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中國工業教案(精選5篇)
高二地理中國工業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理解工業在國民經濟中的主導地位;
(2)了解我國工業發展速度快,已形成門類齊全的工業體系,工業產業日趨合理;
(3)掌握我國基礎工業——能源工業、鋼鐵工業的分布及影響因素。
2.過程與方法
通過讀圖分析、合作探究、列表對比來學習我國工業的發展和工業分布。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學習新中國工業發展的巨大成就,增強民族自豪感。
【教學重點】
我國工業的發展狀況及分布情況
【教學難點】
我國能源工業、鋼鐵工業的分布及影響因素
【教學方法】
讀圖分析、討論、探究、多媒體輔助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展示幾幅圖片,
提問:你知道下列幾幅圖片描述的是哪種生產活動嗎?(學生回答)
明確:第一幅圖是煤炭工業,第二幅圖是石油工業,第三幅圖是鋼鐵工業,第四幅圖是紡織工業。過渡:今天我們來學習我國的工業。
二、新課學習
(一)國民經濟的主導產業
提問:工業和農業有什么不同?(學生回答)
明確:
工業為國民經濟各個部門提供生產所必需的各種原材料、能源和技術裝備,也為人們提供豐富多樣的生活資料。工業是國民經濟的主導產業。
農業不僅給人們提供生存保障,還給工業提供了原材料。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
明確:工業可以分為兩大類:重工業和輕工業(重工業是生產生產資料的產業部門;輕工業是生產生活資料的產業部門)
判斷下列工業部門是重工業還是輕工業?(學生回答)食品、機械、紡織、造船、服裝、冶金
明確:食品、紡織、服裝屬于輕工業;機械、造船、冶金屬于重工業
(二)中國工業的發展
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工業得到了很大的發展。煤炭、鋼鐵、水泥、發電量、棉布、汽車、電視機、電冰箱的產量居世界首位。中國工業生產的技術水平不斷提高,已經形成門類齊全的工業體系。
展示“中國主要工業產品產量圖”
提問:從78年到11年,我國主要工業產品的產量增長速度怎樣?其中增長速度最快的是哪一項?從圖中,你能得出什么樣的結論?(學生讀圖回答)
明確:我國工業主要產品產量增長速度快,其中最快的是彩電;可以得出,近幾十年來,我國工業發展迅速,尤其是與人民生活密切相關的產業部門,比如:彩電、冰箱等。
提問:從舊中國到現在,我國的工業布局情況有什么變化?(學生回答)
明確:
舊中國:工業分布不平衡,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區。
新中國:加強沿海地區原有工業基地作用;全面推進中西部的工業建設。改革開放以來:大力發展外向型經濟;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蓬勃發展。展示圖片:拆除污染嚴重的工廠和新建工業園區
(三)中國工業的分布
重工業——能源分布(煤炭工業)展示“我國主要煤炭資源分布圖”
指導學生找出我國著名的煤炭工業基地:山西的大同、陽泉和西山;河北的開灤、峰峰;河南的平頂山;內蒙古的霍林河;黑龍江的雞西、鶴崗;貴州的六盤水;安徽的淮北、淮南;陜北和內蒙古的神府——鄂爾多斯煤田等
明確:煤炭是中國第一大能源,占全國能源生產和消費量的70%以上。山西、內蒙古、陜西是中國的主要產煤區。在陜北和內蒙古交界處的神府——鄂爾多斯煤田,已建成特大型煤炭工業基地。
