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教案模板匯編(精選14篇)
橋教案模板匯編 篇1
教學目標:
1、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描寫的故事,體會課文中的老漢在生死關頭,舍己為人的高尚品質。
2、理解描寫老漢在關鍵時刻的動作、神態、語言的句子,感受一個老共產黨員的光輝形象。
認識本課6個生字,了解和領悟課文在表達上的特點。
教學過程
一、 以“橋”引入,初步感知
1、談話引入課題。
我們在四年級學習過一篇課文《跨越海峽的生命橋》,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是《橋》,也是一座生命橋。出示課題——《橋》。
2、自學課文,要求:
(1)自由讀課文,學習生字新詞。
(2)想一想:課文寫了怎么樣一件事?嘗試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深夜,當洪水襲來時,老村支書記冒著生命危險,不存私念地指揮一百多號人有秩序地過橋,最后自己和兒子卻被洪水卷走了。
二、再讀課文,感受“感動”
1、自由讀課文,在課文中找出描寫洪水的兇猛的句子?
2、交流:
(1)出示句子進行對比:
◇黎明的時候,雨突然大了。像潑。像倒。山洪咆哮著,像一群受驚的野馬,從山谷里狂奔而來,勢不可擋。
◇黎明的時候,雨突然大了。山洪咆哮著,從山谷里狂奔而來,勢不可擋。
哪句話寫得好?為什么?
(2)理解:“咆哮”是什么意思?山洪是怎么咆哮的?理解“勢不可擋”
(3)知道學生讀出洪水的兇猛。
(4)還有哪些句子寫出了洪水的兇猛?找出來說一說,讀一讀。(隨機理解詞語:跳舞、獰笑)
3、過渡:當洪水襲來時,村莊驚醒了。人們翻身下床,卻一腳踏在水里。驚慌失措的人們你擁我擠地逃跑,尋找生路?他們找到了嗎?(找到了,北面那座窄窄的木橋。)這是一座普通的橋嗎?不,這不是一座普通的橋,因為它窄窄的身軀上將承載一百多號人的生命,整個村莊的生命啊!于是,急于求生的人們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橋擁去……
4、討論:如果,大家就這樣亂七八糟、毫無秩序地擁向窄窄的木橋,會是怎么的結果?(學生自由猜測可能發生的結果,感受形勢的緊張)
5、是的,在危急關頭,年邁的村支書沒有因為驚慌而失去理智。他是怎么做?怎么說的呢?請再讀課文,找出讓你感動的地方,讀一讀,說一說。
(1)先村民到木橋前,便于指揮。
(2)號召黨員同志排后,體現黨員同志的先進性。
(3)不顧私情,支持讓非黨員村民先行,先人后己。
(4)舍己為人,壯烈犧牲。
6、你覺得這是一名怎么樣的老漢?
老漢用自己和兒子的生命換來了一百多號村民的生命,用自己的行動實踐了共產黨員先人后己、舍己為人的高尚品質。他是真正的共產黨員!
橋教案模板匯編 篇2
教學目的:
學會“妙、米、仿、入、國、車”7個生字,會認“造、綱、玻、璃、寬、噸、鹽、省”8個生字。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通過課文的學習,感受橋的奇妙,從而培養同學對科學探究的興趣。
教學重點:
1、正確掌握本課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通過課文的學習,感受橋的奇妙,從而培養同學對科學探究的興趣。
教學難點:
1、正確掌握本課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時間:
三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學習本課生字詞。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聯系生活,導入新課
課前準備:同學畫自身見過的橋。
同學們,你們見過什么樣的橋?(同學拿著畫介紹,并貼在黑板一角。)
同學們介紹的有木頭造的橋,有用石頭造的橋,還有用水泥、鋼鐵造的橋。俺們今天要認識的橋和你們介紹的都不一樣。
玻璃、紙、鹽各有什么特點?(玻璃脆,易碎;紙薄,易破;鹽易化。)而這些東西卻可用造橋呢?此時,你想說什么?
板書課題:奇妙的橋。
二、過橋識字游戲。
背景:黑板上畫一座橋,生字擺在右邊。
同學自由認讀生字。
同座互讀,正音。
指名上來讀會認的字,讀對了就請生字“過橋”。
出示生字組成的詞語在右邊。
同學讀詞語,把生字和它的朋友送回家。
三、讀課文,把句子讀通順。
把生字詞送回課文,把課文多讀幾遍,讀通句子。
同座互讀課文,聽一聽課文中的句子讀通順了嗎?
分自然段讀課文,互相評一評。
四、學習生字,指導書寫
同學自身識記生字“妙”。
指名生分析“妙”字的字形結構。
仔細觀察“妙”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說一說在書寫時應注意哪些地方?
師作示范指導,同學自身練寫生字,再與范字作比較。
師選出寫得較好的字全班展示。
五、選擇自身最喜歡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讀。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學習本課生字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通過課文的學習,感受橋的奇妙,從而培養同學對科學探究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通過課文的學習,感受橋的奇妙,從而培養同學對科學探究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多種形式認讀生字。
二、指導朗讀,感悟課文。
1、你喜歡哪種橋?(指名說)
2、請喜歡橋的同學讀一讀。
3、四人小組討論考慮:玻璃橋有什么特點?
4、你覺得橋最奇妙的地方在哪里?相機用“作比較”的方法協助同學對文中的數字有感性認識。
5、看插圖回答,為什么說走在玻璃橋上,似乎進入了童話世界?(引導想象,體會玻璃橋的奇妙之處。)
三、拓展延伸,說說畫畫。
i. 課前同學們畫了用木頭、石頭、水泥和鋼鐵造的橋,這節課又認識了三種奇妙的橋——玻璃橋、紙橋、鹽橋。你們想一想,你 還想造什么樣奇妙的橋呢?
ii. 同學交流自身的想法。
iii. 同學用多種形式展現他心中奇妙的橋,可以說一說,可以畫一畫,還可以上網查一查,動手做一做。
第三課時
教學目的:
1、正確掌握本課生字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
正確掌握本課生字詞。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選擇自身喜歡的局部有感情地朗讀。
二、教同學字
1、出示生字認讀。
2、同學自同學字。(先說它是什么結構,是什么和什么組成的(獨體字除外),它的筆順是什么,共有幾筆,組詞是什么。
3、指名說記字的方法。
4、指導寫字,看清每一筆和田字格里的位置,再寫排頭字。
三、復習鞏固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完成課后第二題、第三題。
板書設計:
23、奇妙的橋
玻璃能造橋嗎?
紙能造橋嗎? 這些橋真是太奇妙了!
鹽能造橋嗎?
橋教案模板匯編 篇3
一、教材分析:
《橋》這篇課文作者滿懷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產黨員的光輝形象,面對狂奔而來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穩、高風亮節、果決的指揮,將村民們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橋。他把生的希望讓給別人,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橋梁。
這篇課文情節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語言簡練生動,極富有韻味。在表達上有三個特點:(1)構思別致新穎,設置懸念,前后照應。(2)本文多用簡短的的句、段,來渲染氣氛(3)大量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增強表現力。
二、學情分析:
五年級學生對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等描寫體會人物內心想法及品質已有多次接觸,因此在本文教學時讓學生抓住老漢的言行來體會他的品質應該不是難點。但要學生結合生活經驗推想老漢的內心想法卻是難點,因為學生對洪水中逃生并不熟悉。通過環境描寫側面烘托人物的品質的表達方法學生接觸不多,本課不作刻意強調。
三、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品味語言文字,重點感知老支書的感人形象,體會他在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置個人安危于不顧,用生命維持求生的秩序、堅持求生的順序,將人民群眾利益看得高于一切的共產黨員的偉大情懷,讓學生從內心受到感動。
3、理解文章題目所蘊含的深刻含義:第一層,唯一求生之路——“窄窄的木橋”;第二層,老漢用自己及親人的生命搭設了鄉親得以逃生的橋——“生命橋”;第三層,老漢用他自身的光輝形象矗立起聯系黨和人民群眾的無堅不摧的橋——“黨群橋”
四、教學重、難點:
重點:引導學生抓住課文中令人感動的句子,結合飛速上漲的洪水,感受情況的危急,領悟老漢的每一次舉動的內涵與精神。
難點:理解題目蘊含的含義。
五、教具準備:搜集各地遭受洪水的文字、圖片的幻燈片和音像資料;制作重點句子教學課件。
六、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導入新課。
1、談話:上節課我們初讀了《橋》這篇課文,今天我們接著學習,板書課題:16、橋(課件展示木橋)
(1)齊讀課題:
請看這座木橋,如果這是一座普通的橋,你會怎么讀課題?讀
如果這是一座有特殊意義的橋,你會怎么讀?讀
如果這是一座震撼你心靈的橋,你會怎么讀?讀!)
