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麻雀》教案(精選13篇)
四年級《麻雀》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8個生字,會寫6個生字。
2、能夠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懂得生活當中要注意觀察周圍的事物,時刻提高警惕,注意危險的出現,善于開動腦筋思考問題的好品質
3、初步了解課文,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重點:
識記本課的生字
難點:
理解課文
關鍵:
認字、識字
課時:
2課時
教具:
課件、卡片
學具:
教材等
相關知識點:對麻雀的一些了解
教學突破點:初步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感悟道理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同學們,你認識它嗎?(出示一只小麻雀的圖片)大家看它與普通的麻雀沒什么兩樣,其實啊,這是一只與眾不同的小麻雀呢!想知道嗎?我們一起來讀讀課文吧!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讀書方式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順語句。
2、議議: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三、小組合作自主識字:
1、出示生字:責、絲、刮、悄、救。
2、把生字卡分給各學習小組。小組成員在小組長的帶領下學習生字。
3、小組匯報學習成果。對于合作學習效果較好的學習小組給予表揚,獎勵果實。
四、指導朗讀培養語感。
1、老師讀課文。
2、教師領讀。
3、指名讀。
4、分角色朗讀課文。
五、練習。
一字開花。
六、小結。
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何收獲?
板書設計:與眾不同的麻雀
第二課時
教學流程:
一、復習:開火車讀下列詞語。
絲毫、妨礙、繼續、人群、刮目相看、七嘴八舌、耳目一新、與眾不同。
三、精讀課文理解內容,讀對話,注意讀出人物語氣。
1、麻雀們說:“我們全都是迎風站立,為什么你跟我們相反?”
2、小麻雀說:“我喜歡這樣,我并沒有防礙你們呀!”
3、麻雀們譴責道:“和我們大家不一樣,你真是一個不合群的人!”
4、小麻雀大叫道:“貓來了!貓來了!快逃!”
四、練習:
1、自己試著說一句帶有這種語氣的句子。
2、同學生們表演課本劇。
五、小結:你們喜歡這只與眾不同的麻雀嗎?學習完這篇課文對你有何啟發?
六、特色作業設計:把《與眾不同的'麻雀》這個故事講給大家聽。
板書設計:
與眾不同的麻雀
小麻雀—麻雀們站的相反—迎風站立沒有防礙—譴責
四年級《麻雀》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認識“嗅、奈、煞”等7個生字,會寫“嗅、呆、奈”等13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主要內容及課文的寫作順序。
3.通過老麻雀奮不顧身地掩護小麻雀、勇敢地與龐然大物獵狗搏斗的故事,引導學生體會母愛的巨大力量,理解作者所表達的同情、愛護弱小者,藐視、不畏懼龐然大物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理解、欣賞老麻雀是如何奮不顧身保護小麻雀的。
教學難點
理解“一種強大的力量”即母愛的力量,使弱小戰勝強大。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掌握本課的生字詞。
教具準備
課件
一、啟發談話
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是一百多年前俄國作家屠格涅夫寫的一篇文學作品的片段。屠格涅夫小時候在農村長大,有許多機會接觸大自然,使他深深地愛上了大自然,他的作品常常反映他對農奴的同情,對大自然的熱愛。今天學習的《麻雀》就是其中的一篇。(板書:麻雀)(課件出示2)
二、自學——引導學生了解大意
1.先自讀課文,看有幾個角色?要搞清楚人物關系,誰是弱者,誰是龐然大物?
(板書:小麻雀老麻雀獵狗)
2.你還讀懂了什么?
三、再自學——引導學生了解課文主要內容:
1.提示:(課件出示3)
(1)“我”走在林蔭道上發生了什么事?
(2)獵狗想怎么樣?
(3)老麻雀是怎么對付的?
小麻雀掉下來
老麻雀飛下來掩護準備搏斗
獵狗張開露出愣住后退
2.根據剛才討論的,把這些重點句用波浪線畫下來。
小麻雀從巢里掉下來了。獵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張開大嘴,露出鋒利的牙齒。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軀掩護著小麻雀,準備著一場搏斗。獵狗愣住了,慢慢地向后退。
3.按這種事情發展的先后順序給課文分段、歸納段意。
課文可以分為三部分:(課件出示4)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寫打獵回來的路上,“我”的獵狗發現了一只掉在地上的小麻雀。
第二部分(第4、5、6自然段):寫獵狗想傷害小麻雀,老麻雀飛落下來,保護小麻雀。
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寫“我”急忙喚回獵狗,走開了。
其中第1、2、3自然段是事情的起因,第4、5、6自然段是事情的經過,第7自然段是事情的結局。
四、記憶字形,指導書寫
1.分析記憶字形。教師要鼓勵學生開動腦筋記憶
出示生字“嗅、奈、煞、拯、嘶、啞、龐”(課件出示5)
“煞、奈”是上下結構;“嗅、嘶、啞”的偏旁都是口字旁。
2.書寫指導。
出示生字“嗅、呆、奈、巢、齒、軀、掩、護、幼、搏、龐、量、愣”(課件出示6)
指導書寫:“嗅”別忘記大上有一點;“口”加“木”是“呆”;“掩”字“大”下面是“電”。
指導學生按筆順規則寫字,并注意學生的寫字姿勢。
五、范讀課文
通過朗讀感受鮮明的形象,體會作者表達的感情。
六、布置作業
熟讀課文。抄詞。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主要內容及課文的寫作順序。
2.通過老麻雀奮不顧身地掩護小麻雀、勇敢地與龐然大物獵狗搏斗的故事,引導學生體會母愛的巨大力量,理解作者所表達的同情、愛護弱小者,藐視、不畏懼龐然大物的思想感情。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設計
一、復習生字、新詞
1.聽寫。
2.認讀詞語。
嘶啞拯救扎煞奈何嗅到(課件出示8)
3.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今天我們繼續學習這篇課文。
二、講讀課文
(一)學習第一段,指名讀課文,讀后回答問題:事情發生在什么時間?什么地點?
(時間:打獵回來時。地點:林蔭路上)
(二)學習第2自然段,自由讀課文,讀后師生討論問題。
1.討論事情發生的起因。(課件出示9)(多媒體出現下面三個問題)
(1)獵狗發現了什么獵物?
(發現了一只掉在地上的小麻雀)
(2)站在地上的小麻雀是什么神態?
(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無可奈何地拍打著小翅膀)“無可奈何”是什么意思?“呆呆地”與“無可奈何”這兩個詞可以用來描寫人或動物的哪些方面?(神態、心理等)
(3)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麻雀才出生不久,是從巢里掉下來的?(它拍打著小翅膀,嘴角嫩黃,頭上長著絨毛)
指導朗讀:“猛烈”寫出了風很大,要重讀;“呆呆地”和“無可奈何”寫出了小麻雀毫無辦法,要突出它沒辦法,不知怎么辦好,聲音要拖長一些。“嫩黃”與“絨毛”要讀得稍重一些。
(教師示范)學生練習,然后指名朗讀。
2.討論事情的經過。
(1)獵狗發現小麻雀后,是怎樣做的?接著又發生了什么意外情況?(課件出示10)默讀第4自然段。
①回答上述第一個問題。
(獵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張開大嘴,露出鋒利的牙齒)(板書:吃)
指導朗讀:讀這句時,要突出緊張的氣氛。
②回答上述第二個問題。
(突然,一只老麻雀從一棵樹上飛下來,像一塊石頭似的落在獵狗跟前)怎樣理解“像一塊石頭似的落在獵狗面前”,引導學生討論理解。“絕望”是什么意思?注意此時老麻雀是什么樣子。(板書:救)
指導朗讀:第二句要讀出老麻雀的急切之情,第三句要表現出老麻雀的絕望。
(2)老麻雀這么急切地飛下來,要做什么?齊讀第五節。學生回答問題: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軀掩護著小麻雀,想拯救自己的幼兒。“拯救”一詞怎樣理解?一只麻雀斗得過一只獵狗嗎?老麻雀知不知道這一點,從哪里可以看出來?(課件出示11)
(讀文中句子回答)明知斗不過,為什么還要飛下來?(板書:斗)
(讀文中句子回答: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沒有危險的樹枝上。一種強大的力量使它飛了下來)怎樣理解“一種強大的力量”?要引導學生回答得充分、具體。(板書:強大的愛)
(3)面對如此無畏的老麻雀,獵狗是怎么做的?默讀第六節。想一想獵狗為什么會愣住?“慢慢地、慢慢地向后退”說明了什么?(課件出示12)
指導朗讀:“愣住”“這么大”兩詞要重讀,兩個“慢慢地”要讀得聲音長些,表現出獵狗的發愣和猶豫。
3.討論事情的結局。齊讀最后一個自然段,想一想作者為什么喚回獵狗,把它帶走。
三、朗讀全文,總結全文
由于老麻雀對小麻雀的愛,他不畏兇殘的獵狗,勇敢地飛下來準備與獵狗搏斗,獵狗竟然在小小的麻雀面前愣住了,后退了,這告訴我們什么呢?
