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躁爽日日躁狠狠躁视频,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一线,丫鬟露出双乳让老爷玩弄,第一次3q大战的经过和结果

首頁 > 教案下載 > 教案大全 > 幼兒園大班教案《燈籠》(精選12篇)

幼兒園大班教案《燈籠》

發布時間:2023-08-05

幼兒園大班教案《燈籠》(精選12篇)

幼兒園大班教案《燈籠》 篇1

  活動目標:

  1.學習制作簡單的福燈籠,并進行裝飾。

  2.喜歡參與手工活動,體驗制作福燈籠的快樂。

  3.引導孩子們在活動結束后把自己的繪畫材料分類擺放,養成良好習慣。

  4.感受繪畫的趣味性,體會創作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彩色紙、剪刀、絲帶、膠棒等。

  2.教師自制福燈籠一個。

  活動過程:

  一、 活動導入

  師:小朋友們,過幾天就是元旦了,你們想把我們的教室裝飾得漂漂亮亮的嗎?

  1.教師出示自制的福燈籠。

  師:你們覺得這個燈籠漂亮嗎?它和買的燈籠有什么不同?你們能看出這個燈籠是用哪些材料制作的嗎?

  2.引導幼兒講述制作燈籠的步驟。

  3.教師講解、示范制作燈籠的方法。

  (1)先在長方形的紙上進行裝飾。如:紙的上下兩條長邊進行裝飾。

  (2)將長方形的紙圍成一個圓柱體或者折成長方體、三棱柱,并將對邊粘貼牢固。

  (3)用彩紙做成小穗頭粘貼在燈籠的底部。

  4.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1)提醒幼兒正確使用剪刀。

  (2)注意滿足個別幼兒的需要,幫助個別幼兒完成作品。

  活動延伸:

  一起將幼兒自制的福燈籠懸掛在教師中,裝飾節日的教室。

  活動反思:

  為了迎接元旦,班級里帶來了各種各樣的燈籠。每個班級張燈結彩,貼對聯,掛“福”字,掛燈籠。對于孩子們來說,他們對燈籠還是很熟悉的,對于這次的水粉寫生畫“新年燈籠”孩子們還是很感興趣的。

  本次活動的主要目標在于:通過觀察和欣賞各種燈籠,能共用水粉筆勾畫出自己喜歡的燈籠造型并且能夠大膽選色,嘗試用水粉平涂或點彩的方法裝飾燈籠。活動開始,請小朋友們談談過新年需要什么來裝扮教室,孩子們自然而然就引出了主題。有紅色的小貓咪燈籠,有圓形的小熊燈籠,還有圓形的大紅色燈籠……這些都是孩子們最近在教室里觀察得到的印象。當我說,“我們今天來畫燈籠”時,孩子們的眼睛閃爍著興奮與欣喜。第一環節出示燈籠時,由于孩子們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小動物的燈籠上而忽略的傳統的花燈和大紅燈籠。這個環節應該傳統的燈籠放一桌,小動物造型的燈籠放一桌,讓幼兒區觀察。這是我被我忽略的問題。在燈籠的組成部分孩子們都說出了這些燈籠的基本特征,但是唯一的共同處(都有燈籠穗和手提)由于我的提問方式不夠白話,孩子們可能沒有聽懂,都沒有回答上來。在第三環節孩子們在作畫的過程中都能運用蘸一蘸,舔一舔,涂一涂;蘸一蘸,舔一舔,點一點的方法去畫自己喜歡的燈籠,但是由于第一環節忽略了燈籠的共同特,所以有兩名幼兒在畫好的小動物燈籠后又添加了太陽,草地等東西,這是沒有預料到的。在最后講評的環節也沒有給予間接的否定讓幼兒說出這兩幅作品和其他作品的不同之處,而是一再強調了動物造型燈籠的特點。

  本節課雖然不是很成功,但是為以后的水粉繪畫活動中奠定了一定的基礎。在以后的課程中應該做到教師是一個活動的支持者,孩子的引導者,觀察者,要善于發現、捕捉孩子的經驗、信息,適當的對孩子進行引導、啟發,使活動得以有效地開展。此外,老師也要信任孩子,能大膽的放手讓幼兒自己去發現、去交流、爭論、質疑。另外要讓幼兒多多了解我們偉大祖國的傳統文化。

  小百科:中國燈籠又統稱為燈彩,是一種古老的漢族傳統工藝品。起源于20xx多年前的西漢時期,每年的農歷正月十五元宵節前后,人們都掛起象征團圓意義的紅燈籠,來營造一種喜慶的氛圍。

幼兒園大班教案《燈籠》 篇2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繼續學習看圖示折紙,先折“雙三角”再折出燈籠。

  2、發展幼兒手部動作的靈活性。

  3、發展幼兒空間辨別能力和空間想象力。

  4、增進參與環境布置的興趣和能力,體驗成功的快樂。

  5、感受作品的美感。

  活動準備

  1、人手一張彩色方形紙;顏色有紅、黃、綠等。

  2、操作卡片《燈籠》折紙圖示1份,半成品1份,未吹氣成品1份,裝飾好的燈籠一只。

  3、彩色長紙條、剪刀、漿糊、棉簽、顏料。

  活動流程

  導入活動—幼兒學習折疊方法—幼兒操作—評價活動。

  活動過程

  1、導入活動,引起興趣。

  教師:國慶節時,小朋友們在大街上看到掛在店門口那圓圓胖胖的是什么?

