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躁爽日日躁狠狠躁视频,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一线,丫鬟露出双乳让老爷玩弄,第一次3q大战的经过和结果

首頁 > 教案下載 > 教案大全 > 古詩兩首教案(精選12篇)

古詩兩首教案

發布時間:2023-08-11

古詩兩首教案(精選12篇)

古詩兩首教案 篇1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這節課我們學習賀知章寫的另一首《回鄉偶書》。

  2、板書課題、解題。

  二、學習《回鄉偶書》。

  1、簡介作者及背景。

  那么誰來介紹一下這首的作者?

  2、齊讀、指名讀。思考:這首詩講了一件什么事?

  3、借助課文注釋及自學詩句,記下不懂的問題,然后小組討論。{學生自學討論}

  4、同學們學得真起勁,那么今天我們又學會了一首詩,高不高興?那么放學回家后把這首詩給父母講一講好不好?

 。1)分角色試練表演。

 。2)指定小組在班上展示表演。

  師:同學今天學的真不錯,那么其他同學學了這首古詩后還有什么收獲?

  (生談)

  5、小結:詩人少小時離開家鄉,年紀老了才得以重返家鄉,離開家鄉久了,一切都可以改變,惟有“鄉音無改”,這無改的鄉音里流露出詩人對家鄉的深情厚意,同時又有淡淡的憂傷,那么我們能不能帶著對家鄉的思念,懷著淡淡的憂傷讀一讀這首詩。

  6、指導朗讀。(試讀、指名讀、齊讀、試背。)

  7、《回鄉偶書》描繪了詩人告老返鄉不被相認的情景,那么下面請同學們根據詩的內容,結合自己的想象。試著將《回鄉偶書》編成故事,再演一演。

 。1)在小組內進行編演

 。2)指定小組在班上展示演出,師生評議。

  8、師模仿“記者”,采訪“賀知章”。

  9、感情朗讀、想象情景。

  三、布置作業。(任選一題)

  1. 為《回鄉偶書》完成一幅詩配畫。

  2. 編故事。

  反思:

  在古詩教學中運用情境教學手段,孩子們會感到“易”“趣”“活”,課堂上不在是那種沒完沒了的單調重復的各種習題和可有可無的乏味的回答,學生的視野、思想也不被禁錮在小小的教室里,通過表演,詩中那鮮明生動的形象,真切感人的情景及耐人尋味的情感,都會深深地印到學生的腦海里。

  愛表演是學生的天性。學生要表演,首先要熟讀課文內容,深入理解課文語言;其次要展開想象的翅膀,設計表演過程。因此,課堂表演能促進學生正確理解并靈活運用課文語言,是學生進行語言實踐的有效方法。

  二、贈汪倫

  教學目的:

  1.了解詩句內容,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2.達到會背,會默寫。

  3.欣賞李白的詩(小學生必背古詩中的)。

  教學準備:掛圖,錄音機,寫好的書法作品:李白的詩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圖畫故事引入,激起興趣

  1.出示圖畫,觀察,說說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放錄音:有關李白和汪倫之間的小故事,和《贈汪倫》是在什么情況下寫的。

  二、自讀自學,領悟詩意

  1.檢察預習,你查了什么資料,了解了什么知識?

  2.自讀古詩,說說讀懂了哪些內容。

  3.你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4.連起來說說詩意。

  5.這首詩主要寫了什么?表達作者什么感情?怎么寫的?你從哪里體會出李白和汪倫的情誼深?

  三、感情朗讀,理解背誦

  配樂有感情朗讀,提高興趣,體會感情。

  四、表演詩意,創造理解

  表演詩中描繪的場面,創造性地理解古詩,極大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五、擴大閱讀,欣賞古詩

  先回憶學過的李白寫的詩,感情朗讀。

  然后欣賞小學生必背古詩中李白的詩,是老師事先寫好的書法作品,擴大閱讀面,激起興趣,為課后題奠定基礎。

 。ǜ秸n后選做題:舉辦一次書法比賽。把自己最喜歡的古詩寫成書法作品,比一比誰寫得好。)

古詩兩首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課文的兩首詩均是五言絕句,語言清新、平白、簡易。

  學情分析:

  兩首古詩簡單易懂,教師應引導學生在細讀中想象詩歌所描繪的生動形象,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真正品味到古詩所蘊含的內在意境。

  教學目標 :

  1.通過理解古詩內容,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詩句。

  3.有感情地朗讀這兩首詩,背誦、默寫這兩首詩。

  教學重點、難點

  朗讀、背誦課文,理解古詩意思。能體會《訪隱者不遇》描繪的情景,寫一段話。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學習《尋隱者不遇》

  一、教學目標 :

 。ㄒ唬┩ㄟ^理解《尋隱者不遇》這首詩,想象詩人描畫的情景。

 。ǘ⿲W會本課生字,理解詩句。

 。ㄈ┯懈星榈乩首x這首詩,背誦、默寫這首詩。

  二、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詩句的理解,想象詩人描畫的情景。

  三、教學過程

 。ㄒ唬┌鍟n題,簡介作者(見教案后“資料”)。

  (二)教師范讀,學生初讀這首詩,查工具書,理解“隱者”“不遇”。

 。ā半[者”,即隱士,隱居山林的人;“不遇”,沒有見到。)

 。ㄈ├斫膺@首詩的題目“尋隱者不遇”:

  板書課題、解題。“尋”,尋訪!皩る[者不遇”,意思是尋訪隱者,沒有見到。

  (四)齊讀這首詩,再自由細讀每一句。弄清詩句中不理解的詞語。再讀詩句,用自己的話說說每句詩的意思。過程:自己小聲說——小組議論——全班交流——教師補充訂正——小結。

  第一行:“松下”,在松樹下面,是在山林的一棵松樹下面(點明了事情發生的地點和環境)“童子”,小孩,被尋訪者的徒弟(點明了人物)。

  第二行:“言”,是說的意思。這兩句的意思是:“我”尋訪隱者,在松樹下碰到了一個孩子,那是他的徒弟。我問他師父的去向,他說師父采藥去了。

  第三行:“只”,就;“此”,這。

  第四行:“云深”,云霧迷蒙;“處”,地方。這兩句詩的意思是:師父就在這座山里,山上云霧迷蒙,我也不知道他到底在什么地方。

 。ㄎ澹┓磸驼b讀,想象詩人描畫的情景。

  隱者在云霧迷蒙的山中采藥,連小徒弟都找不到,可見山的高大幽深。

 。┲笇Ю首x背誦。

  第二課時

  學習《所見》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了解詞語的意思。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通過朗讀,感受詩中牧童的機靈活潑,天真可愛。

  教學重點:學會本課生字,朗讀和背誦課文。

  教學過程

  一、看圖導入

 。ㄒ唬┯^察課文配圖

  1.圖上都有什么?(兒童、牛、大樹、蟬)

  2.仔細觀察圖畫,看看這個兒童是什么時候的人。是干什么的。(引導學生抓住兒童的衣著及牛和兒童手上的鞭子的聯系,明白這個兒童是古時的一個放牛娃。)

  3.圖上的兒童在干什么?(指導觀察兒童的表情,初步體會牧童看見樹上的蟬時的心情。)

 。ǘ┙翌},解題

  1.解釋題意:牧童騎著牛,唱著歌,忽然聽到蟬的叫聲,于是停住歌聲跳下牛背,準備捕捉蟬。這一切給一個叫袁枚的詩人看見了,他就寫了一首詩,叫“所見”,意思是說詩中寫的內容是自己親眼看到的。

  2.出示課題:“所見”,讀題。

  3.介紹作者:袁枚,清代詩人,浙江錢塘(今杭州市)人。

  二、初讀詩歌,理解課文

 。ㄒ唬┏踝x課文

  l.學生輕聲自讀課文,要求讀準確,讀通順。

  2.檢查自讀情況。

  (1)出示生字詞卡: 

 。2)注意翹舌音,前鼻音:振   蟬

  3.教師范讀。

  4.看插圖,讀詩句,想想每句詩說的是什么意思。

  5.指名讀得好的學生讀全詩。要求學生邊聽讀,邊看圖,思考:起初牧童在黃牛背干什么?后來呢?

