (1)分段算出每一秒的落地距離,再加起來。

  (2)簡單介紹等差數列求和方法,并用該方法算出和

  比較兩種方法,檢查結果是否一致。

  三、布置作業:(略)

  ⑺ 整理與練習(二)

  教學內容:P58 7

  教學目標:1.通過對家庭生活中日常支出項目的調查和了解,使學生感受數學和生活的密切聯系;

  2、讓學生通過計算有關項目的合計數,使學生進一步體會本單元所學知識的應用價值,并產生熱愛生活的積極情感;

  3.通過此次教學,使學生能積極關注家庭收入情況,體貼父母工作的艱辛,培養學生勤儉節約的精神。

  教學重點難點: 支出和收入在計算時采取的方法

  教學準備: 讓學生提前收集:上月的電話繳費單,水電燃氣三個月的繳費數據

  教學過程:

  1、 拿出你家上個月的電話繳費單,看看每個月的電話費包含哪幾個部分。

  小組交流,分組匯報;

  上月余額、本月消費、本月余額之間有什么樣的關聯,你能寫出他們之間的數量關系式嗎?

  本月消費有很多,你怎樣算本月消費的合計數。

  計算一下是不是存在這樣的關系呢?上月余額—本月消費=本月余額

  小組交流一下誰家的電話費最多,各自的余額又是多少呢?

  爸爸中途又充了100元話費,那么又有什么樣的數量關系呢,我們一起來幫他算算。

  2、 把你收集到的你家近三個月的水電氣消費的數據填在書上,然后自己算一下合計數,看看誰家的哪項費用最少?

  ①家庭支出較低者:

  ②家庭支出中等者:

  ③家庭支出較高者:

  再與你家庭的收入情況結合起來考慮,哪些同學的家庭儲蓄額最多,支出較多的同學考慮一下能不能減少一些不必要的開支呢?

  通過這次的記帳你有什么樣的體會?

  3、 統計一下自己上周的收入、支出和結余情況

  你的收入是從哪兒來?你的支出合理嗎?必要嗎?

  你結余多少?你準備怎樣處置你結余的錢?

  4、 我們應當如何合理安排收入與支出?

  5、 圍繞書上的三個方面的指標回憶相關的學習過程,舉例說說自己在學習本單元中學得好的地方和學得不理想的地方,然后在小組內向組長匯報,自己給自己評幾顆星。

  古人云:“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一個連自己小家都管理不好的人,更談不上管理好國家這個“大家”。具備了治理小家庭的能力,才能管理好國家這個“大家”,小家治好了,才能治理好國家。同學們,今天,我們通過整理家庭收入與支出情況,已具備了初步料理家務的能力,掌握了一定的理財技巧,相信經過一定時間的努力,我們也一定能治理好國家,為國家作出更大的貢獻。同學們,讓我們共同努力吧!

  回去收集你家一周內生活費用的支出情況,并用計算器算出合計數。并對家庭支出的各種數據作出相應的判斷,給父母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議,初步學會理財。

《小數加法和減法》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教材利用學生熟悉的生活素材即購物問題,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從具體的情境中收集,整理信息,主動地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產生了新的計算要求.并通過對小數加,減法與整數加,減法計算方法的比較,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小數加,減的計算方法,突出小數點的處理方法,使學生能夠正確地進行小數加,減法的計算,逐步加深和提高計算能力,為學生進一步的學習打下基礎.

  學生分析:

  學生已具備整數加減法計算的相關知識,較容易遷移到小數加減法的計算當中.本課中主要要引導學生能自己獨立運用已有的知識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培養對知識的運用和操作能力.

  教學目標分析:

  1,使學生經歷探索小數加,減法計算方法的過程,體會小數加,減法與整數加,減法在算理上的聯系,初步掌握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2,使學生進一步增強運用已有知識和經驗探索并解決新問題的意識,不斷體驗成功的樂趣.

  教學重難點分析:

  1,理解"把小數點對齊"就是把"相同數位對齊"的算理.

  2,體會小數加,減法與整數加,減法在算理上的聯系.

  處理思路:

  利用學生已有的整數加,減法的知識溝通新舊知識的聯系,在自己動手嘗試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形成對小數加,減法計算方法比較完整的認識.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出示例1的情景圖.

  提問:這是同學們在文具店購物的畫面.你能從中了解到哪些信息

  學生交流后提問:根據這些信息,你能提出一些用加,減法計算的問題嗎

  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下面的問題及相應的算式:

  (1)小明和小麗一共用了多少元

  (2)小明比小麗多用多少元

  (3)小明和小芳一共用了多少元

  (4)小芳比小明少用多少元

  (評析:從學生熟悉的購物問題入手,通過對信息的分析,整理,提出新的問題,讓學生產生計算需求.)

  2,揭示課題.

  根據上面的算式,你能發現它們有什么特點嗎 (算式中都有小數)怎樣計算小數加,減法呢 這就是我們今天要研究的問題.(板書課題:小數加法和減法)

  二,探究

  教學例1的第(1)問.

  學生試做,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做自己練習本上,小組交流自己是怎樣計算的 又是怎樣想的

  圍繞學生采用的算法進行比較,要求學生具體地解釋思考過程.

  小結:用豎式計算小數加法時,要把兩個加數的小數點對齊,然后把相同數位上的數分別相加.

  (評析:通過對整數加法相關知識的遷移,嘗試進行小數加法的計算,并能對自己的計算過程作出解釋,使學生能充分體驗參與之樂.)

  2,教學例1的第(2)問.

  出示題目,談話:我們知道了用豎式計算小數加法時,要把小數點對齊再算,那么怎樣計算小數減法呢 請同學們試著計算"3.75-3.4"這道題.

  學生完成后指名說說自己是怎樣算的,怎樣想的,再進一步追問:用豎式計算小數減法時,為什么要把被減數和減數的小數點對齊

  小結:通過剛才的學習,你知道了什么

  (評析:給予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機會,通過過程體驗,明確算理,體會計算方法的合理性.)

  3,教學"試一試".

  要求學生根據學到的計算方法自己算出結果.

  指名交流,說說是怎樣算的,怎樣想的.教師指出:計算結果要化簡,并讓學生說說化簡的結果和依據.

  4,總結和歸納.

  談話:同學們通過自己的探索學會了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你能說一說小數加,減法與整數加,減法在計算時有什么相同點嗎 計算小數加,減法要注意些什么 先請同學們自己想一想,再和小組內的同學交流.

  組織交流.

  引導學生歸納:小數加,減法和整數加,減法都要把相同計數單位上的數分別相加,減,從低位算起.計算小數加,減法時,需要把小數點對齊再算,最后在得數里對齊橫線上面的小數點,點上小數點.

  (評析:注重數學比較思想的培養,在比較中體會數學規律具有的普遍意義.)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練一練"第1題.

  學生獨立完成,讓學生說說計算中需要注意的地方.

  2,完成"練一練"第2題.

  先讓學生通過獨立思考找出每道題中的錯誤,再分別改正,并組織交流.

  完成練習八第3題.

  先組織完成(1)~(3)題,并分別評講(著重引導學生聯系線段圖理解題中的數量關系)再讓學生自由提出問題.

  四,總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五,延伸

  同學們在開始上課的時候,提出了許多用小數加,減法解決的問題,有些問題我們已經解決,剩下的問題下節課繼續研究.

  (總評:本節課通過學生日常生活中的購物情境,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并放手讓學生自己獨立解決問題.學生在經歷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充分感受到了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體味到了數學知識的實用價值.學生對小數加,減法計算方法的探索過程,實際也是知識體系不斷擴展和豐富的過程.利用小數加,減法與整數加,減法在算理上的聯系,學生較容易地得出了計算方法,從而增加了學習成功的自信心.)

《小數加法和減法》教案 篇3

  五 年級 數學 科目集體備課教案

  課題:小數加法和減法

  本課初備

  課時

  共 6課時,本課第2 課時

  個人復備欄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練習的過程中進一步理解和掌握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以及和整數加減法的關系,能熟練地進行計算; 2、進一步提高自己的計算能力; 3、在解決問題的活動中,培養學生與他人合作的意識和能力。重點難點: 計算方法的正確運用課前準備: 投影片教學過程: 一. 導入復習上節課所學習內容47頁的例1和48頁的例2 二. 基本練習 1、口算下列各題: 0.7+0.3     0.65-0.25    6+0.34 1.6-0.4    4.5+0.5     0.82-0.42 0.83-0.5    9.2-6      2+2.8 3.4-3.1      17.6+3.9     3.6+2.4 0.45+2.85    0.73-0.23    14-3.9 2、完成49頁”“練一練””的第3題 讓學生根據題中的信息說說能想到些什么,可以求哪些問題,再讓學生根據問題合理選擇信息并列式計算。 3、用豎式計算 7.5-3.18    0.51-0.37    4-0.82 5.26-4.75   13-3.9     8.04-7.4 每個同學選做兩題,比速度更要比一比正確率,做得全對的同學予以鼓勵。 4、練習八的第3題 三.提高練習 四.延伸 練習八的思考題 可以先根據“5.1減去一個兩位小數得2.76”,算出作為減數的兩小數應是2.34。再用5.1加上2.34,然后可得到正確的結果。 五.總結 通過今天的練習我們加強了對小數的計算能力,在以后的計算中我們要細心,不犯錯誤。 六課堂作業板書設計:

  小數加法和減法

  數位對齊

  練習設計:教后記:

  參加備課人員

  五 年級 數學 科目集體備課教案

  課題:小數加法和減法

  本課初備

  課時

  共 課時,本課第3 課時

  個人復備欄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解決現實問題的過程中,認識到整數加法的運算定律對于小數加法同樣適用,能正確運用加法運算定律進行一些小數加法的簡便運算 2、使學生在探索與交流的活動中,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增強優化意識;逐步形成積極的自我評價和自我反思的意識,體驗學習數學的成就感。重點難點: 知識的遷移課前準備: 投影片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口算 用卡片出示練習九的第1題,指名口答。 2、出示例3中的四種文具。 如果讓你任意購買其中的兩種文具,你想買哪兩種?你會計算出所需要的錢數嗎? 二新授 1、出示例3 這四種文具,小華各買了一件,他一共用了多少元?解答這個問題可以怎樣列式? 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板書: 引導學生探索算法 你會計算這道題嗎?先算一算再把你的計算方法在小組內交流,注意選擇學生采用的不同的方法,并指名板演。 比較:剛才同學們用不同的方法算出了小華一共用的錢數,請同學們比較這些算法,你認為哪種算法更簡便些? 進一步追問用簡便算法的學生:你這樣算的依據是什么? 小結:整數加法的運算定律,對于小數加法也同樣適用。應用加法運算定律可以使一些小數加法的運算簡便。這就是我們今天研究的內容。 我們以前學習過哪些加法的運算定律? 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 加法交換律:  加法結合律:  這里的字母 a、b、c可以表示怎樣的數? 指出:因為整數加法運算定律對于小數加法同樣適用,所以這些字母公式里字母所表示的數的范圍既包括整數,也包括小數。 三.練習 1、完成““練一練””的第1、2兩題 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再讓學生說說怎樣算簡便 2、完成練習九的第2題 比較每組算式的計算過程和結果,你有什么發現? 指出:整數減法的一些規律小數減法里同樣適用,也能使一些計算簡便。 3、完成練習九的3~5題 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再交流第4、5題的思考過程,說出每一步計算結果的實際意義。 四.總結 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獲? 對自己的學習表現怎樣評價? 五.課堂作業板書設計:

  小數加法和減法

  a+b=b+a

  a+b+c=a+(b+c)

  練習設計: 教后記:

  參加備課人員

  五 年級 數學 科目集體備課教案

  課題:小數加法和減法

  本課初備

  課時

  共 6課時,本課第4 課時

  個人復備欄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簡單了解數的產生過程,對人類發展進程中所出現的計算工具有一個初步的了解,簡單了解一些計算工具計數的方法,接受數學事實的教育。 2、認識計算器面板上的按鍵名稱和功能,學會用計算器進行整數、小數的四則運算,探索簡單的規律。 3、通過對計算器的運用,體驗它的有用性,培養學生的辨證思維能力。重點難點: 認識計算器上的按鍵名稱和功能,學會用計算器進行計算課前準備: 投影片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同學們,大家都去過廣潤發吧?它每天都有很多顧客,特別是到了節假日,那更是人山人海。當顧客推著滿滿一車物品去付款時,營業員總是能在很短的時間內告訴他應該付多少錢,為什么營業員會算得那么快呢,你知道嗎? 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一起學習用“計算器計算”。 二.新授 1、認識計算器 你知道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用到了計算器嗎? 你了解計算器嗎?今天假如你是一位計算器的推銷員,你打算怎樣向大家介紹你手中的這款計算器的構造?讓學生了解計算器的最常用的一些鍵,熟悉加減乘除等運算和運算順序。 2、用計算器計算 大家已經認識了計算器,你會操作他嗎?現在咱們就用計算器來算一些題目,請把計算器準備好。 3、教學例4 要求李蕓一共用了多少元應怎樣做,先把算式列出來。 你會在計算器上按出買鉛筆的錢數嗎? 你會用計算器算出結果嗎?核對結果。 4、完成“試一試”題目 你怎樣求應找回多少元? 可不可以把剛才的計算結果用起來? 用計算器計算方便了我們的計算,當然也方便我們檢驗了,你會檢驗嗎?怎樣判斷你的計算是正確的呢? 三.練習 1、鞏固練習 通過計算,我們發現,用計算器計算時只要從左往右依次按鍵就可以了。現在我們要來比一比誰算的最快,請準備好。 完成“練一練”的第1、2題 提醒學生看清數目和運算符號,認真按鍵進行計算,對正確率較高的同學給予鼓勵。 2、完成練習九的第8題 先示范計算出“小明開學繳費”后的余額,使學生明確計算每次收支后余額的方法。再讓學生分別算出其余各欄的余額。 合計支出數怎樣算,合計結余數呢?最終余額是多少?與剛才的計算結果一樣嗎? 1、我們已經能用計算器進行計算了,那么計算器還有沒有其他的作用呢,下面我們就來一起探索。 2、自主探索: 1122÷34= 111222÷334= 11112222÷3334= 再出示:111111222222÷333334= 111…122…2÷333…34= 四.總結 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了用計算器計算,你有什么體會?你覺得今天的學習對你有用嗎,能不能說說? 五.課堂作業板書設計:

  小數加法和減法

  計算器

  小數,整數四則運算

  練習設計: 教后記:

  參加備課人員

  五 年級 數學 科目集體備課教案

  課題:小數加法和減法

  本課初備

  課時

  共 6課時,本課第5 課時

  個人復備欄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和掌握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進一步溝通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與整數加減法的聯系,建立合理的認知結構; 2、提高計算能力,發展數學思考,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重點難點: 溝通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與整數加減法的聯系 建立合理的認知結構課前準備: 投影片教學過程: 一.復習回顧 1、說說本單元我們共同研究了哪些內容。 通過學習有哪些收獲與感受? 2、怎樣計算小數加減法? 用豎式計算時,為什么要把小數點對齊? 小數加減法與整數加減法有哪些相同點? 比整數加減法有哪些注意的地方? 3、整數加減法的運算定律對于小數加減法也同樣適用嗎? 二、練習 1、完成練習與應用的第1題: 口算時也要讓學生說一說部分題的注意點和計算方法,特別是進位加與退位減,以及被減數的數位不夠的情況與結果末尾是0的情況。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更形象的復習了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2、完成練習與應用的第2題: 由于題目較多,可讓學生任意選擇其中的一些,然后集體訂正,學生也要說出列豎式的注意點,并列舉計算中一些典型的錯誤,讓學生在改錯中更深刻的體會計算的方法。 3、完成練習與應用的第3題: 提醒學生認真分析每道題目的數據特征,并合理地選擇相應的運算定律進行簡便計算,把整數的運算定律通過合理的遷移,最終能熟練地應用在小數加減法,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4、完成練習與應用的第4題: 結合示意圖理解題意: 竹竿的高度分成幾個部分的和? 現在已知幾個部分? 第三部分的高度就是什么的高度? 怎樣求池水的深度? 用什么方法?列出算式并解答。 5、完成練習與應用的第5題:先簡要介紹鈣在人的生長發育過程中的作用, 再讓學生看著統計表說說各種食品每1000克中的鈣含量,幫助學生理解題意; 6、完成練習與應用的第6題: 首先講解,讓學生弄清當日水位、警戒水位的含義以及水位上升下降的表示方法;其中 “水位變化”欄中的數字是與前一天比較的差值。 引導學生綜合運用有關正負數和小數加減法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在這里,比前一天多就是正數,比前一天少則是負數。 7、完成練習與應用的思考題: 先介紹自由落體運動的有關知識和基本規律; 引導學生利用列表的策略進行解答。 三.總結 這節課你收獲了什么?增長了哪些知識? 這些知識就是小數加減法的運用啊,小數加減法的運用還遠遠不止這些呢,你還能在我們的身邊找到小數加減法的運用嗎?課后去找,比一比誰找得最多。 四.課堂作業板書設計:

  小數加減法

  計算方法

  進位與退位

  練習設計: 教后記:

  參加備課人員

  五 年級 數學 科目集體備課教案

  課題:小數加法和減法

  本課初備

  課時

  共 6課時,本課第 6課時

  個人復備欄

  教學目標: 1、通過對家庭生活中日常支出項目的調查和了解,使學生感受數學和生活的密切聯系; 2、讓學生通過計算有關項目的合計數,使學生進一步體會本單元所學知識的應用價值,并產生熱愛生活的積極情感; 3、通過此次教學,使學生能積極關注家庭收入情況,體貼父母工作的艱辛,培養學生勤儉節約的精神。重點難點 支出和收入在計算時采取的方法課前準備: 投影片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拿出你家上個月的電話繳費單,看看每個月的電話費包含哪幾個部分。 二.新授 1、上月余額、本月消費、本月余額之間有什么樣的關聯,你能寫出他們之間的數量關系式嗎? 本月消費有很多,你怎樣算本月消費的合計數。 計算一下是不是存在這樣的關系呢? 上月余額—本月消費=本月余額 爸爸中途又充了100元話費,那么又有什么樣的數量關系呢,我們一起來幫他算算。 2、把你收集到的你家近三個月的水電氣消費的數據填在書上,然后自己算一下合計數,看看誰家的哪項費用最少? ①家庭支出較低者: ②家庭支出中等者: ③家庭支出較高者: 再與你家庭的收入情況結合起來考慮,哪些同學的家庭儲蓄額最多,支出較多的同學考慮一下能不能減少一些不必要的開支呢? 通過這次的記帳你有什么樣的體會? 3、統計一下自己上周的收入、支出和結余情況。 你的收入是從哪兒來? 你的支出合理嗎?必要嗎? 你結余多少?你準備怎樣處置你結余的錢? 4、我們應當如何合理安排收入與支出? 三.延伸 回去收集你家一周內生活費用的支出情況,并用計算器算出合計數。并對家庭支出的各種數據作出相應的判斷,給父母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議,初步學會理財。 四.總結 古人云:“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一個連自己小家都管理不好的人,更談不上管理好國家這個“大家”。具備了治理小家庭的能力,才能管理好國家這個“大家”,小家治好了,才能治理好國家。同學們,今天,我們通過整理家庭收入與支出情況,已具備了初步料理家務的能力,掌握了一定的理財技巧,相信經過一定時間的努力,我們也一定能治理好國家,為國家作出更大的貢獻。同學們,讓我們共同努力吧! 五.課堂作業板書設計:

  小數加法和減法

  生活中的運用

  支出和收入

  練習設計: 教后記:

  參加備課人員

《小數加法和減法》教案 篇4

  教學內容:課本P51第7~10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練習的過程中進一步理解和掌握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以及和整數加減法的關系,能熟練地進行計算;

  2、進一步提高自己的計算能力;

  3、在解決問題的活動中,培養學生與他人合作的意識和能力。

  教學過程:

  一、口算練習

  完成課本P51第7題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校對。

  二、堅式計算

  完成課P51第8題。

  三、提高練習

  1、完成課本P51第9題

  練習八的第九題,解決前三個問題后,還可以結合統計圖的特點,引導學生進一步提出:“這一天中哪段時間病人體溫上升最快,上升了多少度”,“哪段時間病人體溫下降得最快,下降了多少度”等問題,以激發學生解決問題的興趣。

  2、完成課本P51第10題

  練習八的第十題:可以讓學生獨立解答前兩個問題,并要求說說每題的思考過程,再讓學生提出一些不同的問題進行解答。

  四、課后延伸

  練習八的思考題

  可以先根據“減去一個兩位小數得”,算出作為減數的兩個小數應是。再用加上,然后可得到正確的結果。

  五、課堂小結

  六、布置作業

《小數加法和減法》教案 篇5

  小學數學中,計算占有很大的比例,它貫穿了整個小學數學的各個層面。如何在計算課中讓孩子們得到更好的發展,是我們急于研究和探索的目標之一。傳統的計算教學注重的是計算的基礎,強調的是掌握法則、人人過關,把形成技能作為教學的重要目標,忽視計算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忽視學生個體發展。本節課的設計,側重于以下幾方面的思考。1. 學習內容的現實性.學習材料的選擇是計算課改革的關鍵。因此這節課學習材料的選擇是從學生身邊的事和物為切入口,通過創設學生感興趣的購物發票這個情景,來激發學生主動解決問題的興趣和心理。這樣選擇學習材料和學習方法既體現了新課標提出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思想,也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我們的身邊,學習數學是非常有意義的活動,大大激發了學習的興趣和熱情。2. 把握教學起點,在探索中實現意義建構.小數加減法是學生學習了整數加減法、小數的意義和性質的基礎上學習的。學生具有相當的基礎知識和知識遷移的能力。學生對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感到容易,大多數學生已初步掌握了計算的方法。基于這種情況,如何把握教學起點,是本節課的靈魂。因此本節課在教學進程中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嘗試、自己去探索、去獲取知識。教師不包辦代替,不束縛學生的思維,最大限度地讓學生都能參與到探索新知的過程中,參與知識形成的過程中。教師起到的是組織、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引導和幫助的作用。在探究算法中使每位學生都有獲得成功學習的體驗,鍛煉克服困難的意志,建立自信心。3.力求體現計算的應用性和算法的個性化。由于小數加減法單純的計算學生并不困難。因此在整個教學中側重于算理的探究、方法的形成、算法的多樣性和知識的應用上。在這節課開始,我出示了一些物品的單價,讓學生提出一些一步計算的數學問題,從而得出很多個不同的算式,目的在于激發起學生濃厚的興趣。這樣的形式,避免了以往教師統一布置習題,全班學生或麻木或被迫地接受相同練習的這種刻板的教學形式。學生練習量沒有減少,且習題都是自己的選擇,各不相同,從而豐富了課堂。學情分析:關于小數加減法孩子們腦子里有他們自己的雛形,我在課前做了學情了解,捕捉到了非常有意思的算式,這也是孩子們心目中的小數加減法。3.56+1.4 4.75-3.4 2.5-1.213.56 3.56 3.56 4.75 4.75 2.5 2.5 2.50+ 1.4 +1.4 +1. 4 -3.4 -3. 4 -1.21 -1.21 -1.21 3.70 4.96 4. 60 1.35 1.71 1.31 1.29 1.29任何成功的教學都必須關注學生的現實學習起點,只有在基于學情的基礎上展開探索過程的數學活動才是有生命活力的。以上學情的了解為我們確定教學目標、選定教學內容和組織教學過程提供了實施的可能性,只有這樣的課堂才能夠引導學生富有個性地學習,學情的前饋調查為我們構建動態的課堂教學提供了豐富的教學資源。在問題中探究、在活動中發現是本節課教學設計的指導思想。教學目標:1、能夠主動收集生活中的小數信息,提出有關小數加減法的數學問題。2、會主動聯系并提取已有的知識和經驗,掌握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并會正確計算小數加減法。3、學會類比遷移、聯想建構的學習方法,能大膽地表達自己的見解,與同伴交流思想,對數學學習活動充滿熱情。4、敢于質疑,勇于暴露學習問題,主動與同伴開展合作學習。教學重點:體會小數加、減法與整數加、減法在算理上的聯系,會正確地計算小數加減法。教學難點:理解“把小數點對齊”就是“把相同數位對齊”的算理。教學預案:一、情境導入,提出數學問題:1. 出示情境圖,學生觀察,提出問題:每本筆記本3.4元,每支鋼筆8元,每本講義夾4.75元,每支水彩筆2.65元。你看到哪些數學信息?你能提出哪些一步計算的數學問題?預計學生會提出加減和減法的問題:(1)買一本筆記本和一支鋼筆一共需要多少元?(2)買一支鋼筆比一本筆記本貴多少元?(3)買一本筆記本和一本講義夾一共需要多少元?(4)買一本講義夾比買一本筆記本多用多少元? ……2.你能列式嗎?口答算式。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算式:4.75+2.65 3.4+4.75 8+3.4 8+4.75 3.4+2.65 4.75+2.65 4.75-3.4 8-3.4 8-4.75 3.4-2.65 3.揭題:小數加減法(板書課題)(設計意圖:教師注重在創造性使用教材時將數學問題生活化,努力讓學生體會數學與生活和社會的聯系,了解數學價值,增進對數學的理解和應用數學的信心。數學問題生活化,既是學習和理解數學知識的需要,也是體會數學價值的需要。生活中學生接觸到的數學問題不少,為了解決這些數學問題,學生需要對接觸到的數據,信息進行整理,分析,建立數學模型,再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本課把一些枯燥的計算,通過創設與學生息息相關的生活情境,由生活情境引出數學問題。)二、解決問題,主動探究建構:1、嘗試獨立探究: 以上這些算式該怎樣計算?請自己選擇兩題試一試.教師加強巡視,及時捕捉發現學生自己的算法。2、交流引導理解。(1)請把你的計算方法介紹給大家好嗎?預計學生會有這樣一些算法:①用元角分的知識解答.②列豎式計算時,先把小數點對齊,然后按整數加減法的方法進行計算,最后對著上面的小數點在差里點上小數點。但列豎式計算時,可能會出現前面分析的種種情況.(2)重點討論:加法的豎式計算要注意什么?在計算小數加法時,為什么要把加數中的小數點對齊?為什么得數中也要點上小數點?這個小數點應該點在什么位置?①為什么要把小數點(或數位)對齊?②為什么要在被減數的末尾添上“0”?(如在計算8-3.4時)3.小結時組織討論:小數加、減法與整數加、減法在計算時有什么相同點?計算小數加、減法要注意些什么?三、鞏固應用:1、剛才沒做的題你能再做一做嗎?2、完成p48練一練第1-2題.做完這組題,你想提醒同學們注意哪些問題?3、在學校舉行的運動會上,有些同學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績:跳高:a同學跳了1.23米,只比第一名少了0.02米。鉛球:b同學得到了冠軍,投了8.4米,比第二名多投了0.56米。100:c同學也得了第一名,成績是13.5秒,第二名與第一名相差0.5秒。請分別計算跳高第一名、鉛球第二名、100米跑第二名的成績。四、課作:完成p49練一練第1-3題.星期天,開展爭當“小管家”活動,幫助爸爸媽媽到市場買菜或到超市買東西,并記錄、計算家庭支出情況,下周向老師和同學匯報。

《小數加法和減法》教案 篇6

  一、教學內容

  在三年級下冊學生學習過一位小數的加減法,這里將學習比較復雜的小數的加法和減法。主要內容有:小數加、減法、混合運算以及整數的運算定律推廣到小數。具體編排如下表:

  二、教學目標

  1.讓學生自主探索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理解計算的算理并能正確地進行加、減及混合運算。

  2.使學生理解整數運算定律對于小數同樣適用,并會運用這些定律進行一些小數的簡便計算,進一步發展學生的數感。

  3.使學生體會小數加、減運算在生活、學習中的廣泛應用,提高小數加、減計算能力的自覺性。

  三、總體感覺

  1、知識點編排集中

  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基本相同;計算的重點和難點都集中在小數點的處理上;計算結果都要考慮是否要用小數的基本性質使之簡便。所以把小數加減法安排在同一例題中進行教學。小數加減法和整數加減法,兩者之間有著割不斷的聯系。因此讓學生充分利用舊知來自主學習應該是本單元教學的一個重要策略。

  2、學生自主探索解決問題多種策略的空間很大。

  如100頁例3104頁例4,教學時不必將教材中出現的各種方法事先呈現給學生,而應該在學生獨立思考、自主解答后,通過交流,領會不同的解題思路,感受策略的多樣性和靈活性,達到提高數學思考能力和計算能力的目的。

