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躁爽日日躁狠狠躁视频,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一线,丫鬟露出双乳让老爷玩弄,第一次3q大战的经过和结果

首頁 > 教案下載 > 教案大全 > 人教版四年級下冊數學教案(精選5篇)

人教版四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發布時間:2023-08-07

人教版四年級下冊數學教案(精選5篇)

人教版四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使認識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滲透統計。

  2、通過統計學生的生長發育情況,使學生理解統計的意義,感受統計與日常生活的緊密聯系,培養學生的統計意識。

  3、通過對統計圖、統計表的分析,使學生體會統計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及其重要性。

  教學重點:

  理解統計意義,培養統計意識。

  教學準備:

  統計圖、統計表、統計畫冊、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春節聯歡晚會中人們高興的唱啊、跳啊,但是都不能足以說明北京翻天覆地的變化,只有用數據才更具有說服力。如:北京市人民存款是20年前的169倍、88年的雞蛋產量是590萬噸,到20xx年時是2337萬噸……你知道這些數據是怎么來的嗎?是專業人員經過統計得到的,你知道什么是統計嗎?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有關統計的初步。

  二、體驗過程。

  第一層:提出問題。

  (課件演示:非洲動物動態畫面)看到這些動物你想知道什么?(板書:動物名稱只數)

  第二層:解決問題。

  請你觀察都有哪些動物?你準備先數誰?怎么數?數完之后怎么辦?(邊說邊寫,畫出統計表)

  第三層:概括方法。

  統計表和動態畫面各有什么優點?回憶一下,我們是怎么得到這個統計表的?(板書:觀察——分類——數——制表)

  三、大膽想象,誘發創造。

  第一層:激發想象。

  1、除了用統計表能解決大家提出的問題外,有沒有別的辦法,能夠更直觀、更形象的表示出哪種動物多?哪種動物少?(討論、交流)

  2、利用手中的材料(白紙、格紙),把你認為好的方法畫下來。

  第二層:比較擇優。

  把你的作品展示給大家。點評:在比較中選出佳的方法。

  第三層:深入理解。

  確定一個小格代表幾。

  四、分析統計圖、表,深化意義。

  第一層:分析統計圖、表。

  1、爸爸、媽媽和老師關心你們的'身體健康,你們的生長發育情況,你們的身高、體重發育得是不是正常,怎么讓在座的老師知道我們班同學的生長發育情況呢?(調查)怎么樣才能讓老師們看得更清楚呢?(制統計圖、表)

  2、(把全班同學的身高情況制成統計表)看著統計表,你看出什么了?(出示該年齡的標準身高),你覺得咱們班身高發育情況怎么樣?

  3、(把全班同學的體重情況制成條形統計圖)看著統計圖,再看標準體重,你有什么感想?你想對你的同伴說點什么?如果不注意,無限的發展下去,預測一下,咱們的身體將會怎樣?

  第二層:深化意義。

  我們發現了我們同學在身高、體重發育中的一些問題,這些問題都有是從哪看出來的?是從統計圖、表中看出來的,這就叫對統計圖、表進行分析。(板書:分析)通過分析,我們可以發現問題,進而提出解決問題的建議。

  五、展示統計畫冊,深化意義。

  六、小結設疑,激發興趣。

  教學評析:

  1、打破舊的教學模式。

  以往數學中把“統計”教學僅僅理解為統計圖、表的教學,而《數學課程標準》要求讓學生經歷、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因此,整個教學設計都從學生親自經歷和體驗統計過程為主線:引導學生發現并提出問題,用適當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用合適的圖、表展示數據,對數據作簡單的分析并對自己的分析、思考進行交流和改進。在這一過程,培養學生的創造力!

