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綜合實踐教案(精選9篇)
一年級綜合實踐教案 篇1
教案目標:
1、通過活動讓學生明白以禮待人是一種美德,在活動中培養學生自尊及尊重他人的意識。
2、通過活動讓學生知道怎樣去尊重別人,并在生活中能主動加以運用。
教案重點:
培養學生自尊及尊重他人的意識
教案難點:
讓學生在生活中知道怎樣去尊重別人
教案用具:
多媒體
教案過程:
一、提問導入。
出示背景資料中的第3幅圖提問:“這位學生在做什么?他的行為說明了什么?”請學生思考。
二、活動過程。
1、講故事。
講講古人和現代人尊重別人的故事。
教師先講列寧的衛兵而接受檢查的故事,講完這個故事后,讓學生體會到尊重他人是不分職位高底貴賤的。
讓學生講講學材中另一幅圖的故事,中國古代的老學者向青年學者請教,使學生體會到老年學者對知識和人的尊重。
2、議一議。
(1)先選擇其中幾個有代表性的圖在全班范圍內辨析,其他圖在小組內討論。
(2)教師加進與本班、本校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圖進行分析,在分析幾幅圖后,可以點明:如果我們也有過類似不尊重別人的行為,應該立刻改正。
3、說一說。
第1幅與第2幅圖的內容可以讓學生把自己的做法表演出來后闡述理由。第3幅圖和第4幅圖的內容可以讓學生自己先進行充分的想象:圖上畫的是什么地方、什么時候、有什么人、正在干什么,同學們為什么這么做。然后再進行歸納總結。……讓學生通過看圖,說說面對這些情況,自己會怎樣做,目的是為學生樹立行為上的榜樣。
三、活動評價。
主要請學生談談通過活動獲得的情感上、思想上的收獲。為學生樹立學習的榜樣,激勵每一個學生都去做有禮貌的人。
引導學生從這兩方面去談。也可以自由談自己通過活動的收獲。
四、活動延伸。
請學生在家中與父母一起討論一下,在家庭生活中如何互相尊重。討論在家庭生活中如何互相尊重。
一年級綜合實踐教案 篇2
教案目標:
1、教育學生懂得個人衛生對身體健康的好處。
2、培養學生有好的個人衛生習慣。
教案重點:
人為什么要經常洗頭、洗澡、理發、換衣?
教案難點:
人為什么要經常洗頭、洗澡、理發、換衣?
教案輔助:
多媒體、掛圖
教案過程:
一、談話導入。
提問:你們知道理發間隔多長時間;多長時間洗一次澡;多長時間換一次衣服?
二、探究新知。
1、人為什么要洗頭?
2、學生回答。
因為人的頭發暴露在外面,容易被灰塵弄臟,再加上頭皮油脂分泌、汗水浸漬,易形成污垢。所以要勤洗,以促進頭發健康的生長。否則在細菌的作用下頭發會發臭、頭皮發癢,用手搔破了還會發炎,有時還會引起頭癬。
3、人為什么要勤洗澡、勤換衣呢?
⑴洗澡是個人衛生不可缺少的一項重要內容。
洗澡能將衰老的細胞及時清除,并且洗去皮膚上的汗漬及油垢,使毛孔暢通,人會感到舒服、輕松,充滿活力。
⑵洗澡時由于水溫、水壓以及水中所含的一些元素,能使皮膚血管擴張,促進血液循環和皮膚的排泄作用。改善肌膚營養,使肌肉松弛,起到消除疲勞的作用。
(3)換衣:衣服分內衣和外衣,外衣要經常換洗,保持干凈衛生。內衣要根據季節變化來選擇。夏天,氣候炎熱或勞動后,人要大量出汗,衣服被弄濕,通透性就會下降,不利于散熱。因此,夏天宜選用麻、真絲、毛、棉等通透性、吸濕性能良好的織物。冬天宜選棉、毛織物做成的內衣。
不要穿纖維類的織物內衣。夏天,每天或每隔1~2天就要換洗一次,冬天可每周換洗一次。
⑶換衣:衣服分內衣和外衣,外衣要經常換洗,保持干凈衛生。內衣要根據季節變化來選擇。夏天,氣候炎熱或勞動后,人要大量出汗,衣服被弄濕,通透性就會下降,不利于散熱。因此,夏天,每天或每隔1~2天就要換洗一次,冬天可每周換洗一次。
4、那多長時間理發呢?
