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遵守紀律主題班會教案(通用3篇)
小學生遵守紀律主題班會教案 篇1
活動來源
大班孩子接觸一些優美的文學作品,有助于提高審美情趣。在選擇的過程中,我覺得這首散文詩的意境很美,里面小動物各種各樣睡覺的習慣也非常吸引孩子,在引導學生靜靜的欣賞過程中能加強孩子傾聽能力。
活動目標
1.學生能充分感受散文詩的寧靜、恬美的意境。
2.理解散文詩的內容,了解某些動物睡覺的習慣。
3.發展想象力及語言表達能力。
活動過程
1.教師出示背景圖:“夜靜悄悄,風不吹,草不搖,媽媽唱起了搖籃曲,小寶寶怎么樣了呢?現在就請小朋友閉上你的小眼睛,讓我們一起欣賞一首散文詩《睡覺》。聽一聽你有什么感覺?”
評析:創設環境,讓學生感受散文詩寧靜、恬美的意境。①背景的創設;②背景音樂的提供;③教師的投入引導。使學生對欣賞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幽靜的環境,閃爍的星星,彎彎的月亮,美麗的天空,配上優美的配樂散文詩……無一不將學生帶入一個寧靜、恬美的意境。
2.聽配樂散文詩(第一遍)。
①師:好,聽了這首散文詩你有什么感覺?
②師:你們喜歡這首散文詩嗎?那我們再來聽一遍,請你仔細地聽一聽,詩里面有誰在睡覺?是怎么睡的?
3.再聽配樂詩(第二遍),引導學生再次欣賞,加強學生對散文詩內容的理解。(運用多媒體課件)
①師:你聽到誰睡著了?
②師:“那么它們是怎么睡覺的呢?”我們一起來學學它們睡覺的樣子吧!
③師:小動物們都安靜地睡了,月兒和星星怎么樣了呢?
④師:那淘氣的風娃娃又是怎么睡的呢?
⑤這么好聽的散文詩,你們愿意再來聽一遍嗎?聽一聽,你最喜歡散文詩里的`哪一句?
評析:運用多媒體課件,能同時呈現文字、動畫、聲音等,做到視聽結合,以全方位的立體方式傳輸信息。這樣不僅能調節活動氣氛,創設學習情境,還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激發其求知欲。
4.再聽配樂散文詩(第三遍)。
①師:你最喜歡這首散文詩里的哪一句呢?
②師:這首散文詩里的每一句都很好聽,我們跟著錄音機一起來念好嗎(第四遍)?
③師:現在我們一起來遍念邊學學小動物睡覺的樣子。(第五遍)
評析:運用了游戲中學習的方法。在欣賞完第二遍散文詩后,我打破了“讓學生靜靜地坐在那里聽”的傳統觀念,為學生創設了輕松愉快,毫無壓抑感的環境。通過肢體語言來了解掌握一些動詞的含義,在感受散文詩的過程中,我通過讓孩子學學小動物睡覺的樣子來了解動詞的含義,師生互動,動靜結合,學生積極性很高,氣氛活躍。
5.在欣賞作品的基礎上,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引導學生自由講述。
師:今天,我們一起欣賞了這首散文詩,知道了很多小動物是怎樣睡覺的,那么你還知道那些小動物,它們又是怎樣睡覺的呢?
評析:作為延伸活動,講述小朋友知道的其它小動物睡覺的習慣,鼓勵學生勇于探索講述,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也為第二課時的創編散文詩作好鋪墊。
6.結束部分。
師:
小朋友們知道得真多,還知道這么多小動物睡覺的樣子,夜深了,散文詩里的小動物和你們知道的小動物都睡了,它們睡的真香啊,我們一起輕輕的離開這里,讓它們在這里,做個美夢吧。記住了一定要輕輕的,別把它們吵醒了。
活動反思:
整個教學活動中,我以肯定的目光,微笑的神態、贊許的語言,鼓勵學生探索、表現。在理解動詞蜷、睜、停的時候,師生互動,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使學生在平等、和諧的氛圍中理解了動詞的含義,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學生知識積累很重要,活動前孩子對動物睡覺的習慣已有所了解,知道許多動物睡覺的習慣,因此在最后一個講述環節中,學生能大膽講述、表現,情緒及活動氣氛達到高潮。這個環節也為學生在第二課時創編散文詩做下了鋪墊。
小學生遵守紀律主題班會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動物雖然是學生非常熟悉的,可是動物的睡姿也許是學生未曾關注過的,對學生來說既新奇又有趣。這首兒歌的學習對學生來說具有較大的挑戰性,需要以原有的經驗作為基礎。對于沒有經驗的學生來說,教師需運用圖片去幫助學生理解。學生觀察、發現各種動物睡覺的模樣,能夠發現動物王國的奇妙、有趣。
活動目標:
1.理解兒歌內容,能大聲跟念并學習兒化音。
2.了解動物有趣的睡姿,增強對動物的.興趣。
活動準備:
1.用來記錄創編內容的小卡片和水彩筆。
2.掛圖《睡覺覺》。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出主題
1.你喜歡用什么姿勢睡覺?你知道動物們都是怎么睡覺的嗎?不同的動物睡覺都是什么樣子的呢?
