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堆雪人》的教案(通用8篇)
《堆雪人》的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O|.X—|”節奏的準確掌握。
2.準確而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堆雪人》,能讓學生深刻體會在雪天里堆雪人的歡樂情趣。
3.能夠用動作表現歌曲內容。體會音樂中雪的形象,引發學生的無限遐想。
教學重點:
能夠有感情的完整準確演唱歌曲,并體會歌曲情緒.
教學難點:
歌曲中“|O|.X—|”節奏的準確掌握。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情境引入:
師:今天,老師給同學們帶來了一組圖片請你看完以后用一句話,一個成語或是一首詩來形容一下你的感受。(播放PPT)學生:自由回答。
2.復聽:
師:同學們說的都很好。老師看到這些畫面不由得也想到了一首詞。《沁園春雪》。
3.師:雪對于我們冰城哈爾濱的孩子來說是在熟悉不過的了。同學們見到雪是不是有什么感覺呢?你們最想去干些什么呢?
學生:自由回答(打雪仗、堆雪人、滑雪等)
二、學唱歌曲《堆雪人》
師:能做這么多有趣的活動啊,真是讓哪些見不到雪的小朋友們羨慕啊!有一位音樂家,他把孩子們在雪地里堆雪人,嬉戲玩耍的場面編成了一首非常好聽的歌曲,同學們讓我們聽一聽這首歌是怎樣唱的?
1.初聽:同學們仔細聽一聽,這首歌帶給你怎樣的感受?歌曲中都寫了什么?(教師范唱歌曲)
2.再聽:這首歌非常歡快,動聽。讓我們再來聽一遍。聽一聽歌詞有什么規律?生:拉拉。
3.你知道啦啦的作用嗎?唱到啦啦啦時心情是什么樣的?
師:同學們真聰明,說的真好,是歌曲中的襯詞,是為了表現小伙伴們堆雪人時愉快的心情。
4.這首歌我們可以分成幾部分來學習呢?說說你是怎么分的?(找學生說,并說明理由)
5.那我們來學習第一部分,先來聽一聽,小聲唱,加入歌詞大聲唱。學習第二部分,先聽一聽,再唱。完整演唱。
6.處理歌曲:我們在演唱的時候有沒有覺得什么地方有些難度,還有點唱的不夠準確。教師指導學生正確演唱。
7.完整演唱歌曲:堆雪人是一件快樂的事,那我們應該用什么樣的情緒和表情去演唱呢?(要求:用快樂的情緒、微笑演唱)。
8.師:同學們唱的真不錯,其實我們今天演唱的這首歌中的雪人還有一個特別感人的故事呢。你們想不想聽一聽?(看動畫)
師:雪孩子可真勇敢,我們大家都為他所感動。讓我們再次唱起堆雪人這首歌,來紀念雪孩子。
三、拓展
今天我們學習《堆雪人》這首好聽的歌曲。在下雪的時候我們可以一邊堆雪人一邊唱起這支歌。
你還知道那些關于描寫“雪”的歌曲呢?老師給同學帶來的其他關于描寫雪的歌曲,《我愛你塞北的雪》。它是由我國著名的音樂演唱家演唱的。已經傳唱經久不衰。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如果會唱可以跟著唱一唱。
聆聽一部分,讓學生說一說這首歌曲同樣是表現雪的,給我們的感受是什么樣的?再次聆聽,師生同唱。
《堆雪人》的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理解歌曲內容,感受三拍子的旋律節奏。
2、根據詞意大膽創編不同的動作表演歌曲。
3、體驗與同伴合作游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1、欣賞《堆雪人》的樂曲,幫助幼兒熟悉音樂的旋律。
2、歌曲內容相關的圖片等。
活動過程:
一、遷移經驗,說一說“冬天”
1、觀察圖片,提問引導
“下雪了,你們最想做什么事情呢?”
“你堆的雪人是什么樣子的?”
2、現在我們欣賞一首《堆雪人》的歌曲。“一起來聽一聽歌曲中的小朋友都在做什么?”
二、觀察圖片,理解歌曲內容
1、欣賞歌曲第一段。
(1)歌曲里小朋友們在玩什么?
