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處處有哲學教案(通用6篇)
生活處處有哲學教案 篇1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理解:(1)哲學就在我們身邊
(2)哲學的本義和任務
◇分析:(1)聯(lián)系身邊的生活分析其中的哲學思想
(2)列舉人們具體的世界觀并分析哲學的含義
2、能力目標:
(1)通過對身邊的哲學的分析,培養(yǎng)通過現(xiàn)象看本質(zhì)的能力
(2)通過對哲學思想的歷史淵源的分析,培養(yǎng)跨學科的綜合能力
(3)通過對哲學與世界觀、方法論、具體知識三對關系的分析,培養(yǎng)辯證思維的能力
(4)通過對身邊生活事例、哲理故事、哲學家觀點的體悟,培養(yǎng)分析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
通過對哲學的產(chǎn)生、哲學與生活的關系的分析,增強我們對哲學的體悟和思想認同
二、【重點、難點】:
1、哲學與愛智之學
2、哲學產(chǎn)生于人類的實踐活動,產(chǎn)生于人們對世界的追問和思考
三、【整體感知】:
通過本課學習,同學們將從生活中的哲學思想人手,體驗哲學與我們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進而了解哲學概念,為開始全書的學習做好思想準備。
四、【方法點津】:
情景導析 合作探究
五、【課文導語】:
【教授新課】
教學環(huán)節(jié)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目的
導入 人和動物不同。動物只是本能地“活著”,而人的生活應該是經(jīng)過思考、有明確目標和意義的生活。人們要想生活得有意義、有價值,就應該對自己生活其中的世界和生活本身進行審視和思考。為此,我們不僅需要具體科學知識,還需要哲學知識。哲學和我們的生活是什么關系?什么是哲學?哲學研究什么?哲學和具體科學是什么關系?了解這些問題,可以使我們走進哲學,自覺地追求智慧,創(chuàng)造更美的人生。
問題;什么是哲學?你在身邊那些事例中發(fā)現(xiàn)過哲學道理? 學生例舉身邊事例,暢談所包含的哲理 形成初步概念
激發(fā)興趣引入新課
生活處處有哲學 探究問題:如何看待排名
一名高中生在談到“排名的二重性”時說:“我們既不能盲目地張揚排名,也不能簡單地否定排名。作為學生,如果用片面的觀點對待排名,排在前面沾沾自喜、驕傲自滿,排在后面灰心喪氣、一蹶不振,就會停滯不前,甚至倒退;如果通過排名了解自己的學習實力以及同別人的差距,做到知彼知己,揚長避短,就會出現(xiàn)先進更先進、后進趕先進的生動局面。”
問題(1)在排名問題上,人們的看法往往各不相同,這是為什么?(2)為什么我們應看到排名的“二重性”?(3)聯(lián)系生活中類似的事例,談談生活與哲學的關系。 學生探究知識,發(fā)表自己的觀點 通過事例分析包含的哲學道理
總結(jié) (1)在排名問題上,人們的看法不同,主要是因為人們的思維方法不同。
(2)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要求我們一分為二地來看待。片面地看待排名問題,不利于提高自己的學習水平。
(3)全面的思維方法本身就是一種哲學智慧,看待別人、分析自己等都應該堅持一分為二的觀點。這說明生活與哲學密切相關。
引領學生發(fā)現(xiàn)身邊的哲學 同學們還知道那些包含哲理的例子, 學生繼續(xù)闡述自己的發(fā)現(xiàn) 深化對身邊哲學的認識
共同探究身邊哲學
探究深化 問題:同學們知道那些成語典故,你知道他們所包含的道理嗎? 學生表述自己所知道的成語典故何名言 把對哲學的理解上升到理論高度
例證
深化認識 問題:人們的這些哲學思想、哲學智慧是生來就有的么?如果不是,那么它是從哪里來的? 學生分組討論,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小組交流 探究哲學的來源
交流總結(jié) (1) 哲學的智慧產(chǎn)生于人類的實踐活動。
(2)哲學源于人們對實踐的追問和對世界的思考。
探究哲學的來源 教師講授 哲學產(chǎn)生于人類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客觀的物質(zhì)活動中,也就是在人們的實踐活動中產(chǎn)生的。
哲學是從仰望天穹開始的。 每個人在童年時期必定會有一個時刻,也許是在某個夏夜,抬頭仰望,突然發(fā)現(xiàn)了廣闊無際的星空。這時候,他的心中會油然生出一種神秘的敬畏感,一個巨大而古老的問題開始叩擊他的頭腦:世界是什么?
——在生活實踐中,人們會自覺或不自覺地思考世界,思考周圍的人和事,并用自己在思考中形成的觀念來指導自己的生活和實踐。在這些思考中,會觸及這樣或那樣的具有哲學性質(zhì)的問題。
如“我是誰?”“世界是怎么來的?”“我是什么樣的人?我由什么原因獲得我的存在?”“世界是否因為我的存在而存在?是因為有我才有了世界,還是因為有了世界才有了我?”“世界和我相比哪個更‘厲害’?”“人活著是為了什么?”