  2、引導幼兒學習燈籠的折疊方法。

 。1)出示折紙圖示,明確圖上各符號所代表的意思。

 。2)幼兒按操作卡片圖1、圖2、圖3折好:圖1把正方形紙對角折成三角形;圖2、圖3把兩只尖角分正反對準直折成正方形。

 。3)教師出示半成品講解并演示圖4“雙三角”的折法:一只手插入中間,另一只手對捏兩道邊后,用手抹平就成圖4下面繼續圖5、圖6、圖7折成圖8,教師再拿出沒吹氣的燈籠示范吹氣的方法。

  3、交代要求,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1)教師:請大家開始折雙三角,折好再按圖5、圖6、圖7折成圖8。折的時候注意折邊要整齊,每折好一個步驟都要用手把紙抹平,全部折好后,再用剪刀把長條紙剪成細絲狀,貼在燈籠底部,上面貼兩根細紙條作為掛的帶子,吹好氣以后再把上面的兩根細紙條連接貼好。

 。2)請小朋友用顏料、棉簽,給燈籠輕輕畫上好看的圖案。

 。3)幼兒操作,教師輔導。

  幫助有困難的幼兒完成折紙,并指導幼兒粘貼,注意粘貼的部位并保持整潔。

  3、評價作品,結束活動。

  把做好的燈籠懸掛在窗臺上,讓全體幼兒來欣賞,找出折得好或裝飾得好的燈籠,讓幼兒說出喜歡哪一個,并說出為什么喜歡。

  活動反思:

  活動中孩子們的興趣較高,當教師示范吹出燈籠的時候表現的非常新奇,還給與教師鼓掌,也由此激發了孩子們的學習欲望。能力強的孩子能夠根據圖示一點一點的進行活動,而能力弱的則需要教師的指導或其他同伴的幫助,才能完成。但是整個活動能進行完,孩子也在此基礎上能有創新,將燈籠變成了話筒。

幼兒園大班教案《燈籠》 篇3

  活動目標

  1、增進參與環境布置的興趣和能力,體驗成功的快樂。

  2、運用粘貼的方法制作燈籠,促進雙手的協調配合,養成良好的操作習慣。

  3、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動準備

  1、 購買的紅燈籠一個,圓形燈籠(三片紙做的)范樣一個,菱形燈籠(四片紙做的)范樣一個。教室里

  預先拉上繩。

  2、 毛錢做的燈籠穗子,固體膠,剪刀。

  3、 幼兒操作材料。

  活動過程

  1、 出示實物紅燈籠,引起幼兒興趣。

  提問:這是什么?你們在哪兒見過燈籠?都見過什么養的燈籠?設么時候掛燈籠?

  2、 出示圓形燈籠范樣,幼兒仔細觀察,探索燈籠制作方法。

  提問:它們是有什么紙做的?是用幾片紙做的?是怎么粘在一起的?

  3、 教師邊示范邊提出制作要求。

 。1) 制作燈籠的彩色紙可以是三張,也可以是四張、五張等。

  (2) 對折后在彩紙的反面粘上膠,紙片的邊角要對齊、粘牢。

  (3) 粘合最后一篇紙時,先把穗子掛線夾在燈籠中間。

  4、 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1) 鼓勵能力強的幼兒完成作業后熱心幫助別人。

 。2) 幫助能力弱對幼兒掌握對折、粘連的方法。

  5、 把幼兒制作的燈籠掛起來,共同欣賞。

  討論:說說哪個燈籠做的好,好在那里。

  6、出示菱形燈籠范樣,引導幼兒探索制作方法,鼓勵幼兒回家嘗試制作。

  小百科:燈籠,又稱燈彩,是一種古老的中國傳統工藝品。起源于20xx多年前的西漢時期,每年的農歷正月十五元宵節前后,人們都掛起象征團圓意義的紅燈籠,來營造一種喜慶的氛圍。

幼兒園大班教案《燈籠》 篇4

  活動目標:

  1、認讀加法算式題,初步理解算式中"+"、"="(數學符號)和三個數字的實際意義。

  2、比較、分辨燈籠的特征,學習將燈籠與算式題配對,體驗加法算式題在生活中的運用。

  活動準備:

  不同特征的剪紙燈籠(大小、顏色、握柄、流蘇、花紋等不同)、3的加法算式題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價值取向:引發興趣,導入掛燈籠的話題

  1、導入:國慶節馬上就要來了,大家在國慶節的時候都喜歡掛燈籠,紅紅火火,特別(喜慶)熱鬧。今天,我們將與燈籠和算式題做朋友。

  二、認讀加法題價值取向:初步感受加法算式題中的組成部分

  1、認讀加法題:1+2=3,2+1=3關鍵提問:

  1)這些算式題上有什么?(幾個數字?幾個符號?)小結:有數字、符號、排列出來的叫算式題。"+"叫加號,"="叫等號,在算式題中"+"讀加上,"="讀等于。

  三、說一說價值取向:初步理解算式中"+"、"="和三個數字的實際意義2、1、出示一串三個燈籠的圖片及算式題:1+2=32+1=3(兩個算式題分別出現的)導入:根據這張圖片,老師列了一個加法算式題,小朋友一起仔細看一看這些燈籠。

  3、關鍵提問:這些符號和數字都表示什么呢?

