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語文富饒的西沙群島教案(通用2篇)
三年級語文富饒的西沙群島教案 篇1
一、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理解有關詞語的意思
2、學習1、2兩段,知道西沙群島的地理位置,初步感受西沙群島的美麗。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學習第2段,初步感受西沙群島的美麗。
難點:學習第1段,知道西沙群島的地理位置。
三、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課件出示祖國地圖。教師提問:同學們,你們聽說過西沙群島嗎?請看,這是一幅我們偉大祖國的地圖,誰能從地圖上找到西沙群島的位置?
2、課件播放風光片。這節課就讓我們來游覽美麗富饒的西沙群島吧!美嗎?如果我們讀了課文,一定會有更美妙的感受的。
(二)初讀課文
1、讀課題質疑:讀了課題,你有什么問題想問?(學生質疑。)
2、學生自由讀課文。
(1)明確要求: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遇到生字新詞多讀幾遍。邊讀邊想剛才提出的問題,在讀懂的地方可以用筆注一注。
(2)學生自由讀課文。
3、檢查自讀情況。
(1)檢查生字新詞。
(2)檢查課文朗讀情況。
指名讀課文,說說通過讀課文知道了什么。
(三)重點探究
1、凸顯重點。
(1)課文是圍繞哪幾方面描寫西沙群島可愛的呢?學生交流后,教師板書:風景優美、物產豐富。
(2)文中是怎樣具體描寫這兩方面的?
2、自主感悟。
(1)請同學們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一方面,輕聲讀一讀,把自己特別喜歡的語句畫下來,仔細想一想為什么喜歡它。
(2)小組內相互交流,相互指點。
3、合作探究。
探究一:(課件出示)
西沙群島一帶海水五光十色,瑰麗無比:有深藍的,淡青的,淺綠的,杏黃的。一塊塊,一條條,相互交錯著。因為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峽谷,海水有深有淺,從海面上看,色彩就不同了。
①你讀到這段話時,有什么樣的感覺?(根據學生回答板書:海面、五光十色、瑰麗無比。)你能把海水的美讀出來嗎?
②海水真美呀!說說為什么這么美?(學生讀)能用自己的話說說嗎?學生回答后,教師畫圖講解。
③這么美的海水,讓人一看,就覺得西沙群島是個什么樣的地方?(教師指導,板書:風景優美的地方。)
探究二:(課件出示)
海底的巖石上長著各種各樣的珊瑚……正像人們說的那樣,西沙群島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魚。
①你為什么喜歡這兩段話?根據學生回答,板書。
②教師小結:海底真是個大寶庫,有誰喜歡珊瑚的,請舉手;有誰喜歡海參的,請舉手。請把你們的喜歡之情讀出來!
③學生朗讀體驗。重點理解“蠕動”“威武”;重點體會“有的……有的……有的”句式。
(四)課堂總結
這節課,老師和同學們一起游覽了西沙群島的海面,知道──(學生齊讀);走進了海底,欣賞了──;西沙群島的海灘上怎樣呢?海島上又是怎樣的呢?我們下節課繼續游覽。
(五)布置作業
1、練習朗讀1~4自然段。
2、抄寫生字,每個字寫2遍。
三年級語文富饒的西沙群島教案 篇2
一、教材分析:
《富饒的西沙群島》是小學語文三年級的一篇寫景文章。作者用準確、鮮明、生動的語句,具體形象地介紹了西沙群島瑰麗風光和豐富物產,抒發了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情感。
二、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讀懂重點詞句,理解課文主要內容,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情感目標:通過學習課文,讓學生感受西沙群島的美麗富饒,培養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3.能力目標:a.培養學生初步歸納總結段意的能力。
b.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
c.培養學生利用網絡學習的能力。
三、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通過理解詞句,了解西沙群島的海水色彩和海域物產,感知西沙群島的美麗富饒。
教學難點:圍繞重點句理解句與句之間的關系,懂得作者是如何圍繞重點句把句子寫具體的。`
四、教學對象分析