結論:正是這種強大的愛,拯救了小麻雀;
正是這種強大的愛,嚇住了獵狗;
正是這種強大的愛,感動了“我”。(課件出示13)
四、拓展作業
你對母愛有什么體會?用一兩句話寫在書后面,寫好后給大家讀一讀。
《麻雀》教學反思
剛拿到這篇課文的時候,我就被文章新穎的構思和優美的文字所吸引,之后就被老麻雀的精神感動著,因此毅然決定上這篇課文。
在設計教學流程時,想了好幾個方案,但是在實施起來總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最后選擇了從找老麻雀保護小麻雀這種偉大的母愛精神的句子著手,讓學生自己感悟和體會為主。學生門的感悟和體會都很深,而且非常完整,尤其讓我驚訝的是,學生的朗讀超乎了我的想象。可以說,從他們的朗讀中,我真正找到了語文的魅力。再重點感悟和朗讀老麻雀的母愛精神后,我總覺得課文還不夠完整,怎樣才能把對麻雀和獵狗的描寫也引入到課堂中,在前面做鋪墊,顯得比較死板,穿插在中間又顯得比較亂,最后決定放在后面,以“小麻雀為什么不飛,不逃走”這個問題切入,自然不牽強,又可以讓學生重新到課文中去自主探索,這樣對學生來說又是一個學習思維的過程。學生通過自己尋找朗讀比較后,發現對于小麻雀和獵狗的描寫原來是一種對比,自然而然的體會到老麻雀的勇敢精神。最后通過小練筆,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的情感和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加深對課文主題的理解。
但是在教學中還存在著很多不足之處:
1、教師的講和感悟還是占了很大的部分,雖然我在課堂上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學習,自己去感悟和體會,但是不知不覺中扶著學生走的成分還是占了一大部分的,特別是理解“象一塊石頭似的”我急著讓學生說出速度快,居然自己把它比喻成一把箭,掩蓋了學生的想法,代替了學生的思維。
2、沒能巧妙的抓住課文中的意外生成,產生的情感共鳴。在課文的最后,學生都能體會到老麻雀對小麻雀的母愛精神。但是對于人間的母愛,人間的各種真愛,沒能體會出來。我想,是否可以把我在課上寫的最后一段話的其中一句“我想,愛比死或比死的恐懼更強大——只有它,只有愛,才維系著生命,并使它充滿活力。”直接展現出來,其實整篇課文要達到的情感高度就是這樣一種精神——愛比死或死的恐懼更強大。只是遺憾,在課堂上沒有抓住這個點,錯過課堂上本該可以擁有的精彩。這也反映了一個問題,說明我在設計教案時,對教材內容沒能夠吃透,對教材外的意外生成,也沒能夠去好好的把握。
這些足一說明在教學中我存在很大的問題,還要學習的東西還很多。希望自己在以后的教學中,有則改之,無則加勉,讓自己語文的課堂煥發出更加奪目的光彩。
四年級《麻雀》教案 篇3
教學目的要求:
1、 細讀課文,理解文章的中心。
2、 體會文章的生動具體。
3、 練習有感情地朗讀。
教學過程:
一、 導入課文,激發學習興趣。
同學們,麻雀是十分弱小的動物,可俄國作家屠格涅夫筆下的那只麻雀它不僅戰勝了龐大的獵狗,更是深深地打動了無數讀者的心。今天,我們將繼續學習《麻雀》這篇課文,先請同學們回憶一下,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一只老麻雀為拯救小麻雀,而與想吃小麻雀的獵狗,準備搏斗一事。)(出示板書)
二、細讀課文。
(一)師:引讀:我打獵回來,……,突然我的獵狗(放慢腳步悄悄地往前走)好像(嗅到了前面有什么野物)原來獵狗發現了(一只小麻雀)。
1、 獵狗倒底發現了一只怎樣的麻雀呢?(出示卡片)
請您帶著這個問題自己讀課文第3小節。(出示幻燈)
2、 哪些詞,哪些句告訴了你這是一只怎樣的小麻雀?
①出生不久(樣子……)
②從巢里掉下(體會談風大)
③無可奈何的,可憐的(為什么會無可奈何?呆呆地,為什么會發呆?害怕陌生的環境)
3、 生概括:這一段主要講了在打獵回來的路上,我的獵狗發現了一只小麻雀。
4、 這是一只十分可憐的小麻雀,我們要怎樣讀,才能表示小麻雀的孤單和無助。(稍輕、稍慢)
5、 齊讀第一段。
(二)、1、多么孤單力薄而又無可奈何的小麻雀呀,一起看幻燈,而此時此刻,一個巨大的危險正在向它逼近,當獵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張開(大嘴)露出(鋒利的牙齒),正在千鈞一發之際,老麻雀出現了(動幻燈)
2、老麻雀又是怎樣保護它的孩子(小麻雀)的,請同學們自己讀課文4、5小節,用曲線劃出描寫老麻雀動作的語句。
3、你找到了哪一句?(出示幻燈)根據學生回答出示5句。
4、齊讀第一句,這是一句什么句?把什么比作什么?老麻雀飛下來時像石頭落地,那說明老麻雀飛下來時份量重,(速度十分快,果斷,毫不猶豫)這是一個怎樣的動作,誰來演示一下。我們體會一下老麻雀此刻的心情(十分焦急)因此,應該讀時稍快,語氣加重)
5、老麻雀飛下來后,又是怎樣做的?(全體男生讀)
“扎煞“是什么意思?(是一般的豎起嗎?我們知道鳥雀一般在梳理自己的羽毛時也會篷起自己的羽毛,那時的毛一定是十分的堅硬,充滿了力量。它扎煞起羽毛說明了什么?(做好了準備搏斗的姿勢)
6、我們不僅看到它扎煞起了全身的羽毛,而且還能聽到他絕望的尖叫,絕望是(毫無希望)老麻雀為什么會覺得沒有希望?(力量過于懸殊)但是,老麻雀退縮了嗎?逃避了嗎?(所以,這尖叫是老麻雀竭盡全力發出的,它明知自己不是獵狗的對手,但它仍然決定與獵狗進行搏斗。)
所以這句話應該這么讀范讀跟讀。
第五小節
1、 老麻雀為救小麻雀,它不顧一切地從樹上飛下來,而且扎煞起了(全身的羽毛);竭盡全力地發出了(絕望的尖叫)它還用(自己的身軀)掩護著小麻雀,一心想把自己的幼兒從危難之中(拯救)出來。
2、 可是,為什么它又會渾身發抖,發出嘶啞的聲音?(出示卡片)從呆立著不動,你又會體會到了什么?