  小結:這二數學題中有"+"叫加法,表示后面的數比前面的數大;"="叫等號,"="后面的數表示總共有多少,也叫總數;前面的兩個數字分別代表2個大燈籠和1個小燈籠,后面的數字表示燈籠的總數。

  (如:一盞打燈籠加上兩盞小燈籠,總共有3盞燈籠···)

  四、看燈籠找算式題價值取向:理解并運用加法算式題的實際意義

  1、導入:老師準備了許多的燈籠,每一串燈籠都有自己的秘密?他們可以做不一樣算式題?

  2、幼兒操作:

  操作要求:觀察各串燈籠,分辨他們不同的特征。尋找可以匹配的算式題,對應地掛在一串串燈籠下面,說說所表示的意思。

  3、交流:

  1)說一說燈籠下面的算式題的意思2)尋找不同燈籠下掛著的相同算式題,體會相同算式題可以表示不同的意思(如:1+2=3既可以表示1盞大燈籠加上2盞小燈籠也可以表示1盞紅燈籠加上2盞綠燈籠)五:延伸價值取向:激發幼兒感受加法算式題在生活中的運用思考:1+2=3哈可以表示我們生活中的哪些事情呢?

  小結:算式題的用處很大,能幫我們許多忙,使我們的日常生活變得更加便利。

幼兒園大班教案《燈籠》 篇5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讓幼兒學會使用剪刀的技能。

  2.培養幼兒心靈手巧、動作協調的技巧,并養成動手動腦的習慣。

  3.培養幼兒初步的創造能力。

  4.能展開豐富的想象,大膽自信地向同伴介紹自己的作品。

  教學重點、難點

  培養幼兒手的靈活性、協調性。

  活動準備

  彩色卡紙、紙杯、安全剪刀、竹筷、牙簽、雙面膠、毛線。

  活動過程

  1. 激發幼兒制作的興趣

  當你家里過新年的時候,你家門口會懸掛什么東西呢?

  讓我們一起來制作紙杯燈籠吧!看看誰制作的最美、最好看吶!

  2. 老師指導幼兒制做燈籠

 、欧职l制作材料;

 、浦笇О踩谱,小心使用剪刀、牙簽;

  ⑶制作方法:

  第一步:把彩色卡紙粘貼在紙杯的外面作裝飾;

  第二步:把在卡紙上畫好的耳朵、眼睛、鼻子、胡須和嘴巴,分別剪下來,然后貼在裝飾好的紙杯上;

  第三步:在紙杯底部的中間用牙簽鉆一個小孔,穿上毛線,并在杯里將線頭打好結。將線的另一頭系在竹筷的一端,燈籠就做好了。

  3. 師生一起念兒歌:

  小紙杯,

  真好玩,

  剪好圖形上面貼,

  在鉆一個小小孔,

  系好繩子成燈籠。

  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根據幼兒的實際情況和現有資源設計的,幼兒對活動非常感興趣,在這次活動中,孩子都在情感互動、技能等方面都體驗到了樂趣,制作了比較精美的紙杯燈籠,達到預定的活動目標。

  小百科:燈籠,又稱燈彩,是一種古老的中國傳統工藝品。起源于20xx多年前的西漢時期,每年的農歷正月十五元宵節前后,人們都掛起象征團圓意義的紅燈籠,來營造一種喜慶的氛圍。

幼兒園大班教案《燈籠》 篇6

  活動目標:

  1、認讀加法算式題,初步理解算式中"+"、"="(數學符號)和三個數字的實際意義。

  2、比較、分辨燈籠的特征,學習將燈籠與算式題配對,體驗加法算式題在生活中的運用。

  3、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4、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5、引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活動準備:

  不同特征的剪紙燈籠(大小、顏色、握柄、流蘇、花紋等不同)、3的加法算式題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價值取向:引發興趣,導入掛燈籠的話題1、導入:國慶節馬上就要來了,大家在國慶節的時候都喜歡掛燈籠,紅紅火火,特別(喜慶)熱鬧。今天,我們將與燈籠和算式題做朋友。

  二、認讀加法題價值取向:初步感受加法算式題中的組成部分

  1、認讀加法題:1+2=3 2+1=3關鍵提問:

  這些算式題上有什么?(幾個數字?幾個符號?)小結:有數字、符號、排列出來的叫算式題。"+"叫加號,"="叫等號,在算式題中"+"讀加上,"="讀等于。

  三、說一說價值取向:初步理解算式中"+"、"="和三個數字的實際意義。

  1、出示一串三個燈籠的圖片及算式題:1+2=3 2+1=3(兩個算式題分別出現的)

  導入:根據這張圖片,老師列了一個加法算式題,小朋友一起仔細看一看這些燈籠。

  2、關鍵提問:這些符號和數字都表示什么呢?