(2) 這個動人的故事你們還記得嗎?說說講了一件什么事? 板書:洪水--老漢
(二)走近洪水,感悟洪水可怕。
1、這是一場怎樣可怕的洪水呢?讓我們回到課文中,自由地大聲地讀讀課文,邊讀邊想哪些句子是描寫洪水的,把它畫下來。
2、談話交流:
(1)“黎明的時候,雨突然大了。像潑。像倒。”“像潑。像倒。”四個字,幾句話?及其簡短的字句,給你怎樣的感覺?讀出這突從天降的大雨、急雨。板書:寫法“語言簡練”
(2)“山洪咆哮著,像一群受驚的野馬,從山谷里狂奔而來,勢不可當”。“勢不可當”是什么意思?還從哪里讀出了洪水的來勢兇猛?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比喻
(3)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經在路面上跳舞了。這是人在跳舞嗎?(魔鬼、死神在跳舞,是死亡之舞啊!)擬人
(4)死亡在洪水的獰笑聲中逼近。獰笑是一種怎樣地笑聲?是什么在逼近?(死亡)擬人
(5)水漸漸竄上來,放肆地舔著人們的腰。擬人
(6)水,爬上了老漢的胸膛。誰來讀讀?多么可怕的洪水呀? 板書:比喻 擬人
4、讓我們來再次感受一下洪水的兇猛吧!(出示洪水視頻)如果你置身其中,心里什么感受?然后,齊讀所有的洪水句子。
師:洪水迅猛地向上漲,災情在不段地加重,此時的人們需要的是什么?(逃生,橋)
5、 東面、西面沒有路。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橋。
師:這時,橋就是人們的希望,這是“希望橋”“逃生橋”,而此時的人群又是怎樣的?
村莊驚醒了。人們翻身下床…….人們又瘋了似的折回來。
(2)人們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橋擁去。
師:這還是希望橋嗎?不!這時一座“危橋”就在這危機的時刻,人們最需要的是有一個領導的人--老漢就站在木橋前!
、品味語言文字,感受老漢光輝的形象與不朽的精神
初步感受老漢想形象--他像一座山
師:你知道老漢叫什么名字嗎?你知道他是什么樣子嗎?
找到“老漢清瘦的臉上淌著雨水。他不說話,盯著亂哄哄的人們。他像一座山。”抓住“清瘦”對比“他像一座山”,找出“盯”,體會老漢的鎮定和沉著。板書:沉著鎮定
a.輕輕地讀,用心體會,一個“盯”字,你讀懂了老漢的心了嗎?他不說話,盯著亂哄哄的人們,他在想什么?(有序)
b.理解“他像一座山”。“山”給人怎樣的感覺?(偉岸、高大、穩重)老漢沒有偉岸的身材,他的什么給人山一般的感覺?(板書:鎮定)讀出一個鎮定的老漢!
人們依賴老漢,他是人們心中的靠山啊!所以說——(再讀) 你還從哪里感受到人們對老漢求生的期盼?“人們停住腳,望著老漢。”一個“望”字,你從人們的眼神里讀出了什么?人們像往常一樣把求生的目光投向了他們擁戴的老漢。
2.小組合作學習課文第7~23自然段,用波浪線線劃出描寫老漢的句子,感受老漢是個怎樣的人?在旁邊做上簡單的批注。
2.小組匯報。
3、全班交流:(課件出示句子)
(1)“老漢沙啞地喊話:‘橋窄!排成一隊,不要擠!黨員排在后邊!’”連用三個感嘆號,你體會到了什么?(情況危急,必須有序:“排成一隊”,“黨員排在后邊!”)他像一座山那樣的鎮定與果斷。
(2)忘我的老漢。
a.透過老漢的鎮定,你讀懂老漢這個人了嗎?“一百多號人依次從老漢身邊奔上木橋。”此情此景,你讀出什么了?人們紛紛逃向了生的彼岸,只有老漢堅守在橋邊指揮。這是一個怎樣的老漢?(相機板書:忘我)這是一個置個人生死于不顧,一心想著他人的老漢啊!(讀句子)
b.過渡:我們繼續用心靈感受這位老黨員。讀下面的句子,你感受到老漢是個怎樣的人?
(3)無私的老漢。
“老漢突然沖上前,從隊伍里揪出一個小伙子,吼道:‘你還算是個黨員嗎?排到后面去!’老漢兇得像只豹子。”
a.哪些字詞刺痛了你的眼睛?為什么?(揪、吼道、豹子)
b.透過這些詞語,你讀懂老漢的心情了嗎?讀出老漢此時的焦急、惱火。
c.他為什么這樣惱火?他急什么?火什么?(此時,洪水漸漸竄上來,放肆地舔著人們的腰了,情勢十萬火急,誰先走就多一分生的希望啊!在老漢心中,群眾的生命高于一切!)誰能走進老漢心里,讀出他焦急、惱火背后的一顆愛民之心? 這個小伙子是誰?你是從哪兒得知的?(最后)是呀,課文有很多地方都像這樣設置了懸念,知道最后才讓我們恍然大悟!板書:(設置懸念)他像一座山那樣守護者人民群眾的生命,哪怕這個人是自己唯一的兒子,不容侵犯!(板書:不徇私情 舍己為人)
“老漢吼道:‘少廢話,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橋。”
a.這句你讀懂什么了?容不得多想,老漢一瞬間閃過腦海最強烈的念頭是——
b.這一“推”、一“吼”,你讀懂了這又是怎樣的一個老漢?(先親人后自己)此時你又感受到這是個怎樣的老漢呢?父愛如山!請寫上!
3、洪水淹沒了村莊,吞噬了那個求生欲望很強的兒子,也吞沒了人們擁戴的老支書。
四.回歸整體,再讀感悟。
(1)此時此刻,在你的心中老漢給你留下了一個怎樣的形象?
老漢--在災難面前他沉著鎮定,他舍己為人,他無私無畏,他就是那一座山,一座巍然屹立的高山,一座百姓心中靠山!更是一座橋,一座永不坍塌的生命之橋!讓我們用心底的真摯的感受齊讀7--23自然段
(2)師讀最后4個自然段,師:這是一種悲,這是一種痛!這座用血肉凝注的生命橋書寫著“為人民服務”的故事,他震撼著千千萬萬顆心!也震撼了我們的心,請讀課題!放歌曲!
五.小練筆。 寫下自己讀書的收獲
橋教案模板匯編 篇4
一、教學內容:
人教新課標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第16課
二、教學目標:
1、通過研讀課文詞句,結合洪水肆虐的危急情境,逐步深刻感受老漢在危急時刻把生的
希望讓給別人,把死的危險自己扛起來的人格與精神。
2、有感情朗讀課文,
3、通過比較,了解作者結尾布局之妙。
4、體會《橋》的深刻涵義。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研讀課文,感悟老支書沉著鎮定、先人后己、大公無私的高尚品質。
難點:體會《橋》的涵義及文章結尾布局的巧妙。
四、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五、課時安排:
第二課時
六、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題
1.記得我們學過的《趙州橋》介紹的是趙州橋的雄偉、堅固、美觀;《跨越海峽兩岸的生命橋》寫的是海峽兩岸人民用愛心共同救助一位大陸白血病患者的感人故事。這篇課文僅用一個字“橋”做題目,作者會寫些什么呢?這又是一座什么樣的橋呢? 這節課我們繼續來學習第16課《橋》
板書課題————橋
2.首先我們來回顧下上節課的一些內容,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什么事?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二)朗讀課文,深入體會
1.快速讀課文,找出描寫洪水兇猛的句子,畫出來。
(1)山洪咆哮著,像一群受驚的野馬,從山谷里狂奔而來,勢不可擋。(比喻)
(2)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經在路面上跳舞了。 (擬人)
(3)死亡在洪水的獰笑聲中逼近。(擬人)
(4)水漸漸竄上來,放肆的舔著人們的腰。(擬人)
(5)水,爬上了老漢的胸膛。(擬人)
從這些句子中你感受到了怎樣的洪水? (兇猛 可怕)
2.面對洶涌的洪水,面對死亡的威脅,鄉親們是怎樣的?
