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質的密度》教案(精選5篇)
《物質的密度》教案 篇1
上完這節(jié)課,我發(fā)現(xiàn)有很多教法值得我這位去研究去探究。從以下幾個方面簡單來表達一下我的感受:
一、目標。
本節(jié)課主要目的是解決《密度》這個抽象的概念怎么在七年級第一學期中教學,并讓學生能理解和掌握,本來在八年級就是很困難的一節(jié)課,如何深入淺出地教給七年級學生是我考慮的最大問題。我采取的辦法就是不能過于理論化,盡量通過生活和實驗,讓學生自己體驗和。教學目標的設置因而顯得很簡單,就是圍繞密度的定義來展開,中間穿插公式和單位。上完后感覺比較順暢,課堂的總體感覺很自然,學生也積極地參與了,問題也能很好地解決了。至于情感目標和方法,我覺得都體現(xiàn)的很明顯,如分組實驗、數(shù)據(jù)分析等。
二、引入。
聽過很多的課,也看過很多的引入。很多老師一般都會以圖片、音樂或者實驗來創(chuàng)設一個情景來引入一堂課的主題。密度這堂課很抽象,很難找到一個合適的社會熱點問題來作為情景引入。我特意從學生好勝的心理出發(fā),找到身邊的小問題入手,很好地解決了引入的問題,讓學生的興致一下子提了上來。我在引入上下的功夫是我最近經常摸索的,我基本上都沒有搞什么的花樣和噱頭,都是自自然然地,不經意地進入課堂學習。
三、語言。
本節(jié)課我除了引入之外,特體在語言上下了一番功夫,怎么樣才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怎么樣才能是課堂氣氛經久不衰,是我課前考慮最多的。在平時的課堂中,特別是很多新教師,往往不去考慮什么話該說什么話不該說,或者怎么樣說才能培養(yǎng)學生認知的發(fā)展。有時候很啰嗦的講了一大堆,但都是廢話。無法激起學生對知識的興趣,不利于學生探究意識的培養(yǎng)。但在這堂課中,我設計了很多技巧,比如說在講密度意義的時候,一個問題接一個問題下去,采用填空的形式由簡單到復雜,有直觀到抽象使學生在自己毫不知情的情況下理解掌握了較難的知識點包括:“體積相同的不同物質,質量也不同”“質量相同的不同物質,體積不同”等等這些比較難以理解的概念。再比如說密度概念的提出,似乎沒有我的“功勞”,都是由學生自己概括出來。當然在學生自己得出這個結論之前的鋪墊是功不可沒的,這就需要語言,只有好的課堂語言才能做到。由此我也想到了自己平時的課,似乎也在這方面思考過,都是不經意間拋出一句笑話,理論學習中忽然引入一個生活的實際例子,而往往收到很好的效果。
四、當然這節(jié)課還是有很多問題的,比如由于時間的關系,課堂里沒有對學生的目標落實加以反饋。
我想在以后的課堂當中,應該把有些適合自己的東西用進去,同時應該多去聽一些老師的課。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相信不管是誰,總有自己可以學習的東西。
《物質的密度》教案 篇2
學習目標:
1、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了解科學探究的重要特征,體驗科學探究所帶來的樂趣,
2、通過探究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質自身的性質,
3、了解密度的單位,會查密度表,了解常見物質的密度大小。
預習導學:
1、物體中 叫質量。物體的質量不隨 而改變
2、物體所含___________叫質量,在SI制中,質量的主單位是_______.密度的計算公式: ,國際單位是 。2.氯原子的質量是1.710-27 kg=__________ t=_________mg.月球的質量約為7.41025 g=__________ t=__________kg.
3、如何用天平稱物體的質量?
課堂導入:
1、體積相同表面被涂成相同顏色的鐵塊和塑料塊,你可以有什么辦法區(qū)分它們嗎?
2、根據(jù)生活經驗填空:
、10個回形針比1個的體積大,所以10個回形針比1個的質量也大,猜想:其質量與體積成
、谙嗤w積的鐵塊質量是 ,猜想:同種物質的不同物體,體積相同其質量也
③相同體積的鐵塊與木塊質量是 。猜想:不同種物質的物體,體積相同一般其質量 .
試驗探究:
(一)、探究物體的質量與體積之間的關系
測量對象質量m/g體積V/cm3(質量)/(體積) /g.cm-3
結論:
1、同種物質的不同物體,其質量與體積的比值
2、不同物質的物體,其質量與體積的比值一般是
可見構成物體的物質的質量與它的體積的比值反映了物質的______,物理學中用______表示物質的這種______.