 。ㄖ该寣W生試著回答問題。牧童開始在黃牛背上唱歌,后從牛背上下來了,站在那兒想捉蟬。)

  (二)學習詩句,理解詩意

  1.理解第一句“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1)用自己的話說說前一個分句的意思。通過觀察圖使學生理解到“牧童”指的就是放牛的小孩。

  黃!5囊环N,角短,皮毛黃褐色,或黑色,也有雜色的,毛短,常用來耕地或拉車,肉可以吃,皮可以制革。

 。2)讀整個詩句,查字典說說“振”“樾”的意思。

  振——振動  樾——樹蔭

  教師補充:“林樾”是指茂密的樹林。

  (3)用自己的話說說后半句的意思。(響亮的歌聲在茂密的樹林里振蕩。)

  (4)讓學生讀詩句,然后用自己的話說說整句詩的意思。

  2.理解第二句“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1)齊讀第二句,并看圖,說說圖上的牧童在干什么,與第一句說的情景有什么不同

  (著重指導學生觀察牧童的表情。)

 。2)理解前一個分句的意思。

  查字典,說說“欲”“捕”在詩中的意思。(欲——想   捕——捉)

  用自己的話說說前半句的意思。(想要捕捉鳴叫的知了。)

 。3)讀全句,想一想:牧童聽到廣蟬的叫聲后,怎樣做的呢?

  “閉口”在這里是停止唱歌的意思。

  “立”指牧童從牛背上迅速跳下來,站在樹下。

  理解“忽然”一詞在詩中的意思。(騎在牛背上唱歌時,忽然聽到蟬叫聲。)

  (4)讀詩句,用自己的話說說整句詩的意思。

  三、齊讀全詩

  四、敘說詩意

  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

 。ㄏ奶,一個牧童在樹林中騎著一頭黃牛高聲歌唱,知了在樹上叫著。牧童聽到了知了叫聲。想去捉知了,立即停止唱歌,跳下牛背,站在樹下,望著樹上的知了。)

  五、指導朗讀,加深理解

  1.指導讀第一句詩。

  想象牧童在牛背上高聲歌唱的心情。

  指導讀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2.指導讀第二句詩。

  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忽然閉口立”使我們想到了什么?(教師可引導學生想象牧童面部表情,他全神貫注地盯著知了。想象牧童的動作,他踮起腳尖,身子向前傾,雙手輕輕拍起,作好捕捉知了的準備。想象牧童的內心活動,他不住盤算怎樣抓知了。讓學生仿佛身臨其境,產生“屏住呼吸,別驚動了知了,趕快捉住它”的感覺。)

  3.有感情地朗讀全詩。

  四、背誦全詩

  五、分析指導字形

  1.比較字形。振——晨 蟬——彈 忽——物 閉——閑

  2.重點分析、記憶字形。

  欲:左邊是“谷”,第四筆“捺”改為“點”,右邊是“欠”,不是“文”。

  所:左邊不要寫成“戶”。

  3.指導書寫。

  六、總結

  1.朗讀全詩。

  2.背誦全詩。

  3.學了這首詩,你覺得這個牧童怎么樣?(活潑可愛,愉快、頑皮)

古詩兩首教案 篇3

  教材簡析  

  本課中的兩首古詩都是描寫秋景的。讀了之后,我們會被詩中所描繪的深秋美景所深深陶醉!顿泟⒕拔摹穼懙氖乔锬┑木吧。荷枯,菊敗,橙黃,橘綠,色彩鮮明,突出了秋天的特點。其中描寫菊花傲寒斗霜的氣慨,間接表達了對人的敬佩之情;《山行》描繪的是秋之色,展現出一幅動人的山秋色圖。內容形象生動,色彩明麗,尤其“霜葉紅于二月花”給了使我們以美的享受。兩首詩都配有插圖,便于對詩意的理解! 

  二年級的學生雖小但對于古詩的了解并不少,這兩首詩有不少學生早已會吟誦。教學時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實際經驗,創設特定的情境,在反復誦讀中,引導學生感悟詩的意境。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交流其他古詩,激發學生對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愛,豐富學生的積累。 教學目標:

  1、會認10個生字,會寫6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體會詩人對秋天的贊美之情。

  3、喜歡背誦古詩,背誦課文以外的古詩。

  教學重難點:

  識字寫字,朗讀感悟

  教法學法:識字、寫字教學中抓住難字,重點指導,在朗讀教學中首先讓學生讀準、讀通詩句,再通過各種形式的讀讓學生讀熟練,在此基礎上,想象和描繪畫面,領會詩的意境,再美讀升華,可輔以音樂。

  教學準備:

  1、字詞卡片。

  2、收集作者資料以及其它相關的詩句。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 揭題

  今天我們學習兩首描寫深秋美麗景色的古詩。齊讀課題。

  二、學習第一首古詩

 。ㄒ唬┽岊}

  1、讀古詩題目(注意重點字音:贈)

  (二)看圖說話

  看圖,說說你在圖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ㄈ┏踝x感知,了解古詩大意    

  1、自讀,借助拼音,讀準字音    

  2、找出詩中生字,注意讀音易錯字:擎殘橙劉    

  3、自讀,畫出不理解的詞語    

  4、小組讀,合作學習,理解詞義  

 。ㄋ模┰僮x感悟,想象詩歌畫面    

  1、自由讀,結合圖理解詩意!   

  2、小組內討論交流,師點撥!   

  3、自由組合,與學習伙伴體會讀,讀完后交流自己的體會,交流后再讀! 

 。ㄎ澹﹩l想象,感情朗讀,背誦    

  1、師描述詩意,激發學生想象。    

  2、有感情地朗讀、背誦! 

 。┫胂搿⒆h議     

  你認為一年最好的時節是哪個季節,為什么?     

 。ㄇ锾,收獲的季節)  

  三、學習第一首古詩中的生字    

  1、找出古詩(一)中要求寫的生字:首 枝 記 劉    

  2、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主識記字音字形,然后找小伙伴交流是否認識了!   3、指導寫字,教師示范寫,學生在課堂上寫前三個字,教師注意巡視。

  四、作業    

  背誦古詩             

  第二課時

  一、復習   

  1、認讀古詩(一)中的生字   

  2、背誦古詩  

  二、學習第二首古詩  

  (一)釋題   

  1、讀題

  2、簡介詩人“杜牧”  

 。ǘ┳R記生字字音     

  找出詩中要認的生字,認讀,解決字音。  

 。ㄈ┬〗M合作,討論學習    

  1、根據《贈劉景文》的學習經驗,討論確定本組的學習方案!   

  2、按自己組的方案自學。  

  (四)師生合作,解決疑難     

  每組提出學習中的疑難處,老師和其他組的同學與他們一起討論解決! 

 。ㄎ澹﹩l想象,感情朗讀   

  1、師范讀,生邊聽邊想象!  

  2、生練讀,一邊想一邊讀! 

 。└形蛟娨,熟讀成誦   

  1、生自由讀,借助插圖感悟詩意   

  2、找伙伴,練背誦  

  三、學習詩中生字   

  1、字音、字形、字義   

  2、指導書寫  

  四、實踐活動    

  把自己課外學的古詩背給同組同學聽,還可以教同組同學背一首自己課外學的古詩! 