(驚慌 你擁我擠 瘋了跌跌撞撞)
3.過渡:那他們還有路可走嗎? 哪里?什么樣的路? 這是一座什么樣的橋? 面對唯一可以逃生而又隨時可能崩塌的橋,如果鄉親們還是你擁我擠瘋了似的跑,會有什么后果? 那鄉親們安然過橋了嗎? 是誰在中間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是的,是老支書。
(三)品悟老漢的言行,體會人物品質
1、孩子們,現在請你們拿出一支筆,靜下心來,讀7—23自然段,從中找出最能表現老漢神態、語言、動作的句子用“———”劃出,反復讀讀,試著說說自己的體會。
2、出示句子
(1)老漢清瘦的臉上淌著雨水。他不說話,盯著亂哄哄的人們。他像一座山。
這是對老漢什么的描寫?(外貌 神態)
運用什么修辭手法?(比喻)
你從這個句子中感受到了什么?( 把老漢比作“一座山”,既表現了老漢的威嚴、冷靜,
與人們的“驚慌”“瘋了似的”“跌跌撞撞”“你擁我擠”等形成鮮明的對比,又寫出了老人在人們心中的地位,這座“山”是人們獲得生的希望的“靠山”。)
試想:如果是你或者我鎮定得像一座山就能讓村民們停下來嗎?那為什么老漢就行?
(因為全村人都擁戴他)
要求學生理解擁戴的意思:擁護愛戴
(鎮定的老支書是人們擁戴的人,而人們看到他就像看到了心中的靠山,讓我們一起讀讀,也讓大家來感受感受山一樣的老支書吧。)
(2)老漢沙啞的喊話:“橋窄!排成一隊,不要擠!黨員排在后邊!”
老漢認為應該讓誰排在前面?(老百姓)
老支書本身就是個黨員,那他也要排到后面去。
這里你感受到了什么? (舍己為人 先人后己 心系群眾)
(3) 老漢突然沖上前,從隊伍里揪出一個小伙子,吼道:?你還算是個黨員嗎?排到后面去!”老漢兇得像只豹子。
1.你體會到什么?從哪些詞語中體現出來?(老漢很兇,從“沖”“揪” “吼”體現出來。)
2.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舉動呢?(年輕人不守紀律。)
(好的,那請你們帶著老漢那種兇、那種果斷的語氣來讀一讀吧。)
過渡:老漢是那樣兇,村民們一個個安全的過了橋,最后只剩下他和小伙子了,這時候老漢又吼了。
(4)老漢吼道:“少廢話,快走。” 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橋。
1.老漢呢,先是兇巴巴地揪出小伙子,此時又推他上橋,這都是為了什么?他們是什么關系?讀了文章結尾,你就會明白了。
(他們是父子關系,在剩下自己和兒子時,把生的希望留給兒子。)
2.明白這一切我們再看看,老漢從隊伍里揪出兒子,此時又推兒子,這不矛盾嗎? 他是怎樣的人?
(不矛盾,老漢認為共產黨員就應當將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哪怕是自己的兒子。他是大公無私,堅持原則的人。)
過渡:最后,老漢和小伙子都被洪水吞沒了,全村的人呼喊著,哀嚎著,他們擁戴的老支書走了。現在,請同學們結合課文,說說老漢是個怎樣的人?
(大公無私,為他人著想,深受人們喜歡,舍己為人……)
七、領會“橋”之真諦
一場突如其來的洪水,在這場洪水中,老支書選擇讓村民走;在群眾和黨員之間,他選擇群眾走;在自己和兒子之間選擇兒子走。誰,他都想到了,他唯獨沒想到的就是——自己,這樣的老支書能不為全村人擁戴,讓人為之敬佩嗎?在人們的心中,老漢猶如一座巍然挺立的橋。現在,你們也應該知道為什么課文以“橋”作為題目了吧! 那你們說說這是一座什么橋啊?
(是一座用生命架起來的橋; 是一座生死橋;是一座用愛心架起來的橋;
是的,那是一座精神橋,在危難關頭,一瞬間的生死抉擇詮釋了大愛如山,讓我們再次飽含深情的讀讀課題吧-----橋 )
八、作業布置
1. 完成學習輔導。
2. 搜集具有崇高精神的共產黨員的名字和事跡。
九、板書設計:
洪水
村民 老漢(老支書)
(兇猛、可怕) (驚慌……) (冷靜、像一座山)
橋教案模板匯編 篇5
一、教學目標:
1、認讀9個生字,學會本課14個生字,以及由生字組成的新詞。
2、結合課文理解部分詞語的意思,會用“有的……有的……有的……有的……”寫一段話。
3、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二自然段。
二、教學重、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知道盧溝橋的建筑特點和歷史意義;學習課文第二自然段的寫法,介紹你家鄉中造型美觀的建筑物。
三、課時安排: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學習生字詞語;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新課。
1、揭示課題,板書:26盧溝橋
2、教師進行簡介。
3、過渡:猜猜課文會從哪幾方面寫盧溝橋?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要求做到:
(1)畫出生字新詞,讀準字音,建立字音與字形的聯系;
(2)把帶有生字的句子多讀幾遍,讀通讀順;
2、檢查自讀情況:
(1)師生共同檢查認字、識字情況,出示本課生字,交流記住字形的好辦法。
(2)指名讀課文,留意指導學生讀好長句子,把課文讀正確、通順、流利;
(3)交流:作者是從哪幾方面介紹盧溝橋的,找出相應的自然段。
3、學習第一自然段,了解盧溝橋歷史的悠久。
三、讀詞寫字
1、讀生字(詞)卡片;
2、交流學習生字的方法;
3、教師重點指導學生書寫好“寬”“檢”“皇”“館”等字。
四、課堂練習
郊( )坦( )攻( )設( )檢( )記( )
效( )擔( )功( )沒( )儉( )紀( )
五、作業:
1、完成書寫練習;
2、填寫“詞語花籃,積累詞句”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理解課文內容;總結全文。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聽寫詞語:盧溝橋 郊區 反抗 平坦 紀念館 完好無損 姿態各異
2、指名說說:課文是從哪幾方面介紹盧溝橋的?
二、合作學習,讀懂課文
1、自讀思考: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盧溝橋設計科學、造型美觀?每年7月7日,人們為什么都要在盧溝橋開展紀念活動?
2、小組交流討論,形成最佳答案。
三、細讀課文,品味語言
1、細讀思考:
(1)課文是怎樣寫盧溝橋設計科學的?畫出課文中的具體數字,想想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
(2)說說你是怎樣讀懂盧溝橋“橋柱上的獅子是‘美的奇觀’”這句話的?你從中想到了怎樣的畫面?
(3)這一段(第二自然段)段首的一句“盧溝橋設計科學,造型美觀”與后面講的內容有什么聯系?
2、交流、品讀
(1)寫盧溝橋設計科學,主要運用了數字表達的方法和舉例說明的方法,體現了盧溝橋氣魄的雄偉,設計的合理科學;
(2)課文中“有的……有的……有的……有的……”這一排比句寫出了獅子形態之多之美,排比句后的“……”號,又說明了獅子的姿態遠遠不止這些,還有很多很多,真是“千姿百態,栩栩如生”,不愧是“美的奇觀”。
(3)“盧溝橋設計科學,造型美觀”概括了后面的內容,后面的內容是這句話的具體說明,它們是總分關系。
3、學習第三自然段。
(1)指名朗讀課文,其他學生思考:找出評價盧溝橋的詞句來。
(2)師生共同評價朗讀情況:是否正確、流利。是否讀出盧溝橋的特點來。
(3)解釋詞語:獨一無二、奇觀 你知道這是誰的評價嗎§、全班一起來朗讀本段,讀出盧溝橋的聞名世界的豪邁來。
4、學習第四、五自然段。
(1)指名讀課文,其余思考:盧溝橋有什么歷史象征意義?
