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園林語文教案(精選7篇)
蘇州園林語文教案 篇1
教學目標:知識技能閱讀課文,領略我國園林的建筑美,注意體會作者簡明扼要樸實的語言風格。
過程與方法:兩課時講授完成。
情感態度價值觀:領略我國園林的建筑美,注意體會作者簡明扼要樸實的語言風格。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教具:錄音機、磁帶、投影儀、投影片
教學方法:講授法、點拔法
教學過程及教學內容設計
一、導語導入新課
俗話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今天我們來學習《蘇州園林》。
二、釋題、簡介文體
葉圣陶(1894——1988)江蘇蘇州人,原名葉紹鈞,字圣陶,作家,教
育家,編輯家,作品收集在《葉圣陶集》。
三、錄音機朗讀課文,把生字和不熟悉的詞語畫出來,給它查字典,予以解決題目。
1、錄音機朗讀課文,正音正音,查字典,解釋詞語,掃除閱讀障礙。
四、看圖,齊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抓住蘇州園林的主要點。
1、投影請學生仔細觀察每一幅圖,具體講解每一個畫面的特點,教進
行引導點拔,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用原文中一句話概括蘇州園林的總特征。
五、分析課文結構特點,深入研究課文內容。
1、齊讀第一自然段,思考這一段寫了些什么內容,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2、閱讀2—7自然段,確立說明對象,及之間的關系。
3、朗讀第二、9段,思考重點寫了哪些內容?
4、齊讀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思考:如果作者不在此結尾,還要繼續寫下去的話,會再寫些什么呢?那為什么作者又不繼續寫下去呢?
5、快速閱讀全文,思考全文緊緊抓住蘇州園林總體特征的哪能一點來進行分析和說明的?
第 二 課 時
教學目標:1、分析課文說明的順序及其作用。
2、了解蘇州園林的特點。
情感態度價值觀:領略我國園林的建筑美,
教學重點:《蘇州園林》說明的順序及其作用。
教學難點:
教具:錄音機、磁帶、投影儀、投影片
教學方法:復習法、講解法、歸納法、討論法。
教學過程及教學內容設計
一、溫故知新,復習舊知
1、聽寫上節課所學的生新詞。
2、指名朗讀課文第二自然段。
二、讀課文,思考:本文說明事物的順序如何?
討論并歸納:
從全文來說,從整體到局部;從各部分來說是從主到次,由大到小。
三、歸納本文的說明方法,由學生舉例說明。
1、作比較
2、打比方
3、舉例子
4、描摹
四、理解課文語言,體會本文語言運用的準確性。
1、“可是蘇州園林在不同之中的共同點,似乎設計者和……務必……完美的圖畫。帶點的詞是否可刪去,為什么?
2、比較“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與至于池沼,全文引作活水”這兩個句子,說說效果為何不同,并請從課文中再找出三個同樣的句子。
3、“蘇州園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蘇州園林可絕不講究對稱,好象故意避免似的,”這兩句中的都有“可絕不”意肯定,一點不含糊,這同樣是用詞準確的典型例子,但要注意用得準確。
蘇州園林語文教案 篇2
學習目標:
1.以“圖畫”為切點理讀思路;
2.從不同角度鑒賞文章的美點;
3.嘗試寫作小詩歌詠蘇州園林。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師活動
一、設疑激趣,導入新課。
1.同學們,你喜歡畫畫嗎?你對圖畫了解有多少?
2.“圖畫”按技法分類是:“圖案畫”與“美術畫”,它們的區別是什么?
參考:圖案畫,有裝飾意味的花紋或圖形,以結構的整齊、勻稱調和為特點,多用在紡織品、工藝品、建筑物上。美術畫:專指繪點藝術,多講究情趣,自然之情,韻味之美。
3.欣賞“蘇州園林”圖片。通過預習及圖片欣賞,你認為蘇州園林屬于“圖案畫”,還是美術畫呢?
二、誦讀課文,理清思路。
1、誦讀課文,看作者圍繞“圖畫”描繪了哪些畫面?
學生活動
1、七嘴八舌
2、思考交流。
3、美術畫
1、亭臺軒榭,假山池沼,花草樹木,花墻廊子,角落,門窗,色彩
2.這些圖畫是怎么布置?
參考:亭臺軒榭布局自然,假山池沼配合有方,花草樹木映襯多姿,花墻廊子盡次多深,角落注意圖畫美,門窗注意圖案美,梁柱注意色彩美。
3、以上內容均是圍繞文章的哪一句話來寫?
4、這句話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5.蘇州園林非但具有這樣高的藝術特征,它還是我國名地園林的標本,讀第一段,體會它的作用。
6.結合文章第10段,我們可以得出如下結論:
總體特征→藝術特征→具體表現→不再多寫
標本圖畫七個角度余味
7.由此觀之,文章的寫作順序什么?
