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講普通話教案(精選3篇)
學講普通話教案 篇1
一、指導思想:
本屆推普周的指導思想是: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營造與和諧社會相適應的和諧語言生活為目標,全面、深入宣傳國家語言文字法規政策,積極引導師生樹立科學的語言觀。促進推廣普通話在全社會的推廣普及進程,為構建校園文化建設營造良好的語言環境。
二、活動時間:
20xx年9月12日至18日
三、活動主題:
推廣普通話,共筑中國夢
四、活動內容:
1.在校園內懸掛醒目的推普周宣傳標語,創設良好的語言文字環境,營造濃厚的校園文化氛圍,進一步渲染推普氣氛,擴大推普宣傳的影響。
2.利用校園廣播組織師生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遼寧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規定》。
3.利用校園廣播向全校師生發出“推普周”活動倡議,介紹推廣普通話和使用規范字的意義,明確本屆推普周的時間、主題,同時把學校推普方案貫徹到全體師生,布置落實推普周活動安排。
推普口號:“樹立語言規范意識,提高民族文化素質”;“我是中國娃,愛說普通話”;“說好普通話、方便你我他”;唱響“推廣普通話,共筑中國夢””主旋律。
4.開展教師硬筆書法比賽,督促老師規范用字,發揮老師以身示范的作用。將推廣普通話宣傳周納入學校教育教學之中,要求教師授課用普通話、板書用規范字,并引導學生在校園中說普通話,在作業、答卷中用規范字。
5利用星期一(9月15日)的升旗儀式對全校師生做推普工作的動員。
6.舉行一次全校學生寫規范字的寫字比賽,每班評比了書寫最漂亮的寫字作品并且以板報的'形式進行展示。
7.各班開展形式多樣的推普活動
根據活動要求,結合我校實際情況特制訂如下活動形式:
(1)每班掛一幅推普標語;
(2)舉辦一次推普知識競賽或經典誦讀活動;寫規范字的寫字比賽、易錯字的注音比賽
(3)辦一期推普板報或手抄報;(進行“推廣普通話,共筑中國夢”設計比賽,學校進行專項評比,激發了學生學習和講好普通話的積極性。)
(4)召開一次推廣普通話的主題的班會;
利用周一(9月15日)的班會時間,學校以班級為單位舉行“推廣普通話,共筑中國夢”主題班會活動。低年級組織學生朗讀詩歌、課文;中年級組織學生開展說繞口令比賽;高年級進行了普通話講故事、比賽。
(5)組織一次推普社會宣傳活動。
開展“我給父母當老師“活動,發動學生運用在學校所學的知識糾正家庭里存在的方音、方言及不正確用字的現象,實現了一個學生帶動一個家庭,推普兩級跳。
8.在校園內開展糾錯活動,對黑板報、手抄報、學習園地、作業等進行檢查,發現不規范用字馬上予以糾正。校外的墻面廣告文字進行檢查、糾正,對個別門面店的錯字、別字進行及時通知、糾正。
五、組織機構
為更好地落實推普工作,學校成立推廣普通話領導小組。
組長:
副組長:
組員:各班班主任
每位師生員工應當從我做起,建立語言文字規范化的意識,樹立“講好普通話,做文明人”的形象,在推廣普通話和學習普通話中,起到積極的帶頭示范作用,從而不斷地加強和提高自己的語言素質和人文素質,有力地促進校園精神文明建設。
學講普通話教案 篇2
一、導入學習情境
導語示例1:央視播放的電視連視劇《閑人馬大姐》,同學們看過沒有?喜歡嗎?(讓學生說明原因)這部電視劇在語言上有沒有顯著特點?(北京方言)由此導入。 導語示例2:喝水(hē fěi),大樹(dà fù),有誰聽懂了這兩個詞的意思?其實它們指的是喝水和大樹。這種語言方式有別于普通話,屬于方言。
二、聯系文本,整合探究
1.摘讀文本并思考:你是怎樣理解方言的?
