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數學上冊第二單元教案最新(精選5篇)
三年級數學上冊第二單元教案最新 篇1
目標:
1、理解分數幾分之一的具體含義,建立分數的概念。
2、知道分數各部分的名稱,會讀、寫幾分之一的分數。
3、培養學生在觀察分析和動手操作中,正確地理解分數的概念
教學重點:初步認識幾分之一,會讀寫幾分之一。
教學難點:理解幾分之一的具體含義,建立分數的。初步概念。
教學關鍵:使學生理解幾分之一的具體含義并形成表象。
教具學具的準備:教師準備:課件
學生準備:紙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由分月餅不公平,引出“平均分”;把一個月餅分成大小的不一樣的2份,不公平,再次強調“平均分”;把一個月餅平均分成2份,引出“一半”,不能用以前學過的數進行表示,引出課題,并板書課題。
二、探究新知
(一)認識1/2的意義和讀、寫。
(二)認識1/3的意義。
(三)概括分數的意義并敘述幾分之一。
(四)折紙游戲,補充分數的意義。
(五)引出分數的概念。
(六)自學分數的各部分名稱并指生匯報。
三、鞏固練習(闖關游戲)
第一關:考查分數的讀法。
第二關:看圖寫分數,并說理由。
第三關:判斷涂色部分能用分數表示嗎?
四、全課總結
這一節課你們都有哪些收獲?
五、拓展升華
分數在生活中的運用,以班級人數為例,每個學生是班級人數的幾分之一,培養學生的班級榮譽感。
六、布置作業
請同學們下課后觀察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可以用分數表示,回家后說給你的爸爸、媽媽聽,好嗎?
三年級數學上冊第二單元教案最新 篇2
一、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第35頁。
二、教學目標:
1、能從各種圖形中區分出四邊形,認識四邊形的特征。
2、通過對四邊形進行分類,對不同的四邊形各自的特征有所了解,特別是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3、通過實踐操作活動,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三、教學準備:
課件。每人準備水彩筆一支。四人小組:一袋四邊形的圖片。
四、教學過程:
(一)主題圖引入。
1、同學們,你們喜歡參加體育活動嗎?你喜歡什么體育運動?
2、光明小學校園里,同學們也正在進行各種活動,我們一起去看看。(課件出示主題圖)
(1)仔細觀察,在這美麗的校園里你發現了什么圖形?(先自己找一找,再同桌交流)
(2)交流匯報,學生可能找到的圖形有:(指名回答,課件單一閃動)
3、導入課題。
在美麗的校園里有許多的圖形,像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菱形、梯形(同時閃動這些圖形)這些都是平面圖形,都叫四邊形。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四邊形。
板書:四邊形的認識。
4、初步感知:你認為怎樣的圖形是四邊形?
(二)探索交流、概括特征。
1、動手操作。
(1)涂一涂(讓學生感知面)
同學們,數學書第35也有許多的圖形,你能從中找出四邊形嗎?并涂上你自己喜歡的顏色。比一比,看誰涂得又快又好看。
(2)涂完后,同桌交流,說說理由。
(3)集體反饋,為什么這些是四邊形,而那些卻不是?
2、討論,概括四邊形的特征。
(1)仔細觀察一下,這些四邊形有什么特點?(先小組,再反饋)
(2)根據學生的反饋,板書。
3、判斷四邊形。
老師這里還有一些圖形請你判斷一下他們是四邊形嗎?(集體用手勢判斷,并說明理由)如果不是,你能把他變成四邊形嗎?(課件演示)
4、我們知道了四邊形的特征,你能說說我們生活中哪些物體的。表面也是四邊形?