三、深層閱讀,探根究底
匠師們為何如此之巧,使蘇州園林給人“如在圖畫中”的真實感覺?
參考:
1、“全在乎設計者和匠師們生平多閱歷,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覽者攀登的時候忘卻蘇州城市,只覺得身在山間。”
2、蘇州園林的建設者一般都工詩善畫,在蘇州園林的設計上,盡量追求“寫意山水畫”的意境。
3、“心目中有了完整的龍,才可以畫出一鱗一爪,來反映龍的全部。”——《談龍錄》
四、更換角度,別樣構思。
1.文章分別從七個不同的角度來描繪蘇州各個園林的共同點,別具一格。如果你是畫家,根據你對蘇州園林的了解,你會從哪些角度來描繪?
參考(1)按時空順序(游記)
(2)以歷史變遷
(3)用照片式
(4)以“水”為核心
(5)光影變化中的園林
(6)四季更疊下的園林
(7)蘇園——同里——威尼斯
2、比較你的寫法與葉圣陶的優劣。
參考:葉圣陶的《蘇州園林》是為蘇州園林圖冊寫的一個序,只能選擇從共同點上下手。2、查閱主要文段,提取要點。
3、務必使游覽者新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
4、揭示蘇州園林的“藝術特征”。
5、朗讀。
作用:揭示蘇州園林的總體特征。
6、筆錄
7、主→次
整體→局部→細部
小組合作討論。
再讀課文,深究原因。
1、默想,交流。
2、交流、比較、品評。
附:板書設計
第二課時
教師活動
一、溫故舊知,導入新課。
1.上節課,我們一起領略蘇州園林的圖畫美,也即形象美。說說蘇州園林的外在形象美具體體現在哪些方面?
2.蘇州園林的美是視覺的美,是審美感受的和諧和愜意。要用語言描述這種形象和非形象的審美感受,需要深厚的語言功力。
二、鑒賞佳段,追蹤美點。
1.范讀全段
2.美點追蹤
(1)請從語言的角度,欣賞他們的美點。
答案:A、長短句夾雜,富于節奏感、音律感。
B、濃縮句:撥花尋葉(②、③句)
C、用語精妙:“俯仰即生姿”“珠光寶氣”“繁華”“歡悅”寫出古藤蘿的奇特造型美及開花的風韻。體現與“語言美”!
(2)字里行間,又透露出作者飽滿的褒揚之感,請舉例賞析。體現了“情感美”。
(3)其實,蘇州園林的設計者們,特別著眼在“畫意”,為全國創設了別致的意境,你覺得本段的意境是什么。體現了“意境美”。學生活動
1.布局美、配合美
2.映襯美,層次美
3.圖案美,圖畫美
色彩美。
1.聆聽
(1)讀、品、悟
(2)舉例鑒賞
(3)優美、生意盎然。
(4)“低樹俯仰生姿”,“常綠樹與落葉樹相間”身次體現了形象美中的層次美感。
三、選擇精段,精神消費(鑒賞)。
參考:如第4段
1、語言美:A、準確、“藝術”與“技術”
B、周密:5個“或者”的效果
2.層次美:假山→池沼(多用活水→橋梁安排→石岸形狀→魚戲蓮葉)行文搖曳多姿。
3.情感美:褒揚之情溢于氣表
4.意境美:深邃幽遠,又略帶生機。
(二)小結:
別林斯基說過:“文字藝術美的最大本質是和諧”的關系。
在文中,幾種美交織錯落,達到了和諧美的境界!
三、動靜交匯,關注人情。
1、蘇州園林使一幅巨大的靜美圖,然而,所有美的東西都使相對于觀賞者而言的。在文中,作者一直在關注一個字——人。請瀏覽全文,探尋這些語句,揣摩匠師們的心意。
2、作者這樣寫的用意使什么?
參考:畫中有人,人中有畫,天人合一,自然和諧。
(4)誦讀5段,品悟美點。
自選語段,品讀,鑒賞組織交流,暢所欲言,總結美點。
筆錄!
瀏覽文本,查閱資料。達成共識。
深思。
四、人文關懷,詩誦園林。
蘇州園林如此之美,你一定也想贊美它幾句。請拿起筆來,攫取文中佳詞,自編小詩(一聯即可),來贊美蘇州園林吧!
如:江蘇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南。思索,醞釀、擬寫、交流!
