籃球教案(精選14篇)
籃球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開展系列拍籃球活動,使幼兒喜歡拍籃球.提高拍籃球的技能。
2.在活動中滲透小班數學教育內容,發展幼兒一一對應、點數、比多少的能力。
3.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動手操作能力。
4.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與同伴共游戲的快樂,樂意與同伴一起游戲。
活動材料與相關環境設計
球若干。記錄個人拍球次數所需要的小笑臉若干,記錄圖表。創設主題墻飾——《快來拍球吧!》,其中包含了幼兒拍球練習的照片。幼兒的個人拍球記錄,集體的拍球匯總。
活動準備
教師應該在開展拍球活動前對本班幼兒進行一次拍球能力的前測,了解幼兒的現狀,做到心中有數,為以后有針對性地制定分層指導策略做準備。
活動過程
1、活動的引入
教師可以有意識地用游戲的形式,或者在觀察到本班有幼兒開始關注時引出拍球活動。
2、教師和幼兒一起嘗試拍皮球,以了解孩子拍球的現有水平
(根據孩子們的表現,我們決定根據不同幼兒的實際水平和發展需求制定相應的指導策略。于是,我們先對每個幼兒進行了初測,并按照幼兒的不同水平和體能達標的標準劃分了四個層次。
層次一,不會拍球的幼兒有7人,占班級總數的24%。他們基本上沒有建立拍球的概念,就是把球往地上一扔,根本沒有想到要伸手拍球。還有的幼兒受到手眼協調能力的限制拍不到球。
層次二,不連貫地拍一兩個球的幼兒有12人,占班級總數的41%。球彈起來后,幼兒在拍球的時候總是不知道怎樣控制手的力度,不是把球拍高,球跑了,就是拍得太輕,球彈不起來。
層次三,能連續拍5個以內的幼兒有6人,占班級總數的2l鬈。本層次的幼兒掌握了拍球的基本技能,但在操作過程中可能受到周圍環境、同伴干擾,或是自身對技能掌握得還不牢固等,不能很好地把球控制在自己的手中。
層次四。能連續拍球5個以上的幼兒有4人,占班級總數的14%。他們能夠熟練掌握拍球的技能,有的甚至能夠連續拍三四十個。
3、調整難度。分層指導
層次一:請兩個會拍球的小朋友表演。教師引導幼兒觀察發現拍球的方法——皮球落在地上以后,馬上用手找到皮球,用力地拍,小皮球就會不停地跳起來。
(在反復練習中,雖然該層次的幼兒還沒有掌握拍球的技巧,但是已開始具備了拍球的意識,完成了最初的拍球動作,這在他們原有基礎上是一大進步,教師要及時表揚。對于手眼協調能力較弱的孩子,教師要手把手地和他們一起拍球,告訴他們眼要看著球彈起來的方向,手也要往那兒伸。為了迅速地提高幼兒手眼協調能力,在教室的活動區域中可同時投放練習手眼協調的玩具。)
層次二:進行拍球動作的分解。先讓孩子們把球用力扔在地上,在球上彈的時候嘗試用手接住球。經過這樣的反復練習,使幼兒感受球的上彈,掌握上彈的距離。在看到幼兒能夠比較熟練地接住上彈的球以后。教師提示幼兒不再用手接球,嘗試用手掌拍球。
籃球教案 篇2
課程分析:
本學期孩子們接觸了小籃球,一個學期下來,孩子們進步非常大,在拋接球、原地拍球球方面能力較強。而運球既需要拍球,更需要控球前進,需要有良好的身體協調和身體移動能力,所以難度更大。運球技能不是一次集中教學活動就能學會的,而是需要平時逐漸積累運動經驗,在此基礎上通過集體教學活動加以鞏固。孩子們在平時訓練中已積累了很好的原地拍球技能,很多孩子會在送球回家時不自覺地邊走邊拍球,因此在原地拍球的基礎上設計了本次活動。活動開始,利用音樂帶孩子做熱身運動,將手腕、手臂等活動開,為運球做好準備。在基本部分,先請幼兒探索并示范各種玩籃球的方法,享受玩籃球的樂趣,同時體驗與同伴合作玩球。在進行行進間運球時,分成兩組,一組嘗試,一組觀察,讓孩子們更好地調整自己地動作。再通過游戲鞏固運球,并強調游戲規則,讓孩子們之間既有合作又有競爭。
課程目標:
1.練習行進間運球的動作,鍛煉幼兒的控球能力,享受玩籃球的樂趣。
2.通過繞障礙物運球,鍛煉幼兒的全身協調能力,并能與同伴互相合作。
3.懂得遵守游戲規則,有保護自己身體的安全意識。
課程準備:
藍球13個;各個環節的音樂;雪糕桶8個;各種蔬菜和水果的模型。
課程過程:
1.播放入場音樂,小小運動員們入場。
2.熱身活動,播放音樂,隨音樂做律動。
師:小朋友們好,你們認識老師身上穿的衣服嗎?這是運動員叔叔們打籃球的時候穿的衣服,那今天我們的這個活動就和籃球有關,首先所有的小運動員們和老師一起聽音樂來熱熱身吧!