哲學就是通過對一系列關乎宇宙和人生的一般本質(zhì)和普遍規(guī)律問題的思考而形成的一門學科
結(jié)論:(2)哲學源于人們對實踐的追問和對世界的思考。
哲學的作用 問題:哲學產(chǎn)生,給我們生活帶來了什么? 學生討論、發(fā)表自己的見解 理論與實際聯(lián)系
◇課堂探究:(1)這兩個學生思考和解決問題的方式有何不同?為什么會有這種不同?
(2)想一想,思維方法在人們生活中起著什么作用。 學生分析 感知哲學的作用
總結(jié): ◇探究提示:(1)第一個同學運用一般的思維方法,第二個同學運用了創(chuàng)造性思維。
方法的不同主要是由于世界觀不同、指導思想不同。
(2)思維方法在人們的生活中有重要作用。正確的思維方法、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方法對人們的生活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哲學的本義是愛智慧或追求智慧,是一門給人智慧、使人聰明的學問。所以,這樣的學問當然會使人生活得更美好。
自然界變化萬千,社會錯綜復雜,有時會使人們感到像走在一片茂密的森林之中,浮云遮望眼,云深不知處,正確的前行的路在何方?這時我們需要照亮前進方向的理性和智慧的明燈。哲學就是一門給人智慧、使人聰明的學問。在古希臘文和英文中,哲學的本義是愛智慧或追求智慧。在漢語中,哲就是智慧,哲學就是智慧之學或追求智慧之學,即愛智之學。正如馬克思所說,哲學是現(xiàn)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靈魂”。
思考追問 斗轉(zhuǎn)星移,春秋變換,我們仰望蒼穹:時間有沒有開始?空間有沒有盡頭?宇宙由何而來?萬物從何而生?西天可有天堂?世間可有鬼神?人類可有靈魂? 中國的老子說:宇宙至大無外,至小無內(nèi); 王夫之說:宇宙是由“氣”組成的物質(zhì)實體;西方的赫拉克利特說:火是世界的始基;《圣經(jīng)》上說:宇宙是上帝創(chuàng)造的;
馬克思說:世界是客觀存在的物質(zhì)世界
宇宙到底是什么?誰能告訴我們 學生思考,回答 對哲學作用深化理解
啟迪 結(jié)論1:真正的哲學可以使我們正確地看待自然,指導人們正確的認識自然和改造自然
思考追問 戰(zhàn)爭、瘟疫、貧困 ……世事紛紜,歲月滄桑,我們審視社會:人的本質(zhì)是惡還是善?世間有光明也有黑暗假丑惡是什么?真善美在哪里?社會為什么是這個樣子?人和人應該怎樣相處?人類的前途在哪里?
老子說:道法自然,無為而無不為;
法家韓非子說:應該嚴刑峻法,讓人有所懼;儒家孔子說:人之初,性本善;仁者愛人;克己復禮;西方存在主義:一切存在的就是合理的;馬克思:社會的發(fā)展是由客觀規(guī)律決定的,也是物質(zhì)
問題:你認為人類發(fā)展的前途是什么,誰教給我人認識世界? 學生思考,回答,討論 深化認識哲學的作用
啟迪 結(jié)論2:真正的哲學可以使我們正確地認識社會,從而為生活和實踐提供積極有益的指導
思考追問 吸毒、自殺、…… 生老病死,悲歡離合,我們考問人生:我們從哪里來?又要到哪里去?我們?yōu)槭裁椿钪坑譃槭裁此廊ィ靠鞓肥鞘裁矗啃腋T谀睦铮咳松泻蝺r值?生命有何意義?
