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躁爽日日躁狠狠躁视频,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一线,丫鬟露出双乳让老爷玩弄,第一次3q大战的经过和结果

首頁 > 教案下載 > 教案大全 > 小學正方形面積教案(精選8篇)

小學正方形面積教案

發布時間:2023-08-18

小學正方形面積教案(精選8篇)

小學正方形面積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并能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過程與方法:學生經歷自己動手擺、動腦想和動口說等過程,掌握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的發現過程。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使學生認識到數學與實際生活是密切聯系的,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熱愛數學的情感。

  教學重點:掌握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

  教具、學具準備: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若干、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若干、自制1號2號長方形學習卡片、報紙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1.復習

  (1)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學習了有關面積的知識,我想考考大家,你們敢接受挑戰嗎?

  你能說一說什么是面積?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呢?

  (2)請你用手比劃一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有多大?

  (3)說一說黑板的面積、操場的面積、書本封面的面積。

  【設計意圖】通過復習,明確不同的面積單位在什么情況下適用。

  二、情境導入

  1、為學生提供一張報紙,想辦法測量這張報紙的面積。

  師:這是一張報紙,它是什么形狀的?(長方形)

  你知道這張報紙的面積嗎?估一估

  生1:大約有1000平方厘米。

  生2:大約是幾十平方分米。

  生3:大約是1平方米。

  師:究竟面積有多大?我們可以通過測量的辦法量出來。在量的時候應選擇什么樣的面積單位最合適?為什么?(平方分米)

  生交流選擇平方分米的原因。

  師:小組合作,動腦思考,動手操作,測量出他的面積。

  學生小組研究測量的方法并動手擺一擺。

  匯報展示各組的測量情況。

  小組1:

  小組2:

  師:怎么回事?為什么要用5乘4?

  生:因為一行能擺5個,可以擺4行。橫著數這一行剛好5個,豎著數這一列剛好4個。這就表示有4個5.

  師:同意嗎?(學生贊同)鼓勵采用這種方法。看來,不用全擺滿,只擺1行1列也能知道報紙的面積。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的動手操作,讓學生明白只需要擺一行,擺一列,然后用行數和列數相乘即可以得出所需的正方形的個數,從而得出測量的物體表面的面積。

  2、即時練習:用這種方法測量一下課桌的面積。

  三、探究新知

  1、教學例4.

  (1)拿出1號長方形(長5厘米,寬3厘米)。它的面積是多少?應該用什么面積單位測量?不用尺子你能知道這個長方形的長和寬嗎?

  學生開始自主探究。

  交流匯報:

  生1:每行擺5個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擺1行。每列擺3個1厘米的正方形,擺1列。就是說:有3個5,用乘法:3乘5,得15平方厘米。

  生2:我發現這個長方形的長是5厘米,因為橫著擺了5個小正方形,每個小正方形的邊長都是1厘米。

  生3:我發現這個長方形的寬是3厘米。

  生4:我明白了,這個長方形的面積就是用長和寬相乘就行了。

  生5:原來只要知道長方形的長和寬,就能算出它的面積。

  【設計意圖】讓學生發現長方形的面積和長、寬之間的關系。

  (2)拿出2號長方形(長7厘米,寬4厘米)。

  師:用剛才大家想出的辦法,算出2號長方形的面積。

  學生獨立完成。匯報時,注意單位。

  (3)交流總結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

  師適機板書: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4)探索正方形的面積

  出示長6分米,寬5分米的長方形,讓學生計算它的面積。

  生:6×5=30(平方分米)

  電腦演示將上面的長方形的長變為5厘米,此時的長方形變成了什么圖形?

  生:正方形。

  師 :你能計算出它的面積嗎?

  生:5×5=25(平方分米)

  師:想一想正方形的面積怎樣計算?注意觀察正方形的面積和邊長之間的關系。引導學生得出正方形的面積計算方法。

  生:正方形的面積=邊長×邊長

  師板書。

  【設計意圖】學生在學會了長方形的面積計算方法后,運用所學知識解決長方形的長變化后(長和寬相等)的面積,從而讓學生發現當長方形的長和寬相等時,長方形就變成了正方形,長和寬就成了正方形的邊長,得出正方形的面積計算方法。

  四、鞏固練習

  1、課本66頁第(3)題。生板演后集體訂正。

  2、解決問題,出示:學校籃球場的長是28米,寬是15米。籃球場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設計意圖】用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檢測本節課新授知識的學習效果。

  五、課堂總結

  這節課你學會了什么?