如:
山水林泉樂,樹木花草深。
魚戲蓮葉間,花鬧四時春。
附錄:板書設計
蘇州園林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熟悉課文,把握蘇州園林的總體特征。
把握全文結構、說明順序,把握中心句的特點與作用。
細讀課文,理解本文說明語言的多樣性、精練性。
重點難點:
理解課文先總說后分說的結構特點。(標本—完美的圖畫—四個講究、三個細節)
理解課文說明語言的多樣性、精練性。
課時安排: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導入(出示對聯)
師:俗語說“上有天堂”,大家知道下一句是什么嗎?(下有蘇杭)
投影: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
還有兩幅對聯:
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冠江南。
窺蘇州園林之一斑,見全國園林之全豹。
明確::“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是總的贊美了蘇杭,而第2、3聯,明確得寫出蘇州園林在全國園林建筑中的地位。
今天,我們就一起學習葉圣陶先生寫的《蘇州園林》,看他是怎樣寫蘇州園林的。
二、了解作者、解題
大家看課本105頁的注釋,補充:葉圣陶先生,江蘇蘇州人,22歲之前,他一直生活在蘇州,對蘇州園林很熟悉,而且有深厚的感情。這篇文章是葉圣陶先生為攝影集《蘇州園林》所寫的序言。知道什么是序言嗎?序言:一般寫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有作者自己寫的,多說明寫書的宗旨和經過。也有別人寫的,多介紹或評論本書內容。而這篇文章就是介紹攝影集《蘇州園林》的。
大家看注釋,課文原題為“拙政諸園寄深眷——談蘇州園林”,“諸”字是許多的意思,就是說,這篇課文不是單獨講某一個的,而是總的講蘇州園林。“拙政園”是蘇州園林的四大名園之一,還有滄浪亭、獅子林、留園。“寄深眷”表明了作者對蘇州園林的深切情意。現在,我們就一起學習課文,看葉圣陶先生是怎樣介紹蘇州園林的。
檢測字詞
1、注音:
軒榭(xuan xie) 重巒疊嶂(chong luan die zhang) 丘壑(qiu he) 嶙峋(lin xun)
相間(xiang jian) 池沼(chi zhao) 應地制宜(ying di zhi yi)
2、解釋詞語:
(1)因地制宜:根據各地不同的情況規定適宜的辦法。
(2)敗筆:字寫得不好的一筆;畫畫得不好的部分;詩文中寫得不好的詞句。
(3)重巒疊嶂:重重疊疊的山峰。巒,小而尖的山;嶂,直立如屏障的山峰。文中指假山堆疊的形狀。
(4)俯仰生姿:有的向下,有的向上,形成各種美好的姿態。
(5)珠光寶氣:珍珠與美玉發出的光輝。
(6)明艷照眼:鮮明艷麗,使人眼明目亮。
整體感知
自由朗讀課文,想想
蘇州園林的共同特點是什么?
這些共同特點表現在哪些方面?(時間大概5—7分鐘)
明確:(第2自然段)蘇州園林的共同特點:“務必是游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這些共同特點表現在七個方面:
前四個方面學生比較容易找到,后面三個要稍為歸納(第7、8、9自然段)
板書:
講究亭臺軒榭的布局
講究假山池沼的配合
講究花草樹木的映襯
講究近景遠景的層次
角落的構圖美
門窗的圖案美、雕鏤美
建筑的色彩美
蘇州園林語文教案 篇4
目的要求:
1、學習抓住事物特征,由總到分的說明順序。
2、品味準確生動的說明語言。
3、學習掌握作比較、舉例子等說明方法。
4、感受蘇州園林的美,激發學生愛國情感。
學習重點:
1、理解作者是如何抓住蘇州園林的特征,并突出這個特征的。
2、學習抓住事物特征,由總到分的說明順序。
3、揣摩語句,理解句子豐富的內涵,體會本文的語言特點。
學習難點:
了解文章嚴謹的結構層次,準確、簡潔、生動的語言特點。
教具準備:U盤
教材分析:
本文先總括蘇州園林從整體上呈現出的特點,再從各個方面分別加以說明。作者贊美蘇州園林的美如畫,實際上也是在贊美中國園林的博大精深,贊美設計者和匠師們巧奪天工的技藝。同時,讀者也從中獲得了一些欣賞中國園林的方法。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課型:新授。
方法:講述。
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俗話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蘇州園林之所以獲得“天堂”的美稱,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它設計巧妙,構思新穎,很有藝術性。下面就讓我們一起步入葉圣陶老先生的《蘇州園林》,一起體會一下它的“美”吧。
二、檢查預習:
1、借助工具書和課文注釋,給加點的字注音,根據讀音寫漢字、
xuānxiè{軒榭)línxún(嶙峋)
jiànshǎng(鑒賞)zhēnzhuó(斟酌)
池沼(zhǎo)丘壑(hè)鏤空(lòu)闌干(lán)模樣(mú)
2、借助工具書解釋下列詞語的意思
因地制宜:根據個地不同的情況制定適宜的辦法。
自出心裁:出于自心的創造和裁斷。
標本:這里指樣本典范》
敗筆:寫字中寫的不好的一筆或繪畫中畫的不好的部分。
嶙峋:枯瘦的樣子。
3、朗讀課文,標記段落序號,了解大概內容,感受文章要點。
思考:
⑴本文的體裁是什么?
⑵文章主要介紹蘇州園林的什么特點?