請你帶著這兩個問題,自己讀課文,學習句子4、5兩句。
3、 渾身發抖是因為緊張?為什么緊張?(力量懸殊)
4、 既然老麻雀那么緊張,以至于全身顫動,連噪子都喊啞了,但是不能放棄嗎?你從它呆立著不動,你又體會到了什么?(老麻雀信念堅定不動搖,寧可犧牲,也要與獵狗展開生死搏斗。)
5、誰能把老麻雀雖然緊張,但又十分堅定的這種復雜的心情讀出來。(有勇氣
讀好的同學的起來讀)
引讀:
6、老麻雀為救自己的幼兒,盡管它知道搏斗就意味著死亡,所以因為緊張,而呆立著不動,發出了絕望的尖叫,但是它仍然扎煞起全身的羽毛,準備著一場博斗。
7、是啊!在老麻雀看來,獵狗是個(多么龐大的怪物啊)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地,沒有危險的樹枝上。)因為它孩子的生命正在受到威脅。它要(救自己的孩子),所以會產生了(一種強大的力量)(板書)那種強大的力量使老麻雀毫不猶豫地從樹上飛下來,哪怕是犧牲自己,哪怕是只能延續小麻雀一分鐘的生命也好,這是一種多么偉大的力量啊!(板書)(母愛)
8、這一段是課文的高潮部分,出示卡片,請你用“誰為什么而怎樣做的”句式歸納段意。
9、這一部分中哪些是寫得十分生動具體的,讓我們在有感情的朗讀中體會體會。
10、齊讀第二大段。
(三)1、奇跡終于發生了,老麻雀的幼兒得救了。
2、齊讀最后的小節。
獵狗為什么會后退?
老麻雀為什么會有這樣大的勇氣?(母愛的力量)
3、我見到了這動人的一幕,又是怎么做的?(板書:我喚回獵狗憐愛,感動)
(1)對小麻雀的憐愛(2)被老麻雀的勇氣所感動
四、學完課文,你覺得最受感動的是什么?(作者正是要贊頌這種高尚又偉大的母愛)
五、課文寫得生動嗎?所以我們要有感情地來朗讀。現在老師要請一位有信心讀好的同學來示范讀,配樂朗讀。
課前準備:
1、幻燈
2、卡片
3、錄音機、磁帶、話筒
四年級《麻雀》教案 篇4
根據學校的相關要求,我們進行了本校的“每人一絕教學大比武”活動,我如期上了一節二年級的語文課《與眾不同的麻雀》。在課堂中,我按照自己的教學設計進行教學,整個環節還比較清晰,按照一定的流程下來。在課堂中我重點落實以下兩個方面的內容。
一、扎扎實實的學語言
學習語言是語文的主要任務,也是這節課的重點之一。對于這些字詞的體會,采用的方法就是在閱讀中進行。不同詞語用不同的方法,比如七嘴八舌這個詞,我采用的是讓學生感受到七嘴八舌會說些什么,進而感受到七嘴八舌的意思,而這樣的教學學生對七嘴八舌的意思也就不言而喻,這樣,學生不僅知道詞的意思,還知道這個詞該用的場合。而妨礙這個詞就更難理解,先讓學生說說妨礙的近義詞什么嗎,然后用妨礙說句話,并且問學生做沒做過妨礙別人的事,并相機進行教育,這樣學生就知道妨礙的意思,并且知道自己不應該做妨礙別人的事情。在教學中,我始終把它放在語境中讓學生讀中體會,最后學生通過讀懂得妨礙在句子中的意思是打擾,影響的意思。對于譴責一詞,我則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對譴責一詞通過看圖,深入理解譴責的含義。總之,在教學中運用多種方式體會詞語其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讓學生輕松地學習語言。
另外我還抓住文中的空白處創設了兩次說話的情境,一是你在生活中有沒有做過妨礙別人的事。另一處是小麻雀脫險后會說些什么。讓學生在情境中發揮想像,運用語言,生發個性化的語言。
二、入情入境地讀
讀是很好的閱讀手段,語言的感悟是讀出來的,情感熏陶也是讀出來的。這節課中我把讀貫穿整個教學過程中。對前三個自然段的學習,主要引導學生抓住文中的對話反復讀文,在讀中品味語言,在讀中體會詞語的意思,在讀中與文本對話,與作者對話。讀出作者的情感,讀出麻雀們對小麻雀的不理解與不贊同。再通過讀把這種情感表達出來。后四個自然的學習我也是通過引導讀讓學生體會課文的意思。特別是重點難點的學習,我也是通過讀來實現的。首先通過范讀借助風聲渲染氣氛,讓學生體會小麻雀的緊張,讀懂麻雀們對那只小麻雀的歉意。學生入情入境地讀,切身地體驗到了危險,很自然地想到多虧有這只與眾不同的麻雀救了大家,所以后面學生就說出對不起這只麻雀等話。這樣通過自讀自悟難點也自然就突破了。總之這節課我采用我多種不同方式的讀,在讀中求懂,在讀中求會,在讀中提高,在培養學生朗讀方面。我深知新課程標準要求學生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在初讀課文時讓學生把句子讀通、讀順,這是對全體學生的要求。在感悟課文部分,我采用以多種方式讀,有全體學生在座位的練讀、分角色朗讀、深入理解情感的讀等來感悟課文。達到以讀代講,以讀促悟。這樣大部分學生都能做到有感情的讀,充分的與文本進行對話。
在教學中也存在很多的缺點和不足,比如對于對話部分,我應該再多給學生一些充足的時間去感悟,去理解他們的內心感受,進而會更好的抓住不同人物的不同語氣。在這部分重點內容的處理,我就有些過于著急了,沒能讓學生充分的理解感受。另外,學生對于這部分對話內容應該分角色朗讀一下,而我在備課時時這樣備的,然而課堂上卻忘了這一環節,以至于對全篇內容都理解后,才進行了分角色讀文。
一次歷練,一次蛻變,希望自己能夠在這樣的活動中,讓自己成長起來,也讓自己能夠真正的把教學落到實處,把課堂作為學生求知的主戰場,真正的讓學生在課堂收獲更多。
四年級《麻雀》教案 篇5
五年級語文S版上冊第一課《小麻雀》,出自于高爾基的一篇童話。主要講述了小麻雀普季克自作聰明、天真可愛、不聽媽媽的勸告從窩里掉下來,在媽媽奮不顧身地搶救下,最終學會飛的故事。這篇童話比較適合孩子們閱讀,從文章中大多能夠體會到那種麻雀媽媽偉大的母愛,特別是分角色朗讀,同學們能夠盡量體會小麻雀普季克、麻雀媽媽的語氣和心情去有感情地朗讀。
整體反思本節課,我認為剛剛與假期結束回歸課堂的學生上的第一篇課文,學生與教師之間適應的不太好,特別是一個假期的生活,好多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變得暫時有些拘緊,放得不夠開。如朗讀課文時舉手展示的不夠充分,再如理解教師提出的課堂問題大多學生回答的比較淺顯,聲音也不夠自信。兩節課時進行一個比較,第二課時就比第一課時學生的整體表現要略好點。
本堂課成功之處:
一是透過童話的文本,緊緊抓住文本的語言,通過反復朗讀、多種形式的朗讀,使學生逐漸體會到麻雀媽媽與小普季克的形象特點。學習1至13自然段,學生通過討論總結,得出了普季克是一只自作聰明、天真可愛的小麻雀,媽媽反復耐心的勸告體現了麻雀媽媽對于小普季克的關愛。學習第14至19自然段時,學生被麻雀媽媽奮不顧身的偉大勇敢的母愛所震動,在教學時我緊緊圍繞著課后第二小題,讓學生反復朗讀加點的詞語,深入體會麻雀媽媽的心情以及為什么媽媽要這樣做。學生在感受麻雀媽媽的母愛時,也為小普季克終于學會飛而感到興奮。
二是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童話里邊有不少的母子對話,這些對話既體現了媽媽對于孩子的關愛,也流露出了小普季克天真可愛、自作聰明的個性,所以在教學時我始終讓學生通過分角色朗讀課文,盡量朗讀出不同人物形象的語氣和心情,當然也相機穿插了師生合作朗讀,讓學生加深對形象的認識和了解。