  六、板書設計

  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

  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正方形的面積=邊長×邊長

小學正方形面積教案 篇2

  導學內容(西師版)三年級下冊第42頁例3。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景,能借助長方形面積計算方法推導出正方形面積計算公式。

  2、能運用正方形面積計算公式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3、培養學生的歸納類比能力和應用能力。

  導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類推出正方形面積計算公式。

  導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引出問題

  通過創設情景:小明的家,顯示家里的電視機。小明的媽媽說:“小明,這張方巾的邊長是9分米,把它用來遮電視機。”小明說:“電視機的熒光屏長56厘米,寬42厘米。”

  教師: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引導學生提出:

  (1)電視機熒光屏的面積是多少?

  (2)方巾的面積是多少?

  二、自主探索,感悟方法

  教師:你能根據上節課學習的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解決這兩個問題嗎?

  學生獨立解決后交流。

  學生1:計算電視機熒光屏的面積可以直接根據長方形的面積公式計算。即56×42=2352(cm2)。

  學生2:方巾是正方形,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沒學過。

  教師引導:想一想,長方形與正方形有什么聯系?

  學生3:可以把正方形的邊長分別看成長方形的長和寬,由此,方巾的面積通過9×9=81(dm2)來計算得到。

  三、歸納概括,得出公式

  教師:根據剛才的討論,想一想可以怎樣計算正方形的面積?

  (學生回答,教師板書:正方形的面積=邊長×邊長)

  學生說一說正方形的面積與什么有關系。

  四、鞏固運用

  (1)完成第43頁課堂活動第2題。

  (2)完成第43~44頁練習七第1,3,4題。

  (3)讓有能力的同學做第44頁的思考題。

  五、課堂

  教師:同學們,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又有什么新的收獲?還有什么問題?

小學正方形面積教案 篇3

  設計說明

  1.多媒體的運用貫穿教學始終,突破教學重難點。

  本節課通過播放課件“龜兔刷墻”而引入新課,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問題的提出,使學生產生了解決問題的迫切愿望,接著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融入多媒體技術創設不同的實驗任務;通過多媒體演示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內在聯系,形象、生動地由長方形演變到正方形,類推出正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利用多媒體技術,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課堂訓練,學生通過解答問題鞏固已掌握的知識,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達成教學目標。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學生學習活動不能簡單的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在課堂上,使每個學生積極地投入到探究學習的過程中,通過猜測把所學知識緊密聯系在一起,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主動探究,在探究中思考,在思考中積累知識。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小組內同學相互幫助,不僅解決了問題,還增強了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3.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

  在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中,本設計引導學生先動手操作,再觀察發現,最后得出結論。引導學生在小組合作中,通過操作學具和統計表格,發現長方形的面積正好是所有小正方形的面積之和,從而總結出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充分體現了“知識固然重要,但方法比知識更重要”這一教學價值觀。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直尺 面積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彩紙 表格

  學生準備 直尺 面積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彩紙

  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故事導入

  師:同學們,你們聽過“龜兔賽跑”的故事嗎?有一天,烏龜又遇到了兔子,并向兔子提出了挑戰,這次進行粉刷墻面的比賽,看誰能贏?

  1.課件出示:兔子粉刷一塊長方形的墻面,烏龜粉刷一塊正方形的墻面,它們同時開始,同時完工。

  2.學生會出現爭議,教師引導:怎樣才能比較出誰贏了?(要先知道它們粉刷墻面的面積到底哪個大些)

  3.揭示課題。

  師:在實際生活中,有些物體的面積用單位面積去量既不方便又不符合實際,這就需要我們找到一種計算面積的方法,今天我們就一同來學習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板書課題: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

  設計意圖:在學習新課之前,創設學生感興趣的“龜兔刷墻”的情境,能迅速而有效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下面開展教學作鋪墊。

  ⊙觀察發現

  1.課件出示教材66頁例4中的問題(1)。

  師:你能求出這個長方形的面積嗎?你想到了什么辦法?拿出學具來試一試吧。

  2.小組合作,在長方形里擺邊長為1厘米的正方形。

  師:能展示一下你們擺的結果嗎?