(2)雪人長得什么樣?
2、欣賞歌曲第二段。
(1)誰在堆雪人?
(2)他們在玩什么游戲?游戲時的心情怎么樣?
三、初步學唱,感受三拍子旋律。
1、示范演唱,幼兒隨音樂拍出每一小節的強音。
2、嘗試隨音樂演唱,邊唱歌邊拍手。
3、用歡快的情緒表現歌曲,唱準節拍。四、創編動作,大膽表演歌曲。
1、根據歌詞創編動作“我們來給歌曲加入動作,可以怎么做?”
2、隨音樂嘗試表演動作。
3、幼兒扮演雪人,邊唱歌曲邊做動作。
活動延伸:下雪時,帶幼兒在戶外堆雪人玩游戲,感受有趣的游戲及雪天美景。
中班藝術《堆雪人》活動反思
孩子們很喜歡冬天,尤其喜歡在下雪天進行推雪人的活動。活動來源于生活,音樂活動從幼兒的興趣入手,調動幼兒的生活經驗,抓住幼兒好奇、好動,模仿能力強的特點,在活動中加入表演唱以及游戲等環節,以豐富多彩的內容和形式,充分調動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活動前孩子們對于歌曲的旋律已有初步的了解,活動中欣賞歌曲,觀察圖片理解歌曲內容,為創編動作表演唱做好鋪墊。歌曲內容有兩段,在演唱時個別幼兒三拍子不準確,還應加強三拍子強弱弱的節奏練習。歌曲內容簡單,幼兒觀察圖片很快就學會了,但在表演歌曲創編動作時,幼兒的動作有些局限,表演很單一,平時還需加強幼兒的肢體表現力,讓幼兒有更多隨音樂表現的機會,大膽創編動作。讓幼兒走進音樂,體驗音樂的美,感受音樂的美。
《堆雪人》的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理解歌曲內容,感受三拍子的旋律節奏。
2.根據詞意大膽創編不同的'動作表演歌曲。
3.體驗與同伴合作游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1.欣賞《堆雪人》的樂曲,幫助幼兒熟悉音樂的旋律。
2.歌曲內容相關的圖片等。
活動過程:
一、遷移經驗,說一說“冬天”
1.觀察圖片,提問引導
“下雪了,你們最想做什么事情呢?”
“你堆的雪人是什么樣子的?”
2.現在我們欣賞一首《堆雪人》的歌曲。“一起來聽一聽歌曲中的小朋友都在做什么?”
二、觀察圖片,理解歌曲內容
1.欣賞歌曲第一段。
(1)歌曲里小朋友們在玩什么?
(2)雪人長得什么樣?
2.欣賞歌曲第二段。
(1)誰在堆雪人?
(2)他們在玩什么游戲?游戲時的心情怎么樣?
三、初步學唱,感受三拍子旋律。
1.示范演唱,幼兒隨音樂拍出每一小節的強音。
2.嘗試隨音樂演唱,邊唱歌邊拍手。
3.用歡快的情緒表現歌曲,唱準節拍。四、創編動作,大膽表演歌曲。
1.根據歌詞創編動作“我們來給歌曲加入動作,可以怎么做?”
2.隨音樂嘗試表演動作。
3.幼兒扮演雪人,邊唱歌曲邊做動作。
中班藝術《堆雪人》活動反思
孩子們很喜歡冬天,尤其喜歡在下雪天進行推雪人的活動。活動來源于生活,音樂活動從幼兒的興趣入手,調動幼兒的生活經驗,抓住幼兒好奇、好動,模仿能力強的特點,在活動中加入表演唱以及游戲等環節,以豐富多彩的內容和形式,充分調動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活動前孩子們對于歌曲的旋律已有初步的了解,活動中欣賞歌曲,觀察圖片理解歌曲內容,為創編動作表演唱做好鋪墊。歌曲內容有兩段,在演唱時個別幼兒三拍子不準確,還應加強三拍子強弱弱的節奏練習。歌曲內容簡單,幼兒觀察圖片很快就學會了,但在表演歌曲創編動作時,幼兒的動作有些局限,表演很單一,平時還需加強幼兒的肢體表現力,讓幼兒有更多隨音樂表現的機會,大膽創編動作。讓幼兒走進音樂,體驗音樂的美,感受音樂的美。
《堆雪人》的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用泡沫球和彩棒拼搭雪人,用雪花片輔助下雪天場景。
2、體驗集體創作活動的樂趣,感受作品的美。
活動準備:
1、PPT、背景音樂。
2、泡沫球、彩棒、雪花片。
活動過程:
一、欣賞雪天堆雪人的場景。
1、扮演小雪花,小雪花從天上落下。
2、觀看視頻:堆雪人。
3、天上下了什么?雪是什么顏色?