三年級學生,有一定的自主學習的能力及簡單操作計算機的能力。學生可以利用網絡了解西沙群島的風景物產,北方的孩子很少有見過大海的,因此,在制作課件時,收集一些海底世界的圖片和視頻,創設一定情境,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
五、教學理念及策略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語文課程應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因此利用網絡及課件輔助教學,創設情境,讓學生在學習語言文字的同時,獲得情感體驗,得到美的熏陶。本節課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注重培養學生的探究,團結協作,勇于創新精神,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
遵循課標中的指導思想,在設計《西沙群島》一課時,著重研究如何將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整合,更好的優化課堂教學,構建新的語文教學模式。
六、教學流程
一、假想旅游,激趣導入
首先,我與學生進行情感交流。我請同學們和我一起去旅游。(課件演示,揭示課題)
設計意圖:導入部分我采用生動活潑的語言,邀請孩子們和我一同去旅游,激發孩子的興趣和主動探究的欲望,調動學生旅游的熱情和積極性。
二、任務驅動,初步感知
1、來到了目的地,先讓孩子說一說,站在西沙群島的面前,他
們此時的想法。
2、根據學生的想法,歸納總結出兩個任務,請學生帶著任務走進西沙群島。(播放視頻)
3、解決問題。(學生任選一個任務,把自己的想法鍵入“寫作室”,上傳,展示)
設計意圖:讓學生學會質疑,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任務,有目標的帶著任務去學習。播放視頻,入情入境,情景交融。在師生、生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注重師生、生生的互動,充分發揮了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的作用。
三、利用資源,探究學習
1、初讀
初讀課文,小組合作,解決重點詞語。(課件出示詞語和圖片)
設計意圖: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解決本課重點詞語,對課文內容有初步的感知。通過合作學習實現知識的互補,合作意識的培養,養成互幫互學的良好品質,利于實現知識的再創造。在交流中,使學生學到更多的知識,更好的學習方法,提高了與人合作的能力。
2、精讀
(1)精讀課文,解決重點句子:說說課文是怎樣圍繞句子的意思寫具體的。(課件出示句子)
a、西沙群島一帶海水五光十色,瑰麗無比。
b、正像人們說的那樣,西沙群島的海水一半是水,一半是魚。
c、西沙群島也是鳥的天下。
(2)借助網絡資源,欣賞圖片,圖文結合,讀出感情。學生在自主學習后,對借助網絡資源學習的情況進行自我評價。(點擊投票區)
設計意圖:理解重點句子,意在理解本課的寫法,教給學生學習方法,梳理文章及段落的脈絡。信息技術的使用,轉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學生借助信息技術,根據對知識的理解和已有的經驗和能力,主動獲取知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到發揮,主體地位得以充分體現。
3、品讀
細細品位文章內容,把自己的感受鍵入“寫字室”里(上傳,展示)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全篇的品讀練習,提高朗讀水平,在讀中感悟西沙群島的美麗和富饒。利用論壇,發表自己的感想,使感受得到進一步深化。
四、激情朗讀,情感升華
指導學生朗讀課文最后一段(配樂朗讀)
設計意圖:在優美動聽的音樂聲中,通過朗讀,激發學生對建設西沙群島的英雄兒女的崇敬之情,祝愿西沙群島更美麗更富饒。
五、網絡瀏覽,拓展延伸
指導學生點擊“相關鏈接”,瀏覽祖國的名勝古跡。
設計意圖:本環節將課堂知識延伸到課外,培養學生利用網絡自主學習的能力,密切語文學習與現實生活的聯系,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七、板書設計
設計意圖:
1.本板書是依據教材內容先總說,然后分述,最后綜合這一結構特點而設計的板書形式。
2.西沙群島的風景優美,物產豐富,學生缺乏實際的感受,在板書中加入精美的圖片,使學生能直觀地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