⑶從那些方面來具體介紹的?
4、把學習中遇到的問題、想法寫在下面,課堂交流。
三、自主合作學習
1、朗讀課文,自主完成
(1)整體把握課文,劃分結構層次,說出文章的結構特點,概括段落大意
(2)精讀第二段,找出蘇州園林的共同特點,為了體現這個特點,設計者和匠師們都有哪些講究?這種追求是為了實現怎樣的目的?
4、小組合作,深入探究
(1)課文的第3、4、5、6段內容與第2段是什么關系?你能找出與這些關系照應的句子嗎?
(2)課文第7、8、9段分別寫了什么內容?與中心有何關系
(3)劃出文章的結構脈絡,體會文章的說明順序
(4)細讀文章第4段,說出本段的說明中心及結構層次,體會說明順序
四、點撥講解
1、學習方法指導:抓住事物特征,采用由總到分的說明順序,增強說明效果。
2、板書設計
蘇州園林
總:概括說明蘇州園林的地位及特點
分:具體說明蘇州園林的特征講究亭臺軒榭的布局
圖畫美(總說)講究假山池沼的配合(分說)大講究花草樹木的映襯局部
講究近景遠景的層次
角落圖畫美
門窗圖案美(分說)小屋瓦色彩美細處
總:總結全文
五、布置作業、
運用你從課文中學到的欣賞中國園林的知識,介紹你游玩過的一座園林。
提示:
①要注意園林各方面的布局是否妥當適宜,具體景物布置是否自然合理。
②注意抓住特點來寫,運用恰當的說明方法和合理的表達方式。
第二課時
課型:新授、練習。
方法:討論。
過程:
一、情景導入:同學們,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已經初步感受到了蘇州園林的美,這節課我們探究一下本文,用怎么樣的語言和手法來介紹蘇州園林特征的。二、自主合作學習:
{1}、(范讀開頭兩段)蘇州園林的地位和特征
1、請對出“江南園林甲天下”的下聯?(蘇州園林甲江南)
2、作者對蘇州園林的總體印象是什么?)作者是如何引出蘇州園林的?
明確:
a、蘇州園林是我國各地園林的標本,各地園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蘇州園林的影響。標本地位決定了蘇州園林值得鑒賞、不該錯過,即:窺蘇州園林之一斑,見各地園林之全豹!
b、用作比較的方法,通過與其他地方的園林比較,說明蘇州園林是各地園林的標本。
3、(蘇園特征)蘇州園林的設計理念是什么?(憑什么能成為中國園林的標本?)務必使游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
4、(操作方法)如何體現出出入畫的原則?
為了達到“完美的圖畫”的目的講究亭臺軒榭的布局,講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講究花草樹木的映襯,講究近景遠景的層次。
(12-21),把握重點部分脈絡。
1、讓我們一起走入蘇州園林,欣賞下面蘇園美景圖片,說說在這些蘇州園林的圖畫中你都看到了哪些景物?看后的感覺如何?
明確:有亭臺軒榭、有假山池沼、有花草樹木、有鏤窗廊子……
3、剛才同學們各抒已見,或云園林斗拱飛檐,仿佛鳥兒要振翅欲飛,十分生動;或云園林曲徑通幽,有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下面老師談談我的感想。
明確:或曲徑通幽,或庭院幽深……倏忽間似乎深諳了其中的深味,轉瞬間又無法洞悉其神韻,完完全全被蘇園圖畫的完美、內涵的博大精深折服,卻不能用言語表達!
4、下面請同學們以自己喜歡的方式仔細閱讀課文中的三至六段,看看蘇州園林在具體設計時是如何體現四個講究的。
閱讀要求:⑴自由讀,讀準字音,掌握字形
⑵和鄰座討論,嘗試畫出你認為可以概括各段意思的中心句。
提問:
a、四個語段按照什么順序,各語段間能否互換?
b、布局、配合、映襯和層次用的是否精準?
明確:“亭臺軒榭”是園林中的主要建筑,分布范圍廣,風格類型一致,用“布局”最能說明這類設置的全局性和整體性。“池沼”在園林景色中主要起連通、映照、組織作用,平曠的圖景或大小不一、相互關聯的若干景點,用“配合”一詞最為恰當。“花草樹木”美在千姿百態的形態組合和萬紫千紅的光色輝映,因而用“映襯”。“近景遠景”不是園中的單一的、某一類,而是同一方面的景色整體畫面,所以說“層次”。可見作者遣詞很準確,貼切。
(三)詳解重點段落,體會文章的語言美和畫意美
1、請同學讀第三段,思考
⑴蘇州園林中亭臺軒榭等建筑的布局和其他地方有何不同,為什么要這樣?(亭臺軒榭等建筑的布局突出自然之趣,決不講究對稱。)
⑵這一自然段寫法上有什么特色?明確:作者運用比較和比喻的說明方法,使讀者對蘇州園林的布局特點有了明確的認識。
2、齊讀第四段,試著給語段分層。(精講)
⑴蘇園中是否都有假山和池沼,蘇園主人造假山和池沼的原因是什么,遵循的是什么原則?