三是培養學生的想像能力。在第二課時,根據文本內容我適應地予以拓展,提出了一個較有挑戰性的問題:“普季克得救后,他會對受傷的媽媽說些什么話呢?課文中只用他的高興、鼻子酸酸的這一復雜的心情來概括,同學們能否幫助高爾基將小普季克的語言描述出來嗎?”我想這是本堂課的高潮,也是本節課的亮點。班里平時較調皮的戚加恒第一個舉手回答說:“小麻雀會對媽媽說,媽媽,都是我不好,我不應當不聽媽媽的話,現在媽媽的尾巴受傷了,對不起!”我立即扮作麻雀媽媽回答到:“孩子,為了救你的生命,媽媽丟掉了尾巴,我是情愿的!就算是我的生命我也會毫不顧惜!掌聲送給加恒。”掌聲引爆了較為沉悶的課堂,馮佳琦第二個站起來回答道:“媽媽,是您救了我的生命,我會好好愛您的!”我又立即扮作麻雀媽媽回答說:“普季克,挽救你的生命,那是我應當做的,相信每個媽媽都會這樣做的!我也會愛你一生的!”掌聲再一次響起,好像是送給我們倆的。班里的讀書小才女劉孟佳第三個站起來回答說:“老師,我能說反面的嗎?”我充滿疑惑的點了點頭,孟佳接著說:“媽媽,您為什么這樣傻呢?您丟掉了尾巴,可是我依然會飛了,飛到了安全的窗臺上!”面對這一反面的回答,我思考了片刻,扮作麻雀媽媽回答到:“孩子,我愿做一個永遠愛你的傻媽媽!如果媽媽沒有奮不顧身地撲下來去救你,說不定你早就命喪貓口了!媽媽為你爭取了會飛和脫險的時間吶!”掌聲再次熱烈的響起,看到孟佳那認同的笑臉,我的心里也變得了欣慰了許多。
本節課的失敗之處,限于時間的問題,原本想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說說與父母爭吵的一件事,從中感受父母的偉大平凡的愛,當我看到孩子們那羞紅的臉,再加上我講了四年級曾經學過的一篇文章《母親的呼喚》,學生都已陷入了沉默中,故本篇課文沒有很好地拓展,今后教學還應當盡量地予以拓展。
四年級《麻雀》教案 篇6
一、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8個生字,學會其中的10個,掌握“無可奈何”“扎煞”“拯救”等詞語的意思。
2、四人組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理解課文主要內容。
3、通過老師對重點段落的分析,讓學生體會到母愛的偉大。
二、教學重難點:
1、重點是學生四人組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理解課文主要內容。
2、難點是通過老師對重點段落的分析,讓學生體會到母愛的偉大。
三、教學方法:
以讀帶講。
四、教學時數:
兩課時。
五、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導入:請同學們翻到60頁,看到下面這有一幅圖,里面有一種小動物是什么?對的,就是麻雀,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麻雀這篇課文,那請聰明的孩子知道麻雀的英文單詞 師板書:13麻雀 Sparrow
二、初讀課文
1、四人組自由朗讀課文,一起完成課后練習第2題。 師板書:發生經過結果 學生在題目處做筆記。
2、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
快速默讀課文,找出文中出現的角色。
4人組分別找出,老師用簡筆畫畫出我獵狗老麻雀小麻雀 從課文角色出發,講講課文說了一件什么事? 指名生回答后老師板書。
3、生字詞展示。
學生展示,包括讀,組詞,注意的字。 師生交流。
三布置作業:完成語基中的一部分。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二、精讀課文,深入感知。
1、學習第一部分
A找出文中獵狗發現小麻雀的動作并用三角形打記。 學生指出,師生交流。
B來看下小麻雀是什么樣子的,并用波浪線打記。 請一位聲音最美的學生讀出來。 師生交流并板書。
師板書:小麻雀:弱小無助
C分析獵狗的樣子,找出文中描寫獵狗的句子并用單實線打記。 師生交流并板書。
師板書:獵狗:靈敏兇惡
2、學習第二部分
A關于老麻雀的重點句子的分析。
句子:突然,一只老麻雀從一棵樹上分下來,像一塊石頭似的落在獵狗面前。 找出老麻雀動作的詞語,并用三角形標記。 句子:像一塊石頭似的落在獵狗面前。
石頭似的說明了快、重、來勢兇猛。學生做筆記。 句子:它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絕望地尖叫著。 扎煞是什么樣子?絕望的叫聲是怎樣的?
提問:讓我們再來感受下這只老麻雀是什么樣子? 師生交流并板書。
師板書:老麻雀:勇敢內心強大
B分析老麻雀勇敢的原因。 一種強大的力量是什么力量? 師生交流。
老師強調身份是母親,這是母愛的力量,讓學生做筆記“母愛的力量”并用五角形打記。
C指導背誦喜歡的句子。
老師重點指出第四第五自然段。
3、學習第三部分
從“我”急忙喚回我的獵狗,看出作者是一個怎樣的人? 師生交流并板書。
師板書:人:善于觀察富有愛心
三、主題升華 主題:愛的力量
四、知識拓展延伸
假如你就是文章中角色任意的一個,你會對老麻雀說什么呢?
五、今日收獲
通過學習這篇課文,你收獲了什么?
六、布置作業: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四年級《麻雀》教案 篇7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要求會認的“蹈、瞪、舔、懊”4個生字。會寫“摔、糾、蹲、扯、蹈、瑩、瞪、舔、懊、禿”等10個字,掌握“糾正、手舞足蹈、綠瑩瑩、懊惱、光禿禿”等詞語。
2.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初步認識小麻雀與麻雀媽媽是怎么樣的。
[教學重點、難點]
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
[教具準備]詞語卡片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都看過不少童話,也一定都喜歡童話。今天,我們一起走入前蘇聯著名大作家高爾基的童話故事《小麻雀》,一起看看小動物的成長會給我們什么啟示呢。(板書:小麻雀
學生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不錯字,不添不漏字。
A.讀后檢查認讀生字: 檐、脖、摔、糾、蹲、扯、嗓、蹈、瑩、瞪、啄、舔、懊、鼠、禿
B.出示詞語卡片:屋檐 脖子 摔下來 蹲著 扯開 嗓子 手舞足蹈 綠瑩瑩 瞪眼 舔了舔 懊惱 老鼠 光禿禿
開火車讀后全班齊讀。
C.指名讀難讀句。
2、默讀。標出段落序號,整體把握,捋出線索,感受小麻雀成長過程。
A.思考:普季克在成長過程中,大致經歷了哪幾個階段?找出文中相應的概括性語句,劃出來,讀一讀。
B.根據成長階段分段:
(1—13)小普季克不會飛,對外界很好奇,又不相信媽媽的話,不聽媽媽的勸告。
(14—18)小普季克不小心掉在一只大花貓的旁邊,媽媽奮不顧身保護他,他又急又怕,竟然飛到窗臺上,媽媽的尾巴卻被大花貓咬掉了。
(19)小普季克會飛了,心情既高興又難過。
默讀思考: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三、學習1——13自然段。
1、默讀,你從哪里看出普季克天真幼稚,從哪里看出麻雀媽媽的羅嗦,在旁邊備注。
2、指名回答。
師:你從哪里看出麻雀媽媽的羅嗦?
師:是呀,麻雀媽媽可真有點羅嗦,就像我們的媽媽一樣。媽媽這么羅嗦,是為了什么呢?
生試用慈愛的語氣讀媽媽的話語。
3、你從哪里看出普季克的天真幼稚?
學生回答。
a.指名用天真的語氣讀:摔下去會怎么樣呢?
b.指名用幼稚的語氣讀:
樹為什么要搖來搖去呢?樹不搖,風就沒了.....
