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數學教案掛燈籠(通用2篇)
大班數學教案掛燈籠 篇1
活動目標:
1、通過動手操作、比較,嘗試和發現多種排序方法,并能用簡潔的語言進行表述。
2、感知生活中有規律的序列美。
3、積極的參與活動,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
4、培養幼兒與他人分享合作的社會品質及關心他人的情感。
活動準備:
剪紙燈籠(紅、黃、藍三色,大小不一)若干;塑封藍印花布、小籃子若干、垃圾桶四個、三塊大黑板活動過程:
一、 感受規律的存在,發現生活中的規律美。
1、欣賞藍印花布。
師:這塊藍印花布設計的怎么樣?為什么?有什么規律嗎?(幼:按形狀交替排列。)
2、欣賞服裝
(1)、出示一件條紋數量交替排列的衣服,引導幼兒觀察:這件衣服上的條紋是怎么排列?
(幼:數量不同。)
(2)、出示一件單色但花紋有凹凸變化規律的衣服。這件衣服只有一種顏色,它有排列規律嗎?(幼:花紋不同。)
(3)、請幼兒互相在衣服上找規律:找找看我們身邊還有誰的衣服上藏著規律?
3、教師出示穿好的項鏈,進行提問: 漂亮嗎?為什么?它是按照什么規律串起來的?如果你來串,你會怎樣做?
4、師: 除了上面這些東西是有規律的排列之外,在我們的生活中你還發現哪些東西是有規律的?
(幼:服裝的裝飾、各種花邊……引導幼兒觀察身邊具有規律的排序現象,讓幼兒互相交流。感知生活中有規律的序列及其產生的美感) 小結: 我們知道了生活中有這么多東西,都是按照一定規律進行排隊的,那我們今天也來玩一個排排隊的游戲好嗎?
二、交代任務。
1、師:我發現小朋友在區域活動時剪了許多剪紙燈籠,都很漂亮。讓我們把它們用排隊的方法掛起來,把我們的班級打扮的更漂亮,好嗎?
2、師:那怎樣給燈籠排隊呢?(幼:按顏色、形狀、花紋等排隊。)
3、師:那就請你們把自己的本領用出來,把燈籠掛在桌上的藍印花布上。
三、幼兒嘗試第一次掛燈籠。
1、幼兒操作,教師觀察:
每位幼兒是運用什么方法來掛燈籠的。
不但要排得整齊還要排得美哦。
是否有錯誤的方法。是否有孩子運用兩種方法來操作。
幼兒完成操作時,提醒幼兒及時整理桌面。
師:每位朋友掛燈籠的時候想一想你是用什么方法來掛燈籠的?就可以放到黑板上讓大家看一看,你也可以找找其他小朋友是怎么掛的,
2、展示交流。
(1)、師:誰來介紹一下你是用什么方法來掛燈籠的?它們是按照什么規律排起來的呢?
(幼:我是用一個紅的一個黃的來排隊……)
(2)、師:好的,原來你是按照顏色/數量/大小的不同來掛燈籠的。還有誰也是用這種方法來掛燈籠的嗎?
(引導幼兒在交流中歸類,貼在相應的黑板上,明白排序的規律與方法。)小結:原來掛燈籠是那么不容易的一件事情,我們可以按照顏色、數量、大小的不同來掛燈籠,不同的方法還有很多不一樣的掛法,真有趣。
(3)、展示運用兩種掛法的燈籠,師:這串燈籠的掛法很特別,我們來看一看這是用什么方法來掛的呀?
(幼:兩種不同的方法。)小結:掛燈籠還可以同時用幾種方法來掛,你們再來試一試吧。這里有3塊黑板,分別代表用幾種方法來掛燈籠,請你們做好后掛在相應的黑板上。
四、運用排列規律,第二次掛燈籠。
1、幼兒操作,教師觀察:引導完成的 幼兒自由參觀,可以互相猜一猜同伴利用了幾種排隊的方法。你能找到其中的排列規律嗎?
2、分享交流: 教師有目的的與幼兒一起參觀,有重點地進行多維度排序的講解與評價。
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黑板上擺放的燈籠對不對?都用了幾種方法?都是有哪幾種方法?
(邊交流邊對運用相五、延伸部分。
1、教師留疑,師:我也掛了一串燈籠,和你們的都不一樣,想不想看?誰能猜出我掛的辦法?
活動反思:
活動中孩子們的興趣較高,當教師示范吹出燈籠的時候表現的非常新奇,還給與教師鼓掌,也由此激發了孩子們的學習欲望。能力強的孩子能夠根據圖示一點一點的進行活動,而能力弱的則需要教師的指導或其他同伴的幫助,才能完成。但是整個活動能進行完,孩子也在此基礎上能有創新,將燈籠變成了話筒。
大班數學教案掛燈籠 篇2
活動目標:
1、認讀加法算式題,初步理解算式中“+”、“=”和三個數字的實際意義。
2、比較、分辨燈籠的特征,學習將燈籠與算式題配對,體驗加法算式題在生活中的運用。
活動準備:
幼兒剪紙燈籠、5以內加法算式題。
活動過程:
一、談話
在中國的許多節日里,大家都喜歡掛燈籠,紅紅火火,特別熱鬧。我們小朋友也剪了許多不一樣的紅燈籠,把它們串成一串燈籠。今天,我們將這些燈籠和算式題做朋友。
二、認讀加法題
1、認讀加法題:1+4=5,4+1=5,2+3 2 5,3+2 2 5
這些算式題上有什么?有數字、有符號排列出來的叫算式題。
認讀數字:每個數字和符號都有名字的。幼兒認讀算式題中的數字。
符號:“+”名字叫“加號”,“=”名字叫“等號”。在算式題中“+”讀“加上”,“2”讀“等于”。
認讀每一道算式題:1加上4等于5。1、4、5各表示什么意思?
2、共同選擇一串燈籠,請幼兒找一道算式題,說說算式題的意思。例如“一盞紅燈籠加上4盞綠燈籠,等于5盞燈籠”,“4盞小燈籠加上1盞大燈籠等于五盞燈籠”等。
三、看燈籠找算式題
1、我們剪了許多燈籠,每一串是幾盞燈籠?找找它們有什么不一樣?
2、能不能用這些加法算式題和燈籠做朋友?
3、幼兒操作:觀察各串燈籠,分辨它們不同的特征。尋找可以匹配的算式題,對應地掛在一串串燈籠下面,說說自己所表示的意思。
四、認讀交流:
1、認讀每一串燈籠下面的算式題。
2、找一找一串燈籠下不同的算式題,說說它們不同的意思。
3、找一找兩串燈籠下相同的算式題,說說它們不同的意思。
4、尋找不同燈籠下掛著的相同算式題,體會相同算式題可以表示不同的意思。例如:3+2=5既可表示3盞大燈籠加上2盞小燈籠,也可表示3盞圓燈籠加上2盞方燈籠等。
延伸:
生活中的算式題。
思考:3+2=5還可以表示我們生活中的哪些事情?
算式題的用處很大,能幫我們許多忙,我們平時可以用它做什么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