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躁爽日日躁狠狠躁视频,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一线,丫鬟露出双乳让老爷玩弄,第一次3q大战的经过和结果

首頁 > 教案下載 > 教案大全 > 小學四年級下冊音樂教案(通用11篇)

小學四年級下冊音樂教案

發布時間:2023-08-05

小學四年級下冊音樂教案(通用11篇)

小學四年級下冊音樂教案 篇1

  教學目標:通過欣賞小提琴演奏的《小夜曲》,感受音樂的美妙之處。

  教學重難點:了解歐洲音樂的風格特點。

  教學準備:錄音機、磁帶。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師生用音樂問好

  二、談話導入:

  師:孩子們,今天,我們來欣賞小提琴給我們帶來的《小夜曲》。在聆聽樂曲之前,我們先通過一些美麗的圖片欣賞中世紀歐洲宮廷,了解歐洲音樂的風格特點。

  三、導入:

  師:孩子們,你們喜歡這些美麗的圖片嗎?

  生:喜歡。

  師:你們都到過歐洲嗎?

  生:回答

  師: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到歐洲去旅游。

  四、聆聽作品《小夜曲》

  聆聽第一遍:請說說這首音樂給你一種怎么樣的感受?

  (音樂給我一種悠揚悅耳的感受。)

  聆聽第二遍:請說說這首音樂是用什么樂器演奏的?

  (這首樂曲是用小提琴演奏。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大提琴,大提琴的音色很渾厚,小提琴的音色很明亮。)

  五、作品介紹:

  這一首《小夜曲》是由兩把小提琴、一把中提琴和一把大提琴演奏的形式和樂曲。其實就是由這些樂器演奏的'奏鳴曲。始自1750—1760年海頓供戶外演奏的早期四重奏。小夜曲原是中世紀歐洲行吟詩人在戀人的窗前所唱的愛情歌曲,流行于西班牙、意大利等國家。演唱時常用吉他、曼陀林等撥弦樂器伴奏,歌聲纏綿婉轉,悠揚悅耳。后來樂器獨奏的小夜曲,也和聲樂小夜曲同樣流行。

  六、作者介紹:

  海頓1732年3月31日出生于奧地利南部的一個小村莊,父親是一位車匠。1754年海頓從意大利音樂家波爾波拉學習作曲,1755年第一部弦樂四重奏

  問世。海頓是維也納古典樂器演奏的奏鳴曲。

  七、小結:

  師生再見!

小學四年級下冊音樂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了解戲歌,初步感受戲歌的演唱風格。

  2、學習演唱《龍里格龍》,能正確、有韻味的完整演唱歌曲。

  3、感受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教育學生熱愛祖國的傳統文化。

  教學方法:

  體驗法、觀察法、模仿法

  教學準備:

  教材、多媒體課件、電子琴

  教學過程:

  師生問好

  導入

  1、觀看視頻《梨花頌》片段

  2、師小結(出示課題:龍里格龍)

  三、學習歌曲

  (一)感受歌曲,激發興趣

  1、初聽歌曲(出示歌譜)

  2、復聽歌曲

  3、再次聆聽,找出相同旋律,并進行模唱

  (二)旋律模唱

  (三)讀歌詞

  1、學生按節奏讀歌詞

  2、教師范讀歌詞

  3、學生再次讀歌詞。

  4、提問:“格”字在讀法上有什么不同?(前面的不帶兒化音、后面的帶兒化音)

  (四)學唱歌曲

  1、隨琴小聲填唱

  2、講解各種音樂記號的作用

  3、教師范唱。

  4、師生接龍演唱

  5、歌曲處理

  6、分組演唱

  7、加動作完整演唱

  8、看指揮完整演唱

  9、加上戲曲動作完整演唱

  五、藝術拓展

  師:今天我們學的'這首戲歌選自合成《流水戀歌》,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有沒有聽到你熟悉的旋律。(有)同一首歌曲經過不同的藝術處理會有不同的藝術效果,會使它的音樂形象更加的豐滿,更具魅力,下節課我們就來一起演繹更加精彩的《龍里格龍》期待同學們更精彩的表現。

小學四年級下冊音樂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小螺號》由著名的詞曲作家付林創作于80年代,歌曲一經演唱就以獨特的風格、鮮明的音樂形象傳唱開來,受到人們的喜愛。

  歌曲為帶再現的單三部曲式。第一樂段四個樂句,每個樂句四個小節,每個樂句的前兩個小節都運用了X X X ︳X X 的節奏,歡快、活潑,獨具特色。第二樂段同第一樂段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節奏舒展,由四個樂句組成,節奏型相同,每個樂句的最后一個音延長了三拍半,仿佛在模仿悠長的螺號聲,也好似在我們的面前展現出了寬闊、蔚藍的大海,使我們的心情豁然開朗。第三樂段是第一樂段的完全再現。最后在歡快的情緒中結束。

  在演唱方面,要引導學生分辨兩個樂段的不同情緒。第一樂段用歡快、彈跳的聲音演唱,訓練學生均勻的呼吸和清晰的吐字。第二樂段的氣息要長,并能夠保持,以免在唱長音的時候,音準容易發生向低偏離的現象。做到在問題中解決問題,起到學以致用的效果。

  教學目標:

  1、能用歡快的聲音演唱歌曲《小螺號》。

  2、引導學生通過對音樂要素的感知,感受和體驗音樂的情緒,聯想音樂所表達的意境,運用多種手段調動學生參與音樂活動的積極性。

  3、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意識和表現音樂、創造音樂的能力。

  教學重點:指導學生用歡快跳躍的聲音正確有感情地演唱《小螺號》。

  教學難點:指導學生為歌曲配以伴唱與輪唱的表現方式,初步培養合唱的基本技能技巧。

  教具:錄音機、歌篇、小螺號、打擊樂器、素材磁帶、琴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1、 播放《小螺號》伴奏音樂,學生踏著音樂的節奏進教室,然后教師帶領學生隨音樂做律動。

  2、 師生歌唱問好。

  [設計理念]音樂教學要以音樂審美為核心,通過音樂律動的方式增強學生的審美體驗,引導學生用肢體語言感受音樂情緒的變化。

  (二) 創設情景 音樂模仿

  1、 播放海浪聲錄音 師問:你聽到了哪些聲音?(海浪聲、海鷗叫聲、螺號聲),師:聽到這些聲音使你聯想到了什么地方?(出示掛圖)

  2、 你能模仿這些聲音嗎?指名分別模仿

  A、指導學生模仿螺號聲(加入適當的動作模仿)鼓勵求異思維,出示曲譜指導視唱后再模仿。

  B、指導學生用動作、聲音模仿海浪,可以分組進行,師模仿后出示曲譜指導視唱,啟發學生用什么方式表現海浪的此起彼伏(用輪唱的形式)

  [設計理念]興趣是學習音樂的基本動力,教師應有機地整合教學內容運用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這一環節我首先用音效創設情境,將學生引入海天一色的美麗意境,繼而啟發學生分別模仿螺號、海浪、海風、海鷗的聲音,激發了學生參與音樂模仿和實踐活動的積極性,并在模仿中培養了學生基本的輪唱技能,實現了師生共同體驗、發現、創造、表現和享受音樂美的過程。

  (三) 音樂游戲 感受音樂

  1、 師用拍手的方式為這段音樂伴奏(第一遍)學生模仿(第二遍)

  2、 隨著音樂做游戲。規則:和老師一起隨音樂節奏踏步并且每樂句變換一次方向,注意每樂句老師的動作變化,請你來模仿。然后數數共有幾樂句?感受樂曲的速度。

  [設計理念]重視音樂實踐活動,在生動形象的.活動中使學生充分感知音樂要素(速度、情緒、樂句),為歌曲的表現奠定基礎。

  (四) 感受音樂 新歌教學

  1、師導言:今天老師又給大家帶來一首和大海有關的歌曲《小螺號》

  2、初聽 引導學生用動作感受幾拍子?

