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獲獎語言教案《有趣的象形文字》(精選3篇)
幼兒園大班獲獎語言教案《有趣的象形文字》 篇1
活動目標:
1、認識象形字“山、水、日、木、竹、田、月、果“
2、了解象形字的特點。
3、大膽表述象形字與實物之間的聯系。
活動準備:
幼兒用書:《神奇的象形字》 PPT人手1份紙、筆。
活動過程:
一、教師演示PPT,呈現幼兒用書中第24-25頁,激發幼兒對“象形字“的觀察興趣,鼓勵幼兒大膽表述。
T:“在這幅圖畫中,你們都看到些什么?你們們覺得這些記號代表什么意思?一很古老的時期,人們還沒有發明文字,古人是用什十么方法記錄他們看到的事物的呢?“
二、運用PPT中的材料引導幼兒了解、認識象形字的特點
1.出示古字“日、月、田、竹“,鼓勵幼兒猜測其意義
T:“這些圖案表示什么意思?你怎么知道的?“
2.幼兒表述后,教師隨即出現與“日、月、田、竹“古字對應的實物圖片,引導幼兒觀察古字與實物的相似性。
T:正因為這些古字與所指東西外形很相似,所以稱它們為“象形字“
3.再次出示古字“山、水、木、果“,引導幼兒借形猜字,進一步理解象形字的意義。
T:“古人畫出了這些字是什么意思呢?為什么你會這樣認為?“
4.教師出示“山、水、木、果“4張真實圖片,請幼兒將圖片與古文字配對,驗證他們對象形字的理解是否正確。
T:“請把這些圖片和古文字配對,誰和誰是一家人?“
T:“為什么你會認為他們是一家人?“
三、讓幼兒了解現代漢字中也有一部分是象形字,不過比古文字更簡單一點。
T:“請隨意抽取一張古字卡,與它對應的現代漢字卡是什么?“
四、請幼兒自主閱讀幼兒用書第26-29頁,說說古文字的象形特點。
T:“太陽是圓圓的球體,在中間加一點表示它會發出光和熱。“
T:“月亮有時是彎彎的,中間一一條條線表示晚上也會有有亮光“
T:“筆直的竹干上長出一片片向下垂的竹葉,這就是竹子。“
T:“大塊稻田就是一個方形,里面的田埂把它分成一格一格的。“
T:“三個突起的三角形表示群峰的山脈。“
T:“彎彎的.曲線表示水波紋,風吹過來水面上泛起了層層水紋。“
T:“一條直線是樹干,下面的線條是樹根,上面的線條是樹枝,樹也是木。“
T:“果子長在樹上,所以就在“木“上用圓圈表示樹冠,里面的點表示它結了好多果子。“五、請幼兒嘗試用古文字描述一副情境,進一步體會象形字的用途。
T:“看看書上第24-25頁,你是不是也能用學到的古文字描述一個情境呢?“
幼兒園大班獲獎語言教案《有趣的象形文字》 篇2
教學領域
語言
年齡段/班
幼兒園大班
設計意圖
大班幼兒雖然沒有專門學習漢字和書寫漢字,但是根據他們的生活經驗已經能認識一些常見的較簡單的漢字。在平時的游戲活動中小朋友們很喜歡用圖畫或者符號來表達自己的想法。《3-6歲幼兒發展指南》中語言目標里也指出:具有書面表達的愿望和初步技能,愿意用圖畫或者符號表達意愿和故事。
我國古代的象形文字就是根據事物的外形而創造出的一種文字,是中國人的智慧結晶。象形文字的特點和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不謀而合,孩子們馬上即將進入小學,這也是幼小銜接的一個很好的契機。所以我設計了這節活動,讓孩子更多的了解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漢字的發展史,激發學習漢字的`興趣,萌發身為中國人的自豪感。
活動目標
1、 知道漢字是中國人發明的文字,了解漢字的發展史。
2、 學習認識一些簡單的象形文字,并能與之簡體字匹配。
3、 通過活動激發對漢字的興趣,感受中國傳統文化以及身為中國人的自豪。
重點難點
重點:認識一些簡單的象形文字,了解漢字的演變過程。
難點:將象形文字和對應的簡體字相匹配。
活動準備
前期準備:幼兒嘗試用圖形或者符號寫信
物質準備:PPT課件、象形文字的演變視頻、象形文字動畫《三十六個字》、象形文字字卡、簡體字字卡、毛筆、宣紙、墨水、畫墊。
活動過程
一、 導入活動:出示前期幼兒寫好的信,選取其中一封請其他小朋友猜一猜寫的是什么。
1.畫面上有什么?