“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萬山中”怡情山水、置身山間,讓人暫時“忘卻”塵世的喧囂、煩憂!達到“疊山理水,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效果
⑵引導分析說明層次。明確:首先說明“假山的堆疊”是“一項藝術而不僅是技術”(藝術,指有創造美的方式方法;技術,指生產操作方面的技能),有“自然之趣”,能使游人“只覺得身在山間”。其次寫池沼。先抓住關鍵,說明“大多引用活水”,然后從動靜的配合上說明了蘇州園林的池沼多姿多彩,各具匠心又有其共同特色。通過對假山池沼的形象說明,讓讀者對蘇州園林的山水既有畫意又有詩意的特點留有深刻印象。
⑶以下有關我校水假山的資料,及《于園》中的語句各表明了什么?
“惠蔭園水假山的堆疊技法是采用數十塊重達幾噸的太湖石,橫臥互壓互咬,合攏至中間,運用石拱橋的力學原理挑壓堆砌而成,在我國園林中堪稱孤例。”
“瓜州諸園亭,俱以假山顯,胎于石,娠于磊石之手,男女于琢磨搜剔之主人,至于園可無憾矣。”
明確:
a、假山的堆疊可以說是一項藝術。
b、成功的假山不僅需要奇石和能工巧匠,也離不開園林主人的精心構思;自然界沒有長得完全相同的真山,園林中也不應有堆疊得一模一樣的假山。一句話,假山的堆疊可以說是一項藝術,而不僅是技術。
⑷池沼的安排有何講究?
池沼大都引用活水,池沼設計因地制宜,橋梁安排決不雷同,河岸邊沿總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3、指導學習第5自然段。
⑴自讀這一段,蘇州園林栽種和修剪樹木應注意些什么?
注意高樹與低樹、落葉樹與常綠樹、季節不同的花樹的相間映襯,栽種中式的藤蘿、不栽西式寶塔樣的松柏、閱兵式似的行道樹。
⑵逐句分析:第一句是中心句。第二、三兩句從正面概括說明栽種上“著眼于畫意”,是空間上使高低樹俯仰生姿,互相映襯;一是根據季節變化“花樹相間”,達到四時不謝。第四句從修剪和栽種方面說明“著眼畫意”。第五、六兩句舉例說明蘇州園林樹木的畫意美。4、講析第6自然段
⑴在蘇園里安排“鏤空的花墻、無所依傍的廊子、一面大的鏡子……”這樣做想達到什么目的?為了避免一覽無遺、為了體現柳暗花明;為了增加景致的深度、層次和觀賞點;為了給人“如在畫中、美不勝收”的感覺。
⑵你能運用剛學到的知識,談談你對杜甫的詩句“窗含西嶺千秋雪”的理解嗎?窗子本來是起阻隔作用的,可是推開窗戶,西邊的山嶺,白雪皚皚,盡收眼底,反而別有洞天,是景外有景,景中有景……
(四)、略談其他段落
1、完成或達到了四個講究后蘇州園林就可以成為處處完美了嗎?蘇州園林大處十分講究,是“一幅完美的圖畫”,小處也“不可忽視”,更進一步說明了蘇州園林的“處處入畫”。2、蘇州園林各個角落都注意畫意美,門和窗簡樸而別具匠心。蘇州園林的彩繪也“自出心裁”。這幾節是緊緊圍繞“處處入畫”的說明中心來說明的,而且巧妙地照應了第一段中“一切都要為構成完美的圖畫而存在,決不容許有欠美傷美的敗筆”之句。
三、反饋和遷移
1、設計者和匠師們的設計是否達到了預期的完美的圖畫的效果,你能從文中找到例句證明嗎?(從游覽者的角度來談)
2、游覽蘇州園林有沒有最佳觀賞角度和觀賞時間?談談你的看法!
“游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角度)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
3、“魚戲蓮葉間”和“荷動知魚散”這兩句詩意境上有何不同,你更喜歡哪句?)文章結尾葉老說“可以說的不止以上這些”的確,蘇州園林值得我們了解的還有很多很多,介紹蘇州園林的方法和思路也不會只有本文的一種。它要我們親身去體驗、用心去品味、執畫筆來描繪、寫文章來贊美……
四、小結。
本文由總到分地說明了各具特色的蘇州園林的共同特征-----使游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角度)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表現了對蘇州園林的贊美和眷戀之情。
五、作業。
教后記:
蘇州園林語文教案 篇5
一、導入
俗話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蘇州之所以獲得“天堂”的美稱,在很大程度上由于它擁有一批全國以至世界知名的古典園林。今天我們一起學習《蘇州園林》。
二、配樂朗讀
欣賞園林美景,整體感知文意 1、聽完介紹,你對蘇州園林有了怎樣的印象? 2、文中哪一句話點明了蘇州園林的總特征?
