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小班語言好餓的小蛇教案(通用4篇)
幼兒園小班語言好餓的小蛇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在快樂的閱讀中能清楚地用語言表達自己的猜測和想象,并學說一句完整的話。
2、感受故事的幽默與滑稽的氛圍,知道吃東西要細嚼慢咽,而不能吞。
3、通過觀察圖片,引導幼兒講述圖片內容。
4、領會故事蘊含的寓意和哲理。
活動準備:
小蛇木偶、自制圖書一本(轉轉書);吃飽食物的小蛇每人一條(分別是吃了菠蘿、草莓和梨頭);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出示小蛇木偶)猜測、想象
1、前幾天老師看到了一條有趣、又特別的小蛇,它哪里有趣呀?(幼兒自由猜測)
2、其實這是它吃下去的一樣東西呢?猜猜它吃了什么?(一個怎么樣的某某某)。誰猜對了呢,我們一起把它請出來吧。
3、第二天,好餓的小蛇還吃了什么呢?
二、理解故事
1、小蛇到底吃了一個圓圓的什么東西?我們請小蛇帶我們去看看吧。(講述故事前半部分)提問:
(1)好餓的小蛇是怎么吃蘋果的?(啊嗚一口吞下去)
。2)誰來學學好餓的小蛇吃蘋果的樣子?(集體也嘗試一遍)
2、第三天,第四天好餓的小蛇還會發現什么好吃的?(請每位小朋友從椅子底下拿出圖片看看),提問:誰來說說好餓的小蛇發現了一個什么好吃的,是怎么吃的?
梨頭:請吃了梨頭的小蛇上來,我們來學學小蛇吃梨頭的樣子(梨頭吃飽了請小蛇回家吧)
草莓:還有誰的小蛇也吃了紅草莓請上來,學學吃草莓的樣子。
3、繼續觀看大圖書
第五天,好餓的小蛇還發現了一樣奇怪的東西?是什么?(我們一起說轉轉轉,把他轉出來吧)
第六天呢?好餓的小蛇又發現了什么?|(請一位小朋友來轉)
4、觀看圖書結尾
(1)、好餓的小蛇吃東西總是這樣狼吞虎咽的,有一天他很著急的吞下一樣東西,這下肚子不舒服了,他吞了什么呀?
(2)原來是一棵又高又大的蘋果樹,看到它這個樣子你想對它說什么?好餓的小蛇也說了:“不好吃,不好吃”。
(3)那你們平時是怎么吃東西的?
5、小結:吃東西時要一口一口的吃,要細嚼慢咽,千萬不能象好餓的小蛇一樣,啊嗚一口吞下去。
三、完整欣賞故事一遍
誰還記得小蛇吃了哪些東西?我們一起把小蛇吃東西的事情連起來說說吧,題目叫《好餓的小蛇》。
幼兒園小班語言好餓的小蛇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初步理解故事,感受、理解小蛇吃各種水果身體變形的故事情節。
2、學習用恰當的詞匯描述物體的顏色與形狀,樂意表述自己的觀察、猜測與想象。
3、感受故事幽默、滑稽的氛圍,初步體驗趣味閱讀的快樂。
4、能用較清楚的語言講述自己的觀察和發現。
5、運用已有生活經驗,根據畫面大膽想象、推測并表達自己對故事情節的理解。
活動準備:
多媒體課件、用長襪子制作成的小蛇一只(也可以用圖片代替)
活動過程:
一、引出課題《好餓的小蛇》。
1、教師:看,今天我們班來了一條小蛇,它出來散步,可是現在它覺得好餓好餓啊。這條好餓的小蛇來到了樹林尋找食物,小朋友們猜猜看,好餓的小蛇會找到什么好吃的?
2、小朋友們真棒,現在一起來看看好餓的小蛇到底找到了什么好吃的吧!
二、欣賞PPT課件,熟悉故事趣味內容。
1、觀察PPT圖片3~圖片4。
、貾PT圖片1:哎呀!小蛇怎么變成這個樣子了?小蛇吃了什么呀?
、赑PT圖片1:豐富幼兒對蘋果的認知經驗。
師:誰來說說,你看到的蘋果是什么樣子的?
(幼兒根據看到的圖片及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自由講述。)教師幫助幼兒歸納:蘋果是紅紅的、圓圓的、吃起來甜甜的、脆脆的。
、壅堄變耗7滦∩叱蕴O果的體態動作。
教師語言指導:小蛇"啊…嗚"一口,"咕嘟"一下,把蘋果吞(念這個字的時候,略慢、強調一下,并理解吞的意思)到肚子里去了。
通過提問、模仿,幼兒集體學說短句:啊嗚--咕嘟,啊,真好吃。
教師動作指導:鼓勵幼兒張開大嘴巴,把嘴巴張得圓圓、大大的,模仿小蛇"吞"蘋果的動作。
2、觀察PPT圖片5~圖片6。
、貾PT圖片3:第二天,好餓好餓的小蛇又出去散步了,它扭呀扭呀,看看小蛇變成什么樣了,你能猜出它吃了什么呢?