做為一名學生應該有學生的發型,頭發的長與短是學生精神面貌和儀表的體現。定期理發,天天梳整,對頭皮還有按摩作用,能促進頭皮血液循環和毛囊的新陳代謝,既有利于頭發生長,又可預防頭皮疾病。男同學頭發要短,應每隔3周理發一次。女同學頭發不宜搭肩,不要燙發。應每隔一月修剪一次。
三、課堂總結。
作為一名小學生搞好個人衛生是非常必要的,個人衛生做的好,不僅能反映出一個學生的精神面貌和儀表,而且能促進身體健康的成長。
板書設計:
搞好個人衛生
促進身體健康
預防疾病
使人儀表美
一年級綜合實踐教案 篇3
活動目標:教會學生打電話,注意使用禮貌用語,教育學生養成文明習慣。
活動對象:一(7)班全體學生
活動主題:打電話
活動地點:一(7)班
活動過程:
一、激發興趣,引入正題
小朋友,你們誰家有電話呢請舉手。
誰打過電話請說說你是怎么打電話的好嗎下面請打過電話的小朋友告訴大家,希望大家注意聽。
二、初步了解打電話的知識
請小朋友先講。
學生1:那天,我大舅來電話,找我媽有事,媽媽跟大舅說話后,我對媽媽說:“媽媽,我也跟大舅說幾句話好嗎”媽媽把話筒給了我。我拿到話筒放在耳邊,就聽到大舅的說話聲,“你是淳淳嗎”我高興地說:“是我。”“你要好好學習,取得好成績,過年我就獎勵你。”我說:“我記住了。”
教師:誰還能說一說
學生2:星期天,我正在做作業,電話鈴聲響了,是爸爸來電話了。囑咐我在家聽媽媽的話,在學校聽老師的話。
學生3:我看見媽媽跟我小姨通電話。媽媽先撥通了號碼,然后拿起話筒:“喂,你是秀麗嗎請你有時間到我家來玩吧!”小姨說:“姐姐,下星期天,我一定去。再見!”“再見!”
剛才,小朋友們說得很好。那么,打電話應注意什么呢請你們認真聽講。
三、創設情景,讓學生嘗試打電話的樂趣
小朋友,今天我們跟誰玩電話游戲呢不是爸爸,也不是媽媽,更不是給叔叔阿姨,而是給你的好朋友小亮打電話。為什么要打電話呢因為今天是小亮的生日,你要通過電話來表達對好朋友小亮生日快樂的祝愿。請小朋友記住,通話時要熱情大方,用禮貌語言,并且語言要簡潔明了。講話時要面帶微笑,聲音不要過高。不要忘了開頭問好,結束說再見。
小朋友,打電話時注意的問題,記住了嗎
好,下面我們來玩打電話的游戲。
四、模擬表演,嘗試成功的喜悅
小朋友們請觀看表健演。
“喂,你好!我是你的好朋友,今天是你的生日,我向你表示祝賀,祝你學習進步!”
“謝謝你!”
“再見!”
“再見!”
“喂,你是小亮嗎”
“我就是。”
“今天是你的生日,在你過生日的日子里,我代表我們全組的同學向你表示祝賀!”
“謝謝!”
“不客氣!”
“再見!”
“再見!”