  四、教學實踐與反思

  1、要靈活選擇素材

  要選擇近期對學生有較大影響的活動來學習小數加減法,引導學生在自主嘗試中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小數的加減法》中的主題圖,雅典奧運會的情景,這個在當時具有現實的教育意義,但是現在離這一屆奧運會久遠了些。他們那個時候還小,孩子們也不太熟悉,所以興趣不是很濃厚。還有,以前是利用元角分的情景進行小數加減法的教學,更有利于讓學生明白小數加減法的得算理。論壇上有人提問:這樣的情景設置還有什么其它的編寫意圖嗎?編者陶雪鶴老師:雅典奧運會的情景算運動員的得分,不涉及量的計算。現在的選用的情景體現的主要意圖是小數的現實性。從教材試驗過程看來,有利有弊,有利是更更突出了小數加減法的現實意義。不足則是沒有借助突出算理。借助“元角分”進行教學小數加減法,實質是把小數加減法轉換成了整數的加減法進行計算。教學中,老師可對教材情景進行調整或重組,既能選擇可以幫助理解小數加減法意義的素材,也可選擇幫助理解算理的素材。我們仔細分析,這一情境提供的算式不夠典型,都是兩位數小數加減兩位小數,極易讓學生造成小數加減法與整數加減法相同,只要把小數的末位對齊即可的想法。這樣不利于學生真正觸及小數加減法的本質--小數點對齊,即相同數位對齊才能加減。應在例題中出現多種不同的情況:如19.45+6.9822.3-19.4525-21.6然后引導學生得出小數加減法的本質。

  2、引導學生能靈活運用運算定律,使計算變得簡便。

  小數加減法相對于本冊其他單元的內容還算簡單,但是由于課時安排比較緊湊,練習較少,學生計算錯誤還是很多。小數加減法是數的運算中不可缺少的內容,是形成良好的計算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應充分重視。教材是實現課程目標、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我們應該遵循以下的思路去研讀教材:接納--比較--質疑--完善--超越--斯苗兒

  研讀,只是研究和理解,最后還是要接受課堂教學實踐的檢驗,用事實來說話。最后特別提醒老師們包括我自己在實踐中時刻謹記以下三點:

  1、別忘了數學自身的嚴密性和科學性。

  2、別忘了我們的教學對象是小學生。

  3、別忘了一節課只有40分鐘,一個班有四、五十個孩子。

  感謝雷老師給我們創造了學習的機會,搭建了交流的平臺。

《小數加法和減法》教案 篇7

  教學內容:

  學習小數位數不同的加、減法,小數加減混合運算及簡便計算。

  教學目標:

  結合具體情境,理解小數加、減法的意義。掌握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并能較熟練地進行小數加、減法的筆算和口算。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提高計算能力。感受學習數學的樂趣,增強學習數學的自信心和成功感,逐步養成遷移類推的好習慣。

  重點難點:

  了解小數加、減法的意義,學會小數加、減計算方法。靈活計算小數加減混合運算。

  教具準備:

  課件 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情境激趣

  1、看誰算得又對又快

  1.2-0.9

  9+0.1

  0.39+0.61

  5.12-4.12

  10-2.5

  20-19.8

  3.9+2.1

  0.09+1.01

  8.4+3 -0.6

  2-0.98

  3.8+12

  2、談話引題

  同學們,在上節課的學習中,我們已經了解了關于克隆牛健健和壯壯的情況。今天,我們要再來認識一頭克隆牛蓓蓓,了解它的有關情況。

  (出示情境圖)教師結合情境圖簡單介紹克隆牛蓓蓓出生前后的一些情況。

  二、自主探究 獲取新知

  1、觀察三幅情境圖,你獲得了哪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教師根據學生的提問,有選擇地進行板書,如:

  蓓蓓出生時的體長是多少米?

  蓓蓓滿月時的體長是多少米?

  蓓蓓百天時的體長是多少米?

  蓓蓓百天時的體長比出生時增加了多少米?

  2、下面我們先來解決蓓蓓出生時的體長是多少米?這個問題,你能解答嗎?(學生嘗試獨立列式解答,教師巡回指導,了解學生的情況。)

  3、學生交流算式:(注意引導學生盡量列出綜合算式)

  (1)10.98―0.22=0.76(米)

  0.76―0.1=0.66(米)

  (2)20.98―0.22―0.1

  (3)30.98―(0.22+0.1)

  綜合算式要說明每一步計算的意義,幫助學生理解連減算式和先求兩個數的和再減,這兩個算式每一步的意義,可以聯系前面學過的關于減法的有關運算律:

  a―b―c=a―(b+c)。

  4、上面的綜合算式怎樣進行計算呢?(學生自主進行計算,教師巡回了解情況。)

  5、全班交流計算情況。[實物投影展示學生的各種計算方法]

  脫式計算要關注學生的運算順序是否正確。

  6、學習豎式連減的方法。

  如果用豎式來計算小數連減,要注意什么呢?

  自己試著算一算,然后在小組內交流。

  請學生來介紹豎式連減的方法:

  (1)注意探討怎樣對齊數位?(對齊了小數點也就對齊了數位。)

  (2)小數部分數位不同怎么辦?(可以在末尾添0占位。)

  三、鞏固練習 加深理解

  1、自主練習1

  出示題目,明確要求

  學生獨立完成,指名上黑板計算

  全班交流,根據出現的問題及時進行糾正。

  2、自主練習2

  (1)出示題目,從中你收集到哪些信息?

  (2)季度指什么?每個季度包括哪幾個月?

  (3)解決問題:3月份要編織多少萬件才能完成第一季度的任務?(學生獨立解決問題。)

  (4)全班交流

  (5)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

  四、課堂小結

  1、回顧本節課的學習內容。

  2、你覺得自己學得如何?給自己一個評價。

  3、你還想跟老師和同學們說什么?

  板書設計:

  小數加減混合運算

  蓓蓓出生時的體長是多少米?

  a―b―c=a―(b+c)

  0.98-0.22=0.76(米) 0.98-0.22-0.1

  0.98-(0.22+0.1) 0.76-0.1=0.66(米)

《小數加法和減法》教案 篇8

  重點難點

  1、通過對家庭生活中日常支出項目的調查和了解,使學生感受數學和生活的密切聯系;

  2、讓學生通過計算有關項目的合計數,使學生進一步體會本單元所學知識的應用價值,并產生熱愛生活的積極情感;

  3、通過此次教學,使學生能積極關注家庭收入情況,體貼父母工作的艱辛,培養學生勤儉節約的。

  教學重點難點:

  支出和收入在計算時采取的方法

  教學準備(含資料輯錄或圖表繪制)

  讓學生提前收集:

  上月的電話繳費單,水電燃氣三個月的繳費數據

  一、導入

  二、新授

  1、拿出你家上個月的電話繳費單,看看每個月的電話費包含哪幾個部分。

  1、上月余額、本月消費、本月余額之間有什么樣的關聯,你能寫出他們之間的數量關系式嗎?

  本月消費有很多,你怎樣算本月消費的合計數。

  計算一下是不是存在這樣的`關系呢?

  上月余額-本月消費=本月余額

  爸爸中途又充了100元話費,那么又有什么樣的數量關系呢,我們一起來幫他算算。

  2、把你收集到的你家近三個月的水電氣消費的數據填在書上,然后自己算一下合計數,看看誰家的哪項費用最少?

  ①家庭支出較低者:

  ②家庭支出中等者:

  ③家庭支出較高者:

  再與你家庭的收入情況結合起來考慮,哪些同學的家庭儲蓄額最多,支出較多的同學考慮一下能不能減少一些不必要的開支呢?

  通過這次的記帳你有什么樣的體會?

  3、統計一下自己上周的收入、支出和結余情況。

  你的收入是從哪兒來?

  你的支出合理嗎?必要嗎?

  你結余多少?你準備怎樣處置你結余的錢?

  4、我們應當如何合理安排收入與支出?

  小組交流,分組匯報

  小組交流一下誰家的電話費最多,各自的余額又是多少呢?

  自由討論發言

  教和學的過程

  五、課堂作業

  回去收集你家一周內生活費用的支出情況,并用計算器算出合計數。并對家庭支出的各種數據作出相應的判斷,給父母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議,初步學會理財。

  古人云:“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一個連自己小家都管理不好的人,更談不上管理好國家這個“大家”。具備了治理小家庭的能力,才能管理好國家這個“大家”,小家治好了,才能治理好國家。同學們,今天,我們通過家庭收入與支出情況,已具備了初步料理家務的能力,掌握了一定的理財技巧,相信經過一定時間的努力,我們也一定能治理好國家,為國家作出更大的貢獻。同學們,讓我們共同努力吧!

《小數加法和減法》教案 篇9

  重點難點

  1、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和掌握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進一步溝通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與整數加減法的聯系,建立合理的認知結構;

  2、提高計算能力,發展數學思考,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溝通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與整數加減法的聯系

  難點:建立合理的認知結構

  一、復習回顧

  二、練習

  1、說說本單元我們共同研究了哪些內容。

  通過學習有哪些收獲與感受?

  2、怎樣計算小數加減法?

  用豎式計算時,為什么要把小數點對齊?

  小數加減法與整數加減法有哪些相同點?

  比整數加減法有哪些注意的地方?

  3、整數加減法的運算定律對于小數加減法也同樣適用嗎?

  1、完成練習與應用的第1題:

  口算時也要讓學生說一說部分題的注意點和計算方法,特別是進位加與退位減,以及被減數的數位不夠的情況與結果末尾是0的情況。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更形象的復習了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2、完成練習與應用的第2題:

  由于題目較多,可讓學生任意選擇其中的一些,然后集體訂正,學生也要說出列豎式的注意點,并列舉計算中一些典型的錯誤,讓學生在改錯中更深刻的體會計算的方法。

  3、完成練習與應用的第3題:

  提醒學生認真分析每道題目的數據特征,并合理地選擇相應的運算定律進行簡便計算,把整數的運算定律通過合理的遷移,最終能熟練地應用在小數加減法,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4、完成練習與應用的第4題:

  結合示意圖理解題意:

  竹竿的高度分成幾個部分的和?

  現在已知幾個部分?

  復習回顧

  三、

  四、課堂作業

  第三部分的高度就是什么的高度?

  怎樣求池水的深度?

  用什么方法?列出算式并解答。

  5、完成練習與應用的第5題:

  先簡要介紹鈣在人的生長發育過程中的作用,

  再讓學生看著統計表說說各種食品每1000克中的鈣含量,幫助學生理解題意;

  6、完成練習與應用的第6題:

  首先講解,讓學生弄清當日水位、警戒水位的含義以及水位上升下降的表示方法;其中“水位變化”欄中的數字是與前一天比較的差值。

  引導學生綜合運用有關正負數和小數加減法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在這里,比前一天多就是正數,比前一天少則是負數。

  7、完成練習與應用的思考題:

  先介紹自由落體運動的有關知識和基本規律;

  引導學生利用列表的策略進行解答。

  這節課你收獲了什么?增長了哪些知識?

  這些知識就是小數加減法的運用啊,小數加減法的運用還遠遠不止這些呢,你還能在我們的身邊找到小數加減法的運用嗎?課后去找,比一比誰找得最多。

  集體訂正

  分別解答相關的問題,并提出問題。

《小數加法和減法》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1、能夠主動收集生活中的小數信息,提出有關小數加減法的數學問題。

  2、會主動聯系并提取已有的知識和經驗,掌握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并會正確計算小數加減法。

  3、學會類比遷移、聯想建構的學習方法,能大膽地表達自己的見解,與同伴交流思想,對數學學習活動充滿熱情。

  4、敢于質疑,勇于暴露學習問題,主動與同伴開展合作學習。

  教學重點:體會小數加、減法與整數加、減法在算理上的聯系,會正確地計算小數加減法。

  教學難點:理解“把小數點對齊”就是“把相同數位對齊”的算理。

  教學預案:

  一、情境導入,提出數學問題:

  1. 出示情境圖,學生觀察,提出問題:

  每本筆記本3.4元,每支鋼筆8元,每本講義夾4.75元,每支水彩筆2.65元。

  你看到哪些數學信息?你能提出哪些一步計算的數學問題?

  預計學生會提出加減和減法的問題:

  (1)買一本筆記本和一支鋼筆一共需要多少元?

  (2)買一支鋼筆比一本筆記本貴多少元?

  (3)買一本筆記本和一本講義夾一共需要多少元?

  (4)買一本講義夾比買一本筆記本多用多少元?  

  ……

  2.你能列式嗎?口答算式。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算式:

  4.75+2.65     3.4+4.75     8+3.4      8+4.75        3.4+2.65 

  4.75+2.65      4.75-3.4      8-3.4     8-4.75        3.4-2.65 

  3.揭題:小數加減法(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教師注重在創造性使用教材時將數學問題生活化,努力讓學生體會數學與生活和社會的聯系,了解數學價值,增進對數學的理解和應用數學的信心。數學問題生活化,既是學習和理解數學知識的需要,也是體會數學價值的需要。生活中學生接觸到的數學問題不少,為了解決這些數學問題,學生需要對接觸到的數據,信息進行整理,分析,建立數學模型,再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本課把一些枯燥的計算,通過創設與學生息息相關的生活情境,由生活情境引出數學問題。)

  二、解決問題,主動探究建構:

  1、嘗試獨立探究: 以上這些算式該怎樣計算?請自己選擇兩題試一試.

  教師加強巡視,及時捕捉發現學生自己的算法。

  2、交流引導理解。

  (1)請把你的計算方法介紹給大家好嗎?

  預計學生會有這樣一些算法:

  ①用元角分的知識解答.

  ②列豎式計算時,先把小數點對齊,然后按整數加減法的方法進行計算,最后對著上面的小數點在差里點上小數點。

  但列豎式計算時,可能會出現前面分析的種種情況.

  (2)重點討論:

  加法的豎式計算要注意什么?在計算小數加法時,為什么要把加數中的小數點對齊?為什么得數中也要點上小數點?這個小數點應該點在什么位置?

  ①為什么要把小數點(或數位)對齊?

  ②為什么要在被減數的末尾添上“0”?(如在計算8-3.4時)

  3.小結時組織討論:

  小數加、減法與整數加、減法在計算時有什么相同點?計算小數加、減法要注意些什么?

  三、鞏固應用:

  1、剛才沒做的題你能再做一做嗎?

  2、完成p48練一練第1-2題.

  做完這組題,你想提醒同學們注意哪些問題?