  五、作業    

  課后“我會填”。

  教學后記:

  二年級的學生雖小但對于古詩的了解并不少,這兩首詩有不少學生早已會吟誦。但第一首詩中的句子有點拗口,少數同學在大家的幫助下才讀準。教學時我充分了解學生的實際經驗,創設特定的情境,在反復誦讀中,引導學生感悟詩的意境。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交流其他古詩,激發學生對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愛,豐富學生的積累。在課后練習補充古詩中,有些同學常把同音字“生、坐、于”寫錯。我指導他們根據意思確定該是哪個字,今后還要加強鞏固。

古詩兩首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會認10個生字。會寫6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體會詩人對秋天的贊美之情。

  3、喜歡背誦古詩,有條件的,背誦課文以外的古詩。

  教學時間: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6個生字。會寫6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第一首詩,體會詩人對秋天的贊美之情。

  教學重點:

  體會詩人對秋天的贊美之情。

  教學難點:

  體會詩歌的意境。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看圖說話,引入新課。

  1、看圖,說一說你在圖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今天我們就來學《贈劉景文》

  3、蘇軾(1037—1101):宋代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山(今屬四川)人。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詩清新豪放,善用夸張比喻,在藝術表現上獨具一格。(課件)

  二、初讀感知,了解古詩大意

  1、自己讀,借助拼音,讀準字音。

  2、自由讀,圈出不理解的詞語。

  3、小組讀,合作學習,理解詞義。

  三、再讀感悟,想象詩歌畫面

  1、自由讀,結合圖理解詩意。

  2、小組內討論交流,教師相機點撥。

  3、自由組合,與學習伙伴體會讀,讀完后交流自己的體會,交流后再讀。

  4、教師范讀,學生想象詩歌所描繪的畫面。

  四、啟發想象,感情朗讀、背誦

  1、教師描述詩意,激發學生想象。

  2、有感情地朗讀、背誦。

  五、指導寫字

  1、 讓姓“劉”的小朋友范寫劉

  2、 請部分學生指導寫字,說清要注意什么?

  六、家庭作業

  1、抄寫課后生字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4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第二首詩,體會詩人對秋天的贊美之情。

  3、喜歡背誦古詩,交流課文以外的古詩。

  教學重點:

  體會詩人對秋天的贊美之情。

  教學難點:

  體會詩歌的意境。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鞏固

  1、 背誦《贈劉景文》

  2、 說說詩歌的描寫的景色。

  3、 出示《山行》

  杜牧(803—852):唐代詩人。字牧之,京兆萬年(今陜西長安)人。杜牧的詩文集《樊川文集》共二十卷,他的詩豪放、曠達、俊逸。其詩在晚唐成就頗高,后人稱杜甫為“老杜”,稱杜牧為“小杜”。

  二、小組合作,討論自學

  1、根據學《贈劉景文》的經驗,討論確定本組學習方案。

  2、按自己組的方案自學。

  3、師生合作,解決疑難

  每組提出學習中的疑難處,老師和其他組的同學與他們一起討論解決。

  三、啟發想象,感情朗讀

  1、教師范讀,學生邊聽邊想象。

  2、學生練讀,一邊想一邊讀。

  四、感悟詩意,熟讀成誦

  1、學生自由讀,借助插圖感悟詩意。

  2、找伙伴,練背誦。

  3、你認為一年最好的時節是哪個季節,為什么?

  五、朗讀、背誦古詩

  1、把自己課內、課外學的古詩背給同組的同學聽。

  2、開古詩朗誦會,每個組出兩個節目,一個集體朗誦,一個個人朗誦。

  六、家庭作業

  背誦古詩兩首,家長簽字。

古詩兩首教案 篇5

  預習提示: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是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詩,讀讀詩句看看杜甫為何喜極涕淚

  《示兒》是陸游臨終前所寫的一首詩,陸游臨終前最牽掛的是什么呢 這兩首詩都是

  愛國詩,它們的表達方式相同嗎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教學目標:

  1.掌握本課出現的生字詞,如"洛"等.

  2.掌握作者生平及在詩歌史的地位.

  3.理解把握本課的思想主題.

  4.感受和學習詩歌中流露出的愛國主義情懷.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板書課題

  杜甫是唐代偉大的詩人,他一生創作了大量的詩篇.他的詩反映了當時社會的一些重大事件,被稱為詩史,他也被稱作詩圣.查看杜甫簡介

  這首詩寫的是公元763年,安史之亂的叛軍頭目史朝義兵敗自殺,河南河北相繼收復,詩人聽到這廣消息后寫了這首詩.

  (板書課題:聞官軍收河南河北)這首詩是杜甫生平第一快詩.詩歌講了哪些內容,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心情,這是我們要學習了解的.

  二,檢查預習

  指名讀課文,提出讀不懂的語句.(學生互相糾正字音,教師重點強調以下字音:涕:讀t,不讀d,還:讀hun,不讀hi.)

  三,理解詩句

  1."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劍外",劍門關以外,指四川.

  "薊北",河北北部,安,史叛軍的巢穴.

  "初聞",剛剛聽到.

  "涕淚",指因特別高興而流淚.

  這句詩講了收復薊北的消息,忽然從劍外傳來,剛剛聽到這個消息,涕淚就流滿了衣裳.

  2,"卻看妻子愁何在,慢卷詩書喜欲狂."

  "卻看",再看.

  "漫卷",胡亂卷起.唐代一般沒有裝訂成冊的書籍文字大都寫在紙卷上,所以收拾書籍,就要卷起.

  這句詩意思是再看看妻子和孩子,哪還有一絲的憂傷 胡亂地粑詩書一卷,高興得簡直要發狂.

  3,"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放歌",放聲歌唱;

  "縱酒"縱情飲酒;

  "青春",指春光,春天的景物.

  這句話講了白天放聲歌唱,暢飲美酒.趁著這春光的陪伴,我正好回到我的家鄉.

  4."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即",就.

  這句詩講了放舟從巴峽東下,穿越那巫峽的疊峰.順流而下把襄陽一過;便一直奔向了洛陽.

  四,內容分析

  1.這首詩寫了什么內容

  學生討論后教師總結:主要寫作者聽到官軍收復河南河北的消息后,十分喜悅,收拾行裝立即還鄉.

  2,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心情

  學生討論后教師總結:多年戰亂,祖國重歸統一的歡快心情

  3,作者的這種心情是通過哪些詞句表達出來的

  學生討論后教師總結:"忽傳…'初聞…'卻看漫卷",表達了作者聽到勝利喜訊后的感情的變化,從樂極流淚到歡快欲狂.

  這些都是出自作者深深的愛國之情,出自對人民生活的關心和同情.從中表達了作者博大的胸懷和高尚的精神境界.

  4,這首詩同《示兒》一詩表達的思想感情相同嗎

  學生討論后教師總結:都表達了深厚的愛國之情.

  五,課堂檢測.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同桌互相背誦課文.

  六,作業.

  1,背誦和默寫古詩.

  2,預習《示兒》.

  《示兒》

  學習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詞,理解詩句,了解內容.

  2,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這兩首古詩.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老師渲染氛圍:今天老師的心情非常沉重,因為有一首詩深深的打

  動了我的心.這首詩就是我國宋代愛國詩人陸游在臨終時留給

  兒子的遺言.學生在老師渲染的氛圍中進入新課的學習.

  二,學習第一首《示兒》

  1,自學.

 、僮杂奢p聲讀幾遍詩句,思考能讀懂詩中哪個詞語或詩句.