一年級綜合實踐教案 篇4
教案目標:
1、了解家庭的含義,學會感受家庭的可愛與溫暖。
2、培養學生與父母、兄弟、姐妹、朋友之間真誠的情感。
教案重點:
了解家庭的含義,學會感受家庭的可愛與溫暖。
教案難點:
了解家庭的含義,學會感受家庭的可愛與溫暖。
教案輔助:
多媒體、掛圖、照片
教案過程:
一、情感體驗:溫暖的家庭。
小朋友,今天我們一起到小紅家去玩,好嗎
看,這就是小紅的家。(掛圖出示小紅的家)聽,屋里傳來了歌聲。(播放歌曲《可愛的家庭》)
二、實踐體驗:我敬長輩,長輩愛我。
1、可愛的家庭。
⑴聽后討論:聽了這首歌,你知道小紅的家里有些什么人歌里還唱了些什么(可愛的家庭)
⑵介紹自己的家庭。
小紅的家庭是一個幸福的、可愛的家庭。我真想知道我們每一個小朋友的家庭是一個怎樣的家庭今天,我們每個小朋友都帶了一張全家福照片,請小朋友拿著這張照片來介紹一下自己的家庭,好嗎
⑶即興小品表演《我的家》
小組活動:每個小組準備一個小品,小品的名字叫《我的家》,通過自己在家里經歷過的一件事情,來說明你的家庭是一個我敬長輩,長輩愛我的可愛的家庭。
2、小烏鴉愛媽媽。
我們人類每個人都有一個幸福可愛的家庭,那動物呢看,小紅家門口的樹上往著烏鴉媽媽一家。烏鴉爸爸出遠門了,呀,烏鴉媽媽怎么了,小烏鴉又到哪兒去了叫呢
⑴討論,烏鴉媽媽家里發生了什么事小烏鴉又是怎樣對待媽媽的(烏鴉媽媽病了,小烏鴉出去找東西喂給媽媽吃。)
⑵即興表演:想象一下小烏鴉找來東西喂給媽媽吃,媽媽會對它說些什么小烏鴉又會對媽媽說些什么
3、兩只小象。
⑴說說小象鼻子在于什么(做好朋友)
⑵學生說說班級里同學問互相關心,互相幫助,團結友愛的真實故事。
三、活動總結。
我們每個人除了有一個小家,還有—個大家——我們的學校。在這個大家庭里,我們同樣要互相關心、互相愛護、互相幫助,讓我們的學校成為可愛的大家庭好不好
板書設計:
可愛的家庭
可愛的家庭
小烏鴉愛媽媽
兩只小象
一年級綜合實踐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通過扮演醫生、護士等角色,幫助學生了解醫護人員的辛勤勞動,從而喚起學生對他們的理解和尊重。
2、通過扮演小患者角色,幫助學生養成在公共場所使用文明用語的習慣。初步了解患者看病的順序。增加社會生活小常識。
一、導入。
以小組為單位,根據背景資料,引出學生發現“醫院看病是怎樣的順序”。
二、活動過程。
1、想一想。
以小組為單位討論“開個小小醫院應該做哪些準備?”教師要給予學生充分的想象空間,讓學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識和收集來的信息回答問題。
2、玩一玩。
進行體驗于實踐。設計下面幾種情況:
醫護人員互相配合得非常好,為搶救患者贏得了時間……
醫護人員互相配合不默契,為患者帶來不必要的痛苦,……
醫護人員態度和藹、配合默契,但患者卻在診室大喊大叫……
醫護人員態度生硬,患者、陪者小心回答著各種問題……
對于以上的各種表演情況,教師要給予充分肯定,因為這些情況在生活中是客觀存在的,關鍵是如何正確看待和處理這些問題,對于表演非常好的組及時表揚和鼓勵。
3、議一議。
針對學生表演的幾種情況,引導他們進行分析、反思于交流,幫助他們正確認識醫患之間的關系。
三、活動評價。
在評價時要特別關注學生的活動態度、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造性上。學生還可以自由地交換意見、發表看法。
四、活動延伸。
在課下進行,學生可以向周圍的人去了解醫護人員是怎樣工作的,然后進行匯報、交流,并試著練習用體溫表測體溫。練習用體溫表測體溫。
一年級綜合實踐教案 篇6
教案目標:
1、讓學生初步了解皮膚的主要功能和保持皮膚清潔對健康的意義。
2、教育學生經常注意保持皮膚清潔,培養良好的衛生習慣。
教案重點:
培養學生保持皮膚清潔的衛生習慣。
教案難點:
培養學生保持皮膚清潔的衛生習慣。
教案輔助:
多媒體、掛圖
教案過程:
一、啟發談話,引出本課內容。
“人體的表面包裹著一道防線,時刻抵抗著外界有害因素和各種致病微生物的進犯,它是什么?”
