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蜜蛋糕樹》活動教案(精選4篇)
《蜂蜜蛋糕樹》活動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在聽聽說說繪本故事中,對測量活動感興趣。
2.用多種材料的進行測量,探索測量工具的長短與測量次數、長度的關系。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發展動手觀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簡單的實驗記錄方法。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蜂蜜蛋糕樹》繪本ppt、表格(次數一樣,測量工具不一樣;長度一樣,測量工具不一樣)、操作材料、測量工具(木棒、棉簽、回形針)、筆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今天,王老師帶來了一本有趣的繪本,我們一起看一看
二、閱讀繪本,學習測量
1.閱讀繪本前幾頁提問:小老鼠和阿力挖到蜂蜜了嗎?為什么沒有挖到?
2.出示圖片,了解測量工具的長短與測量長度的關系
出示蜂蜜的路線圖:
小熊貓從家門口走了五步,小老鼠也走了五步,小老鼠是用什么測量了5步?(小老鼠的腳步,我們也可以叫它測量工具。)
老師示范測量,上一次的測量是下一次的開始大河馬阿力也走了5步,它的測量工具是什么?(阿力的腳步)
阿力走的長度,誰來表示一下?請個別幼兒測量現在你知道為什么它們沒有挖到蜂蜜了嗎?
3.師小結:
小老鼠的腳步小,用來測量的測量工具短(我們用一個更加規范的詞叫做“短”)所以測量出來的長度短;河馬的腳步大,用來測量的測量工具長,所以測量出來的長度也長,因此,雖然都走了五步,測量了五次,但是長度不一樣。
4.繪本畫面七我們看看它們有沒有發現?
5.原來,小小的測量還有這樣一個秘密呢,怪不得它們挖不到蜂蜜。測量還有什么小秘密呢?請你來發現一下。
三、幼兒測量
1.老師把大熊貓的家到蜂蜜的距離畫出來了,請你用老師提供的測量工具來測量一下,看看測量結果都一樣嗎?
師交代要求:請你每次選擇一種測量工具,測量好以后,把測量次數記錄下來。
2.記錄幼兒的操作結果
3.用什么測量工具,測量的次數最多?
用什么測量工具,測量的次數最少?
為什么?
4..師小結:相同的長度,測量工具越長,測量的次數越少;測量工具越短,測量次數越多。
四、欣賞后半部分小朋友們真聰明,故事里的小老鼠也很聰明,我們看看它有沒有挖到蜂蜜。
師講述后半部分繪本內容
師小結:這個故事的名字就叫做《蜂蜜蛋糕樹》,好聽嗎?
活動反思:
1.目標的修改:對活動目標做了修改,有原先的“探索用多種材料的進行測量,知道量具的大小與測量結果的關系”改為“用多種材料的進行測量,探索測量工具的長短與測量次數、長度的關系”前者注重幼兒的測量技能,能用多種材料進行測量,并且對于測量的幾個要素之間的關系是已知的,通過測量來進行驗證。這與我們活動的重點及活動過程不相符合,經過修改后的目標,更能體現幼兒在活動中的主動性,通過測量活動,發現測量次數、長度與測量工具之間的關系。
2.活動材料的修改:第一次活動時,提供長短不一的相同類型小棒;第二次活動是提供大小不同的圓形物品若干。第一次的材料過于單調,活動過程中,只要求幼兒用一種測量工具進行測量,對于測量結果,通過幼兒之間的橫向比較,發現測量工具長短與結果之間的關系。因為小棒的長短過于明顯,測量過程中的探索性不強,而語言的總結性對幼兒來說比較難。第二次圓形測量工具的提供,不太科學。首先是圓形物品在作為測量工具時,存在一定的誤差;其次,圓形物品之間的比較都是大小比較的,但作為測量工具,應該是長短之間的比較,不規范。第三次活動時,提供幼兒三種測量工具:回形針、棉簽、小棒。三種測量工具屬于三種物品,幼兒在長短上要通過比較,再來概括,具有一定的探索性。并且,讓每個幼兒用這三種工具測量,記錄測量結果,幼兒在測量的過程中,有了比較,就有了發現,于是產生疑問,仔細研究,發現秘密。因此材料的提供要規范,科學,具有一定的探索性。
《蜂蜜蛋糕樹》活動教案 篇2
活動內容:
蜂蜜蛋糕樹(科學)
活動目標:
1.在聽聽說說繪本故事中,對測量活動感興趣。
2.用多種材料的進行測量,探索測量工具的長短與測量次數、長度的關系。
活動準備:
《蜂蜜蛋糕樹》繪本ppt、表格(次數一樣,測量工具不一樣;長度一樣,測量工具不一樣)、操作材料、測量工具(木棒、棉簽、回形針)、筆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今天,王老師帶來了一本有趣的.繪本,我們一起看一看
二、閱讀繪本,學習測量
1.閱讀繪本前幾頁
提問:小老鼠和阿力挖到蜂蜜了嗎?為什么沒有挖到?
2.出示圖片,了解測量工具的長短與測量長度的關系
出示蜂蜜的路線圖:
小熊貓從家門口走了五步,小老鼠也走了五步,小老鼠是用什么測量了5步?(小老鼠的腳步,我們也可以叫它測量工具。)
老師示范測量,上一次的測量是下一次的開始
大河馬阿力也走了5步,它的測量工具是什么?(阿力的腳步)
阿力走的長度,誰來表示一下?請個別幼兒測量
現在你知道為什么它們沒有挖到蜂蜜了嗎?