  預設

  (1)學生用正方形(面積單位)鋪滿整個長方形。

  (2)學生可能只在長邊和寬邊上擺出面積單位。

  (3)學生直接說出用5×3=15,就是長方形的面積。這時也讓學生用手中的學具擺一擺,說明自己這樣計算的道理。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在長方形中擺面積單位,突出面積計算的本質是對面積的度量。讓學生想象將長方形全部鋪滿,體現出必須用面積單位密鋪所測圖形,這時通過所鋪面積單位的個數就可以求出圖形的面積。

  3.通過追問,突出數面積單位個數的方法。

  組織學生思考以下兩個問題:

  (1)為什么要用面積單位將長方形全部鋪滿?預設中的第二種情況是什么意思?(使學生明確盡管只鋪了一部分,通過想象,也可以數出鋪滿后所有面積單位的個數)

  (2)你是怎樣數出全部面積單位的個數的?請結合下圖一起數一數。

  學生匯報:

  一種情況:一個一個的數,大家一起再數一數。

  另一種情況:用5×3=15(個),說一說5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15表示什么?(5表示每行擺5個,3表示有這樣的3行,15表示一共有15個面積單位,也就是長方形的面積)

  (3)思考:長方形的長、寬與面積單位的個數有什么關系?長方形的面積與它的長、寬有什么關系?

  師小結:可以用長×寬來計算這個長方形的面積。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交流數出面積單位個數的方法,明確每行個數與行數以及面積單位總個數之間的關系,為最后概括出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作準備。

  ⊙自主探究

  師:其他長方形的面積是不是也可以用“長×寬”來計算呢?想不想驗證一下?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進一步驗證。

  1.教師讓學生任取幾個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擺成不同的長方形(至少擺3個)。一個同學記錄,其他同學擺,邊操作,邊填表。(出示課件)

  2.選3名同學到黑板上擺,再匯報擺的長方形用了( )個面積為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面積是( )平方厘米,長是( )厘米,寬是( )厘米。因為( ),所以我發現這個長方形的面積等于( )。

  3.(1)若有學生擺出了正方形。要求正方形的面積,該怎樣計算呢?

  (2)教師通過課件出示下面幾個圖形,讓學生計算每個圖形的面積。

小學正方形面積教案 篇4

  1蹦芙岷鮮滴锘蚱矯嬙夾危理解面積的含義。

  2蹦苡枚嘀址椒ū冉廈婊的大小,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3蓖ü觀察、操作,培養學生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創新意識。

  【教具、學具準備】

  大小樹葉各一張,釘子板,橡皮筋,照片一張,兩段繩子。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趣創新

  教師出示春游時和學生一起照的放大的照片。

  教師:同學們,這是前幾天我們班春游時老師和你們一起照的照片,這是一張珍貴的照片,猜一猜老師會把它怎樣?

  教師:如果給這張照片加上框,需要多少木條?這求的是什么?(周長)

  如果我要想給相框配上玻璃,需要多大的玻璃?這又是求的什么呢?你會解決這個問題嗎?

  教師:等我們今天學習了面積的知識后,你們就能解決這個問題了。

  二、理解面積的意義1比鮮段鍰宓拿婊

  教師出示兩條線段,讓學生觀察這兩條線段有什么不一樣,再出

  示大小兩片樹葉,讓學生觀察又有什么不同?

  教師:通過觀察我們知道,物體既有長短之分,又有大小之分。黑板、課桌、書本、樹葉、文具盒等都可以叫做物體。教師出示文具盒,讓學生觀察:一眼看去,我們先看到的是什么?

  教師:是的,許多物體都有它們的表面,請同學們觀察一下,在教室里你可以看到哪些物體的面?

  讓學生閉上眼睛,摸一摸數學書和課桌的表面,說一說有什么感覺?

  教師:大家的感覺都不錯,課桌的表面比較大,我們就說課桌表面的面積比較大;數學書的表面比較小,我們就說數學書表面的面積比較小。

  教師:看來物體的面是有大小的,有的物體面大,有的物體面小,物體表面的大小叫做物體的面積(板書:面積)。比如數學書表面的大小就是數學書表面的面積。讓學生分小組相互說一說教室的地面、墻面,黑板面,桌面,文具盒面??的面積分別指的是什么?

  2比鮮鍍矯嬙夾蔚拿婊

  教師:物體表面有大有小,那么這些平面圖形也有大小嗎?電腦顯示4個圖形,引導學生觀察比較這些平面圖形中誰最大?誰最小?

  教師:對,我們可以直接地比較出三角形比圓大。讓學生在紙上畫出一些平面圖形,用顏色涂出這些平面圖形的大小。

  教師:這些平面圖形的大小是平面圖形的什么呢?