明確:蘇州園林的總特征是:務必使游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
三、整體感知
1、能否選用文中的一個詞,甚至一個字來概括你讀了課文之后的感受。
生1:我想選用“標本”一詞,人常說:“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南。”可見蘇州園林的影響。“標本”一詞,在這里形象地概括出蘇州園林在中國園林里的典范意義。
生2:我選用“圖畫”一詞。
生3:我以為“配合”更能恰切地體現出蘇州園林的特征。
生4 :我認為“自然”一詞最好。
2、精讀課文,梳理蘇州園林圖畫美的表現形式,用“蘇州園林美在_____”說話。
3、蘇州園林這幅圖畫的完美,除了表現在上面討論的四個“講究”外,它還注意了細節之處的美,是哪些呢?(明確:“各個角落的圖畫美”、“門和窗的圖案美”、“色彩的搭配美”等。)
四、《蘇州園林》語言卡片
1、比喻式地說
蘇州各個園林在不同之中有個共同點,似乎設計者和匠師們一致追求的是:務必使游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
2、排比式地說
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他們講究亭臺軒榭的布局,講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講究花草樹木的映襯,講究近景遠景的層次。
3、比較式地說
我國的建筑,從古代的宮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絕大部分是對稱的,左邊怎么樣,右邊也怎么樣。蘇州園林可絕不講究對稱,好像故意避免似的。
4、評價式地說
假山的堆疊,可以說是一項藝術而不僅是技術。或者是重巒疊嶂,或者是幾座小山配合著竹子花木,全在乎設計者和匠師們生平多閱歷,胸中有邱壑,才能使游覽者攀登的時候忘卻蘇州城市,只覺得身在山間。
5、議論式地說
沒有修剪得像寶塔那樣的松柏,沒有閱兵式似的道旁樹:因為依據中國畫的審美觀點看,這是不足取的。
6、描繪式地說
階砌旁邊栽幾叢書帶草。墻上蔓延著爬山虎或者薔薇木香。如果開窗正對著白色墻壁,太單調了,給補上幾竿竹子或幾棵芭蕉。
7、闡釋式地說
墻壁上有磚砌的各式鏤空圖案,廊子大多是兩邊無所依傍的,實際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
8、舉例式地說
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樣,往往安排橋梁。假如安排兩座以上的橋梁,那就一座一個樣,決不雷同。
9、贊美式地說
蘇州園林里的門和窗,圖案設計和雕鏤琢磨功夫都是工藝美術的上品。大致說來,那些門和窗盡量工細而決不庸俗,即使簡樸而別具匠心。
10、烘托式地說
攝影家挺喜歡這些門和窗,他們斟酌著光和影,攝成稱心滿意的照片。
五、交流分享:
問題:從文中你領會到哪些欣賞中國園林的方法?
學生自由發言。方法有:注意園林內容方面布局是否適宜和諧,具體景物的安置是否自然不呆板等。
六、研讀課文
揣摩語句,理解語句豐富的內涵 葉圣陶先生是“優秀的語言藝術家”,本文語言準確簡練,生動傳神,耐人尋味,堪稱說明文語言的典范。多媒體顯示:
1、倘若要我說說總的印象,我覺得蘇州園林是我國各地園林的標本。(“標本”在這里是什么意思?)
“標本”原指實物原樣或經過整理、供學習研究時參考用的動物、植物、礦物。這里是典范、樣本的意思。用這個詞非常簡練地說明蘇州園林在各地園林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對各地園林的廣泛影響。
2、誰如果要鑒賞我國的園林,蘇州園林就不該錯過。(后半句能否改為"誰就不該錯過蘇州園林"?)
不能,原句突出了“蘇州園林”。
3、總之,一切都要為構成完美的圖畫而存在,決不容許有欠美傷美的敗筆。(去掉“一切”“決不”,可以嗎?) 不能去掉,“一切”“決不”表示十分肯定的意思,強調蘇州園林的總特點。
4、假山的堆疊,可以說是一項藝術而不僅是技術。 (“藝術”與“技術”有什么區別?) “藝術”是強調個人獨創性的活動,其成果能給人以審美愉悅,并且無法被復制;“技術”,意味著有固定的程序和手法,其成果是具有實際效用的東西,一般可以大量復制。
5、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樣,往往安排橋梁。(去掉“往往”好不好?) 去掉“往往”,使表達失去了分寸。原句強調“大多是這樣,但又不全是”這一層意思。
6、有幾個園里有古老的藤羅,盤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畫。開花的時候滿眼的珠光寶氣(這個描寫的句子有什么作用?) 學生朗讀句子,悉心體味,思考。
這句子寫出了藤蘿爭春的情景,烘托園林的繁華氣氛,生機盎然,沁人耳目。
7、“可是墻壁上有磚砌的各式鏤空圖案,廊子大多是兩邊無所依傍的,實際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句中“隔而不隔,界而未界”是什么意思?