3.玩轉籃球,探索籃球多種玩法。
(1)說明探索籃球玩法的規則與要求。
師:小朋友們看看老師手里拿的是什么呀?籃球其實有很多種玩法,現在我想給小朋友們一點時間,小朋友們可以分散開,自由嘗試一下玩籃球的方法,可以一個人,也可以和你的好朋友一起,但是大家的探索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安全,以我的哨聲為準,當上哨聲想起時,你要回到你的原位上站站好噢!
(2)男女生分別取球,開始自由探索玩球方法
(3)幼兒分享并嘗試各種玩球方法
師:時間到了,我剛才看到小朋友們都有不同的方法玩球,那有沒有小朋友愿意上來跟大家分享一下的呢?
(4)小結:剛才大家都分享了各種玩球的方法,有一個人玩的,可以原地拍球、拋接球,還可以坐在地上拍;合作玩球方法有傳球、坐地傳球等等。
4.介紹并練習三種不同運球方式,以游戲鞏固。
(1)原地運球:
觀察與指導要點:兩腳分開,腳尖向前,屁股坐下,五指張開,給球戴帽子,身體隨球起有節奏的上下彈動,控制球的落球點,把球控制在身體附近,球的高度不宜太高,在肚子與胸口之間
(2)行進運球:
①幼兒分成兩組,一組幼兒邊沿直線運球一邊向前跑,另一組幼兒觀察,等一會兒兩組交換游戲。
②觀察與指導要點:
小朋友們在向前運球時,手要推球的后腦勺,這樣球才能向前移動,人要看著球,控制好球,眼跟著球,注意力度,球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
(3)繞障礙物運球:
①介紹玩法:
雪糕筒作為障礙物,請每一個小朋友運球,繞過雪糕筒到達終點,選擇一樣水果或者蔬菜,記住只能拿一樣,回來的時候直接直線運球回來就可以了。
②幼兒聽音樂,進行游戲活動,再次強調游戲規則:
男生一對,女生一對,分為兩支隊伍,獲得蔬菜或者水果最多的那個隊伍獲勝,音樂起開始,音樂停結束。
5.放松活動:
(1)請幼兒依次把籃球送到籃球架上。
師:噓,籃球寶寶好像有話要跟我們說,我們一起來聽一聽,籃球寶寶告訴我它累了,想讓小朋友們抱抱它,快我們一起抱抱它!
師:(打哈欠)籃球寶寶困了,我們把他送回家吧!
(2)播放音樂,做放松活動。
6.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三種運球方式,原地運球、行進運球以及繞障礙物運球,其實籃球還有很多有意思的玩法,下次我們再一起學習吧!