明確:方言有兩類:一種是地域方言,另一種是社會方言。地域方言背后有著豐富的文化積淀,對生活在某一特定區域的人群心理上與情感上的凝聚作用是十分巨大的,特別在異地他鄉,一張口就知你是山東人還是東北人等等,所以“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社會方言帶有職業性和身份性,隨著社會的發展,一種新興的社會方言——網絡語言也走進人們的生活。
2.整合信息,采集方言(請一位學生當主持人)
①將課前同學們采集的方言進行展示。
采集的方言包括當地地域方言和網絡方言,例如普通話里的這邊,泰安說成“這窩”,德州說成“這旮旯”。網絡語言里的“88”表示再見,“斑竹”表示“版主”,
“521”表示“我愛你”等等。也可讓學生用熟悉的方言講故事或諺語,進一步體會該種方言的特點。例如:大樹底下喝涼水,真舒服(dà fù dǐ xià hē liáng fěi,zhēn fū fū)。還可以讓學生利用多媒體播放下載的方言歌曲(如《貓和老鼠》)等。
②討論問題,探究解難——以小組為單位,自主提出問題并討論問題,例如: 問題一:有人認為方言有礙于祖國語言統一,你的觀點如何?
問題二:推廣普通話會消滅方言嗎?如何處理好二者之間的關系?
問題三:以粵語歌曲廣泛流傳為例,思考經濟發達以及名人效應是否影響方言的廣度?
問題四:如PK、MM這樣的網絡語言能否出現在公共媒體中?如何推廣使用? 各組推薦一人進行交流,教師總結。
三、布置作業
1.整理網絡語言并寫出書面總結或報告。
2.閱讀下面的材料,然后選取其中一個問題或角度談談自己自己的認識。注意:①觀點要明確。②論證要充分。③至少600字。
第3-4課時(討論與欣賞課)
第3課時—— 討論話題:推廣普通話會消滅方言嗎?
二者相依共存而非相互排斥
【相關材料】
記者:有人擔心一些強勢方言如粵語、東北話、以上海為中心的吳方言等會影響普通話的推廣,也有人擔心推廣普通話會消滅方言,使方言的實用價值消失、方言承載的地域文化萎縮。那么,如何認識和處理推廣普通話與方言的關系呢? 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研究所研究員、國家語委咨詢委員會委員陳章太:我們的態度是大力推廣普通話,同時采取必要的措施積極保護方言。
20__年開始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規定,在地方曲藝、影視等藝術形式中需要使用方言的可以使用。這是有道理的,地方曲藝如果用普通話說唱,就沒“味”了。但是,我不贊成“保衛方言”的口號和一些地方準備
為方言立法的設想,因為方言并沒有受到侵犯。理想的境界應該是,該說普通話時能講普通話,想說方言的時候就說方言。普通話與方言是相依共存、互相吸收、互相豐富、共同發展的關系,不是相互排斥的關系。按照語言發展規律,方言短期內是不會消失的。
中國傳媒大學研究員、語言傳播研究所所長于根元:普通話要積極地從文言、外語、口語、方言中汲取營養。我們從方言中汲取營養、尤其是從北方方言之外的方言汲取營養不夠。例如湖南一帶把說過多次、沒有味道、沒有新意的話叫“口水話、豆腐渣話”,我們過去對這些方言沒有積極吸收。從帶有方言成分的口語中汲取營養的研究和實踐也不夠,應該多從方言中汲取營養,這也是普通話建設和發展的重要方面。
網絡語言對普通話會有沖擊嗎?對語言的新形式要寬容和引導
記者:近年來,網絡語言被頻繁使用于現實生活交際中,也出現在一些媒體上,甚至出現在部分地方中小學的輔助教材里。我們該如何看待這種現象?