老子:道法自然,從容面對人生;
佛家:一切都是空,幸福在天堂;
叔本華:人生就是一場悲劇;
馬克思:人生的價值在于奉獻
問題:我們?nèi)绾螌Υ松l給我們指名了方向? 思考回答、交流 深化認識哲學的作用
啟迪 結(jié)論3:真正的哲學可以使我們正確地對待人生,正確對待社會進步和個人發(fā)展,正確對待生與死、進與退、得與失名與利
階段小結(jié) 為什么要學習哲學 學生總結(jié) 整體感知
本課小結(jié) 1.哲學在哪里?——哲學就在我們身邊
哲學的智慧產(chǎn)生于人類的實踐活動。
哲學源于人們對實踐的追問和對世界的思考。
2.為什么要學習哲學?——哲學是指導人們生活得更好的藝術(shù)
(1)從哲學的本義上看:
哲學是一門給人智慧、使人聰明的學問。
(2)從哲學的功能上看:
真正的哲學能為生活和實踐提供積極有益的指導,指導人們正確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
課堂練習 1、哲學的本義是指( )
a.智慧 b.聰明的人 c.真理 d.愛智慧或追求智慧
答案:d
2、人在怎樣的程度上學會改變自然界,人的智力就在怎樣的程度上發(fā)展起來。這句話主要說明( )
a.哲學智慧產(chǎn)生于人類的實踐活動 b.認識世界需要智慧
c.哲學是人們的主觀情緒中憑空產(chǎn)生 d.改變自然界需要發(fā)展人的智力
答案:a
3、“人們遠在知道什么是辯證法以前,就已經(jīng)辯證地思考了。”這說明( )
a.辯證法是本來就客觀存在的 b.哲學思想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
c.思考的力量是巨大的 d.哲學就是辯證法
答案:b
4、馬克思說:“沒有哲學我就不能前進。”對這句話可以這樣理解( )
①哲學是一門給人智慧、使人聰明的學問
②哲學的任務就是指導人們正確地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
③沒有哲學的指導,人們就會寸步難行,一事無成
④哲學是指導人們生活得更好的藝術(shù)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c
5、哲學的任務是( )
a.研究現(xiàn)世 b.讓人人都成為哲學家
c.指導人們正確地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 d.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
答案:c
6、馬克思說,哲學是現(xiàn)世的智慧,意思是( )
a.只有現(xiàn)世才有智慧 b.人人都有智慧
c.哲學是哲學家所獨創(chuàng)的 d.哲學是一門給人智慧、使人聰明的學問
答案:d
7、據(jù)《列子•天瑞》記載:“杞國有人憂天地崩墜,身所寄,廢寢食者。”
杞人憂天的故事能夠給我們什么啟示?
答案: (1)在生活實踐中,人們會自覺或不自覺地思考世界,思考周圍的人和事,并用自己在思考中形成的觀念來指導自己的生活和實踐。在這些思考中,會觸及這樣或那樣的具有哲學性質(zhì)的問題。在這一意義上,我們說哲學源于人們對實踐的追問和對世界的思考。
(2)事物的運動是有規(guī)律的,規(guī)律是客觀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zhuǎn)移的。天地的運動有自己特有的規(guī)律,不會隨時崩墜。杞人不懂這一哲學道理,影響了自己的生活。
學習反思
生活處處有哲學教案 篇2
生活處處有哲學
教學目標: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教學時間:
教學過程:
多媒體展示生活中的體現(xiàn)哲學的例子
(1)排球、籃球比賽中的攻與守——矛盾雙方的對立統(tǒng)一
(2)漫畫“發(fā)票多填點”——違背實事求是
(3)給豬看病——你的脈為什么摸不著?——形而上學
(4)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種蛋得蛋——違背規(guī)律辦事
(5)下雨的好壞——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6)成語典故中的哲學寓意
①“煲燙下鹽”——把握事物變化發(fā)展的度
②“拔苗助長”——不尊重事物的規(guī)律,夸大主觀能動性
③“鄭人買履”——教條主義,從本本從發(fā)
④“刻舟求劍”——否認事物的運動
⑤“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⑥“一著不慎,滿盤皆輸”——關鍵部分對整體起決定作用
(7)聯(lián)系學生的必修3考試,發(fā)表自己對“排名”的看法——一名高中生在談到“排名的二重性”時說:“我們既不能盲目地張揚排名,也不能簡單地否定排名。……”——辯證看問題的表現(xiàn)。
總結(jié):哲學就在我們身邊
一、哲學就在我們身邊
(過渡)既是哲學就在我們身邊,那么它與我們的生活有什么關系呢?
1、哲學與生活的關系
(1)生活需要智慧,需要哲學
舉例:學生用水擦黑板,是從上往下擦,還是從下往上擦,為什么?(可以讓學生表達自己不同的看法)——水是往低處流的,如果先擦了下面的黑板,當再擦上面的時候,擦黑板時的臟水可能就會流到下面已經(jīng)擦干凈的黑板上,結(jié)果就造成了重復勞動,所以從上往下擦更具有科學性。
人們對問題的高明認識、解決問題的巧妙方法,都和一定的哲學智慧聯(lián)系在一起。
(過渡)可見我們的生活當中處處都有哲學,同時我們的生活也是需要哲學的,那么哲學是從何而來的呢?
(2)哲學的智慧產(chǎn)生于人類的實踐活動
(復習舊課)人類的實踐活動包括哪兩方面的內(nèi)容——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人類的兩項基本活動)(同時展示相關的圖片)
既然是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那么究竟什么是世界呢,在哲學當中所講的世界包括哪些內(nèi)容呢?
哲學中所講的世界,包括:自然界、人類社會、思維和意識。(同時可以幫學生進行歸類:這三者可以分為兩個不同的層次,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物質(zhì)(客觀)世界;思維和意識——精神(主觀世界),兩者是相互對立存在的。)
(過渡)在人類認識和改造世界的過程,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因此,人們就會進行思考,便產(chǎn)生了哲學。
2、哲學源于人們對實踐的追問和對世界的思考
插播“瘋牛病視頻”
所以說,哲學源于人們對實踐的追問和對世界的思考。即:哲學起源于人類的實踐活動,起源于對生活、實踐的追問和對世界的思考。
得出結(jié)論:哲學就在我們的身邊。(它不是懸浮于空中的思想樓閣,它并不是很高深,也沒有遠離現(xiàn)實生活)
(過渡)哲學就在人們的生活當中,那么哲學對人們的生活起到了什么作用呢?