  3、復聽 學生隨之哼唱, 指導學生通過律動表演來感受歌曲情緒的變化?并告訴學生歌曲有三個部分,有兩個部分是一樣的,你能聽出來嗎?

  4、再聽 問:按照什么順序演唱?DC反復記號的應用,介紹帶再現的單三部曲式ABA

  5、教唱歌曲 采用聽唱法,指導學生音準節奏及清晰的咬字吐字,能用歡快跳躍的聲音演唱及反復記號的使用

  6、歌曲處理 啟發學生第一樂段用歡快、彈跳的聲音演唱,第二樂段氣息要長,并能夠保持,有感情地演唱。

  7、男生唱,女生加入拍手伴奏,男女生再對換。

  [設計理念]音樂是聽覺的藝術,聽覺體驗是學習音樂的基礎,發展學生的音樂聽覺應貫穿于音樂教學的全部活動之中。因此,這個環節我引導學生每一遍都帶著不同的問題去感受歌曲,增強音樂感知力,尤其是在歌曲學習中啟發學生運用動作表演來感受并體現歌曲情緒的變化,增強了審美體驗和音樂表現力。

  (五)表現音樂 合唱訓練

  1、師為A段配以伴唱,引導學生用聽唱法學習。

  2、隨范唱磁帶師帶領學生演唱A段的伴唱。

  3、啟發學生討論B段應該用怎樣的演唱形式能表現出海水此起彼伏的情景和滿懷期盼的美好心情。(輪唱或其它的方式)并指導演唱。

  4、指導學生用動作、聲音形象地表現出海邊的場景,啟發學生還可以模仿海邊的哪些聲聲音?(如海鷗的叫聲、海風的聲音等)并能用合唱、表演的方式表現歌曲《小螺號》。

  [設計理念]音樂課的全部教學活動應以學生為主體——面向全體學生,師生互動,以審美為核心,將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和音樂活動的參與放在重要的位置。《新課標》中指出要加強合唱教學,培養群體意識及協調、合作的能力,合唱教學可以從輪唱開始,逐步過渡到多聲部合唱。因此,這一環節在完成歌曲的基礎上,鼓勵學生大膽嘗試,啟發他們運用不同的演唱形式更好地表現歌曲的音樂情緒。師生共同以聲音模擬、動作表演、豐富的演唱形式,體驗并表現美好的音樂意境,培養學生的音樂表現力、創造性思維能力和對音樂藝術的熱愛之情。

  (六) 小結

  生活中處處有音樂,希望同學們在音樂的世界里感受到。

小學四年級下冊音樂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理解課文內容,感受維也納的美,體驗維也納獨特的異國文化。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積累詞語。

  教學準備

  師生共同搜集有關維也納的圖片和文字資料

  教材簡析

  維也納,音樂的故鄉,是一個多么令人神往的地方。在那里,到處都蘊藏著音樂的源泉,回蕩著動人的旋律。全文分三個部分: 介紹第一次踏上維也納的感受; 描寫站在卡侖山巔,暢想維也納在音樂史上不可磨滅的豐功偉績; 維也納是一個處處都充滿著音樂氣息的地方。課文用優美的文字,把我們帶到了維也納,我們仿佛站在卡侖山巔,聯想到了無數的音樂巨人,他們留下的不朽詩篇,在我們的胸懷中激蕩;我們也仿佛來到了維也納的街頭巷尾,在露天音樂廳欣賞著名曲。這是多么迷人的維也納,多么詩意化的生活。閱讀了這篇課文,維也納的美深深地打動了我們,引起了我們無盡的向往。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在了解文章大意的基礎上感受維也納深厚的音樂積淀和流淌著的音樂的美。

  建議本課教學用1課時。

  解讀與提示

  第1段:寫了第一次踏上維也納的`感受。維也納不愧是“音樂之鄉”,無論是自然風光,還是建筑藝術,都給我們一種恬靜神秘的感受,好像這里處處都蘊藏著音樂的源泉,回蕩著動人的旋律。教學時通過學生反復地讀這段文字,體會其中的意境,可配上維也納的風光圖片或錄像資料,讓學生感受“音樂之鄉”的魅力。

  第2段:描寫了站在卡侖山巔,望著無限風光產生的聯想。維也納是“音樂之鄉”,它孕育過多少不朽的樂章,懷抱過多少的音樂巨人。教學時,可請學生結合搜集到的課文中出現的幾位著名藝術家的資料,再適當地欣賞幾段名曲,讓學生受到音樂的感染,進一步地感到,維也納被稱為“音樂之鄉”,是因為它深厚的音樂積淀。

  肺腑:泛指人的內臟。此處指內心。

  第3段:介紹了這里的人們生活在音樂的世界里。人們伴隨著音樂度過每一個白天和夜晚,在飄香的咖啡中,在芬芳的花香中,感受著生活的幸福與快樂。閱讀這段文字時,可啟發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讓學生在想象的世界中,體驗生活在維也納的美好,體驗人們的幸福。

  課后第1題:可在學生自讀課文了解大意的基礎上進行交流。

  課后第2題:把讀詞語與想象結合起來,感受其間的美。

  一、欣賞錄像,引入新課

  播放維也納的風光片,教師配樂介紹。

  引出課題:音樂之鄉。

  二、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自讀課文,邊讀邊想象維也納的風光和那里人們的生活。

  說說自己讀了課文以后,對維也納的印象。

  用筆勾出你最喜歡的段落,讀給同學們聽。

  三、品讀課文,感受意境

  默讀課文,想一想:為什么稱維也納為“音樂之鄉”?