“隔而不隔,界而未界”的意思是,盡管猛一看上去花墻和廊子把景致分開了,但因為墻壁是鏤空的,廊子兩邊無所依傍,所以景致并沒有真正隔開,而只是緩沖了一下視線,使得景物不是一覽無余地呈現在游覽者跟前,而是漸次展開,給人“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
七、拓展
1、根據蘇州園林的地位和特征,請對出“江南園林甲天下”的下聯?
2、請你來當小導游。 假設你面對一個沒有游覽過蘇州園林,也沒有讀過本文的人,請你指著課本上蘇州園林的彩圖,給他說說蘇州園林有哪些特點。請同學們盡量用課文的原話介紹這張圖片所體現的蘇州園林的特征。(指導學生看封面插圖說話,按 “總—分—總”的順序面對全班說,師生給予評價。)
八、改換句子
1、“結尾句質疑”,同學們認為課文最后一句話“可以說的當然不止以上這些,這里不再多寫了”表達得不夠好,是可以改寫的。怎么改寫才好?
改寫:蘇州園林是富于詩情畫意的藝術世界,只有當你深入其中,才會了解它的藝術之美。 好了,不多寫了,看看攝影集吧,你會發現更具體更生動的蘇州園林。
2、如果作者不在此結尾,還要繼續寫下去的話,會再寫些什么呢? 一學生回答:
從作者思路看,作者是按由主到次的順序來寫的。我想,如果作者再繼續寫下去的話,一定是越寫越細,有可能寫到園中的小徑、小品和盆景上去了。
九、小結本文美點
說明結構 :層次很清楚;從多角度說
說明方法 :作比較、舉例子、打比方、摹狀貌、引用、分類別 說明語言 :概括性強;精練形象;準確嚴密; 緊扣中心 表達方式: 綜合運用(說明中適當運用描寫和議論)
十、回顧總結 談收獲
同學們,這堂課我們不僅賞美景,而且品美文,感受了 “優秀語言藝術家”葉圣陶先生的語言魅力,那么學完這篇課文后你有什么收獲呢?(設計解說:幫助學生養成隨時回顧總結反思的習慣。)
蘇州園林語文教案 篇6
素質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學習用準確的語言說明事物的特征。
2、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觀察、概括事物特征的能力和準確表達的能力。
3、 情感目標: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的情感。
4、 心理素質培養目標:培養學生大膽發言,說真話的良好心理品質。
教學難點:
準確地說明事物。
教學重點:
說明事物要抓住特征。
學生分析:本.教案是公開課上教師與陌生的學生力求一節課完成《蘇州園林》一文的教學設計,要求學生預習解決生字詞。由于教師與學生互不了解,又有許多聽課和評課老師,因此緊扣教學目標設計了組織教學環節,力求調節好學生情緒、激活學生思維。
全堂課的設計,教師把調動學生觀察、思考、學習范例、自主表達作為第一要素。力求讓師生忘記公開課的功利目標和壓力,自然的、真實的展示自己學習、探究知識的過程。
教學過程:
一、引入激趣
同學們,很高興和大家一起學習,我這人哪,自以為是很有個性的,但我很想知道我在你們的眼里有什么特點。請同學們告訴我好嗎?請注意:特點就是我區別于其他人的獨特之處。(讓學生自由的發言,教師適當評點,真誠地肯定找出老師特點(包括缺點)的發言。鼓勵學生說真話,說獨特的感受。)
正如同學們所說,老師不完美,也說不上漂亮,可我很快樂,因為我是獨一無二的,我有自己鮮明的特點。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你也一樣。同學們能找出老師的特征,可以說我們這節課的教學任務已完成了一半。因為我們這節課要學習的就是用準確的語言說明事物的特征。
二、學生自己尋找蘇州園林的特征并進行說明
1、 請大家觀看介紹蘇州園林的影片,說說自己總的印象。
(學生一般會說出蘇州園林很美,老師追問究竟美在何處。引導學生抓蘇州園林的特征。板書代表性的答案。)
2、 定格一個畫面,讓學生鑒賞品位,理解蘇州園林從整體到局部的美,指導學生有層次的鑒賞和說明(板書代表性的答案)。
三、探究課文是怎樣概括蘇州園林特征的,體會課文說明語言的準確
1、 有"優秀的語言藝術家"之稱的葉圣陶先生曾寫過一篇藝術性很強的說明文來介紹蘇州園林,我們來讀一讀看他是怎樣概括蘇州園林的特點的。 學生自由讀課文,然后找出文中概括蘇州園林總特征的句子。
(明確:游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
2、 討論作者從那些角度來說明這幅畫的完美的。
(明確:作者指出蘇州園林講究亭臺軒榭的布局,講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講究花草樹木的映襯,講究進景遠景的層次,一切都要為構成完美的圖畫而存在。)
3、 比較先前板書的學生答案,思考并討論作者說明順序的清晰和說明語言的準確,指出這就是我們要學習的。
(指導學生理解說明順序的由總到分,由整體到局部,由主到次。)
4、 讓學生再次朗讀課文,體會文中語言的特點,找出文中還有哪些語句體現了準確性。思考,除了準確以外,這篇說明文語言還有什么特點。明確其語言的優美典雅。
四、拓展
有這樣如畫的園林,的確不愧人間天堂之美譽。其實,我們的.祖國本就是一幅宏偉絢麗的畫卷,咱們的家鄉綿陽,不正是其中精美的一筆嗎?