二、哲學是指導人們生活得更好的藝術(shù)
(過渡)要了解哲學如何來指導人們生活得更好,首先就得了解一下什么是哲學?
1、哲學的本義是什么
(展示相關資料)在古希臘文和英文中:哲學的本義是愛智慧或追求智慧。
在漢語中:哲學就是智慧,哲學就是智慧之學或追求智慧之學,即愛智之學。
馬克思說:哲學是現(xiàn)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靈魂”。
(提問學生)哲學是愛智慧 = 哲學是智慧?
兩者有重大的區(qū)別:我們承認“哲學是智慧”但更強調(diào)“哲學是愛智慧”。
知識的總和不是智慧,知識是“既成的”,智慧是“靈活的”因而博學雖有利于提高智慧,但博學不是智慧。智慧偏重于對未來的想像和創(chuàng)造。哲學更是對智慧的“愛”和“追求”。
哲學智慧不是現(xiàn)成可得的,要獲得它,首先必須對它有執(zhí)著追求之心,無限熱愛之情。愛的喪失,就意味著智慧的泯滅。
2、哲學的任務是什么
——p5即:尋找光明,在人類生活的路途上點起前行的明燈,指導人們正確地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
3、哲學的功能有哪些
哲學的功能:
第一:作為世界觀最基本的功能就是教人如何看世界
第二:哲學是社會變革的先導
第三:哲學具有世界觀和方法論的功能,它是指導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工具,能幫助人們確立人生觀、價值觀和理想觀念。
板書設計:
一、哲學就在我們身邊
1、哲學與生活的關系
(1)生活需要智慧,需要哲學
(2)哲學的智慧產(chǎn)生于人類的實踐活動
2、哲學源于人們對實踐的追問和對世界的思考
二、哲學是指導人們生活得更好的藝術(shù)
1、哲學的本義是什么
2、哲學的任務是什么
3、哲學的功能有哪些
課后小結(jié):
生活處處有哲學教案 篇3
一、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識記哲學的起源和任務。理解哲學就在我們身邊,哲學是一門給人智慧、使人聰明的學問,哲學可以指導人們正確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
【能力目標】
培養(yǎng)分析問題的能力,鍛煉辯證思維能力;初步具有用理性和智慧的眼光認識自然、社會和人生的變化和發(fā)展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聯(lián)系生活和實踐說明哲學并不神秘,生活處處有哲學;增強對哲學的體悟和思想認同,從而喜歡哲學、熱愛哲學,切實體會到生活需要智慧,生活需要哲學。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哲學的功能。
【難點】
哲學產(chǎn)生于人類實踐活動,產(chǎn)生于人們對世界的追問和思考。
三、教學方法
多媒體教學法、小組討論法、情境創(chuàng)設法
四、教學過程
環(huán)節(jié)一:導入新課
PPT展示一則故事。
故事:古希臘有一個年輕人準備去學哲學,蘇格拉底問他 :“你到底想學點兒什么”這個年輕人一下子被問糊涂了。他想:“是啊,要是學法律,就能學到訴訟的技巧;如果學木工,就能學會做家具;可是說到學哲學,到底能學到什么呢。真是很難說。”
通過故事引發(fā)學生對哲學的思考,引出課題《生活處處有哲學》。
環(huán)節(jié)二:新課講授
1.哲學就在我們身邊。
哲學產(chǎn)生于人類的實踐活動,源于對實踐的追問和思考。
讓學生回憶孩童時期,他們所提出來的奇怪的問題,如“天會塌下來嗎?地會陷下去嗎?天塌地陷以后,我們該怎么辦?”“動物會說話嗎?動物也在思考嗎?”……
學生回答。
教師總結(jié)提問:剛出生的嬰兒,總是用好奇的眼光觀察世界。會說話了,總是會問許多大人認為不可思議的問題。比如:為什么天會下雨?為什么會有白天和黑夜?長大后,我們會思考人為什么要活著怎樣活著才有意義?為什么同樣面臨艱難和困苦有的人總是笑對人生,應付自如。有的人卻是唉聲嘆氣、怨天尤人?在實踐中我們總會追問許多為什么,總會思考各種各樣的問題。在這些思考中會觸及許多具有哲學性質(zhì)的問題。我是誰?世界從何而來?我是什么樣的人?世界是否因為我而存在我的生命的意義和價值是什么?人們?yōu)槭裁磿穯柡退伎歼@些問題?