課程反思:
本次活動是體育活動,最好是在戶外進行,但是考慮錄課地效果,最終決定還是在室內。活動中孩子們都能專注而投入,但是在孩子們自由探索時沒有分散開來,后來孩子們嘗試合作玩球時,對于找搭檔起了一些小爭執,可能是因為我的要求不夠明確,所以導致前面活動秩序有些混亂。后面游戲環節,第一次游戲時,一些幼兒沒有遵守游戲規則,被我及時叫停了,再次重復了一次游戲規則,第二次游戲時孩子們基本都能增收游戲規則了。
通過本次活動孩子們了解并嘗試了三種運球方式,當然還需要在日常生活中繼續鞏固。而我也通過本次活動感受到孩子們對于籃球的熱愛,當然再帶孩子們進行類似活動時一定會把活動要求或者規則說得更詳細一些。
籃球教案 篇3
一、設計思路:
指南中指出:“最大限度的支持和滿足幼兒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取經驗的需要。”而我園本學期是以健康領域作為重點發展的活動,讓孩子們通過自己的探索來發現玩球的不同方法并嘗試拍球,不但起到了鍛煉身體的作用,同時發展了孩子們的學習品質與經驗。
二、活動目的:
1、能探索出球的各種玩法,掌握玩球的基本技能。
2、會一物多玩,體驗創造性玩球的樂趣。
3、積極參與集體活動,能和同伴一起合作完成活動。
三、活動準備:
人手一個球、音樂、紅旗2面
四、活動重點:
引導幼兒主動探索球的多種玩法,讓幼兒自己去嘗試玩球并發展幼兒動作協調能力。
五、活動難點:
通過合作游戲,培養幼兒的合作精神,發展幼兒創造力。
六、活動過程:
1、第一次探索:自由玩球,教師巡回指導。
(3)集中評價。嘗試后,請個別幼兒將不同法分享給大家看,共同請小朋友們試試別人的玩法。
2、幼兒第二次自由玩球。老師幼兒嘗試合作玩球。
3、學“螃蟹”走路(夾球側行)。
竟賽形式進行游戲。要求每組第一對幼兒出發,繞過紅旗到達起點后,第二組幼兒才能出發,最后一組幼兒把紅旗拿回來,以最快者為勝。
4、放松活動:“做湯圓”。
籃球教案 篇4
一、教學內容
1、籃球傳球基本動作(雙手、胸前、頭上、勾手傳球等)
2、籃球運球基本動作(高、低、體前、背后運球等)
二、教學目的
1、通過本節課學習,達到熟悉球性,使學生更加深刻了解認識籃球基本動作重要性。
2、通過學習培養學生團結、協作和勇于拼搏的精神。
三、教學步驟
1、課堂常規(5分鐘)
(1)運球繞球場3圈
(2)游戲搶西瓜
2、傳球基本動作的講解示范練習(重點)(14分鐘)
(1)簡介籃球來歷及比賽的基本組成部分
(2)傳球基本動作示范
3、運球基本動作的講解示范練習(10分鐘)
(1)幾種基本運球動作的示范講解
(2)運球中出現各種動作與同學們分析講解練習
4、游戲--------趣味搶籃板球(8分鐘)
(1)培養同學們反應能力,移動速度
5、課堂小結
四、教學方法
1、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探索性學習。
2、運用觀察法、自創法、突出學生學習與啟發式幫助。
籃球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感知不同質量物體的下落速度、重量以及下落距離與時間的關系。
2、鍛煉幼兒的手眼協調能力。
活動準備:
皮球、紙球、氣球、報紙等。
活動過程
1、幼兒單人玩拋接球游戲,感知的不同高度會有不同的下落速度。
2、幼兒兩人一組玩拋接球游戲(各種球)感知不同質量的物體有不同的下落速度,幼兒繼續拋接,交換角色及距離。
3、幼兒三人一組玩拋接入網游戲,一人拋接兩人撐網,拋球者向上,向前拋球,使球準確落入網中。拋接過程中引導幼兒觀察、體驗哪一種球落到網中的力量大?哪一種球力量小?同一種球,拋的高和拋的低情形下,落入網中的“力量”有什么區別?