4、小動物在干什么?雪人什么樣?
二、了解堆雪人的過程,產生堆雪人的興趣。
1、找個可愛的雪人頭再找個雪人的身體,身體要比頭大。頭和身緊緊靠在一起。
2、找兩個花棒插進雪人的身體兩邊,說說雪人在干什么。
三、一起做雪人,體驗堆雪人的樂趣。
1、找個雪人頭、相稱的身體在畫紙前找個空位置,做個雪人,并用兩個花棒插在身體的兩邊做手臂。
2、說說自己的雪人在干什么。
3、小結孩子們的作品雪人。
四、下雪啦。
1、在小朋友做雪人的時候開始下彩色的雪,看看有幾種顏色的雪花?
2、這里一朵,那里一朵,一邊下,一邊說:什么顏色的雪花。
五、欣賞合作的作品,感受美術活動的快樂。
1、我們一起創作了這幅畫,小朋友說一說這幅畫。
2、雪人各不相同,你們的雪人在一起玩耍,你開心嗎?
3、看到自己做的雪人在一起玩耍,什么感覺?
4、隨音樂一起和雪人跳一跳、唱一唱。
《堆雪人》的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感受堆雪人的快樂。
欣賞兒歌,理解兒歌內容。
模仿兒歌的句式和韻律,創編新的兒歌。
活動準備
課件準備:《堆雪人》兒歌音頻及圖片;“雪人”組圖;“裝扮雪人”組圖。
活動過程
組織幼兒進行談話,引出活動主題。
——從冬至開始的二十七天叫做三九天,是一年中最冷的時候,許多地方都下起了雪,非常適合堆雪人。
——雪人是什么樣的?(胖胖的大身體、圓圓的頭)——我們可以用什么來打扮雪人?(紐扣、圍巾、胡蘿卜等)
播放兒歌音頻《堆雪人》、組圖“雪人”,請幼兒根據兒歌內容選擇對應的雪人圖片,引導幼兒理解兒歌。
——熊貓奇奇和小伙伴們把堆雪人的過程編成一首好聽的兒歌,我們一起從兒歌中找找答案。
——兒歌聽完了,哪一個才是奇奇和小伙伴們堆的雪人?
——這個雪人用了什么材料?
小結:奇奇和小伙伴們用玉米須做雪人的頭發、用紅色紙條做雪人的嘴唇、用貝殼做雪人的耳朵、用紐扣做雪人的眼睛、用胡蘿卜做雪人的鼻子,還給雪人戴了一條花圍巾。
播放兒歌音頻及圖片《堆雪人》,鼓勵幼兒邊念兒歌邊打節拍,感受兒歌的韻律感。
——再聽一聽兒歌,邊聽邊小聲地跟念。
——這首兒歌念起來有什么感覺?(很整齊)
——和老師一起邊念邊打拍子,把兒歌念得又整齊又好聽。
播放組圖“裝扮雪人”,請幼兒選擇材料為雪人裝扮,并鼓勵幼兒創編新兒歌。
1、播放組圖“裝扮雪人”。
——奇奇和小伙伴們還想堆一個不同的雪人,他們準備了這些材料,你都認識嗎?
——雪人堆好了,它的頭/眼睛/鼻子/耳朵/嘴巴/身體分別用了什么材料裝飾?