學生分小組討論,代表發(fā)言。
教師總結(jié):這些問題就是人們在實踐中對世界的認識和思考,這種追問和思考,使人類的思維水平跳出了對具體事物的局限,概括出關于世界普遍規(guī)律的認識,誕生了關于宇宙根本觀點的學問。從哲學發(fā)展的歷史可以看出,哲學的每一步發(fā)展和前進,都是人類在實踐活動中不斷追問思考的結(jié)果。所以說哲學并不神秘,也不是高高懸浮于空中的'思想樓閣,就連大家孩童時期思考的一些問題也包含著某些具有哲學性質(zhì)的內(nèi)容。只要我們留心思考,就會發(fā)現(xiàn)它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它源于人類的實踐活動,源于人們對實踐的追問和對世界的思考。
2.哲學是指導人們生活得更好的藝術(shù)。
(1)哲學是一門給人智慧、使人聰明的學問。
教師用PPT展示“司馬光砸缸”的故事,讓學生討論其他的解決方法。
學生在探究討論中感悟到思維方法對于人們認識事物有重要作用,激發(fā)學生學習哲學的興趣。
教師提問:不同的人對這個問題有不同的解決方法,說明了什么?
學生思考討論。
教師總結(jié):說明不同的人往往會有不同的思維方法,思維方法在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中具有重要作用。人們的思維方法和世界觀具有密切的關系,所以說,哲學對于人們思想方法的形成起著重要的作用,它能給人智慧、使人聰明。
(2)哲學的任務是指導人們正確地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
學生思考課本P6頁伊壁鳩魯?shù)脑挘?/p>
“為什么不知道宇宙的性質(zhì)、沒有對自然和社會的正確認識,就不能享受快樂?”
“為什么把學習哲學和靈魂的健康、人生的幸福聯(lián)系在一起?”
學生分組討論,找出一些實例證明伊壁鳩魯?shù)脑挕1热缛祟悷o視自然環(huán)境、破壞生態(tài)環(huán)境、“事與愿違”甚至“搬起石頭砸自己腳”的事例,引導學生明確沒有正確的世界觀,沒有對自然和社會的正確認識,就不會有幸福的生活。哲學是解決世界觀問題的,因此伊壁鳩魯把學習哲學和人生的幸福聯(lián)系在一起。所以說哲學指導人們正確地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
環(huán)節(jié)三:鞏固提高
PPT展示故事:中國的《羅密歐與朱麗葉》。
1954年周總理參加日內(nèi)瓦會議期間,為外國記者舉行了一場電影招待會,放映中國戲劇電影《梁山伯與祝英臺》。工作人員準備了一份長達十幾頁的說明書。周總理批評這位工作人員是不看對象,對牛彈琴。周總理要求工作人員在請柬上寫上一句話:“請您欣賞彩色歌劇電影——中國的《羅密歐與朱麗葉》。”果然,那天外國記者都來了。放映前翻譯只做了3分鐘的說明,觀眾便看得如癡如醉,外國朋友高度贊揚這部中國戲劇片。
教師設疑:中國的《羅密歐與朱麗葉》——《梁山伯與祝英臺》為什么在國外能受歡迎?你認為周總理的這一改名怎么樣?
學生討論回答。
教師總結(jié):外國朋友對中國的傳統(tǒng)愛情故事《梁山伯與祝英臺》了解甚少,而對于莎士比亞的名著《羅密歐與朱麗葉》卻很熟悉,根據(jù)他們的思想狀況,根據(jù)我們工作面對的實際情況來介紹中國傳統(tǒng)名劇。這就充分體現(xiàn)了與我們生活緊密相關的哲學思想。
環(huán)節(jié)四:小結(jié)作業(yè)
小結(jié):教師對本節(jié)課內(nèi)容進行小結(jié),本節(jié)課《生活處處有哲學》主要講述了哲學的產(chǎn)生和哲學的功能。哲學產(chǎn)生于人類的實踐活動,源于對實踐的追問和思考;哲學是指導人們生活的更好的藝術(shù),哲學是一門給人智慧、使人聰明的學問,哲學能為生活提供積極有益的指導,指導人們正確地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
作業(yè):請同學們以“生活處處有哲學”為題,寫一篇小短文。
五、板書設計
生活處處有哲學教案 篇4
一、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識記哲學的起源和任務。理解哲學就在我們身邊,哲學是一門給人智慧、使人聰明的學問,哲學可以指導人們正確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
【能力目標】
培養(yǎng)分析問題的能力,鍛煉辯證思維能力;初步具有用理性和智慧的眼光認識自然、社會和人生的變化和發(fā)展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聯(lián)系生活和實踐說明哲學并不神秘,生活處處有哲學;增強對哲學的體悟和思想認同,從而喜歡哲學、熱愛哲學,切實體會到生活需要智慧,生活需要哲學。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哲學的功能。
【難點】
哲學產(chǎn)生于人類實踐活動,產(chǎn)生于人們對世界的追問和思考。
三、教學方法
多媒體教學法、小組討論法、情境創(chuàng)設法
四、教學過程
環(huán)節(jié)一:導入新課
PPT展示一則故事。
故事:古希臘有一個年輕人準備去學哲學,蘇格拉底問他:“你到底想學點兒什么”這個年輕人一下子被問糊涂了。他想:“是啊,要是學法律,就能學到訴訟的技巧;如果學木工,就能學會做家具;可是說到學哲學,到底能學到什么呢。真是很難說。”
通過故事引發(fā)學生對哲學的思考,引出課題《生活處處有哲學》。
環(huán)節(jié)二:新課講授
1.哲學就在我們身邊。
哲學產(chǎn)生于人類的實踐活動,源于對實踐的追問和思考。
讓學生回憶孩童時期,他們所提出來的奇怪的問題,如“天會塌下來嗎?地會陷下去嗎?天塌地陷以后,我們該怎么辦?”“動物會說話嗎?動物也在思考嗎?”