不對!誰都該有翅膀。我長大了,要讓所有東西都能飛。
c.用好奇的語氣讀:這......這是怎么回事啊?
師:同學們想一想,你小時候,或者你的弟弟妹妹,有沒有像普季克一樣提一些可愛可笑的我問題呢?
指名回答。
4、分角色讀小麻雀與媽媽的對話。
四、作業。
1、書寫生字、生詞。
1、熟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把握與理解文章內容,從小麻雀的成長過程中,吸取成長經驗,全面正確地認識這對母子。
2.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體會句子中人物的心情。
3、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1、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全面、正確地認識這對母子
[教具準備]課件,圖片(小麻雀、麻雀媽媽、大花貓)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讀一讀。
東張西望 手舞足蹈 自作聰明 不聽勸告 驚慌失措 歡天喜地 綠瑩瑩 懊惱 光禿禿
2、導入語。
這節課,我們繼續走進高爾基的童話《小麻雀》,比較細致地體會一下普季克是一只怎樣的小麻雀,麻雀媽媽是一個怎樣的媽媽?
二、學習14——18自然段。
1、學生默讀,思考:普季克遇到了什么危險?麻雀媽媽是怎么做的?
2、學生回答。
(1)自作聰明又不聽勸告的普季克遇到了什么危險?
指名讀第十四自然段。
A.出示:(學生齊讀)
普季克不相信媽媽的話。他還不知道,自作聰明,不聽勸告是要吃虧的。
B.這只天真幼稚的小麻雀,不知道自作聰明不聽勸告是要吃虧的,還在那里自得其樂呢。
學生讀一讀它自得其樂的句子。
品:手舞足蹈
C.師:普季克掉到窩下邊去了,大花貓正瞪著——
師:如果你是那只大花貓,那綠瑩瑩的眼睛里,透露的是一個怎樣的信息?(充滿了喜悅,啊!可以飽吃一頓了。)
學生嘗試用喜悅的心情讀句子:一只大花貓,眼睛綠瑩瑩的,正好蹲在那里。
指名讀。
師:如果你是小麻雀,大花貓綠瑩瑩的大眼睛透露的又是一個什么樣的信息呢?(危險!大花貓想吃掉我!)
師:這個時候,普季克的表現是怎樣的?找出相關的詞。
解釋:驚慌失措
你還有表示心里害怕的詞語嗎?(驚恐萬分,大驚失色)
學生嘗試用驚慌失措的心情讀句子:一只大花貓,眼睛綠瑩瑩的,正好蹲在那里。
指名讀。
齊讀:一只大花貓,眼睛綠瑩瑩的,正好蹲在那里。普季克驚慌失措,拼命扇動著翅膀。
(2)普季克遇到了危險了,麻雀媽媽是怎么做的?
A.齊讀第十五自然段。
B.問:讀完后,你覺得這個時候的麻雀媽媽是一個怎樣的媽媽?從那些詞語看出來?
自由讀第十五自然段,把體現麻雀媽媽的詞語讀出勇敢無畏的語氣來。
指名讀:媽從樹上撲下來。她把普季克推到一邊,渾身的毛豎起來,張大了嘴巴,雙眼直瞪著大花貓。
把體現麻雀媽媽的詞語讀出勇敢無畏的語氣來。
C.品詞:撲
生齊讀句子。
師:“撲”字除了體現了麻雀媽媽的勇敢無畏,你還讀出了麻雀媽媽的什么心情?
再讀,讀出勇敢無畏與急切的心情。
如果把“撲”字改成“飛”字,同學們讀一讀,看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預設)生:“撲”字改成“飛”體現不出麻雀媽媽心中那種急切,為了孩子奮不顧身的深深母愛。
生再讀,讀出勇敢無畏與急切的心情:媽媽從樹上撲下來。
(銜接語:媽媽這樣做,完全是為了普季克,在這緊急時刻,普季克——)
(3)指名讀第十六自然段。
A.普季克又害怕又著急,一下子竟從地上飛了起來,落到了窗臺上。
師:在第十四自然段里,普季克害怕得拼命扇動翅膀,而這里卻加上了著急,它為什么著急?(因為為了它,媽媽正面臨著危險。)
B.出示句子:緊跟著,媽媽也飛了起來,可尾巴上的羽毛卻被撲上來的大花貓咬掉了。不過,她好象一點兒也不在乎,蹲在普季克身邊,啄啄他的后腦勺,歡天喜地地問:“怎么樣?怎么樣?”
學生讀后,師問:你從哪些詞語看出麻雀媽媽的心情?
師:麻雀媽媽真的一點也不在乎嗎?
師:所以“它蹲在普季克身邊,啄啄他的后腦勺”還歡天喜地地問。
體會:歡天喜地
學生嘗試用歡天喜地的語氣讀:“怎么樣?怎么樣?”
師:兩個怎么樣,你體會到了什么?
齊讀一遍句子。
師:麻雀媽媽為什么歡天喜地?(普季克沒有被貓吃了,安全了,并且還會飛了)
C.師生分角色對話。
師:“怎么樣?怎么樣?”
生(普季克):“恩,沒什么!總得一樣一樣學嘛!”
前面1——13段部分的普季克總是不相信媽媽的話,而現在的普季克是怎樣回答媽媽的?你體會到普季克有什么變化?
生答。
D.普季克和媽媽都安全了,大花貓呢?
品:懊惱
三、學習第十九自然段。
A.出示全段:普季克終于會飛了,他感到十分高興;可看著媽媽那光禿禿的尾巴,他又覺得鼻子酸酸的。
學生齊讀。
B.師讀“普季克終于會飛了”生接“他感到十分高興”師讀“可看著媽媽那光禿禿的尾巴”生接“他又覺得鼻子酸酸的”
師:我們應該用什么樣的語氣讀這段比較好呢?
C.學生自由讀,嘗試讀出高興又有一點難過的語氣。
師:用關聯詞”既......又......“來說一說普季克的心情,好嗎?
D。從“覺得鼻子酸酸的。”你體會到了普季克什么變化?
生答。
四、拓展:
師:普季克終于會飛了,他感到十分高興;可看著媽媽那光禿禿的尾巴,他又覺得鼻子酸酸的。于是,小麻雀張開翅膀,繞著屋檐飛了兩圈,突然,覺得有一些話想對媽媽說......
小麻雀想對媽媽說什么呢?請大家動筆寫一寫。
學生練筆。
全班交流。
五、總結全課。
小普季克小時候是那么天真幼稚,就好象同學們小時候一樣,什么都好奇又自以為是,不聽媽媽告誡,但是有一天小普季克終于長大一點了,知道許多不明白的事情總得一樣一樣學,還能體察到媽媽的愛,希望同學們也快一點長大,細心體會爸爸媽媽給自己的愛,用自己的行動回報爸爸媽媽。
六、作業超市:(任選其中一題)
1、你和爸爸媽媽發生過爭執嗎?寫一寫或與同學們說一說爭執的原因、經過、結果。
2、用心讀幾遍《小麻雀》,看自己還能讀出什么不同的感受呢?