4、引導幼兒說說活動中的觀察,體驗結果。重的球落的快,落在網上的力量大。輕的球落的慢,落在網上的力量小。同樣的球拋的高,落下來的時間長。拋的低,落下來的時間短。
活動延伸:
拋接活動在日常活動中繼續進行。
課后反思:
根據本節課的活動特點,我選擇了在戶外開展探索活動,孩子特別容易興奮,所以事先就跟孩子提清楚要求“這些球下落的速度、距離是否一樣”讓孩子帶著問題進行操作,活動時老師適時的進行引導,整節課下來,活動井然有序,孩子的積極性也特別的高,在三人拋接的時候,接的小朋友特別有想法,有的把報紙舉過頭頂、有的放在下面,有的接到以后還故意讓球在報紙上在彈幾下,孩子們各有各的想活動,各有各的玩法,不盡相同的探索著。本節課材料的選擇上,也采用了對比性很強的紙球、皮球和氣球,幼兒在活動的時候很自然的就觀察到了不同的物體下落的速度不同。在此探索中,孩子們對探索欲望也由此增強了。
網站溫馨提示:學前兒童是在周圍的環境中學習的,應該以大自然、大社會為中心組織課程,大自然構成的自然環境和大社會構成的社會環境組成了學前教育課程的中心內容。這個大自然的活教材是其他教材無法替代的。
籃球教案 篇6
課的內容:
1、理論知識窗;現代籃球運動的特點。
2、復習移動技術。
3、提高球性技術。
4、學習雙手胸前傳、接球和單手傳接球。準備部分:
5min
1、集合整隊。
2、師生問好。
3、點名。
4、宣布課的任務。
5、安排見習生。開始部分:15min
1、慢跑籃球場5圈。
2、行進間做球操加球性練習。
a、體前變向運球。
b、單手運球。
c、單手側后拉。
d、繞環。
e、八字高抬腿f、交叉步交插熟球。
g、拋球接球h、全速運球。
要求:
⑴必須從一開始運球就要保持一個良好的習慣。大膽地把眼睛解放出來,不要老是低著腦袋運球。
⑵熟球必須左右手都要去掌握,不要怕做不好,怕丟球。
⑶示范動作,講解熟球的重要要領。
⑷加上籃時,必須認真去投籃,而且養成必須上進得分的'習慣。
基本部分:65min
1、復習移動技術練習
⑴練習滑步、后撤步、攻擊步,每人3~5次
⑵運球的一防一練習(兩人一組)要求:
開始做時,不要求速度,但必須要求防守的姿勢和腳底移動,防守人注意手部的犯規。
(老師做示范和講解)傳球練習:學習雙手胸前傳接球和單手肩上傳接球。
①講解雙手胸前傳接球的要領。
②示范動作:手指、手腕、持球的方法,傳球時注意球的落點位置,接球時,首先要五指分開,迎上接球,當手指觸到球時,屈肘,臂順勢后引,緩沖來球的力量,兩手持球,傳球注意手指撥,全身協調用力。
③分組練習、個別輔導教學比賽:自由結合、自由分組、注意安全、防止受傷。
結束部分:5min
1、集合整隊。
2、講評。
3、師生再見。
4、下課,歸還器材。
籃球教案 篇7
一、設計理念:
本教學依據《體育與健康標準》為理論,結合小學三年級學生身心特點,堅持以學生發展為中”、激發學生興趣為指導思想,以增進學生健康為主要目的,采用教學與游戲相結合的方式,注重吸引與創新,讓學生緊跟但又不完全局限于老師的思路,鼓勵和激發學生通過自主練習與親身體驗,啟發學生互幫互助、善于思考、勇于創新的能力,充分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讓每一位學生都融入到課堂中來,享受體育給他們帶來的樂趣,并體驗進步與成功的喜悅。
二、教材分析:
本課教學內容選自人教版小學體育與健康水平二三年級,內容為小籃球——原地運球及游戲,小籃球教學內容還處在技術動作的較為簡單初級階段,主要是以相關的游戲為主,在游戲中體驗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動作要領,主要為熟悉球性階段,培養學生對小籃球的熱愛。開展小籃球運動,可以發展學生的快速反應能力和身體的靈敏性,可以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及團結拼搏精神,較易激發運動興趣,有助于學生終生體育鍛煉意識的形成
三、學情分析:
本次授課的對象為小學三年級學生,這一時期學生共同特點是,活潑愛玩、好勝心較強,但注意力的集中性較弱,參與體育活動的動機還是以直接興趣為主,大部分學生對籃球運動是非常熱愛的,對籃球的認知和球性還是以游戲為重要基礎,籃球技能水平也是參差不齊,對技術的掌握更是簡單粗糙。
四、教學方法:
游戲教學法、講解示范法、分解法、激勵法、糾正錯誤動作法、比賽練習法、巡回指導法、圖片教學法、循序漸進法等。
五、教學過程:
1、開始部分:課堂常規→熱身:聽從指揮強求游戲。
2、基本部分:雙手拋接球練習→單手拋接球練習→單手連續拍球接球練習→左右手連續拍球接球練習→單手連續向下拍球練習→游戲:拍球多樣接力。
3、結束部分:放松:各種泳姿動作及自編太極操→師生互評→回收器材→師生再見。
六、教學目標:
1、讓學生初步了解籃球原地運球動作,激發學生對籃球運動的興趣,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原地運球的學習與游戲活動;
2、通過各種球性練習,初步掌握手指分開,掌心空出的運球動作技術,80%以上學生能夠基本掌握原地運球動作要領;
3、使學生在練習中展示自我,培養自信心,享受體育給他們帶來的樂趣,并體驗學習中的進步與成功的喜悅。
七、重難點:
1、教學重點:掌握運球時球與手的觸球部位;
2、教學難點:手觸球似“粘球”的'感覺。
開始部分
一、課堂常規:
1、體委整隊,報告人數;
2、師生問好,安排見習生,并提出安全事項;
二、熱身:聽從指揮,搶球游戲;
教師讓學生做摸耳朵、抹鼻子、摸腳、原地快速跑、轉圈、跳躍等動作,中途聽口哨聲進行搶球游戲。
1、教師接受報告、向學生問好;
2、安排見習生,并提出安全事項;
教師喊各種動作口令,隨機發出搶球哨聲;
1、體委整隊檢查人數,向老師報告;
2、見習生到指定位置,并注意安全;
學生認真聽取游戲規則,并積極參與到搶球游戲中來。
要求:學生在聽到口哨聲的第一時間以最快速度做出搶球動作,注意安全。
組織:
男女分別面對面站在球的兩側。
基本部分
一、球性及拍球練習;
1、雙手拋接球練習;
2、單手拋接球練習;(小組觀看手型圖片)
3、左右手交替拍球接球練習;
4、單手連續拍球接球練習;
5、單手連續向下拍球練習;(體會手粘貼球的感覺)
動作要領:五指自然分開,用手指和指根部位觸球,掌心空出不碰球,手腕、手指用力按拍,做出隨球與迎球動作。
二、拍球多樣接力。
方法:四個小組,每組排頭聽到教師的口令后原地拍球5次,迅速向前跑,跑過中途的繩梯,再將對面的球原地拍5次,繩梯右邊返回,小組前一位同學剛接觸到對面籃球,下一個開始出發,依此練習。
一、教師帶領學生分別做以下各種練習,教師先講解示范、后學生自主練習,教師巡視指導并及時糾正錯誤動作。
1、教師帶領學生先做雙手直接拋接球練習,再做擊掌拋接球練習;
2、教師帶領學生做單手拋接球練習,拋球要低些,接球要穩,注重接球手型動作;
3、帶領學生做右手拍球左手接到,緊接著再左手拍球左手接到,如此交替練習,每一個動作要獨立完整;
4、組織學生用單手拍球,用單手接到,如此往復練習,接球要穩,拍球要柔;
5、結合前面練習動作,帶領學生做原地單手向下拍球練習,并反復練習。
二、1、教師語言導入;
2、教師講解游戲的方法和規則;
3、口令指揮學生分組;
4、組織學生進行比賽;
5、教師及時做出評價,并提示安全事項。
籃球教案 篇8
一、設計思路、
指南中指出、“最大限度的支持和滿足幼兒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取經驗的需要。”而我園本學期是以健康領域作為重點發展的活動,讓孩子們通過自己的探索來發現玩球的不同方法并嘗試拍球,不但起到了鍛煉身體的作用,同時發展了孩子們的學習品質與經驗。
二、活動目的、
1、能探索出球的各種玩法,掌握玩球的基本技能。
2、會一物多玩,體驗創造性玩球的樂趣。
3、積極參與集體活動,能和同伴一起合作完成活動。
三、活動準備、
人手一個球、音樂、紅旗2面
四、活動重點、
引導幼兒主動探索球的多種玩法,讓幼兒自己去嘗試玩球并發展幼兒動作協調能力。