  把最能表現維也納是“音樂之鄉”的語句找出來,多讀幾遍,邊讀邊細細體會。

  把你的體會說給同學聽一聽。(教師要引導學生結合課后第2題的重點詞語來談體會,在談體會時還要注意結合自己搜集的資料。)

  帶著自己的體會再讀課文,把喜歡的段落多讀幾遍。

  四、課堂練筆,拓展延伸

  請學生欣賞一段施特勞斯的《春之圓舞曲》,邊聽邊想象。

  把自己欣賞時想象到的意境用語言描繪出來。

  參考資料

  ☆貝多芬(1770—1827)曾在維也納留下很多足跡。根據房主名字命名的“帕斯克拉蒂小屋”建造于1791至1798年間,貝多芬在1804至1815年期間多次在此居住。1802年,貝多芬在“哈利根施塔特小屋”立下了遺囑。哈利根施塔特過去離市區很遠,現在成為第19區的一部分(德布林區)。1803至1804年貝多芬在“英雄”小屋寫下了著名的同名交響曲。

  ☆舒伯特紀念館

  舒伯特出生的小屋現在四周風景美麗如畫。過去,這套公寓里共住了16戶人家。室內陳列的油畫、素描、手稿和吉他,讓游人在想起它們當年主人的同時,也想起那副總是戴在鼻子上不肯摘下的眼鏡。舒伯特為了能在醒來后立即投入作曲的狀態,即使是在夜里也不肯摘下眼鏡。

  身患重病的舒伯特在他哥哥家里度過了生命的最后幾個星期。1828年這位孜孜不倦、辛勤工作的作曲家與世長辭,在舒伯特離開人世的那間小屋里有架鋼琴,他就是在這架琴上演奏了生命中最后的篇章。現代的多媒體技術使游客們還可以看到、聽到當年舒伯特的生活。

  ☆多瑙河華爾茲小屋中的施特勞斯紀念館

  施特勞斯(1825—1899)曾于1867年在這間小屋中寫下了他最著名的“藍色多瑙河華爾茲舞曲”,這支曲子是奧地利的非官方國歌。

  1863至1870年間,施特勞斯和他的第一任妻子曾居住在這間小屋里。這里向游客們展出的是這位偉大音樂家曾經使用過的家具、樂器、生活用品以及他的畫像、照片、文稿和樂譜。

  市公園中的施特勞斯紀念碑吸引了眾多的游客合影留念。1921年在為紀念碑揭幕時,維也納交響樂團就在此演奏了“藍色多瑙河”。施特勞斯的墓碑就樹立在離貝多芬、舒伯特、勃拉姆斯和施特勞斯父親的榮譽墓碑不遠的地方。

小學四年級下冊音樂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歌曲《我的家鄉日喀則》及藏族踢踏舞步,感受體驗藏族歌舞特點,并能對西藏音樂產生興趣。

  2、能夠用飽滿的情緒,歡快富有彈性的聲音及多種形式演唱歌曲《我的家鄉日喀則》。

  3、學會藏族踢踏舞基本舞步,并為歌曲伴舞。

  教學重點:

  學習演唱歌曲《我的家鄉日喀則》,在音樂活動中培養學生的音樂感受力、表現力、創造力。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聽《愛我中華》的音樂、律動進教室、

  二、導入新課

  1、導言:同學們都知道、我們國家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是由56個民族組成的.、下面、老師來做幾個舞蹈動作、你們看看是哪個民族的!

  放音樂、(傣族、蒙古族、維吾爾族、藏族)教師表演

  學生看后回答、(傣族、蒙古族維吾爾族、藏族)

  2、同學們說的非常好!老師又給你們帶來一首歌曲、聽聽是哪個民族的?情緒怎樣?(聽后學生回答)

  3、今天我們一起去了解、感受藏族的歌舞的風格特點、剛才同學們聽的歌曲名字叫<我的家鄉日喀則>、誰知道日喀則再什麼地方?請學生回答、

  教師小結:日喀則是西藏的第二大城市、藏語"日喀則"是如意的莊園、

  4、請同學們看歌詞、再來欣賞一遍、這首歌曲是幾拍子的?聽出來就用體態動作來表現歌曲的情緒!(放音樂同學們來表現)聽后提問、

  這首歌曲的情緒是歡快、活潑、熱烈奔放的、它的曲調是屬于藏族踢踏舞、是藏族的一種民間舞蹈、

  5、同學們看過藏族舞嗎?下面老師就給你們跳一段藏族舞、請你們注意觀察藏族舞有什麼特點?(觀察老師的胳膊、和腿)

  放音樂老師表演看后提問學生討論:跳舞人的膝蓋總是上下顫動,腳步踏出響亮的聲音……和拋袖是藏族舞的的主要特點、

  教師:這種舞蹈叫藏族踢踏舞

  三、學習踢踏舞的基本動作

  1)原地上下顫動膝蓋

  教師示范動作:顫動時身體要自然、放松,身體重心向下放

  學生模仿教師指導

  教師彈《我的家鄉日喀則》,學生隨音樂做動作

  2)退踏步

  教師示范腳的動作:第一拍前半拍右腳后踏半步,重心在左腳,后半拍左腳原地踏步一次;第二拍右腳向前踏地一次。這些動作連續進行。

  學生模仿教師指導

  教師示范胳膊的動作:雙臂前后自然放松悠擺,重心保持在左腿上,膝蓋要半拍顫動

  教師彈《我的家鄉日喀則》,學生隨音樂做動作

  四、隨錄音唱《我的家鄉日喀則》,跳一跳藏族舞

  教師與學生共同跳,感受藏族人民熱情、奔放的情感。

  五、剛才我們用舞蹈的形式、來表現歌曲的情緒、下面我們用歌聲來表現一下歌曲的情緒!學生看歌詞來演唱歌曲、

  六、最后載歌載舞的形式來表演一下、體會藏族歌舞的特點、

  七、教師小結;結束本課

小學四年級下冊音樂教案 篇6

  《唱山歌》

  教學內容:唱電影《劉三姐》插曲《唱山歌》

  教學目標:

  1、通過學唱電影《劉三姐》插曲《唱山歌》,感受壯族民歌風格特點。

  2、簡單了解電影《劉三姐》的故事梗概。

  3、了解壯族的風俗歌會“歌圩”。

  4、教育學生弘揚祖國優秀的民族音樂文化,增強民族意識。

  教學重、難點:

  1、用優美、委婉的歌聲演唱歌曲《唱山歌》,感受壯族民歌風格特點。

  2、歌中一字多音唱詞的準確、優美、委婉。

  教具準備:光盤、歌片、錄音機、卡片(節奏火車、歌圩)、視唱卡片。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教師放《小螺號》音樂,師生律動表演進教室,相互問好。

  二、創設情境,了解故事,激發情趣

  1、師:俗話說,“桂林山水甲天下”。從這句話中我們可以看出,廣西桂林是一個山清水秀,風景迷人的地方。對吧?

  生:對。

  師:廣西人杰地靈,那兒不但山美水美,也有許多人才,在廣西壯族有一位深受人們喜愛的民間歌手,你們知道她是誰嗎?