  教師:平面圖形的大小叫做它們的面積。讓學生指出黑板上的平

  面圖形的面積。

  3憊檳擅婊的意義

  讓學生把這兩方面內容概括起來說說什么叫面積。

  教師:物體表面的大小叫面積,圍成的平面圖形的大小也叫面積,所以說:物體表面或平面圖形的大小叫做面積。(板書)

  三、比較面積的大小

  1幣導學生用觀察法、重疊法進行比較

  教師:既然物體的表面有大小,平面圖形也有大小,怎樣去比較它們的大小呢?讓學生看一看,教室里哪些物體的表面比較大?

  小組討論:你是用哪些辦法來比較這些面的大小的?學生匯報討論結果。

  教師總結:有的同學通過觀察,看出黑板的面積與課桌面的面積大小差別很明顯,說明黑板的面積比課桌面面積大;有的同學把文具盒面放在課桌面上重疊起來比較,發現文具盒面比課桌面的面積小。

  2庇檬格子的方法比較面積的大小

  教師出示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紙片各一張,面積大小相差無幾,讓學生猜一猜長方形面積大?還是正方形面積大?

  學生通過觀察,是不容易看出長方形面積大還是正方形面積大的,可能有的學生會想到用重疊法進行比較,這時可讓學生拿出桌上準備好的長方形紙片和正方形紙片,動手操作用重疊法試一試看能否比出誰大誰小?學生通過操作發現用重疊法也不能比出誰大誰小?怎樣才能比較出這兩個圖形面積的大小呢?

  出示例2的教室內兩面墻上貼瓷磚的圖。教師:你能比較出這兩面墻貼瓷磚部分的大小嗎?

  教師:現在你有辦法比較出你桌上的長方形和正方形哪個面積大嗎?(小組討論,抽學生匯報)

  教師:對,我們可以把長方形和正方形都分成一些相等的格子,再數一數格子的個數就知道哪個圖形的面積大還是小。讓學生先動手操作比較桌上兩片樹葉的大小,再抽學生匯報比較方法。

  總結:要比較兩個平面或物體表面的面積大小,可以借助相等的格子數量的多少來進行比較。

  3薄巴騁槐曜肌鋇鬧匾性

  出示例3(沒有分成方格的)讓學生比較它們的大小。讓學生先猜一猜,圖A與圖B哪個面積大?

  顯示圖A有6個方格,圖B有24個方格,讓學生比較,哪個圖形面積大?

  總結:從這次比較可以看出,如果用數格子的方法進行比較,格子的大小一定要相同才能比

  較出結果。

  四、課堂活動

  (1)在釘子板上圍出你喜歡的圖形,并數出你圍的圖形的面積是多少格?

  (2)在格子紙上畫3個面積等于9個方格的有趣圖形(面積相等,圖形的形狀一樣的)。

小學正方形面積教案 篇5

  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的計算(一)

  【教學目標】

  1本歷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探索過程,培養探索精神和探索能力。

  2閉莆粘し叫蚊婊計算公式,能運用公式計算長方形的面積。 3痹誚餼鲇朊婊有關的實際問題中,能進行有條理的思考。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經歷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探索過程。

  【教具、學具準備】

  1cm2的正方形卡片若干張,課件。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教師:什么叫面積?

  說一說下面圖形的面積是多少。(1小格是1cm2)出示下面圖形:

  教師:你知道這個圖形的面積是多少嗎?

  學生可能無法回答,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猜一猜,并把猜的結果記錄在圖的旁邊。

  教師:同學們用估計的辦法測得了這個圖形的面積,但不精確,如果要準確知道它的面積可以怎么辦?

  學生如果不能回答,教師可以引導:長方形的周長可以測量、計算,那長方形的面積呢?

  (板書課題:長方形面積的計算)

  二、探索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1庇檬格子的辦法探索面積計算公式

  教師:用1 cm2的正方形擺長方形,至少要多少個?(2個)學生取幾個正方形擺成一個長方形,邊擺邊思考:用了幾個正方形?擺出的長方形的面積是多少cm2?

  教師:用5個、10個、18個小正方形分別擺成一個長方形,可以怎么擺?請根據你的操作填寫下表。

  學生逐一填表后展示匯報。姓名正方形個數(個)面積(cm2)長(cm)寬(cm)提問:從上表中你發現了什么?學生可能回答:

  教師:也就是說長方形的面積與它們的長和寬都有關系,對嗎?2庇酶哺塹陌旆ㄌ剿鞒し叫蔚拿婊計算公式出示下面的幾個長方形:

  學生分組用1cm2的正方形去覆蓋上面3個圖形,并填下表:圖形長(cm)寬(cm)面積(cm2)教師:從剛才的探索中,你又發現了什么?通過交流,盡量讓學生感受到長方形的面積與長和寬有關系。

  教師:根據上表看一看,算一算,長方形的面積與長和寬有怎樣的關系?

