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科學《有趣的靜電》教案設計(精選3篇)
幼兒園大班科學《有趣的靜電》教案設計 篇1
一、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探索出是摩擦產生的靜電。
2、嘗試將操作材料分成可摩擦起電和不可摩擦起電兩種。
二、滲透目標:
實驗器材要輕拿輕放,用完放回原處。
三、活動準備:
塑料制品:筆管梳子尺子塑料袋
輕微物品:聚苯泡沫顆粒海綿
纖維物品:毛手套絲巾氣球棉毛巾
其他物品:竹筷小鐵棒小木棒
四、活動過程:
一、魔術導入,激發幼兒探索興趣。
1、(請幼兒仔細觀察我是怎么做的?)
2、演示(用同樣的兩把塑料尺,一個經過摩擦,另一個不摩擦,去吸引輕微物品,泡沫和碎海綿)產生的現象一樣嗎?(幼兒回答)
3、提問:為什么泡沫會跳起舞來?(幼兒討論)
原來呀是塑料尺和衣服摩擦產生的一種奇妙的小精靈,它是靜電小精靈。
二、激發幼兒探索興趣:
1、你想和我一樣變個魔術是嗎?
2、幼兒自己動手體驗用塑料筆管和尺子摩擦去吸引歲海面和泡沫。
請幼兒說說自己的操作過程和結果。
3、小結:聽來自錄音:(我是靜電王國的國王,在我的國度里有很多有關靜電的現象,寶貝們想了解更多的靜電發生嗎?歡迎到我的國度里做客。)
4、孩子們想去嗎?游戲:《開火車》(到靜電國去)
三、幼兒親手體驗操作:
1、幼兒分四個組,利用桌子上的材料親自體驗感受摩擦起電。
2、分組選出幼兒介紹自己的實踐過程和結果。
四、總結:
通過實踐結果證明:塑料制品和纖維織物經過摩擦最容易產生靜電,奇妙的靜電能吸引輕微細小的海綿泡沫紙屑頭發等。生活中在干燥的季節里塑料梳子梳頭發,脫毛衣、風衣、羽絨服時,會發出啪啪的響聲,這也是奇妙的靜電現象,但是它和電視電燈用的電視不一樣的,請你們回去和爸爸媽媽找一找還有那些會摩擦起電,明天告訴我好嗎?
五、結束:
請把東西放回原處和靜電國王再見坐上火車回幼兒園。
幼兒園大班科學《有趣的靜電》教案設計 篇2
設計意圖:
“靜電”就像空氣一樣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它看不見,摸不著,但是又經常會和小朋友開個玩笑,以各種形式顯露一下身影。如在干燥的日子小朋友之間拉手時被靜電電到,梳頭時根根豎起的頭發,脫毛衣時滋滋啦啦的聲音和點點火花······孩子們卻不知道,這是什么原因,于是就產生了探索靜電的愿望。
教學內容分析:
科學活動的主要目的是讓幼兒能運用各種感觀,動手動腦探究問題以及培養幼兒對周圍事物現象感興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本次活動用變魔術、讓幼兒猜想、實踐、驗證的形式,引起幼兒的探索欲望。內容上注重幼兒的實踐操作能力,讓幼兒經過自己動手操作得出結論。
活動目標:
1、感知靜電現象,知道摩擦可以產生靜電。
2、在活動中感受探索的樂趣,產生積極的探究欲望。
活動準備:
1、吸管、碎紙片、氣球、飲料瓶。
2、柳枝、穿裙子的布娃娃、芭比娃娃。
活動重點:
感知靜電現象。
活動難點:
知道摩擦可以產生靜電。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引起幼兒的興趣。
師:今天,老師來給你們表演一個小魔術,你們想看嗎?
教師演示:將吸管拿在手上舞一圈,然后輕輕靠近紙片,沒變化;然后將吸管藏到桌子底下邊磨擦教師口中邊說“變變變”,再拿出來,輕輕靠近紙片,紙片被吸起來。
提問:你看到了什么?(幼兒講述看到的現象)
(活動的開始,用了一個能引起幼兒好奇心的,他們最感興趣的小魔術導入,使孩子產生好奇的同時也產生疑問。這樣的設計更能集中幼兒的注意力。)
二、探索靜電產生的原因
(一)引導幼兒嘗試摩擦起電。(初次嘗試)
1、小紙片為什么會主動跳到了我的吸管上?(鼓勵幼兒進行各種想象、猜測)
2、你們現在自己去試試。(幼兒操作,教師觀察、引導)
3、你想知道我是怎么變這個魔術的嗎?(教師不藏起來地再做一遍)
你看清楚我是怎么變的了嗎?教師引導幼兒說出摩擦一詞。
4、你們想不想再來變一次?(幼兒再次操作)
5、教師和幼兒一起小結:吸管經過摩擦后,輕輕靠近碎紙片,碎紙片就會跳上來了。
(這個環節是完成活動重點的一個環節。首先幼兒通過猜測魔術是怎么變的來擴展思路,促進一個多元思維的發展;當幼兒有了自己的想法后,老師及時鼓勵、支持,讓幼兒用自己的猜測來嘗試操作;經過實驗,幼兒驗證自己的假釋是否合理,同時又主動地探索著魔術產生的原因。最后老師再當眾變一次魔術,將包袱打開,使幼兒理解了這一現象,知道了摩擦生電這一知識點。)
(二)總結物體經過摩擦以后可以產生靜電。
教師小結:為什么吸管經過磨擦以后小紙片就會跳到吸管上來?吸管經過磨擦以后,會產生小小的電,這些電叫靜電,它們能吸引輕小的物體。
三、幼兒分組動手操作感知靜電現象。
1、師:幼兒分組操作,充分感知靜電現象,體驗發現的樂趣。
第一組:讓柳條動起來。
第二組:讓娃娃裙子動起來。
第三組:讓頭發飄起來。
老師指導,對個別不成功的幼兒進行引導,讓幼兒發現不成功的原因,進而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快樂。
(幼兒了解了靜電,知道摩擦可以產生靜電,于是引導幼兒進一步操作,從中獲得豐富具體的感性經驗。)
2、教師小結:剛才小朋友用吸管經過摩擦后,就產生了靜電,讓柳條動了起來、娃娃裙子動了起來、頭發飄了起來。
四、引導幼兒聯系現實生活,進一步了解靜電現象。
(聯系生活是對幼兒經驗的擴展,利用就在他們身邊的靜電這種現象,讓她們發現和感受到周圍世界的神奇,體驗和領悟到科學就在身邊。)
幼兒園大班科學《有趣的靜電》教案設計 篇3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對摩擦起電的興趣,了解關于靜電的簡單知識。
2、啟發幼兒發散思維,培養幼兒觀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3、能大膽進行實踐活動,并用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意見。
4、通過觀察、交流與討論等活動,感知周圍事物的不斷變化,知道一切都在變。
活動準備:
幼兒每組放兩個小筐,一個筐內裝有塑料尺、塑料筆、鉛筆、竹筷、鐵棒、綢布、碎紙屑、線手套、手帕。
活動過程:
一、擦一擦、吸一吸1、今天,看看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什么?