  2、構建“自主開放”的創新教學模式。

  在觀察草原動物、對怎樣數動物的只數及直觀形象的表示動物只數的過程中;在認識、及繪制統計圖、表的過程中,學生充分利用想象、猜測、操作、討論等方法,自主探索,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意識,培養了學生的觀察力、創造力。

  3、數學問題生活化,感受數學的實用性。

  整個學習過程中,學生感受到:小到自己的身高、體重;大到祖國的各行各業,處處需要統計,統計無處不在;感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激發學生進步學習統計知識的求知欲望。

人教版四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九年制義務教育課本四年級第二學期第四單元的內容。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是學習小數乘法和除法的基礎,也是進行單位換算的重要手段。它是小數的另一性質,它與前面所學的小數性質不同,主要是研究小數點移動如何改變小數的大小,是學習小數知識的重要內容。為了突破難點,我選擇了金箍棒的變化這一情境展開教學,有助于學生由感性到理性、由具體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體的思考和理解問題。同時以完整的、學生熟悉的、又非常感興趣的情境貫穿整節課,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參與的熱情,自主探究規律、發現規律,更重要的是應用規律解決問題,因為這一變化規律不僅是小數乘除法計算的根據,也是單位名稱換算的重要基礎。

  學情分析:

  小數點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這一內容是在學生已經掌握整數的有關知識,特別是十進制計數法以及小數的意義和性質等知識之后學習的,所以學生對于小數的大小是有認識的。學生能發現小數點移動后,蘊含什么規律,學生還不清楚,還不能把小數點移動和小數的大小變化規律建立聯系。因此,我在設計時,用的是金箍棒變化的情境,借助長度來讓學生形象地理解小數點移動的變化規律。

  教學目標:

  1、理解并掌握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規律;能應用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進行計算。

  2、讓學生通過觀察比較掌握新知。

  3、初步培養學生用聯系,變化的觀點認識事物。

  教學重點:

  探索并歸納出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并比較熟練地判斷隨著小數點位置的變化,引起這個小數的大小有什么變化。

  教學難點:

  發現并歸納變化規律。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圓形磁鐵等。

  教學過程:

  一、情景引入、自主建構。

  (1)出示例5:

  師:同學們喜歡看連環畫嗎?(喜歡)、大家請看:這是西游記里的故事,誰愿意把這個故事講給大家? (生講:一只小妖手持大錘對孫悟空說:猴頭,交出唐僧!孫悟空說:休想,看我金箍棒!他邊說邊從耳洞里掏出金箍棒,長0.009米。孫悟空說:變!他邊說邊把金箍棒拋向空中,金箍棒變成0.09米。小妖看得目瞪口呆。孫悟空又說:變!金箍棒又變成了0.9米。小妖驚呆了。孫悟空再大聲一吼:看棒!金箍棒變成了9米長。小妖還來不及反映,“哇!”的一聲,就被金箍棒-。)

  這里有一組數據顯示金箍棒變長的過程,誰發現了?

  師板:(0.009米,0.09米,0.9米,9米,)觀察這組數據,看看有什么相同與不同的地方?(數字相同、位數不同,大小不同、小數點的位置不同)說的不錯,這主要因為小數點的位置移動了,小數的大小也發生了變化.那么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探究其中的規律。師板:小數點移動(齊讀)

  二、小組合作,發現總結小數大小變化規律。

  我們接著來研究,師問:0.009米的`金箍棒能打死妖怪嗎?你能比劃0.009米的長度嗎?為了更清楚的知道這些小數到底發生了怎樣的變化,我們把這些小數換算成整數,用毫米來表示。

  師板:0.009米=9毫米

  0.09米=90毫米

  0.9米=900毫米

  9米=9000毫米

  請同學們從上往下觀察這組數,等號右邊的數有什么變化,等號左邊的數,小數點向什么方向移動了幾位,原來的數怎樣?

  自己思考一下,然后五人一小組根據大屏幕的提示進行合作,組長主持,記錄員做好記錄。

  出示大屏幕;快樂合作:

  從上往下看,以第1式為標準,第2、3、4式分別同第1式比較,等號右邊的數有什么變化,等號左邊的數,小數點向什么方向移動了幾位,原來的數怎樣?

  (2)小組討論

  (3)小組交流匯報

  小組一:(以第1式為標準,第2式同第1式比較,0.009米變為0.09米,小數點向右移動一位,等號右邊的9毫米變為90毫米,擴大到原數的10倍-----)

  能概括地說一說我們發現的這個規律嗎?