二、探究新知。
1、讓學生用眼看,用手摸自己的皮膚,談感覺。
2、皮膚的功能,教師通過掛圖講解:
⑴保護身體:皮膚肩負著整個機體的保護重任,它包裹在身體表面,時刻抵抗著外界有害因素和各種致病微生物的進犯。我們的皮膚中有一種黑色素,如果遇到過多過強的紫外線照射,這種黑色素就增加,皮膚就會變黑,以防止過多的紫外線射入體內;
⑵調節體溫:毛孔開合。我們的體溫總是保持在三十六攝氏度到三十七攝氏度之間;
⑶感覺:神經末梢在皮膚上裝有很多“感受器”,這些感受器小的根本看不見,卻能如實的向大腦報告所接觸到的各種感覺如冷、熱、痛、癢;
⑷分泌油脂,滋潤皮膚和毛發;排泄與吸收;
⑸再生和修復,使傷口愈合
3、學生討論。
⑴為什么要保持皮膚清潔?
⑵怎樣保持皮膚清潔?
4、教師根據學生討論情況予以糾正補充。
⑴皮膚與外界接觸極廣,尤其是手上經常有病毒病菌,所以要勤洗手、勤剪指甲。皮膚盡管能分泌殺死細菌的酸性物質,但不洗澡會使皮膚酸臭,加上汗腺分泌物、脫落后細胞成分和灰塵會產生不良氣味,這就要求我們勤洗澡、勤換衣服;
⑵怎樣保護皮膚:經常鍛煉,夏季游泳,冬季戶外活動,注意保暖防寒、防曬、防燙傷擦傷、保持清潔,避免碰破擦傷等。
5、結合實際,說明濫用化妝品不利于皮膚健康。
6、請個別同學通過今天所學的知識談親身體驗。
三、課堂總結。
課后思考怎樣護理皮膚?
板書設計:
人體的皮膚
1、皮膚的功能
保護
調節體溫
感覺
滋潤
排泄吸收
再生
修復
2、怎樣保護皮膚
一年級綜合實踐教案 篇7
教案目標:
1、采用“過家家”的活動形式,充分調動形式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幫助學生了解有關社會生活的小常識。
2、通過形式扮演“小顧客”和“售貨員”的活動,幫助他們養成使用文明用語的好習慣。引導學生了解售貨員的辛勤工作為我們提供了許多方便,我們應該尊重他們。
教案重點:
使學生明白售貨員與顧客之間的社會關系。
教案難點:
解有關社會生活的小常識。
教案用具
多媒體
教案過程:
一、導入。
根據學材所給的資料背景順序,再結合學生的直接經驗,使學生了解文具商店,知道他們身邊常用的文具是從哪來的。
二、活動過程。
1、發現問題。(說一說、試一試)
(1)“說一說”要求根據背景資料所給的內容,引導學生發現問題。“上圖是賣什么的商店?”“你去過的文具店都賣什么文具?”