  生:劉三姐。

  2、師:很好,劉三姐被稱為廣西壯族傳說中的歌仙,美麗、聰明、活潑、可愛,她用歌聲表達了人們追求幸福的心聲,所以人們十分喜愛她,也愛唱她的歌。那么她到底有多聰明,老師給你們放一段《劉三姐》的電影片斷你們就知道了。

  3、(大屏幕)放劉三姐帶領姐妹與男青年對歌的場面。

  師:請同學們注意片中主要采用的演唱形式?

  什么水面翻筋斗? 鴨子水面翻筋斗,

  什么水面起高樓? 大船水面起高樓,

  什么水面撐陽傘? 荷葉水面撐陽傘,

  什么水面共白頭? 鴛鴦水面共白頭。

  什么結果抱娘頸? 木瓜結果抱娘頸,

  什么結果一條心? 香蕉結果一條心,

  什么結果包梳子? 柚子結果包梳子,

  什么結果披魚鱗? 菠蘿結果披魚鱗。

  什么有嘴不講話? 菩薩有嘴不講話,

  什么無嘴鬧喳喳? 銅鑼無嘴鬧喳喳,

  什么有腳不走路? 財主有腳不走路,

  什么無腳走天下? 銅錢無腳走天下。

  師:從影片中我們可以看出劉三姐……。

  生:聰明,有智慧。

  師:是的,所有的問題劉三姐都是毫不猶豫、對答如流。那么,片中采用什么演唱形式?

  生:對唱。

  師:很好,什么是對唱?

  生:對唱就是一問一答的演唱形式。(師表揚)

  4、師:廣西壯族被稱為歌海,他們不分男女老幼,隨口就唱,唱的都是生活中身邊的事情,他們用山歌作為感情交流的工具,愛歌就象愛自己的生命一樣。

  但是,當時有個惡霸地主不讓老百姓唱歌,劉三姐就提出了對歌比賽,帶領眾鄉親用歌聲同財主進行了斗爭。老師也給你們準備了一個片斷,大家一起觀賞。

  5、(大屏幕)放劉三姐帶領眾鄉親用歌聲同財主進行斗爭的片斷。

  什么生來頭戴冠? 中了狀元頭戴冠,

  大紅錦袍身上穿。 大紅錦袍身上穿。

  什么生來肚皮大? 莫公享福肚皮大,

  手腳不分背朝天。 見了皇上背朝天。

  丫鬟:老爺,頭戴冠是大公雞,肚皮大是老母豬呀!

  6、師:同學們都笑了,這段對歌的情緒怎樣?

  生:風趣、幽默的,機智地罵了財主。

  生:滑稽的。

  師:很好,這是財主花了重金請來三位秀才與三姐對歌的場面,他們是秀才嗎?

  生:不是,是蠢才。

  師:是的,是蠢才。知識來源于生活,他們死讀書本,沒有生活知識,結果丑態百出,劉三姐憑自己的聰明才智,帶領眾鄉親戰勝了老財主。 生:財主為什么不讓老百姓唱歌?

  師:這要從故事的開頭說起:

  廣西壯族歌手劉三姐被惡霸地主陷害落水,沿江漂流,幸被一老漁夫救起收留。三姐的哥哥劉二沿江尋找,好不容易才找到她。于是劉二兄妹與老漁夫一家住在一起,靠采茶、打獵為生。惡霸地主莫懷仁企圖霸占茶山,他禁止姑娘們上山采茶,還妄想禁歌。三姐提出和莫懷仁對歌,如他能取勝,就可以禁歌。莫懷仁為贏得勝利,以重金請來三名秀才來對歌。結果大家也看到了,聰明的劉三姐憑自己的智慧把三名酸秀才斗得狼狽不堪。同學們,莫懷仁能善罷甘休嗎?

  生:不能。

  師:是的,莫懷仁不甘心失敗,又令爪牙把三姐搶到家里進行威逼利誘,三姐毫不屈服。老漁夫之子阿牛夜闖莫府,救出三姐。阿牛和三姐在生活中萌生了真摯的感情,他們用山歌表達了內心的情感,遷居到新的地方,開始了新的生活。

  師:故事講完了,老師要問你們,劉三姐是哪個民族的?

  生:廣西壯族的。

  師:很好。

  三、學唱歌曲:

  1、導入:

  師:在這部影片中,還有一首動聽的歌曲,你們想不想唱一唱?

  生:想。

  2、聽錄音范唱:(出示歌片,放錄音范唱)

  師:我們一起聽錄音范唱,注意歌曲的速度和情緒?

  生:(聽錄音)。

  師:誰來說說歌曲的速度和情緒?

  生:中速、優美地、婉轉地。

  生:委婉動聽地。

  生:甜美柔和地。

  師:你們說的都非常正確,這首歌曲由我國作曲家雷振邦,根據廣西壯族民間音樂素材創作的,《劉三姐》影片一上映,這首歌象插上了翅膀,立即傳遍祖國的大江南北,人們喜歡劉三姐,更喜歡她唱的這首歌。

  3、再聽,輕聲隨唱:

  師:我們再來聽一遍這首歌曲,輕聲隨著唱一唱,注意觀察:與我們以往學的歌曲記譜有什么不同?感覺哪兒挺難唱的、非常有特點的?

  生:(聽后回答)以前一首歌中只有一個拍號,而這首歌中有兩種拍號。 師:你觀察得非常仔細,(結合歌曲講解)在這首歌曲中,四二拍與四三拍交替出現,叫作“變換拍子” 。

  生:(齊說)變換拍子。

  師:感覺哪兒挺難唱的、非常有特點的?

  生:老師,這首歌中的“哎”特別長。

  師:很好,這首歌的特點就是一字多音,旋律起伏,這也是難點之處。

  4、難點解決:(1、2、3、4、依次出示)

  師:下面老師帶領同學們乘上節奏火車進入“節奏城”,把這些難點一一解決了。

  1) 師:這首歌中只有一小節3/4拍,按2/4的劃拍方法,注意突出強拍。

  生:(略)

  師:唱時注意附點的韻味。

  生:(視唱)

  2) 師:(出示卡片)歌中還有一處 “哎” ,老師也把它提出來,大家對照一下,有何不同?

  生:旋律一樣,節奏變化。

  師:很好,大家劃拍唱一唱。

  生:(略,并把歌曲的第一樂句完整唱一遍)

  師:這一旋律在影片中多次出現,這首歌曲算是一首主題歌。

  3) 師:歌中還有一處易混淆,(出示卡片)老師也把它提煉出來了。 生:(劃拍視唱)。

  師:結束處的“彎又多” 前面加上“羅” 在歌曲中是弱起,我們來視唱一下。

  生:(略)

  5、隨錄音完整演唱歌曲:(放錄音)

  師:現在我們隨錄音來演唱這首歌曲,注意氣息的控制。

  生:隨錄音演唱歌曲。

  6、視唱曲譜:

  1)劃拍視唱。注意變換拍子略突出強拍。

  2)隨教師的伴奏視唱。(一人指譜)

  7、唱詞,歌曲處理:

  1) 教師彈琴,學生演唱。

  2) 歌詞分析:師:現在我們來看歌詞:前兩句可看出:老百姓愛唱山歌,隨口就唱,漫山遍野有唱就有對的,“歌海”嘛。后兩句:山歌都是從老百姓心底流淌出來的,多得象春江水數不清。“灘險”實際是暗喻,比喻當時的惡霸勢力,江水遇到礁石總會流淌過去,在這里指劉三姐與眾鄉親一定能戰勝惡霸勢力,這兩句應自豪地演唱。明白了嗎?