  小結:小數點向右移動一位,小數就擴大到原數的10倍,小數點向右移動兩位,小數就擴大到原數的100倍,小數點向右移動三位,小數就擴大到原數的1000倍;……

  3、拓展延伸,小組合作

  (1)猜想

  師:剛才我們研究了小數點向右移動會引起小數擴大的規律,那么小數點向左移動,會發生什么變化呢?(小數會縮小)

  我們一起來驗證。

  (2)驗證猜想

  討論:

  從下往上看,以第4式為標準,第3、2、1式分別同第4式比較,等號右邊的數有什么變化,等號左邊的數,小數點向什么方向移動了幾位,原來的數怎樣?

  (3)小組合作

  (4)小組匯報交流

  小組1(以第4式為標準,第3式同第4式比較,9米變為0.9米,小數點向左移動一位,等號右邊的9000毫米變為900毫米,縮小到原數的1/10----)

  小結:小數點向左移動一位,小數就縮小到原數的1/10;小數點向左移動兩位,小數就縮小到原數的1/100;小數點向左移動三位,小數就縮小到原數的1/1000;……。齊聲讀規律

  把書打開到61頁,完善書下面的內容。

  為了方便我們記憶,老師把它編成兒歌,大家請看。

  (5)出示四句歌

  三、運用規律解決問題。

  談話:剛才我們班同學發現了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現在能有信心用規律解決碰見的數學問題嗎?我們來個小比賽,誰最棒!

  1、把下面的小數點移到位數字的左邊后填空

  (1)36.8變為( ),小數縮小到原數的( )。

  (2)5.41變為( ),小數縮小到原數的( )。

  (3)128.6變為( ),小數縮小到原數的( )。

  2、判斷

  (1)把5.6擴大它的10倍是560。( )

  (2)把1.502的小數點去掉,它的值就縮小10。 ( )

  (3)把一個小數的小數點向左移動兩位,就縮小到原數的1/100。 ( )

  3、選擇

  (1)把5.08的小數點去掉,這個數就( )。

  A、擴大到原數的10倍B、縮小到原數的

  C、擴大到原數的100倍D、縮小到原數的

  (2)把的一位數先擴大10倍,再把小數點向右移動兩位后是( )。

  A、9 B、 0.9 C、900 D、 9000

  (3)把0.717的小數點去掉后,再向左移動三位,這個數與0.717比較( )。

  A、縮小到原數的B、擴大到原數的1000倍C、相等

  4、思考題:

  把一個數的小數點先向右移動兩位,再向左移動一位得4.02,原來的小數是( )。

  四、總結本節知識,暢談收獲。

  五、布置作業。

  1、探索乘法的結合律要以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為依托。下面請老師們見教材19頁探索部分,教材是通過比較2個學生的不同解題方法,發現規律的。這里要說明的一點是:我們所說的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是指群體策略的多樣化,通過比較不同學生的不同策略,來發現其中的規律,而不是要求每個學生都必須會用不同的策略解決同一個問題。

  2、猜測、舉例、驗證必不可少。與學習加法的結合律和交換律一樣,乘法的結合律和交換律也要經過猜測、舉例、驗證的過程。這一點,前面已經說過,在教材的呈現形式上已有所滲透。

  3、運算律的字母描述形式,可以嘗試放手。在教學第一單元時,由于學生是第一次接觸用字母表示加法運算律,教師需要進行適當的引導,但是本學習本單元時,由于學生已經有了用字母表式規律的經驗,所以教師可嘗試著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摸索,去表達。

  4、關注學生已有的經驗和認知基礎,找準遷移點。學生有了第一單元學習加法結合律和加法交換律的經驗,再來學習乘法結合律和乘法交換律,應該說難度不大。因此,教師要盡量放手,發揮其主觀能動性,讓學生自主地獲取知識。在組織教學方面,由于本單元教材的呈現形式及教法滲透方面,與上單元很相似,因此,可參照第一單元的教學流程去組織學習活動(比如說,猜想——舉例——驗證)

  5、運算律的探索、理解、運用是本單元的教學重點,規律的記憶要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數學課程標準對運算律的教學提出的目標是“探索和理解運算律,能應用運算律進行一些簡便運算”從字面意義上看,標準對我們的要求,是學會探索方法,理解定律的意義。當然作為基礎知識與技能的教學要求,也即規律的記憶,這是必要的,但要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

  6、重視簡便計算在現實生活中的靈活應用,有利于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人教版四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篇3