于根元:我們說語言規范,目的和標準都是有利于人們交際。推廣普通話的主要目的.也是如此。語言規范更重要的一面是,及時發現和介紹新的好的語言現象。這幾年人們比較關心網絡用語,因為它是新東西,給不少人的用語習慣造成了沖擊。網絡用語指網絡以及相關活動的用語,從詞匯來說,有關于網絡本身的,如“寬帶、網站、首頁、貓”;有關于網絡活動的,如“網上招生、網上報名、網絡政務”;還有常見于論壇和聊天室的,如“斑竹、網管、美眉、東東”,這類比較特別的詞語大概占網絡總詞語的1/10。網絡用語還有不同語體,如網絡新聞、網絡小說。 有人擔心聊天室的某些詞語跑到外面來了。其實,不是跑出來,而是使用范圍擴大了。因為語體、語境、語言使用群體之間總是有一些交叉的,有的詞語適用面較廣。例如,“菜鳥”可能泛指“水平不高的生手”,“大蝦”可能泛指“某個方面的高手”,不過它們的使用也還會受到語體的制約,不會到處去套。日常說的“清一色、翻番”可能源自打麻將的用語;不少股市用語如“熊氣、套牢”也進入日常用語;“反思、反饋、信息”都是從科技術語來的;“蛋糕、上臺階、練內功”進入了經濟領域我們應該調查擴大到網絡聊天室外面來的是哪些詞語,原因是什么,情況有哪些,擴大出來用得妥當不妥當,別的領域里有沒有類似的情況。多做些網絡語言的建設和發展工作,也就是做普通話的建設和發展工作。
陳章太:對于網絡語言現象,我認為應該寬容和引導。作為語言的新形式,網絡語言主要在青少年群體和知識界流行。網絡語言中與計算機有關的專門術語相對規范,而聊天室里使用的語言則隨意性大,應用比較混亂。總的來說,網絡語言變化快、非常靈活,而且比較幽默、簡潔。寬容并非放任,語言是為了方便交流,對于表達清晰、思想內容健康的應該提倡和引導。不必擔心網絡語言對于普通話的沖擊,因為那些生命力強、表現力豐富、思想健康的網絡語言,漸漸地會被普通話吸收,其余的漸漸就被淘汰了。
布置作業:
針對本節課的討論,你有哪些想法請寫出來?
第4課時——欣賞一些方言短片增加同學們對本課程的學習興趣
第二節 普通話與普通話水平測試
教學目標: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了解普通話水平測試的內容和等級劃分
教學重難點:
普通話水平測試的內容與等級劃分
教學任務分析:
教材:《校本教材》P2-5頁;《普通話測試指南》參考內容
教法:介紹法、練習法
考核方式:課堂提問與課后練習
課時安排:4課時
教學過程:
第1-2課時
一、普通話水平測試
一、測試方式——以口試方式進行
二、測試內容
1.讀100個單音節字,限時3分半,考查應試人聲母、韻母、聲調的標準 程度;
2.讀100個多音節詞語,限時2分半,考查應試人聲母、韻母、聲調、輕 聲、兒化音的標準程度;
3.朗讀短文,1篇400個音節,限時4分鐘,考查應試人使用普通話朗讀書 面作品的水平;
4.命題說話,限時3分鐘,考查應試人在無文字憑借的情況下說普通話的 水平,重點測查語音標準程度、詞匯語法規范程度和自然流暢程度。 普通話水平劃分為三個級別,每個級別內劃分兩個等次。其中:
97分及其以上,為一級甲等;
92分及其以上但不足97分,為一級乙等;
87分及其以上但不足92分,為二級甲等;
80分及其以上但不足87分,為二級乙等;
70分及其以上但不足80分,為三級甲等;
60分及其以上但不足70分,為三級乙等。
三、 給學生提供一份樣卷,讓學生作為參考
通話水平測試標準試題
一、讀單音節字詞100個