(三)動手操作,獲取新知。
1、分一分:每一小組一信封,內有六種圖形:正方形、長方形、平行四邊形、菱形、不規則四邊形和梯形。
(1)活動建議:小組合作,給這些四邊形分分類,組長把分的結果記錄在學習卡上,并說說你們為什么這樣分?(教師巡視指導。學生交流分法時,把長方形、正方形分為一類的分法最后出現)
(2)學生可能出現的分法:
、侔唇欠郑洪L方形、正方形(四個角都是直角),菱形、平行四邊形、不規則四邊形、梯形(沒有直角)。
、诎催叿郑洪L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菱形(兩組對邊相等),梯形、不規則四邊形(兩組對邊不相等),長方形、平行四邊形(對邊相等),正方形、菱形(四邊相等),不規則四邊形、梯形(四邊都不相等)。
、郯磳欠郑洪L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菱形(對角相等),不規則四邊形、梯形(對角不相等)。
(3)在學生分的過程中,一步一步解決一些最基本的四邊形的特征。(對邊的引導:上下為一組對邊,左右為另一組對邊)
2、進一步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我們來看把長方形、正方形分成一類的這種分法:
(1)長方形、正方形和其他的四邊形相比,又有什么不同呢?小組內說一說,可以借助三角板和直尺。
(2)小組匯報,得出結論。(在黑板上貼出正方形和長方形)
(3)我們請電腦博士來演示一下。
(4)長方形和正方形同其他的四邊形相比,有一定的特殊性,所以長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四邊形。
(四)(機動)拓展應用。
1、誰來幫幫我。
(1)是一個形,也是一個邊形。
(2)是邊形,有角,其中有個直角。
(3)圖中有個四邊形。
2、自己拿出一個四邊形,剪去一個角后,它會變成什么形狀,請你動手試一試。
(五)課堂總結。
今天,老師和同學們一起認識了四邊形。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嗎?
三年級數學上冊第二單元教案最新 篇3
教學目標:
1、結合生活情景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會用不同的方法和材料做出角。
2、在操作活動中體驗感知角有大小,會用多種方法來比較角的大小,在探索角的大小比較的過程中,發展數學思考能力。
3、在創造性使用工具和材料來制作角和比較角的大小的過程中,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
教學重點:在直觀感知中抽象出角的形狀。
教學難點:體會角的大小與兩邊叉開的程度有關,探索多種角的大小比較方法。
教具學具準備:多媒體課件、小棒、兩根硬紙條、圓形的手工紙、一根毛線
主要教學理念及選用的教學方法:
操作與思維是互不可分的,操作是前提,思維是關鍵。在本節課中通過“看一看、找一找、做一做、比一比”等活動,促進學生思考,鼓勵學生交流。在活動時教師大膽放手,采用小組合作、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自己進行探索。在探究知識的同時,既加深學生對角的認識,又豐富數學活動的經驗。學生通過有趣的探究活動,品嘗到了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成功和喜悅,自信心和成就感也隨之增強了。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故事導入
談話:在數學王國里住著一群可愛的圖形娃娃,他們整天在一起唱歌,跳舞,做游戲可開心啦!其中就數“角”娃娃最調皮了,這不,在圖形娃娃們玩捉迷藏游戲的時候,“角”娃娃躲到了我們生活中的一些物體上來了,你能把它找出來嗎?
2、揭示課題
今天,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來找“角”娃娃,并與“角”交朋友,好嗎?
[教學設想:這一環節創設了學生喜愛的故事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進一步探究學習,同時幫助學生找到生活與新知的鏈結點,即圖形中都藏著角。]
二、操作時間感知,自主建構
1、抽象角,認識角的各部分名稱
(1)從實物中感知角
(出示多媒體畫面)調皮的角娃娃就藏在這些物體中,你能把它們找出來嗎?比比,誰的眼睛最亮。
誰來說說,你從哪里找到了角?引導學生在物體表面找到角并指一指。
(2)抽象角
老師也從這些物體上找到了一些角,并把它們畫了下來。指出:象這樣的圖形都是角。
[教學設想: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讓學生在實物上找角,在學生直觀認識的基礎上,抽象出角的圖形]
2、認識角各部分的名稱
(1)請小朋友用尖尖的地方戳一下手心,有什么感覺?(尖尖的)再用手摸一摸它的兩條線,有什么感覺?(直直的)
(2)那你知道這個尖尖的地方和直直的線叫什么嗎?它們就藏在數學書的第68頁里面,趕快去找一找吧。
(3)小結:角有一個頂點和兩條邊。
[教學設想: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從觀察實物到抽象出角、認識角的各部分,這個環節從直觀形象到抽象,幫助學生在厚實的感性經驗的支撐下深刻的建立起角的表象,切合兒童思維特點,同時蘊含了“數學從生活中來”的大數學觀。]
(4)你能指出這幾個角的頂點和邊嗎?