  小結:這二數學題中有"+"叫加法,表示后面的數比前面的數大;"="叫等號,"="后面的數表示總共有多少,也叫總數;前面的兩個數字分別代表2個大燈籠和1個小燈籠,后面的數字表示燈籠的總數。

 。ㄈ纾阂槐K打燈籠加上兩盞小燈籠,總共有3盞燈籠——·)四、看燈籠找算式題價值取向:理解并運用加法算式題的實際意義。

  1、導入:老師準備了許多的燈籠,每一串燈籠都有自己的秘密?他們可以做不一樣算式題?

  2、幼兒操作:

  操作要求:觀察各串燈籠,分辨他們不同的特征。尋找可以匹配的算式題,對應地掛在一串串燈籠下面,說說所表示的意思。

  3、交流:

  1)說一說燈籠下面的算式題的意思。

  2)尋找不同燈籠下掛著的相同算式題,體會相同算式題可以表示不同的意思(如:1+2=3既可以表示1盞大燈籠加上2盞小燈籠也可以表示1盞紅燈籠加上2盞綠燈籠)五:延伸價值取向:激發幼兒感受加法算式題在生活中的運用思考:1+2=3哈可以表示我們生活中的哪些事情呢?

  小結:算式題的用處很大,能幫我們許多忙,使我們的日常生活變得更加便利。

  反思:

  游戲是孩子們都喜歡的,我設計了與本課相關的游戲,讓孩子們在“玩中學,學中玩”充分感受到學習知識是很快樂的一件事情。

  但我忽略了孩子本身的個體差異,沒做到去觀察每個孩子的聽課狀況。好的孩子把知識都學會了,但個別孩子聽課狀態不是很好,沒有全身心的投入到課堂氣氛當中去,我也沒能做到及時的去提醒、去點撥。今后的課堂中我一定要更細心的去觀察我的每一個學生,讓他們都能更好的去聽課,去學習。還有游戲的時候,不可能做到每個孩子都到前面來進行游戲,但我明顯可以看到有些孩子由于沒能到前面來游戲那種失望的表情。我今后的課堂上一定要多設計一些游戲,讓每個孩子都有機會參與。

幼兒園大班教案《燈籠》 篇7

  工具和材料:

  長方形卡紙一張,直尺一把,鉛筆一枝,雙面膠一卷,介紙刀一把,線繩一根。

  制作過程:

  第一步:量距離

  在準備好的卡紙上面,按1cm為間隔,從卡片的一端開始,劃分出若干等距離的線,并用鉛筆描繪出來。

  第二步:切卡紙

  用介紙刀沿著剛才劃線的地方切開,注意,不能切得長短不一,不然做出來的燈籠會很不勻稱。

  第三步:卷卡紙

  在切好卡紙后,我們需要做的就是把卡紙卷一下,呈現一個弧形。做到這一步呢,燈籠的大致輪廓就出來了。

  第四步:剪垂穗

  我們都知道燈籠下面都有一些很很飄逸的穗穗,現在我們就來剪出這些穗。用剛才卡紙的邊角料,間隔著剪,要密集一些,這樣穗才會飄逸好看。最后將剪好的穗貼在弧形卡紙下面的一周上。

  第五步:貼線繩

  成敗在此一舉了。在已經對貼好的燈籠上面,在水平角度上各貼上線繩,記住,線繩之前應該先裁剪成兩段,長度要一直,不然提燈籠的時候就無法保持平衡了。

  結束語:

  燈籠完成啦。過程不是很復雜,只要靜下心來,一步一步地跟著做,就可以擁有屬于自己的小燈籠。

  小百科:燈籠,又稱燈彩,是一種古老的中國傳統工藝品。起源于20xx多年前的西漢時期,每年的農歷正月十五元宵節前后,人們都掛起象征團圓意義的紅燈籠,來營造一種喜慶的氛圍。

幼兒園大班教案《燈籠》 篇8

  一、說教材

  1、說內容:《滿山的燈籠火把》是小學語文S版教材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這是作者童年中的一個成長故事,記敘了作者小時侯住在農村的外婆家,在一個大雨滂沱的傍晚,獨自一人從田里回家,不幸墜入土井,經過掙扎和等待,最后被鄉親們救起的感人故事。

  2、說插圖:文章配有兩幅形象生動的插圖,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符合兒童的年齡特征。插圖是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讓學生由觀察插圖產生與文本對話的強烈愿望,對訓練學生的觀察能力,正確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二、說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一)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內容,單元導讀與要求以及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學習基礎(學生第一課時已掌握了生字、熟讀了課文,對課文內容也有了初步的了解),以新課程倡導的理念為指導,我把課時教學目標確定為:

  1、知識目標:

 、佟⒄_、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能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體味真情。

 。ā缎W語文新課程標準》把朗讀和理解作為小學閱讀教學的重要目標。)

  2、能力目標:引導學生通過“讀、找、議、悟、說”的方法學習課文,從而深刻理解內容。

 。ā缎W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本單元的訓練重點是“注意抓住文中講述的事例,用心體會,從別人的成長經歷中,吸取有益于自己成長的東西!保