展示“山西省煤田資源分布圖”
指導學生找到大同煤田、寧武煤田、西山煤田、沁水煤田、霍西煤田、河東煤田等明確:山西省是我國煤炭產量最大的省份。展示“中國石油、天然氣資源分布圖”
指導學生找到我國重要的石油工業基地:大慶、長慶、勝利、中原、華北、克拉瑪依、塔中、塔北、玉門等
明確:石油是中國第二大能源。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發現和利用石油的國家之一。大慶是目前中國最大的石油工業基地。
重工業——鋼鐵工業分布展示“我國鋼鐵工業分布圖”
提問:我國鋼鐵工業布局有何特征?(學生讀圖回答)明確:
東部沿海地區:鞍山、唐山、邯鄲、萊蕪、張家港和上海等中部地區:太原、武漢、湘潭、新余、馬鞍山等西部地區:包頭、攀枝花等出示圖表:
分析:
為什么中國一邊在大量生產石油和鐵礦石,一邊還要大量進口石油和鐵礦石?(學生分析回答)明確:
中國現在正處于工業化時期,人口眾多,對石油、鐵礦石存在大量需求,雖然我國石油年產量位居世界第4,達2億噸,但仍不及我國每年石油用量的一半;中國鐵礦石雖然很多,但大多數是貧鐵礦,因此需要進口。
討論:
閱讀P96材料,說一說,首鋼為什么要搬遷?首鋼搬遷至曹妃甸新址對其轉型發展具有哪些有利條件?(學生討論回答)
明確:
首鋼長期以來為國家做出了巨大貢獻,但也給北京市帶來了不少困擾,如:環境污染、耗水量大、溫室氣體排放等。
曹妃甸交通便利,方便原料鐵礦石(從澳大利亞、印度等)運輸,從而節省運輸成本。曹妃甸發展壯大,成為一大鋼鐵基地;另一方面有利于保護北京地區的環境,減低躁聲污染、空氣污染。促進產業優化配置,使北京致力于發展高新技術產業。
播放視頻:曹妃甸京唐鋼鐵
【教學反思】
本節內容相對于原來的教材調整了一些新的內容,如鋼鐵工業基地的分布,調整了其分布的劃分,重新定位了其區域位置。由原來的東部沿海、沿長江流域、沿黃河流域三大區域,調整為東部沿海地區、中部地區、西部地區三大區域,這樣更貼近當前我國經濟的區域劃分,有利于對目前我國各區域經濟狀況加深了解。這些內容的調整,促使我們老師要適時把握當今社會的發展脈搏,擴大視野,增加信息量,才能更好地應對課堂教學所面臨的新的挑戰。
高二地理中國工業教案 篇2
【教學重點】基礎工業的分布特點和四大工業基地的位置。
【教學難點】分析四大工業的特點。
【教學用具】我國主要鋼鐵工業的分布圖、中國主要工業基地分布圖
【教學過程】
(復習提問)上節課學習了哪幾種基礎工業?
(導入)除此以外,還有一項重要的基礎工業—鋼鐵工業。
(板書)5.鋼鐵工業:
(學生活動)舉例說明鋼材的廣泛用途。
(總結)所以說,鋼鐵工業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經濟實力的重要標志。
(學生活動)讀圖“我國主要鋼鐵工業的分布”:
1.讀出我國大型鋼鐵工業中心。
2.這些鋼鐵工業中心的分布與鐵礦資源的關系,舉例說明。
(總結、板書)在鐵礦產地、
(提問、學生討論)太原、北京、上海等地鋼鐵工業的建立,并非在鐵礦產地,其影響因素有哪些?
(總結、板書)煤炭產地、消費市場、交通便利地區
(提問)綜合以上五種基礎工業的分布狀況,找出全國工業比較集中的地區。
(學生活動)
1.讀圖查閱,討論回答。
2.將討論結果與圖“中國主要工業基地的分布”對照,并結合課文讀出我國四大工業基地。
3.在圖中四大工業基地處,分別用①、②、③、④標注,同時也在課文中用相應的符號標注。
(板書)二、主要工業基地
(講述)以上五種基礎工業主要是為其它工業部門的生產提供物資的,我們把這種工業稱為重工業;把為人們生活提供物質的生產部門,稱為輕工業(如食品工業)。
(學生活動)說出自己知道的其它重工業和輕工業。
(提問)四大工業基地分別以哪些工業為主?