 、谠儆米约合矚g的閱讀方式讀詩,看又能讀懂哪些內容.

  比如:a,可以結合文中注釋,抓住重點詞去讀詩.

  b,也可以結合課前查閱的有關資料去讀詩.

  c,更可以同桌商量著去讀詩.

  ……

  2,匯報.

  告訴老師你讀懂了那些內容.

 、賹W生交流讀懂的內容,教師鼓勵,點撥讀詩方法.

  ②結合學生的體會指導朗讀.

  3,探究:

 、僖龑г僮x詩句,質疑.

 、诜中〗M討論,探究疑點.

  ③學生交流小組學習情況,教師相機指導,小結.

  板書:

  不見 示兒 九州同 告知

  4,小結:是呵!詩人臨終作詩,不說別的家常話,而只說不見九

  州同的遺憾,對兒子沒有別的囑咐,只叮嚀他們在家祭時別忘了把

  勝利的喜訊告訴他.這是多么深厚的愛國情感呵!此時此刻,有誰

  不被感動呢 同學們,誰愿意用你自己體會到的感情來誦讀這首詩.

 、賹W生結合自己體會到的情感練習有感情朗讀.

 、诒痴b詩句.

  過渡:我國有許多這樣偉大的愛國詩人,在唐代就有一位被稱為"詩

  圣"的愛國詩人杜甫,他一生憂國憂民,在聽到祖國重歸統一時,欣

  喜若狂,寫下了"生平第一首快詩."——《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投

  影顯示詩)

  三,學習第二首詩《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1,讀詩:

  自由多讀多體會,如果發現有不明白的詞句可以問同桌,前后排同學或老師.

  2,學詩: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進一步學習這首歡快的詩.

  比如:a,喜歡朗讀的同學可以練習表演讀,加上適當的動作去

  體會詩人表達的情感.

  b,愛講故事的同學可以結合課前查閱的資料與自己的體會

  練習描繪詩句的情景.

  c,擅長表演的同學可以找伙伴合作,去練習表演.

  d,如果還有更好的學習方法自然都可以試一試.

  3,悟詩:

  分別展示學習方法,結果,體會.

  4,誦詩:

  ①放聲自由朗讀.

 、趲嫌淇斓男那楸吃.

  四,總結.

  1,建議學生通讀兩首詩,去探究兩首詩的異同.體會兩位詩人抒

  發感情之同,表達方式不同,一悲一喜.

  2,教師及時肯定,強調學習重,難點.

  五,結課.

  陸游流傳至今的詩就有9千多首,杜甫流傳下來的也約1千4百

  多首,除了我們學過的,同學們下課后,還可以再去搜集,閱讀,品味

  欣賞;另外建議我們班委可以設計一次《古詩朗頌會》或《古詩書法比

  賽》;比一比,看誰搜集的詩多;朗讀的最有感情,書法最漂亮.有興

  趣嗎

  六,課堂檢測.

  背誦并默寫〈〈示兒〉〉.

  搜集其它愛國詩.

古詩兩首教案 篇6

  一.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2.理解詩歌內容,感受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對恬靜生活的向往。

  二.教學時間:1課時。

  三.教學過程:

  (一)揭題。

 。ǘ┏鍪緝墒自姼琛

  鹿柴

  王維

  空山不見人,

  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森林,

  復照青苔上。

  早發白帝城

  李白

  朝辭白帝彩云間,

  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

  輕舟已過萬重山。

 。ㄈ┳杂勺x兩首詩,要求把字音讀正確。

 。ㄋ模┲该首x課文,結合正音。

 。ㄎ澹┖喗樽髡。

 。⿲φ兆g文,學生嘗試理解詩意。

 。ㄆ撸z查詩意理解情況。

  1.字詞。

  空山

  但人語返景深林復照

  朝辭白帝輕舟萬重山

  2.每句話的意思。

 。ò耍└惺茉娗。

  1.《鹿柴》寫的是哪里的景色?這里給你一種什么樣的感受?為什么?

  3.作者在《早發白帝城》里抒發了作者什么樣感情?你從哪里感受到的?

 。ň牛┯懈星榈乩首x全詩。

 。ㄊ﹪L試背誦。

古詩兩首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會認“廬”等9個生字,會寫“吳”等12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感悟詩人對大自然美景的贊美之情。

  3、激發學習古詩的興趣,積累古詩中的名句。

  教學重點難點:

  1、準確理解詩意,有感情地誦讀詩句,感悟是人對大自然美景的贊美之情。

  2、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積累古詩中的名句。

  教學具準備:

  1、課文插圖的實物投影。

  2、課件。(瀑布映襯青山、飛流直下的情景)

  3、生字卡片。

  教學課時: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W習《望廬山瀑布》)

  一、情境導入,理解詩題

  1、板書課題,指名拼讀生字:廬(Lú)、瀑(Pù)。

  2、簡介作者。

  這首詩是我國唐朝大詩人李白寫的。他的詩風雄奇豪放,想象豐富,具有積極的浪漫主義色彩。

  3、解題

 。1)“望”是什么意思?(遠看)

  (2)“廬山”是個山名。同學們沒有親自去過廬山,或聽別人說過,或從電影、電視里看過,誰能說說廬山的風景怎樣?(指出:瀑布是廬山的美景之一,出示課件廬山畫面。)

  二、吟誦感悟,想象畫面

  1、自由吟讀,用筆圈出生字讀一讀,注意讀準字音。自己讀完以后再讀給同桌同學聽。

  2、結合插圖思考:詩人站在哪里?看到的是什么樣的景物?

  3、伙伴之間交流,老師隨機點撥。

  4、組織交流或提出不懂的問題,老師進行指導,結合課件的演示,幫助學生理解“紫煙”“遙看”“飛流直下”等詞語。

  5、老師小結:詩人被眼前的美景陶醉了,看著這“飛流直下”的瀑布,產生了一種想象──這飛流直下的瀑布,真好像是銀河從天上落下來一樣。▽W生齊讀后兩行詩句)

  6、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讀出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

  三、圖文對照,熟讀成誦

  望廬山瀑布

  日照︱香爐‖生︱紫煙,

  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銀河‖落︱九天。

  1、讓學生看圖讀文,根據自己的理解讀出感情。

  2、練習背誦,可同桌之間互相背。

  四、鞏固生字

  出示“廬”“瀑”“爐”“疑”,用卡片檢查學生認記情況,用組詞的方式理解字義。

  五、學寫生字

  1、出示下列要求會寫的字:爐、銀、煙、流。

  2、啟發學生交流自己的學習方法,記憶字形,老師點撥。

  3、重點指導“流”字。(提示:“流”右邊的上半部分與“云”的區別,右下部分三筆之間的間距要勻稱)

  4、學生先觀察范字,再書寫,老師巡視指導。

  板書設計:望廬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

  遙看/瀑布//掛/前川。前兩行描寫看到的景物。

  飛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銀河//落/九天。后兩行是作者的想象。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學習《絕句》)

  一、復習導入

  1、小組比賽背誦《望廬山瀑布》。

  2、填句: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3、揭示詩題“絕句”,簡要說說詩人杜甫。

  二、自讀課文,初步感知

  1、自由朗讀,借助生字表的拼音讀準字音,再讀正確、讀通這首詩。

  2、同桌互讀。

  3、指名朗讀,齊讀,注音糾正讀錯的字音。(如“行”不讀xíng;“泊”不讀pò)

  三、圖文對照,理解詩意

  1、老師范讀,要求學生邊聽邊觀察插圖,思考:畫面上有哪些景物?(柳樹,黃鸝,天上飛的白鷺,山上的積雪,江面上的船)