  生:明白了。

  8、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師:現在你們把自己當成民間傳說中的歌仙,再來演唱一遍歌曲。

  生:(隨老師優美的鋼琴伴奏演唱歌曲)。

  9、設計演唱形式:

  師:唱得非常好,但老師聽了,感覺還不解渴,我們剛才的演唱形式是……。

  生:齊唱。

  師:我們能否變換一下演唱方法?小組討論一下,設計成什么形式。

  生:討論并演唱:

  1) 男女生接力唱,最后一個“羅灣又多”齊唱。

  2)領唱與齊唱。

  3)創設情境,領唱在江面,齊唱在岸邊。

  師:(鼓掌)你們的演唱,仿佛把老師帶到了山清水秀的廣西桂林——劉三姐的故鄉。

  四、知識拓展

  壯族風俗歌會“歌圩”簡介:

  師:在廣西壯族自治區,有許多民族音樂活動,(出示卡片)最的是傳統的風俗歌會“歌圩”。大家齊讀……。

  生:(齊讀)壯族風俗歌會“歌圩”。

  師:“圩”是“集會”的意思;“歌圩”就是賽歌、唱歌的集會。你們想不想了解有關方面的知識?

  生:想。

  師:下面老師請幾位同學給大家介紹一下,大家邊聽,邊觀看老師給大家搜集的圖片——壯鄉風情(大屏幕)。

  生1:壯族主要分布在廣西壯族自治區和云南文山壯族自治州等地。壯族地區有“歌海”之稱,男女老幼都用唱山歌來表達情意。“歌圩”是壯族歷史悠久的風俗歌會。

  生2:“歌圩”活動,有著許多動人的傳說。其中比較流行的是“賽歌選婿”的故事。傳說在以前有位壯族老歌手的閨女長得十分美麗,又很會唱山歌,老人希望挑選一位歌才出眾的青年為婿。各地青年歌手紛紛趕來,賽歌求婚,從此就形成了定期的賽歌集會。 生

  3:歌圩,是壯族民間傳統文化活動,也是男女青年進行社交的場所。在壯語中被稱作“窩墩”“窩巖”,意為“出野外玩耍”。由于這種活動互相酬唱,彼此對歌,所以古代人稱之為“墩圩”。

  生4:據古代文獻的記載,歌圩早在宋代就已經流行,到了明代歌圩又有了發展,并定期在固定地點舉行。壯族歌圩有大有小,各地不一。不過,農歷三月三最為隆重。搭彩棚、擺歌臺、拋彩球、擇佳偶,別有風情。 生5:在歌圩上,各村屯的男女青年,各自三五成群,尋找別村的青年,集體對唱山歌。通常由男青年主動先唱“游覽歌”,觀察物色對手;遇有比較合適的對象,便唱“見面歌”和“邀請歌”;得到女方答應,就唱“詢問歌”;彼此互相了解,便唱“愛慕歌”;分別時則唱“送別歌”。歌詞隨編隨唱,比喻貼切,親切感人,青年男女經過對歌后接觸,建立一定感情,相約下次歌圩再會。

  生6:歌圩上,除對歌外,還舉行豐富多彩的游戲活動。有精彩的拋繡球、有趣的碰紅蛋、熱鬧的放花炮,以及演出群眾喜聞樂見的壯戲等。

  師:因為時間的關系,我們就介紹到這里,同學們可回去搜集相關資料,下課再交流。

  五、課堂小結

  師:這節課我們了解了電影《劉三姐》的故事梗概,學唱了優美的歌曲……

  生:《唱山歌》。

  師:還簡單了解了壯族風俗歌會……

  生:“歌圩”。

  師:大家都知道,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大家庭,五十六個民族,民歌很多。我們今天只是學習了壯族民歌海洋中的幾滴水,希望同學們今后更多地了解我們的民歌,學唱我們的民歌,讓它代代相傳下去!最后,我們以優美的歌聲演唱《唱山歌》結束本課。

  生:隨教師鋼琴伴奏有感情地演唱(領唱與齊唱)。五、板書設計:中速、優美地、婉轉地、委婉動聽地、甜美柔和地。

小學四年級下冊音樂教案 篇7

  達古拉

  教學目標:

  1.了解蒙古族的風情,學唱《達古拉》。

  2.通過學唱歌曲《拉古拉》,讓學生領悟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一、學唱歌曲,了解蒙古族音樂的特點。

  二、唱好附點節奏及一音多詞的小節。

  教具準備:電子琴、錄音機、節奏卡片、節奏樂器、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師生問好。

  二、發聲訓練。

  三、學唱歌曲《達古拉》:

  1.播放課件,導入新課:老師今天給大家介紹幾位小朋友,看看哪位同學認識她們,知道他們的家在哪兒?

  播放《草原英雄小姐妹》課件或相關課件。啟發學生進行有創意地自由回答。

  2.了解蒙古族人居住的地理環境、人文環境等特色。

  3.聽歌曲范唱《達古拉》,提問:通過歌曲我們聽到他們都唱了什么呢?請學生說說歌曲內容。

  4.學唱歌曲,師生合作,教師彈伴奏,學生裝跟唱。

  5.處理歌曲的難點,重點練唱歌曲的附點節奏,和一音多詞的地方。

  6.表演:學蒙古舞的扭肩膀、擠奶、騎馬等動作,配合歌曲音樂進行表演。

  請舞蹈隊的同學上來表演,其他同學拍手唱歌。

  7.游戲:拼節奏卡片,一部分同學表演,一部分同學選擇敲擊小樂器為歌曲伴奏。

  8.加入樂器,為歌曲伴奏。

  9、完整表現。

  四、課堂小結

小學四年級下冊音樂教案 篇8

  教學內容:講述《東郭先生》的故事;安排角色。

  教學重點:初步感受音樂劇的主題音調,為演唱打下基礎。

  教學難點:創編對話、選配音樂、表演。

  教學目標:了解故事內容,為表演打下基礎。

  教學過程:

  一、導入

  階段目標: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師:今天我要給大家講一個小故事,《東郭先生》的故事。

  師:你們都聽過啦,那你來給大家講一講這個故事吧(教師播放音樂劇的主題音樂當作學生講故事的背景音樂)。

  二、學生講故事

  階段目標:讓學生了解《東郭先生》這個故事的梗概。

  在很久以前有一個學者,名字叫做東郭,他是一個善良又老實的人。有一天,他騎著毛驢,帶著兩袋子書去遠方講學。當他走到樹林的中央時,碰到了一只狼。狼氣喘吁吁的請求東郭先生救救它。東郭先生聽了狼的一番好話,就把狼藏進了他放書的口袋里。

  音樂(四年級)培訓資料狼躲過了獵人的追趕,不僅不報恩,還打起了東郭先生的主意。東郭先生急忙逃命,狼在后面不斷地追趕。

  這時,來了一個農夫,東郭先生讓農夫來評理。農夫說:“小小的口袋怎么能裝進一只狼呢?”狼聽了急忙鉆進了口袋里。農夫和東郭先生連忙把口袋扎緊,把狼扔進了山谷里。

  三、教師唱故事

  階段目標:完整地感受整個音樂劇的旋律。

  師:故事講得真好。今天老師不是講故事,而是要用歌唱的形式把這個故事表現出來。教師播放音樂劇中所有音樂的伴奏,教師邊演唱邊表演。

  師:你們愿意和我一起來表演這個音樂劇嗎?