(向幼兒介紹放有各種材料的小筐內的物品)我們一起來玩一玩(幼兒操作、自由探索)2、根據幼兒在操作中的發現,引導幼兒想一想、試一試怎么做才能讓小棒把紙屑吸起來(幼兒有目的的操作、探索)3、提問:請小朋友說說哪些小棒可以把碎紙屑吸起來,你是怎么做的?(請幾名幼兒演示并講解自己的做法,再讓大家都試一試)4、為什么塑料尺、塑料筆和綢布摩擦后可以吸起碎紙屑?(幼兒思考、討論)告訴幼兒:兩個物體在一起摩擦會產生靜電,叫做"摩擦起電"。塑料尺、塑料筆和綢布摩擦產生靜電,因此吸起了碎紙屑,塑料的物品最容易產生靜電。
5、請小朋友再試一試,塑料筆和尺還可以和哪些別的東西摩擦產生靜電,吸起碎紙屑。讓幼兒探索發現:用絲綢、手帕、手套、衣服、頭發來摩擦塑料尺和筆都可以產生靜電,將紙屑吸起來。
6、小朋友仔細聽錄音:靜電的自述我的名字叫靜電,大自然里到處都有我的存在。從一粒灰塵在空中飄蕩,到震天動地的電閃雷鳴,都有我靜電的作用,平時我很安靜,人們不容易注意到我,可是當兩個物體摩擦的時候,人們就會發現我了,科學家把這種現象叫做"摩擦起電"。除了塑料小棒摩擦綢布可以吸起紙屑、手套摩擦有機玻璃板可以讓蝴蝶飛舞,平時小朋友梳頭的時候有時會感到頭發跟著梳子飄了起來,那也是我在和小朋友開玩笑,另外,我最喜歡干燥的環境。在空氣干燥的冬天,有時小朋友的手和別人猛的一碰,會感到被電了一下,還有小朋友晚上脫毛衣的時候會聽到"滋拉滋拉"的聲音,關了燈還能看到亮光,那也是我。現在你們認識我了吧。
二、總結。
原來是這樣,今天我們小朋友認識了神奇的靜電,知道了靜電是怎么產生的,哪些東西容易產生靜電,還懂得了有關靜電的許多知識,大自然里蘊藏著無窮的奧秘,等著小朋友去發現,去探索。老師在科學區里還為小朋友準備了許多材料,小朋友可以在活動時繼續玩產生靜電的游戲。
三、活動延伸:在科學區里為幼兒準備大量有關玩靜電游戲的材料,除教學活動中所用過的以外,還添置如毛皮、絲絨、鐵梳、木梳等各種不同材質的物品,供幼兒繼續探索。
這是一節非常有意義的課哦!孩子們的興趣也很高漲,課堂氣氛活躍,積極性高,同時也存在著許多不足之處,讓便我能夠改進!讓自己下次會做的更好!
不足之處:
1、開始部分,我的語句組織的不太好,所以有的孩子沒聽清我的問題,所以一時孩子沒摸到頭腦,后來我是又經過引導后,孩子漸漸的明白,并能自覺操作了,方法也越來越新穎、有趣,很讓人欣慰!在語句方面以后要加油!
2我可以將“小章魚”這一環節可以放到開始部分,這樣更能調動起孩子的激情;
3、碎紙屑我是準備了一個小方盒子,可是做完實驗后,弄的到處都是,以后在做實驗時我要先
講清規則,讓孩子有意識些,這樣也不會弄那都是了;
4、如果我下次要講的話,我一定會準備的更充分些,讓孩子在不同的物品中去體驗摩擦起電的樂趣!加油!
本次上課的優點:
1、課堂氣氛比較活躍,能積極的配合老師的活動,整堂課還是比較輕松、活躍的;
2、每做一個活動都會有小結,孩子掌握的比較好的,課下后幼兒還能繼續探索摩擦起電的樂趣,讓我很開心!同時家長的反應也比較好!所以,我們以后還會多上這樣的實驗課,讓孩子在玩中學,在玩中學到更多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