茶 惹 窒 拜 肋 否 略 返 群 焚 綁 蒸 屜 頰 滅 鏢 丟 電 瀕 釀 鈴 毒 瓜 拔 拽 劊 短 穗 尊 幢 弓 女 窮 虐 捐 雌
俊 兇 窘 沙 擇 日 牌 黑 茍 涵 根 旁 乘 憶 掐 掖 瞟 有
甜 貧 良 頸 凸 垮 叵 踹 傀 湍 聞 瘡 紅 旅 權 啊 惻 買
嘈 摳 棧 啃 仿 圣 轄 苗 演 泯 湘 澡 努 劃 鎖 暖 雙 松
余 懸 紫 傲 悔 二 訓 粵 饒 青
二、讀雙音節詞語50個
迥然 恢復 紐扣兒 柔軟 漂亮 瓊脂 快樂 差點兒 協商
捏造 裙子 率領 撒謊 難為 腰鼓 勛章 掛號 粗糙
僵持 牙膏 捐贈 夸大 必須 掐算 梅花 選擇 努力
具體 才思 廢除 東邊 挺拔 侵略 順手 主角兒 壟斷
品種 門牌兒 隱約 舞蹈 團粉 敏感 柴火 昆蟲 俗語
規模 成績 瘋狂 丟失 博學
學講普通話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認識“說、話、風”等7個生字,能讀準字音,認清字形;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在熟讀的基礎上,準確無誤地把全詩背誦下來;知道大家都要說普通話。
2、繼續學習聽讀識字的方法,開始學習通過比較鑒別事物、區分事物的方法。
3、知道學習拼音對學習普通話的意義,自覺學習和運用普通話;對普通話有濃厚的興趣,從而激發學生說好普通話的強烈愿望。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師:(錄音機播放風的錄音)同學們,你們聽,這是什么聲音?(風)風好像在說些什么呢?(繼續播放錄音,讓同學們輕輕地閉上眼睛,盡情想象。)同學們再仔細聽,這是什么聲音?(播放鳥的錄音)鳥好像在說些什么呢?(再播放鳥的錄音,讓同學們輕輕地閉上眼睛,盡情想象。)
師:風和鳥說的話,可真美!同學們,你們還聽過什么說話?(生發言,模仿雷聲、雨聲,老虎、公雞等動物的叫聲。)無論是風雨,還是鳥獸都說它們自己的話。那么,我們人類、我們中國人應該說什么話呢?你聽!(播放配樂范讀的錄音。)小朋友們,你們聽后知道了什么?(大屏幕出示課文內容。)這就是本節課我們所要學習的一首詩歌:《大家都說普通話》。(板書。生齊讀課題。)
[思考:營造意境,把學生帶入教師所創設的情境,讓學生大膽想象,充分調動學生的想象力,激發了他們的求知欲。]
二、初讀全詩整體感知
1、教師配樂朗讀。(要求學生邊看屏幕,邊注意聽準每個字的發音。)
2、教師再朗讀全詩。(生指著課文,在心里跟著老師讀)
3、教師一句一句地教讀。(生指著字跟讀)
4、學生自己練讀全詩。(要求把字音讀準,把讀不好的地方用筆畫出來)
5、同桌互讀。(讀對了要贊揚,讀錯了要幫助。)
[思考:明確讀時的要求,對一年級的學生來說十分有必要,這樣可以提高讀時的效率,有利于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三、導讀全詩具體領悟
1、讀你最喜歡的句子。誰想讀?(學生喜歡哪句話,就讀哪句話。讀不好的地方,教師范讀指導,然后讓學生自己練讀,直到讀好為止。如果遇到讀不好的字和容易讀錯的字,可及時出示生字卡片,加以認讀。)
[思考:打破傳統的“串講”形式,以學生的自主閱讀為主,讓學生在讀中感悟,體會詩歌的內涵。學生自己能讀懂的地方,教師就不再多講,讓學生充分自讀、自悟,學會主動學習。同時,采用多種形式練讀,保證大面積的訓練。]
2、舉例說明學好拼音對說好普通話的作用。
(1)教師舉反例,說:這是普通話嗎?普通話應該怎么說?