(2)為什么稱它為中國抗日戰爭的里程碑呢?
(3)解釋詞語:緬懷、悼念
5、總結全文。
(1)學到這兒,誰能說一說盧溝橋聞名于世的主要原因有哪兩點?
(2)學習了這篇課文,第二的寫法你有什么感受?(總分)
今后在寫作上的寫法運用。
四、作業:
1、背誦課文第二自然段
2、根據課后“指南針”中的提示,收集有關“七七事變”的資料。
橋教案模板匯編 篇6
一、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橋的演變歷史。
2、積極參與討論,大膽表達自己的設想。
3、體驗設計與制作橋梁的樂趣。
二、活動準備:
1、師幼共同收集橋的發展史上有代表性的圖片。
2、準備教育掛圖《主題活動·各種各樣的橋·橋的發展史》。
三、活動過程:
(一)、看圖介紹
教師結合教育掛圖《橋的發展史》,向幼兒介紹橋的由來。
(二)、組織討論
話題
①在很久很久以前,人們走的是什么橋?它們是什么樣的?
②后來又有了什么橋?它們又是什么樣的?
③現在的橋有哪些地方不完美?
(三)、想像未來的橋
啟發幼兒談一談自己對未來的橋的設想。
(四)、幼兒自選材料,設計橋
鼓勵幼兒自由選擇材料,根據自己的興趣、意愿設計或制作未來的橋。
四、活動延伸:
1、將幼兒完成的“未來的橋”作品展示在班級中,組織幼兒交流分享。
2、在語言區投放不同時期的橋梁圖片,讓幼兒進行排序、講述。
3、在美工區投放紙、筆、及各種廢舊材料(瓶、盒、繩等),鼓勵幼兒不斷完善自己對未來的橋的設計。
五、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幼兒注意力集中,語言講述較流暢,層次分明而又銜接自然,孩子們在興奮期待中開始,在全身心投入中進行,在興致勃勃中結束,圓滿完成教學任務,不過由于一個課時的時間畢竟短暫,個別幼兒單獨講述的機會不算多,這就需要課后加以延伸,更多的孩子能夠單獨講述,還可考慮創新式拓展。
橋教案模板匯編 篇7
活動意圖:
5—6歲的幼兒對周圍環境事物開始有了較穩定的態度和情感。但他們對周圍事物的認識仍然是零碎、粗淺的。以幼兒生活附近的橋為主題與幼兒共同關注橋的演變。橋給我們生活帶來的巨大作用……有利于幫助幼兒形成對家鄉橋的具體印象,萌發幼兒熱愛家鄉的情感。
活動目標:
1、了解橋的演變。家鄉橋在城市中的大概分布位置。
2、學習記錄、統計,養成主動學習的好習慣。
3、萌發幼兒親近家鄉,喜愛家鄉的情感。
4、讓幼兒能在集體面前大膽表演、表現自己。
5、體驗合作創編游戲的樂趣。
活動重難點:
尋找熟悉的家鄉橋在城市地圖上的大概位置(通過教學輔助課件和教師引導完成)。
活動準備:
1、幼兒知識經驗的準備。通過收集我家附近的橋。了解自己熟悉的橋座落在城市的具體位置。
2、能力準備:具備觀察、比較、分析的能力。
3、心理準備:樂群、樂學。
4、材料準備:
①橋的謎語課件
橋的演變課件
有代表性的橋在城市中的分布位置課件
②畫橋、做橋材料
③統計表、家鄉橋梁圖片、自繪城市地圖
活動過程:
一、播放"橋"的謎語課件引入主題
謎面:駝背公公,力大無窮,駝的什么?車水馬龍!幼兒猜謎底。
二、閉眼快速畫"橋"(粉筆畫)了解自己頭腦里儲存的橋的印象。
三、講述"橋的演變"故事"課件演示"
師:很久、很久以前河上沒有橋。被風吹倒的大樹正好橫搭在河兩岸,人們從上面走過去很方便,這就成了最早的橋。接著人們試著用藤條、木板來做橋,于是有了懸在河上的吊橋。人們還試著用石頭壘成橋洞,石頭被擠成橋洞很牢固,這就成了石拱橋。后來人們又試著在河面上立橋墩鋪石板搭橋,于是在很寬的河面上也能搭橋了。現在人們已經會造各式各樣的橋啦。有聯結交通要道的石橋、鐵橋、鋼索橋;有緩解交通的立交橋、人行天橋;有休閑娛樂的風雨橋、涼亭橋、吊橋。
四、討論家鄉的橋
師:我們家鄉恩施也有各式各樣的橋
問題一:你知道我們恩施有哪些橋?你最熟悉的是哪座橋?你家附近有什么橋?
問題二:尋找熟悉的典型的橋的位置。先找幼兒園附近橋的位置,再找幼兒最熟悉的橋在城市地圖中的具體位置。猜測自己不熟悉的橋可能在城市的什么位置。課件一一驗證,并通過把自己熟悉的橋貼到城市地圖相應的位置,記錄、提升幼兒對家鄉橋的整體認識。
問題三:分小組統計"自己最喜歡的家鄉橋",說一說喜歡的原因。
五、談話"家鄉還有哪些好玩的地方",小結家鄉是中國健康旅游基地。家鄉山高、水好、神奇美麗,為了給來恩施旅游的人帶來方便我們還會新建、改建許多橋。
六、一起動手做橋吧!
途徑:
①用身體搭橋
②用畫紙設計橋
③選擇材料搭橋
活動反思:
《家鄉的橋》是四(上)第六單元的課文,是一篇懷鄉之作。作者通過描寫家鄉小橋的造型、名稱和橋所帶來的樂趣這三方面表達對故鄉江南的熱愛和懷念。課文的最大特點是:文字優美、意境悠遠。在設計教學時,我以課文為載體,既抓重點詞的教學,又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去感受江南水鄉的那份意境,去體會作者對故鄉的那份情懷,讓學生得到知識、提高能力的同時,豐富精神世界,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葉圣陶先生說過:“入境始于親。”課一開始我先讓學生欣賞小橋流水的江南風光,然后點出本文作者的家鄉就在江南,他離開家鄉一別幾十年,可他鄉音無改、相思不斷。家鄉的人,家鄉的情,家鄉的景,時時浮現在他的眼前,尤其是那家鄉的橋更使他念念不忘。這樣拉近了學生與江南、學生與作者的情感距離,為后面各環節的教學做好了情感鋪墊。
在學習第一個賞讀內容“家鄉的橋造型千姿百態”時,學生感受到過戶橋和單拱橋的造型。我引導學生把重點放在單拱橋上,看圖理解句中的“綴”字;看圖指導朗讀“夜里,你撐條小船穿梭其間,那光景,會使你懷疑是不是進了月亮婆婆的家呢!”這句話,一開始學生很難讀出感覺,我適時出示圖片點撥,學生一下子就體會到應讀得輕些,讀出夜的寧靜和諧。學到這里,學生也頓生疑問:作者說家鄉的橋造型千姿百態,卻只介紹了兩座橋,這是為什么?原來作者用了“抓典型”的寫法,這是我適時告訴大家這是“先概括后具體”的寫法,為下文的讀寫結合做準備。
在學習第二個賞讀內容家鄉的橋名稱充滿情趣時,通過出示王維的《歸嵩山作》,讓學生理解“擷取”的意思;通過出示篆隸楷草四種字體,讓學生理解“飄逸瀟灑”、“剛勁雄健”的含義,欣賞不同的橋名字體,感受中華書法的美妙,并積累一些描寫字體美的詞語;通過引讀震龍橋的故事,讓學生聆聽了橋的故事。一座橋一個橋名,一個橋名一種字體,一個橋名一個故事。學生走進了文本,內化了課文語言,真是入情入境。
第三個賞讀內容:家鄉的橋使人充滿樂趣。因為玩是孩子的天性,所以我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說說其他之樂,并用上“家鄉的橋是我們的樂園,我們可以 還可以 。”的句式說話,以課文為載體,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有話可說,有情可抒。
上課時我也嘗試了“讀寫結合”,家鄉的橋是作者帶著他對家鄉深深的眷戀而寫出來的,學完課文請學生也帶著同樣的情感寫寫上海母親河上的橋,并出示了一些富有特色的橋的圖片,如:外白渡橋、豫園九曲橋、南浦大橋、盧浦大橋等,并要求大家按照“先概括后具體”的寫法寫。也許是鋪墊不夠,大家交流時發言并不積極,我想或許給予提示:用上“上海母親河上的橋造型千姿百態。”這個句式效果會更好些。
小百科:橋是一種用來跨越障礙的大型構造物。確切的說是用來將交通路線 (如道路、鐵路、水道等)或者其他設施 (如管道、電纜等)跨越天然障礙 (如河流、海峽、峽谷等)或人工障礙 (高速公路、鐵路線)的構造物。
橋教案模板匯編 篇8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感受老漢舍己救人、無私無畏、不徇私情的精神。
3、體會課文在表達上的特色。
教學重點:
通過感情朗讀,體會老漢無私無畏、不徇私情和舍己為人的精神。
教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營造洪水肆虐的危急情境:
1.出示課件(帶聲音的洪水肆虐的情景)說說你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或想到了什么?