  四、安排音樂劇中的角色

  階段目標:為下節課的表演打下基礎。

  師:那我們現在商量一下,故事里都有什么角色?

  有東郭先生,還有兇惡的狼有獵人還有農夫 還有一頭毛驢。

  師:除了這些主要的人物,我們再來裝扮一下這個小村莊吧!

  師:好,你們的想象力很豐富,可是我們這樣還不能表現這個故事,如果我們能夠裝扮起來就更好了。同學們,現在就請你們看教科書,根據書上的提示,討論一下,該作哪些準備呢?

  (學生分組討論)

  師:下節課我們就要表演這個小小音樂劇,我們今天已經分配好了角色,請大家回家各自準備道具,下節課我們一起來排演音樂劇《東郭先生》。同學們,我們下節課再見!

小學四年級下冊音樂教案 篇9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通過申奧短片的播放,使學生了解中華武術的博大精深及在全世界的影響,它代表華夏子孫自強不息的頑強精神。

  2.通過歌曲的學唱,懂得中華武術魂,懂得做人也是“外練:強身健體,內練:一身正氣”。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歌唱。

  3.了解旋律的壓縮在音樂中的作用。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播放北京申辦20xx奧運會的紀錄片,定格在成龍表演功夫一幕。

  師:同學們,知道這是什么運動項目嗎?這是北京申辦20xx奧運會的宣傳片。為什么短短的幾分鐘內要用這么大的篇幅來表現武術呢?誰知道中國的武術都分什么門派,有什么招式,有什么武器啊?

  師:其實武術不但有同學們說的那些,它還代表了中華民族的一種精神,一種中華武術魂。

  師: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描寫中華武術的歌曲好嗎?

  二、歌曲新授

  1、教師播放錄音,引導學生看黑板上的歌詞。

  師:剛才在播放錄音的時候,老師發現很多同學都會唱這首歌曲。那么老師提問一個問題:這首歌曲分幾段呢?有哪一段與眾不同呢?

  師:哦,第3段不是“唱”歌而是“說”歌,這就是一種新的演唱形式──說唱,我們一起來把第3段讀一遍好嗎?

  2、教師與學生一起按節奏朗讀第三段歌詞,中間不停頓。

  3、教師帶領學生再次朗讀歌詞。

  師:老師看到在歌曲中有兩處歌詞是一樣的,同學們發現了嗎?有什么不同呢?

  (速度不同,節奏也不一樣。)

  師:對,第1段速度較慢,它表現了什么樣的情緒呢?應該怎么演唱呢?

  生:表現了英雄吸納天地之氣的氣勢。應該唱得有氣勢,要深吸氣,氣沉丹田。

  師:第2段速度較快,應該怎么演唱呢?

  (表現英雄舞刀弄槍的颯爽英姿。應該唱得有力量,有活力。)

  4、教師介紹歌曲節奏的變化與旋律的壓縮使音樂的情緒發生變化。

  學生視唱兩段不同的曲譜,打節奏。唱曲譜后再唱歌詞。

  師:最后一段中,“東方一條龍”指的是我們的偉大祖國;“兒女似英雄”說的是我們炎黃子孫都是英雄;“天高地遠八面風”,說的是我們祖國幅員遼闊;“中華有神功”,說的便是我們祖國的武術了。大家再來完整地把歌曲演唱一次好嗎?

  5、學生演唱全曲。

  三、感受與表現

  1、師:老師聽到大家唱得熱血沸騰了,我想大家也想來表演一下吧?老師這有一部《中國功夫》的音樂電視,同學們可以自己選擇幾個喜歡的動作模仿。

  師:哪個小組設計好了動作到前面來給大家表演一下?

  2、學生表演,找出好的一組全班模仿,并完整表演。

  師:老師看到大家表演得都很好。但是剛才老師發現有些同學的動作和大家不一樣,不知道你們從哪里學來的啊?

  師:誰知道有關黃飛鴻的事呢?

  3、學生簡單向大家簡單介紹黃飛鴻的故事。

  老師補充,并播放有關黃飛鴻的影音資料。

  師:正值外寇侵華,國難深重之時,黃飛鴻奮起抵抗,號召中華兒女當自強!

  4、教師播放《男兒當自強》音樂。

  師:聽過音樂以后,有哪一句是你最不能忘的呢?為什么呢?

  5、學生回答,師生交流。

  四、小結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表演歌曲《中國功夫》,欣賞樂曲《武術》

  教學目標:

  1、 進一步熟練的、有表情的演唱歌曲《中國功夫》

  2、 在欣賞樂曲《武術》時能分辨出第一樂段和第二樂段的不同情緒以及樂曲的結構。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上節課我們學唱了歌曲《中國功夫》,下面我們來復習演唱歌詞,要求唱得更加整齊,更加生氣勃勃、英姿颯爽。

  學生隨琴齊唱。

  二、表演歌曲《中國功夫》

  1、 分組合作創作動作。

  2、 請幾位表演比較好的學生隨歌曲即興表演。

  3、 推選代表共同表演。

  三、欣賞民樂合奏《武術》

  1、 教師簡介樂曲。

  2、 知道學生進行學唱。

  3、 初聽樂曲。

  課本中的A、B主題在樂曲中各出現了幾次,順序是怎樣的?

  4、 復聽樂曲

  這首樂曲充滿著動感,如重拳出擊,柔中帶剛,因此也很適合隨音樂表演動作,我們再來請幾位同學作表演。

  5、 指名隨音樂進行表演。

  四、課堂小結

  小結本節課學習的收獲,要求學生課后學習一兩個武術動作。

  教學反思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欣賞歌曲《男兒當自強》

  教學目標:

  1、 歌曲表演《中國功夫》

  2、 能隨錄音學會歌曲《男兒當自強》,并對歌曲中的對稱現象有所注意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今天我們一起欣賞一部電影《黃飛鴻》的主題曲《男兒當自強》。

  教師簡介歌曲。

  二、欣賞歌曲《男兒當自強》

  1、 教師朗誦歌詞

  2、 出示歌詞

  引導學生觀察歌詞,找出“兩兩相對”,即對稱。

  3、 初聽歌曲

  歌曲的情緒是怎樣的?