  教師:是這樣的嗎?再算一算學習例1時拼的長方形,看是否都具有這一關系?

  教師:請你們大膽猜一猜,可以怎樣計算長方形的面積?學生:長方形的面積等于長乘寬。(板書:長方形的面積=長×寬)3毖櫓し⑾

  (1)數一數,算一算,填一填。小正方形的邊長為1cm,

  長方形面積是每格1cm2,面積是小正方形的邊長為1cm長方形面積是 (2)算一算。

  三、鞏固應用

  1奔撲閬旅嬙夾蔚拿婊2蓖瓿閃廢捌叩2題讓學生完成練習七第2題。

  3筆導活動:測量并計算面積物體名稱課桌面數學書面文具盒面黑板面長寬面積

  四、反思小結

  教師:這節課你們學習了什么?有哪些收獲?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問題?

小學正方形面積教案 篇6

  教學內容:

  長方形、正方形面積公式的推導。(課本第77—78頁中的例2及“做一做”練習十九的第1~3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掌握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

  2、使學生能利用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公式正確進行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

  3、通過學習,感受數學知識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難點:

  通過對長方形,正方形面積公式的推導,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具準備:

  長方形、正方形模型(符號例題要求)等。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教師提問:

  (1)什么叫面積?

  (2)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大約有多大(用手勢來表示,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2、教師:你知道2平方厘米有多大嗎?你怎么想?

  要求學生:

  (1)用手比劃大約有多大。

  (2)說出想法。(包含有2個1平方厘米)

  那么,6平方厘米有多大?2平方米有多大?你怎么想?

  二、探索發現,獲取新知

  1、引導探究。

  取出一個長方形學具:

  (1)請同學估一估,它的面積大約是多少平方厘米?

  (2)取出面積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紙片。排一排、數一數:一共有幾個小正方形?

  這個長方形包含有幾個1平方厘米?這個長方形的面積是多少?

  啟發談話:如果要求長方形的面積,我的每一個都用面積單位來排一排,數一數,看它包含有幾個面積單位,這樣的'方法可以嗎?假如要計算較大操場的面積,我們應該怎么辦?能不能用數學知識來解決長方形面積計算問題呢?

  2、揭示課題。

  今天,我們一起來探索——長方形的面積計算。(板書課題:長方形面積的計算)

  3、教學例2。

  (1)課件出示:一個長方形,長5厘米,寬3厘米。你能求出它的面積嗎?

  (2)公式推導:

  教師:這個長方形的長是5厘米,如果沿著長擺面積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可以擺幾個?沿著寬能擺幾個?你們發現了什么?

  學生分組討論,引導小結:沿著長擺,擺的個數與長的厘米數相同;沿著寬擺,擺的排數與寬的厘米數相同。

  說一說:這個長方形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厘米?你是怎么想的?

  板書:長的厘米數×寬的厘米數=長方形面積

  這個推斷對不對呢?其它長方形的面積是不是也可以這樣來計算呢?我們自己拿幾個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長方形看看。

  通過自己的操作你發現了什么?(板書: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這個長方形的面積用公式計算:

  (3)即時訓練:計算長方形的面積:長15厘米,寬10厘米。

  4、正方形面積計算公式。

  (1)出示邊長4厘米的正方形:正方形的邊長有什么特征?這個圖形面積是多少?

  (2)想一想:怎樣來算它的面積?正方形面積公式可以怎么表示?

  引導小結并板書:正方形面積=邊長×邊長

  5、指導看書,熟記長方形、正方形面積公式。

  三、鞏固運用

  1、完成教材78頁“做一做”。

  2、課本練習十九的第1、2題。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

  五、課堂作業

  練習十九第3題。

  教學反思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在學生已經認識了面積單位和會用面積單位量面積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學重難點是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在進行“長方形面積計算方法”的推導時,我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在組內通過計算自己課前準備好的長方形的面積,從而發現長方形面積計算的公式。學生通過實踐總結出長方形面積計算的公式,再由長方形與正方形的關系,推導出正方形的公式。通過讓學生“做”數學,逐步達成使學生既知道長、正方形的面積公式,又在大腦中建立起為什么長、正方形的面積公式是“長×寬”和“邊長×邊長”的表象,較好地獲得對計算方法的理解,并為估算方法的形成作鋪墊。

小學正方形面積教案 篇7

  1、讓學生經歷探索長方形、正方形面積公式發現的過程。

  2、使學生初步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會運用公式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培養學生觀察、判斷、推理、概括等方面的能力。

  4、向學生滲透互相聯系,互相對立的事物在一定的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的觀點。

  教學重點

  理解和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長方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教具

  多媒體課件、面積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

  一、復習準備

  我們已經學習了面積和面積單位,什么是面積?