、赑PT圖片4:豐富幼兒對香蕉的認知經驗。
師:哪個寶寶告訴我,香蕉是什么樣子的?(幼兒根據看到的`圖片及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自由講述。)教師幫助幼兒歸納:香蕉是黃黃的、彎彎的、吃起來甜甜的、軟軟的。
、壅堄變耗7滦∩叱韵憬兜捏w態動作。
教師語言指導:小蛇"啊…嗚"一口,"咕嘟"一下,把香蕉吞下去了……通過提問、模仿,幼兒集體復習短句:啊嗚--咕嘟,啊,真好吃。
教師動作指導:鼓勵幼兒想想香蕉是長長的,所以要把嘴巴張圓圓的(如小魚吸水泡的樣子),把長長的香蕉慢慢吞進小蛇的肚子里。
3、觀察PPT圖片7~圖片8。
①PPT圖片7:第三天,好餓好餓的小蛇又出去散步了,這一次,小蛇找到了一串葡萄,小朋友猜猜看,小蛇吃下葡萄后會變成什么樣子?
、赑PT圖片8:豐富幼兒對葡萄的認知經驗。
師:我們寶寶都吃過葡萄,誰來告訴我,你吃過什么樣的葡萄呢?
教師幫助幼兒歸納:是圓圓的。有些葡萄是紫紫的,圓圓的葡萄酸酸的、甜甜的,真好吃。
、壅堄變耗7滦∩叱云咸训捏w態動作。
教師語言指導:小蛇吃葡萄的時候,因為葡萄一個一個很多,小蛇的嘴巴要不停地張開、吞下,"啊…嗚"一口,"咕嘟"一下,"啊…嗚"一口,"咕嘟"一下……把一大串的葡萄全都吞到肚子里。
鼓勵幼兒遷移前面經驗,集體說出短句:啊嗚--咕嘟,啊,真好吃。
教師動作指導:教師帶著寶寶一起,一手模仿拎著一大串葡萄,仰著腦袋,張大嘴巴,"啊…嗚"一口,"咕嘟"一下,"啊…嗚"一口,"咕嘟"一下……,鼓勵寶寶學著"蛇媽媽"的樣子吞葡萄,把葡萄一個一個全都吃到小肚皮里,吃完還可以用手抹抹嘴巴,表示"真好吃"的樣子,增強情節表演的趣味性。
4、觀察PPT圖片9~圖片10。(教師重點引導,鼓勵寶寶夸張表現。)①PPT圖片7:你們瞧!小蛇怎么了?發生什么事情了?小蛇到底吃了什么東西才會變成這樣的呀?(教師重點引導寶寶仔細觀察畫面上的小蛇,找一找小蛇的頭到哪里去了?小蛇的尾巴?小蛇怎么變成小樹的樣子了呢?)②PPT圖片8:呦,好餓好餓的小蛇,怎么把小樹也吃下去了呀?師:小蛇真調皮。老師覺得很奇怪,小蛇是怎么把小樹吃下去的?
(重點猜測:小蛇是怎么吃小樹的?先……再……最后……引導寶寶用簡單的語言講出小蛇爬樹、翻身、吞等等動作,教師提煉簡單的輔助動作展示給寶寶看,幫助寶寶理解小蛇吃樹的一系列連續動作。)③請幼兒模仿小蛇吃小樹的體態動作。
教師語言指導:小蛇真調皮,它扭來扭去,扭來扭去,爬上小樹,爬到高高的上面,張開大嘴巴,"啊……嗚"一口,"咕嘟"一下,把整棵小樹都吞了下去,變成了一棵奇怪的小蛇樹。哈哈!
鼓勵幼兒遷移前面經驗,不經過老師提示就能說出短句:啊嗚……咕嘟,啊,真好吃。
教師動作指導:當老師講到小蛇吞小樹的時候,老師鼓勵寶寶張開大嘴巴,可以站起來,把頭往下低,表示模仿小蛇從上往下吞小樹,最后也可以鼓勵寶寶低著頭,把小手往后擺,象孔雀的尾巴一樣張開來,表示小樹的樹叉。
三、教師簡單針對故事內容進行提問,幫助幼兒進一步體會故事的滑稽與幽默。
師:哎呀!小蛇吃的肚子好飽啊!我們摸摸自己的小肚子,幫助小肚子消化消化。來,寶寶一起坐下來,休息一下吧!