《蜂蜜蛋糕樹》活動教案 篇3
一、活動的設計
《蜂蜜蛋糕樹》選自“魔法數學故事屋”繪本系列,這個系列的繪本內容有趣,將數學知識滲透在故事中。通過閱讀圖文并茂的小故事,能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吸收基礎的數學概念,這些概念簡單易懂,可以快速地增進孩子的基礎數學認知,促進思維發展。《蜂蜜蛋糕樹》涉及測量的概念,通過“學目標”的活動中,了解到測量是大班幼兒應該掌握的一項技能,通過繪本能夠更加具體形象地幫助幼兒掌握,因此,設計了活動。
二、活動的目標
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結合科學領域中的目標要求,制定了兩個目標:1.在聽聽說說繪本故事中,對測量活動感興趣。2.用多種材料的進行測量,探索測量工具的長短與測量次數、長度的關系。體現了情感方面和知識技能方面的目標,雖然在繪本故事中,它講到的量具是從“大小”方面考慮的,但為了體現科學性、規范性,目標制定中特意強調了“測量工具的長短”。
三、活動過程
1.幼兒的主動學習。這次的小荷杯,倡導幼兒的主動學習。在活動中,通過繪本中的情節,引導幼兒討論:“為什么小老鼠走了五步,河馬走了五步,都沒有挖到蜂蜜呢?”有的幼兒可能發現了秘密,有的幼兒還沒有理解。通過老師出示的路線圖,進行測量。在測量過程中,了解測量工具的概念,學習測量的方法。動手操作,發現沒有挖到蜂蜜的原因。討論得出當測量的次數一樣時,測量工具的長短和測量結果的關系。進而引出測量的另一個秘密,請幼兒自己動手來操作,發現當長度一樣時,測量工具的長短和測量次數之間的關系。活動過程中,老師是一個引導者,引導孩子們主動學習,得出結論。但是在活動現場發現,幼兒的積極性并沒有那么高,在探索后,交流了結果,對于總結性的話,積極性不高。
在老師的一再引導下,幼兒勉強說出。基于課后分析,可能老師的積極性還不夠,沒有創設一種探索的氛圍,影響到了幼兒;雖然這是數學活動,但老師的語言引導也很重要。
2.數學概念的規范。一提到數學活動,肯定要講到一些概念的規范性。在數學繪本中,影響測量的結果是因為它們的身高不一樣,腳步大小也不一樣,因此,測量出來的長度也不一樣。但是在我們的測量概念中,測量工具通常用長短來衡量。可能繪本中的大小概念,幼兒能更形象地理解,但在數學活動中,可能不太規范。因此,在示范測量時,以長短的形式呈現。如何呈現測量工具?繪本中的小動物是用一個腳步的長度來測量的,是否腳步就是它的測量工具呢?在示范測量的時候,“一個腳步的長度”比較抽象,我用了“腳步”來測量。后來細細想來,有點不太規范,測量工具應該作為一種材料或者工具,是可以看得到,摸得到,真是存在的。“腳步”從宏觀上來看,是不變的。但從微觀上,它是一個變量,把一個變量作為測量的工具,那測量就不規范、不準確了。
3.活動的難度。對于大班即將畢業的幼兒,活動難度總體較低。上學期已經上過《種子排隊》的活動,幼兒已經習得了測量的概念。雖然活動的重點倡導幼兒的主動學習,討論交流,進一步理解測量各要素之間的關系。從活動效果上看,操作部分大多數幼兒能完成,但缺少探索性。對于操作后得出的結論,不會用完整、科學的語言來表示。雖然理解了,但不會表達。探索上難度較低,歸納上有一點難度。
每年的小荷杯都會發現自己的進步,自己的不足。不僅僅是在小荷杯中認真表現,更重要的是認真對待每一節常規課,在日常教學活動中進一步思考,進一步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
《蜂蜜蛋糕樹》活動教案 篇4
一、目標定位清晰,環節設計合理
繪本蘊含的數學元素比較顯性,根據大班上學期幼兒的年齡特點和本班幼兒的發展情況制定了兩條目標。根據這兩條目標,通過一開始目測感知故事畫面中熊貓的5步腳印,個體走步體會“1步”“5步”的概念,到人人扮演不同動物角色理解“不同動物走相同步子距離不同”的概念,層層推進,環環相扣,在關鍵問題“等量不等長”上加以分解,幫助幼兒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注重幼兒認知經驗提升的同時也發展了其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
二、多媒體精妙,幫助幼兒主動學習
繪本故事中動物們由于跨出的腳步大小不同,走了相同步數卻產生不同的距離,無法找到那棵種下的蜂蜜蛋糕樹,這是一個幼兒不易理解的問題。利用動態的多媒體能清晰地使幼兒看到“等量不等長”的現象,并了解腳步大小不同,行走的距離也不同的道理,避免孩子糾結于什么是“5步”路,重點放在“1步”的理解上,最終明白無法找到蜂蜜罐酌原因。
三、師幼互動積極,活動氛圍融洽
整個活動教師能關注鼓勵幼兒主動學習,在活動中能適時地轉變身份,采用角色扮演、及時小結、操作體驗等多種方式引導幼兒積極遷移生活經驗,拓展人際經驗,通過個別指導和集體分享使不同的幼兒能在活動中得到表現的機會,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積極良好,幼兒參與活動的熱情和興趣比較高,也為后期的繼續探索學習做了良好的鋪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