  老師在學生回答后板書:黃鸝、白鷺、雪船

  2、看圖思考:詩人是站在哪里看到這些景物的?(結合理解“窗含”“門泊”兩個詞語的意思)

  3、學生質疑,師生共同釋疑。(先讓學生說說,還有哪些不理解的詞句,根據學生的提問師生一起答疑)

  4、看圖讀課文,想象詩人欣賞大自然美景時的心情。(讓學生帶著感情再讀課文)

  四、活動激趣,記誦詩句

  1、找對應的詞語,老師讀一個詞語,要求學生找出與它相對應的詞語。(如兩個—一行、黃鸝—白鷺、翠柳—青天、窗—門、西嶺—東吳、千秋雪—萬里船)

  2、師說生讀。(老師描述詩句的內容,學生讀相對應的詩句)

  3、讀詞連詩。(老師出示詩中任意一個詞語,學生背出相對應的詩句)

  4、情境背詩。(讓學生扮演詩人,指點畫面上的景物吟詩)

  5、集體背誦。

  五、識字、寫字,完成課后練習

  1、出示要求認識的字“鷺”“含”“嶺”“泊”“吳”,引導學生交流記字方法,練習組詞語。

  2、出示要求會寫的生字:“吳”“含”“窗”“嶺”“鳴”“絕”“泊”“柳”。

  3、啟發學生說說自己記憶方法,識記字形。

  4、重點指導“窗”與“柳”的筆順。

  5、老師范寫。(注意把字寫美觀,提示易寫錯和不容易寫好的字)

  6、學生先觀察田字格中的范字,再書寫,老師巡視。

  7、完成課后“我會填”的第2道填空題。

  六、課外延伸

  回家收集有關描寫春天的古詩,試著背一背。

  七、推薦書目

  望天門山

  唐/李白

  天門中斷楚江開,

  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

  孤帆一片日邊來。

  絕句

  唐/杜甫

  遲日江山麗,

  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

  沙暖睡鴛鴦。

古詩兩首教案 篇8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和要求

  1、知識與技能:學會本課1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背誦,能體會詩句表達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所描寫的景象;

  2、過程與方法:創設情境、討論探究、欣賞感悟詩句的內容;

  3、情感態度價值觀:學習《望洞庭》,能理解詩歌內容,受到美的熏陶,培養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大好河山。

  教學重點:學會字詞,理解詩句的意思。

  教學難點:學會審美,品味詩句,理解詩的意境。

  教學方法:情景中感悟、討論。

  教學準備:課件

  課時準備: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同學們,我們偉大的祖國山河秀麗,風景如畫。今天,想帶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領略一下洞庭的美景。有誰知

  道洞庭湖的有關知識?結合學生收集的資料來介紹洞庭湖。簡介劉禹錫。介紹得真不錯,咱們一起去看看!  

  二、整體感知

  1、賞讀第一句:“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蹦阕x懂了哪些詞語?

  2、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

  相:相互。和:和諧、協調。兩相和:湖水和月光融合在一起,顯得非常和諧。 湖光:湖水的光。

  秋月:可以看出時間是秋天的晚上。 潭面:是指洞庭湖面。未:沒有。磨:磨拭。鏡未磨:指沒有磨拭過的銅鏡。

  沒有磨拭過的銅鏡給人怎樣的感覺?(朦朦朧朧、模模糊糊。)詩中把什么比作什么?(把潭面比作沒有磨拭過的銅鏡。)

  3、    播放課件,體會詞語的意境。

  4、指導說第一句的詩意,(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水映月光,兩者融合在一起,顯得非常和諧。湖上一點風也沒有,湖面朦朦朧朧,就像一面沒有磨拭過的銅鏡。)讀好本句。

  5、誰能試著美美的把這兩句詩讀好?

  用同樣的辦法學習“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里一青螺!

  1、    遙望:遠望。點題,可以看出詩人離洞庭湖有一段距離,所以詩的題目是《望洞庭》。山水色:山就是指君山。 這句詩中,把什么比作了什么?(把洞庭湖比作白銀盤;把君山比作青螺。)

  2、指導說后兩句詩的意思。(這句詩的意思是遠遠望去,洞庭湖和君山的顏色,就像“白銀盤里一青螺”。)

  三、討論探究

  閉上眼睛,聽配樂朗誦,你能想象出這樣的景色嗎?用自己的話說說。

  1、    小組討論;

  2、    全班交流;

  四、角色表演

  假如你是詩人,看到這眼前的美景,你想說什么?

  1、    小組交流;

  2、    全班交流;

  五、小結質疑

  1、你讀懂了哪些詩句?還有哪些不懂的?

  2、再播放畫面,感受洞庭美景。

  六、布置作業

  1、背誦《望洞庭》,講述詩的意思,有興趣的可以畫一畫;

  2、   搜集有關劉禹錫的詩。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和要求:

  1.知識與技能:學習本課2個生字,1個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正確、流利地朗讀詩文,背誦詩文。能體會詩句表達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所描寫的景象。

  2. 過程與方法:創設情境、討論探究、欣賞感悟詩句的內容;

  3.情感態度價值觀:學習《峨眉山月歌》,能解釋詩句中帶點詞和詩句的意思,感悟詩的意境,從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學重點:學習字詞,理解詩句意思;

  教學難點:理解詩意,想象意境,體會作者的感情。

  教具準備:課件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同學們,古詩是我國古代文化的瑰寶,相信同學們會背很多古詩,誰愿意來試著背給大家聽一聽? (指名背)我們熟悉的《早發白帝城》、《贈汪倫》是誰寫的?誰愿意介紹一下李白的資料?(指名說) 今天,我們再來欣賞李

  白的另一首詩歌《峨眉山月歌》。師順勢簡介峨眉山的資料。

  二、整體感知

  1、先請學生試讀本詩,注意停頓,讀出韻味(師巡回指導);

  2、出示課件配樂朗讀,老師抽讀,再指名學生讀,師生共評,師點撥指導;

  3、試聯系注釋,結合畫面來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

  半輪:(看插圖理解)上弦月或下弦月。   影:指月影。

  流:流動,課文中有月影隨江水流動之意。 夜發:連夜出發。向:駛向。 思:思念。  君:作者的友人。 下:由上游往下游行走。

  詩意:秋天的夜晚,峨眉山月色特別明朗,月影映入平羌江,又伴隨我順流而下。連夜從清溪出發,向三峽方向駛去,想念友人卻見不著,只好懷著依依惜別的心情向渝洲駛去了。

  三、討論探究

  引導想象詩的意境,結合畫面, 想象詩人坐在小船上抬頭看到了什么,低頭看到了什么?這時他會怎么想,心情怎樣,表情又會是什么樣的?

  1、小組交流;

  1、全班交流;

  四、角色表演

  播放畫面,音樂創設情境,請學生誦讀詩文。

  五、小結質疑

  1、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2、還有什么想知道的?