——你能幫奇奇和小伙伴們為新雪人編幾句好聽的兒歌嗎?(兩顆葡萄做眼睛,紅色辣椒當鼻子,尖尖樹葉做耳朵,香蕉嘴巴哈哈笑。
2、鼓勵幼兒尋找教室的材料,與同伴互編兒歌。
——仔細看看我們的教室還有什么材料?
——想一想它們可以裝飾雪人的哪些部位?
——試著和好朋友把它們編進兒歌里。
《堆雪人》的教案 篇6
冬天下雪的時候,小朋友最喜歡玩堆雪人了,下面這節課我們通過玩《堆雪人》的音樂游戲活動,讓幼兒通過理解歌詞的內容,學會相互配合和積極向同伴學習,體驗合作交流的快樂。
1、活動目標:
1、理解歌詞內容,進一步學唱三拍子歌曲。
2、遷移生活經驗,積極向同伴學習,創編不同的雪人造型動作表演歌曲。
3、兩兩結伴舞蹈時,扮演雪人的幼兒與扮演堆雪人的幼兒學會相互配合,并體驗合作交流的快樂。
4、在學習歌表演的基礎上,結合游戲情節,注意隨著音樂的變化而變換動作。
5、通過整體欣賞音樂、圖片和動作,幫助幼兒理解歌詞內容。
2、活動準備:
1、日常活動中,播放《堆雪人》的錄音歌曲,幫助幼兒熟悉音樂的旋律。
2、幼兒圍坐成半圓。
3、幼兒用書:《堆雪人》(活動前指導幼兒看書中的畫面,加深對冬天的印象)。
3、活動過程:
一、教師幫助幼兒回憶已有經驗,了解歌詞內容。
1、教師:冬天里,你們最喜歡做的事是什么?
教師隨音樂有節奏地朗誦歌詞。
2、教師:聽!我說的冬天,和你們說的一樣嗎?
幼兒和教師一起隨音樂有節奏地朗誦歌詞。
二、學唱歌曲《堆雪人》。
1、教師歌曲1—2遍。范唱時,教師可指導幼兒隨音樂拍出每一小節的強音。
2、教師:大家能和我一樣,邊唱歌邊拍手嗎?一起來試一試!
3、幼兒隨音樂學唱歌曲2—3遍。
三、根據歌曲《堆雪人》的內容,創編造型和身體動作。
1、鼓勵幼兒創編不同的雪人造型動作,然后選取典型動作,帶領全班幼兒練習。我們一起來學學雪人的樣子,看哪一個人的動作有穩又好看!
2、引導幼兒隨歌曲做雪人造型,提醒幼兒每一句變換一個造型動作。
3、引導幼兒隨歌曲合作表演堆雪人的動作。
4、引導幼兒隨音樂創編雙人結伴舞蹈的動作。“雪人堆好了,小朋友們要跳舞慶祝了。請每個小朋友聽間奏,找一個好朋友,然后跟好朋友一起手拉手跳舞。
5、反饋幼兒的典型動作,隨音樂集體練習。引導幼兒相互配合。
四、教師帶幼兒一起隨音樂完整地表演唱《堆雪人》。
第一段:幼兒散點站立,按樂句做雪人造型動作。
第二段:幼兒兩兩結伴,“堆雪人”和“雪人”合作舞蹈。
《堆雪人》的教案 篇7
《堆雪人》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懂得熱愛大自然,感受冬天美景,體驗冬天里歡樂愉快的游戲和培養團結友愛的精神。
2、學唱并表演《堆雪人》,感受歌曲情緒,體會三拍子的韻律,并能用打擊樂器伴奏。
3、感受雪地游戲的意境和情趣,培養即興表演和動作協調能力。
教學重點:感受三拍子的韻律,隨音樂創編動作表演《堆雪人》。
教學難點:體會三拍子強弱弱的特點,并能用樂器為歌曲伴奏。
課前準備:彩色小雪花,雙響筒,小鼓,鈴鼓,三角鐵,響板。
教學過程:
一、情境創設
大屏幕顯示雪景圖。談話:冬天到了,天氣一下子變冷了。老師覺得手和腳都有點冷,不太好使了(故作打哆嗦搓手狀)
問:想跟著老師來動一動嗎?