2.學生自主表達,分享經驗。
二、示范朗誦兒歌及討論,了解兒歌的問答結構
1.教師示范朗誦兒歌的前半部分,引發學生思考與討論。
2.根據討論逐一出示相應的圖片。
三、用問答的方式學習朗誦兒歌
1.根據圖片內容,用一問一答的方式熟悉兒歌。
2.再次以師幼對答的方式鞏固練習。
3.嘗試在圖片的提示下學習朗誦兒歌。隨著學生的熟練程度的加深,逐步撤離部分圖片。
4.學生結伴相互問答。
四、嘗試仿編兒歌
1.學生嘗試仿編,教師用簡筆畫的方法在空白卡片上記錄,如:馬兒睡覺站著身兒,小狗睡覺耳貼地兒等。
2.師幼一起問答仿編的兒歌。
活動延伸:
1.將圖片投放到閱讀區,供學生進一步鞏固詩歌朗誦。
2.引導學生在觀察、閱讀中增進對動物趣事了解的興趣。
小學生遵守紀律主題班會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 養成自覺遵守規則的行為習慣,從自身做起,從小事做起。
2、 初步嘗試自己制定規則,體會規則是大家制定的,是根據人們共同需要制定的。
教學準備
教師:搜集有關遵紀守法方面的小故事。
學生:調查自己身邊遵守規則的小事和不守規則的事例,完成調查表格。
教學過程
一、 激情導入明確任務
師:無論對于我們小學生還是成人,規則都是不可缺少的,就向大家學習過的,如果沒有規則,游戲就無法進行,如果沒有各種各樣的社會規則,在社會生活中,就會遇到許多麻煩。既然規則是由大家制定的,那么就應該由大家來遵守。這節課我們就來交流一下,我們在生活中應該如何對待各種各樣的規則。
二、整理資料 匯報交流
師:遵守規則應從小事做起,并且事事堅持,這樣才能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課前讓同學們從不同方面進行調查,如學校、家里、社會上的人們是怎樣遵守規則的?同學們調查了嗎?
生:拿出調查表格,小組交流。
師:巡視指導并參與,掌握情況。
生:全班交流。
師:無論在家里,學校里,社會上,同學們都要從小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做一名合格的小學生。
三、分組體驗深化明理
師:俗話說的好,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這是人人明白的道理。可是,在實際生活中我們同學往往對一些小事不以為然。這些小事如果發生在你們身上,你們將如何解決,請同學們試著演一演,告訴老師和同學們怎樣做才是合理的正確的。
生:結合書中內容《夜不歸宿》《吸煙》《教師開會》小組內編排表演,感悟明理。
師:在學生表演中點撥明理。
師:在我們生活的周圍還有很多不遵守規則的事情,課前請大家調查了,現在讓我們交流一下(引導學生從多方面多角度講解分析)。
四、拓展延伸提升認識
師:同學們,無論是誰,都要遵守紀律,無論在家里、學校里,社會上我們都要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課前老師也做了收集,我找到了幾個小故事,讓我們一起從中感悟明理。(讓學生讀,引導學生交流、感悟、明理)
師:引導學生參閱書中《我們的'約定》、《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共同討論。
生:小組內交流,合作完成。
師:巡視指導,提供幫助。
生:展示交流。
師:引導學生交流,達成共識基礎上進行表決,形成公認的班級規則,再與班主任協商,確定下來以后,要求班級所有成員共同遵守。
五、全課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交流、體驗,我們知道了各種不同場所規則的制定,是為了保障人們健康、安全的生活。守規則應從自身做起,從小事做起,讓我們自覺遵守自己制定的規則,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