  六、作業布置

  1、背誦《峨眉山月歌》,講述詩的意思;

  2、收集兩首沒學過的李白的詩,課后和同學進行交流

古詩兩首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解釋詩句中的詞語,并說說詩句的意思,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3、感受古詩美的意境,使學生受到自然美和藝術美的熏陶。

  教學難點:正確感知詩的大意。

  一、回憶引入

  1、同學們回憶一下,以前學過哪些古詩?(讓學生能有感情地背誦)你們是怎樣學習古詩的?今天我們學習兩首古詩。

  2、簡介作者

  于謙(1398-1457),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字廷益,號節庵。明代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與抗清英雄張蒼水、抗金英雄岳飛并稱西湖三杰。明成祖永樂進士,官至兵部尚書。

  王冕(1287--1359),字元章,一字元肅,元代詩人、畫家。

  王冕經常以梅花自比,早年曾經借梅花自喻不接受官職,晚年還以梅花顯示自己的清白本色,說:"野梅開花尚古色。"(《歸來》)

  他的別號很多,有煮石山農、會稽山農、梅花屋主、江南古客、江南野人、山陰野人、竹冠草人、梅叟、梅翁等。又因他的書齋叫"竹齋",時人又稱他為王竹齋或竹齋先生。他既是詩壇名家,又是丹青高手。他所畫的《墨梅圖》,神韻秀逸,令后人嘆賞不已。

  二、初讀感知

  1、教師范讀,學生整體感知課文。

  2、借助拼音,學生自讀課文。

  3、檢查

  三、精讀感知《石灰吟》

  1、指導學生畫出不理解的字詞。

  2、逐字逐句理解?陕撓瞪舷挛睦斫。

 、僖鳎汗诺湓姼璧囊环N名稱。吟誦。

 、阱N:敲打。擊:撞擊。

 、廴簦汉孟。等閑:平常事。

  3、說說這首詩的意思。

  大意是:石頭是經過多次的敲打撞擊,才從大山上采下來。烈火焚燒自己,卻也只把它當作平常事。即使身體粉碎變成了石灰,也不畏懼,還是要把潔白干凈的石灰留在人世間。

  4、看圖想像意境,體會感情。

  這里詩人以石灰自喻,表示寧為玉碎,不斷瓦全的志氣。

  5、指導朗讀。

  詩人借石頭表明自己堅貞、高潔的志向,應用贊美、高亢的語調朗讀。

  四、總結學法,自學《墨梅》

  1、總結《石灰吟》的學習方法。

 、倮斫庾衷~。②說說詩意。③看圖想像。④朗讀體會。

  2、學生四人為一個小組自學,教師巡視指導。

  ★注意先讓學生獨立學習,然后遇到不懂的再互相幫助,老師可以以合作比較好的一組為模范,滲透地進行全班指導。

  3、師生討論。

 、倮斫庾衷~:

  吾:我。 洗硯池:書畫家洗毛筆硯臺的水池。

  池頭:池邊。 樹:這里指梅樹。

  夸:夸贊。 清氣:清香之氣。 乾坤:天地。

 、谥该f說詩意。

  我家洗硯池邊有一棵梅樹,朵朵開放的梅花都顯現出淡淡的墨痕。不需要讓人來夸贊梅花的顏色好看,只要讓梅花的清香之氣彌漫在天地之間。

 、劭磮D想像:作者畫的梅花有什么特點?他在梅花身上寄寓了怎樣的情操?

 、芾首x體會。

  有自豪、高亢的語調反映出詩人的堅貞、純潔。

  教師范讀,自由練讀,集體朗讀。

  五、作業超市:

  1、指導學生寫字

  錘 焚 這兩個字要結合偏傍進行指導。

  乾 坤 這兩個字較為難寫,注意左右的配合。

  2、試著選一首詩有感情地背給同桌聽。

  3、完成字詞練習。

古詩兩首教案 篇10

  24、古詩兩首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①

 。ㄋ危┨K軾

  黑云翻墨未遮山,②白雨跳珠亂入船。③

  卷地風來忽吹散,④望湖樓下水如天。⑤

  【注釋】

  ①望湖樓:樓在今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邊上,是當時眺望湖中景物的樓。

  醉書:酒醉中題寫此詩。

  ②翻墨:打翻了墨水瓶。這里形容云像潑翻的墨一樣黑。

 、厶椋簼L跳的珍珠。這里形容白色的雨點像珍珠一樣跳躍不定。

 、芫淼仫L:吹到地面上卷起的大風。

  ⑤水如天:形容雨過天晴,湖水像天空一樣清澈明凈。

  【解析】

  這首詩描寫了杭州西湖夏天雨前雨后的變化情景。詩的大意說:夏天,天空中變化不定,霎時間烏云滾滾,像潑翻的墨水一樣擴散開來,開始時,并未遮遍青山。黑云繼續擴展,不多會兒,傾盆大雨就下起來。白色的雨點打在船面上,像一顆顆跳躍的珍珠往船里亂滾。忽然,一陣卷地大風吹過,把黑云吹散。雨過天晴,從望湖樓上向下望去,湖水像晴朗的天空一樣清澈明凈。

  詩人善于捕捉瞬間變化的情景,像高明的攝影師一樣,拍下湖水、墨云、雨珠、風吹等景象,繪聲繪色地呈現在讀者面前。

  24、古詩兩首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宋楊萬里

  畢竟西湖六月中,

  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

  映日荷花別樣紅。

  賞析: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的作者楊萬里是南宋著名詩人。他字廷秀,號誠齋,江西吉水人,曾經有機會做我們贛州的父母官,但因與當局政見不合,未赴任就辭官閑居鄉里了。楊萬里的詩活潑自然,平易淺顯,形成了自己獨具特色的“誠齋體”,在當時便影響很大,與陸游、范成大、尤袤并稱為“南宋四家”。比如選作我們小學課文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薄盎h落疏疏一徑深,樹頭花落未成陰”以及這首《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就充分體現了“誠齋體”自然清新的特色。

  在楊萬里現存4000多首詩中,《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又是比較特別的一首。說它特別是它不僅是一首寫景詩,也是一首表達隱晦的送別詩。在送別之情的表達上,與我們耳熟能詳的那些著名送別詩還有很大的不同。它既不像“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蹦前闵钋榭羁睿矝]有“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钡睦p綿離愁,更不見“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蹦菢拥幕磉_祝福。送別的主人公林子方是作者的下級兼好友,當時正要離京赴任福州知府。據說對于升遷地方官,林子方倒是滿心歡喜,按道理詩人也應該給予他祝福才是。但是他實在是舍不得這位好友的離開,于是在詩作的一開頭就突兀的來了一句“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薄爱吘埂币辉~雖顯得突兀但確實精妙,看似脫口而出,實則很好地表達了作者那種在美景沖擊下驚喜的直觀感受,也起到了強化西湖之美的效果。但細讀之下,我似乎還品出了驚喜的表象下一絲隱晦的急切在里面。他急什么呢?拿現在的話翻譯過來就知道,“看哪!六月的西湖果然與平時間不太一樣啊,真美啊!”似乎有向好友著急推銷西湖美景的嫌疑。果不其然,下文他便費盡筆墨地把西湖的荷塘之美寫到了極致,“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看吧,“接天蓮葉”無邊無際仿佛與天宇相接,而在燦爛陽光的映照下,那朵朵荷花紅得是那樣的艷,那樣的嬌,一“碧”一“紅”相互映襯,又是何等絢爛生動的一幅西湖美景圖。∵@不禁讓我想起了蘇軾的一句詩“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贬溽嘣跅钊f里描繪的這樣一幅帶給人強烈視覺沖擊的圖畫里,我想,就是西施,怕也要艷遜三分吧!作者在這里實在是大有語不驚人死不休的架勢啊!但是在好友離別之際大力推銷西湖美景,作者有這必要嗎?且不說此時的林子方有沒有這心思去欣賞,兩人同為京官多年,六月的西湖美景難道就從來都沒見過嗎?唯一的解釋就是詩人其實是在隱晦地向好友表達挽留之意,他心里曲曲折折的意思用大白話來說就是“你看家里多美呀,多好呀!福州那破地方有什么好的能比得上咱這美麗的西子湖嗎,你為什么非得死心眼的往外走?”說來好笑,后代的學者們還牽強附會解讀出了這么一層意思。說“畢竟”一詞表現出了楊萬里的急切心情;“西湖”則是指首都臨安;“六月中”是指朝廷;“天”和“日”都指皇帝;“接”有“挨著”的意思;“映”映襯,在太陽下;“蓮葉”、“荷花”都指林子方;“無窮碧”、“別樣紅”是說前途大好,一片光明。這樣一來整首詩的意思就出來了:老友,畢竟是在朝廷里面,和外面官場是不一樣的。你只有呆在皇帝身邊,才能有所機會,才能有所成就,才能前途光明。

