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爬起來》教案(精選3篇)
《自己爬起來》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感受故事中的情節,學說短句“一、二、三自己爬起來”。
2、鼓勵幼兒不怕困難,摔倒了自己爬起來,做個勇敢的孩子。
3、培養幼兒的嘗試精神。
4、意與同伴、老師互動,喜歡表達自己的想法。
教學重點、難點
學說短句“一、二、三自己爬起來”。鼓勵幼兒做個勇敢的孩子。
活動準備
多媒體課件動物頭飾
活動過程
(一)激趣導入:
1、今天,老師請來了幾位小動物來表演節目,你們想看嗎?
2、出示課件
內容(小熊、小羊、小兔、小老鼠、小猴五個角色,當他們看到小熊摔倒時,他們是怎么做的)
3、讓孩子們把看到的內容用自己的話復述出來。
(二)感知、感悟
1、小羊出場
問:
(1)小熊怎么啦?
(2)小羊看到小熊摔倒了,它怎么說?又是怎么做的?
(先讓孩子想一想,再說一說,最后看視頻。)
2、小兔出場
問:小兔怎么做,它又是怎么說的?
(再次讓孩子想一想,說一說,最后看視頻。)
3、小老鼠出場
問:(1)誰又來幫助小熊了?
(2)小老鼠會對小熊說什么?
(請幼兒上臺來給他戴上小老鼠的頭飾,讓他們說說,想對小熊說什么呢?)
4、提問:
三只小動物都扶不起大象,這可怎么辦?
(1)先讓幼兒討論有什么辦法讓小熊起來?
(2)大屏幕出示最后一段的表演
問:小猴對他們說了什么話,大家都爬起來了嗎?
(練習短句“一、二、三自己爬起來”)
要求幼兒分組,學著前面的五只動物,也來演一演,注重語言的訓練。
(三)拓展運用:
1、屏幕出示一只小動物,它走著走著就摔倒了。我們怎么對它說?
2、如果你摔倒了,你怎么辦?
小結:鼓勵幼兒摔倒了不要怕,自己爬起來,做個勇敢的孩子。
在我的教學目標里,既有語言活動的要求,練習短句,同時也滲透了德育教育,對幼兒進行勇敢教育。我知道,隨著家庭里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優越,大多數孩子是在萬般寵愛中長大的,依賴性強,獨立性差,在家的時候,很多孩子摔倒了都是等著家長來扶一把的,因此,我先從孩子們喜歡的小動物入手,播放小動物摔倒后怎么辦的視頻讓學生觀看,從而引出自己摔倒后應該怎么辦,鼓勵孩子學會勇敢,學會獨立。從活動的選材和制定的目標都是非常適合小班年齡階段的幼兒的。但在教學活動中,我總覺得幼兒學的對話量比較少,尤其是需要掌握的短句,如果我能讓更多的幼兒練習多講,那就更好了。在我以后的教學活動中,我除了進行德育教育外,還要更重在語言方面的訓練。
《自己爬起來》教案 篇2
一、活動要求
1.初步感受故事中有趣的情節,并在愉快的情緒體驗中知道跌倒了自己爬起來。
2.有興趣地學講“一二三,自己爬起來”。
二、重點與難點
能區分動物之間的大與小,理解小動物力氣小拉不動大動物的原因。
三、材料及環境創設
1.桌面演示教具(小熊、小羊、小兔、小老鼠、小猴各一)
2.自制小圖書《一二三,自己爬起來》二本
3.毛絨玩具(小熊、小羊、小兔和小老鼠各一)
四、設計思路
小班幼兒言語發展的特點表現在詞匯量少、對詞義理解層次淺,言語以簡單句為主,在認知發展中,以無意注意為主,新奇、有趣、可活動的物體易于引起幼兒的注意。因此,在故事教學中,選擇短小的故事便于幼兒理解,并且運用直觀法和操作法,讓幼兒在直接的觀察、比較中理解故事所表達的內容,同時通過設問理解“小動物拉不動大動物的原因。”通過情境創設,在小動物互相拉對方卻都跌倒的有趣情境中,充分體驗“一二三,自己爬起來”的成功感和樂趣,從而達到情感上的認同和理解。