  3、情感目標:體會“我”在危難之中的堅強勇敢,教育學生關心他人,愛護他人。

 。ā痘A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指出“新課程的培養目標應體現時代要求。要使學生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ǘ⒔虒W重難點

  重點是: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品讀,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感情。

 。ㄖ攸c成因:新課標指出四年級學生重在培養閱讀理解能力,這對學生形成終身學習的能力具有重要的基礎性意義。)

  難點是:引導學生從課文中得到成長啟示。

 。y點成因:小學生限于社會經歷及智力發展,并且大多數屬于獨生子女,在安逸的環境下成長,缺乏“苦難”的體驗。)

  三、說教法與學法

 。ㄒ唬┱f教法:

  在教學中我采取這樣的方法:

  1、朗讀感悟法。

 。ㄩ喿x教學,“讀”占鰲頭。語文新大綱指出:要讓學生充分的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受到情感熏陶。因此,我讓學生盡情地去朗讀、感悟,體會。)

  2、多媒體輔助教學法。

  (針對小學生的年齡特點,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有利于提高教學內容的感染力,激發興趣,誘發情感,使學生在情感上和行為上積極參與學習的全過程。)

 。ǘ┱f學法:

  1、自主學習法

  2、合作學習法

 。ā缎W語文新課程標準》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因此,教學過程中我放手讓學生以小組學習為主,讓每個學生都要參與到討論交流的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合作學習能力。)

  四、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多媒體出示課文插圖一,請學生認真觀察、思考:從圖上你知道了什么?如果你是圖中的小朋友,你會怎么做?

  (借助插圖,讓學生快速進入課文情境,并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二、自讀感知(整體把握)

  1、請孩子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想想:課文中的“我”在什么地方?遇到了什么事?“我”又是怎樣做的?結果又怎樣呢?

 。ㄖ鲝堥喿x的自主性,抓課文的主要情節,整體把握課文,交給學生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方法,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

  2、學生展示自學成果。

  (檢查學生的自學效果,一方面可以了解學生的學習基礎,另一方面又可以及時調整教學策略。)

  三、品讀感悟(突出重點)

 、僮宰x自悟:默讀課文,想一想:哪一句感動了你?

 、诤献魈骄浚簩W生分小組討論、交流。

 、埏L采展示:請小組代表讀被感動的句子,并與大家分享感動的理由。

 、芗w研討:指導學生通過理解重點詞語,加深感悟。

  反復指導學生入情入境朗讀句子。

 。ā缎W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因此,教師應大膽放手,讓學生自主讀文,自我發現,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理解課文內容,說出自己的獨特體驗。)

  在這一環節中,學生找到哪一句,我就引導學生有感情的讀哪一句,與學生一起理解,一起感悟,受到啟發。

  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品讀句子,逐步落實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情感目標。

  四、聯想體驗(突破難點)

  在語文學習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這樣可以對調動學生的情感,對理解課文有很好的作用。

  ①、找到鄉親們救“我”的動作,并設身處地演一演,體會鄉親們對我的關愛;

 、、想象1:鄉親們摟著我,輕輕的拍著我的背,會對我說些什么呢?

  學生根據自己平時的生活體驗,可能會說:“孩子,你受苦了。”“孩子,你不要怕,有我們在,你不會有事的!薄燕l親們對孩子的那種關愛之情形象的表現了出來。在理解后邊的:“我不停地流著淚,是熱的。”這句時,問題迎刃而解,孩子們體會到“我”被救了,被鄉親們深深的感動了,所以流下了眼淚,這是激動的淚,是感動的淚……

  想象2:看到那滿山的燈籠火把,面對那善良的鄉親們,“我”會對鄉親們說什么呢?

  此時,老師就可以根據孩子的回答點撥:我們也要做個有愛心、善良的人。

  五、升華拓展(總結全文)

  新課標指出在語文教學中要重視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

 、佟⒄f一說——讓學生暢所欲言說一說自己的收獲和體會。

  作者,你感動了我,讓我學會了。

  鄉親們,你感動了我,讓我學會了。

 。ㄍㄟ^學生的說讓學生懂得在危難面前要勇敢堅強,要動腦筋想辦法,能自我保護;教育學生關心他人,熱心地幫助他人。再次強調重難點。)

  ②、想一想——溫馨提示:小學生怎樣進行自我保護?

 。ㄗ寣W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逐步懂得在危難面前自己應該怎么做,增強自我保護意識。)

 、、寫一寫——布置作業:讓孩子們寫一寫自己在成長過程中得到親人朋友關心幫助的小片段。

  五、說板書

  略

幼兒園大班教案《燈籠》 篇9

  活動目標

  1、增進參與環境布置的興趣和能力,體驗成功的快樂。

  2、運用粘貼的方法制作燈籠,促進雙手的協調配合,養成良好的操作習慣。

  活動準備

  1、 購買的紅燈籠一個,圓形燈籠(三片紙做的)范樣一個,菱形燈籠(四片紙做的)范樣一個。教室里

  預先拉上繩。

  2、 毛錢做的燈籠穗子,固體膠,剪刀。

  3、 幼兒操作材料。

  活動過程

  1、 出示實物紅燈籠,引起幼兒興趣。

  提問:這是什么?你們在哪兒見過燈籠?都見過什么養的燈籠?設么時候掛燈籠?