  3、在學校舉行的運動會上,有些同學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績:

  跳高:a同學跳了1.23米,只比第一名少了0.02米。

  鉛球:b同學得到了冠軍,投了8.4米,比第二名多投了0.56米。

  100米跑:c同學也得了第一名,成績是13.5秒,第二名與第一名相差0.5秒。

  請分別計算跳高第一名、鉛球第二名、100米跑第二名的成績。

  四、課作:完成p49練一練第1-3題.

  星期天,開展爭當“小管家”活動,幫助爸爸媽媽到市場買菜或到超市買東西,并記錄、計算家庭支出情況,下周向老師和同學匯報。

《小數加法和減法》教案 篇11

  (一)教學目標

  1.讓學生自主探索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理解計算的算理并能正確地進行加、減及混合運算。

  2.使學生理解整數運算定律對于小數同樣適用,并會運用這些定律進行一些小數的簡便計算,進一步發展學生的數感。

  3.使學生體會小數加、減運算在生活、學習中的廣泛應用,提高小數加、減計算能力的自覺性。

  (二)教材說明和教學建議

  教材說明

  1.本單元的內容結構及其地位作用。

  在人類生產和生活中,諸多問題的解決,離不開小數加、減法。它是數的運算中不可缺少的內容,是形成良好的計算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本單元的主要內容有:小數加、減法、混合運算以及整數的運算定律推廣到小數。以上內容具體編排如下表:

  2.本單元教材的編寫特點。

  (1)選擇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體育運動素材,作為計算教學的背景。

  本單元從人類五彩繽紛的生活中選擇體育運動為背景,選擇運動員在某些運動項目中的得分情況或運動器材的價格為學習小數加減法的素材。它緊密聯系20__雅典奧運會上中國運動員取得的驕人成績,聯系學生在學校的運動情況,聯系與體育運動相關的人或事來開展小數加減法的教學活動。這樣的選擇十分貼近學生的興趣和愛好,利于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和強身健體的教育。在這樣的背景下學習小數加減法,能使學生體會小數加減計算對人類活動的重大意義,體會數學的工具性作用。同時激發學生學習小數加減法的興趣,涌動長大也要為國爭光的豪情,提高學習的主動性和自覺性。

  (2)小數加減運算集中編排。

  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基本相同;計算的重點、難點都集中在小數點的處理問題上;計算的結果都要考慮是否要用小數的基本性質使之變成最簡。基于以上原因,所以把小數加減法放在同一個例題(例1)中進行教學。這樣既突出了知識之間的有機聯系,又節省了教學時間,使學生能以較快的速度形成小數加減的良好認知結構。

  (3)為學生提供自主探索小數加減筆算方法和解決問題多種策略的空間。

  小數加減法與整數加減法在算理上是相通的。對于小數加減法,學生有似曾相識的感覺。教材緊緊抓住學生的這一認知特點,有意不給出小數加減法的計算過程,不概括小數的加減法法則,而是刻意引導學生利用已掌握的整數加減法的舊知遷移到小數加減法這一新的情境中。如例1、例2中,讓學生自主探索小數加減法的豎式寫法,經歷計算的全過程,同時經過合作交流,共同總結筆算的一般方法,理解“數位對齊”就是“小數點對齊”的道理,知道當計算結果的末尾有0時,應根據小數的基本性質省略0不寫,使結果形式達到最簡。又如,例3中的小數加減混合運算,出示了解題的三種不同思路,為學生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同一問題作了積極的引導。

  (4)情境呈現方式故事性強,靈活多樣。

  本單元的教學內容看似枯燥,但由于創設了故事性強,靈活多樣的呈現方式,使小數的加減運算變得具有磁鐵般的吸引力,使學生在解答用小數計算的實際問題時,能始終帶著飽滿的熱情思考解決問題的不同方案,掌握小數運算的基本方法。如,例1,父子看雅典奧運會女子10米跳臺雙人跳水比賽,邊看邊計算成績,形如場外裁判;例3,一家三口看環城自行車賽,邊看邊用自己的方式計算運動員還要騎的路程,有一種為運動員著急、鼓勵運動員快速、順利抵達終點的關愛情懷;例4,兩位學生推測校運動會中本班4×100米接力賽的成績,體現對班集體的熱愛之情。從例1~例4,教材均用學生感興趣的圖片、表格以及圖文相結合的形式,呈現學習內容。這些措施改變了以往小數計算中比較單一、嚴肅的學習面孔,使鮮活的體育活動和看似機械演練的小數運算融為一體,使計算、推理、概括這些抽象的數學活動變得令學生樂于接納、樂于探究。

  教學建議

  1.選擇近期對學生有較大影響的活動來學習小數加減法。

  現實生活中,蘊含著小數加減計算的活動大量存在,這些活動中,哪些是在近期對學生影響較大的?是學生感興趣的?這是我們選擇素材的一條基本思路。因此,教學時,既可根據教材提供的運動場上的信息,特別是雅典奧運會中的一些運動項目為素材,也可根據當地生活、生產實際,如家庭用水、用電、用煤氣的數量與價錢;農家各項農產品的產量、收入;購買有關生活、學習用品的價錢等等,都可作為學生學習小數加減法的素材,通過結合學生熟悉的生活來學習,使學生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2.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小數加減法知識。

  小數加減法和整數加減法,兩者之間有著割不斷的聯系和相同之處。整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學生在第一學段的三年級時就已經掌握了。因此,讓學生充分應用舊知來自主學習小數的加減法成為本單元教學的一個重要策略。教學時,教師的職責是:幫助學生激活整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這一已有知識經驗,并嘗試用它來計算小數加減法;讓學生明確列豎式時應如何對齊數位,懂得道理何在;學會用自己的語言表述自主嘗試的過程和結果。通過自主學習本單元的知識,使學生懂得應用舊知來學習新知是獲取知識的一條重要途徑。

  3.提倡解題策略的多樣化。

  為了使因材施教、讓每一個人都得到充分發展的理念落到實處,教學時應關注不同學生解答問題的不同思路,積極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方式思考問題,提出自己的解法。如,教學例1中解答“第二輪動作完成后中國隊領先多少分”的問題時,教師不宜作任何提示,而應讓學生根據自身經驗找到適當的解題方法。又如,教學例3、例4時,不必將教材中出現的各種解題思路率先呈現給學生,而是讓學生在獨立思考、自主解答的基礎上,通過合作交流,領會多種不同的解題思路,感受解題策略的多樣性和靈活性,達到提高數學思考能力和計算能力的目的。

  4.引導學生逐步形成從現實情境中發現并提出問題的良好習慣。

  數學課程目標之一,是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途徑之一,就是使學生形成不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良好習慣。教學時,應引導學生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豐富素材,根據素材給出的若干信息去發現隱含在信息中的若干數學問題。如,例1顯示的是父子二人觀看女子雙人跳水比賽的情境,當記分牌逐一顯示中國和加拿大運動員第一輪及第二輪動作完成后的得分情況時,引導學生思考:“根據第一輪動作的得分情況,你能提出什么問題?第二輪呢?”又如,教學例4時,當學生看到表格呈現4位學生“50米跑的成績”時,引導他們發問:“看到這張表格,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這樣經常性地引導學生對教學中的若干信息發問,天長日久,學生就能養成面對周圍世界的諸多現象不斷發問的良好習慣。

  5.這部分內容可用6課時進行教學。

  (三)具體內容的說明和教學建議

  1.主題圖

  編寫意圖

  (1)選擇對學生有感染力的體育運動為背景。

  呈現20__年雅典奧運會上中國跳水運動員勞麗詩、李婷在女子10米跳臺雙人跳水比賽中的完美的空中動作照片,以及該項目中金、銀、銅牌得主的跳水成績。通過觀察照片,讓學生回味雅典奧運會中我國運動員創造的輝煌成績,使學生體會一種自豪、一種激勵,體會人類運動技巧給世界帶來的無限風光。

  (2)選擇與小數計算緊密聯系的運動項目為素材。

  奧運會中,許多項目的成績是通過小數計算來決定的。教材選擇女子10米跳臺雙人跳水這一項目,是因為這項比賽過程的成績計算就是小數加減計算(兩位小數)的內容,而我國奧運健兒在此項目中榮獲金牌。這樣選擇,既讓學生學習了小數加減法,又使愛國主義教育潤物無聲。

  教學建議

  (1)以人類崇尚的體育運動為背景,學習小數加減法。

  教學時,除顯示主題圖,還可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顯示雅典奧運會中我國運動員獲其他項目金牌的圖片,以及用小數記錄他們獲獎成績的情境,由此引入小數加減法的學習。也可在此基礎上,選用本校、本市學生運動會中的內容(圖片、用小數記錄的各項成績)作為小數加減法的學習素材。

  (2)引導學生自主說出主題圖下面表格的內容。

  教學主題圖下的表格時,可讓學生說一說:①表頭分了哪三類?(國家、運動員、獎牌)②金、銀、銅牌的得主各是哪幾個國家的運動員?③從中你想了解什么問題?學生可能會提出:我國運動員的決賽成績比加拿大的高多少分?比俄羅斯的高多少分?……根據學生的提問,引入小數加減法的學習。

  2.例1。

  編寫意圖

  (1)由本單元主題圖創設的情境引入小數加減法的學習。

  通過父子二人觀看20__年雅典奧運會中女子10米跳臺雙人決賽的全過程,自然而然地引入小數加減法。教材用表格呈現我國運動員和加拿大運動員在第一、第二輪動作后的得分情況,呈現父子二人在知道得分后興高采烈的對話:“中國隊領先3.6分”、“中國隊兩輪的總成績是111.60分”、“現在領先12.6分”……父子二人的對話促使學生思考:“3.6分、111.60分、14.6分是怎么算出來的?”這樣,為了解決這一個個的實際問題,小數加減運算便產生了。

  (2)以故事形式動態呈現小數加減法。

  與以往教材編寫加減法的順序不同,本例題是先學減法,再學加法,是以故事發展的先后順序來編排的。由于要知道“第一輪動作后,中國隊領先多少分?”所以本例先安排小數減法的學習。接著,要知道“中國隊兩輪的總成績是多少?”所以再學習小數加法。這樣安排,合乎情理,易于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和主動計算的興趣。

  (3)給學生提供自主計算與交流的空間。

  兩位小數的加減法如何筆算,教材沒有給出詳細過程,只有計算結果。如,豎式中的 “3.60、111.60”是怎樣算出來的,教材沒

  有任何說明。它留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探索空間,它刻意讓學生經歷自主列豎式、自主計算的全過程,它迫使學生應用已有的知識經驗來解決新問題,通過自主探索或合作交流弄清“小數點對齊”的道理,弄清“得數的末尾如何去0簡寫”的道理。學生有了這一自主探索的經歷,就多了一次自主獲取知識的體驗。

  教學建議

  (1)讓學生自主閱讀,表述題意。

  本例題將故事、表格、數據、計算、思考融為一體,以學生喜愛的方式呈現出來。怎樣讓學生讀懂這豐富的畫面、理解其中的數學意義呢?一般的方法是讓學生自主閱讀。在自主閱讀的基礎上,再用自己的語言表述題意。如例1中上面一部內容,教學時應讓學生有序的陳述自己理解的信息:①例題中的事情(父子二人觀看20__年雅典奧運會跳水比賽);②表格的意思,特別說出我國和加拿大運動員在女子10米跳臺雙人決賽中第一輪得分的情況;③父子二人對話的內容。(父:中國隊領先3.6分,子:差距還不到4分。)

  (2)設計讓學生自主計算的教學過程,突出算理和算法。

  由于學生已有整數加減計算的基礎,教學時,應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這一知識經驗,設計好讓學生自主提問、自主計算、合作交流的過程。

  ①先教學減法。出示例1中上面一部分內容時,不出現小數減法的豎式,而是讓學生根據表中的兩個數據發問:“中國隊領先多少分?”或者根據父子二人的對話“中國隊領先3.6分”提出問題:“這3.6分是怎么得來的?”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引入小數減法,同時讓學生自主列豎式計算。學生計算后,應引導說一說:

  ●如何列豎式?(突出小數點對齊的道理。)

  ●如何計算?(突出退位的過程。)

  ●豎式中的結果3.60與圖中父親說的“3.6”有區別嗎?(突出根據小數的基本性質將結果簡化。)

  ②再教學加法,并體現解題策略的多樣性。

  例1中下面一部分內容的情境是上面一部分的繼續,是故事往下發展的一個過程。教學時,同樣不要出現加、減法豎式,而是引導學生根據表中數據或父子二人對話的內容提出數學問題:“111.6分和12.6分是怎么得來的?”然后讓學生獨立列豎式計算。計算后,讓學生說一說:

  ●怎樣求中國隊兩輪的總成績?(用加法筆算)計算的結果“111.60”還可以怎樣寫?為什么?

  ●要求中國隊第二輪后領先多少分,怎么解答?