(二)、物質的密度
1、定義: 符號:
2、計算公式:密度= 符號:
3、國際單位: 符號: 。常用單位: ,符號: 。
單位換算:1kg/m3= g/cm3
1g/cm3= kg/m3
單位換算:2.7103 kg / m3= g / cm3 ;
4、閱讀密度表
(1)記住水的密度:水= 冰= 。
(2)一般情況下,固 液 氣
(3)不同物質的密度一般 ,物質的密度與物質的 、 、 等有關。同種物質的不同狀態(tài)密度 。
《物質的密度》教案 篇3
學習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通過實驗進一步鞏固物質密度的概念;
嘗試用密度知識解決簡單的問題,能解釋生活中一些與密度有關的物理現(xiàn)象;
學會量筒的使用方法,一是用量筒測量液體體積的方法;二是用量筒測量不規(guī)則形狀物體體積的方法。
2、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探究活動學會測量液體和固體的密度。學會利用物理公式間接地測定一個物理量的科學方法。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培養(yǎng)學生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
學法點撥
本節(jié)在學習質量、密度概念及用天平測量質量的基礎上,學習測量物質的密度。學習利用公式間接測定某個物理量的方法。
量筒的容積單位一般是毫升(mL),也有使用立方厘米(cm3)作單位的。1mL=1cm3。
同許多測量儀器(電流表、電壓表、天平)一樣,量筒也有量程和分度值。
測量物體體積的方法:
規(guī)則形狀物體可以用直尺測量。不規(guī)則形狀物體可以用量筒測量。用量筒測量體積常用“溢杯法”:將物體浸入盛滿水的容器中,同時將溢出的水接到量筒中,讀取量筒內水的數(shù)值便是該物體的體積。測量石蠟等密度密度比水的密度小的固體的體積,可以采用“懸垂法”:先讀取懸掛重物被浸沒于量筒中液體對應的體積,再將石蠟和重物系在一起浸沒于量筒中,讀取此時的液體體積,兩者的差便是石蠟的體積。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通過上一節(jié)課學習,我們知道密度是物質的一種特性。在實際應用中有重要的意義。
1、問:什么叫物質的密度?怎樣計算物質密度?
2、出示一塊長方體鐵塊,問:要測這鐵塊的密度,需要測哪些量?用什么器材測量?記錄哪些量?怎樣求出鐵塊的密度?
3、再出示一塊任意形狀的石塊和裝在小碗的鹽水問:能否用測長方體鐵塊密度的方法測這塊石塊的密度和小碗里的鹽水?用刻度尺不行,那么用什么儀器來測定形狀不規(guī)則的石塊和鹽水的體積?出示量筒,指出液體的體積可以用量筒來測量。
二、量筒的使用
指出:量筒中液面呈凹形時,讀數(shù)時要以凹形的底部為準,且視線要與液面相平,與刻度線垂直。
1、探究怎樣用量筒測量不規(guī)則形狀物體的體積
方法:先在量筒中裝入適量的水(以待測體積的物體放入量筒后能完全浸沒,且量筒中的水上升的高度不超過量筒的最大刻度值為準),讀出此時量筒中水的體積V1;將不規(guī)則形狀物體浸沒在量筒中,讀出此時量筒中水面所對應的刻度值V2。V2與V1的差值就是被測不規(guī)則形狀物體的體積。
2、了解這種測量方法的原理:利用等量占據(jù)空間替代的方法進行測量。
3、嘗試測量一個塑料塊的體積。
4、探究怎樣用量筒測量一些形狀不規(guī)則且無法浸入量筒之內的固體的體積。
可采用“溢杯法”測量其體積。所謂“溢杯法”即將物體浸入盛滿水的容器內,同時將溢出的水接到量筒中,讀取的數(shù)值便是該物體的體積。但現(xiàn)有量筒一次不能盛取石塊溢出的水量,可用較大容器盛接溢出的水,再分若干次用量筒測量所接到的水,多次讀取數(shù)據(jù),最后相加得到石塊的體積。
5、探究怎樣用量筒測量密度小于水的不規(guī)則物體的體積。
壓入法:用一根細而長的鐵絲將蠟塊壓入水中。蠟塊投進量筒和壓入水中后量筒中水面所對的刻度的差值就是烹塊的體積。