2.今班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抗洪救災的課文,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檢查預習情況
1、指名朗讀課文,其他同學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2、學生評價,并指名回答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三、自主探究,學習課文
(一)感受洪水的瘋狂肆虐。
1、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劃出文中描寫洪水的句子,并選擇其中感受最深的一句做出標記。
2、出示課件(課文1—6自然段),指名讀第一自然段,這段告訴了我們什么?“像潑。像倒。”為什么獨立成句?指導朗讀。
3、指名說說自己感受最深的描寫洪水的句子。師相機指導朗讀。
4、出示描寫洪水的句子,學生齊讀。再次感受洪水的瘋狂、肆虐。
過渡:面對這樣的洪水,你心情怎樣?那課文又是怎樣描寫人們的?
(二)感受人們的驚慌、恐懼。
1、指名朗讀描寫人們反應的句子,師相機出示課件。
2、讀了這些句子,你感受到了什么?把你的恐懼不安放進句子中去。
3、面對狂奔而來的洪水,人們幾乎瘋狂崩潰,失去了理智。這時,人們發現了什么?
4、這是一座怎樣的橋?師相機出示描寫橋的句子。
過渡:這樣又窄又不結實的木橋,怎么能承受得了人們瘋狂的擁擠踩踏。這時的人們急需什么?
(三)細讀課文,探究人物
出示學習菜單:“自由朗讀7—23自然段,一邊讀一邊思考,他是一個怎樣的老漢?用幾個詞概括你對老漢的評價,并在最打動你心靈的地方寫上自己的感受。”
1、指名回答,老漢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2、讓學生到黑板上寫出老漢的特點。
3、引導學生理解課文是通過哪些句子來表現老漢的。
4、師相機出示課件,指導朗讀,體會人物特點。
(1)“老漢清瘦的臉上淌著雨水。他不說話,盯著亂哄哄的人們。他像一座山。”
引導質疑:為什么急著逃生的人們見到老漢會停住了腳步,聽從老漢的指揮?(同桌討論,受擁戴的老漢曾為他們做過什么?)
“像一座山”怎樣理解?讓我們全班起立,像老漢一樣穩穩地站著,讀這兩句話。
(2)“老漢沙啞地喊話:“橋窄!排成一隊,不要擠!黨員排在后邊!” 指名讀,這段話連用了什么標點?怎樣讀?學生評價。
通過這段話你體會到了什么?
(3)“老漢突然沖上前,從隊伍里揪出一個小伙子,吼道:‘你還算是個黨員嗎?排到后面去!’老漢兇得像只豹子。”
指名讀。你從這句話中體會到了老漢當時怎樣的心情?(氣、急)
你從哪幾個詞看出來?
老漢為什么要這樣做?當時出現了怎樣的情況?
引導讀悟“水漸漸竄上來,放肆地舔著人們的腰。”
讀著這句話,你想到了什么?
老漢揪出的那個小伙子是誰?(師相機板書:兒子)你是從哪看出來的?他為什么要這樣做?他愛自己的兒子嗎?
(4)師相機出示“老漢吼道:‘少廢話,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橋。” 僅剩老漢與小伙子兩人,還你推我讓,這是為什么?當時出現了怎樣的情況?指名回答“木橋開始發抖,開始痛苦地呻吟。”
知道朗讀描寫老漢的話。
(5)引導小組討論,“一推一吼”前后形成了明顯的對比,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
(6)出示課文15、20自然段,將文中的老漢和小伙子分別換成父親和兒子讀,你體會到了什么?
四、理解題目,深化主題
1、老漢最終沒有留下,和他兒子一起被無情的洪水吞沒了,師邊說邊把老漢和兒子的板書抹去。五天以后,洪水退了,面對這殘破不堪的木橋,你最想說什么?
2、再讀課題,你對題目有什么理解?
3、師相機出示課件,深化題目含義。
五、拓展延伸
我們主題叢書有很多這樣的文章,課前老師也布置同學們進行閱讀,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來讀,談談自己的體會。
六、布置作業
(任選一題)
1、如果你是被救村民中的一個,在老漢的墳墓前,你想說些什么?請拿起手中的筆,用飽含深情的筆觸,記錄下你對英雄的哀思,對英雄家人的寬慰吧。
2、這篇課文感人至深,除了內容的原因外,還因為表達方式上的獨具匠心。比比誰發現最多。
本節課的教學設計:
教學時,我先通過播放帶聲音的洪水肆虐情景的多媒體課件,讓學生說說你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或想到了什么?營造洪水肆虐的危急情境,然后導入新課。接著檢查預習,指名讀課文,回答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然后引導學生自主探究,通過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朗讀描寫洪水和人們反應的句子,感受到洪水的肆虐和人們的驚慌恐懼。在此,引導學生思考,這樣又窄又不結實的木橋,怎么能承受得了人們瘋狂的擁擠踩踏?這時的人們急需什么?借機出示學習菜單,讓學生朗讀課文,思考老漢是一個怎樣的人?用幾個詞概括自己對老漢的評價,并在最打動自己心靈的地方寫上自己的感受。在學生的回答下,教師相機出示描寫老漢的語句,通過朗讀感悟,體會到老漢的舍己為人和不徇私情,從而很好地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讓學生在理解課文之后再次就題目展開討論,說一說課文為什么以“橋”做題目,從而深刻體會“橋”所蘊含的深意,深化主題。閱讀主題叢書,談感受,拓展延伸。最后布置作業。
教學反思:
教學中我運用了以下幾點:
特點一:運用情境教學法。通過播放帶聲音的洪水肆虐情景的多媒體課件,營造洪水肆虐的危急情境,將學生帶入到課文描寫的情境中。然后導入新課。
特點二: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作為教學的組織者,教師在課堂中僅僅起到了引導作用。整節課,學生主動探知,通過同桌討論,小組合作,學生盡情的聽、說,從而有效地掌握了本課的重難點。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本課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特點三:以讀促情,讀中感悟。課堂上,學生通過自由朗讀,互相評價,練習朗讀,同桌互讀,齊讀等不同的朗讀形式,自然而然地感悟到了老漢這種充滿著黨性與親情的人性美。學生對黨的熱愛,對老漢這位父親的熱愛油然而生。
橋教案模板匯編 篇9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經過上節課的學習,有些畫面深深地印在我們腦海中,揮之不去,橋教案第二課時。下面大家請看這些詞(咆哮 勢不可當 跳舞 獰笑聲 放肆 你擁我擠 瘋了似的 跌跌撞撞 亂哄哄)看著這些詞你腦海中浮現出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1)兇猛無比的洪水狂奔而來的畫面。
(2)洪水中的人們跌跌撞撞地逃生的場面。
(3)橋在痛苦地呻吟的情景。
二、品讀課文
教師:是啊,慌亂的人們、痛苦呻吟的小橋、勢不可當的洪水深深地印在了我們的腦子中。盡管這洪水是如此兇猛啊,那氣勢令人望而生畏;盡管村民們亂成了一團;盡管橋隨時都有倒塌的可能,可是老黨支部書記卻依然沉著地指揮一百多號人安全地度過了木橋,而自己和他的兒子卻葬身在洪水之下。這場面是多么讓人感動啊。
教師:你們覺得文中的誰最令人感動?(老漢)請同學們打開課本,默讀課文,畫出老漢令你感動的句子讀一讀,把感受寫在旁邊。
預設:
A、老漢清瘦的臉上淌著雨水。他不說話,盯著亂哄哄的人們。他像一座山。
你讀出了什么?讀出了老漢的臨危不懼、英勇無畏。
這里寫到“他像一座山”,你覺得這是一座怎樣的山?