  但不管怎么著急,楊萬里的這心思卻是不敢表露得太直白了,畢竟人家是樂呵呵地跑去升官的,只能在詩里旁敲側擊地隱晦表達了。只是林子方正在興頭上,壓根就沒聽出來,到底還是走了。兩人從此天各一方,再也沒有交集。今天,這離別的故事也早已湮滅在了歷史長河中。但細細品讀此詩,我卻仿佛還能看到那美麗的西子湖畔,兩個即將離別的好友正談笑風聲,興致勃勃地指點著美景,在那搖曳的荷葉掩映下,一人的臉上偶爾會掠過那么一抹淡淡的急切和無奈……人最終是沒留下來,這首特別的借景送別詩卻因為它大氣、精妙的極高藝術水平而留了下來,直到千古而下,仍被我們爭相傳誦、解讀著。

古詩兩首教案 篇11

  【課文】

  春曉

  唐·孟浩然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村居

  清高鼎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一、看拼音寫詞語

  ɡǔshī zhúlín tónɡnián huánɡhé ɡuānbì lìzhènɡ

  ( ) ( ) ( ) ( ) ( ) ( )

  二、按課文內容填空

  1、牧童騎( ),歌聲振林樾。意欲捕鳴蟬,忽然( )。

  2、( )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 )。

  3、這兩首都是描寫( )季節的古詩。

  三、找意思相反的詞,連一連。

  閉立先陰捕

  坐開放放晴

  四、猜一猜,選一選

  柔 閉 所 牧

  一戶一斤米( )騎牛寫文章( )

  教學目標

  1.認識“古、詩”等13個生字。會寫“古、聲”等6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知道春天美好,要珍惜春光。

  教學重點

  識字、寫字,能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準備

  幻燈片、課件或古箏曲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你會背哪些古詩?(指名隨意背誦古詩)你們已經會背這么多古詩了,真了不起。那么,老師寫兩個字看看誰認識。(板書:古詩(加拼音)。(會的學生當小老師教教不會的。然后集體交流并書空“古”。)你會背幾首古詩?(板書:首(加拼音))哪位同學認識這個“首”字?(指名讀字、正音、擴詞)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第4課古詩兩首(板書:課題)

  雨后的早晨,當我們從香甜的睡夢中醒來,推開窗戶時,你有什么感覺?(生可以根據切身經歷來回答,也可以想象著來回答。)一千多年前的孟浩然跟你們有同感,他以詩的形式為我們展現了一幅雨后清晨的春景圖──春曉(板書:春曉)

  二、范讀課文、整體感知

  師范讀課文,生認真聽不認識的字或不熟悉的字的讀音。

  三、自讀課文、自學生字

  1.邊利用拼音自讀古詩,邊圈畫生字,要求讀準字音、讀得連貫。

  2.小組合作,交流識字方法。

  四、理解詩句、熟讀成誦

  1.指讀古詩,要求讀得正確、流利。

  2.你是怎樣記住“眠、處”的?(生匯報識字方法。)

  點撥:

  (1)“眠”是形聲字;它是什么意思。

  (2)“處”是翹舌音,也是多音字,還念chǔ;與“外”區別;書空。

  3.說一說:詩中寫了春天什么時間的景色?又寫了哪些景物?你是從哪句話讀懂的?

  點撥:

  (1)鳥的叫聲是什么樣的?(幻燈出示:( )的鳥叫聲)

  (2)播放風雨聲,想象說話:你眼前出現了什么?你又想到了什么?

  (3)看到飄落的花瓣,你有什么感受?

  (4)結合每一句進行朗讀指導、訓練。

  4.配樂誦讀全詩。(個人讀、評價讀、小組比賽讀)

  5.背誦詩句。(男女生比賽讀、背)

  五、再現生字、指導書寫

  1.出示:古、詩、首、眠、處、聞、聲、多、知

  2.認讀、組詞,用“到處”說話。

  3.觀察“處、聲、多、知”的結構,并說一說它們在書寫時應注意什么?

  4.重點指導“處、聲、多”。

  5.學生描紅、臨摹。

  六、課后作業、擴展活動

  積累詠春的詩句。

  第二課時

  一、激發情趣、導入課題

  春天到了,你們喜歡干些什么?清朝詩人高鼎居住在鄉下時就親眼目睹了兒童放學歸來,三五成群,迎著春風,放飛風箏的情景,于是他便為后人留下了一首較為明快的詩篇──《村居》。(板題,生齊讀課題并識記“村、居”)

  二、范讀課文、整體感知

  認真聽不認識的字或不熟悉的字的讀音。

  三、自讀課文、自學生字

  1.利用拼音自讀古詩,邊圈畫生字,要求把字音讀準,把詩句讀連貫。

  2.小組合作,交流識字方法。

  四、理解詩句、感悟欣賞

  1.指讀古詩,要求讀得正確、流利。

  2.你是怎么記住“醉、煙、童、散、忙”的?

  點撥:(1)“醉”是平舌音。

  (2)“煙”韻母是前鼻韻母。

  (3)“童”可以用熟字相加的方法認記(立+里)。

  (4)“散”是平舌音;偏旁是反文旁,不是折文旁。

  (5)“忙”書空;擴詞;用“急忙”說話。

  3.自讀古詩,然后談一談你最喜歡這首詩的哪一句,為什么?

  點撥:(1)紙鳶:風箏。

  (2)拂堤楊柳醉春煙:楊柳在微微春風中搖搖擺擺,陶醉在這美麗的春光中。(演示課件或出示圖片,幫助學生理解)

  4.讓我們閉上眼睛,伴著美妙的音樂聽xx同學朗誦這首詩,然后談談你的感受。(指名配樂朗誦)

  5.交流聽讀后的感受。

  6.請你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你的感受。(配樂練讀、指名讀、評價讀)

  7.練習背誦課文。

  五、再現生字、指導書寫

  1.出示“醉、煙、童、散、忙”。

  2.連詞認讀生字。

  3.觀察“忙”的結構特點,說說這個字書寫時應注意什么?

  4.指導、示范書寫“忙”字。

  5.學生描紅、臨摹。

  六、交流資料、擴展朗讀

  自古以來,人們都喜歡春天,珍惜春光。古代詩人除了《春曉》《村居》以外,還寫了很多詠春的詩句,把你積累的詩句與小組內的同學交流交流。(也可以出示教師摘抄的詩句,讓學生讀一讀。如:

  雙飛燕子幾時回?夾岸桃花蘸水開。──徐俯《春游湖》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陰。──蘇軾《春宵》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朱熹《春日》

  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韓愈《晚春》

古詩兩首教案 篇12

  第二課時

  一、課前說說:

  二、指導看圖

  三、講讀詩句

  四、指導寫字

  引導學生抓住人物特點仔細看圖,使學生從圖象中認識到這是”一位古代窮苦老農“。

  在初讀的基礎上,進行細讀朗讀,通過讀讀、議議從而達到理解詩義的目的,一些重點詞語讓學生比劃得來,能表示出情感,說明他們對詩內容理解。通過啟發談話,喚起學生的回憶,再現其生活經驗,激發學生產生情感共鳴,展開聯想,讓學生那激動的情感有以聲傳情,一吐為快的機會。

  我們吃的糧食來之不易,平時要怎么樣做?