沉錘法:用細線將一個鉤碼系在蠟塊下面,用細線吊著蠟塊和鉤碼放入量筒,鉤碼先浸沒在水中,記下此時量筒中水面所對應的刻度值V1,然后鉤碼和蠟塊一起浸入水中,記下此時量筒中水面所對應的刻度值V2,V2與V1的差值就是蠟塊的體積。
三、測量形狀不規(guī)則的塑料塊和鹽水的密度
1、學生分組設計實驗方案、設計實驗數(shù)據(jù)記錄表格。
2、各小組間交流所設計的實驗方案。根據(jù)交流結果對自己設計的實驗方案進行適當調整。
3、各小組匯報實驗數(shù)據(jù),然后進行討論;
引導學生進一步體會到:密度是屬于物質本身的一種特性,其大小與物質的質量、體積無關,它與物質種類有關,同一種物質密度相同。
達標自查
1、測量一種物質的密度,一般需要測量它的和。然后利用公式,計算出物質的密度。這是一種(填“直接”或者“間接”)測量法。
2、測量形狀不規(guī)則固體體積的時候,要用量筒來測量,量筒的容積要適量,適量的含義是固體(填“能夠”或者“不能”)浸沒入液體中。
3、小亮做測量石塊的密度的實驗,量筒中水的體積是40mL,石塊浸沒在水里的時候,體積增大到70mL,天平測量的砝碼數(shù)是50g,20g,5g各一個。游碼在2 .4g的位置。這個石塊的質量是,體積是,密度是。
4、為了減輕飛機的質量,制造飛機時,應該選用密度較的材料。
5、下列是不同量筒的量程和分度值,小明同學要測量出密度是0.8g/cm3的酒精100g,則應選擇
A、50mL,5mLB、100mL,2mLC、250mL,5mLD、400mL,10mL
6、使用托盤天平的時候,下列做法錯誤的是
A、加減砝碼的時候,可以用手輕拿輕放B、不允許把化學藥品直接放在天平托盤里
C、被測物體不能超過天平的量程
D、被測物體的質量等于右盤砝碼的質量加上游碼的讀數(shù)
7、用天平和量筒測量食用油密度的實驗中,不必要且不合理的是
用天平稱出空燒杯的質量
將適量的食用油倒入燒杯中,用天平測出杯和油的總質量
將燒杯中的油倒入量筒中讀出油的體積
用天平測出倒掉油以后燒杯的質量
8、下面是小明在測鐵塊密度時的主要步驟,請你寫下正確的操作步驟序號
將m、V代入公式中,算出鐵塊密度
鐵塊用細線拴好輕輕放入水中,測出水和鐵塊的總體積V2
在量筒中倒入一部分水,測出水的體積V1
用天平稱出鐵塊的質量m
根據(jù)數(shù)據(jù)V1、V2算出鐵塊的體積V
9、根據(jù)密度的公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質量越大,密度越大B、體積越大,密度越小
C、密度是物質的性質,與質量、體積無關
10、在調節(jié)托盤天平指針前,發(fā)現(xiàn)指針偏向刻度線中央的右側。為使天平橫梁平衡,應將橫梁右端的調節(jié)螺母
A、向或移動B、向左移動C、不必移動,而移動游碼D、以上三種都可以
11、給你一臺天平、一把直尺、一枝鉛筆,測出一卷細銅絲的長度,寫出你的方法。
12、用鐵、木分別做成體積相同的實心立方體,問哪一個質量大?為什么?
13、小實驗:測量雪的密度
問題:雪的密度在任何地方、不同的時間都一樣嗎?
材料:兩個同樣大小的玻璃或塑料筒(高約25cm,直徑約7cm);
兩個塑料袋,一架天平,一個量筒。
操作過程:(1)在冬天時將塑料袋裝滿雪,記下雪的類型(例如,濕雪、干雪、干粉狀雪等)及室外空氣的溫度;
(2)返回教室內把雪全部倒入一個大碗里;
將一個圓筒稱重(m1),仔細地裝滿雪,不要使筒內留下空隙,再一次將圓筒稱重(m2),m2—m1即測得的雪的質量;
取第二個圓筒測量它的體積。方法有二:一是用量具測量;二是將圓筒裝滿水,用量筒測出其體積,記錄下需要水的數(shù)量(mL)
雪的密度等于雪的質量除以圓筒的體積;
雪的密度=
在不同溫度下重復這個實驗,觀察雪的密度在不同溫度下是否相同。
14、為了判斷一個鐵球是不是空心的,某同學測得如下數(shù)據(jù):
鐵球的m/g水的體積V/mL水和鐵球的總體積V/mL
7960.090.0
做這個實驗需要哪些器材?主要步驟怎樣?
該鐵球是空心的,還是實心的?
若鐵球是空心的,空心部分的體積是多少?