(2)“試一試”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把能從文具店買來的物品勾畫出來。使學生原有的內部知識得以外顯出來。
2、提出問題。(說一說)
分組討論:開個文具商店都需要哪些條件。提供再共同探討怎樣辦出特色文具店,什么樣的售貨員是顧客最喜歡的等問題,共同分享自己的智慧與創造。
3、解決問題。(玩一玩)
由學生自由選擇來扮演售貨員和顧客。在活動中,通過學生扮演角色,使他們能夠了解售貨員的辛勤勞動,從而尊重服務行業的工作人員,爭當一名文明小顧客;在扮演角色的過程中,使學生了解有關社會生活的小常識。
4、交流與反思(議一議)。
重點放到角色的評論上,如:怎樣當好一名售貨員、做什么樣的小顧客最文明等。知道人與人之間應該互相理解、互相幫助、互相服務。
三、活動評價。
通過自評和互評,進一步明確售貨員與顧客的關系,在評價過程中,教師應鼓勵那些有所創新的學生。
四、活動延伸。
由學生親自、獨立買一回文具。便于學生再次熟悉社會生活中買東西的“學問”。
一年級綜合實踐教案 篇8
目標:
讓幼兒知道自己及家庭的簡單情況,增強幼兒的自我意識。
材料:
用積木搭幾條街道,十字路口搭一個民亭;用椅子搭幾個家;已布置好的兒童商場一個。
準備:
1、在組織此活動前應與家長聯系,請家長告訴幼兒有關家庭的簡單情況。
2、民警了解情況時,應一一詢問幼兒的姓名、家庭住址、家里的電話號碼、爸爸媽媽的姓名及工作單位等情況。
過程:
1、分配角色。老師扮演大姐姐,幼兒扮演小伙伴,助教扮演民警。
2、創設情景。大姐姐和小伙伴一起到很遠的商場去玩,回家時,走到十字路口迷路了。(名稱解釋“迷路”的意思就是不知道回家的路、找不到家了。)
3、姐姐啟發幼兒想辦法,誘導幼兒去請民警叔叔幫忙,提醒幼兒詢問民警時要有禮貌。
4、民警叔叔向幼兒了解情況,指導幼兒大膽回答民警叔叔的問話。
5、小朋友謝謝民警叔叔幫助他們找到了回家的路。
6、游戲:幫迷路的小花鴨回家
師提問:
①誰在哭?為什么哭?
②小花鴨找不到媽媽怎么辦?我們快來幫它找媽媽吧﹗
引導幼兒扮演民警叔叔和小花鴨,用有效的有禮貌的語言進行對話,幫助小鴨子找到回家的路并將小鴨子送給鴨媽媽。
7、在《母鴨帶小鴨》音樂伴奏下邊唱邊做出快樂動作與表情出活動室。
這節課的主要目標是為了讓幼兒知道自己迷路時該怎么辦,并學會關心幫助他人。
在上這節課時我運用了圖片和案例相結合的方法,一開始我創設迷路的情節,吸引幼兒解決辦法,找民警回家。然后又以游戲形式幫迷路的小花鴨找家,這樣既吸引幼兒興趣又讓幼兒愿意主動開動腦筋。
在幼兒知道小花鴨迷路時,我讓幼兒幫他想辦法。我出示了商場、公園等一些人多地方的照片,提示幼兒外出時在這種地方迷路了該怎么辦,幼兒互相討論回答,我把幼兒的答案整理后再做小結,幼兒就能很快記住,明白在自己迷路時的解決辦法。在外出時要緊跟大人或牽著爸媽的手,不要一個人亂跑。迷路時,如果在馬路上可以找警察幫忙;如果在商場或公園可以找工作人員廣播,或者站在原地等爸媽來找你,小朋友們都在游戲中記住了。通過該活動,我覺得孩子的收獲是很大的,以下是孩子的聲音:
1、知道迷路后尋找家長的方法,和與家長出門要緊跟家長或拉著家長的手。
2、先在原地等一會兒,不要慌張,也許爸爸媽媽就在不遠處。
3、如果走失的地方在商場或公園,可以找到公園的廣播室,告訴工作人員你和爸爸媽媽的姓名,聯絡電話等,讓工作人員幫忙廣播尋找自己的父母。