  三角形的認識

  教學目的:●使學生理解三角形的意義,掌握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經歷度量三角形邊長的實踐活動,理解三角形三邊不等的關系。●通過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動手操作、培養初步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讓學生樹立幾何知識源于客觀實際,用于實際的觀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掌握三角形的特性

  教學難點:懂得判斷三角形三條線段能否構成一個三角形的方法,并能用于解決有關的問題;

  教學過程:

  聯系生活: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物體的形狀或表面是三角形?請收集和拍攝這類的圖片。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讓學生說說生活中有哪些物體的形狀是三角形的。展示學生收集的有關三角形的圖片

  2播放錄像

  師:接下來來看老師收集的到的一組有關三角形的錄像資料。

  3導入新課。

  師:我們大家認識了三角形,三角形看起來簡單,但在工農業生產和日常生活中有許多用處,看來生活中的三角形無處不在,三角形還有些什么奧秘呢?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這個問題。(板書:三角形的認識)

  師生互動引導探索

  (一)三角形的意義:

  1活動。要求:(1)每個小組利用教師事先為其準備的三根小棒,把小棒看成一條線段,利用這三條線段擺一個三角形。比一比,看哪一個小組做得最快!

  (提供的小棒有一組擺不成的。)

  2學生拼圖時可能會出現以下幾種情況:

  請同學一起來觀看做得有代表性和做得有特色的圖案(展示學生所擺的圖)

  請同學們一起做裁判,看看哪些是三角形?[學生會認為(1)、(2)、(3)(4)為三角形,但對(2)、(3)(4)有爭議]

  師:那你認為怎么樣的圖形才是三角形?到底這幾個圖是不是三角形呢?同學們可以從書上找到答案!請學生閱讀課本的內容。

  板書:三條線段圍城的圖形叫做三角形。

  因此判斷圖案(2)(3)(4)不是三角形。

  判斷:下面圖形,哪些是三角形?哪些不是三角形?

  3.教師問:除了三角形概念,書中還向我們介紹了什么?

  (1)三角形的邊、角、頂點

  (2)三角形表示法;

  (3)三角形的高和底

  (二)三角形的特性:

  1課件出示自行車、屋檐、吊架等三角形的圖片,為什么這些部位要用三角形?

  2解決這個問題,下面我們先做個試驗:

  出示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的教具,讓學生試拉它們,并思考,你發現了什么?

  3要使平行四邊形不變形,應怎么辦?試試看。

  4那些物體中用到三角形,你知道為什么了嗎?三角形的這種特性在生活中的應用非常廣泛,在今后學習數學的時候,我們應該多想想,怎樣把數學中的有關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去。

  (三)三角形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

  1師:在我們圍三角形的時候,有一組同學的三條線段圍不成三角形, 看來不是任意三個小棒就可以圍成三角形,這里面也有奧秘。

  這與它三條線段的長短有關。現在我們就來討論這個問題——到底組成三角形的這三條線段有什么特點?

  2學生小組活動:(時間約6分鐘)。

  下列每組數是三根小木棒的長度,用它們能擺成三角形嗎?(學生每回答一題后就利用電腦動畫進行演示:三條線段是否能組成三角形)

  (1)6,7,8; (2)5,4,9; (3)3,6,10;

  你發現了什么?

  3學生探討結束后讓學生代表發言,總結歸納三角形三邊的不等關系。學生代表可結合教具演示。

  教師問:我們是否要把三條線段中的每兩條線段都相加后才能作出判斷?有沒有快捷的方法?(用較小的兩條線段的和與第三條線段的大小關系來檢驗)。

  4得到結論: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電腦顯示)。

  教師問:三角形的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那么,三角形的兩邊之差與第三邊有何關系呢?

  感興趣的同學還可以下課繼續研究。

  5鞏固練習:為了營造更美的城市,許多城市加強了綠化建設。這些綠化地帶是不允許踩的。(電腦動畫演示有人斜穿草地的實踐問題)。他運用了我們學習過的什么知識?

  6(1)有人說自己步子大,一步能走兩米多,你相信嗎?為什么?

  (由學生小組討論后回答。然后電腦演示籃球明星姚明的身高及腿長,以此來判斷步幅應有多大?)