  2、 出示圓形燈籠范樣,幼兒仔細觀察,探索燈籠制作方法。

  提問:它們是有什么紙做的?是用幾片紙做的?是怎么粘在一起的?

  3、 教師邊示范邊提出制作要求。

  (1) 制作燈籠的彩色紙可以是三張,也可以是四張、五張等。

 。2) 對折后在彩紙的反面粘上膠,紙片的邊角要對齊、粘牢。

 。3) 粘合最后一篇紙時,先把穗子掛線夾在燈籠中間。

  4、 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1) 鼓勵能力強的幼兒完成作業后熱心幫助別人。

  (2) 幫助能力弱對幼兒掌握對折、粘連的方法。

  5、 把幼兒制作的燈籠掛起來,共同欣賞。

  討論:說說哪個燈籠做的好,好在那里。

  6、出示菱形燈籠范樣,引導幼兒探索制作方法,鼓勵幼兒回家嘗試制作。

幼兒園大班教案《燈籠》 篇10

  在平時的活動中,孩子們對于折紙的興趣也比較大,能夠認真折紙,但是對于看圖示折紙還存在一定的難度。動手能力較弱的孩子他們的靈活度不夠,還有待于進一步的提高。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繼續學習看圖示折紙,先折“雙三角”再折出燈籠。

  2、發展幼兒手部動作的靈活性。

  3、發展幼兒空間辨別能力和空間想象力。

  活動準備

  1、人手一張彩色方形紙;顏色有紅、黃、綠等。

  2、操作卡片《燈籠》折紙圖示1份,半成品1份,未吹氣成品1份,裝飾好的燈籠一只。

  3、彩色長紙條、剪刀、漿糊、棉簽、顏料。

  活動流程

  導入活動—幼兒學習折疊方法—幼兒操作—評價活動

  活動過程

  1、導入活動,引起興趣。

  教師:國慶節時,小朋友們在大街上看到掛在店門口那圓圓胖胖的是什么?

  2、引導幼兒學習燈籠的折疊方法。

 。1)出示折紙圖示,明確圖上各符號所代表的意思。

 。2)幼兒按操作卡片圖1、圖2、圖3折好:圖1把正方形紙對角折成三角形;圖2、圖3把兩只尖角分正反對準直折成正方形。

 。3)教師出示半成品講解并演示圖4“雙三角”的折法:一只手插入中間,另一只手對捏兩道邊后,用手抹平就成圖4下面繼續圖5、圖6、圖7折成圖8,教師再拿出沒吹氣的燈籠示范吹氣的方法。

  3、交代要求,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1)教師:請大家開始折雙三角,折好再按圖5、圖6、圖7折成圖8.折的時候注意折邊要整齊,每折好一個步驟都要用手把紙抹平,全部折好后,再用剪刀把長條紙剪成細絲狀,貼在燈籠底部,上面貼兩根細紙條作為掛的帶子,吹好氣以后再把上面的兩根細紙條連接貼好。

 。2)請小朋友用顏料、棉簽,給燈籠輕輕畫上好看的圖案。

  (3)幼兒操作,教師輔導。

  幫助有困難的幼兒完成折紙,并指導幼兒粘貼,注意粘貼的部位并保持整潔。

  3、評價作品,結束活動。

  把做好的燈籠懸掛在窗臺上,讓全體幼兒來欣賞,找出折得好或裝飾得好的燈籠,讓幼兒說出喜歡哪一個,并說出為什么喜歡。

  活動反思:

  活動中孩子們的興趣較高,當教師示范吹出燈籠的時候表現的非常新奇,還給與教師鼓掌,也由此激發了孩子們的學習欲望。能力強的孩子能夠根據圖示一點一點的進行活動,而能力弱的則需要教師的指導或其他同伴的幫助,才能完成。但是整個活動能進行完,孩子也在此基礎上能有創新,將燈籠變成了話筒。

幼兒園大班教案《燈籠》 篇11

  活動目標:

  1.嘗試用剪、貼、穿的方法來制作紅燈籠,體驗做做、玩玩的快樂。

  2.注意安全,知道用完后要將剪刀、筆等放回原處。

  活動準備:

  1.教師自制的小燈籠、自制燈籠的步驟圖。

  2.紅色蠟光紙、剪刀、筆、彩線、膠水、抹布等。

  活動過程:

  1.欣賞教師自制的小花燈。

  ★指導語:元宵節到了,我們看到了許多美麗的花燈。今天,老師自己也做了一盞花燈,它是什么樣子的?是用什么來做的呢?