3、判斷比較,深化表象
談話:聽說我們在認識角,課堂上來了一些小客人,都爭著說自己是角,誰能來判斷一下。
(1)你能指出這些圖形中哪些是角?那些不是角嗎?
(2)角藏在我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找一找,在我們的周圍還有哪些物體的表面也有角?
[教學設想:在抽象出角的圖形后引導學生回到生活情境中,在找角過程中豐富對角的表象的積累,使學生進一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4、制作角,感悟角有大小
(1)嘗試操作,實踐體驗
談話:角在我們的生活中到處可見,想不想親手做個角呢?趕快動手試一試吧!
老師給你們準備了一些材料(兩根小棒、兩根硬紙條、一段毛線、一張圓形的紙),請你們根據自己的需要用老師提供的材料或者身邊的物體創造一個角,比一比哪一組想出的方法的多。(小組合作,教師巡視)
(2)成果展示——以小組為單位,誰來介紹一下你做的角?(將所做的角用實物投影展示出來。
(3)感知角有大小
師:小朋友們都有一雙巧巧手做出了各種各樣的角,老師也做了一個角,老師的這個角還會變呢?你能使這個角變大些或者變小些嗎?(同桌用自己做的角互相演示一下)怎樣使角變大些?變小些?
(4)從這里我們可以發現,要使角變大些,只要怎樣?要使角變小些,只要怎樣?因此,角的大小與什么有關系?
[教學設想:“聽過了,便忘記了,看過了,便記住了,做過了,真正掌握了”,通過親自操作,學生獲得了自己去探索數學的體驗,培養了學生的探索意識。以小組為單位做角、展示角,讓學生參與了合作與交流的活動,在交流中學生認識到做角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初步體驗了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
5、比較角的大小
問:現在你能比較角的大小了嗎?
(1)直接比較,引導觀察
這里有四個鐘面,時針和分針形成了大小不同的角,你能看出哪個角?哪個角最小嗎?
(2)自主探究,誘發思考
問:剩下的這兩個角誰大呢?你能想辦法比較出它們的大小嗎?
(3)和同桌的小朋友互相討論。
(4)你知道還有什么方法可以比較出角的大小嗎?
師:小朋友,真了不起,想出了這么多比較角的大小的方法。
[教學設想: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充分合作,互相取長補短。學生上臺交流自己的辦法,不僅鍛煉了口頭表達能力,而且教師和同學的肯定,使自身獲得了成功的體驗,關注了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三、綜合應用,鞏固深化
師:角娃娃真調皮,現在它有躲到小朋友的課本里去了,你能把它們找出來嗎?
1、“想想做做”3題
(1)獨立完成,集體交流。
(2)引導思考,根據你看到的圖形和填出的答案,想一想,你發現了什么?你能根據自己的發現推想出三角形有幾條邊、幾個角嗎?
2、“想想做做”2
獨立完成,集體交流。
3、出示智多星,你知道這顆星星上有幾個角嗎?
四、課堂總結,拓展延伸
1、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2、看到小朋友這么聰明,角朋友非常高興,要送給大家一把金剪子,請你回家試著把一張長方形的紙剪掉一個角,看還剩幾個角,比一比,誰的剪法多,好嗎?