  計算和測量面積要用面積單位,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

  同學們對學過的知識掌握得很好,那么請看大屏幕。

  二、新課導引

  1、下面圖形的面積分別是多少平方厘米。

  師:你怎么數得這樣快?你是怎么數的?同學們已經會用數方格的方法求長方形的面積了。如果用這種方法去求一個較大圖形或物體的面積(如操場),你會感到怎樣?今天我們研究一種求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的新方法。(板書: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的計算)

  三、教學新課

  (一)實驗,猜想

  請小朋友們拿出1號紙,量一量這個長方形的長和寬分別是多少,再想一想你有什么辦法知道這個長方形的面積是多少呢?

  學生反饋:利用面積計、長乘寬……

  猜想:那么是不是所有的長方形的面積都是長乘寬呢?

  (一)研究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

  現在每個小組都有一些面積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

  A、小組合作,用手中的小正方形擺出你喜歡的長方形。

  B、說出你所擺的長方形的面積是多少?長是多少?寬是多少?

  C、組長把結果填在書上的表格中。

  反饋拼圖情況。

  探究提示:長方形的面積跟什么有關系?有怎樣的關系?

  根據你們小組擺的長方形,你有沒有發現長方形的面積跟什么有關系?有什么關系?

  我們發現了長方形的面積跟有關系,有關系。

  (板書: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反饋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

  師:哪組還有什么新的發現?

  指名學生說一說。

  小結:

  (二)正方形面積的計算

  1、利用遷移,探究知識

  把長方形的長縮短3厘米,求這個圖形的面積。

  當長方形的長和寬相等的時候,這個圖形就是正方形。長方形的面積等于長乘寬,那正方形的面積應該等于什么呢?你可以借助剛剛的小正形擺一擺。(板書:正方形的面積=邊長×邊長)

  師:由此我們發現,只要給出長方形的'長和寬就能計算出長方形的面積,同樣只要知道正方形的邊長就能計算出正方形的面積。

  試一試:

  小明家的方桌寬9分米,小明爸爸想給方桌劃一塊玻璃,請問要劃多大的一塊玻璃呢?

  四、鞏固練習

  五、課堂小結

  本節課學習了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想一想,這部分知識能幫助你解決生活中的哪些問題?

  師:長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不僅可以幫助我們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它也是求其它平面圖形面積的基礎。通過它我們可以推導出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等許多圖形的面積。

  六、板書設計

  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的計算

  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正方形的面積=邊長×邊長

小學正方形面積教案 篇8

  教學內容:

  青島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第46—49頁,信息窗2: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

  教學目標:

  1、通過動手實踐、交流等活動,理解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公式,能估算、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

  2、滲透數學學習方法,為今后學習其他平面圖形的面積計算打下基礎。

  3、通過活動,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1、初步理解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會正確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

  2、通過自己動手操作,發現并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動畫)

  (森林里要召開運動會。)大象說:“6月1日咱們森林里的動物們要召開一次運動會,森林里的動物這么多,得找一塊寬敞的草地當作運動場。你們誰知道哪有這樣的草地呀?”

  小猴急忙說:在森林南面有一塊長方形草地,可大了。咱們就去那兒吧!”

  小兔說:“在森林北面有一塊正方形草地,比南面的那塊草地大多了,”

  小猴和小兔爭得面紅耳赤,大象和其它小動物都沒了主意。

  大象說:“到底哪一塊草地的面積大呀!我們該選哪一塊草地呀!誰能幫幫我們啊!”

  教師:誰能幫助小動物們解決這一難題呀?