五、活動難點、
通過合作游戲,培養幼兒的合作精神,發展幼兒創造力。
六、活動過程、
1、第一次探索、自由玩球,教師巡回指導。
(1)自主探索。指導語、你們手中都有一個球,現在請你們玩一玩,看哪個小朋友玩的方法最多。
(2)演示評論。指導語、哪位小朋友來介紹一下,你有幾種玩法?請小朋友去嘗試一下你沒有玩過的方法。
(3)集中評價。嘗試后,請個別幼兒將不同法分享給大家看,共同請小朋友們試試別人的玩法。
2、幼兒第二次自由玩球。老師幼兒嘗試合作玩球。
3、學“螃蟹”走路(夾球側行)。
竟賽形式進行游戲。要求每組第一對幼兒出發,繞過紅旗到達起點后,第二組幼兒才能出發,最后一組幼兒把紅旗拿回來,以最快者為勝。
4、放松活動、“做湯圓”。
籃球教案 篇9
1、學生按照老師要求進行雙手拋接球練習,接球要穩,球不落地,兩腳不動;
2、學生做單手拋接球練習,注重手型動作,做到球在手里不滾動,兩腳不動;
3、學生做左右手交替拍球接球練習,動作要獨立完整,兩腳不動;
4、學生做單手連續拍球接球練習,動作輕盈,接球要穩,雙腳不動;
5、學生做單手連續向下拍球練習,注重手型動作,體會手粘貼球的感覺,并反復練習;
1、學生認真聽講游戲的方法和規則;
2、學生在教師口令指揮下分組;
3、學生積極參與比賽;
4、小組成員互相加油。
5、認真聽取教師點評。
組織:
四組學生按上圖呈“U”型站立指定位置,每次集中聚集后再回到各自位置。
組織:多樣接力
結束部分
一、放松活動;
二、課堂小結;
三、師生再見;
四、回收器材。
1、教師帶領學生做各種泳姿動作及自編太極操;
2、教師總結本次課的情況;
3、師生再見;
4、回收器材。
1、學生認真跟著老師做放松活動;
2、學生認真聽講教師總結;
3、師生再見;
4、回收器材。
四列橫隊
(體操隊形)
籃球教案 篇10
一、教學內容
籃球一對一運球轉身技術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學習提高籃球的運球技術,學習一對一運球轉身技術。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小組練習和競賽,掌握籃球的轉身運球技術。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實際動手練習和參與籃球比賽,來提高與同伴的交往能力,培養團結協作的意識和集體主義精神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籃球的正確運轉姿勢
教學難點:如何在被人防守時運用正確運球轉身技術脫困。
四、教學過程
(一)開始部分(2分鐘)
1、集合整隊
2、師生問好,清點人數
3、檢查服裝
4、宣布本堂課教學內容與目標
5、安排見習生
教學組織:學生成三列橫隊,教師口令指揮,學生集體練習。
籃球教案 篇11
一、教學資料:
1、籃球:行進間急停急起運球,急停跳投,教學比賽
2、素質練習:俯臥撐,加速跑,單腳跳
二、教學目標與任務:
1、經過學習籃球行進間急停急起運球,投籃以及教學比賽,進一步提高學生
2、經過素質組合練習,發展學生力量、跳躍、協調性、速度等素質,培養學生吃苦耐勞、團結互愛等意志品質。
三、教學過程:籃球基本技戰術水平以及學生裁判工作能力。
(一)、開始部分(3分鐘)
1、體育委員整隊,報告出勤情景。
2、師生問好。
3、教師宣布本次課資料:籃球、素質。
4、安排見習生。
要求:集合隊伍快靜齊,見習生旁聽,協助教師工作。
(二)、準備部分(6分鐘)
學生熟悉球性練習
組織教法:
1、教師講解練習的方法,即學生運用已經學過的動作或者模仿所見過的`某些球星的動
作,每人一球在指定的區域內進行熟悉球性練習。
2、教師下到學生中間一齊練習或做一些動作讓學生模仿。 要求:學生不能投籃。
(三)、基本部分(32分鐘)
1、行進間急停急起運球練習(8分鐘)
動作要領:運球速度快變慢,跨步急停緩前沖,急起運球慢變快,重心前移后腿蹬。
教學重點:手、腳、身體重心協調一致。