針對小班幼兒平時在行為習慣上存在的依賴性強的特點,通過“隱性示范”的方式和手段,將小動物跌倒后自己爬起來的情節遷移到自己的平時生活,使小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嘗試“自己來。”
五、活動流程
創設情景、比較大小——操作演示、情感體驗——主動參與、聽聽講講——活動延伸
(一)創設情景,比較大小
在教學活動前略作輔墊,有利于分解教學中可能出現的難點。
教師在區域中創設具有明顯大小不同的幾組動物,引導幼兒在日常生活中看一看、比一比、講一講誰大誰小;誰胖誰瘦;誰力氣大誰力氣小等。
(二)分段靜聽,感受情節
讓幼兒分段聽賞故事,故事中和故事后都有重點的提示:
1.幼兒感受四只動物互相拉對方,可是最后都跌
不錯的倒在地的有趣情節。
2.教師可用結合故事的內容采用夸張的動作和語氣,引起幼兒愉快的情緒體驗。
3.運用設問“啊呀呀,這四只動物怎么都跌倒了呢?”引起幼兒進一步理解、感受。
(三)操作演示,情感體驗
1.運用桌面演示教具,邊演示邊講故事前一段,并進行適度插問。(教具制作附后)
(1)小羊拉小熊,怎么會拉不動呢?(通過直觀操作比較,感受小羊小,小熊大。〕
(2)依次請幼兒分個別、集體講講小兔和小老鼠為什么相互拉不動?
2.用操作演示的方法引出故事最后一段。小猴高聲喊“一二三,自己爬起來。”
3.教師相應演示小熊、小羊、小兔、小老鼠先后爬起來的情境,使幼兒充分感受“一二三,自己爬起來”這句話的含義。隱性地引導幼兒跌倒了可以自己爬起來,不用別人拉。并產生愉快的情緒體驗。
(四)主動參與,聽聽講講
1.以長毛絨玩具為“誘點”讓幼兒再次體驗感受自己跌倒自己爬起來。
2.結合操作演示,幼兒有興趣地投入并講了一句話“-二三,自己爬起來。”
《自己爬起來》教案 篇3
目標活動:
1、 在看看講講的過程中,理解故事的內容,學說“大象不要怕,我來扶你起來”,“摔打了,一、二、三自己爬起來”。
2、 鼓勵幼兒不怕困難,摔倒了自己爬起來。
活動準備:
大象、小兔、小豬、小貓等小動物頭飾。
活動過程:
(一) 引起興趣:今天老師請來了小動物來表演節目,你們想看嗎?
(二) 初步感知:(分段觀看表演,邊看邊討論)
1、 小兔出場——說:“大象你不要怕我來幫助你,哎,你太重了我扶不起。”
問:大象怎么了?小兔看到大象摔倒了,它怎么說的?
2、 小豬出場——“哎,你太重了,我扶不起”。
問:誰拉幫助大象了,它是怎么說的?(集體學說“大象不要怕,我來扶你起來”。)
3、 小貓出場“喵喵喵”。
問:誰來幫助大象了?小貓對大象說什么了?
4、 過渡提問:
請幼兒討論有什么辦法讓大象起來?(個別幼兒想辦法)
5、 看最后一段表演
問:小動物對大象說了什么話,大象爬起來了嗎?
(練習短句“摔倒了,不要怕,一二三自己爬起來)
6、 情景表演。
小朋友和老師一起來表演整個故事。
7、 運用:小熊摔倒了,我們怎么對他說?如果你摔倒了,你怎么辦?
8、 教師小結:鼓勵幼兒摔倒了不要怕,自己爬起來,做個勇敢的孩子。
(三) 結束部分:
請幼兒去操場做游戲結束課程,在玩中體驗、學做一個勇敢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