4、要乖乖地聽工作人員的話,和他們一起等自己的父母來接你,
5、怎么成為一個偵探,我現在還是個小學生,可是我很想當偵探,要怎么辦。
首先是知識的儲備,偵探是一個需要多方面知識才可以做的職業,像福爾摩斯那種偏向性很強的偵探已經不符合潮流了。
另一方面那就是訓練自己的記憶力,這一點對于偵探是十分重要的。然后就是觀察力,觀察力和記憶力要結合使用,也就是說要在短時間內看到事物并記住事物。
然后就是體力了,畢竟偵探是一個會遇到危險的職業,包括格斗術和槍法都要十分精通。最后就是天賦了,所謂天賦就是通過感官發現事情不符合常理的地方,可能是看著不合常理,聽的不合常理,當然這個的話如果要強行訓練也是可以的。
最后多看點偵探小說是有幫助的,像我覺得福爾摩斯是騙小孩的,如果你是小學生或者可以看,但是作為想做偵探的小學生,那就看看罷了,我比較推介島田莊司的著作,通過御手洗潔系列可以對詭計有更好的認識,通過吉敷竹史系列可以學到如何查案。最后我覺得學習魔術也是很好的提高,因為魔術的本質就是以各種方法轉移觀眾的視點,改變觀眾的視角,也就是所謂的錯誤引導。
而偵探就是要看破所有的錯誤引導而找出事情真相。如果學了魔術,對于偵探的各個方面,你是會有茅塞頓開的感覺。
一年級綜合實踐教案 篇9
教案目標:
1、知道注意安全是一種自我保護,可以防止受傷害。
2、知道有關交通規則和交通標志。
3、知道不遵守交通規則會造成交通事故給自己帶來痛苦,給別人帶來麻煩。
教案重點:
交通標志、規則和安全教育。
教案難點:
懂得遵守交通規則。
教案輔助:
多媒體
教案過程:
一、談話引入。
城市、鄉村的道路千條萬條,道路上的車子千輛萬輛,小朋友出門可要注意交通安全噢!
我們要把交通安全記心中,防止和避免交通事故的發生。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交通小博士》。
二、探究新知。
1、想一想。
⑴路口為什么要裝紅綠燈?
⑵下雨天過馬路應注意哪些問題?
2、認一認。
⑴出示圖片:“認一認”圖片中的交通標志和設施。
⑵提問;這些是什么標志?它們有什么用處?
⑶小結
:馬路上有了這些標志和設施,行人和各種車輛,就會各其道,互不干憂,這樣就能確保交通安全。
3、聯系實際,深入明理。
⑴提問:你們還聽到或看過哪些交通警事故,后果怎樣?
⑵總結: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馬路上的車輛不斷增多,更要大家遵守交通規則,維護正常的交通秩序,保證生活,學習政黨進行。如果不遵守交通規則,不僅會給自己帶來傷害,給個人、家庭帶來不幸和痛苦,而且還會造成交通堵塞,耽誤運輸,給國家和人民帶來重大的經濟損失。
三、結合實例,使學生懂得應遵守有關交通規則。
1、投影:行人橫穿馬路。提問;行人這樣過馬路對嗎?有什么危險?應怎樣做?
小結:過馬路要走人行道或是走過街天橋、地下通道。走人行林橫道時,要注意避讓過往車輛,先向左看,走到中間再向右看。
2、投影:行人在人行道中逆行。說一說,誰做的是對的?誰做得不對?為什么?
小結:行人要走人行道,而且要靠右行,在沒有人行道的地方要靠右邊走。
3、投影:小朋友登護欄。他這樣做行嗎?為什么?
板書設計:
交通小博士
過馬路走人行橫道
行人要走人行道
不登護欄不扒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