三年級數學上冊第二單元教案最新 篇4
課題:數學廣角——搭配問題
教學內容: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第112頁例1及練習中習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生活中的一些簡單搭配現象,通過觀察、猜測、實驗等數學活動,提出不同的搭配方案。
2、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滲透符號化思想,以及有序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
教學重點:
自主探究,掌握有序搭配方法,并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怎樣搭配可以不重復、不遺漏。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金色的秋天即將過去,一只蝴蝶在草原上忙碌,它要干什么呢?
原來它是受了智慧老人的差遣,要去給百變小櫻送一封信。小櫻會不會讓我們看信的內容呢?
噢,是智慧老人邀請她到數學城堡去呀!
二、討論合作,探究搭配方法
1、嘗試猜想。
小櫻帶了2件上衣,3件下裝,如果她每天都想有不同的搭配方法,她可以不重復地穿幾天?
2、思考討論。
(1)引導思考:用2件上衣和3條下裝搭配,到底有多少種不同的搭配方法呢?你可以想一想、畫一畫、甚至算一算,用最簡便的方法把各種穿法快速記錄下來。
(2)獨立思考,嘗試表示。
(3)小組交流:把你的想法在小組內交流。教師巡視,參與指導小組活動。
3、展示匯報:現在哪組來匯報?你們是怎么想的?用什么方法記錄的?請不同表示方法的學生在實物投影上展示說明,其他學生評價。
預設學生的方法可能有:(1)數字表示;(2)文字表示;(3)符號或圖形表示:(4)計算。
4、觀察比較
(1)剛才我們展示了這么多表示辦法,你覺得它們有什么共同的特點呢?
小結:經過剛才的討論我們發現,要解決這個問題可以有兩種思路:一種是先定衣服,再配下裝,第一件衣服可以配3天下,第二件衣服又可以配3天下裝,一共有6種搭配方法;另一種方法是先定下裝,再配衣服,第一條下裝可以配2件衣服,第二條下裝也可以配2件衣服,同樣地第三條下裝又可以配2件衣服,一共也是6種搭配方法?梢娢覀冊诮鉀Q問題的時候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課件演示)
(2)剛才同學們還想出了這么多記錄的方法,你最喜歡哪一種?為什么?
看來有順序地連一連、排一排能幫助我們不重復、不遺漏地把所有的搭配方法找出來。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像我們剛才說的穿衣服時不遺漏、不重復、有序就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一種數學問題——搭配問題。
板書:搭配
5、拓展延伸
(1)如果小櫻想在數學城堡里待一星期,她能不能做到每天都有不同的穿法?那該怎么辦?
(2)請你幫她增加一件上衣或者一條下裝,想一想有幾種不同的搭配方法,用你最喜歡的方法把它們記錄下來,然后和同桌交流。
請不同方法的學生匯報,其他學生評價。
如果在前面學生沒有想出用算式的方法,在這里教師可適當引導,使有能力的學生初步感知。
6、感知提升
如果帶4件衣服,3條下裝一共有幾種搭配方法?如果5件衣服,4條下裝呢?6件衣服,6條下裝呢?
三、綜合應用,解決實際問題
1、密碼門
帶好行裝,小櫻來到了數學城堡,哎呀,數學城堡的門是密碼門,她是頭一次來,不知道密碼,怎么辦呢?
這時智慧老人告訴她,密碼是一個兩位數,十位上是2、4、9中的一個,各位上是3、6、8中的一個,密碼可能會是哪些兩位數呢?你能幫助小櫻把所有的情況都羅列出來嗎?
學生獨立嘗試、匯報評價,教師板書。引導學生得出兩種不同的有序思考的方法:先定十位上的數字,再配個位上的數字;先定個位上的數字,再配十位上的數字。
2、選定路線
小櫻進了城堡的門,智慧老人要她到數學樂園去找聰聰和明明,她有幾種不同的走法呢?