學生回答。
教師總結(jié)提問:剛出生的嬰兒,總是用好奇的眼光觀察世界。會說話了,總是會問許多大人認為不可思議的問題。比如:為什么天會下雨?為什么會有白天和黑夜?長大后,我們會思考人為什么要活著怎樣活著才有意義?為什么同樣面臨艱難和困苦有的人總是笑對人生,應付自如。有的人卻是唉聲嘆氣、怨天尤人?在實踐中我們總會追問許多為什么,總會思考各種各樣的問題。在這些思考中會觸及許多具有哲學性質(zhì)的問題。我是誰?世界從何而來?我是什么樣的人?世界是否因為我而存在我的生命的意義和價值是什么?人們?yōu)槭裁磿穯柡退伎歼@些問題?
學生分小組討論,代表發(fā)言。
教師總結(jié):這些問題就是人們在實踐中對世界的認識和思考,這種追問和思考,使人類的思維水平跳出了對具體事物的局限,概括出關于世界普遍規(guī)律的認識,誕生了關于宇宙根本觀點的學問。從哲學發(fā)展的歷史可以看出,哲學的每一步發(fā)展和前進,都是人類在實踐活動中不斷追問思考的結(jié)果。所以說哲學并不神秘,也不是高高懸浮于空中的思想樓閣,就連大家孩童時期思考的一些問題也包含著某些具有哲學性質(zhì)的內(nèi)容。只要我們留心思考,就會發(fā)現(xiàn)它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它源于人類的實踐活動,源于人們對實踐的追問和對世界的思考。
2.哲學是指導人們生活得更好的藝術(shù)。
教師用PPT展示“司馬光砸缸”的故事,讓學生討論其他的解決方法。
學生在探究討論中感悟到思維方法對于人們認識事物有重要作用,激發(fā)學生學習哲學的興趣。
教師提問:不同的人對這個問題有不同的解決方法,說明了什么?
學生思考討論。
教師總結(jié):說明不同的人往往會有不同的思維方法,思維方法在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中具有重要作用。人們的思維方法和世界觀具有密切的關系,所以說,哲學對于人們思想方法的形成起著重要的作用,它能給人智慧、使人聰明。
學生思考課本P6頁伊壁鳩魯?shù)脑挘?/p>
“為什么不知道宇宙的性質(zhì)、沒有對自然和社會的正確認識,就不能享受快樂?”
“為什么把學習哲學和靈魂的健康、人生的幸福聯(lián)系在一起?”
學生分組討論,找出一些實例證明伊壁鳩魯?shù)脑挕1热缛祟悷o視自然環(huán)境、破壞生態(tài)環(huán)境、“事與愿違”甚至“搬起石頭砸自己腳”的事例,引導學生明確沒有正確的世界觀,沒有對自然和社會的正確認識,就不會有幸福的生活。哲學是解決世界觀問題的,因此伊壁鳩魯把學習哲學和人生的幸福聯(lián)系在一起。所以說哲學指導人們正確地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
環(huán)節(jié)三:鞏固提高
PPT展示故事:中國的《羅密歐與朱麗葉》。
1954年周總理參加日內(nèi)瓦會議期間,為外國記者舉行了一場電影招待會,放映中國戲劇電影《梁山伯與祝英臺》。工作人員準備了一份長達十幾頁的說明書。周總理批評這位工作人員是不看對象,對牛彈琴。周總理要求工作人員在請柬上寫上一句話:“請您欣賞彩色歌劇電影——中國的《羅密歐與朱麗葉》。”果然,那天外國記者都來了。放映前翻譯只做了3分鐘的說明,觀眾便看得如癡如醉,外國朋友高度贊揚這部中國戲劇片。
教師設疑:中國的《羅密歐與朱麗葉》——《梁山伯與祝英臺》為什么在國外能受歡迎?你認為周總理的這一改名怎么樣?