  問:這幅圖上畫了誰在干什么?

  1、”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粟:小米。泛指谷拉.

  子:這里讀第三聲,也指谷粒.

  2、體會”春--秋“、”種--收“、”一粒粟--萬顆子“的對比,感受農民一年到頭的辛勞和取得豐收的不易.(指導朗讀)

  3、聯系詞句,學會擴展成語,積累成語.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精耕細作、千倉萬箱

  4、可是面對一片豐收,農民為什么會出像詩句中的悲慘象呢?

  5、學習”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

  四海:普天下,全中國。無閑田:沒有丟棄不種的田地。

  猶餓死:還是餓死了。

  6、指導朗讀.

  體會”無閑田“與‘猶餓死”的強烈對比,讓學生感受遍地豐收景象與農民怕死荒野這兩幅圖,在心中激起“為什么”的疑問。

  7、此時此刻,你們想說什么?想問什么?

  8、小結:農民在黑暗的社會里受到剝削階級的殘酷剝削,過著悲慘的生活。

  9、鞏固詩意,指導背誦

  1、收:左窄右寬.

  夫:注意撇捺的舒展與平穩。

  閑:“門字框”要寫得舒展些.

  2、師范寫,生描紅,仿寫。

  看圖說話

  朗讀體會

  聯系詞句,學會擴展成語,積累成語

  說一說

  朗讀

  質疑

  背誦

  描紅、臨寫

  教學流程圖

  課前說說--學習古詩《鋤禾》--鞏固詩意,練習背誦--指導寫字--課前說說--指導看圖--講讀詩句--指導寫字

  板書設計:

  看:鋤禾憫農(二)

  想:辛苦春種一粒粟,

  來之不易愛惜糧食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閑田,

  農夫猶餓死。

  教學反思

  這篇課文中的兩首詩都比較簡單,特別是第一首,這是一首膾炙人口的古詩,很多學生早已倒被如流了。所以學生基本上都能比較熟練的朗讀和背誦,但在理解古詩的意思上卻是個難點,關鍵是要從中體會到糧食的來之不易,懂得從小要愛惜糧食。為此,我在設計時圍繞一個“辛苦”,從幫老師解決難題引出“辛苦”,看圖了解“辛苦”,到讀詩句感受“辛苦”,從而把學生并不容易體會到的“辛苦”突破了。在教學中我多采用的是提問的方式,讓學生猜意思,進行理解。學生很喜歡這樣的學習方式,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從而加深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認識,提高了學生的思維能力,為學生提供里大量的說話機會。

古詩兩首教案(精選12篇) 相關內容:
  • 《23 古詩兩首》教案(精選12篇)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 學會4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能解釋詩中帶點的詞語,并說說詩句的意思;想象《觀書有感》所描繪的景象。...

  • 《 古詩兩首》教案(精選16篇)

    古詩兩首預習提示《石灰吟》、《墨梅》這兩首七言絕句都是詠物詩,是兩位詩人的代表作及優秀品質的寫照。認真讀讀詩文,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詩意,體會古詩含著的意思。教學目標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 《古詩兩首》教案(通用14篇)

    教學目標:1、會認“廬”等9個生字,會寫“吳”等12個字。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感悟詩人對大自然美景的贊美之情。3、激發學習古詩的興趣,積累古詩中的名句。...

  • 《古詩兩首》教案(精選16篇)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 學會4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能解釋詩中帶點的詞語,并說說詩句的意思;想象《觀書有感》所描繪的景象。...

  • 《21.古詩兩首》教案(精選17篇)

    預習提示:《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是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詩,讀讀詩句看看杜甫為何喜極涕淚 《示兒》是陸游臨終前所寫的一首詩,陸游臨終前最牽掛的是什么呢 這兩首詩都是愛國詩,它們的表達方式相同嗎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教學目標:1.掌握本...

  • 《22古詩兩首》教案(精選15篇)

    教學目標1、學會本課生字,借助注解,理解詩句意思。2、想象詩所描寫的情景,體會詩的意境。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誦讀古詩,背誦古詩。教學重點理解詩意,體會詩的意境。教學準備教師:詩文畫面課件或掛圖、懷舊音樂帶、相關古詩。...

  • 《古詩兩首: 》教案(精選14篇)

    【課文】春曉唐·孟浩然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村居清高鼎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一、看拼音寫詞語ɡǔshī zhúlín tónɡnián huánɡhé ɡuānbì lìzhènɡ( ) ( ) ( ) ( ) ( ) ( )二、按課...

  • 《29古詩兩首》教案(通用12篇)

    【教學目標】1、會認4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能正確讀寫“碧玉、妝成、裁出、剪刀、萬紫千紅”等詞。2、背誦兩首詩,能用自身的話說出詩句的意思。3、體會詩人熱愛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 《4 古詩兩首》教案(精選14篇)

    第一課時【教學目標】1、會認10個生字,會寫6個字。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體會詩人對秋天的贊美之情!窘虒W重難點】識字和朗讀背誦課文。...

  • 《24、古詩兩首》教案(精選13篇)

    【課文】春曉唐·孟浩然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村居清高鼎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一、看拼音寫詞語ɡǔshī zhúlín tónɡnián huánɡhé ɡuānbì lìzhènɡ( ) ( ) ( ) ( ) ( ) ( )二、按課...

  • 《 古詩兩首》教案(精選15篇)

    教學目標1. 學會本課生字。2. 朗讀、背誦兩首古詩,并默寫。3. 理解詩句意思,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景象,感受詩人的心情,引發學習古詩的愿望。...

  • 《1、古詩兩首》教案(精選13篇)

    教學目標:1、會認10個生字。會寫6個字。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體會詩人對秋天的贊美之情。3、喜歡背誦古詩,有條件的,背誦課文以外的古詩。教學時間:二課時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1、認識6個生字。會寫6個字。...

  • 《古詩兩首》教案(精選15篇)

    一.教學目標: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2.理解詩歌內容,感受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對恬靜生活的向往。二.教學時間:1課時。三.教學過程:(一)揭題。(二)出示兩首詩歌。鹿柴王維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 《古詩兩首》教案(精選14篇)

    一、教材簡說雨后的早晨,從香甜的春睡中醒來,推開窗戶,撲進的不只僅是清新的空氣,更有那清脆的鳥鳴,淡淡的花香,濃濃的春意。那漂落的花瓣,令人惋惜;那被春雨浸潤著的芳草綠葉,令人振奮。...

  • 《古詩兩首》教案(精選17篇)

    課題:《古詩兩首》教材簡析:蘇教版的第5冊《古詩兩首》中收集了《山行》、《楓橋夜泊》,在研究了教材之后發現,這兩首古詩都是唐代著名詩人的作品,作者分別是杜牧和張繼,這兩首都是描寫秋天景色的,于是我想到了不按常規教學,而是選...

  • 教案大全
主站蜘蛛池模板: 蓬莱市| 于田县| 蒙山县| 洛隆县| 鞍山市| 长海县| 新安县| 嘉黎县| 芦溪县| 木里| 尼玛县| 汉中市| 新田县| 安溪县| 科技| 小金县| 金山区| 临沂市| 乐清市| 宜城市| 永善县| 仁怀市| 浙江省| 苍梧县| 咸丰县| 依安县| 博爱县| 临清市| 吉安县| 明溪县| 庄河市| 壤塘县| 诸暨市| 西青区| 陆良县| 汕头市| 旌德县| 大连市| 大英县| 梁山县| 额尔古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