  (用1平方米的面積單位去擺,測量、計算出這兩塊草地的面積,再比較一下就能知道哪一塊草地的面積大了。)

  教師:這種方法是正確的,但是你們覺得這種方法怎么樣?(太麻煩!)在擺面積單位進行測量的過程中,人們發現一個計算長方形面積的簡便算法,你想知道嗎?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希望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能幫助小動物們解決問題。

  這就是我們這節課要研究的內容。(板題)下面我們就來驗證一下這種方法是否正確。

  板書: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

  二、新授

  活動一:

  1.長方形的面積計算。

  師:這里有一個長方形,請你動動腦筋,計算出它的面積。

  學生操作:用面積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沿著長邊擺滿,再沿著寬邊擺滿,再用每排的個數×排數就等于長方形的面積。

  學生演示:長擺5個面積單位,寬擺3個面積單位

  師:誰愿意匯報一下你觀察、計算的結果?(媒體演示)

  要求說出:

  *這個長方形的面積是平方厘米。

  *沿著長邊擺個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一排就是平方厘米。

  *沿著寬邊擺個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就有排。

  2、填題卡

  每 排 的 個數排 數面積(平方厘米)

  圖1

  圖2

  圖3

  匯報結果。

  教師:知道每排的個數和排數,就能知道長方形的長和寬。通常我們在計算長方形面積的時候用長乘以寬。即:

  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活動二:正方形的面積計算。

  1、有一個長9分米,寬6分米的長方形,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分米?

  2、如果這個長方形的長減少1分米,寬不變。那么現在這個長方形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分米?

  如果長再繼續減少,減少到6分米,寬不變。這時的長方形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分米?③怎樣求這個長方形的面積呢?

  6×6=36(平方分米)

  *觀察這個長方形,你發現了什么?(這是一個正方形)

  *怎樣求正方形的面積呢?(邊長×邊長)

  *為什么?

  因為正方形是特殊的長方形,長×寬也就是邊長×邊長。

  ④歸納正方形的面積公式

  誰能概括一下正方形的面積公式?

  正方形的面積=邊長×邊長

  3.課堂:這節課你學會了哪些知識?

  課堂練習設計:

  第四課時

  教學內容:

  1面積單位間的換算。2對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的練習。

  教學目標:

  1.掌握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并能進行簡單換算。

  2.通過學生的猜想、驗證等方法,出面積單位的換算關系。

  3.通過練習,進一步鞏固所學。體驗數學與生活得密切聯系。

  教學重難點:

  能靈活換算面積單位、解決面積問題。

  教學過程:

  (—)在探究面積單位之間的進率時,應從情境圖中的掛毯入手,讓學生動筆算一算

  對學生計算時幾種不同的情況分別進行板書

  (1)10*10=100(平方分米)

  (2)10分米=1米1*1=1(平方米)

  (3)10分米=100厘米100*100=10000(平方厘米)讓同學們小組討論:同學們出現了不同的計算方法,最后的結果怎么不相等那?這些面積單位之間具有怎樣的關系那?得出結論: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重點讓學生說明為什么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你是怎么想的?

  (二)在設計練習題時,應考慮以下幾種題型

  1自主練習第五題。學生獨立進行單位的換算,在交流中進一步明確單位間換算的方法

  2自主練習第七題。學生弄懂題意,然后自主解決問題

  3拓展練習

  (1)學校用50塊邊長4分米的正方形地轉鋪好了一個水池的底面,這個水池底面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分米?合多少平方米?

  (2)一張正方形的紙片長8厘米,寬6厘米,從這個長方形中減去一個最大的正方形,剩下的圖形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厘米?首先讓學生討論,怎樣剪去才能使正方形的面積最大?剩下的是一個什么圖形?

  (3)如果長和寬都是整數,圍城面積是36平方厘米的圖形有幾種圍法?算一算添在表中

  長(CM)

  寬(CM)

  面積

  此題的設計,即可鞏固前面學習的面積計算的知識,又可以滲透面積和長方形的長、寬、之間的內在聯系。在理解題意的基礎上,放手讓學生獨立設計,引導學生體會思考問題的全面性。在填表的過程中,初步體會其中的規律,當長方形的面積不變,他的長越大,寬就越小,長越小,寬就越大。

  課堂:

  課堂練習設計:

小學正方形面積教案(精選8篇) 相關內容:
  • 正方形的周長(精選15篇)

    教學目標1.使學生知道周長的含義.2.正確計算.教學重點使學生掌握求正方形周長的簡便方法.教學難點理解簡便方法的算理.教具學具準備投影儀、活動投影片、釘子板、尺子.教學步驟一、鋪墊孕伏.1.口算下面各題.520+70 430×2 1600÷8 430-6...