  學生中會有不同的解答方法。如:

  方法一:53.40 +58.20=111.60

  49.80 +49.20=99

  111.60 - 99=12.60

  方法二:53.40-49.80=3.6(利用前面的結果)

  58.20-49.20=9

  3.6+9=12.6

  應引導學生進行交流,體會解題策略的多樣性和簡潔性。顯然,方法二從計算數據來看,更簡單,且充分應用了已獲取的相關條件(3?6)。

  ●對比兩種解法的結果:12?60與12?6,突出小數的基本性質的應用。

  3.例2及“做一做”。

  編寫意圖

  (1)讓學生在合作活動中總結小數加減計算的一般方法。

  小數加減計算應注意的問題不要求學生記憶,只要理解就行,教材組織學生應用交流的方式,共同總結出小數加減計算的一般方法。通過交流,理解小數點對齊就是使相同數位上的數相加減;理解如果得數的末尾有0,就應根據小數的基本性質將0去掉,使小數的書寫簡潔。

  (2)通過“做一做”的練習,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小數加減法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進一步鞏固小數加減法的計算,同時會用不同的方法,包括使用計算器進行小數加減法的計算和驗算。

  教學建議

  (1)引導學生逐步有序的總結出小數加減法要注意的問題。

  總結時,采用合作交流的方法,分兩步進行:①先讓學生根據例1中各豎式的計算過程和結果說一說計算時應注意什么。這時,學生總結是凌亂的,不完整的。②在學生自由總結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有序地回憶自己在進行小數計算時先干了什么(列豎式);列豎式時應注意什么(小數點對齊);對于計算的結果,當小數末尾有0時,是怎么處理的(去掉末尾的0)。這樣,不但幫助學生總結了小數加減法的一般方法,而且使學生懂得總結、概括的一般方法。

  (2)提醒學生用不同的方法對計算結果進行驗算。

  兩位小數加減法,計算容易出錯。為保證結果的準確性,應提醒學生用不同的方法檢驗。除根據算式中各部分之間的關系來檢驗,還應鼓勵學生用計算器進行檢驗,幫助提高使用計算工具的能力。

  (3)“做一做”中的第1題是人人都必須完成的基本練習,應要求學生用一定的方法進行驗算,能對自己的計算結果作出正確與否的評判。

  (4)“做一做”中的第2題突出計數器在小數計算中的工具性作用。學生作業時,可提出要求:先用筆算,再用計算器驗算。

  4.關于練習十六中一些習題的說明和教學建議。

  第1題,是小數口算練習,它綜合了兩方面的知識:100以內加減法的口算和相同數位上的數才能相加減的算理。學生計算如果出錯,主要原因有二:一是粗枝大葉、計算不專心造成的,如看錯數據,手寫的與口算的內容不一致等;二是由于100以內的口算不過關或算理不清楚造成的。這時,應及時幫助學生查找其中原因,及時糾正錯誤。

  第2、5題,是小數加減的筆算練習。應要求學生:(1)將筆算豎式盡可能寫得漂亮些;(2)仔細計算;(3)自覺驗算,知道如何判斷自己計算的正誤。

  第3、4題,是小數計算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第3題可改成讓學生自主提問的方式:看到表中的數據,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將小數的計算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使學生感受到小數計算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第4題通過計算電話費和上網費,使學生對復式統計表有進一步的認識。

  第6題,結合人民幣、質量單位和長度單位進行小數計算。這樣的計算在現實生活中用得極為普遍。學生計算時,應作如下提示:①想清楚不同計量單位之間的進率;②計算時,可先將復名數改寫成小數,然后再計算;③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檢驗。

  第7、8題,是與體育運動相關的練習。第7題通過購買足球和排球,使學生體會組合的思想方法,體會解題策略的多樣性。第8題有著良好的教育功能,一方面使學生了解一些體育方面的信息:某些女子田徑項目的中國紀錄和世界紀錄;另一方面通過計算這些女子田徑項目的中國紀錄和世界紀錄的差距,體會我國要趕超世界一流水平,還須付出更大的努力。

  5.例3。

  編寫意圖

  (1)以學生的家庭生活(觀看環城自行車賽)為背景學習小數加減混合運算。

  本例創設的學習情境類似例1,它來源于學生的家庭生活。通過觀看環城自行車賽,了解自行車比賽的一些知識。知道在長達數天的比賽過程中,運動員和觀眾都會隨時計算已完成的賽段里程和未完成的賽段里程,這就引入了小數的加減混合運算。這一情境的創設使學生體會小數加減混合運算是隨比賽的進程而產生的,是因解決問題的需要而產生的。

  (2)鼓勵學生用不同的思路解決問題。

  要解決“完成比賽,自行車運動員還要騎多少千米”的問題,教材呈現了三種不同的解題思路,盡管這三種思路的思維水平處于同一個層面,但它顯現的意義是讓學生體會生活中許多問題的解答往往都有多種思路,多條途徑。當思維的角度不同時,就會產生不同的解答方法。

  (3)形成良好的家庭學習氛圍。

  學習型家庭是學習型社會的基礎。本例通過一家三口計算自行車運動員未完成的里程數,塑造了一個熱愛學習的家庭榜樣。通過本例的學習,使學生不但會進行小數加減混合運算,同時也讓學生產生和爸爸媽媽共同學習的向上愿望,讓每個家庭都有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

  教學建議

  (1)繼續讓學生自主閱讀題意。

  與例1的學習類似,先讓學生自讀題意,再用自己的話表述出來。盡可能創設讓學生表述的空間,如同桌互說、自愿上臺說。通過這些活動,逐步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2)分步驟呈現例3。

  ①可利用課件或教學掛圖先出示例3的上面一部分,即問題部分。在學生理解了題意后,讓他們自主解答“完成比賽,自行車運動員還要騎多少千米?”

  ②在學生自主解答的基礎上,再出示例3的下面一部分。先交流各自的解題方法,請不同解法的學生上臺自己書寫解題算式,自己向全體學生解說自己的想法。再組織學生認真觀察三個不同的綜合算式,從中發現算式483.4-(39.5+98.8)與算式483.4-39.5-98.8是相等的。

  (3)使學生懂得使用計算器進行稍復雜的小數加減混合計算。

  讓學生用計算器對自己列的算式算一遍,一方面檢驗自己筆算的結果,另一方面熟練使用計算器的方法。

  6.關于練習十七中一些習題的教學說明和教學建議。

  第1題,是經常要進行的口算練習。練習時,既要引導學生用常規方法口算,更要引導學生注意方法的合理性和靈活性,使口算也能成為培養學生能力的一個載體。如,口算“7.1-3.5”時,可以這樣口算: 7-3.5+0.1,也可以這樣口算,“7.1-3-0.5”。它靈活應用了題中數據的特點,使口算不但算得正確,而且靈活。

  第2題,是小數加減混合運算的另一種表示方式,用這種方式呈現,一方面體現了加減混合運算的過程,避免了老面孔帶來的單調感,可提高學生計算的樂趣;另一方面,這種方式還滲透了函數思想。如,當一個加數不變(5.47),另一個加數變化時,和也要發生變化;減數不變(9.86),被減數變化時,差也要發生變化。

  第5、6題,都是小數加減混合運算。呈現的方式和要求略有不同。第5題不帶括號,只須按從左到右的順序算;第6題中帶有括號,須先算括號里面的,再算括號外面的,算完后還要驗算。練習時,應提醒學生看清算式再計算。

  第3、4、7、8題,都是需要用小數加減混合運算來解決實際問題的練習。每題解答后,都應鼓勵學生用計算器進行驗算。

  第9題,是突出小數與十進分數之間的聯系,要求學生先將分母為10,100的分數改寫成小數,再進行計算。

  第10題,突出計算器的工具性作用,通過練習,使學生體會用計算器計算日常“流水”賬,十分準確、方便、省時。

  第103頁的思考題,可讓多數學生參與練習。應引導學生先畫示意圖表示題意(如圖),然后根據數據特點用簡便方法計算。

  物體在下落前距地面的高度為:

  4.9+(4.9+9.8)+(4.9+9.8+9.8)+(4.9+9.8+9.8+9.8)

  =4×4.9+6×9.8(或8×9.8)(盡管這時學生還未學小數乘法,但用計算器可以計算。)

  =78.4(米)

  7.例4及“做一做”。

  編寫意圖

  (1)以校園體育運動為背景,學習加法運算定律在小數加法中的應用。

  學校體育運動是校園生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用數學來描述、記錄運動員的成績是學生熟知的。本例以某班四位同學參加4×50米接力賽為內容,以這四位同學50米跑的成績為素材,引入加法運算定律在小數加法中的應用,顯得十分自然。

  (2)在不同算法的比較中體會運算定律在運算中的簡化作用。

  教材采用對比的方式呈現小莉和小紅兩位同學不同的計算思路,通過對比,使學生看出兩種算法的結果是一樣的。從而直觀感知加法的運算定律在小數運算中同樣適用。并進一步體會用加法的運算定律進行計算確實方便又快捷,使學生在今后的小數加法運算中,能根據數據特點自覺地應用加法運算定律進行簡算。

  教學建議

  (1)為了讓學生理解加法運算定律在小數中仍然適用,除教材提供的例4外,還可以補充一些例子。如,計算3.56+1.60+2.44和1.60+(3.56+2.44)兩個式子,說一說你發現了什么?通過讓學生計算2~3組這樣的式題,使學生體會加法的運算定律推廣到小數后仍然適用。這個過程,使用了不完全歸納推理的方法,讓學生感受了不完全歸納推理的合理性。

  (2)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鼓勵學生用不同的方法進行計算。

  關于本例的計算,學生中有多種不同的方法。教學時,應給學生一定的獨立計算時間,讓學生能充分展示個性化的計算思路。如,有的學生根據4個加數中的整數部分相同的特點,這樣計算:

  8.42+8.46+8.54+8.58

  =8×4+(0.42+0.58)+(0.46+0.54)

  =32+1+1

  =34

  上述算法中,既有加法的運算定律的應用,也有根據數據特點將加法轉換成乘法,使計算更加簡便。教師對這些能綜合應用所學知識進行簡算的學生要給予鼓勵和適當的評價,使計算不僅僅是一種技能,而是上升為一種技巧。

  (3)“做一做”中第1題的填空是讓學生進一步熟悉加法運算定律的練習。練習時,應關注學習有困難的學生,使他們通過這組填空題的練習,真正掌握加法運算定律的內涵。

  第2題中的簡算有的要用到加法的運算定律,有的要用到減法的運算性質,如計算5.17-1.8-3.2,就要用到減法的運算性質。練習時,須提醒學生認真審題,思考清楚了再下筆。

  8.關于練習十八中一些習題的說明和教學建議。

  第2題,是應用加法運算定律進行簡算的練習。練習時,應讓學生寫出簡算步驟,并說明理由。如,計算“1.29+3.7+0.71+6.3”,其過程如下:

  1.29+3.7+0.71+6.3

  =(1.29+0.71)+(3.7+6.3)(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

  =2+10

  =12

  第3題,是培養學生自覺應用運算定律或運算性質進行簡算的練習。練習時,要求學生按序如下操作:①認真審題,根據題中數據特點作出判斷,看看能否簡算;②若能簡算,則想清楚是利用加法的運算定律還是利用減法的運算性質進行簡算;③寫出簡算過程。

  第4、5題,是加法運算定律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應用。

  第4題的練習背景和計算方法是例題4的繼續。練習時應注意兩點:①表中最后一欄“可能的總成績”表示的意思應讓學生自己解釋。在明確所求問題的情況下再進行計算;②由于本題中所有小數的整數部分都相同,可提示學生根據數據特點綜合應用多種方法進行簡算。

  第5題,練習的素材來自生活中常用的購物發票。通過模擬售貨員計算購物的總價和交易找零的余款,使學生學會看懂發票的內容,理解發票的作用,提高生活適應能力。練習時,先讓學生想一想發票中的方框里要填什么,怎樣列式,然后再動手做。做完后再用計算器檢驗。

  第7、8題,是培養學生“能從現實生活中發現并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的練習。第7題以我國20年來(1978~1998年)城鎮及農村人均居住面積的變化為素材,引發學生提出相關的數學問題。在解決這些簡單的問題中,教師一方面應引導學生充分應用已有知識進行計算,體現算法的多樣化,另一方面又應為后續學習小數的乘除法做好準備。如,當學生提出的問題是“1998年城鎮人均居住面積是1978年的幾倍”時,學生的解法可能有如下幾種:

  (1)9.3÷3.6≈2.5(多數學生不會筆算,只能用計算器算。)

  (2)3.6+3.6=7.2(1998年城鎮人均居住面積大約是1978的2倍多一些)

  (3)9.3-(3.6+3.6)=2.1(大約是2.5倍)

  對于上述第(1)種解法,可引導學生思考:除數是小數的除法能否變成除數是整數的除法進行計算呢?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進行合作探討,為后續學習做好鋪墊。

  第8題,開闊了學生的視野,使學生通過計算了解到關于世界人口情況方面的信息。練習時,可充分利用豐富的網上資源,讓學生知道地球最多能養活多少人口,從而體會控制人口增長是人類生存的一個重大策略。

  第9題,是例1的繼續。通過計算三個國家運動員5輪跳水的總成績,進一步促進學生養成簡算的良好習慣,使學生進一步體會運算定律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確實有著廣泛的作用。練習時,可采用比賽的方式,看看誰算得又對又快,真正掌握“對、快”的一般方法。

  (四)參考教案

  課題:整數運算定律推廣到小數

  教學內容:教科書104頁例4及“做一做”、練習十八第1~3題、第7題。

  教學目標:

  1.通過有限個例證使學生理解整數的運算定律在小數運算中同樣適用。

  2.能根據數據特點正確應用加法的運算定律進行簡便運算。

  教具、學具準備:把練習十八第4題制成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課件顯示育才小學春季運動會的場景,伴隨聲音響起:下一個項目是四年級組男子4×50米接力賽,請四年級各班做好準備。畫面分別出示四年級4個班運動員50米成績的情況表:(練習十八第4題,將(1)班與(4)班的成績對換了。)

  提問:根據這張表提供的信息,請你猜一猜,哪個班可能得冠軍?四(1)班可能得第幾呢?

  二、經歷用加法運算定律進行簡算的過程,理解加法運算定律在小數運算中仍然適用

  1.在交流中感受算法的多樣化。

  師:“請你用自己的方法先算一算四(1)班的總成績,看誰算得又對又快。”

  每個學生自主計算,教師巡視,及時發現學生中的不同算法。在多數學生都完成的情況下,請不同算法的學生上臺寫出自己的計算過程(或用實物投影儀展示不同算法的計算過程),并說明理由。學生的算法可能有以下三種:

  ①8.48+8.54+8.52+8.46

  =17.02+8.52+8.46

  =25.54+8.46

  =34(秒)

  ②8.48+8.54+8.52+8.46

  =(8.48+8.52)+(8.54+8.46)

  =17+17

  =34(秒)

  ③8.48+8.54+8.52+8.46

  =8×4+(0.48+0.52)+(0.54+0.46)

  =32+1+1

  =34(秒)

  2.在對比中感知較優的算法。

  師:上述三種算法中,你認為哪一種較優?為什么?