  2.觀察操作材料和步驟圖,了解制作燈籠的方法。

  (1)觀察材料,了解其用途。

  (2)觀察步驟圖,了解制作燈籠的方法。

  (3)討論活動規則。

  3.嘗試用剪、貼、穿的方法來制作紅燈籠。

  4.手提燈籠,相互欣賞。

  延伸活動:

  開展《聽鼓點玩燈》的游戲,體驗做做、玩玩的快樂。

幼兒園大班教案《燈籠》 篇12

  一、教材簡析:

  《滿山的燈籠火把》是四年級上冊的一篇主體課文。這是作者童年中的一個成長故事,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符合兒童的年齡特征。文章配有兩幅形象生動的插圖,記敘了作者住在農村的外婆家,一天,作者在風雨中墜入田邊的土井后的表現,最后被鄉村人們救起的感人故事。從中感受到人們的善良品質,學習作者遇事善于動腦思考及勇敢堅強的品質。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課標的要求,教材的特點及四年級學生的實際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1、獨立自主地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學會多音字“卡”,完成課后練習3;

  2、朗讀課文,抓住重點詞句,體會鄉村人們勤勞善良的品質;

  3、注意抓住文中的事例,通過作者的心理、情感表現,明白遇事要善于動腦思考,要勇敢、堅強。

  重難點:目標中第2、第3

  根據教學目標和重難點,本課安排2課時進行教學。

  三、說教法

  針對課文作者的情感表現(哭喊著——不哭也不喊——淚如泉涌)非常鮮明這一特點,在教學中,教師以作者情感為主線,以讀貫穿教學始終,注重學生的個性感知、聯想、體驗等心理活動。采用“以讀促悟法”為主,“直觀教學法、想像描述法”為輔的教學手段。

  四、說學法: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采用自主質疑法,合作解疑法,朗讀感悟法,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教學原則。

  五、說教學程序:

  第一課時

  一、指讀導語,了解大意

 。ㄈ~老說過:教是為了不教。編者有意設計導語,是給予學生學法的指導,教師應引導學生找出方法,為學文設置鋪墊)

  二、談話導入,質疑課題

 。◥垡蛩固拐f: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好。從課題處入手,大膽質疑,能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三、初讀課文,自主識字

  1、輕聲讀文,畫生字詞

  2、同桌合作,互讀互糾

  3、小組交流識字方法

  4、教師檢測自學情況

  (課堂上,把時間和空間還給學生,讓孩子們在充分讀的基礎上自主、合作、交流識字方法,養成主動識字的習慣。)

  四、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文,說說你讀懂了什么?讀不懂的地方上作記號。

  2、大堂交流: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3、質疑問難:讓學生說出不懂的地方,注意課堂中的生成。

  4、梳理問題,提出學習目標分頁標題#e#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質疑可以使教師更有的放矢,可以讓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可以促進學生主動探究,敏于發現,可以激活學生的思維。)

  五、布置作業:熟讀課文,獨立思考問題。

  第二課時

  一、圖文結合,直奔重點。(學習2—5自然段)

  1、觀察課文插圖1,說出所見所思。

  2、帶著問題,再次讀文。

  3、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討論、交流:

  A、為什么亂掙的結果只會更壞?(想象亂掙的結果,理解“堅持”的意義。)

  B、從作者的身上,你受到什么啟發?

  (首先采用形象直觀的教學法,學生與圖親密接觸,培養學生觀察、思維、表達的能力,體會作者的勇敢堅強、善于動腦思考的良好品質,突出重點。其次,利用文本空白處,激發學生想象,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對培養學生想象能力和創新精神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

  二、讀中感悟,讀中體驗。

  1、默讀課文,想一想:哪些情景最讓你感動?

  2、指名讀被感動的句子,說說理由。

  3、圖文結合,理解詞語意思,能夠遷移運用。

 。ǹ释M山遍野、淚如泉涌、是熱的)

  4、指導朗讀最后一段,認識設問句。

 。ā墩Z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因此,教師應大膽放手,讓學生自主讀文,自我發現,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理解課文內容,說出自己的獨特體驗。)

  三、回顧全文,體味感悟

  1、開火車有感情朗讀課文。

  2、尋找最能表現作者情感的詞。

  3、嘗試復述故事

  (課標指出:積累語言材料的最佳途徑是復述。閱讀教學目標強調:學生能復述敘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的生動形象和優美的語言,關心作品中人物的喜怒哀樂,與他人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

幼兒園大班教案《燈籠》(精選12篇) 相關內容:
  • 幼兒園大班趣味識字公開課教案(精選3篇)

    目標:1、背誦兒歌《蹺蹺板》。2、認字:高、低。讀詞:蹺蹺板、瞇瞇笑。3、認識標點:省略號(……)4、通過游戲復習學過的詞語和生字。(走,跑,跳,青蛙,小兔,花貓,山羊,小魚,蘿卜,蟲子,青草,青菜,黃瓜,茄子。...

  • 幼兒園大班愛牙日健康教案(精選3篇)

    一、愛牙日目的:1、9月20日將是我國第xx個全國愛牙日。2、班級老師根據幼兒年齡特點,在幼兒牙齒的構成,牙齒的保健等方面給與幼兒知識上的拓展。讓幼兒從小養成愛護牙齒、保護牙齒的意識。...

  • 幼兒園大班顛倒歌教案(通用2篇)

    活動目標:1、學唱歌曲《顛倒歌》,感受滑稽、可笑的意蘊。2、引導幼兒創編歌詞,嘗試運用繪畫的方式記憶歌詞。3、激發幼兒與同伴積極配合、互相合作,共享成功的喜悅。...