3、學習用愛的眼光對待爸爸媽媽的羅嗦,看看自己的心情會有什么變化,把自己的心情變化寫下來。
四年級《麻雀》教案 篇8
《麻雀》出自19世紀俄國現實主義作家屠格涅夫之手。他以新穎的構思,精練、優美的語言文字,敘述了一只老麻雀在龐大的獵狗面前,奮不顧身地保護小麻雀,使小麻雀免受傷害的動人故事。文中通過對不同的角色的神態、動作的具體描寫,真實地表達了自己的思想感情;不僅刻畫出小麻雀的弱小,獵狗的兇暴,“我”的同情憐愛的形象,而且塑造出老麻雀在危機關頭,挺身而出,為救幼兒奮不顧身的果敢形象——熱情地歌頌了“親子”“母愛”這“一種強大的力量”。
本文的教學重點是:
1.認真體會作者是怎樣通過具體描寫來表現老麻雀奮不顧身掩護小麻雀的那種為“一種強大的力量”所支配的精神。
2.體會第4、5自然段中描寫老麻雀神態、動作的句子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一、教學效果
圍繞本課教學目標,我取得了以下教學效果:
1.引導學生“從讀悟寫、讀寫結合”。
在學習這篇課文之前,我首先引導學生回憶第二單元關于“了解文章敘述的順序”這個專題主要是了解寫景文章是怎樣按順序描寫變化的景物的。在此基礎上學習敘述性文章常見的表達順序——按事情的發展順序敘述。
在學習課文過程中,不僅要學生了解敘述的順序,還讓學生按照課后題第二題的要求:根據所給的段意實際劃分一下每部分的內容。這樣做,不是把“分段”作為目的,而是把它作為訓練手段,使學生清楚地了解課文是按照怎樣的順序敘述的,以便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和表達方式。通過“從讀悟寫,讀寫結合”的訓練,提高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
學生在回答“課文寫了幾個主要角色?它們之間是什么關系?”兩個問題后,再來概括“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自然是水到渠成了。
2.鼓勵學生“抓重點句子理解課文內容”。
學習課文第一部分時,我引導學生“抓重點句子理解課文內容”。從“畫出描寫小麻雀的句子,說說你體會到了什么?”入手,鼓勵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感悟。學生從“嘴角嫩黃”“頭上長著絨毛”體會到了小麻雀的稚嫩幼小,從“呆呆地”“無可奈何”拍打著小翅膀,體會到了小麻雀的可憐無助。
3.巧借學生的失誤,加深課文內容的理解。
課堂上,當一個學生說:“我認為小麻雀很調皮,因為它不在巢里好好待著”時,我并不急于表態,而是讓其他同學來談談自己的看法,并說出理由。通過回答很自然地引出“風猛烈地搖撼著路旁的梧桐樹”這一環境描寫,從而為后面的它“從巢里掉下來的”推斷提供依據,加深了課文內容的理解。
4.領悟寫法進行仿寫練習,提高寫作能力。
在學生熟讀、有感情地郎讀描寫小麻雀的句子后,讓學生回答“作者是哪幾方面把小麻雀描寫具體的?”引導學生體會“作者是從動作、神態、外形三方面把小麻雀描寫具體的”,感悟寫法,進行仿寫練習,說說小狗向主人要吃的時的動作、神態、外形,進一步體會應用,達到“讀寫結合”的目的。
二、成功之處
在上這節課的時候,我的成功之處是:整節課,教師適時的引導、恰當的點撥,充分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自主探究、感悟理解,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師生平等、討論交流充分體現了課堂的民主和諧,學生學得快樂,教師教得輕松。
三、不足之處
仿寫一處,學生說得不夠理想。如果我提供一些圖片效果可能會好些。
四年級《麻雀》教案 篇9
教學要求:
一、掌握本課的生字和生詞;著重理解課后第2題中帶點詞語的意思。
二、體會老麻雀為保護小麻雀所表現出的不畏強暴的精神,感受“愛”的強大力量。
三、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一、利用字典自學生字新詞。
二、熟讀課文,了解課文主要內容及課文的寫作順序。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
第一課時
一、板書課題。啟發談話:麻雀對于同學們來說是一種很常見、很普通的鳥。它沒有漂亮的外衣,沒有動聽的歌喉,平時不會有人愿意多看它幾眼。然而,在這普普通通的鳥的身上,有著一種令人敬佩、令人感動的精神,卻很少有人發現。這篇課文給我們描述了這樣一種少見的事。
二、教師范讀課文,要求學生注意課文描述的是怎樣一件事。
三、自學課文。要求學生讀懂每一段課文講的是什么意思。自由讀課文,把不懂的詞句畫出來。
四、檢查預習、自學情況。
1.生字:讀準字音,認清字形,組成詞語。2.理解詞義:搖撼、扎煞、絕望、拯救、龐大、安然、無可奈何等。3.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課文主要講的是獵狗要吃一只從樹上掉下來的剛出生不久的小麻雀,一只老麻雀為拯救小麻雀從樹上飛下來要與獵狗搏斗,“我”深受感動,帶走獵狗的事。
五、理清文章層次。
1.指名朗讀課文,其他同學注意分析文章的寫作順序。作者先寫在“我”打獵回來的路上,獵狗發現一只從樹上掉下來的小麻雀;接著寫獵狗欲吃小麻雀,但被一只老麻雀的勇氣弄得愣住了;最后寫了“我”帶著獵狗走開了。2.按這種事情發展的先后順序給課文分段、歸納段意。全文分兩段:第1自然段為第一段,第2——7自然段為第二段,其中第2、3自然段是事情的起因,第4、5、6自然段是事情的經過,第7自然段是事情的結局。
六、作業 。1.寫生字和詞語。2.根據課后的練習1體會課文內容。
第二課時
一、復習生字、新詞。
二、講讀課文。
(一)學習第一段,指名讀課文,讀后回答問題:事情發生在什么時間?什么地點?(時間:打獵回來時。地點:林蔭路上)
(二)學習第二段,自由讀課文,讀后師生討論問題。
1.討論事情發生的起因。(1)獵狗發現了什么獵物?(發現了一只掉在地上的小麻雀)(2)站在地上的小麻雀是什么神態?(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無可奈何地拍打著小翅膀)“無可奈何”是什么意思?“呆呆地”與“無可奈何”這兩個詞可以用來描寫人或動物的哪些方面?(神態、心理等)(3)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麻雀才出生不久,是從巢里掉下來的?(它拍打著小翅膀,嘴角嫩黃,頭上長著絨毛)指導朗讀:“猛烈”寫出了風很大,要重讀;“呆呆地”和“無可奈何”寫出了小麻雀毫無辦法,要突出它沒辦法,不知怎么辦好,聲音要拖長一些。“嫩黃”與“絨毛”要讀得稍重一些。(教師示范)學生練習,然后指名朗讀。
2.討論事情的經過。
(1)獵狗發現小麻雀后,是怎樣做的?接著又發生了什么意外情況?默讀第四自然段。①回答上述第一個問題。(獵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張開大嘴,露出鋒利的牙齒)指導學生讀這句時,要突出緊張的氣氛。②回答上述第二個問題。(突然,一只老麻雀從樹上飛下來,像一塊石頭似的落在獵狗跟前)怎樣理解“像一塊石頭似的”,引導學生討論理解。“絕望”是什么意思?注意此時老麻雀是什么樣子。指導朗讀:第二句要讀出老麻雀的急切之情,第三句要表現出老麻雀的絕望。