  引導學生先自己思考,自言自語或輕聲說出較優算法的理由,然后在班上交流。讓多數學生在交流中感受較優算法的依據有二:①應用了加法的運算定律;②根據數據特點將加法變成乘法。

  3.推出加法運算定律在小數運算中同樣適用。

  師:你能用簡便方法算出四(2)、四(3)、四(4)班的總成績嗎?算完后,用計算器驗證你的結果,并預測冠軍是哪個班,四(1)班可能得第幾。

  (1)要求每位學生先用較優的方法寫出簡算過程,并說明理由。然后集體反饋:

  四(2)班:

  8.40+8.56+8.61+8.39

  =8.40+8.56+(8.61+8.39)或=8×4+0.40+0.56+(0.61+0.39)

  =8.40+8.56+17 =32+0.40+0.56+1

  =33.96 =33.96

  四(3)班、四(4)班成績分別是34?06秒、34?17秒(過程略)。

  (2)全班學生用計算器驗證上述結果。驗證后將4個小數排隊:

  33.96<34<34.06<34.17,估測出冠軍可能是四(2)班,四(1)班可能是第二名。

  (3)師:“通過上面4次簡便計算,你認為加法運算定律在小數運算中適用嗎?你能否再舉1~2個例子說明。”

  學生舉例說明。請1~2名同學將所舉例子寫在黑板上,全班交流、評判。通過多個有限的簡算實例,幫助學生合情推出“加法運算定律在小數運算中仍然適用”。

  (4)小結:請學生翻開教科書104頁,說明例4就是今天學習的內容。然后引導小結,請學生默讀并理解例4下面的一段話:“整數的運算定律在小數運算中同樣適用。”

  三、用加法運算定律進行簡算

  1. 基本練習。

  自主完成“做一做”第1、2題,要求學生在每一題的后面寫上簡算的理由,做完后及時反饋。

  2.綜合練習。

  (1)用競賽的方法完成練習十八第1題。對于口算錯誤較多的學生,應幫助其分析原因,及時更正。

  (2)自主完成練習十八第2、3題(第3題也可以在課外做)。提醒學生看清題目,弄清楚哪兩個數合并能湊整,再應用運算定律進行簡算。

  (3)自主完成練習十八第7題。本題有兩種不同的解題方案,一般學生只需做一種,對學有余力的學生可要求他們寫出兩種不同的解題方法。

  3.提高練習。

  計算:1+1.2+1.4+1.6+1.8+…+9.6+9.8+10

《小數加法和減法》教案 篇12

  一 教學內容:

  教材100頁例3

  二教學目標:

  1.掌握三個小數加減混合運算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的進行計算,進一步掌握小數加減的計算.

  2通過合作交流.自主探究 獲得新知之間的聯系.

  3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滲透數學在生活中無處不在的思想.

  三 重難點:

  1.掌握運算順序.

  2.正確進行計算

  四教具準備:

  投影儀

  五教學設計:

  (一)導入

  1.口算

  0.78+0.065.2+0.48 0.8+0.4

  1-0.27 3.8+6.4 1.25+0.75

  10.5-6.5 9.8+0.2 1+2.7

  2.說出下列各題的運算順序

  4834-(395+988) 165+807+994

  (二)教學實施

  1.出示主題圖

  2.自瀆題意 (小組交流)

  3.觀圖后 提出問題

  完成比賽,自行車運動員還要騎多少千米?

  4.集體交流解法

  鼓勵學生用多種方法解題

  5.師生互動:

  師板書: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483.4-(39.3+98.8) 483.4-39.5-98.8 165+80.7+99.4

  =483.4-138.3 =443.9-98.8 =245.7+99.4

  =345.1(千米) =345.1(千米)=345.1(千米)

  6.驗證:

  敘述各自的檢驗方法,可用逆運算的方法,也可用計算器對自己列的算式算一遍.

  (三)鞏固新知

  1.判斷下列計算題是否正確,如不正確,請改正

  (1)39.9+(20.1-1054) (2)(3.74+12.6)+268-43.2

  =3.99+18.56 =16.34+224.8

  =22.55 =241.14

  (四)課堂小結

  小數混合運算與整數混合運算順序和計算方法是否相同?(學生答)

  師強調:小數加減法計算時要對齊數位,養成做完后檢驗的好習慣.

  (五)板書設計:

  例3: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483.4-(39.3+98.8) 483.4-39.5-98.8 165+80.7+99.4

  =483.4-138.3 =443.9-98.8 =245.7+99.4

  =345.1(千米) =345.1(千米)=345.1(千米)

  答:運動員還要騎345.1千米

《小數加法和減法》教案 篇13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探索小數加法、減法計算方法的過程,體會小數加法、減法和整數加法、減法在算理上的聯系,初步掌握小數加法、減法的計算方法,并能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進一步增強運用已有知識和經驗探索并解決問題的意識,不斷體驗成功的樂趣。

  3、通過感受生活,讓學生明確數學就在自己身邊,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在解決問題的活動中,培養學生與他人合作的意識和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把小數點對齊”就是“把相同數位對齊”的算理

  2、體會小數加法、減法與整數加、減法在算理上的聯系

  教學準備:掛圖一張、小黑卡、

  教學過程設計

  1、創設情境:超市購物

  在我們北環新開了歐尚超市,你們去過嗎?十一期間,丁老師也去逛了一下,超市里真是琳瑯滿目,尤其是文具,更是應有盡有。

  這是小朋友在購買文具的情景,你能從中了解哪些信息?

  根據這些信息,你能提出一些用加、減法計算的問題嗎?

  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問題和相應的算式。

  同學們不但提出了許多問題,還列出了算式,請大家觀察這些算式,你發現它們有什么特點?

  小數加、減法該怎樣計算呢?這是我們這節課要研究的問題。

  二、探究算法,明確算理

  1、師:你能用豎式計算嗎?選擇兩題自己試一試,再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

  教師巡視,指名部分同學板書豎式

  3、組織討論:你是怎樣算的?又是怎樣想的?

  *為什么要把小數點對齊?相同數位對齊

  逐個點評,糾正計算中的一些問題。

  你們覺得計算時要注意些什么?(把學生的想法板演出來)

  選哪兩樣文具所花的錢最多,是多少?最少呢?

  3、小結加法的計算法則。

  師:同學們通過自己的探索,知道了用豎式計算小數加法時要把小數點對齊后再算,那么小數減法呢?請大家再試這算一算。

  4、學生獨立計算小數減法,指名板書。(并投影一些同學的計算。)

  說說是怎么算的,怎么想的?追問:用豎式計算,為什么要把被減數和減數的小數點對齊?

  5、通過剛才的計算,你知道了什么?小結減法的計算法則。

  強調計算結果要化簡。

  6、總結和歸納

  同學們通過自己的探索學會了小數加法和減法,你能說一說小數加、減法和整數加、減法在計算時有什么相同點嗎?

  計算小數加、減法時更要注意什么?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

  組織交流和歸納:小數加、減法和整數加、減法都要把相同數位上的數分別相加、減,從低位算起。整數加、減的豎式中,末尾對齊了,其他數位也就對齊了,就能使相同單位的數相加、減,而小數加、減法則不然,只有小數點對齊了才能使相同數位對齊,最后在得數里對齊橫線上面的小數點,點上小數點,和或差小數部分末尾有0的,要去掉0把結果化簡。

  三、鞏固練習

  1、這是五(1)班同學的作業,我想請你們來當小老師,看看做得對不對?

  先找出錯在哪里,把錯誤的地方改正過來

  學生練習,集體訂正。說出錯在哪里,該怎么改

  2、完成”練習8”的第1題

  比一比,哪組正確率高。

  3、完成“練習8”第3題1——3問

  組織交流,著重引導聯系線段圖理解題中的數量關系,

  四、總結和延伸

  1、通過今天的學習,你知道什么?有哪些收獲?你認為自己學得怎么樣?

  2、同學們在開始上課時,提出了許多小數加法、減法的問題,有些我們已經解決了,剩下的我們下節課再繼續研究。

《小數加法和減法》教案 篇14

  課 題

  小數加法和減法 第一 課時 ( 課型:新授課 )

  課時教學目標

  1、認知:讓學生經歷探索小數加、減法計算方法的過程,體會小數加、減法于整數加分、減法在算理上的聯系,初步掌握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并能用來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能力:在解決問題的活動中,培養學生與他人合作的意識和能力。

  3、情感:讓學生進一步增強運用已有知識和經驗探索并解決新問題的意識,不斷體驗成功的樂趣。

  教學重難點

  探求科學、合理的解決問題的方法。

  教 學 準 備

  多媒體課件

  教 學 方 法

  情境法、理解法、探索法

  師生互動

  二次復備

  一、導入新課

  1、出示例1的情境圖:超市購物

  1)出示幾件物品的標價

  鋼筆、筆記本、講義夾、記號筆、書包、鉛筆盒、美工刀、………;

  2)提問:這是同學們在文具店購物的畫面。你能從中了解到哪些信息?

  根據這些信息,你能提出一些用加減法計算的問題嗎?

  2.揭示課題。

  1)提問:根據上面的算式,你能發現他們有什么特點嗎?

  2)談話:怎樣計算小數加、減法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研究的問題。(板書課題:小數加法和減法)

  二、探究

  1.教學例1第(1)問。

  (1)學生試做,指定一人板演,其余做在自己的練習本上。教師巡視,發現不同的做法。

  (2)展示以不同的算法,要求學生解釋自己的思考過程。

  (3)討論。

  (4)小結:用豎式計算小數加法時,把兩個加數的小數點對齊。就能使相同數位上的數分別相加。

  2。教學例1第(2)問。

  (1)出示題目,談話:我們知道了用豎式計算小數加法時要把小數點對齊再算,那么怎樣計算小數減法呢?請同學們試著計算“3.75-3.4”這道題。

  (2)學生完成后指名說說自己是怎樣算的,怎樣想

  的。

  師生互動

  二次復備

  (3)小結:通過剛才的學習,你知道了什么?

  3、教學“試一試”。

  (1)要求學生根據學到的計算方法,自己算出結果。

  (2)指名交流,說說是怎樣想的。

  4、總結歸納。

  (1)談話:誰能說一說小數加、減法在計算時有什么相同點嗎?計算小數加、減法要注意些什么?

  (2)組織交流。

  (3)引導學生歸納。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練一練”的第1題

  讓學生先說計算方法,需要注意些什么?

  2、完成”練一練”的第2題

  先找出錯在哪里,把錯誤的地方改正過來并把正確的結果算出來嗎?

  學生練習,集體訂正。

  3、做49頁試一試題目

  讓學生觀察與例2中的計算有哪些相似的地方。啟發學生利用例2的計算經驗先獨立完成這里的計算,再學習小組內交流。

  4、完成49頁”練一練”的第1題

  三個小組各做一題,比一比哪一小組的正確率高。

  四、全課總結

  提問:通過今天的學習,你知道什么?有哪些收獲?

  五、課后延伸

  談話:同學們在開始上課的時候,提出了許多用小數加、減法解決的問題,有些問題我們已經解決,剩下的問題下節課繼續研究。

  作 業

  評價手冊第23頁

  板書設計

  小數加法和減法

  (1)小明和小麗一共用了多少元? (2)小明比小麗多用多少元?

  4.75+3.4= 4.75-3.4

  4.75 4.75

  +3.4 -3.4

  8.15 1.35

  教學隨感

《小數加法和減法》教案 篇15

  課題:小數加法和減法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生通過結合現實情境,經歷探索小數加、減法計算方法的過程,理解和掌握小數加法和減法的法則,會計算小數加法和減法,并能用來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會進行簡單的小數加、減運算,經歷與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會解決有關小數的簡單實際問題。) 2、學生通過感受生活,讓學生明確數學就在自己身邊,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重點與難點:探求科學、合理的解決問題的方法。課前準備:掛圖、小黑板

  板塊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目標及達成情況

  一、教學例1加法中的部分                一、教學例1加法中的部分 1、創設情境:超市購物出示幾件物品的標價鋼筆、筆記本、講義夾、記號筆、書包、鉛筆盒、美工刀、………; 2、請提出一些關于加法的數學問題。老師寫出學生提出的數學問題 3、老師根據學生的豎式選擇典型的用實物投影進行交流 4、小結加法的計算法則。   觀察例1的圖提出一些數學問題        1、根據問題列出算式,能口算的寫出得數,并交流自己是怎么口算的。 2、學生嘗試開出豎式計算 通過結合現實情境,經歷探索小數加法計算方法的過程,理解和掌握小數加法的法則, 二、教學例1減法部分                 二、教學例1減法部分 1、請提出一些關于減法的數學問題 2、老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出問題和算式 3、選擇典型的豎式進行全班交流。 4、小結減法的計算法則。   3、交流自己的計算豎式,并討論列豎式計算時的注意點        1、根據問題先列出算式。 2、嘗試用豎式計算出過程 3、交流計算時的注意點 理解和掌握小數減法的法則,會初步掌握小數減法的計算方法。三、歸納小結    三、歸納小結整數加減法與整數加減法的相同點和比整數加減法更需注意的地方:                       a都要相同數位對齊,都要從低位算起; b計算小數加減法需要把小數點對齊后再算, c、最后在得數里還要點上并對齊小數點。 d、得數的小數末尾部分有零  學生觀察自己的計算的豎式進行理解        重點體會小數加法與整數加法在算理上的聯系。 四、練習                                    要注意化簡四、練習 1、完成”練一練”的第1題讓學生先說計算方法,需要注意些什么? 2、完成”練一練”的第2題先找出錯在哪里,把錯誤的地方改正過來你能把正確的結果算出來嗎? 3、完成練習八第一題  完成練習八第二題用豎式計算。  4、練習八的第3題根據題中的數量關系,還可以自己補充問題:問學生你還想到了什么?                     學生各自在書上填出得數,再口答。每個同學選做兩題,比速度更要比一比正確率,做得全對的同學予以鼓勵。    可以結合線段圖讓學生說說對前3個問題的理解,在此基礎上讓學生獨立列式計算;    進一步鞏固和掌握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能用來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讓學生明確數學就在自己身邊,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六、課堂作業  六、課堂作業完成49頁“練一練”的第2題       說明:1、重點突出板塊設計;       2、備課時重點突出教學設計(包括教師與學生活動設計)       3、教學反思在“活動目標及達成情況”欄填寫。 課題:小數加法和減法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生經歷探索一位小數減兩位小數、整數減小數的計算方法,進一步理解小數減法。(會進行簡單的小數加、減運算) 2、學生經歷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感受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會解決有關小數的簡單實際問題,在具體運算和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體會加與減的相互關系。) 3、通過在參與數學學習活動過程中,養成獨立思考、自覺驗算的習慣,獲得成功的體驗。重點與難點:重:探索一位小數減兩位小數、整數減小數的計算方法 難:引導探索當被減數小數部分的位數少于減數的處理方法課前準備:小黑板