鼓勵寶寶再次觀察故事結尾處(小蛇背后)的小樹林。
師:寶寶仔細看,小蛇背后的小樹林好象有什么變化呀?怎么會少一顆樹的?你們覺得這棵樹好吃嗎教師小結:故事里的小蛇真有趣,也很貪吃,它看見什么就吃什么,吃了什么形狀的東西,肚子就變成什么形狀,竟然連小樹也吃掉了,真好玩。
四、引導孩子,學習吃東西的正確方法。
1、你們覺得小蛇這樣吃東西好嗎?為什么?
2、教師歸納幼兒講述內容,進行簡單小結:我們小朋友吃東西的時候,一定要細嚼慢咽,千萬不能學小蛇,啊嗚一口、咕嘟一下吞到肚子里,小肚皮要撐壞的。
延伸活動:好餓的小蛇現在還是好餓好餓,讓我們一起為好餓的小蛇真棒點好吃的吧。畫各種好吃的東西。
五、幼兒模仿小蛇的各種動作,隨音樂自由出活動室。
教師與幼兒一起回顧小蛇吃下的四樣食物,并鼓勵寶寶回家把這個故事講給爸爸、媽媽(或者爺爺、奶奶)聽。
教師帶領幼兒模仿小蛇的各種動作,在歡快、悠揚的音樂聲中自由出活動室。
活動評價:
1、《好餓的小蛇》是一個很有創意的故事,適合小班幼兒的聽賞與模仿。為了能讓幼兒感受到故事的幽默與詼諧,我用極其夸張的語言、表情及動作表現小蛇吞東西的樣子,并且鼓勵幼兒學習模仿小蛇有趣的吞咽動作,通過擬聲詞"啊嗚--咕嘟"的重復表演,讓孩子感受到小蛇吃東西的有趣與特別,激發孩子情境性表演的興趣,滿足小班幼兒"能聽懂、愿意想、喜歡說、愛表現"的活動積極性。
2、在教學重點環節處,讓幼兒根據自己觀察到的內容,發散思維大膽猜測小蛇的肚子里到底吃了什么東西?這個環節也是調動孩子原有的生活經驗,在孩子認真觀察"身體變樣了的小蛇"的前提下進行合理猜測,鼓勵每個孩子都能投入到猜測活動中,教師重點引導幼兒發現小蛇肚子的變化,而不單單只是引導寶寶猜對了沒有。最后,教師出示圖片揭曉答案,形象地歸納出變樣后的小蛇為:蘋果蛇、香蕉蛇、葡萄蛇、菠蘿蛇、小樹蛇……讓孩子直接關注故事背后所蘊涵的幽默與滑稽。
教學反思:
《好餓的小蛇》是一個很有創意性的故事,很適合小班幼兒的年齡階段,因此,我選擇了這個內容;顒又形易層變喊l散思維大膽的猜測小蛇的肚子里吃了什么東西。根據形狀猜測、根據生活經驗猜測,我讓他們猜測的不僅僅是繪本上的東西,我還增添了幾樣其他的物體,孩子們的興趣很濃。
在教具的設計上很巧妙,打破了傳統的看大圖書或者看幻燈,而是運用了可以自由翻看的轉轉書讓幼兒進行猜測,給孩子設置了想往下看的許多個懸念,激起了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并通過看一看、猜一猜、摸一摸、說一說等形式感受繪本的趣味情節,嘗試用完整的語言大膽表述,使孩子有一個語言技能的提高。最后完整欣賞、閱讀圖畫書,體驗繪本所帶來的樂趣。
幼兒園小班語言好餓的小蛇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喜歡閱讀的興趣。
2.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和大膽的表現能力。
3.在理解故事內容的基礎上,大膽表現故事中的擬聲詞,感受故事的童真童趣。
4.引導幼兒在故事和游戲中學習,感悟生活。
5.鼓勵幼兒敢于大膽表述自己的見解。
活動準備:
《好餓的小蛇》繪本書、故事課件等
活動過程:
一、導入
教師出示繪本《好餓的小蛇》引導幼兒觀察圖書封面
提問:封面上有什么?小蛇餓了,它會找什么吃呢?會發生一件什么有意思的事情?
1.出示小蛇吃東西的圖片,引導幼兒進行猜測。
提問:請你猜一猜小蛇肚子里吃了什么?(引導幼兒發揮想象力大膽猜測)
2.教師根據課件生動的講述故事
指#教案# 導語:讓我們一起完整的聽一聽故事,看看小蛇是究竟吃到了什么好東西。
提問:故事的名字叫什么?小蛇都找到了些什么好吃的東西?