生:想
師:跟著音樂一起動起來吧!媒體出示:雪景,背景音樂《鈴兒響叮當》
學生跟著老師做動作。
二、導入
1、師:冬爺爺一步一步向我們走來了,還給我們帶來了兩件禮物?什么禮物呢?
生:是冰
生:是雪人
師:到底是什么呢?小朋友一起來看看,就知道了。
2、媒體點擊出示:北風3/4呼— — |呼— —|
師:一起來讀讀,要按照節奏讀,每小節是3拍。小棒提示。
(師先讀,然后學生讀)
師:第二件禮物到底是什么呢?第二樣禮物就是小朋友們最喜歡的——雪。
點擊出示:雪 3/4 沙 沙 沙 | 沙 沙 沙 |
師:小雪花飄下來的時候很輕很輕。一起來讀一讀。
生:輕聲讀雪花的節奏
師:現在冬爺爺向我們走來了,帶來了風,風是這樣吹的。
生:(呼—— ︴呼——|)齊讀
雪是這樣飄的:(沙 沙 沙 ︴沙 沙 沙)生齊讀。
3、師:讓我們來一個風雪的大合唱吧。
分成兩組,一組做北風,一組做雪花。
教師用鈴鼓敲三拍子的節奏。
師:冬爺爺帶來了風,帶來了雪,雪下了厚厚的一層,這時,小朋友們最喜歡的游戲就要開始了。這個游戲就是——
生:堆雪人
二、教唱《堆雪人》
1、點擊大屏幕,放《堆雪人》視頻。
師:堆雪人的時候,我們的心情怎么樣?
生:高興,愉快,激動……
師:堆雪人多高興啊,那么我們再聽一遍歌曲,為歌曲打打拍子。這是一首3/4拍的曲子,和以前打拍子的方式有些不一樣,跟老師來打一打。
師用鈴鼓,學生拍手。
2、師:同學們打得真好,下面我們來讀一讀歌詞,這首歌曲有兩段,我們先讀一讀第一段。
(師讀一句,生讀一句,師指著大屏幕)
師生一起齊讀第一段歌詞,邊讀邊打拍子。
3、分句教唱
4、連起來唱第一段,做到每個字有彈性,但是每個字之間不能斷開。并且臉上要有表情。
(師糾正,示范)
師:第一段之前有一個前奏,聽老師唱一唱。(師示范)
小朋友們會嗎?
加上間奏再跟琴唱第一段。
5、讀第二段歌詞。
6、教唱第二段。
生連起來唱第二段。
7、師:第一段和第二段之間也有個小間奏。下面老師把這首歌曲連起來唱一遍,聽一聽老師是在哪里接上去唱的。
師唱一遍,然后生跟琴唱,跟課件唱。
8、分多種形式唱
接口唱,注意看老師的手勢。
第一段男生唱,第二段女生唱。
9、師:老師覺得還不過癮,我們來打打節奏唱唱,好不好?
生:跟著伴奏打節奏唱。
師:小朋友們,剛才我們打的是三拍子的節奏。哪一下最強呢?
生:第一拍。
師:很好。你還能想出別的動作為歌曲打拍子嗎?老師又想出一個。
(點擊課件)注意第二拍和第三拍都是弱拍,動作時一樣的。誰來做一個。
(請一些學生示范)
師:小朋友們真聰明,想的動作真不錯,下面我們就來用同學們想的動作為歌曲打拍子伴奏,老師中途會換動作,小朋友們要思想集中,跟老師做哦。
10、師:今天老師還帶來了幾樣樂器。小朋友們會用這些樂器打出強弱弱嗎?
請一些學生上來試一試。
然后請一些同學上來為歌曲伴奏。
11、師:小朋友們想不想現場也做一個雪人呢?老師帶來了一些材料,誰來試一試?