一座靠山:當全村人們遇到困難的時候,他成為人們堅強的后盾。(同學們,你們想想,平時村長是怎么做的?)
穩重如山:當洪水來臨的時候,當人們亂成一團的時候,他依然沉著冷靜。
大愛如山:正是因為老漢心里裝著村名,充滿了對他們的愛,所以才會像一座山。
(老漢是如此的英勇無畏,在洪水面前卻保持得如此鎮定,要知道那是一座木橋啊,而且是一座窄窄的木橋,在這么兇猛的洪水面前,這橋隨時會倒啊。可老漢卻依然那樣站著,像一座山,著實讓人敬佩啊。)(板書 英勇無畏)
教師引導學生朗讀:
下面我們一起來讀讀這幾句話,山洪咆哮著,像一群受驚的野馬,從山谷里狂奔而來,勢不可當。老漢……(學生接讀)
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經在路面上跳舞了。老漢……(學生接讀)
死亡在洪水的獰笑聲中逼近,老漢……(學生接讀)(齊讀)
你看,這樣的場面,這樣的老人,怎么叫人不感動啊?
B、老漢沙啞地喊話:“橋窄!排成一隊,不要擠!黨員排在后邊!”(個別讀)
從“沙啞”這詞中我們可以看出老漢已經喊了很久了,可他還在喊,還在沉著地指揮。老漢的喉嚨沙啞了,但仍然那么堅定。(板書:沉著冷靜)
為什么老人要這么喊?因為當時亂哄哄的,而且洪水非常兇猛。這樣很危險,可能掉下水里,可能橋會塌了……
讀:(堅定、聲音要盡量響亮)
老漢的沉著冷靜是多么令人敬佩啊。
C、“竟沒人在喊,一百多人很快排成隊,依次從老漢身邊奔上木橋。”
在此,我們可以看到老漢在村民心中的地位有多高,就像一座山。
在如此混情況下,大家能夠聽從老漢的指揮,這也不能不讓大家敬佩啊,教案《橋教案第二課時》。( 板書擦除多余詞語,留下老漢、黨員、群眾。)
結果群眾和其他黨員都過了橋,留下了(一對父子)。留下的僅僅是父子嗎?還留下了老漢的(英雄無畏、沉著冷靜、大公無私、舍己為人)的精神。
D、老漢突然沖上前……老漢兇得像只豹子。
引導學生通過對“沖、揪、吼”等詞的理解。為什么老漢兇得像頭豹子?因為當時情況緊急,不允許有半點閃失。
當人們有序地排隊通過小橋的時候,老漢看到一個黨員插進了群眾的隊伍,他吼道:
當一個黨員忘記自己的責任而趁機逃跑時,老漢吼道:
E、老漢吼道:“少廢話,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了。
突然,那木橋轟地一聲,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沒了……一個浪頭也唾沫了他。
從這句話讀出了什么?在生命的最后關頭,老漢還是把生的希望推給了小伙子。因為他愛他的兒子。
老漢似乎要喊什么,你覺得他可能會喊什么?
(1、我的兒啊,爹對不起你啊! 2、都是爹害了你啊!)
從中體會父愛如山
三、情感升華
1、同學們,多么了不起的老漢啊,他用自己和兒子的生命,把群眾送過了這座窄窄的木橋,我們看此時的課題還是一座普通的橋嗎?
黨和人民群眾密切聯系的`橋
用愛心構起的橋梁。
那是老支書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筑起一座不朽的橋梁(生命橋 板書)。
2、同學們,老漢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筑起了一座生命橋,自己卻葬身于洪水之下,這感動了全村的人。當洪水退卻以后,人們為了紀念老漢,要在村里立一塊碑。下面請同學幫村民們寫寫上面的碑文來紀念老漢。
四、交流,總結。
是啊。雖然老漢和他的兒子永遠離開了村民,離開了我們,可他們的精神卻永遠地留在了每一個人的心中。
對于老漢而言,他覺得人活的當有價值,對得起自己和群眾,傾盡心血為國為民謀得幸福,經歷了這個過程,自己也就是幸福的了。同樣,你為人類貢獻多,大家就為你垂淚多,淚水就是褒獎給你的珍珠!
最后,讓我們在原野的《人生》中結束(音樂)
人生
從自己的哭聲開始,
在別人的淚水里結束,
這中間的時光,
就叫做幸福。
人活著,
當哭則哭,
聲音不悲不苦, 為國為民啼出血路。
人死了,讓別人撒下誠實的眼淚,
數一數,那是人生價值的珍珠。
最后板書: 山=漢=橋 英勇無畏
沉著冷靜
大公無私
舍己為人
橋教案模板匯編 篇10
備課內容 橋
知識與能力:認識6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咆哮、獰笑、擁戴”等詞語。有感情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以三組詞語貫穿全文,將洪水肆虐、人們驚慌失措與老漢鎮定從容形教學目標 成鮮明對比。領悟課文的表達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會老漢無私無畏、舍己為人的高尚品格,理解課題的深刻含義。
教學重點:抓住文章中令人感動的地方,體會人物的思想品質。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題目所蘊含的深刻含義。
教學用具 課文插圖,復印文字片段
教 學 過 程
第一課時
導入新課:(播放歌曲《為了誰》):同學們,你們聽,聽過這首歌嗎?它歌頌了那些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人們。我們今天學習的課文,歌頌的也是一個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人——一個老漢,可是課題卻是——《橋》,(板課題)這是為什么呢?請同學們輕聲自由讀課文。
一、 初讀課文
1、 指名讀課文,正音。
2、 學習本課生字詞,理解詞語意思。
二、 再讀課文,理解大意
1、 快速瀏覽一遍課文,想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按照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把本文分為四部分,怎樣分?
三、 感悟文中表達的一大特色,描寫雨水和山洪的句子
師:同學們,文中一次次地寫到暴雨和山洪,(板書:山洪)請大家找出這樣的句子,讀一讀。
1、 學生自主讀文,找出描寫雨水和山洪的句子,教師巡視。
2、 學生交流。
3、請同學們自由讀這幾句話,讀后請用一個字來概括這場暴雨和山洪的特點?(大、猛、狂、急)
4、作者是怎樣表達,才讓我們有這種感覺呢?
(1)采用了擬人的手法
(2)“跳舞”這個詞多美啊!可是在這個句子中,我們分明感覺不到美,而是感到(害怕、面臨著生命的危險)簡直就是魔鬼在跳死亡之舞啊!
(3)還有這樣的句子嗎?“獰笑”的意思就是兇惡的笑。
(4)“舔”和“爬”給你怎樣的感覺?(可怕、恐怖、令人心驚膽寒)
(5)用美好寫恐怖,這又是一種表達特色!誰來讀。
(6)哪一個句子是最簡短的句子?在哪兒?該怎樣讀這句話?
(7)師:看!簡短!卻寫出了雨的力度。短而有力,這也是另一種表達特色。
四、學習第一部分,人們在洪水前的表現的段落
多么可怕的洪水啊!從這七句話,我們仿佛看到洪水在不斷地——上漲,災情在不斷地——加重。此時此刻,在場的每一個人都會有逃生的欲望。我們來看看村民們是如何逃生的?自由讀。洪水中的人們是怎樣的反應,從哪里體會到?