  • 正方形 探索式教學示例(精選5篇)

    教學引入師:教材在《四邊形》這一章《引言》里有這樣一句話:把一個長方形折疊就可以得到一個正方形。現在請同學們拿出一個長方形紙條,按動畫所示進行折疊處理。動畫演示:場景一:正方形折疊演示師:這就是我們得到的正方形。...

  • 正方形 啟發式教學示例(精選5篇)

    教學建議根據本節內容的特點和與平行四邊形的關系,建議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意以下問題:1.正方形的知識,學生在小學時接觸過一些,可由小學學過的知識作為引入。...

  • 正方形(精選12篇)

    教學目標1.探索并掌握的概念及其特殊的性質。2.學會識別。3.在觀察、操作、推理、歸納等探索過程中,發展學生的合情推理能力,進一步培養學生數學說理的習慣與能力。教學重難點重點:特殊特征與性質的探索過程。...

  • 第一課時:長方形、正方形和圓(蘇教一年級下冊)

    第一課時:長方形、正方形和圓教學內容:教材第40~42頁長方形、正方形和圓及“想想做做”教學目標:1、讓學生通過觀察長方體、正方體的一個面和圓柱的底面,以及用這些幾何形體的畫面圖形等活動,直觀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和圓。...

  • 長、正方形周長的復習

    [教學內容]:[教學目標]一、通過復習長、正方形的特征,進一步理解和掌握周長的計算方法.使本單元的知識系統化。二、通過復習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三、培養學生學習認真,一絲不茍的良好的學風。...

  • 《連續奇數數列之和與正方形的關系》導學案

    教學內容: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材六年級上冊第107頁例1及相關練習。教學目標:1.體會數與形的聯系,進一步積累數形結合數學活動經驗,培養學生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意識。...

  • 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 教學設計(新人教)

    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第一課時 認識周長教學內容:書96頁--98頁教學目的:1、使學生初步理解周長的含義。2、培養初步的空間觀念以及動手操作的能力。3、滲透事物之間互相聯系、互相轉換的思想。...

  • 正方形教學示例

    教學建議 根據本節內容的特點和與平行四邊形的關系,建議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重以下問題: 1.正方形的知識,學生在小學時接觸過一些,可由小學學過的知識作為引入。...

  • 第九單元:長正方形的面積

    第九單元:長正方形的面積課題: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教學內容:面積的含義、面積單位、面積的計算、面積單位的進率、練習五、我們的試驗田教學要求: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面積的含義;知道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含義和實際大...

  • 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

    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 課 題: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教學內容:面積的含義、面積單位、面積的計算、面積單位的進率、練習五、我們的試驗田教學要求: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面積的含義;知道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含義和實際大小;...

  • 整理與復習(二)長正方形周長

    教學內容:整理與復習(二)長正方形周長教學目標:1、 整理五單元的學習內容及學習方法。并對自己的學習進行全面、合理的評價。2、進一步理解周長的意義,解決與周長相關的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 《長方形、正方形和圓》的教學設計

    教材簡析:在一年級上冊中學生已經直觀認識了長方體、正方體和圓柱。這部分教材以此為起點,首先安排學生認一認這些積木,然后通過描一描、印一印、摁一摁等多種方法引出了長方形、正方形和圓。...

  • 長方形、正方形和圓教學設計及自我評析

    教學內容: 教科書40~42頁正方形、長方形、圓的認識。教學目標:1、讓學生通過觀察長方體、正方體的一個面和圓柱體的底面,以及這些幾何形體的面畫圖形等活動,直觀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和圓。豐富直觀體驗,發展空間觀念。...

  • 正方形排在前面(數學)

    有益的學習經驗:學習按物體數量多少排序。準備:1.手鼓一面。2.數卡110,每個幼兒一套。3.圖片4幅:1)圓6個;2)正方形3個;3) 梯形4個;4)三角形5個。...

  • 教案大全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乐平市| 井研县| 镇平县| 修水县| 特克斯县| 自贡市| 滦南县| 建阳市| 盐亭县| 桂平市| 洛扎县| 盐城市| 新密市| 兰考县| 太和县| 临海市| 上栗县| 明水县| 抚顺县| 武平县| 长子县| 乡宁县| 巨鹿县| 闵行区| 武清区| 津南区| 乐业县| 玉环县| 镇宁| 扶绥县| 宝山区| 剑川县| 新郑市| 报价| 定日县| 上栗县| 西安市| 桐城市| 渭源县| 浦县| 金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