學生討論回答。
教師總結(jié):外國朋友對中國的傳統(tǒng)愛情故事《梁山伯與祝英臺》了解甚少,而對于莎士比亞的名著《羅密歐與朱麗葉》卻很熟悉,根據(jù)他們的思想狀況,根據(jù)我們工作面對的實際情況來介紹中國傳統(tǒng)名劇。這就充分體現(xiàn)了與我們生活緊密相關的哲學思想。
環(huán)節(jié)四:小結(jié)作業(yè)
小結(jié):教師對本節(jié)課內(nèi)容進行小結(jié),本節(jié)課《生活處處有哲學》主要講述了哲學的產(chǎn)生和哲學的功能。哲學產(chǎn)生于人類的實踐活動,源于對實踐的追問和思考;哲學是指導人們生活的更好的藝術(shù),哲學是一門給人智慧、使人聰明的學問,哲學能為生活提供積極有益的指導,指導人們正確地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
作業(yè):請同學們以“生活處處有哲學”為題,寫一篇小短文。
五、板書設計
(編輯:華圖媛媛)
生活處處有哲學教案 篇5
一、哲學就在我們身邊。
(過渡)既是哲學就在我們身邊,那么它與我們的生活有什么關系呢?
1、哲學與生活的關系
(1)生活需要智慧,需要哲學
舉例:學生用水擦黑板,是從上往下擦,還是從下往上擦,為什么?(可以讓學生表達自己不同的看法)——水是往低處流的,如果先擦了下面的黑板,當再擦上面的時候,擦黑板時的臟水可能就會流到下面已經(jīng)擦干凈的黑板上,結(jié)果就造成了重復勞動,所以從上往下擦更具有科學性。
人們對問題的高明認識、解決問題的巧妙方法,都和一定的哲學智慧聯(lián)系在一起。
(過渡)可見我們的生活當中處處都有哲學,同時我們的生活也是需要哲學的,那么哲學是從何而來的呢?
(2)哲學的智慧產(chǎn)生于人類的實踐活動
(復習舊課)人類的實踐活動包括哪兩方面的內(nèi)容——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人類的兩項基本活動)(同時展示相關的圖片)
既然是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那么究竟什么是世界呢,在哲學當中所講的世界包括哪些內(nèi)容呢?
哲學中所講的世界,包括:自然界、人類社會、思維和意識。(同時可以幫學生進行歸類:這三者可以分為兩個不同的層次,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物質(zhì)(客觀)世界;思維和意識——精神(主觀世界),兩者是相互對立存在的。)
(過渡)在人類認識和改造世界的過程,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因此,人們就會進行思考,便產(chǎn)生了哲學。
2、哲學源于人們對實踐的追問和對世界的思考
插播“瘋牛病視頻”
所以說,哲學源于人們對實踐的追問和對世界的思考。即:哲學起源于人類的實踐活動,起源于對生活、實踐的追問和對世界的思考。
得出結(jié)論:哲學就在我們的身邊。(它不是懸浮于空中的.思想樓閣,它并不是很高深,也沒有遠離現(xiàn)實生活)
(過渡)哲學就在人們的生活當中,那么哲學對人們的生活起到了什么作用呢?
二、哲學是指導人們生活得更好的藝術(shù)。
(過渡)要了解哲學如何來指導人們生活得更好,首先就得了解一下什么是哲學?
1、哲學的本義是什么
(展示相關資料)在古希臘文和英文中:哲學的本義是愛智慧或追求智慧。
在漢語中:哲學就是智慧,哲學就是智慧之學或追求智慧之學,即愛智之學。
馬克思說:哲學是現(xiàn)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靈魂”。
(提問學生)哲學是愛智慧=哲學是智慧?
兩者有重大的區(qū)別:我們承認“哲學是智慧”但更強調(diào)“哲學是愛智慧”。
知識的總和不是智慧,知識是“既成的”,智慧是“靈活的”因而博學雖有利于提高智慧,但博學不是智慧。智慧偏重于對未來的想像和創(chuàng)造。哲學更是對智慧的“愛”和“追求”。
哲學智慧不是現(xiàn)成可得的,要獲得它,首先必須對它有執(zhí)著追求之心,無限熱愛之情。愛的喪失,就意味著智慧的泯滅。
2、哲學的任務是什么
——p5即:尋找光明,在人類生活的路途上點起前行的明燈,指導人們正確地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
3、哲學的功能有哪些
哲學的功能:
第一:作為世界觀最基本的功能就是教人如何看世界
第二:哲學是社會變革的先導
第三:哲學具有世界觀和方法論的功能,它是指導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工具,能幫助人們確立人生觀、價值觀和理想觀念。
板書設計。
一、哲學就在我們身邊
1、哲學與生活的關系
(1)生活需要智慧,需要哲學;
(2)哲學的智慧產(chǎn)生于人類的實踐活動。
2、哲學源于人們對實踐的追問和對世界的思考
二、哲學是指導人們生活得更好的藝術(shù)
1、哲學的本義是什么;
2、哲學的任務是什么;
3、哲學的功能有哪些。
課后小結(jié)。
生活處處有哲學教案 篇6
(一)、哲學就在我們身邊
◇課堂探究:(1)在排名問題上,人們的看法往往各不相同,這是為什么?