(學生活動)分四組,每組負責一個工業基地進行討論。
(教師總結)可見,四大工業基地各具特色,有的是重工業基地—遼中南;有的是綜合性工業基地—京津唐、滬寧杭;有的是以輕工業為主的綜合性工業基地—珠江三角洲。
(板書)
1.重工業和輕工業:
2.四大工業基地的分布和特點:
(總結)略
【板書設計】
一、基礎工業的分布
5.鋼鐵工業
二、主要工業基地
1.重工業和輕工業:
2.四大工業基地的分布和特點:
高二地理中國工業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記住滬寧杭和珠江三角洲工業基地的名稱了解其各自的特點。
2.在區域地圖上掌握四大工業基地的主要工業城市的分布。
3.學會分析四大工業基地的形成因素,通過了解各工業基地的.優勢和成就,增強對我國工業的信心。
教學重點
四大工業基地的位置及特點。
教學難點
四大工業基地發展條件的分析。
教學方法
計算機多媒體輔助教學課。
教學模式
引導—發現—發現—探究
教學媒體
教學過程
【復習提問】
(1)重工業和輕工業是如何區分的?請舉例說明。
(2)我國主要有哪幾個工業基地?
(3)簡單介紹我國北方的兩大工業基地的特點。
【導入新課】
上一節課我們主要了解了我國北方的兩大工業基地,這一節課我們再來了解我國南方的兩大工業基地,同時注意它們各自的特點,以及與前面我們分析過的兩個工業基地相比,有什么異同之處?
【板書】滬寧杭地區
【課件】用鼠標撳擊滬寧杭地區,拉出滬寧杭地區圖。
【讀圖提問】
(1)滬寧杭是哪幾個城市的簡稱?
學生答:上海、南京和杭州
(2)除此之外,滬寧杭地區還有哪些工業城市?
學生答:揚州、常州、蘇州、南通、無錫、鎮江、蕪湖、寧波等。
(3)上海市主要有哪些工業部門?
學生答:鋼鐵、機械、化學、電子、紡織、有色金屬工業。
(4)滬寧杭地區還有哪些工業部門?
學生答:煤炭、石化、食品工業。
(5)那么,滬寧杭地區是哪一類工業基地呢?
學生答:綜合性工業基地。
【講述】是的,滬寧杭地區是綜合性工業基地,而且是我國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基地。
【板書】——我國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基地
(6)滬寧杭地區有哪些礦產資源?在哪里?
學生答:煤炭——長興;鐵礦——梅山、馬鞍山。
【設疑】與北方的遼中南、京津唐地區相比,滬寧杭地區礦產資源是否很豐富?(學生答:不夠豐富)那么,滬寧杭地區為什么能成為我國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基地呢?
學生討論,發言:
滬寧杭地區交通十分便利:海上交通便利,上海、金山衛、北侖港等出海港口;“黃金水道”長江的橫貫東西,蕪湖、南京、鎮江、南通、上海等都是港口城市;京杭大運河縱貫南北,聯結揚州、鎮江、常州、無錫、蘇州、嘉興、杭州;京滬、滬杭、浙贛、皖贛、宣杭、蕭甬等多條鐵路干線;再加上海、南京、杭州等航空港,可以說,本地區的交通條件是得天獨厚的。便利的交通條件為原料、燃料的運入及工業產品的運出提供了極好的條件,使本區可以利用西南地區豐富的有色金屬礦產和華北地區豐富的煤炭、石油資源。著名的寶山鋼鐵廠使用的是來自澳大利亞的鐵礦石,這樣就彌補了本區礦產資源的不足。
其它有利條件:人口密集,市場龐大,資金、技術力量雄厚,建立了新安江、富春江水電站和秦山核電站,農業基礎好,工業歷史悠久等。
【課件】音樂配聲總結,同步字幕(內容用課本“滬寧杭地區”)。
【承轉】在我國四大工業基地中,位置最靠南的是珠江三角洲地區。
【板書】珠江三角洲
【課件】用鼠標撳擊珠江三角洲地區,拉出珠江三角洲地區圖。
【講述】與前三個工業基地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區面積較小,但卻是近年來發展最快的一個。請同學們根據珠江三角洲地區的工業布局圖并聯系實際,分析珠江三角洲工業基地的位置、工業中心及其工業部門的特點。
學生讀圖分析:
位置:珠江三角洲位于我國東南沿海,毗鄰香港,面向南海。
主要工業中心:廣州、深圳、珠海等。
工業部門:廣州——紡織、造紙、鋼鐵、石化、機械、制糖工業;深圳——電子、制糖、紡織、機械工業;珠海——電子、化學、機械工業。