1、 學生交流:(驚慌、瘋了、恐懼、秩序很亂、求生的欲望強)
2、指導有感情地朗讀第一大段,讀出自己的感受。(危急、恐怖、恐懼、擔心)
過渡:當洪水襲來時,村莊驚醒了。人們翻身下床,卻一腳踏在水里。驚慌失措的人們你擁我擠地逃跑,尋找生路?他們找到了嗎?(找到了,北面那座窄窄的木橋。)這是一座普通的橋嗎?不,這不是一座普通的橋,因為它窄窄的身軀上將承載一百多號人的生命,整個村莊的生命啊!于是,急于求生的人們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橋擁去
討論:如果,大家就這樣亂七八糟、毫無秩序地擁向窄窄的木橋,會是怎么的結果?(踩死、淹死的人更多)(學生自由猜測可能發生的結果,感受形勢的緊張)
2、 是的,在危急關頭,年邁的村支書沒有因為驚慌而失去理智。他是怎樣做的?又是怎樣說的?
下節課再講。
橋教案模板匯編 篇11
教學目的:
一、理解作者贊美中法兩國人民的友誼的深刻含意。
二、學習敘述、描寫、議論、抒情等多種表達方式熔于一爐的寫法。
教學重點:
由描述巴黎的橋進而引申贊美中法兩國人民的友誼。
教學難點:
熔記敘、描寫、議論和抒情等表達方式于一爐。
教學關鍵:同難點。
教學方法:設計“自讀思考和練習”,指導自讀、組織討論。
教學時數:一課時。
教學內容與步驟:
一、導入新課。
從指導學生學習“自讀提示”導入新課文的學習。
二、范讀課文。
三、出示自讀思考題,指導自讀。
(一)基礎知識
1.查字典,給下列生字、詞注音。
閑暇 愫 奐 墩 潺 胯 溝壑 竣
2.解釋詞語:
①美輪美奐 ②全中情
③栩栩如生 ④潺潺
⑤藐視 ⑥情愫
3.造句。
①感慨 ②淡妝素裹
③神韻 ④遺留
(二)給課文劃分段落,并概括段意。
(三)作者在文中敘寫了有形的橋和無形的橋,詳細描寫了哪幾座有形的橋?運用了哪些表達方式?為什么要寫無形的橋呢?
(四)劃出文中記敘、說明、議論、抒情的部分,試各舉一例,說說它們各自在文章中的作用。
(五)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出的中心。
四、檢查“基礎知識”的完成情況。
五、組織學生就(二)~(五)開展討論。
(二)全文可分為三個部分:
一部分(1—2)回憶巴黎的游蹤,贊美名勝古跡。
二部分(3—4)贊美巴黎有形的橋。
三部分(5)贊美巴黎無形的橋。
單元:
指導學習《巴》“自讀提示”,任意比較兩文章異同。
橋教案模板匯編 篇12
[活動理念]
橋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事物,它雖然從屬于建筑業,卻包含著豐富的人文內涵。本次學習試圖讓學生在實地考察和搜索整理的基礎上,對本地橋梁和古今中外橋梁作導游式介紹,豐富對自然之橋的感受和認識;同時以各種形式探討橋梁文化的內涵,從而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豐富學生的人文素養。
[活動目標]
1、通過對本地橋梁的實地考察和圖書、網上橋梁資料的搜索歸類,認識多種自然橋的特點和功能,領略其審美意義,發現本地存在的問題并提出自己的解決辦法。
2、通過收集有關橋梁的文化資料,感悟并理解橋的文化意義和內涵;
3、由有形的橋聯想到無形的心橋,學生能形成對橋新詞匯的理解;
4、使學生養成借助網絡和圖書來查找資料的習慣,掌握做知識卡片、小檔案和寫描述性說明性文字的方法。
[活動準備]
1、設計四個表格(附后):子課題組內任務分配表、資料搜集過程和小組交流記錄表、集體交流評價記錄表;
2、教師進行子課題設計,分組選題及搜索實踐指導;
3、學生半個月時間的資料采集整理準備。
[整體設計與指導]
第一個環節:定子課題、分組、搜索、實踐;
定子課題及組長、個人分組選報子課題、開展為期兩周的搜集考察整理活動;
1、設小視角“衢城鄉橋考察設計組”:一組采訪衢州城鄉橋梁的形式、結構、功能、建筑材料、修建情況,以照片入課件并以導游形式形成說明性描述性介紹文字;一組找出橋梁使用中的問題并設計本市未來的橋、展望前景,以圖文形式呈現;
2、設大視窗“中外名橋大觀組”:由一組學生通過圖書和網絡查找古今中外名橋的圖片文字資料,從結構、功能、建筑材料等角度進行分類,建立名橋小檔案;(做成課件配上說明或描述性文字卡片)
3、設“橋梁文化大組”:細分為“繪畫雕刻影視橋賞析”“橋的命名與橋的故事”“橋詩橋聯謎語俗語成語”“橋的新詞無形橋如心橋含義辯”四個子課題組。小組內的同學設計賞析、互動等活動形式,準備好有關知識卡片和課件;
第二個環節:一課時的小組交流——按七個小組活動,組內各自匯報考察或搜集的情況,其他同學認真聽評,推薦集體交流中有創意的成果,幫助修改交流展示的文字,選拔發言代表。
第三個環節:展示課的課件及表述文字修改、步驟指導——課外教師與組長共同修改學生課件,聽取且修改各小組的初步展示文字,并與主持人探討成果展示課步驟。
第四個環節:三類成果集體展示——選取衢州城鄉橋和橋梁文化兩大組課內以各種活動形式展示;指導其它小組課外以相應的成果冊子或手抄報參加展覽;課后寫一篇橋的介紹性文字或一篇以心橋構建為話題的文章。
[學習焦點問題]
1、注重橋的人文內涵,引導學生借助圖片而淡化圖片的吸引力和展示欲而將小組交流與集體展示導向對說明性或描述性文字表述的關注;
2、小組活動交流時人人要參與,請主持人和學生對集體交流的同學表述及時進行隨堂客觀評價,將聽眾導向參與記錄、評價,而非被動觀賞看風景。
[成果交流展示課]
導入活動:由橋的謎語引出此次交流課的對象——橋。它是形聲字,從“木”旁應該是木質結構,但歷史發展到今天,橋的含義已發生了重大變化,它不僅架在河上,還架在在陸地之上和峽谷之間。建橋的材料不僅有木質的,還有石材、鋼筋混凝土等等。今天就讓我們先走近“衢州的橋”,感受它的多彩多姿。
一、走近橋認識橋:
1、衢鄉與衢城橋梁考察組:展示衢州農村的和城區的各種橋的圖片,作歷史、形式、結構、功能、建筑材料等的導游式介紹。(后附學生說明性描述性介紹文字兩例)
2、聽眾給兩組小導游的表述作隨堂點評,并以“衢州的橋多以地名命名,下面來聽聽關于各地橋梁名稱由來的故事”,引出橋梁文化環節。
二、橋梁文化考察:
1、橋梁民間文化(命名與橋的故事):講述兩個橋梁名稱由來的故事。
2、文人大聚會:橋詩誦評、橋聯賞析組對抗賽
(1)朗讀并賞析《洛橋》·李益——金谷園中柳,春來似舞腰。那堪好風景,獨上洛陽橋。齊讀三首古詩:《天凈沙·秋思》元·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楓橋夜泊》唐·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洛橋晚望》孟郊
天津橋下冰結,洛陽陌上人行絕。榆柳蕭疏樓閣閑,月明直見嵩山雪。
朗讀并賞析徐志摩的《再別康橋》。
(2)對聯內容修辭賞析并嘗試寫對聯:
a、三副對聯賞析:
第一副是水惠橋上的對聯:修數百年崎嶇之路:造千萬人往來之橋。
第二副是趙州橋上的對聯:水從碧玉環中去,人在蒼龍背上行。遠望趙州橋,橋身倒影水中,恰似碧玉之環,河水潺潺流逝,猶如穿環而過。于是就有了水從碧玉環中去。趙州橋雄偉壯觀,橫跨水上,橋寬肩背闊,給人以穩健之感,好似蒼龍臥波。于是就有了這個下聯:人在蒼龍背上行。
第三副是:石婆婆磨刀劈竹竿,萬家箍桶;范公公拖板搭浮橋,千秋太平。在這幅對聯的下聯中,用到丁鎮江的幾個橋名:范公橋、拖板橋、石浮橋、下一秋橋、太平橋,詞義貼切,生動形象,對仗工整,風趣別致,寫出了箍桶婆婆和橋匠公公辛勤忙碌的勞動情景。
b、對出下聯的隨堂練習:
3、聽眾對詩歌和對聯組給以對比的客觀的評價,并以“剛才大家看的說的都是有形的橋,其實網絡時代有了許多橋的新詞匯,下面來聽聽關于無形橋的一段相聲”引出下一環節。
橋教案模板匯編 篇13
設計意圖
幼兒的語言是通過在生活中積極主動地運用而發展起來的,單靠直接“教”是難以掌握的,教師應充分利用各種機會,引導幼兒積極運用語言交往。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按圖片內容的順序進行較細致的觀察,鼓勵幼兒在集體面前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
2、繼續培養幼兒傾聽習慣。
3、讓幼兒感受到助人為樂的情感,知道遇事要動腦筋,想辦法。
活動準備:
大圖片6張、小圖片8張、錄音故事《奇怪的橋》、動物頭飾。
活動過程:
一、開始(教師用親切的語言激發孩子的興趣)
師:小朋友們,你們好,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幾幅圖畫,你們想不想看一看啊?