  板塊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目標及達成情況

  一、   回憶復習    二、  回憶復習   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是怎樣的?   口答    二、自主探究    教學例2 1、出示例2 談話:你能獨立解決“一個筆記本比一枝水彩筆貴多少元”的問題嗎?  追問:被減數百分位上沒有數了,怎么辦?讓學生說一說被減數的百分位上為什么可以看作0? 2、指導完成p49試一試啟發學生利用例2的計算經驗先獨立完成這里的計算,再學習小組內交流。      3、小結:今天我們繼續研究了小數減法。(板書課題)比較一下,今天的小數減法與上節課的有什么不同?     學生獨立列式計算,并在小組內交流。  全班交流,說想法。  討論被減數的百分位上為什么可以看作0  3、完成p49試一試觀察與例2中的計算有哪些相似的地方。利用例2的計算經驗先獨立完成這里的計算,再學習小組內交流。    口答, 靈活地運用教材提供的情境,一方面尊重學生提出的不同問題,另一方面運用階梯式發教學方式,循序漸進地掌握小數減法,在過程中,引導學生嘗試解決問題,培養學生自主解題能力及合作意識。        三、鞏固深化  1、完成49頁”練一練”的第1題  獨立完成,三人板演  集體交流訂正。                                       三個小組各做一題,比一比哪一小組的正確率高。 2、“小小診所”:練習八的第4題      3、解決實際問題:  a 練習八的第六題,   b 練習八的第九題解決前三個問題后,還可以結合統計圖的特點,引導以激發學生解決問題的興趣。   c練習八的第十題:           先找出錯在哪里,把錯誤的地方改正過來,你能把正確的結果算出來嗎?學生練習,集體訂正  讓學生從問題出發去思考該用什么方法去做。學生進一步提出問題:“這一天中哪段時間病人體溫上升最快,上升了多少度”,“哪段時間病人體溫下降得最快,下降了多少度”等問題,可以讓學生獨立解答前兩個問題,并要求說說每題的思考過程,再讓學生提出一些不同的問題進行解答。 通過練習進一步鞏固及掌握一位小數減兩位小數、整數減小數的計算方法。      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養成獨立思考、自覺驗算的習慣。       四、課后延伸          五、布置作業   四、課后延伸練習八的思考題可以先根據“5.1減去一個兩位小數得2.76”,算出作為減數的兩個小數應是2.34。再用5.1加上2.34,然后可得到正確的結果。五、布置作業練習八的第五題              說明:1、重點突出板塊設計;       2、備課時重點突出教學設計(包括教師與學生活動設計)       3、教學反思在“活動目標及達成情況”欄填寫。   課題:小數加法和減法的練習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生通過練習,進一步鞏固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會進行簡單的小數加、減運算) 2、學生結合現實情境,綜合運用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培養問題意識,發展解決問題的策略。(會解決有關小數的簡單實際問題。) 重點與難點:鞏固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發展解決問題的策略。 課前準備:小黑板

  板塊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目標及達成情況

  一、回憶復習 二、回憶復習   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是怎樣的? 口答 二、基礎練習 1、完成練習八的第7題提問:在這些口算中你們覺得那幾題比較難?小結:這里出現了兩位小數減一位小數,一位小數減整數的口算。口算時有困難的同學可以在一旁列豎式幫助解決。 2、練習八的第8題提問:你們覺得在計算小數加、減法時要注意什么? 獨立完成。校對答案獨立完成,四人板演集體校對,并說說每一題是怎樣想的,怎樣算的? 新課標第一網 口答 通過練習進一步鞏固及掌握一位小數減兩位小數、整數減小數的計算方法。          3、解決實際問題:  練習八的第九題         解決前三個問題后,還可以結合統計圖的特點,引導以激發學生解決問題的興趣。   c練習八的第十題:  讓學生從問題出發去思考該用什么方法去做。學生進一步提出問題:“這一天中哪段時間病人體溫上升最快,上升了多少度”,“哪段時間病人體溫下降得最快,下降了多少度”等問題,可以讓學生獨立解答前兩個問題,并要求說說每題的思考過程,再讓學生提出一些不同的問題進行解答。 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養成獨立思考、自覺驗算的習慣。 四、課后延伸五、布置作業 四、課后延伸練習八的思考題可以先根據“5.1減去一個兩位小數得2.76”,算出作為減數的兩個小數應是2.34。再用5.1加上2.34,然后可得到正確的結果。五、布置作業練習八的第五題 說明:1、重點突出板塊設計;       2、備課時重點突出教學設計(包括教師與學生活動設計)       3、教學反思在“活動目標及達成情況”欄填寫。 課題:加法運算律的推廣

  第四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生通過在解決現實問題的過程中,認識到整數加、減法的運算定律對于小數加減法同樣適用,能正確運用加減法運算定律進行一些小數加減法的簡便運算(探索并了解運算律,能應用運算律進行一些簡便運算。) 2、學生在探索與交流的活動中,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增強優化意識;逐步形成積極的自我評價和自我反思的意識,體驗學習數學的成就感。 3、提高計算的正確率和靈活性重點與難點: 重:正確運用加減法運算定律進行小數加減法的簡便運算難:靈活運用運算定律解決實際問題課前準備:掛圖、小黑板

  板塊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目標及達成情況

  一、   引入        一、引入 1、口算 2、出示例3中的四種文具。    如果讓你任意購買其中的兩種文具,你想買哪兩種?你會計算出所需要的錢數嗎? 完成練習九的第1題。    計算    二、   探究                                     二、探究(一)教學例3 1、出示例3  解答這個問題可以怎樣列式?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板書:   2、引導學生探索算法你會計算這道題嗎?先算一算再把你的計算方法在小組內交流。注意選擇學生采用的不同的方法,并指名板演。 3、比較:剛才同學們用不同的方法算出了小華一共用的錢數,請同學們比較這些算法,你認為哪種算法更簡便些?進一步追問用簡便算法的學生:你這樣算的依據是什么?  讀題:這四種文具,小華各買了一件,他一共用了多少元?列式計算    學生獨立計算,小組內交流。          比較這些算法,找哪種算法更簡便些,說這樣算的依據     在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通過對不同算法的比較,引導學生發現整數加法的運算律對小數加法也同樣適用,應用加法運算律可以使某些小數加法的計算簡便。                             4、小結:整數加法的運算定律,對于小數加法也同樣適用。應用加法運算定律可以使一些小數加法的運算簡便。我們以前學習過哪些加法的運算定律?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這里的字母 a、b、c可以表示怎樣的數? 指出:因為整數加法運算定律對于小數加法同樣適用,所以這些字母公式里字母所表示的數的范圍既包括整數,也包括小數。  學生的回答:加法交換律: 加法結合律:            三、練習                       三、練習 1、完成“練一練””的第1、2兩道題 2、完成練習九的第2題指出:整數減法的一些規律小數減法里同樣適用,也能使一些計算簡便。 3、完成練習九的3~5題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再交流第4、5題的思考過程,說出每一步計算結果的實際意義。    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再讓學生說說怎樣算簡便學生練習比較每組算式的計算過程和結果,你有什么發現?     通過對兩組算式的計算和比較,引導學生體會整數減法性質對小數減法同樣適用。             四、總結      五、作業  四、總結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獲?五、作業練習九第5題  說明:1、重點突出板塊設計;       2、備課時重點突出教學設計(包括教師與學生活動設計)       3、教學反思在“活動目標及達成情況”欄填寫。 課題:用計算器計算小數加、減法

  第五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生通過在解決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學會用計算器計算稍復雜的小數加、減法,體會小數加、減法的兩步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能借助計算器進行運算,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探索簡單的數學規律) 2、學生通過在解決現實問題的過程中,能根據情況選擇合理的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方法。 3、學生通過對計算器探索簡單的規律的過程,培養探索意識,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重點與難點: 重:認識計算器面板上的按鍵名稱和功能,學會用計算器進行整數、小數的四則運算。難:探索一些簡單的規律。課前準備:計算器

  板塊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目標及達成情況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一、  談話導入,揭示課題同學們,當要計算較多或較大數時,可用計算器來代替人工計算,使計算又快又好。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一起學習用“計算器計算”。            二、學習用計算器計算                                二、  學習用計算器計算 1、認識計算器你知道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用到了計算器嗎?你了解計算器嗎?請你向大家介紹你手中的這款計算器的構造。 2、用計算器計算大家已經認識了計算器,你會操作他嗎?現在咱們就用計算器來算一些題目,請把計算器準備好。 3、教學例4 要求李蕓一共用了多少元應怎樣做, 你會用計算器算出結果嗎?核對結果。同桌之間說說是怎樣用計算器計算的。 4、完成“試一試”題目你怎樣求應找回多少元? 可不可以把剛才的計算結果用起來?    同桌之間相互說一說后再全班交流學生了解計算器的最常用的一些鍵,熟悉加減乘除等運算和運算順序。      先把算式列出來。在計算器上按出買鉛筆的錢數嗎。同桌交流按鍵的方法。  試著求出結果。并檢驗      “用計算機計算”不是本課的難點,本課的難點在于如何指導學生在計算器上按出純小數的簡便方法。因此,通過情境學會用計算器計算稍復雜的小數加、減法,體會小數加、減法的兩步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用計算器計算方便了我們的計算,當然也方便我們檢驗了,你會檢驗嗎?怎樣判斷你的計算是正確的呢?        三、鞏固練習                          通過計算,我們發現,用計算器計算時只要從左往右依次按鍵就可以了。現在我們要來比一比誰算的最快,請準備好。 1、完成“練一練”的第1、2題 2、完成練習九的第6、7題 3、完成練習九的第8題先示范計算出“小明開學繳費”后的余額,使學生明確計算每次收支后余額的方法。再讓學生分別算出其余各欄的余額。合計支出數怎樣算,合計結余數呢?最終余額是多少?與剛才的計算結果一樣嗎?        獨立完成集體交流,校正。    學生明確計算每次收支后余額的方法。分別算出其余各欄的余額。      通過練習,讓學生掌握一定正確操作方法,形成熟練的計算技能,提高操作計算的速度。          三、用計算器探索規律                    三、用計算器探索規律 1、我們已經能用計算器進行計算了,那么計算器還有沒有其他的作用呢,下面我們就來一起探索。學生用計算器計算在計算器位數不夠的情況下學生小組討論發現計算的規律,再集體交流。 2、自主探索: 1122÷34= 111222÷334= 11112222÷3334= 再出示:111111222222÷333334= 111…122…2÷333…34=                        1002        討論規律 通過對計算器探索簡單的規律的過程,培養探索意識以及觀察、思考、推理的能力。                 四、布置作業 四、布置作業最后我們來一次比賽,分兩組:一組用計算器,一組用筆算,愿意用計算器的請舉手。完成練習九的第9題  說明:1、重點突出板塊設計;       2、備課時重點突出教學設計(包括教師與學生活動設計)       3、教學反思在“活動目標及達成情況”欄填寫。 課題:整理與練習(1)

  第六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生通過整理與練習,進一步理解和掌握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進一步溝通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與整數加減法的聯系,建立合理的認知結構; 2、通過練一練,提高計算能力,發展數學思考,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重點與難點: 重:溝通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與整數加減法的聯系難:建立合理的認知結構課前準備:小黑板

  板塊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目標及達成情況

  一、回顧與整理                        一、回顧與整理 1、說說本單元我們共同研究了哪些內容。    通過學習有哪些收獲與感受? 2、怎樣計算小數加減法?    用豎式計算時,為什么要把小數點對齊?    小數加減法與整數加減法有哪些相同點?    與整數加減法相比有哪些注意的地方? 3、整數加減法的運算定律對于小數加減法也同樣適用嗎?      根據老師的提問回答度整理                  對本單元的學習內容進行回顧,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溝通小數加、減法與整數加、減法的聯系,建立合理的認知結構。      二、練習與應用                       二、練習與應用 1、  完成練習與應用的第1題:  2、  完成練習與應用的第2題:由于題目較多,可讓學生任意選擇其中的一些,然后集體訂正,學生也要說出列豎式的注意點,并列舉計算中一些典型的錯誤,讓學生在改錯中更深刻的體會計算的方法。 3、  完成練習與應用的第3題:提醒學生認真分析每道題目的數據特征,并合理地選 口算時也要讓學生說一說部分題的注意點和計算方法,特別是進位加與退位減,以及被減數的數位不夠的情況與結果末尾是0的情況。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更形象的復習了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做第4題結合示意圖理解題意:竹竿的高度分成幾個部    通過口算與筆算,使學生 進一步理解和掌握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提高正確計算小數加、減法的能力。                                                             擇相應的運算定律進行簡便計算,把整數的運算定律通過合理的遷移,最終能熟練地應用在小數加減法,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4、  完成練習與應用的第4題:  5、完成練習與應用的第5題:    先簡要介紹鈣在人的生長發育過程中的作用,    再讓學生看著統計表說說各種食品每1000克中的鈣含量,幫助學生理解題意;    分別解答相關的問題,并提出問題。 6、完成練習與應用的第6題:    教師首先講解,讓學生弄清當日水位、警戒水位的含義以及水位上升下降的表示方法;其中 “水位變化”欄中的數字是與前一天比較的差值。   7、完成練習與應用的思考題:    先介紹自由落體運動的有關知識和基本規律;    引導學生利用列表的策略進行解答。 分的和?現在已知幾個部分? 第三部分的高度就是什么的高度?怎樣求池水的深度?用什么方法?列出算式并解答。集體訂正          引導學生綜合運用有關正負數和小數加減法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在這里,比前一天多就是正數,比前一天少則是負數。        根據每道題自身的特點合理選擇算法,既練習了小數加、減法混合運算以及應用有關的運算規律進行簡便運算,又鍛煉了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三、全課小結       集體訂正。三、全課小結這節課你收獲了什么?增長了哪些知識?這些知識就是小數加減法的運用啊,小數加減法的運用還遠遠不止這些呢,你還能在我們的身邊找到小數加減法的運用嗎?課后去找,比一比誰找得最多。  說明:1、重點突出板塊設計;       2、備課時重點突出教學設計(包括教師與學生活動設計)       3、教學反思在“活動目標及達成情況”欄填寫。 課題:整理與練習(2)

  第七課時

  教學目標: 1、  通過對家庭生活中日常支出項目的調查和了解,能計算有關項目的合計數,使學生能積極關注家庭收入情況,體貼父母工作的艱辛,培養學生勤儉節約的精神。2、  使學生感受數學和生活的密切聯系,并產生熱愛生活的積極情感;靈活運用本單元所學知識的能力重點與難點:支出和收入在計算時采取的方法課前準備:小黑板