【教師引導】從珠江三角洲地區的主要工業部門來分析,這是一個什么類型的工業基地?(學生答:綜合性工業基地)好,這也是一個綜合性工業基地,那么它與京津唐綜合性工業基地和滬寧杭綜合性工業基地相比,有無不同之處呢?(學生答:輕工業所占比例更大)非常好,實際上,在珠江三角洲地區輕工業的比重要大于重工業,因此我們說它是以輕工業為主的綜合性工業基地。
【板書】——以輕工業為主的綜合性工業基地
【提問】下面請同學們想一想,這個地區在發展工業上有什么不利的方面嗎?
學生分析:缺少礦產資源,工業原料和燃料缺乏,能源不足。
【提問】原料、燃料和能源都是發展工業的基礎,珠江三角洲地區都明顯存在不足,那么這里如何能建設成大的工業基地呢?
師生共同討論;
固然有缺陷,但也有許多優越的條件:地理位置好——直接與經濟發達的香港地區相接,靠近經濟發展迅速的東南亞地區,區域內有許多地方是僑鄉,與國外聯系密切,這些都是發展外向型經濟的極有利的條件,這也是我國將這里作為對外開放的前沿的原因。80年代以來,我國將深圳、珠海、廣州等定為經濟特區和開放城市,在政策上大力支持引進外資,發展工業,因此,這一地區很快就成為一個新的工業基地。
彌補不足:部門定位好,以輕工業為主,發展以出口型的加工工業和制造工業,消耗原料和燃料較少;大力開發紅水河流域豐富的水能資源,建設了大亞灣核電站,以補能源之不足。
【總結全節】
在這一節里,我們學習了重工業和輕工業的劃分,著重分析了我國四大工業基地:遼中南、京津唐、滬寧杭、珠江三角洲地區的工業中心和工業部門,并對各地區發展工業的優勢和不足進行了討論。我想,通過我國四大工業基地形成因素的討論,我們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只要我們利用改革開放的大好形勢,充分發揮地區優勢,因地制宜地發展工業,我國必將建設出更多的有特色的工業基地,不但在沿海,還會走進內陸,并帶動全國,我們的工業發展必將日新月異,經過幾代人的努力,我國必能跨入工業發達國家之列!
板書設計
第二節中國主要的工業基地
滬寧杭地區
珠江三角洲地區
高二地理中國工業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了解我國工業發展的成就。
2、了解高新技術產業的概念、產業特點、分布及發展方向;收集資料加深理解高新技術產業的技能,讀圖、析圖說明高新技術產業分布特點的技能。
3、通過感知高新技術產業的成果,形成地理表象,根據收集到的信息,通過抽象、概括思維過程,形成、理解高新技術產業的概念,進而理解高新技術產業的特點及分布特點;舉例說明高新技術產業在工業發展中的作用。
【教學重點】
高新技術產業的特點、分布特點及發展方向。
【課前準備】
教師:多媒體課件制作。
學生:收集高新技術產業的成果的圖片,“武漢光谷”的有關資料。
【教學過程】
引入新課通過一些特殊的帶“洋”的稱號,引入我國工業的發展。
讀圖課本找出我國解放前后工業產品的增長,了解我國工業品產量的增長和布局的變化。
板書:一、我國工業的發展
講解:舊中國的工業非常落后,產量少,部門不全,只有幾個大城市工業相對發達。如上海、廣州,重慶、武漢等。
轉承:課前,同學們通過報紙雜志或上網收集了有關高新技術產業成果的資料,對高新技術產業有了初步的了解,請同學們到實物投影儀上展示所收集的資料并作簡要解釋。
學生活動:學生在投影儀上展示資料。
(在資料收集過程中對高新技術產業有了初步的認識,展示過程培養了學生的表達能力,同時獲得成就感,激發了學習的興趣。)
教師引導:其實,我們從互聯網上收集資料就是高新技術產業改變了我們收集資料的方式,體會到互聯網帶來了一場新的學習革命。那么什么是高新技術產業呢?高新技術產業與傳統工業相比有什么特點?分布如何呢?發展方向怎樣呢?這就是我們要一起來了解的內容。
板書:二、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
出示課件、提問:“北京高新技術園區”,介紹我國最早建立的高新技術開發試驗區──北京中關村科技園區。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條件是什么?什么是高新技術產業?
