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下冊數學比例的基本性質教學設計(精選2篇)
六年級下冊數學比例的基本性質教學設計 篇1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 數學》(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第34頁比例的基本性質。
【教材分析】
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比例的意義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對比例的意義的深化和發展,是后面學習解比例知識的基礎。它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是小學階段學習比例初步知識的一項重要內容。
【教學目標】
1、了解比例各部分的名稱,探索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質,會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正確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能根據乘法等式寫出正確的比例。
2、通過觀察、猜測、舉例驗證、歸納等數學活動,經歷探究比例基本性質的過程,滲透有序思考,感受變與不變的思想,體驗比例基本性質的應用價值。
3、引導學生自主參與知識探究過程,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分析、比較、判斷、概括的能力,發展學生的思維。
【教學重點】探索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質。
【教學難點】根據乘法等式寫出正確的比例。
【設計理念】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課堂教學要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創設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情境,讓學生經歷觀察、操作、歸納、類比、猜想、反思等數學活動,獲得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進一步激發學生的興趣,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本節課的教學緊緊圍繞這一理念,先讓學生學習比例的各部分名稱,再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質,最后通過簡煉的分層練習,深化比例的基本性質,體驗比例基本性質的應用價值,滲透假設、驗證、優化等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方法,感受“一一對應”和“變與不變”的思想。
【教學預設】
一、認識比例各部分的名稱
1、呈現:4:5和8:10
(1)認識嗎?叫什么?
(2)正確嗎?為什么?(4:5=0.8,8:10=0.8,所以4:5=8:10)
。3)求比值,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
2、介紹比例各部分的名稱
4:5=8:10 中,組成比例的四個數“4、5、8、10”叫做這個比例的項。兩端的兩項“4和10”叫做比例的外項。中間的兩項“5和8”叫做比例的內項。
3、你能說出下面比例的內項和外項各是多少嗎?
(1)1.4: =:5 (2) =
【設計意圖:簡潔的情境,簡單的問答,準確定位教學的起點,溝通比例各部分的名稱,嫁接新知探究的支點!
二、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質
1、猜數
。1)老師這里也有一個比例“12∶□=□∶2”,不過它的兩個內項看不清了,想一想,這兩個內項可能是哪兩個數?(如1和24,2和12,……)
(2)追問:正確嗎?為什么?(求比值判斷)
(3)還有不同答案嗎?
。4)你能舉出項不是整數的例子嗎?
。5)這樣的例子舉得完嗎?
2、猜想
仔細觀察這組等式,你有什么發現?(兩個外項的積等于兩個內項的積;兩個內項的位置可以交換……)
3、驗證
。1)是不是所有的比例都有這樣的規律呢,有什么好辦法?(舉例驗證)
。2)你覺得應該怎樣舉例呢?
示范:①任意寫一個簡單的比;②求出比值;③根據比值寫出另一個比的一項,求出另一項;④組成比例;⑤算出外項的積和內項的積。
(3)合作要求
1)前后4個同學為一個小組;
2)每個同學寫出一個比例,小組內交換驗證。
3)通過舉例驗證,你們能得出什么結論?
4、歸納
(1)老師這里也有一個比例3:5=4:6,為什么兩個外項的積不等于兩個內項的積?
。2)其實我們的發現與數學家不謀而合,他們也發現在“比例中,兩個外項的積等于兩個內項的積”,并且給它起了個名字,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質。(板書:比例的基本性質)
5、完善
。1)如果用字母表示比例的四個項,即a:b=c:d,那么,比例的基本性質可以表示成什么?(ad=bc或bc=ad)
。2)老師這里也有一個比例0:3=0:4,可以嗎?3:0=4:0呢?
(3)比例中兩個比的后項都不能為0。
6、如果比例寫成分數形式=,這怎么相乘?(交叉相乘)
【設計意圖:不完整的比例激發學生根據比例的意義猜數的興趣,教師舉例示范,為學生小組合作舉例驗證比例的基本性質搭建支點,意在讓學生經歷“猜數——猜想——驗證——歸納——完善”的知識探究過程,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讓學會學習的方法,提高學習能力!
三、鞏固練習,應用比例的基本性質
1、判斷下面哪組中的兩個比可以組成比例。
示范:6:3和8:5 (1)1.2: 和:5
。2):和: (3)和
〖學法指導:假設兩個比能組成比例,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分別算出兩個外項和兩個內項的積,再肯定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
。1)先讓學生嘗試判斷,再交流,明確思考方法。
。2)還可以用什么方法來判斷?用求比值的方法判斷1.2: 和:5能否組成比例可以嗎?
(3)這兩種方法,你更喜歡哪種?為什么?
2、在比例中,兩個外項的積等于兩個內項的積,如果知道兩個外項的積和兩個內項的積,你會寫比例嗎?
六(3)班智聰同學根據“2×9=3×6”寫出了比例,猜猜他可能是怎么寫得?請在練習本上寫一寫。
追問:你為什么寫得那么塊?有什么竅門嗎?
補問:根據這個乘法等式,一共可以寫多少個比例?
3、如果a×2=b×4,則a:b=( ):( );
如果a:b=4:2,則a=4,b=2。這種說法對嗎?為什么?
那么a、b還可能是多少?你發現了什么?
4、猜猜我是誰?