  板塊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目標及達成情況

  一、探索與實踐一、探索與實踐1、  拿出你家上個月的電話繳費單,看看每個月的電話費包含哪幾個部分。上月余額、本月消費、本月余額之間有什么樣的關聯,你能寫出他們之間的數量關系式嗎?本月消費有很多,你怎樣算本月消費的合計數。計算一下是不是存在這樣的關系呢?上月余額—本月消費=本月余額小組交流一下誰家的電話費最多,各自的余額又是多少呢?爸爸中途又充了100元話費,那么又有什么樣的數量關系呢,我們一起來幫他算算。2、  把你收集到的你家近三個月的水電氣消費的數據填在書上,然后自己算一下合小組交流,分組匯報;討論怎樣算本月消費的合計數、本月余額。計算并填表自己算合計數,比較誰家的哪項費用最少。通過對家庭生活中日常支出項目的調查和了解,能計算有關項目的合計數,使學生能積極關注家庭收入情況,使學生感受數學和生活的密切聯系, 3、  計數,看看誰家的哪項費用最少?    ①家庭支出較低者:②家庭支出中等者:③家庭支出較高者:再與你家庭的收入情況結合起來考慮,哪些同學的家庭儲蓄額最多,支出較多的同學考慮一下能不能減少一些不必要的開支呢?   通過這次的記帳你有什么樣的體會?4、  統計一下自己上周的收入、支出和結余情況你的收入是從哪兒來?你的支出合理嗎?必要嗎?你結余多少?你準備怎樣處置你結余的錢?5、  我們應當如何合理安排收入與支出? 計算并填表

  二、延伸與拓展二、延伸與拓展1、  回去收集你家一周內生活費用的支出情況,并用計算器算出合計數。并對家庭支出的各種數據作出相應的判斷,給父母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議,初步學會理財。

  三、評價與反思三、評價與反思圍繞書上的三個方面的指標回憶相關的學習過程,舉例說說自己在學習本單元中學得好的地方和學得不理想的地方,然后在小組內向組長匯報,自己給自己評幾顆星。

  學生自主評價,加強同桌間的合作交流。 說明:1、重點突出板塊設計;       2、備課時重點突出教學設計(包括教師與學生活動設計)       3、教學反思在“活動目標及達成情況”欄填寫。

《小數加法和減法》教案 篇16

  五 年級 數學 科目集體備課教案

  課題:小數加法和減法

  本課初備

  課時

  共 課時,本課第1 課時

  個人復備欄

  教學目標:1、通過“逛超市”,讓學生發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并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和途徑。2、通過感受生活,讓學生明確數學就在自己身邊,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3、在解決問題的活動中,培養學生與他人合作的意識和能力。重點難點:探求科學、合理的解決問題的方法課前準備:多媒體課件教學過程:一 導入1、創設情境:超市購物出示幾件物品的標價鋼筆、筆記本、講義夾、記號筆、書包、鉛筆盒、美工刀、………;2、根據自己的需要挑其中兩件商品然后想想自己要付多少元。先列出算式。二 新授1、你會用豎式計算嗎?先把豎式寫下來,列舉部分同學的豎式你們覺得計算時要注意些什么?讓學生試著計算一下還是剛才的幾位同學上去板演。逐個點評,糾正計算中的一些問題。2、小結加法的計算法則。3、同桌的兩人比較一下,誰用的錢多些?多多少用什么方法去求?先列式并列出豎式你會計算嗎?要注意些什么?試著計算出來,并投影一些同學的計算。逐個點評,表揚做得較好的同學。4、小結減法的計算法則。5、歸納小結比較整數加減法與整數加減法的相同點和比整數加減法更需注意的地方:都要數位對齊,都要從低位算起;計算小數加減法需要把小數點對齊后再算,最后在得數里還要點上并對齊小數點。三 練習1、你們同桌兩人一共用了多少元?交流一下計算結果。2、你買的兩樣東西價錢一樣嗎?哪種多些,多多少?把你的想法用算式寫出來。3、誰最會花錢,花了多少?誰用得最教 和 學 的 過 程教  師  活  動少?他們倆相差多少元?4、每個同學如果都有10元錢,售貨員還應找回你多少元?5、完成”練一練”的第1題讓學生先說計算方法,需要注意些什么?幾位學生上去板演,集體訂正。6、完成”練一練”的第2題先找出錯在哪里,把錯誤的地方改正過來你能把正確的結果算出來嗎?學生練習,集體訂正。7、做49頁試一試題目讓學生觀察與例2中的計算有哪些相似的地方。啟發學生利用例2的計算經驗先獨立完成這里的計算,再學習小組內交流。8、完成49頁”練一練”的第1題四個小組各做一題,比一比哪一小組的正確率高。四 總結通過今天的學習,你知道什么?有哪些收獲?你認為自己學得怎么樣?五 課堂作業教后記:

  參加備課人員

《小數加法和減法》教案 篇17

  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好!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小數加法和減法》第47、48頁。

  一、說教材:

  本節課主要通過在簡單的購物情境中提出問題,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使學生能夠正確地進行小數加、減法的計算。

  這部分的內容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整數加減法以及小數的意義和性質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這部分知識在今后的生活及進一步學習中有廣泛的應用,所以掌握這部分內容為學生以后學習及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學生的已有的知識經驗和認知特點以及本節課的地位和要求,我確定了以下三個方面的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探索小數加減法計算方法的過程,體會小數加減法與整數加減法在算理上的聯系,初步掌握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并能用來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通過自我探究、討論交流,讓學生進一步增強運用已有知識和經驗探索并解決新問題的意識,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3、使學生在探索過程中,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體驗成功的樂趣。

  依據課程標準和教學目標,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探究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進行計算。本節課的教學難點是:理解“小數點對齊”的道理和計算法則。

  三、說教法、學法:

  本節課是一堂計算教學課,我依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年齡特點以及他們的知識現狀采用了多種方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性和主動性。按照自主探究-討論-歸納這樣的思路,運用知識遷移讓學生發現新知,掌握新知。在自主探究、討論中讓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并提供動口,動手、動腦的機會,讓學生在體驗,感知、討論、合作、比較中靈活掌握本節教學重點,突破難點。

  四、說教學過程:

  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知識掌握程度,我設計了以下四個教學環節:一、創設情境,引入新知;二、自主探索,發現方法;三、深化認識,實踐應用;四、歸納總結,提高認識。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知

  1、出示例1的情境圖

  首先讓學生通過觀察,說說知道了哪些信息?能根據剛才觀察到的信息提出一些數學問題嗎?然后根據問題列出算式。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板書相關問題及相應的算式

  2、再讓學生根據上面的算式,討論交流它們有什么共同特點,這時相機揭示課題,并板書(小數加法和減法)。

  (設計理念:引導學生逐步形成從現實情境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的良好習慣,培養學生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的數學思想。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二、自主探索,發現方法

  1.在教學例1的第(1)問小數加法時。先讓學生自主探索,獨立思考,嘗試用豎式計算。然后讓學生在小組里相互說說各自是怎樣列式?為什么這樣列式?

  學生可能出現不同的算法,選取不同的算法板演,讓全班交流討論,重點討論為什么要小數點對齊列式計算。最終得出結論:小數加法和整數加法一樣,也要數位對齊,而只要把小數點對齊就可以做到相同數位對齊。

  2.在教學例1的第(2)問小數減法時。我把探究知識的主動權完全交給學生,讓學生自已發現問題,總結規律、解決問題,達到讓學生學會學習,能學習,愛學習的目的。

  (設計理念:數學活動中,老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學生才是學習的主人。在例題教學中,我力求體現由扶到放的思想,讓學生通過討論、判斷、分析等方法進行列豎式、計算、解決實際問題等學習活動,逐步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小組合作的學習能力。)

  3、“試一試”的練習讓學生計算后說說自己的做法,然后把計算結果化簡,著重讓學生說一說化簡的結果和依據。使學生知道小數末尾有0時一般要根據小數的性質把小數末尾的0去掉進行化簡。

  4.最后進行總結和歸納。先在小組說一說,然后全班交流小數加減法與整數加減法在計算時有什么相同點嗎?計算小數加減法要注意什么?

  (設計理念:逐步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實現遷移的數學思想方法。在學生自由總結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有序地回憶自己在進行小數計算時先做了什么(列豎式);列豎式時應注意什么(小數點對齊);對于計算的結果,當小數末尾有0時,是怎么處理的(去掉末尾的0)。這樣,不但幫助學生總結了小數加減法的一般方法,而且使學生懂得總結、概括的一般方法。)

  三、深化認識,實踐應用

  練習是數學學習中鞏固新知,形成技能、發展思維,提高學生分析、解答能力的有效手段,為了加深學生對法則的理解、對法則的應用,更好的領會小數加減法的意義與整數加減法的意義相同,我設計了不同層次的練習以便學生掌握知識并能熟練應用。

  1.基礎性練習:完成“練一練”第1題和第2題。

  做“練一練”第1題可以直接讓學生獨立完成,再說一說計算中需要注意的地方。特別是24加9.9是整數加小數,也應該把小數點對齊著算。7.56減4.56的差的小數部分是0,可以讓學生說一說,差應該怎樣化簡?差是多少。

  做“練一練”第2題時,先讓學生通過獨立思考找出每道題中的錯誤,再分別改正,并組織交流。

  2.應用性練習: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對央視兩名青年歌手的綜合成績進行比較(相關數據的對比),看誰的表現較好!”

  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提高學生的應用意識。

  四、歸納總結,提高認識

  引導學生小結所學知識,并談談今天的學習收獲。

  通過這樣的歸納與總結,讓學生對本節課的知識再次進行系統地整理與鞏固,突出本課的重點,構建了知識結構,培養了學生的能力,提高了認識。

  縱觀整節課的設計,突出了讓學生用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的方式來學習,這樣,既體現的新課程的理念,又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密切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小數加法和減法》教案(精選17篇) 相關內容:
  • 《小數加法和減法》教案(精選12篇)

    教學目標:1、能夠主動收集生活中的小數信息,提出有關小數加減法的數學問題。2、會主動聯系并提取已有的知識和經驗,掌握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并會正確計算小數加減法。...

  • 小數加法和減法 教案(精選8篇)

    課 題小數加法和減法 第一 課時 ( 課型:新授課 )課時教學目標1、認知:讓學生經歷探索小數加、減法計算方法的過程,體會小數加、減法于整數加分、減法在算理上的聯系,初步掌握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并能用來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

  • 《小數加法和減法》教案

    教學目標:1、能夠主動收集生活中的小數信息,提出有關小數加減法的數學問題。2、會主動聯系并提取已有的知識和經驗,掌握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并會正確計算小數加減法。...

  • 小數加法和減法教案

    五 年級 數學 科目集體備課教案課題:小數加法和減法本課初備課時共 6課時,本課第2 課時個人復備欄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練習的過程中進一步理解和掌握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以及和整數加減法的關系,能熟練地進行計算; 2、進一步提高自...

  • 小數加法和減法 教案3(蘇教版五上)

    小學數學中,計算占有很大的比例,它貫穿了整個小學數學的各個層面。如何在計算課中讓孩子們得到更好的發展,是我們急于研究和探索的目標之一。...

  • 小數加法和減法教案

    教學目標1、讓學生經歷探索小數加法、減法計算方法的過程,體會小數加法、減法和整數加法、減法在算理上的聯系,初步掌握小數加法、減法的計算方法,并能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 小數加法和減法 教案4

    教材分析:教材利用學生熟悉的生活素材即購物問題,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從具體的情境中收集,整理信息,主動地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產生了新的計算要求.并通過對小數加,減法與整數加,減法計算方法的比較,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小數加,減的計算方法...

  • 《小數加法和減法》教學案例(通用13篇)

    片斷一。教師課前安排學生到附近的超市購物,并把購物小票帶到課堂。師:你購買哪些物品?從購物小票上你能得到哪些信息?……教師展示生a的購物小票:從這張購物小票上,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邳州市新華書店中心門市部2003.04.08日040...

  • 小數加法和減法 練習(精選3篇)

    1,一個加數是四位小數,另一個加數是三位小數,它們的和是( )位小數.2,三位小數減去兩位小數,所得的差是( )位小數.3,5.47至少加上( )才能得到一個整數.4,7.6與1.342的和比它們的差大( ).5,3在十位上比在十分位上大( ).6,在一個小數減法算式...

  • 教師資格考試《小數加法和減法》說課稿(通用15篇)

    各位領導、老師:大家好!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小數加法和減法》第47、48頁。一、說教材:本節課主要通過在簡單的購物情境中提出問題,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使學生能夠...

  • 僅讓學生會算是不夠的——《小數加法和減法》的課例研究(精選16篇)

    題記:唐代詩人杜牧有句名言:“學非探其花,要自拔其根。”意思是說學習不能停留在表面上,只顧形式上熱熱鬧鬧,要尋根究底。小數加減法是在學生掌握了整數加減法、小數的意義和性質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它的意義與整數加減法的意義相同...

  • 小數加法和減法 第5課時(通用3篇)

    一位小數減兩位小數、整數減小數的小數減法 教學內容:第48、49頁的例2,試一試和練一練,練習八第4~6題。教學目標:1、經歷探索一位小數減兩位小數、整數減小數的計算方法,進一步理解小數減法。...

  • 關于《小數加法和減法》說課稿范文(精選16篇)

    各位領導、老師:大家好!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第八冊第七單元的《小數加法和減法》。第106頁至107頁。一、說教材本節課主要通過在簡單的情景中提出問題,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小數加法和減法的計算方法。...

  • 《小數加法和減法》說課稿(精選13篇)

    一、說教材1、教學內容(課題):(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第六單元小數加法和減法。2、教材簡析(1)課型:新授課。(2)基礎知識: 小數的意義和性質以及整數加減法。(3)主要知識點:小數加減法的算理和算法。...

  • 小數加法和減法說課稿(精選15篇)

    一、說教材《小數加減法》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第一課時的教學內容(第95至97頁的例1、例2及“做一做”)。...

  • 教案大全
主站蜘蛛池模板: 仙游县| 陆丰市| 梧州市| 通海县| 兰溪市| 大安市| 册亨县| 汕尾市| 永嘉县| 德兴市| 三门峡市| 陆河县| 永川市| 宁武县| 固始县| 资源县| 武穴市| 襄垣县| 航空| 广西| 东海县| 丹江口市| 铁岭市| 宣武区| 府谷县| 昭通市| 长岭县| 重庆市| 沅江市| 搜索| 石台县| 鄂伦春自治旗| 柯坪县| 洱源县| 洛川县| 保山市| 南开区| 冕宁县| 通州市| 庆阳市| 枣庄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