[學生搶答]高新技術產業是建立在新的科學技術基礎之上的新興產業,是以電子和信息類產業為“龍頭”的產業,產品科技含量高。產品具有“高、精、尖”的特點。
[出示板書]1.高新技術產業
[出示課件、教師承轉]通過觀看中關村的視頻材料,與傳統工業相比,高新技術產業有什么特點呢?
[學生活動](加深對高新技術產業的概念及特點的理解。)
[出示板書]2.高新技術產業的特點
[教師承轉]我國的高新技術產業起步較晚,但發展迅猛。電子和信息類產業、生物技術類、新材料、新能源等一批有競爭優勢的產業正在形成。我國高新技術產業的分布情況是怎樣的呢?
[出示課件、提問]對照“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說出高新技術開發區分布的特點。
(培養學生讀圖、析圖的能力
[學生搶答]目前,我國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多依附于大城市,呈現出大分散、小集中的分布特點。
[出示板書]3.高新技術產業分布的特點:大分散、小集中。
[教師承轉]我國高新技術開發區因地理位置不同,就具有不同的開發重點。沿海、沿邊、內地地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的重點有什么不同?
[學生搶答]
──沿海地區以智力資源和技術力量為依托,側重科技園區型高新技術產業;
──沿邊地區以國家的開放政策和沿邊的地理優勢,開發以貿易導向型的產業;
──內地以優勢資源和工業基礎,多發展與軍工有密切關系的產業。
[教師承轉]高新技術產業對經濟的發展會起到怎樣的作用呢?請閱讀P115活動1的三則短文,然后回答活動2的(1)(2)(3)小題。
[學生討論]
[教師指導]
問題(1)高新技術產業對上海老工業基地的振興所起的作用;
問題(2)北京中關村高科技園對北京市的經濟發展所起到的推動和促進作用;
問題(3)國際互聯網快捷的信息傳遞方式將會改變企業的傳統生產方式。
[實例分析討論]最近幾年,電子通訊、生物工程、軟件行業成了各路求職人員眼中的“香餑餑”,相比之下,鋼鐵、紡織、機械制造等傳統工業的吸引力就小多了。在不少人眼中,傳統工業“老氣橫秋”,不如所謂“朝陽產業”的高新技術產業有前途。你有什么看法?
[學生探討、教師提示點撥]運用信息技術能有效縮短一個產品從開發、生產到銷售的周期,保證企業產品能緊跟市場需求。信息技術、新材料、新能源的開發和利用使工業生產擺脫了“找米下鍋”的局面。納米技術在材料、醫藥等領域的廣泛應用,帶動了新產品的開發;環境技術使工業發展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并為其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創造了條件;各國政府積極推動用生物技術、生物醫學等高新技術改造傳統工業,促進社會產業結構越來越多元化、高效化,為整體經濟的持續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讓學生在思考中掌握學習方法,在交流中展現個性才能。)
[學以致用]1992年,經山東省政府批準設立的臨沂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將對臨沂市的經濟發展產生怎樣的影響?借鑒高新技術產業對上海老工業基地的振興,為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你有什么建議呢?