總結:蘋果是圓圓的、紅色的;香蕉是長長的、黃色的;飯團是三角形的;葡萄是一串一串的、紫色的;菠蘿是帶刺的。
3.教師帶領幼兒一起學小蛇吃東西的樣子。
雙手分開表示小蛇的嘴巴,生動的表情表現“啊嗚”和“咕嘟”這兩個擬聲詞。
4.教師第二遍完整的講述故事
(1)教師和幼兒共同分享圖畫書《好餓的小蛇》
(2)教師講故事,幼兒進行大膽表演。
二、結束
討論:最后小蛇會怎樣?會發生什么事情呢?引導幼兒進行觀察后環襯和封底。
小結:小蛇吃飽了在呼呼呼的睡覺呢。
幼兒園小班語言好餓的小蛇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喜歡閱讀的興趣,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
2、引導幼兒通過猜讀的方法閱讀畫面,理解故事的畫面內容。
3、在猜測、操作中,學說故事中的短句。
活動準備:故事ppt、黑板、雙面膠、小蛇、水果圖片若干、小蛇教具若干
活動重點:通過猜讀的方法閱讀畫面,理解故事的畫面內容。
活動難點:初步引導孩子用形容詞學說故事中的短句。
活動過程:
一、以課件小蛇引出課題
師:小朋友,今天我第一次見你們,我帶禮物來啦,我帶了一個很好聽的故事,有一個小動物它也跟著我來了,它想講故事給你們聽,看看它在哪呢?寶寶快看!它是誰呀?仔細看哦,看看它是誰呀?
1、先出示小動物的尾巴
師:你看看它可能會是誰呀?(出示動物的尾巴)
幼:長頸鹿、老虎(幼兒自由想象并回答)、兔子
2、再出示小動物的頭
師:這是誰?(接著出示動物的頭)
幼:蛇
3、最后完整地出示小動物!
師:他說是蛇,是不是蛇呀?看看,前面細細長長的,有斑紋的,黃黃的黑黑的顏色大家都看到了對吧?現在露出了一個橢圓形的腦袋,它到底是誰呢?出來吧,仔細看哦,咦,出來的是誰呀?
幼:蛇
師:哦,是小蛇,你們看小蛇笑嘻嘻的,我們跟它打個招呼吧,小蛇你好!
幼:小蛇你好(幼兒跟著老師對著小蛇揮揮手)
二、跟著老師做游戲:學小蛇走路(聽著音樂跟著老師一起扭)
師:小蛇扭呀扭呀,它也來了,它要給小朋友們講故事真開心,這樣吧,小蛇來了我們學學小蛇的樣子跟小蛇一起玩一玩,好嗎?
三、教師初步講解故事,引導幼兒觀察圖片
1、小蛇扭呀扭來到了果園
師:這會呀,扭著扭著,它覺得肚子有點餓啦,于是小蛇呀來到了一片果園,果園里面可能會有很多很多的水果是吧?那楊老師問問你們,果園里面可能有些什么水果給小蛇吃?誰來說?
幼:香蕉、葡萄、蘋果、草莓、西瓜、桃子、梨、櫻桃
2、小蛇前面出現了一棵蘋果樹,蘋果圓圓的,小蛇一口把大大的圓圓的蘋果吞到肚子里
3、吃了一個蘋果后的小蛇肚子會有什么變化?小蛇的肚子像什么?(幼兒自由想象)引出一些關于圓形的無題(比如輪胎、井蓋、方向盤、籃球、燈籠等)
4、第二天,小蛇再次來到果園,小蛇還能和昨天一樣吃到蘋果嗎?(播放錄音,小蛇吃蘋果的聲音,猜猜小蛇吃到了幾個蘋果?)
5、出示小蛇吃了三個蘋果的圖片,讓幼兒觀察小蛇吃了幾個大蘋果?幾個小蘋果?吃了三個蘋果后的小蛇像什么?(像毛毛蟲、糖葫蘆、東方明珠)
四、請幼兒給小蛇喂水果(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為每位幼兒準備一條小蛇,各種各樣的水果,請幼兒給小蛇喂水果!)
1、教師示范如何操作給小蛇喂水果
2、發給每位幼兒每人一條小蛇,讓孩子到桌面上去操作
3、把喂飽的小蛇粘貼在黑板上,供幼兒欣賞
4、小結:因為小蛇吞進了不一樣的水果所以小蛇的肚子都不一樣
五、以小蛇把兩根香蕉吃到肚子里引發孩子想象(幼兒自由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