  • 幼兒園大班教案《我的老師》(精選14篇)

    教學目標1、認識“參、慈”等12個生字,會寫“師、居”等13個字。2、學會積累詞語,選擇喜歡的詞說話。重難點學會生字,能多積累詞語,并用喜歡的詞語造句子。樂學善思辦法以比賽、展示的形式識記生字。...

  • 幼兒園大班《搖籃》教案(精選15篇)

    活動設計背景在幼兒園我一直是帶的大班或大大班幼兒,而且也一直在負責語言領域的教學。從平時的教學中我發現,語言對幼兒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的激發太重要了,要達到同一個目的,教師不同的語言組織、引導完全會達到不一樣的效果。...

  • 幼兒園大班教案《拍手歌》(精選15篇)

    活動目標1、在游戲中學習兒歌,充分體驗兒歌的趣味性、節奏感和韻律感。2、愿意和同伴一起友好合作,邊念兒歌邊愉快地開展拍手游戲,充分體會吟唱的快樂。3、在快樂吟唱、游戲的基礎上,嘗試加快速度說,體會快速說兒歌的趣味性。...

  • 《小花貓》幼兒園大班教案(精選13篇)

    教學目標:1、能積極參與活動,感受音樂活動中的樂趣。2、學唱歌曲,感應圓滑和斷奏,進行角色的扮演。3、熟悉歌曲旋律,為歌曲創編動作。4、經過舞蹈活動促進全身運動。...

  • 幼兒園大班《小白船》教案(通用12篇)

    活動目標:1、引導幼兒正確演唱3/4拍歌曲,感知朝鮮的族歌曲的節奏特點。2、讓幼兒能根據《小白船》歌曲的旋律、節拍唱出緩慢、富有幻想的韻味。3、激發幼兒對大自然的興趣和探究精神。4、感受歌曲詼諧幽默的特點,能聽著音樂游戲。...

  • 熱幼兒園大班教案(精選2篇)

    活動目標:1、幼兒在操作活動中歸納、總結、學習6的組成;2、幼兒在活動中不斷探索數的多種分法,并學會記錄;3、培養幼兒積極動腦,大膽嘗試的優良品質。4、引發幼兒學習6的興趣。5、樂于探索、交流與分享。...

  • 幼兒園大班生命健康教案(通用7篇)

    教育活動目標:1、 知道哪些是危險的游戲,懂得在游戲注意安全。2、 積累安全生活經驗,有一定的自我意識。活動準備1、 教師結合(過程中的內容)準備相關的情景圖片或照片。2、 平時注意觀察幼兒游戲情況,找出幾個不注意安全的實例。...

  • 幼兒園大班暑假復習作業(精選3篇)

    一, 寫一寫長 話瓜 邊戶 聲二,算一算1+5= 2+5= 3+5= 4+5= 5+5= 3+6= 10-5= 9-5= 8-5= 7-5= 9-4= 7-2= 2+7= 1+7= 9-6= 9-5= 8-3= 10+0= 9-7= 9-2= 1+8= 8-7= 7-4= 9-6= 2+8= 1+8= 9-8= 9-7= 6-1= 3+4= 5+1= 6-3= 7+2= 10-5= 9-9= 8-2=...

  • 幼兒園大班教案《著火了》(通用2篇)

    活動目標1、了解基本的消防知識,學習如果發生火災怎么辦?學會簡單的自救方法。2、使幼兒掌握一些滅火的基本常識。3、提高幼兒思維的敏捷性。重點難點提高幼兒的自我保護能力,樹立防火意識。...

  • 幼兒園大班端午節趣味活動主題教案(精選2篇)

    活動目標:1、了解端午節的傳說及人們在節日中的習俗。2、學習包粽子,進一步對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產生興趣。3、體驗勞動和分享的樂趣;顒訙蕚洌好總小朋友帶30個粽葉,帶一點綁繩(盡量用草繩或麻繩等環保材料),伙房準備質量上乘的糯...

  • 幼兒園大班教案《三打白骨精》最新(通用13篇)

    教學目標:1、感悟孫悟空的機智,白骨精的狡詐及唐僧的糊涂。2、學習抓住細節,聯系人物的表現,再把前后情節貫穿起來感悟人物形象的方法。教學流程:一、引入:1、這節課徐老師與大家一起學習(指讀)《三打白骨精》。...

  • 幼兒園大班《動物睡覺》教案集錦(通用12篇)

    活動目標:1、了解一些常見動物的睡眠方式,知道不同的動物所采取的睡眠方式,是為了適應環境,保護自己。2、樂意與同伴交流經驗,并用肢體動作表現,萌發探究動物奧秘的興趣。...

  • 教案大全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清涧县| 闽侯县| 镇赉县| 资中县| 灵璧县| 辽源市| 苏州市| 乌拉特后旗| 柘城县| 阿拉善盟| 秭归县| 金堂县| 白银市| 黎城县| 崇仁县| 广州市| 南部县| 潼关县| 贵德县| 育儿| 四子王旗| 威宁| 商洛市| 新和县| 轮台县| 岫岩| 泽普县| 宣恩县| 金川县| 中山市| 郯城县| 中阳县| 平山县| 桐城市| 襄垣县| 潮州市| 家居| 大渡口区| 东明县| 泽普县| 如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