  7有兩根長度分別為2cm和5cm的木棒

  (1)用長度為3cm的木棒與它們能擺成三角形嗎?為什么?

  (2)用長度為1cm的木棒與它們能擺成三角形嗎?為什么?

  (3)在能擺成三角形,第三邊能用的木棒的長度范圍是

  四、反思回顧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五、板書設計

  三角形的認識

  由三條線段圍成的圖形叫做三角形.

  三條邊、三個角、三個頂點

  特性:穩定性

  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

人教版四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篇4

  三角形的內角和

  教學要求:●通過動手操作,使學生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的結論。●能運用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這一規律,求三角形中未知角的度數。●培養學生動手動腦及分析推理能力。

  教學重點: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的規律。

  教學難點:使學生理解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這一規律。

  教學用具:每個學生準備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紙片各一張,量角器。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1.三角形按角的不同可以分成哪幾類?

  2.一個平角是多少度?1個平角等于幾個直角?

  3.如圖,已知∠1=35°,∠2=75°,求∠3的度數。

  二、教學新課

  1.投影出示一組三角形:(銳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三角形有幾個角?老師指出:三角形的這三個角,就叫做三角形的三個內角。(板書:內角)

  2.三角形三個內角的度數和叫做三角形的內角和。(板書課題:三角形的內角和)今天我們一起來研究三角形的內角和有什么規律。

  3.以小組為單位先畫4個不同類型的三角形,利用手中的工具分別計算三角形三個內角的和各是多少度?

  4.指名學生匯報各組度量和計算的結果。你有什么發現?

  5.大家算出的三角形的內角和都接近180°,那么,三角形的內角和與180°究竟是怎樣的關系呢?就讓我們一起來動手實驗研究,我們一定能弄清這個問題的。

  6.剛才我們計算三角形的內角和都是先測量每個角的度數再相加的。在量每個內角度數時只要有一點誤差,內角和就有誤差了。我們能不能換一種方法,減少度量的次數呢?

  提示學生,可以把三個內角拼成一個角,就只需測量一次了。

  7.請拿出桌上的直角三角形紙片,想一想,怎樣折可以把三個角拼在一起,試一試。

  8.三個角拼在一起組成了一個什么角?我們可以得出什么結論?(直角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

  9.拿一個銳角三角形紙片試試看,折的方法一樣。再拿鈍角三角形折折看,你發現了什么?(直角三角形和鈍角三角形的內角和也是180°)

  10.那么,我們能不能說所有三角形的內角和都是180°呢?為什么?(能,因為這三種三角形就包括了所有三角形)11.老師板書結論: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

  12.一個三角形中如果知道了兩個內角的度數,你能求出另一個角是多少度嗎?怎樣求?

  13.出示教材85頁做一做。讓學生試做。

  14.指名匯報怎樣列式計算的。兩種方法均可。

  ∠2=180°-140°-25°=15°

  ∠2=180°(140°+25°)=15°

  三、鞏固練習

  1.88頁第9題

  這一題是不是只知道一個角的度數?另一個角是多少度,從哪看出來的?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直角三角形中的一個銳角還可以怎樣算?

  2、88頁第10題

  ①等腰三角形有什么特點?(兩底角相等)

  ②列式計算180°-70°-70°=40°或

  180°-(70°×2)=40°

  2.88頁第10題

  ①連接長方形、正方形一組對角頂點,把長方形、正方形分成兩個什么圖形?

  ②一個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兩個三角形呢?

  布置作業

  圖形的拼組

  1小組同學合作,用三角形拼四邊形

  讓學生明確:

  不是任意兩個三角形就能拼成四邊形

  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能拼成四邊形

  兩個相同的直角三角形能拼成長方形

  兩個相同的銳角或鈍角三角形能拼成平行四邊形

  用三個相同的三角形拼成了梯形

  2用三角形拼出美麗的圖案

人教版四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篇5

  三角形的分類

  教學目標:

  1.通過動手操作,會按角的特征及邊的特征給三角形進行分類。

  2.培養學生動手動腦及分析推理能力。

  教學重點:會按角的特征及邊的特征給三角形進行分類。

  教學難點:會按角的特征及邊的特征給三角形進行分類,。

  教學用具:量角器、直尺。

  教學過程:

  一、 引入:

  我們認識了三角形,三角形有什么特征?今天這節課我們就按照三角形的特征對三角形進行分類.怎樣分?