先指導學生看懂圖,學生在書上畫一畫,小組內互相說一說,討論交流。指名展示匯報。
3、拍照
小櫻到了數學樂園,見到有幾個小朋友爭著要和聰聰、明明拍合影呢,他們每人都要和聰聰、明明單獨拍照,小櫻的魔杖能拍10次,夠嗎?
如果小櫻也要和聰聰、明明各拍一張合影呢?
4、選擇交通方式
拍完照后,聰聰、明明問小朋友們最想上哪兒的大學,如果是你,你會怎樣回答呢?
是呀!北大、清華是很多學生們向往的大學,希望你們努力學習,能到那兒去上大學。北大、清華都在北京,如果從銀川到北京,我們可以怎樣去呢?出示課件。
學生討論,交流匯報。
四、總結
這節課你學會了什么知識?
三年級數學上冊第二單元教案最新 篇5
第二單元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1. 在搭立體圖形和多方位觀察立體圖形的活動中,逐步發展空間觀念以及觀察和操作能力。 2 經歷用正方體搭立體圖形的過程,體驗到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立體圖形,所看到的形狀可能不同。 3 能正確辨認從正面、右面、上面觀察到的立體圖形的形狀。 4. 在搭立體圖形的實踐活動中,體驗并初步學會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詞語描述正方體的相對位置。教材分析 “觀察物體”這一單元的主要內容是從正面、右面、上面三個不同的位置觀察立體圖形,通過觀察使學生體驗到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立體圖形所看到的形狀可能不同,并能用語言表示物體的相對位置。這一內容的學習使學生在二年級已經學過的“從三個方向觀察簡單物體”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立體圖形。二年級學習時,主要是通過從不同的位置觀察只管物體,描述所看到圖形的不同形狀,而本單元主要是通過“搭一搭”的活動,讓學生根據一些指令,想象所搭立體圖形的形狀,以提高學生形象思維的能力,從而反戰他們的空間觀念。 本單元的教學內容具有活動性、過程性和體驗型的特點。教學時,教師應為學生準備好正方體學具或由學生自備正方體的積木。教師應利用教材提供的市井活動,一道所有學生參與到操作活動中來,讓學生在搭立體圖形的過程中觀察、思考、想象、交流,根據自己的時間體驗,感悟從不同角度觀察立體圖形,所看到的形狀可能不同,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本單元的教學強調學生的實踐體驗,教師要讓學生充分活動。教學活動可以用多種形式的游戲展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題 目
搭一搭(觀察立體圖形)
備課人
教 學
目 標1.通過拼搭和觀察立體圖形的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操作和空間想像能力。2.在拼搭立體圖形的實踐活動中,體驗并初步學會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詞描述正方體的相對位置。3.在學習活動中初步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提高學習熱情,培養與同學合作交流的習慣。
教 學
重 難 點
正確辨認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立體圖形的形狀;準確把生活中的實物抽象成立體圖形。
教 學準 備
課件、正方體積木
課 時安 排
1
教 學 過 程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1、情景導入 同學們,你們看過奧運健兒站在高高的領獎臺上的領獎場面嗎?[出示課件:奧運領獎]【奧運領獎】(場景1) 說明:出示奧運領獎場面,突出領獎臺,播放中國國歌,四周有觀眾為背景。2、溫舊知新