二、觀察圖片,說一說
教師用語言、手勢、形體動作引導幼兒按圖片內容的順序進行細致的觀察,鼓勵幼兒大膽想象,積極發言,引導幼兒說完整話,教師及時評價。滲透助人為樂的情感。
教師引導:
1、你看到了什么?(提示幼兒要說完整話)
2、看到這幅畫你想到了什么?
3、你能看著這幅畫,說幾句話嗎?
三、欣賞完整的故事。
幫助幼兒熟悉、聽懂、學說普通話,培養幼兒注意傾聽的習慣,教師通過提問題,提高幼兒的語言理解力。
(一)放錄音故事《奇怪的橋》
提問:故事中有哪幾種小動物?原本鴨媽媽是來幫忙的,后來沒有幫上,可是雞媽媽也過了河,這是怎么回事呢?仔細的聽一聽。
(二)復聽,檢驗一下孩子們說的對嗎?
四、分組講故事
本環節設計了幼兒用自己的語言創造性的講述,既提高了孩子的表達能力,也發展了孩子的想象力。
老師提要求:一個人講話的時候,別人要認真聽。
五、個別幼兒講故事
鼓勵幼兒當眾表達,表達時自然流暢。
活動結束:
表演故事《奇怪的橋》(通過表演加深孩子們對作品的體驗和理解,同時,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
活動反思:
在本活動中,通過教師引導幼兒觀察畫面內容,并用語言講述內容和故事情節,鼓勵幼兒當眾表達,在講述中發展語言表達能力的。幼兒看到美麗的圖畫,興趣濃厚,觀察畫面很認真,很細致,基本上能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講出來。
不足之處:
1 、教師對于幼兒的習慣培養這方面強調的不夠,應隨時關注孩子的習慣培養,如傾聽習慣、站姿、舉手姿勢等。
2 、教師的評價過于簡單,或干脆不評價。遇到一些特殊的“回答”,教室不予理睬,這樣會影響幼兒回答問題的積極性。
3、個別幼兒沒有照顧到,可能整個活動他都是旁觀者,沒有參與進來。
改進措施:
1、教師隨時用啟發式的.語言提示幼兒如何“聽”,如何“站”,如何舉手等常規習慣,要常抓不懈。
2、教師評價要具體,如某某的聲音真好聽,某某站的真直,某某舉手舉的真精神等,如遇意外情況,可請小朋友評一評,既避免老師的尷尬,又發展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3、教師要面向全體,對于一些能力較弱的幼兒,教師也要關注到,可以請他們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或重復一下其他小朋友的話,這樣可鍛煉他們當眾說話的能力。
橋教案模板匯編 篇14
Lesson1 Thank you
一.教學內容與分析
1.Let’stalk
學習日常用語:Thankyou!You’rewelcome!
2.Let’slearn
學習在不同情景下使用:Thankyou!You’rewelcome!
3.Let’ssing
學唱英文歌曲:Thankyou!
4.Let’sdrawandcolour
為圖畫涂色,鞏固本課教學內容
二.課前準備
教材,小球,貼畫
第一課時
1.Warm-up
A.課前播放本課歌曲:Thank you!活躍課堂氣氛。
2.Presentation
A.教師請一個小朋友幫忙拿東西,并對他/她說“Thankyou!讓大家理解句子的含義,引出本課的禮貌用語教學。
B.出示本課的教學掛圖,或播放動畫,請小朋友邊看邊聽,并請小
朋友猜一猜Thankyou!和You’rewelcome!的含義。
3.Practice
A.師教讀,生跟讀。
B.同桌練習。
C.分小組,開火車練習。
D.組織小朋友兩個一組進行對話表演,可以選擇書中的任何一個情景,或創設情境。
4.Game
準備一個小球,或任何安全而且孩子喜歡的物品,站在小朋友面前,拋球,誰接到球就和老師對話,對話結束后,由他拋球,繼續拋球的游戲。
第二課時
1.Warm-up
A.唱本課歌曲:Thankyou!請小朋友們慢慢跟著唱。
B.請一個小朋友拿東西,并對他說Thankyou!,請他作答。
C.回憶Thankyou!和You’rewelcome!同桌互相練習。
2.Presentation
A.討論課本中對話情景,播放動畫,學生根據動畫和錄音跟讀。
B.將小朋友分組,練習對話,表演,比一比哪個小組做的好。
C.完成Let’sdrawandcolour。
D.鼓勵小朋友在實際生活中恰當選擇真實情景,運用本課所學用語表示感謝和回答。
3.Practice
A.看動畫,聽錄音,學唱歌曲:Thankyou!
B.組織學生邊唱歌邊表演。
C.比一比,哪個組唱得最好。
Lesson2I’msorry
一.教學內容與分析
1.Let’stalk
學習禮貌用語:I’msorry.
2.Let’slearn
學習禮貌用語:Sorry!Iamlate.That’sOK.
3.Let’ssing
學唱英文歌曲:I’msorry.
4.Let’splay
完成連線游戲,鞏固禮貌用語。
二.課前準備
多媒體,小布娃娃
第一課時
1.Warm-up
A.師生共同演唱上節課歌曲:Thankyou!活躍課堂的學習氣氛。
B.請幾組小朋友到前面表演上一課的對話,復習表達感謝的日常用語。
2.Presentation
A.請一個小朋友與老師配合,進行情景表演(可使用布娃娃或其他手拿物品),引出I’msorry.That’sallright.
B.看課本Let’stalk,請小朋友猜一猜圖中發生了什么。
C.教師領讀對話,請小朋友觀看動畫、聽錄音并跟讀。然后教師和小朋友共同談論以上對話的內容。
3.Practice
A.請小朋友兩人一組進行對話練習,并請小朋友到前面表演,
要注意小朋友的發音。比一比哪些小朋友做得好,蓋小印章獎勵。
Lesson8Icansing
一、教學內容與分析
1、Let’stalk
學習句型:Icansing.
2、Let’slearn
學習詞匯:sing,write,dance,speakEnglish
3、Let’ssing
學唱歌曲:Ican,Ican.
4、:Lookandtalk用本課句型描述圖中的人物。
二、課前準備
教學用圖、筆、紙、彩色筆。
三、教學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
1、熱身/復習(Warm-up/Revision)
A、演唱英文歌曲:Ilikepeaches.調動學生的情緒,為上課做準備。
B、請小朋友依次到前面,使用句型:Ilikeswimming/drawing/reading.描述自己的愛好。
2、新課導入(Presentation)
A、教師用手做唱歌狀,并為學生唱一首簡短的歌。歌曲停止后,教師大聲說:“Icansing.”。
B、借助教學圖片,請小朋友理解Icansing.的含義。之后教師領讀,學生跟讀。
C、學習詞匯:sing、write、dance、speakEnglish,由老師做動作,請學生猜一猜詞意,再進行領讀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