  二、新課:

  1小組活動:

  (1)出示小片子,觀察每個三角形.可以動手量一量,分工合作。根據你發現的特點將三角形分類。

  2按角分的情況

  引導學生明確:相同點是每個三角形都至少有兩個銳角;不同點是還有一個角分別是銳角、鈍角和直角.

  我們可以根據它們的不同進行分類

  (1)分類.

  根據上邊三個三角形三個角的特點的分析,可以把三角形分成三類.

  圖①,三個角都是銳角,它就叫銳角三角形.(板書)

  提問:圖②、圖③只有兩個銳角,能叫銳角三角形嗎?(不能)

  引導學生根據另一個角來區分.圖②還有一個角是直角,它就叫直角三角形,圖③還有一個鈍角,它就叫鈍角三角形.

  請同學再概括一下,根據三角形角的特征可以把三角形分成幾類?分別叫做什么三角形?

  教師板書:

  三個角都是銳角的三角形叫做銳角三角形;

  有一個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

  有一個角是鈍角的三角形叫做鈍角三角形.

  (2)三角形的關系.

  我們可以用集合圖表示這種三角形之間的關系.把所有三角形看作一個整體,用一個圓圈表示.(畫圓圈)好像是一個大家庭,因為三角形分成三類,就好象是包含三個小家庭.

  (邊說邊把集合圖補充完整.)

  每種三角形就是這個整體的一部分.反過來說,這三種三角形正好組成了所有的三角形.

  (3)三角形中至少要有兩個銳角,所以判斷三角形的類型,應看它的內角.……

  問:還有沒有其他的分法?

  3按邊分的情況:

  (1) 我發現有兩條邊相等的三角形,還有三條邊都相等的。

  (2) 師:我們把兩條邊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相等的兩條邊叫腰,另外一條邊叫底。

  (3) 師:把三條邊都相等的三角形叫等邊三角形。

  (4) 分別量一量等腰三角形和等邊三角形的各個角,你有什么發現?

  (5) 從紅領巾、三角板、慢行標志中找一找哪里有這兩種特殊的三角形?

  三鞏固練習:

  1.判斷題.

  (1)由三條線段組成的圖形叫三角形.

  (2)銳角三角形中的角一定小于90°.

  (3)看到三角形中一個銳角,可以斷定這是一個銳角三角形.

  (4)三角形中能有兩個直角嗎?為什么?

  2.87頁7題猜一猜小組同學模仿練習

  (四)作業

  板書設計

  按角分類

  三個角都是銳角的三角形叫做銳角三角形;

  有一個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

  有一個角是鈍角的三角形叫做鈍角三角形.

人教版四年級下冊數學教案(精選5篇) 相關內容:
  • 西師版小學四年級下冊數學《小數的意義》教案(精選12篇)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西南師大版)四年級(下)第69~72頁例1、例2和課堂活動第1,3,4題。教學目標:讓學生結合現實情境,進一步認識小數及小數的計數單位,理解相鄰兩個計數單位的十進關系。...

  • 四年級下冊數學備課教案(通用9篇)

    教學目標:1、通過具體情境和實際操作,初步了解小數乘法的意義2、結合小數乘法的意義,能計算出簡單的小數與整數相乘的得數。3、通過探究小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一系列活動,培養學生的類推遷移、轉化方法的數學思維。...

  • 四年級下冊數學復習教案(精選8篇)

    一、教學目標1.通過測量活動,進一步體會小數在日常生活中的運用。2.通過探索怎樣把幾分米或幾厘米用“米”作單位來表示的過程,進一步體會小數的意義。3.能用小數表示一個物體的長度、質量等。...

  • 小學四年級下冊數學《三角形的內角和》教案(精選12篇)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xx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第42~46頁教學目標:1、通過量、剪、拼、折等數學活動,讓學生親自實踐操作,發現規律,主動推導并得出“三角形內角和是180°”的結論,會應用這一規律進行計算。...