  4、 復聽歌曲

  學生隨歌曲輕聲哼唱,反復兩遍。

  5、 再次復聽

  學生跟唱,并在“X X”處自由表現。

  三、歌曲《中國功夫》表演與演奏。

  1、 隨伴奏齊唱歌曲

  2、 分組進行創作,教師指導。

  3、 分組進行匯報表演。

  4、 教師講評。

  5、 隨音樂邊唱邊表演。

  四、小結

  本單元我們學習了歌曲《中國功夫》,欣賞了《武術》和《男兒當自強》,希望大家關心武術、熱愛武術,健身強體,為國爭光!

小學四年級下冊音樂教案 篇10

  《少先隊員采茶歌》

  教學內容:唱歌《少先隊員采茶歌》

  教學目標

  1、學會歌曲的旋律,并能創編舞蹈動作。

  2、能用純凈、甜美的歌聲演唱《少先隊員采茶歌》,表現少先隊員采茶時的歡快心情。

  教學重點:學會歌曲。

  教學難點:創編舞蹈動作表現歌曲。

  教學方法:聽唱法、以詞帶曲法 、按節奏朗讀歌詞、識譜視唱、情境導入法。

  教具準備:電子琴、錄音機、范唱帶、譜例實物投影、多媒體課件、“紙茶葉”。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1、師生音樂問好!( 感受音樂課堂的魅力)

  2、發聲訓練游戲。(強調坐姿,安定情緒,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3、復習歌曲《小鳥請到這里來》。

  二、情景導入:

  1、展示課件播放南方采茶畫面,讓學生看畫面,融入情景之中,體會采茶的樂趣。(上節課我們在〈〈林中的鳥聲〉〉內容學習中,感受了人們與自然界的動物們和諧發展的愉快的心情。今天老師帶大家到美麗的江南水鄉走一走,看看那里美麗的景色,了解江南特定的文化及音樂特點。 )

  2、教師提問:同學們,看著畫面的人們在采茶是不是很享受那種茶香飄飄的氛圍啊! 那同學們想不想也和他們一起享受采茶的過程啊?

  3、身體感知:教師取出“紙茶葉”請學生上前模仿采茶。

  4、彈奏“采喲采喲”歌詞音樂:學生在樂曲聲中做采茶動作。(舞蹈化、體現美育與合作創編。)

  三、學習歌曲:

  1、初聽歌曲:感受歌曲的調式風格,體會江南歌曲的風格特點。(思考:歌曲的速度、情緒是怎樣的?)

  教材簡析:

  《采茶歌》是我國南方的一種歌舞體裁,表演形式一般為一男一女,或一男兩女,后發展為數人或數十人的集體舞。表演內容多為種茶、采茶的過程,體裁形式多為小調。《少先隊員采茶歌》以新的創作手法表現少先隊員采茶的過程和歡快的心情。歌曲為兩段體,羽調式。)

  2、復聽歌曲:生談自己的感受。(你感覺到少先隊員采茶時的心情怎樣?)

  3、再聽歌曲:學生心里默唱。

  4、學習歌曲的旋律:

  (1)教師教唱一遍歌譜,學生小聲隨琴哼唱旋律。

  (2)學生齊唱旋律。

  5、按節奏讀歌詞,學生添加歌詞演唱。

  6、教師彈奏旋律,生齊唱歌曲

  四、歌曲處理:

  1、第一小節:“茶樹青青”要具有彈跳性,學生試唱。

  2、有圓滑線的地方,要唱得連貫、柔和、跳躍。

  3、附點音符的時值要唱足。

  4、第二樂段的第一樂句,按頓音唱法演唱,要唱得短促、有均勻的節奏感,好像是有節奏的采茶動作一樣。

  5、學生按剛才的要求試唱,隨教師的伴奏完整的演唱歌曲。

  五、拓展:

  1、創編采茶動作,并表演。

  2、生自由創編,教師參與表演。

  3、師生隨錄音邊唱邊表演。

  六、下課禮式 :

  師生音樂再見!

  教學反思:

小學四年級下冊音樂教案 篇11

  教學內容:創編及表演第一幕。

  教學目標:通過選擇樂器、創編對話表現第一幕的內容。

  教學重點:學唱《敘述者的歌》。

  教學難點:選擇樂器,模仿毛驢行走的聲音。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學生的裝扮:東郭先生(帶著平角帽子,手里拿著一本書);狼(頭飾);獵人(皮襖、獵槍);毛驢(頭飾和兩個袋子);大樹(兩個樹枝)。

  師:既然是音樂劇,我們還差一個講故事的人,你們推選一名同學來當敘述者吧!

  學生活動:推選敘述者。

  師:好,那我們就開始排練音樂劇的第一幕吧!

  二、排練第一幕

  教師操做(播放課件):清晨,東郭先生騎著毛驢,離開了家……

  師:請敘述者來講故事。

  敘述者:清晨,東郭先生騎著毛驢,離開了家(選用適當的打擊樂器模仿毛驢行走的節奏與聲音)……

  師:這里有幾種打擊樂器(鈴鼓、三角鐵、雙響筒、響板、串鈴、碰鈴),你們想一想,用哪一種樂器表現毛驢行走的聲音,要用什么樣的節奏型?

  (用雙響筒表現驢蹄子的聲音 ||)

  師:這個樂器可以表現,還有沒有其他的樂器呢?

  (響板也能表現驢蹄子的聲音。)(用響板敲擊||)(用碰鈴表現驢脖子上的鈴聲。)

  師:這個想法很好,很有創意。那你想用什么樣的節奏型呢?

  (用碰鈴敲擊以下節奏|0×|)

  師總結:這幾個同學選擇的樂器都很適合表現毛驢行走,那我們現在就來表現一下吧!

  教師操作:邀請扮演毛驢和東郭先生的同學上臺,和用打擊樂器伴奏的同學一起表演。

  學生活動:

  用打擊樂器的同學敲擊:

  扮演毛驢的同學弓著身子跟著節奏走。扮演東郭先生的同學手里拿著書,晃著腦袋邊走邊看。

  師總結:正在東郭先生得意的時候,忽然來了一只狼。我們一起把《敘述者的歌》唱一唱。

  學生活動:跟琴輕聲地演唱歌譜,學會歌譜再唱歌詞。

  師:《敘述者的歌》把故事的開頭給大家介紹了一下,那我們應該怎么表演呢?你們自己討論討論。哪個組拿出的方案好,我們就用這個組的。

  學生活動:學生分成兩組自由討論,教師指導。

  師:現在請大家說說討論結果。

  師:你覺得狼是怎么說的呀?東郭先生又是怎么說的呢?