1、看綿陽人民公園和富樂山公園的圖片,學生按自己的喜好分兩組,討論、概括自己所選公園的特點,比一比哪一個公園更好。
2、教師點評:同學們唇槍舌戰,互不相讓,真是難分難解。咱們請聽課老師來評判勝負好不好?大家假設老師們是外來游客,請你當當小導游向他們推薦自己所選的公園,給大家4分鐘的時間寫解說詞,每個組選出一名學生代表導游。哪個小組最后吸引的游客最多,哪個小組得勝。當然,如果有游客投訴宣傳不實,有欺騙旅游者的語言,那個小組就取消比賽資格了。老師們,投訴請到我這兒,"3·15"到了, 我一定為消費者主持公道。學生寫解說詞。
3、選出的學生代表模擬導游。聽課老師以掌聲熱烈程度評判勝負。
4、教師點評比賽結果,結束本課。
蘇州園林語文教案 篇7
一、導入新課,初識蘇州園林。
1.對對子
教師出上聯,學生對下聯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
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冠江南
窺蘇州園林之一斑——見全國園林之全豹
(三副對聯由淺入深、由遠及近。以這種方式導入課文,既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又突出了蘇州園林的地位,使學生對本文的說明對象——蘇州園林在中國園林中的地位有初步的認識。)
教師總結:第一聯,盛贊了蘇州園林的美麗,第二、三聯,寫出了蘇州園林在全國園林建筑中的地位。
2.請學生在第一段中找出與上面對聯意思相同的詞語。
(要求學生劃出標本一詞,理解“標本”的含義,幻燈片板書。)
3.教師介紹蘇州園林。
由陳從周《中國園林散記》:“中國園林如畫如詩,是集建筑、書畫、文學、園藝等藝術的精華,在世界造園藝術中獨樹一幟”引出,并簡略介紹蘇州園林特點、數量以及四大名園(滄浪亭、獅子林、拙政園、留園)基本情況。
“中國園林是世界造園之母,蘇州園林是中國園林的杰出代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遺產委員會第21屆會議對蘇州古典園林的高度評價。(以上文字及四大名園圖片都制作成幻燈片,教師一邊介紹,一邊展播。教師介紹蘇州園林,作必要的內容補充,為學生把握課文內容和感知蘇州園林的藝術特色作鋪墊。)
二、感知課文內容,把握蘇州園林的總體特征。
1.學生帶問題欣賞介紹蘇州園林的風光寫實視頻資料。
(視頻資料的解說詞為課文內容概括,其中1、2兩段為原文,時間大約6分鐘。如果全文錄讀,太費時。)
(1)這篇課文是介紹蘇州某個園林的特點的,還是介紹蘇州園林總體藝術特征的?
(2)蘇州園林憑什么成為全國園林的標本?為了追求藝術效果,蘇州園林的設計師和匠師們一致追求的目的是什么?他們在哪些方面下了工夫?
(播放蘇州園林風光寫實視頻,形象的畫面與概括的介紹互為補充,既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得到美的熏陶,又不露斧鑿痕跡地達到了文本內容與課外延伸的融合。)
2.把握蘇州園林的總體特征。
這個部分的教學設計了以下幾個小問題:
(1)這篇課文是介紹蘇州某個園林的特點的,還是介紹蘇州園林總體藝術特征的?讓學生明確:本文是介紹蘇州園林總體的藝術特征的。
(2)文章哪一段是介紹蘇州園林總體的藝術特征的?(第2段)
(3)蘇州園林憑什么成為全國園林的標本?為了追求藝術效果,蘇州園林的設計師和匠師們一致追求的目的是什么?
蘇州園林的設計師和匠師們一致追求的目的是:務必使游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
(幻燈片板書:完美的圖畫。)
(4)為了達到“一幅完美的圖畫”這個目的,設計者和匠師們又是從哪些方面下了功夫的?請同學們找出來并大聲朗讀。
學生找出“講究亭臺軒榭的布局,講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講究花草樹木的映襯,講究近景遠景的層次”這四個句子并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