2.它們代表什么意思呢?
小結:我們小朋友雖然還不會寫字,但是能用圖形和符號來表達,這就是一種表達方式。我們的祖先在幾千年前,就用類似這種方法創造出一種文字——象形文字,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二、 認識象形文字
1、 引導幼兒觀察畫面,(火。山、水、木、人的象形文字)“這是幾個古代的象形文字,小朋友們猜一猜這是什么字?“
2、 小朋友猜完后出示(火、山、水…)的圖畫,“看一看你們猜對了嗎,象形文字和這些圖畫像不像?“引導幼兒發現“象形文字“是從形象的圖畫中演變過來的。
小結:象形文字就是模仿一些事物的外部形狀造出的字,它是我國最早的文字。
三、 游戲《找一找》:
播放動畫片《三十六個字》,請小朋友找一找視頻中有哪些象形字,小朋友說出一個,教師出示對應的一張象形文字字卡
四、 漢字的演變
“象形文字是如何演變成今天的簡體字呢?“播放象形文字演變的視頻。
小結:從象形文字—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楷書—簡體字
五、 游戲:漢字寶寶找朋友
教師出示一組象形文字和一組簡體字,請小朋友找到和象形文字相對應的簡體字,并用線將它們連起來
六、 游戲:身體變變變
1、 教師出示簡體字字卡“人“、“火“,請小朋友用身體將漢字擺出來。
2、 請一個小朋友上來用身體擺出漢字,讓其他小朋友猜他擺的什么字。
3、 請兩個小朋友上來合作擺一個較復雜的,其他小朋友猜是什么字。
七、 學寫象形字
教師出示“火、山、水、日、木“等常見象形字,請小朋友跟著老師一起用毛筆學寫象形字。
活動反思
本節活動層次分明,從一封信引出主題到認識象形文字,了解我國漢字是如何從象形文字一步一步發展到今天的簡體字,最后到學寫象形字,層層遞進。活動中的兩個視頻——動畫片《三十六個字》和《漢字的演變》讓幼兒很直觀生動的認識象形文字及其演變過程。活動后面的兩個游戲孩子們非常感興趣,特別是游戲《身體變變變》,孩子們很感興趣,參與性非常高,能跟著老師一起動起來,積極思考。最后學寫象形字的環節進一步對象形字加深印象,感受中國的傳統文化和人類的智慧結晶。
本節活動不足之處就是我的過渡語言還需更精煉,大班幼兒的理解能力有所提高,不需要老師過多過細的講解。這點在以后的活動中我會更加注意。
幼兒園大班獲獎語言教案《有趣的象形文字》 篇3
漢字作為中國的代表性文字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文化發達的今天隨處可見,從各國的文字入手,引起孩子們對文字的興趣,又從象形文字的演變,來讓幼兒初步了解自己祖國文字的變化,這對于大班幼兒來說,還是很有興趣的。因此對于我的提問,孩子們的回答都是日常所見,自己經驗的積累,但對于從自己身上找尋中國漢字這一游戲環節,由于孩子們缺少一定的生活經驗,也有可能商標大都印制在衣領上,因此在我的反復提醒下,孩子們還是沒有想到自己的衣服商標上可能有漢字。因此這使得孩子們對這一游戲失去了一次成功的體驗。同時從這一游戲環節,我也發現我班孩子之間缺少一定的相互合作能力,他們在知道自己看不見衣領上的商標后,卻沒有想到依靠同伴的力量相互找尋,而是拼命拉扯自己的衣領,以希望自己能看到,但實施的結果則是自己的商標看不見,而把衣領給扯大了。這說明孩子們之間缺少合作,反映出我班孩子的思維還是比較單一,不會擴散,不能很好的想象,充分利用他人的力量,不太注重平時生活經驗的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