  師總結:東郭先生在途中遇見了狼,現在我們把《途中遇狼》這一幕完整地表現一下。

  學生活動:

  東郭先生出場,手里拿著書,晃著腦袋邊走邊看。

  敘述者歌唱。狼、獵人、獵狗上場。

  狼和東郭先生對話。

  師總結:經過大家的努力,我們把音樂劇第一幕創編好了。今天回家留一個作業,創編第二幕和第三幕。我們下節課來表演!

小學四年級下冊音樂教案(通用11篇) 相關內容:
  • 小學四年級下冊音樂第六單元中國功夫教案

    第六單元中國功夫(總兩課時)第一課時教學內容:歌曲《中國功夫》教學目標:1、通過申奧短片的播放,使學生了解中華武術的博大精深及在全世界的影響,它代表華夏子孫自強不息的頑強精神。...

  • 蘇少版四年級下冊音樂第五單元《飛翔的翅膀》教案

    第五單元《飛翔的翅膀》教學內容:唱:“飛吧,飛吧”“翅膀”聽:“鴿子”“快樂陽光”“云雀”“天鵝”“飛馳的雄鷹”第一課《飛吧,飛吧》教學目標: 1、歌曲藝術形象的感染,對學生進行“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的教育。...

  • 蘇少版四年級下冊音樂第四單元花之歌教案

    第四單元花之歌教學內容:欣賞:“花之圓舞曲”“花兒與少年”“山丹丹花開紅艷艷”唱歌:“五月的夜晚”“美麗的太陽花”“我愛米蘭”第一課“五月的夜晚”教學目標: 一、指導 用飽滿優美的聲音唱《五月的夜晚》,表達了人們對春天的贊...

  • 小學四年級下冊音樂第四單元 學戲劇教案

    第四單元 學戲劇(總六課時) 教學內容:走進京劇大世界 教學目標:通過欣賞使學生初步了解國粹京劇的基礎知識,并通過對唱念做打的模仿充分體驗京劇藝術的魅力,激發學生對京劇傳統戲曲藝術的自豪之感和熱愛之情,宏揚中國傳統藝術。...

  • 小學四年級下冊音樂第三單元五十六朵花教案

    第三單元五十六朵花(總三課時)第一課時教學內容:唱電影《劉三姐》插曲《唱山歌》教學目標:1、通過學唱電影《劉三姐》插曲《唱山歌》,感受壯族民歌風格特點。 2、簡單了解電影《劉三姐》的故事梗概。 3、了解壯族的風俗歌會“歌圩”。...

  • 小學四年級下冊音樂第一單元林中的鳥聲教案

    第一單元 林中的鳥聲(總三課時)第一課時教學內容:歌曲《小鳥請到這里來》第一樂段:環境保護與小鳥的關系教學目標:l、初步學會《小鳥請到這里來》第一樂段,能富有感情地演唱。 2、學會《小鳥請到這里來》第一樂段的歌譜。...

  • 小學四年級下冊音樂第二單元綠水江南教案

    第二單元綠水江南(總三課時)第一課時教學內容:《少先隊員采茶歌》教學目標:1、能用純凈、優美的聲音演唱《少先隊員采茶歌》。 2、能積極地參與小組的活動,以合作的方式創編幾個舞蹈動作。...

  • 蘇少版四年級下冊音樂第一單元《四季放歌》教案

    第一單元《四季放歌》教學內容:聽:“曉風之舞”“新疆之春”“戰臺風”唱:“四季童趣”“西風的話”“童心是小鳥”笛:“春天來了”第一課《四季童趣》教學目標:大自然的四季變化給音樂創作帶來了無限生機,本課的幾首作品反映了少年...

  • 蘇少版四年級下冊音樂第三單元“青山綠水”教案

    第三單元“青山綠水”教學內容:欣賞:“少先隊員植樹歌”“采茶燈”“采茶撲蝶”“采茶舞曲” “水草舞”歌曲:“小鳥,請到這里來”“綠葉”豎笛:“波蘭圓舞曲”第一課“小鳥,請到這里來”教學目標:1、能用輕快的聲音學會演唱《小鳥...

  • 蘇少版四年級下冊音樂第二單元“雨中曲”教案

    第二單元“雨中曲”教學內容:欣賞:“落水天”“雨中曲”“雷鳴電閃波爾卡”“第六(田間)”歌曲:“水花花、泥巴巴”“水中”創造:創編旋律第一課“水花花、泥巴巴”教學目的 1、用活潑、跳躍地情緒來學唱歌曲“水花花、泥巴巴”,體...

  • 蘇少版四年級下冊音樂第七單元 大山,你好 教案

    第七單元 大山,你好 教學內容聽:“火車向著韶山跑”“纜車”“山童”“空山鳥語”唱:“太陽出來喜洋洋”“親愛的回聲”“山里的孩子心愛山”豎笛:“親愛的回聲”第一課時“太陽出來喜洋洋”教學目的 1、通過樂句連接的練習,讓學生體...

  • 蘇少版四年級下冊音樂第六單元《甜甜江南》教案

    第六單元《甜甜江南》教學內容:聽:“江南好”“歡樂的夜晚”“包粽子”唱:“憶江南”“采菱”第一課時《憶江南》教學目標:1、學唱《憶江南》理解詞的意思,用明朗、贊美地形式進行演唱。...

  • 2016年春季學期人教版四年級下冊音樂教學計劃

    一、 班級情況分析: 從這八個班級看,大多數學生對音樂很感興趣,而且課堂氣氛十分的活躍,上課紀律好,舉手發言膽子比較大。特別是在歌曲演唱這一塊上,識譜能力較強,能夠按照音樂的旋律歌唱,富有感情尤其是一些女生,這一群力量比較...

  • 小學四年級下冊音樂第七單元小小音樂劇教案

    第七單元 小小音樂劇(總五課時)第一課時教學內容:講述《東郭先生》的故事;安排角色。教學重點:初步感受音樂劇的主題音調,為演唱打下基礎。教學難點:創編對話、選配音樂、表演。教學目標:了解故事內容,為表演打下基礎。...

  • 小學四年級下冊《海上日出》教案范文(精選16篇)

    一、說教材《海上日出》是巴金的名作,是一篇優美的寫景散文。他記敘的是巴金在船上多次看日出的情景。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以及對光明的追求。...

  • 教案大全
主站蜘蛛池模板: 德安县| 渝中区| 洛宁县| 栖霞市| 渭源县| 金秀| 崇信县| 德令哈市| 遵义县| 荆门市| 新津县| 双牌县| 怀集县| 岳西县| 黄石市| 太谷县| 盈江县| 东辽县| 当雄县| 陇川县| 得荣县| 武平县| 张家界市| 沽源县| 邢台县| 屯门区| 来宾市| 吉安市| 郁南县| 绥棱县| 璧山县| 景宁| 西乌珠穆沁旗| 麻栗坡县| 江山市| 石阡县| 馆陶县| 永定县| 云安县| 昌邑市| 钦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