(2)老麻雀這么急切地飛下來,要做什么?齊讀第五節。學生回答問題: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軀掩護著小麻雀,想拯救自己的幼兒。“拯救”一詞怎樣理解?一只麻雀斗得過一只獵狗嗎?老麻雀知不知道這一點,從哪里可以看出來?(讀文中句子回答)明知斗不過,為什么還要飛下來?(讀文中句子回答: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沒有危險的樹枝上。一種強大的力量使它飛了下來)怎樣理解“一種強大的力量”?要引導學生回答得充分、具體。
(3)面對如此無畏的老麻雀,獵狗是怎么做的?默讀第六節。想一想獵狗為什么會愣住?“慢慢地、慢慢地向后退”說明了什么?指導朗讀:“愣妝、“這么大”兩詞要重讀,兩個“慢慢地”要讀得聲音長些,表現出獵狗的發愣和猶豫。
3.討論事情的結局。齊讀最后一段,想一想作者為什么喚回獵狗,把它帶走。
三、朗讀全文,總結全文。
這篇課文描寫了一只弱小的老麻雀,在兇猛的獵狗面前拯救了小麻雀的生命。老麻雀的英勇無畏,老麻雀偉大的母愛令人欽佩,令人感動。
四年級《麻雀》教案 篇10
有人說“教學是門遺憾的藝術”。的確,每次上完課在反思的過程中,總感覺有許多的不盡如人意之處,特別是《與眾不同的麻雀》一課,讓我感觸頗深。
一、取得成功之處:
1、運用多種識字方法學習字、詞。如“群”在理解字義的基礎上注重了成語的積累,“悄”字運用做動作方法進行識字,“妨礙”一詞讓學生利用換詞的方式去理解,“譴責”用聯系生活實際去理解。總之,我在課堂上鼓勵學生利用自己喜歡的方法方法識記生字,而且是在具體語言環境了解字義,達到隨文識字的目的。
2、通過多種形式的讀,促進學生對課文的感悟。在初讀課文時讓學生把句子讀通、讀順,這是對全體學生的要求。在感悟課文部分,我采用以多種方式讀,齊讀、指讀、分角色朗讀等來感悟課文。達到以讀代講,以讀促悟的目的。
3、理解“小麻雀的與眾不同”的過程滲透于課堂的每一個環節。師的一個個問題,牽動著學生的思維,適時的描述,細致的觀察與體會,無不為突破本課的難點起到關鍵性的作用,同時也使學生體會到了小麻雀敢于堅持自己的正確做法,不為他人的言行所左右,最終救了朋友的性命。結尾處:如果你是被救的小麻雀你想說點什么?從故事中你有什么收獲呢?利用這種的練習方式,不僅突出了學生對小麻雀的敬佩,同時也發展了學生的語言能力。
二、不足之處:
通過今天的教學,感受到我的語言還不夠精煉,情感不到位,沒有能完全的投入的課堂的情境。而我的這種狀態直接導致的是學生在課堂上未能融入情境,學習不夠積極。
如果讓我再一次教學這一課,我將讓學生更充分的讀對話,教師少講,真正做到以讀代講,以讀促悟。讓學生更好的發揮主體地位的作用。
四年級《麻雀》教案 篇11
教學目標
1、學會寫本課11個生字,會認8個字,理解“搖撼、無可奈何、拯救、嘶啞、扎煞”等詞語。
2、學會通過理解重點詞句的意思,了解為了拯救小麻雀,老麻雀是如何奮不顧身保護小麻雀的,感受老麻雀的愛子之情。
3、教會學生根據提供的段落大意給文章分意義段。
教材簡析
《麻雀》選自19世紀俄國著名現實主義作家屠格涅夫的《獵人筆記》。他以新穎的構思,精煉、優美的語言文字,敘述了一只老麻雀在龐大的獵狗面前,奮不顧身地保護小麻雀,使小麻雀免受傷害的感人故事。文中通過對不同的角色的神態、動作的具體描寫,真實地表達了自己的思想感情。不僅刻畫出小麻雀的弱小,獵狗的兇暴,“我”的同情憐愛的形象,而且塑造出老麻雀在危機關頭,挺身而出,為救幼兒奮不顧身的勇敢形象。熱情地歌頌了母愛的無私偉大。
教學重點
1、通過重點詞句,了解為了拯救小麻雀,老麻雀是如何奮不顧身保護小麻雀的。
2、教會學生根據提供的段落大意給文章分意義段。
教學難點
體會老麻雀為保護小麻雀所表現出不畏強暴的精神,感受“愛”的強大力量。
教學準備
1、學生收集一些關于麻雀的資料。
2、教師準備課件。
設計總述
根據對教材內容的分析,結合本班學情和班情確定了上述教學目標及教學難點,本著自主、合作、探究的原則設計了以下教學方法及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情感激趣
1、教師出示麻雀的圖片,設問:認識這只鳥嗎?(學生說認識)對,麻雀是一只常見的鳥,它沒有漂亮的外衣,也沒有動聽的歌喉,平時不會有人注意它。然而,在這普普通通的鳥的身上,卻發生了一個感人至深的故事。今天,讓我們跟隨作者的足跡走進:麻雀這篇課文。(板書課題:麻雀)
2、生齊讀課題
【這環節通過出示形象直觀的圖片,引出談話話題,為下面進一步感受一只普通麻雀身上發生不平凡的事做鋪墊。】
二、自讀課文,整體感知
1、檢查預習情況,并說出預習收獲。
課件出示:搖撼
嫩黃
絨毛
扎煞
掩護
拯救
嘶啞
搏斗
龐大
愣住
無可奈何
2、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想一想:文中主要有哪些角色?(板書:“我”、獵狗、小麻雀、老麻雀) (2)、他們之間發生了一件什么事情?
【通過檢查預習情況,了解學生預習收獲,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理清文脈。】
三、精讀品讀,感受情感
(一)自主學習,品味描寫小麻雀的句子。
師:風猛烈地搖撼著路旁的梧桐樹,一只小麻雀從樹上掉了下來。這是一只怎樣的小麻雀呢?(出示課件)
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的1-3自然段,用橫線勾畫出描寫小麻雀的句子,從這個句子中你體會到了什么?你從哪些詞句中體會到的?用筆在句子旁作批注。
(1)、出示句子。重點抓住“呆呆地”、“無可奈何”體會小麻雀的可憐和無助。
(2)、指導朗讀,作者抓住了小麻雀的神態、動作、外形,把一只剛出生不久,可愛又可憐的動物形象展現在我們眼前,要注意朗讀的語氣。讀后再談談感受。 【這一環節,從讀、品句子中去感知內容,同時做上批注,培養學生邊學邊記的習慣】
(二)、小組合作學習,品味描寫獵狗的句子。
師:這只令人憐愛的小麻雀多么需要別人的幫助啊!可是危險卻一步一步向他逼近,你看到了嗎?
1、小組討論:當獵狗嗅到了這只野味,發現了小麻雀時是怎么做的?
根據學生回答出示句子:獵狗慢慢地走進小麻雀,嗅了嗅,張開大嘴,露出鋒利的牙齒。(獵狗想吃小麻雀) —— ( 板書:吃)
2、指導學生朗讀這句話:師用自己的語言描繪獵狗想吃小麻雀的畫面,讓學生閉著眼睛想象,感受此時緊張的氣氛。
(三)、感受老麻雀的勇敢。
1、在這緊急關頭,誰來啦?請同學們找出描寫老麻雀的句子,說說哪些詞句最讓你感動,最讓你揪心?老麻雀是怎么做的?
2、根據學生回答出示句子:突然,一只老麻雀從一棵樹上飛下來,像一塊石頭似的落在獵狗面前。(板書:救)
師:老麻雀飛快地落了下來,想要拯救自己的幼兒,可是在它看來,獵狗是個多么龐大的怪物啊!同學們,你心中的龐然大物是什么?如果它在你面前,你會怎樣呢?
3、老麻雀飛下來后,又是怎樣做的?(齊讀)
“扎煞”是什么意思?它扎煞起全身的羽毛說明了什么?
4、師:
(1).老麻雀的勇敢是多么令人敬佩啊!老麻雀還有哪些令人敬佩的舉動?談談你的理解。(板書:斗)(出示課件)
(2).你能讀出這種語氣嗎?(教師指導學生朗讀)
5、師:
(1)、一只麻雀斗得過獵狗嗎?(斗不過)老麻雀知道嗎?(知道)你又是從哪里看出來的?找出句子并談談體會。(出示課件)
(2)、你能讀出這種語氣嗎?(教師指導學生朗讀)
6、交流:
(1)、此時此刻老麻雀雖然害怕,可他卻依然堅定地與強大的獵狗搏斗,這說明什么?它的勇氣源于什么?