請2—3個學生上來貼雪人。
師:雪人貼好了,我們就在雪人旁邊唱起來,跳起來吧。
(學生跟著老師邊唱邊做動作)
12、師:我們在堆雪人,做游戲的時候又刮起了風。
下面我們在 的地方刮風好嗎?跟老師一起做。(放歌曲)
師:我們在堆雪人的時候又下起了雪。
下面我們在 的地方下雪好嗎?跟老師一起做(放歌曲)
一半同學做風,一半同學做雪,合奏。
三、小結
師:小朋友們,今天我們堆了雪人,做了游戲。開不開心啊?好,下面我們一邊唱著《堆雪人》,一邊扮演北風,或者雪花,走出教室吧。
《堆雪人》的教案 篇8
一直以來,創新教育都是素質教育的核心,廣大音樂一線教師關注的焦點也便是“如何在音樂欣賞課、綜合課、創作課中體現創新”,而“唱歌課中如何體現創新”則似乎已成為冷門。
昨日在網上欣賞flash動畫時,不經意間打開了一首用flash制作的《雪人》MTV。就在看著動畫中的雪一片片飄落下來,內心感懷作者高明創意的一剎那,我忽地回想起上學期結束時的一節唱歌課:《堆雪人》;再仔細地回憶自己當時的教學過程,忽然覺得自己似乎也在某些環節中體現了創新的意識。于是馬上翻開舊教案,細細地再讀讀想想,感覺挺有感觸的。下面,我就結合我的那堂老課來談一談我在唱歌教學中是怎樣體現創新的。
《堆雪人》一課的教學目標是以情感為主線,從感性入手,調動學生的聽覺感官,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主動地學唱歌曲,從而用美的歌聲去表現歌曲。圍繞教學目標,我主要從教學手段的教學方法上去突出創新。
一、變換問好形式,保護學生的學習激情。
在音樂課中,我們對每一個細小環節的設計都應注重去保護學生的學習激情。就拿師生問好來講,問好是每一節課都必不可少的,而長期不變的問好形式,只會使學生形成一種思維定,式成為一種習慣,也因此會淡化學生的學習激情,埋沒學生的創新能力。在《堆雪人》一課中,我嘗試著改變了與學生的問好形式。
1、改變樂句的聲部形式。《堆雪人》是一首二聲部的合唱歌曲,所以,我在設計問好曲時,注重了聲部的選擇,由一個聲部變成了二聲部,以此來鞏固學生的聲部概念,和聲音的和諧性,使合唱課在一開課就有一種和聲美。
2、變換問好的速度。開課時,我用了兩種不同的速度來問好,一種是行板的速度,讓學生用柔美的聲音去演唱,體會抒情的情緒。另一種則是用小板的速度,讓學生用有彈性的聲音去演唱,從而體會活潑、歡快的情緒。這樣采用對比的形式問好,不僅使學生有耳目一新的感覺,保護了學習激情,而且為后面有彈性的歌唱奠定了基礎。
二、使用電教媒體,給學生以情境感染。
現代教育技術具有信息量大、交互性強、快捷簡便、直觀形象等特點,它通過圖象、文字、音響等來刺激人的感官,從而產生想象和聯想,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學生形象思維的展開起到了重要作用,它優于其它一切教學手段。因此,我在《堆雪人》這一課中,借助了一些電教媒體的手段,把聆聽、觀察與實踐緊密聯系起來,加上簡潔精辟的語言引導,給學生以生動真摯的情境感染。課中,我以情感為主線,處處注重對學生情感的感染。主要體現在以下幾處:
1、在發聲訓練中,我采用畫面對比的形式,讓學生觀察靜態和動態畫面的不同情緒,從而激發學生的想象意識,有針對性地用柔美和有彈性的聲音分別練唱不同情緒的練聲曲,為后面的歌唱做好鋪墊。
2、在新課導入中,讓學生回憶飄著雪花的冬景,并伴有柔和的音樂背景,以此刺激學生的感官,使學生從思維上充分感受嚴冬的氣息,使其沉浸在特定的意境中,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從而展開豐富的想象力,去暢談各自的感受。
3、藝術處理。當孩子們在學完一首歌曲時,思維已處于相對平穩的狀態,若要讓學生充滿激情地演唱歌曲,必須對其再進行一定的思維刺激,才會促使學生以飽滿的情緒演唱歌曲。因此,我在進行藝術處理時,讓孩子們邊聽歌曲,邊看滾雪球、堆雪人的場景圖片,以此去刺激學生的聽覺、視覺感官,使其產生情感共鳴,從而能聲情并茂地演唱歌曲。
二、從感性入手,充分體現“聽覺”藝術。