下一步 我們在二年級已經學過“從三個方向觀察簡單物體”: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那什么是從正面觀察,什么是從側面觀察,什么是從上面觀察?那么各個位置的觀眾從這三個方向看“領獎臺”會是什么形狀的呢?[ (場景2)]【奧運領獎】(場景2) 說明:以不同方位的攝像機拍攝角度或通過鼠標移動自由旋轉,讓學生理解什么是從正面、側面、上面看。并能大致說出看到的形狀。大致平面圖如下:側面正面上面
二、探索新知,動手操作。1、隔屏模仿(1) 電腦示范:淘氣和笑笑是一對好朋友,你們知道他倆的默契程度會怎樣呢? 下面我們就來看一看、學一學他倆做的一個游戲。[出示課件:隔屏模仿]【隔屏模仿】
下一步 說明:見書本14頁,略有不同。場景間采用線型順序排列,統一設 按鈕切換。 場景1:屏風兩邊各站著淘氣與笑笑,兩人的桌前各隨意放著些正方體積木(背景為墻壁)
場景2:淘氣邊說邊做:我并排橫放三個積木。笑笑跟著做。 場景3:淘氣邊說邊做:我在中間方塊的上面放一個。笑笑跟著做。
場景4:淘氣邊說邊做:我把靠墻邊的方塊拿去。笑笑跟著做。
場景5:拿走屏風,出現兩個人的積木立體圖形相同。(2) 同組練習:看了上面的動畫,我們知道了淘氣和笑笑兩個人的默契配合能力真好! 同學們,你們要試試自己小組間的合作默契能力嗎?那我們學著來玩玩這個游戲。(小組同學間可以采用背靠背的形式坐好,然后由其中一個同學發指令,所有同學各自搭積木)2、問答猜圖(1) 猜電腦圖:笑笑用積木神秘地搭好了一個立體圖形讓淘氣猜,大家想知道是怎樣擺放的立體圖形嗎? 那我們和淘氣一起來猜猜,看誰能最快猜出來。[出示課件:快速猜圖] 【快速猜圖】 說明:見書本15頁。場景間采用線型+跳轉順序排列。
下一步 主場景:出現一個透明或模糊的立體圖形,即謎底 [ 到場景1]
側面
上面
正面 場景1:淘氣問:用了幾個正方體?笑笑答:用了3個正方體。(列出所有符合條件的圖,并設立三個按鈕 [ 鏈到場景2][ 鏈到場景3][ 鏈到場景4] ;場景2、3、4是并列關系)
正面
側面
上面
場景2:淘氣:從正面看是幾個正方形呢?笑笑答:3個
場景3:淘氣:從側面看是幾個正方形呢?笑笑答:2個
場景4:淘氣:從上面看是幾個正方形呢?笑笑答:2個
場景5:可見 和 是每種問法都有的立體圖形。 淘氣問:上面的方塊在左邊還是在右邊呢?笑笑答:右邊 場景6:出示謎底:(2) 練習互猜:在學生通過剛才的練習學會了游戲規則后,教師及時總結猜圖游戲經驗,并展開師生間猜圖活動;顒又袕娬{:通過最簡單的問答,以最塊的速度猜出來;顒拥男问剑簩W生猜老師、老師猜學生、學生猜學生(小組內互猜、組組間互猜)等形式。三、應用與擴展1、課后練習:[出示課件:課后練習] 【課后練習】
練習1
練習2
練習3
練習4總說明書:1.見書本16-17頁1-4題,分四個場景。用按鈕 鏈接 2、四道題目均具交互功能,并在提交或確定后判斷錯對。 3、以下分別只作簡單說明,圖略。 場景1:能在括號中選擇或從題外拖入“√” 、“○”與“△”。 場景2:能畫(連)線條;括號中能填空。 場景3:在括號中填空上面側面正面 場景4:先分好方格(每個為4x4),然后通過點擊填充方格,達到畫圖效果。如: 2、拓展練習:[出示課件:拓展練習]【拓展練習】 出示若干個生活中常見的物體組合(實物圖片或視頻),讓學生根據畫面抽象成立體圖形,然后能說出從正面、側面、上面看是什么結果?如: (1) 家庭多媒體組合(正方顯示器、主機、音響等) (2) 家具組合(衣柜、箱子、桌子) (3) 貨箱組合四、全課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許多有關觀察物體的知識與方法。我們也知道了正方體通過不同的搭放能組成不同的立體圖形,通過不同的角度觀察能看到不同的圖形。同學們,在生活當中你還見過哪些立體圖形呢?板 書 設 計
搭一搭
修改及補充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