《物質的密度》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通過實驗進一步鞏固物質密度的概念。
。2)嘗試用密度知識解決簡單的問題。能解釋生活中一些與密度有關的物理現(xiàn)象。
。3)學會量筒的使用方法。一是用量筒測量液體體積的方法;二是用量筒測量不規(guī)則形狀物體體積的方法。
2、過程與方法
通過探究活動學會測量液體和固體的密度。學會利用物理公式間接地測定一個物理量的科學方法。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培養(yǎng)學生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
重點:密度的測量
難點:密度的測量
教具、學具:量筒或量杯,水,鹽水和形狀不規(guī)則的塑料塊,天平及砝碼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前面學習質量、密度概念及用天平測量質量的基礎上,學習測量物質的密度。學習利用物理公式間接地測定某個物理量的方法。
二、新課教學
。ㄒ唬┮(guī)則形狀固體物質的體積可以用刻度尺等測量工具來測量,液態(tài)物質的體積應該使用量筒來測量,不規(guī)則形狀固體物質的體積也可以使用量筒來測量。
學生活動:想想做做怎樣使用量筒?
在學生觀察實物的基礎上,通過閱讀課本,回答課本中提出的幾個有關問題,并動手操作,學習使用量筒測量液體和不規(guī)則固體體積的方法及注意事項。
1、量筒上的單位刻度多是以毫升(mL),也有一些是用立方厘米(cm3)來標度的。
2、與許多測量儀器(學過的電流表、電壓表、天平等)一樣,量筒也有它的最大測量值。實驗室中常用的有:50mL、100mL、500mL、1000mL等。
3、量筒的分度值也各不相同,根據(jù)你測量精度的要求和被測物的尺度等因素來選擇量筒的大小和分度值。
4、視線與液面水平,與刻度線垂直。
5、怎樣用量筒測量不規(guī)則形狀物體的體積?不規(guī)則固體物質體積的測量,需用量筒或量杯。另外,對于有余力的學生可在此基礎上提出這樣的問題:
1、如果要測量的不規(guī)則物體的體積過大或無法浸入現(xiàn)有量筒之內,你有什么辦法測量出它的體積?
2、可采用“溢杯法”。即,將物體浸入盛滿水的容器內,同時將溢出的水接到量筒中,讀取的數(shù)值便是該物體的體積。如果現(xiàn)有量筒一次仍不能盛取溢出的水量,可慢慢將物體浸入,并多次盛接和讀取數(shù)據(jù),最后相加得到物體的體積。
。ǘ┤绾斡昧客矞y量密度小于水的不規(guī)則物體(石蠟)的體積?可采用“懸垂法”。先讀取懸掛重物浸沒于量筒中液體時對應的體積,然后將石蠟和重物系在一起浸入量筒中讀取此時的體積。兩者的差值便是石蠟的體積。
。ㄈ┨骄
怎樣測量物質的密度?
以鹽水和形狀不規(guī)則的塑料塊為研究對象,要求學生自己設計實驗數(shù)據(jù)記錄表格,用于記錄測量鹽水和塑料塊密度時所用的數(shù)據(jù)及所得的結果。要讓學生明白需要記錄哪些數(shù)據(jù)。讓學生把所測得的有關數(shù)據(jù)填入其表格中,并根據(jù)測量數(shù)據(jù)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通過物理公式計算,間接得出被測物質的密度值。
三、小結
四、鞏固練習
五、布置作業(yè):完成對應同步練習
六、教學后記:
《物質的密度》教案 篇5
料的,內心感到非常興奮。這使我對學生的能力有了新的認識,這種收獲是滿堂灌的教學方式所不能得到的。
我對學生的表現(xiàn)大加贊揚之外,也談了開拓性研究對后繼研究的影響,意在培養(yǎng)學生勇于探究、開拓的意識和勇氣。
二、實驗探究中的交流
按照課前設計,我將學生分成四大組,每大組分成五個實驗小組,而每個實驗小組只測出一種物質的體積、質量及比值,要求每個大組通過探究就課本P121上(1)、(2)、(3)問題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和結論。
學生在探究過程中發(fā)現(xiàn),自己的實驗小組只測出了一種物質的質量、體積及其比值,別的物質的質量、體積與比值必須與其它小組進行交流才能獲得,測量結束后,課堂中的交流活動非;钴S,同時,不同的見解和觀點在交流過程中得到改進和提高。
在班級的交流活動中,學生發(fā)表了如下的見解:
1、不同物質,其質量與體積的比值是不同的;
2、相同物質,其質量與體積的比在實驗中獲得的數(shù)據(jù)是相近的,但是,由于測量中存在誤差,所以其比值應該是相同的;否則就不能說明是相同物質這一前提。(由比值相近通過科學思維加工而得到比值是相同的,這是培養(yǎng)煅煉學生思維能力的極好素材,所以我又談了我對這個問題的思維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