教學方法:
(1)教師先進行示范并講解動作要領。
(2)學生分兩邊看示范聽講課。
(3)學生成四列橫隊列于籃球場中線。
(4)學生分組練習。
練習方法:學生快速運球朝籃球場端線方向作急停急起動作,根據自身本事調節快慢。
(5)教師認真觀察學生動作并及時糾正錯誤。
(6)請個別學生示范,教師進行講評。
2、急停跳投練習(8分鐘)
動作要領:急停動作與運球急停相同。投籃時雙腳用力蹬地跳起,眼睛瞄準籃,抬肘伸臂,翻撥指球出手。
注意事項:前臂與手腕要控制好處手力量。
教學關鍵:向上舉球和起跳動作協調一致。
組織教法:
(1)教師講解、示范動作,學生認真觀察,注意聽講解。
(2)學生分組列于中線(圖2)。
籃球教案 篇12
一、設計理念:
本教學依據《體育與健康標準》為理論,結合小學三年級學生身心特點,堅持以學生發展為中”、激發學生興趣為指導思想,以增進學生健康為主要目的,采用教學與游戲相結合的方式,注重吸引與創新,讓學生緊跟但又不完全局限于老師的思路,鼓勵和激發學生通過自主練習與親身體驗,啟發學生互幫互助、善于思考、勇于創新的能力,充分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讓每一位學生都融入到課堂中來,享受體育給他們帶來的樂趣,并體驗進步與成功的喜悅。
二、教材分析:
本課教學內容選自人教版小學體育與健康水平二三年級,內容為小籃球——原地運球及游戲,小籃球教學內容還處在技術動作的較為簡單初級階段,主要是以相關的游戲為主,在游戲中體驗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動作要領,主要為熟悉球性階段,培養學生對小籃球的熱愛。開展小籃球運動,可以發展學生的快速反應能力和身體的靈敏性,可以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及團結拼搏精神,較易激發運動興趣,有助于學生終生體育鍛煉意識的形成
三、學情分析:
本次授課的對象為小學三年級學生,這一時期學生共同特點是,活潑愛玩、好勝心較強,但注意力的集中性較弱,參與體育活動的動機還是以直接興趣為主,大部分學生對籃球運動是非常熱愛的,對籃球的認知和球性還是以游戲為重要基礎,籃球技能水平也是參差不齊,對技術的掌握更是簡單粗糙。
四、教學方法:
游戲教學法、講解示范法、分解法、激勵法、糾正錯誤動作法、比賽練習法、巡回指導法、圖片教學法、循序漸進法等。
五、教學過程:
1、開始部分:課堂常規→熱身:聽從指揮強求游戲。
2、基本部分:雙手拋接球練習→單手拋接球練習→單手連續拍球接球練習→左右手連續拍球接球練習→單手連續向下拍球練習→游戲:拍球多樣接力。
3、結束部分:放松:各種泳姿動作及自編太極操→師生互評→回收器材→師生再見。
六、教學目標:
1、讓學生初步了解籃球原地運球動作,激發學生對籃球運動的興趣,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原地運球的學習與游戲活動;
2、通過各種球性練習,初步掌握手指分開,掌心空出的運球動作技術,80%以上學生能夠基本掌握原地運球動作要領;
3、使學生在練習中展示自我,培養自信心,享受體育給他們帶來的樂趣,并體驗學習中的進步與成功的喜悅。
七、重難點:
1、教學重點:掌握運球時球與手的觸球部位;
2、教學難點:手觸球似“粘球”的感覺。
籃球教案 篇13
教學內容、
復習最簡分數與約分。
教學目標、
1、進一步鞏固約分的過程與方法。
2、通過練習準確地找出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數,從而化簡成最簡分數。
3、運用化簡比較不同分子與分母的兩個數的大小。
4、運用約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重點難點、
通過練習準確地找出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數,從而化簡成最簡分數。