6:( )=5: 4
延伸:如果把 “( )”改為“x”就是我們下節課要學習的知識:解比例。
【設計意圖:通過分層練習,鞏固對比例基本性質的掌握,體驗比例基本性質的應用價值,促進所有學生都能在動靜結合的練習過程中獲得發展,不同學生獲得不同程度的發展。同時滲透假設、驗證、有序思考的解題策略和方法,體驗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性和優化策略,感受“一一對應”和“變與不變”的數學思想。】
四、分享收獲 暢談感想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我們是怎樣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質的?
五、板書設計
作者簡介:張鴻森,男,30歲,本科學歷,小學數學高級教師,浙江省瑞安市第十一屆小學數學教壇新秀,瑞安市小學數學第五批中心組學員,“希望杯”數學邀請賽優秀教練員。
六年級下冊數學比例的基本性質教學設計 篇2
【學習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 數學》(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第41頁。
【教材分析】
“比例的基本性質”是在學生學習了比例的意義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對比例的意義的深化和發展,是后面學習解比例知識的基礎。它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是小學階段學習比例初步知識的一項重要內容。
【設計理念】
數學學習是一個學生自發探究的過程,因此,要讓學生經歷“自主發現問題——自主提出猜想——自主實施驗證——自主歸納結論”的過程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質;本課的設計旨在為學生的探究學習創設簡潔、開放的情境,讓學生充分經歷探究過程,學會探索方法,體驗數學思想,發展數學素養。
【學習目標】
1.進一步理解比例的意義,懂得比例各部分名稱。
2.經歷探索比例基本性質的過程,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質。
3.能運用比例的基本性質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
4 能根據乘法等式寫出正確的比例。
【評價設計】
1.通過練習1檢測目標1的達成;
2.通過練習1檢測目標2的達成;
3.通過練習1、2、4檢測目標3的達成.
4.通過練習3檢測目標4的達成.
【學習重點】探索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質。
【學習難點】 能運用比例的基本性質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
【教學準備】課件
【學習過程】
一、認識比例各部分的名稱
1、復習
。1)什么叫做比例?什么樣的兩個比才能成比例?
。2)應用比例的意義,判斷下面的比能否組成比例。
6:15和8:20 0.5:0.4和2:25
2、介紹比例各部分的名稱
4:5=8:10 中,組成比例的四個數“4、5、8、10”叫做這個比例的項。兩端的兩項“4和10”叫做比例的外項。中間的兩項“5和8”叫做比例的內項。
3、你能說出下面比例的內項和外項各是多少嗎?
。1)1.4: 1 = 7 :5
二、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質
1、猜數
。1)老師這里也有一個比例“12∶□=□∶2”,不過它的兩個內項看不清了,想一想,這兩個內項可能是哪兩個數?(如1和24,2和12,……)
。2)追問:正確嗎?為什么?(求比值判斷)
。3)還有不同答案嗎?
(4)你能舉出項不是整數的例子嗎?
。5)這樣的例子舉得完嗎?
2、猜想
仔細觀察這組等式,你有什么發現?(兩個外項的積等于兩個內項的積;兩個內項的位置可以交換……)
3、驗證
。1)是不是所有的比例都有這樣的規律呢,有什么好辦法?(舉例驗證)
。2)應該怎樣舉例呢?你有什么好方法?
示范:①任意寫一個簡單的比;②求出比值;③根據比值寫出另一個比的一項,求出另一項;④組成比例;⑤算出外項的積和內項的積。
。3)合作要求
①前后4個同學為一個小組;
、诿總同學寫出一個比例,小組內交換驗證。
、弁ㄟ^舉例驗證,你們能得出什么結論?
4、歸納
我們的發現與數學家不謀而合,他們也發現在“比例中,兩個外項的積等于兩個內項的積”,并且給它起了個名字,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質。(板書:比例的基本性質)
5、完善
。1)如果用字母表示比例的四個項,即a:b=c:d,那么,比例的基本性質可以表示成什么?(ad=bc或bc=ad)
。2)老師這里也有一個比例0:3=0:4,可以嗎?3:0=4:0呢?
。3)比例中兩個比的后項都不能為0。
6、如果比例寫成分數形式,這怎么相乘?(交叉相乘)
三、鞏固練習
1、判斷下面哪組中的兩個比可以組成比例。
示范:6:3和8:5
先讓學生嘗試判斷,再交流,明確思考方法。
應用比例的基本性質判斷
(2)還可以用什么方法來判斷?用求比值的方法判斷能否組成比例可以嗎?(將學生分兩大組,分別用上述兩種方法進行判斷)
。3)這兩種方法,你更喜歡哪種?為什么?
2、在比例中,兩個外項的積等于兩個內項的積,如果知道兩個外項的積和兩個內項的積,你會寫比例嗎?
某同學根據“2×9=3×6”寫出了比例,猜猜他可能是怎么寫得?請在練習本上寫一寫。
追問:你為什么寫得那么塊?有什么竅門嗎?(強調有序思考)
補問:根據這個乘法等式,一共可以寫多少個比例?
3、如果a×2=b×4,則a:b=( ):( );
如果a:b=4:2,則a=4,b=2。這種說法對嗎?為什么?
那么a、b還可能是多少?你發現了什么?
4、猜猜我是誰?
6:( )=5: 4
延伸:如果把 “( )”改為“x”就是我們下節課要學習的知識:解比例。
四、分享收獲 暢談感想
。1) 說一說比例的基本性質。
(2) 你可以用什么方法來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