(2)為什么我們應看到排名的二重性?
(3)聯(lián)系生活中類似的事例,談談生活與哲學的關系。
◇探究提示:(1)在排名問題上,人們的看法不同,主要是因為人們的思維方法不同。
(2)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要求我們一分為二地來看待。片面地看待排名問題,不利于提高自己的學習水平。
(3)全面的思維方法本身就是一種哲學智慧,看待別人、分析自己等都應該堅持一分為二的觀點。這說明生活與哲學密切相關。
1、哲學的智慧產(chǎn)生于人類的實踐活動
(1)、認識世界、辦好事情,都需要智慧。生活需要智慧,需要哲學。人們對問題的高明認識、解決問題的巧妙方法,都和一定的哲學智慧聯(lián)系在一起。
哲學的智慧不是從人們的主觀情緒中憑空產(chǎn)生的,而是人們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中,在處理人與外部世界關系的實踐中逐步形成和發(fā)展起來的。一句話,哲學的智慧產(chǎn)生于人類的實踐活動。
(2)、哲學應當提供讓人驚異、驚訝、驚醒的`創(chuàng)新論斷。
國外一本工具書說,哲學家是那些愛提出令人煩惱的問題,并給出稀奇古怪回答的人。人們未必能夠同意這個稀奇古怪的定義,但它傳達出的哲學應當讓人驚訝的信息,則是人們必須充分注意的。
研究哲學需要驚異。驚異不同于被事物外部表象所吸引的好奇心,而是為事物深層奧秘所激起的沉思。柏拉圖認為,哲學根源于驚異。亞里士多德說:由于驚異,人們不僅現(xiàn)在,而且一開始的時候,就去進行哲學研究。在社會實踐基礎上,哲學思想起于對問題的驚異,進而以讓人感到驚訝的思維方式來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這必然能起到驚醒世人的作用。驚訝的核心是思想創(chuàng)新。面對問題(新問題和老問題),敢想前人之未想,敢做前人之未做,不以平常眼光看待問題,不以平常思維考慮問題,不以平常語言談論問題,不以平常方式解決問題。
哲學讓人驚訝,但反對故弄玄虛。使人驚訝的深刻的判斷內(nèi)涵,只要找到一個合適的表達方式,是不會脫離大眾的。
◇名言題化:(結(jié)合課本P2名言)
恩格斯說:人在怎樣的程度上學會改變自然界,人的智力就在怎樣的程度上發(fā)展起來。這句話主要說明( )
A。哲學智慧產(chǎn)生于人類的實踐活動 B。認識世界需要智慧
C。哲學是從人們的主觀情緒中憑空產(chǎn)生的 D改變自然界,需要發(fā)展人的智力
答案:A
解析:引文的本義是說人們改變自然界的程度決定人們的智力程度,即說明哲學來源于實踐,即是實踐決定認識。
2、哲學源于人們對實踐的追問和對世界的思考。
◇補充: 哲學上說的世界:是指自然界、人類社會和人的思維前兩者是客觀世界后者是主觀世界。
實踐是指人們改造客觀世界(包括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一切活動
◇課堂探究:(1)你在童年時代是否也思考過類似的問題?
(2)杞人憂天的故事能夠給我們什么啟示?
(3)你現(xiàn)在經(jīng)常思考哪些問題?為什么?
◇探究提示:(1)一般人在童年時代都思考過類似的問題,同學們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談體會。
(2)杞人憂天的故事固然不可取,但它反映出一種追問和思考,而這種追問和思考非常寶貴,它使我們的思想進發(fā)出哲學的火花。
(3)此題非常開放,要根據(jù)每個同學具體的情況來探討。
在生活實踐中,人們會自覺或不自覺地思考世界,思考周圍的人和事,并用自己在思考中形成的觀念來指導自己的生活和實踐。在這些思考中,會觸及這樣或那樣的具有哲學性質(zhì)的問題。在這一意義上,我們說哲學源于人們對實踐的追問和對世界的思考。
教材通過兩句名言說明了哲學并不是懸浮于高空的思想樓閣,而與我們的生活、與我們置身其中的自然和社會密切相關。
3、結(jié)論:哲學就在我們身邊
哲學并不是高高地懸浮于空中的思想樓閣,只要留心思考,就會發(fā)現(xiàn)它與我們的生活、與我們置身于其中的自然和社會密切相關,它總是自覺或不自覺地影響著我們的學習、工作和生活。
◇名言題化:(結(jié)合課本P3名言)
人們遠在知道什么是辯證法以前,就已經(jīng)辯證地思考了。這說明( )
A、辯證法是本來就客觀存在的 B、哲學思想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
C、思考的力量是巨大的 D、哲學就是辯證法
答案:B
解析:A、D兩項說法有誤,C項不能反映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