教學過程、
活動一、復習
1、提問、什么是最簡分數,請學生舉幾個例子說明。
2、讓學生交流一下怎樣才能準確地找出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數,準確地進行約分。
活動二、練習
1、做自主練習中的第一題、練習時,讓學生逐次化簡、一次化簡都可以,應注意讓指導學生正確地書寫。
2、第二題讓學生獨立地做一做。
3、第三題、先讓學生思考比較的方法,再獨立進行比較。應注重引導學生說怎樣化簡便于直接比較。讓學生體會到,有時將兩個分數化成同分母的分數進行比較簡單;有時將兩個分數化成同分子的分數比較簡單。
4、第四題、讓學生獨立完成,如果學生只寫出結果而沒有化成最簡分數,應通過交流,使他們理解完善。
5、第九題、應用生活實例鞏固分數減法的練習題。應注意讓學生明確把什么當作單位“1”。交流時應重點交流思考的過程和計算方法。
6、第12題、應先讓學生弄清題意,掌握所有的信息再進行做題。
活動三、小結
通過本節課的復習與練習,你都學會了哪些內容?
籃球教案 篇14
一、指導思想:
本課以《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為依據,全面貫徹“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堅持以學生為主,為學生提供一個自主的學習機會和平臺,使其將知識學習、實踐經驗、習慣養成、能力培養統籌起來,最終促使其綜合能力形成,激發學生積極思考和大膽想象,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給學生以自學自練的時間和表演的平臺,培養學生在學習中去嘗試、去感受、去創造,體會不同的樂趣。
二、教材分析:
籃球是新課程系列模塊之一的內容。籃球運球和單手肩上投籃是在初中學習內容的基礎上增加難度,使學生進一步了解籃球、熟悉籃球。在教學過程中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活躍的氣氛下掌握一定的技術動作,同時也發展了體能,為學生獨立進行體育鍛煉打好基礎。
三、學情分析:
根據高中男生的生理、心理特點及其發展要求,從興趣出發,發展學生的上、下肢力量、協調能力,培養團結協作精神,展現同學的青春活力,并培養學生自主能力、創新能力。通過學習籃球技術中的行進間上籃技術,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綜合素質。
四、教學過程
1、身體預熱部分:以籃球活動為主體,并通過游戲對抗練習等方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2、學習技能部分:學習籃球的行進間運球接單手肩上投籃技術,重點解決該技術中的持球時機、步法等,并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探究學習等方式增強學生學習欲望。
3、恢復心律部分及評價:采用結合籃球的一些練習,在愉快、和諧的氣氛中使學生進行充分的放松。
五、教學特點
1、激發學生興趣:通過籃球專項活動和有對抗性質的持球游戲活動,再加以教師語言的調控,使學生產生學習的欲望。
2、學生自主:在學習技能部分,分為六個小組,啟發他們積極思考、大膽嘗試,為學生提供了自主的平臺。
3、分層次教學進行提高:設立提高組,使學生中接受能力比較強的能夠在掌握教師所傳授的部分的基礎上得到提高。
六、教材的重、難點重點:
步法“一大、二小,三高跳”
難點:
1、三步的節奏
2、持球的時機
七、課前預計
全課練習密度預計:45±2%平均心率:135±5次/分60%以上學生能夠初步掌握籃球的行進間運球接單手肩上投籃技術動作30%的學生能夠進行提高難度練習并運用到教學比賽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