①昨天,我(mǔ)家來客人(qiě兒)了。
②一年級三(shǎn)班有四(shì)十(sí)六人。(前后桌的同學互相討論討論,普通話該怎么說。)
(2)你們能結合我們生活中的實際說一說還有哪些常說的話是方言土語嗎?普通話應該怎么說呢?(學生充分發言,熱情很高,課堂氣氛非常熱烈,說出了許多方言土語,并通過糾正方言土語,進一步提高了對普通話的認識。)
[思考:“普通話”這個概念比較抽象,對于一年級的小學生來說,理解“普通話”含義,難度較大。如果聯系生活中的實際說一說什么樣的話是普通話,什么樣的話不是普通話,這樣就降低了難度,學生在對比中很輕松地就感受到了“普通話”的內涵所在。學生把書本知識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的過程,不僅增長了知識,而且提高了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熟讀全詩。(以小組為單位,練習讀全詩,在小組內檢查詩歌的朗讀情況,幫助讀不好的同學,再以小組的形式進行匯報。)
[思考:要從小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意識和習慣。因為合作學習方法為學生創造了更多的參與學習以及表現自己的機會,擴大了學生獲取知識的渠道,開發了課程資源,有助于培養21世紀所需要的創新人才。]
4、讀了課文,你們有沒有不明白的地方?(自由發問,學生能解答的就讓學生自己去說,教師不作具體的解答。)
[思考:“學而不思則罔”,有疑是思維的火花,發問是求知的表現;引導質疑應該從一年級開始。]
5、背誦全詩。能背誦下來嗎?老師給大家一點時間,一會兒咱們比一比,看誰背得最快,誰背得!(學生先自己練習背誦,然后進行背誦比賽。)
[思考:比賽深受學生的喜愛,它能激發學生強烈的參與意識。]
6、律動。你們不僅能流利地讀詩歌,而且能正確地背誦詩歌,大家實在是太聰明了。學了這么長時間,勞累了吧!老師帶你們輕松一會兒。(全體起立,隨著音樂作律動《小松樹》)
四、團結合作自學生字
在剛才讀詩和背詩的過程中,你們一定發現了一些“新朋友”,現在老師把這些“新朋友”請到卡片上來,你們還能認識嗎?
1、(出示生字卡片。全班齊讀。)
2、誰能帶著大家讀?(生帶讀)
3、現在,請同學們拿出你們做好的生字卡片,小組一起學。(小組合作學習)
[思考:合作學習能鼓勵同學間彼此協助,互相支持,以提高個人的學習效果,達到學習目標。教師參與到小組合作學習中來,充分地體現出教師是教學的組織者、合作者和引導者。]
4、以小組比賽的形式進行匯報。(各小組先選出一名代表當小老師,并研究以什么樣的形式參加比賽。)
[思考:小組比賽更有助于培養團隊意識、合作意識和競爭意識。]
六、指導書寫自主探究
這些新朋友,我們都認識了。那么怎樣寫呢?我們仍以小組為單位,商量一下怎樣把“風、的、不”這幾個字寫在田字格里?(學生互相商量字的結構、特點,加強記憶,商量怎樣寫才能把這三個字寫得好看。然后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匯報,學生匯報哪個字,教師就指導書寫哪個字。注意新筆畫“乙”(橫折彎勾)的書寫比較困難,先筆畫描紅,再寫字。
[思考:鼓勵學生以主人翁的態度對待學習,培養自主學習的好習慣。創設寬松、和諧、民主的學習氛圍,努力使學生獲得成就感。]
七、師生談話共同總結
同學們,這節課,你們都學到了什么?(學生充分發言,說出本節課所學到的知識。)通過自己的努力都取得了不少收獲,大家可真了不起,老師真為你們高興。但是,高興的同時,你們千萬不要忘記:今后說話一定要說普通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