  • 2023四年級下冊數學暑假新時空答案(精選2篇)

    1、34平方分米;84分;0.02噸2、3006300=15000千克=15噸3、每公頃需要45=0.8小時;每小時耕54=1.25公頃4、272226981500【(752+225)2】5、36【100(12-8)-13】6、407、420+(420+12)48、(1131-575)759、31.518-31.52010、634算出每臺每小時耕0....

  • 小學四年級下冊數學《觀察物體》教案(通用15篇)

    教學目標:1、從不同方向觀察由小正方體組成的立體圖形。并能描述看到的形狀。2、能辨認從同一方向觀察不同的物體得到的形狀。教學重點:認識到從不同位置觀察拼擺的立體圖形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

  • 四年級下冊數學總復習教案(精選2篇)

    總復習(一)小數的意義和性質復習目標:1、讓學生回憶、掌握小數的相關知識(小數數位順序表、小數性質、改寫、化簡、小數移動)2、對小數的相關知識有個清楚且有條理的歸納,使知識能科學、合理的總結歸納、吸收復習難點:小數相關的一...

  • 北京版小學四年級下冊數學《名數的改寫》教案(精選2篇)

    教學目標:1、知識與能力:會利用小數點的位置來進行名數改寫。2、過程與方法:理解知識間聯系,提高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利用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規律和名數改寫的基本方法。...

  • 小學四年級下冊數學教案:億以上數的認識(精選2篇)

    億以上數的認識(一) 第 4 課時 總第 課時教學目標:1.認識計數單位“億”“十億”“百億”“千億”,學會整億數的讀法和寫法。2.知道億級各個計數單位的名稱和相鄰兩個單位之間的關系,掌握整數的數位順序表,理解十進制計數法和分級的...

  • 小學四年級下冊數學教案:加法的簡便運算(精選2篇)

    加法的簡便運算(1)教學內容:P20:例3“做一做”。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用運算定律進行一些簡便運算。 過程與方法:培養學生根據具體情況,選擇算法的意識與能力,發展思維的靈活性。...

  • 北師大版小學四年級下冊數學《比大小》教案(精選16篇)

    一、教學目標1.在具體的情境中,讓學生自主探索出比較小數大小的方法,能正確地比較兩個小數的大小以及將幾個小數按大小順序排列。2.在比較小數大小的過程中,發展學生的推理能力。...

  • 四年級下冊數學的教案(通用3篇)

    教學內容:P5:例3 “做一做”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知道關于0的運算應該注意的問題。過程與方法:體會0在四則運算中的地位和作用。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學生整理知識的能力。教學重難點:0不能做除數及原因。...

  • 北師大版小學四年級下冊數學《小數點搬家》教案(精選12篇)

    教學目標:1、通過創設生動的情境——“小數點搬家”這一童話故事,使學生探索出小數點向左、右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規律。2、能靈活運用探索出的規律。3、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合作意識和應用意識。...

  • 人教版新課標小學四年級下冊數學《乘法分配律》教案范文(精選15篇)

    教材簡析:能應用乘法分配律進行簡便計算的式題主要有兩種情況:一種是一個數乘兩個數的和(或可以轉化成一個數乘兩個數的和),可以直接應用乘法分配律算出結果;另一種是求兩積之和的算式里有一個乘數相同,可以逆向應用乘法分配律算出...

  • 四年級下冊數學集體備課教案(精選4篇)

    教材分析本單元是在三年級上冊初步認識平移、旋轉和軸對稱現象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操作等具體的活動,進一步認識圖形的平移、旋轉和軸對稱,體會圖形運動的基本方式,積累一些圖形變換的經驗,發展初步的空間觀念,并為第三學段...

  • 教案大全
主站蜘蛛池模板: 盘山县| 林芝县| 略阳县| 淮阳县| 通州市| 行唐县| 临海市| 迭部县| 长春市| 大洼县| 威宁| 鸡东县| 光山县| 郎溪县| 孟津县| 汝州市| 溧阳市| 诏安县| 民县| 将乐县| 南投市| 西乡县| 尉犁县| 宜川县| 澄江县| 若尔盖县| 攀枝花市| 灵川县| 休宁县| 铜鼓县| 洪洞县| 西藏| 洱源县| 开江县| 利川市| 铜山县| 宣化县| 山西省| 民县| 乐安县| 临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