(2)“一種強大的力量”指的是什么力量?(板書:母愛)
7、師:面對著毫不猶豫,奮不顧身的老麻雀,老師引讀:“獵狗愣住了”(出示課件)
8、(1)、這是一只把生死置之度外,寧可犧牲自己,也要和獵狗搏斗的英雄媽媽。齊讀4、5自然段
(2)、演一演:讓學生根據課文內容演繹,在兇猛的獵狗面前老麻雀是怎樣保護小麻雀的。感受母愛的偉大。
【通過品句子來理解內容,體會感情,不僅使學生的語感能力得到提高,而且還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四)、感受老麻雀的驚喜
1、為什么獵人換回了獵狗?
2、面對著毫不猶豫、奮不顧身的老麻雀,獵狗退縮了。而親眼目睹了這場驚心動魄、扣人心弦的狗鳥之戰的“我”又是怎樣做的呢?
(五)、根據課后段落大意,把文章分為三段,用“//”標出來。
四、拓展延伸,升華情感
1、師:因為愛,小麻雀得救了,我相信,這只小麻雀將在老麻雀的愛中健康成長。同樣,同學們也是在父母的愛中一天天長大,在你們的成長道路上,也會有許許多多感人至深的愛的故事。用你們的筆把故事寫下來。(生寫,師巡視)
2、學生分享愛的故事。
四年級《麻雀》教案 篇12
教學目的:
1、學會本課生字,結合上下文理解詞語。
2、抓單元重點(真實、具體)理解課文內容,抓住重點詞句,以問激思、互動合作、辨詞明理。
3、有感情地讀課文,想畫面,體會老麻雀對小麻雀的那樣偉大的、無與倫比的愛,從而受到愛弱小者,同情弱小者,見義勇為的熏陶。
4、練筆:學法遷移,指導寫作。
教學重難點:
抓重點句子,想畫面,體會作者是怎樣通過具體描寫來表現麻雀奮不顧身掩護小麻雀的那種精神。
語文實踐:畫老麻雀的樣子學生表演、體會情感。
教學準備:①CAI課件②獵狗、老麻雀、小麻雀的圖片
教學過程 :
第一課時(略)
(初步了解課文內容,師生討論,分析完成課文1~3自然段的內容)
一、激趣提出問題:師生明確學習目標
1、看畫面(課件),回憶學習的內容。
2、同學們,這節課你們想了解些什么呢?(學生自由提問題)
3、整理問題,明確學習目標。
二、學習課文4~7自然段,自主探究、解決問題。
(一)教學第4自然段(扶)
1、我們先一起看一下獵狗走近小麻雀想干什么呢?此時誰來救它?請同學們自讀第4自然段,想想通過讀這一自然段,你了解到什么?
2、指名回答。師引導:你是從哪兒體會到的?(突然一只老麻雀從樹上飛下來,像一塊石頭似的落在獵狗面前)
3、這句話告訴了我們什么?"像一塊石頭似的落在獵狗面前"。說明了什么?(老麻雀看到獵狗要吃小麻雀非常焦急,所以要很快下落)你能把這種感情讀出來嗎?(適機指導朗讀)
4、(出示兩個句子)這里有兩個寫老麻雀的句子,請你想一想,這兩個句子都是描寫什么的?比較一下不同在什么地方?
①它蓬起了全身的羽毛……
②它扎煞起全身的羽毛……
師生歸納:這兩個句子都是寫老麻雀象石頭似的落在獵狗面前時羽毛的樣子,不同在一個是"蓬起"、一個是"扎煞起"。
5、請你想象一下"蓬起"是什么樣子,"扎煞起"又是什么樣子?(學生實踐)邊想邊畫一畫老麻雀的這兩種樣子,再自己試著把這種樣子表演一下。并比較比較看是用哪一種好。(學生畫,教師巡視)
6、出示CAI課件,看圖討論比較。(老麻雀的羽毛象鋼針,根根直立)
7、再大膽想像一下,此時老麻雀的神志是怎樣的?心里在想什么?(生想象說話,體會愛的偉大力量)
師生歸納:神態非常憤怒,怒不可遏……;此時心里在想:你太可恥了,我的孩子剛生下來不久,你竟然想吃它!你太以強欺弱、以大欺小了!你想吃掉我的孩子,我要跟你拼……(學生實踐)指導學生表演老麻雀神態及心里想的話。
8、師相機出示CAI課件那動人的畫面,并指導讀課文第4自然段。
(二)教學第5自然段(放)
過渡談話:同學們,老麻雀是不是對救小麻雀毫無希望呢?
1、默讀第5自然段,了解內容。
2、找自己的小伙伴,歸成小組,討論解決問題,然后匯報。(或提出問題讓其它小組回答,或讀出感情,或表演。)
3、引導學生通過讀課文,討論解決學生提出的問題。(……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軀掩護著小麻雀,"緊張"、"呆立"不是因為害怕,而是精神處于高度準備狀態,反映了老麻雀與獵狗誓死搏斗的決心)
4、師指導看CAI課件,指導讀課文第5自然段。提示:同學們老麻雀斗得過獵狗嗎?它明知道自己是拿雞蛋碰石頭,為何還要這樣做?(體會中心--偉大的親情的愛)
(三)教學第6、7自然段(略)
問:此時獵狗看到此情,心理怎樣想的?又怎樣做的?假如你是獵狗的主人又會怎樣做呢?(發散思維,教育學生)
三、總結全文,學法遷移,指導寫作
1、這節課同學們提出了自己想了解的問題,通過大家一起讀書自己解決了問題,懂得了"親情"的力量。
2、在生活中,你留心觀察過諸于這樣的事嗎?(動物勇救動物)你能像這篇課文那樣真實、具體地寫出來嗎?試試看。
3、再感知課文,學法遷移。試以《母雞》為題(或其他的),寫一篇作文,要求內容真實、具體!
四年級《麻雀》教案 篇13
對于同一件事情——獨立生活,文中的三個“人物”——小麻雀、麻雀媽媽、麻雀爸爸卻有著不同的看法,不同的心態,然而就在這不同的心態變化中,最終三個人物達成了共同看法:應該勇敢的面對生活的中的重重困難,使自己學會獨立生活。在教學本課時,我抓住了這條情感線索:小麻雀心情是從傷心、舍不得的離開,到后來的歡快得回來見父母。麻雀爸爸媽媽的心情從開始的心軟、堅定,到后來的高興的迎接孩子的歸來。圍繞著這個線索通過朗讀,比較,想象、并結合板書等多種方法進行教學,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在品味小麻雀離開家的心情時,讓學生在朗讀中,找到傷心之處“離開了爸爸媽媽,我會餓死的。”特別是餓死,一個學生在讀書的時候,以重音突出,我馬上追問為什么要這樣讀?學生不佳思索的回答,這個事實多么可怕呀!對于從沒有離開過家的小麻雀是想都不敢想的,然而現在他馬上就要面對了,這正是他傷心之處呀!沒有過多的分析,只是一讀已經超越了千言萬語的理解。有一句話是“可憐天下父母心”文中的麻雀媽媽又如何忍心面對自己的孩子這樣傷心至極呀,我通過教師的范讀把麻雀把媽媽那對孩子的那一份不忍,那一份同情,并希望得到麻雀爸爸的認可讀給學生聽。學生在聽中體會,在讀中明白。分角色朗讀中,學生以不同人物,用不同的口吻朗讀,并在這聲情并茂的朗讀中將自身的感情融合到文章中去,真正體驗到以讀促理解,以讀代替繁重的分析,在讀中完成閱讀能力的培養,加深了讀文章的記憶與理解。
在體會麻雀爸爸的那堅定的心態時,我用了比較的方法,先出示“從小就嬌生慣養,什么時候才能獨立生活呢?”再出示“從小就嬌生慣養,永遠也不能獨立生活”這兩句話。讓學生比較兩句話有什么相同之處,什么不同之處?哪句話更能體會爸爸的堅定的態度?學生通過比較,明白爸爸的這一問,讓人不由得在內心中就肯定了這個看法,讓問者和答者在反問中達成共識。從而父親的那種不容反駁的堅定的心態,從比較中學生體會的淋漓盡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