(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小結]傳統工業與高新技術相結合,將闖出一條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路子。憑借高新技術,傳統工業重振雄風指日可待。
【作業設計】
我國高新技術產業的分布特點。
高二地理中國工業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了解工業部門之間的聯系,理解工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
2、運用資料說出我國工業分布特點。掌握我國工業分布的基本格局,認識一些工業中心和工業基地。
3、要求學生了解我國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狀況。
4、了解我國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特點。
教學重難點
1、工業的重要性、工業的分布。
2、我國高新技術產業成果,認識高新科技產業的重要性。
教學方法
讀圖分析法、綜合法、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復習:農業的地區分布:
(1)東西差異;
(2)南北差異,(秦嶺——淮河為界)
新授:
(一)工業及其重要性:
1、什么是工業
讀圖4.17從采礦—煉鋼—機械制造圖片分析什么是工業?(工業是從自然界獲得原料、對原料進行加工、再加工的過程,從事這三階段中任一過程都為工業)
學生完成課本102頁活動1、2;(讓學生理解工業產品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2、工業的重要性
讀圖4.18工業對其他生產部門的重要性來分組討論工業與農業、國防、科學研究、生活的關系
讀圖4.19分析工業在我國國民生產總值中所占的地位
(二)我國工業的分布
1、讓學生分析討論影響工業發展的條件
活動(暢所欲言):你長大后想投資辦廠,工廠選址考慮因素
2、讀圖4.21了解我國工業分布特點:
(1)讓學生找出我國沿海地區主要的工業中心
(2)沿長江從上游到下游,找出我國主要的工業中心
(3)討論分析小結我國工業分布大勢,沿海的工業區是最發達的經濟核心區。
(空間:東部,密集;中部,較多;西部,較少,稀疏)
3、閱讀4.22,說出我國人均工業總產值分布的情況。
(1)比較我國人均工業總產值與工業中心的分布,你能得出什么結論?
(2)比較內蒙古自治區和山東省工業總產值的差異
(3)小組討論人均工業總產值高的地區,工業總產值并不一定高的原因。
(三)積極發展高新技術產業
(1)引導學生閱讀課本105頁圖4.24“中國高新技術產業舉例”,幫助學生了解高新技術產業的內涵,并認識到我國高新技術產業的實力。
(2)引導學生閱讀課本105頁圖4.23“中國高新技術產業總產值的增長”,幫助學生認識我國高新技術產業10多年來的蓬勃發展
(3)引導學生閱讀課本106頁圖4.25“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及相關課文分析討論我國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分布特點?
(4)引導學生閱讀課本閱讀材料“中關村”分析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主要優勢。(舉例)
沿海地區:
沿邊地區:
內地:
(5)引導學生閱讀107頁活動提供的材料,開闊視野,也可讓學生查找資料,讓學生對高新技術產業有更深的認識,體會高新技術對我們的重要意義。
三、課堂小結
四、反饋練習:連線
滬寧杭地區我國著名的重工業基地
遼中南地區我國北方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基地
珠江三角洲我國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基地
京津唐地區以輕工業為主的綜合性工業基地
一、工業及其重要性
二、工業空間分布
1、影響工業分布的條件
2、我國主要工業中心
3、四大沿海工業基地
4.積極發展高新技術產業
【教學反思】
反饋練習
1、讀上圖,回答問題。
(1)A工業基地位于省,該工業基地以(重或輕)工業為主。
(2)B工業基地所跨的省級行政單位有
(3)C工業基地的主要城市有
(4)D工業基地位于省,該工業基地中的經濟特區是、。
(5)A、B、C、D四大工業基地的共同特點是(選擇填空)
①都是重工業基地
②都是輕工業基地
③都是綜合性工業基地
④都是分布在我國的沿海地區
(6)A、C工業基地都有鋼鐵工業,試分析兩地發展條件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