我們都知道,音樂是聽覺的藝術。在音樂教學中,我們要充分去體現“聽”的魅力。然而,在常規教學中,有些教師為了讓學生掌握一定的技能知識,而生硬的去灌輸一些音樂符號,結果不僅事倍功半,還淡化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果換種方式,我們使專業的音樂符號變為感性的、可聽性的東西,讓學生充分去感受、體會,我想那樣一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本節課的設計中,我主要從以下幾點體現了聽覺藝術:
1、難點節奏的突破。《堆雪人》一課中,有一個難點節奏:0× (強拍休止),在該節奏的突破上,我并不是讓學生去死讀節奏,而是采用對比的形式,讓學生聽辨兩條旋律片斷。從感性上去體會其不同之處(2 34 5.6 --- 02 34 5.6 5---),然后,出示節奏卡,老師吹奏帶休止的旋律,讓學生在兩個節奏卡中,選擇出老師吹奏的旋律所對應的節奏型,使其對節奏的認識上升到理性的認識。再模唱該旋律,從而充分去感受和認識強拍的休止節奏。由此以來,學生對難點節奏的把握,便由一個感性的認識逐漸上升到理性的認識,難點也很自然地解決了。
2、歌曲的學唱。《堆雪人》是一首二聲部合唱歌曲,在學唱齊唱部分和高聲部時,我適當弱化了識譜教學,充分發揮了學生的聽覺感官,使其在聽的過程中去學唱歌曲。學生在完整聽第一遍時,是對歌曲情緒的總體把握和節奏的感受;聽第二遍則是用手串鈴去體會歌曲情緒的變化,用響板去鞏固強拍的休止節奏;第三遍便是同學們學唱歌曲的齊唱部分和高聲部。雖然是在反復地聽歌曲,但每一次對學生的要求都有所不同,學生的感受也會有所不同,對音樂作品的理解程度也會逐步加深。歸根結蒂,這些程序都是讓學生在聽的過程中逐步熟悉旋律,學唱歌曲。實踐證明,這樣適當地弱化識譜教學,加強聽覺感受,學生對歌曲的學習興趣不僅有所增強,而且學習效率也明顯得到了提高。
三、開展小組學習,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
現代教學論認為,教學過程是學生主動學習的過程,它不僅是一個認識過程,而且也是一個交流與合作的過程。集體教學雖是重要的教學方式,但小組學習作為一種補充,對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學會交流、學會合作具有顯著的優勢。在課堂教學中,把學生置于核心,與教師或與他人擁有合作的學習目標或學習任務,設計活動化的小組學習,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促使學生參與到小組同學之間多元化的合作中,即獨立探索,又與他人緊密合作,從而學得知識,發展能力,提高各項技能。在《堆雪人》一課中,我便充分開展了小組學習,放手讓學生自學,逐步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
交流和討論是學生與學生、學生和教師之間的主要互動方式。在《堆雪人》一課中,涉及到了二聲部的合唱練習。在合唱部分,我采用了師生、生生之間多元化合作的方式來學習。當學生在唱會高、低聲部后,教師便和學生之間展開了聲部合作。如:老師唱高聲部,部分學生唱低聲部,其余學生則充分感受二聲部的和聲效果。師生交換聲部合作練習,當學生有一定的聲部基礎后,便開展生與生之間的聲部合作練習。經過這樣師生歙和、生生合作,同學們的聲部概念已經比較牢固了,現在,再讓學生去表現和聲美,那可謂是水到渠成了。通過多元化合作,不僅能輕松、自然地表現和聲美,而且學生的合作精神和主體意識也得到了培養。
一節看似常規的唱歌課,在經過對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的創新后,似乎對其潤色不少。學生不僅興趣濃厚,學得輕松,而且很自然地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培養了主體意識,成了學習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