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五年級下冊數學《容積和容積單位》教案范文(通用6篇)
小學五年級下冊數學《容積和容積單位》教案范文 篇1
設計說明
在本節教學中,為了突破教學的重、難點,給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讓學生運用已有的生活經驗,通過觀察、實驗、歸納和應用等數學活動,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具體設計說明如下:
1.尊重學生,相信他們能行。
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生活背景,家庭環境和一定的文化感受,從而導致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知識基礎、思維方式和解決問題的策略。教師應充分的相信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能夠完成所學的內容。學生已經獲得了大量的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所以本設計充分相信學生,把大量的時間留給學生。對容積概念的理解,體會容積和體積之間的關系,推導容積單位之間的關系等,都引導學生自己去概括總結。教師真正起到組織者和引導者的作用。
2.將生活中的問題與數學學習有機地結合。
聯系生活實際展開教學,能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數學的必要性,也能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本設計利用課件讓學生感受生活中的容器,如集裝箱、電冰箱、水杯、包裝盒、油桶等,并結合學生課前準備的一些礦泉水瓶、飲料盒等,說一說這些物品有什么特點,進而引出容積的含義。以問題的形式,將生活中的知識與數學學習有機結合,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數學的必要性和趣味性,這樣不但能加深學生對容積概念的認識,還能使學生進一步理解物體的體積和容積的區別與聯系。然后通過課件展示探究過程,加深學生對容積單位的理解。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學生準備
礦泉水瓶飲料盒等
教學過程
復習舊知,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之前我們學習了體積和體積單位,誰來說一說什么是體積?常用的體積單位有哪些?它們之間的進率是多少?正方體和長方體體積的計算公式是什么?
生1: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叫做物體的體積。
生2:常用的體積單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每相鄰兩個體積單位之間的進率是1000。
生3:V正=a3V長=abh
師:同學們對前面學習的知識掌握得非常好,相信對今天學習的新知識會掌握得更好。今天我們來學習容積和容積單位。(板書課題:容積和容積單位)
設計意圖: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開始教學,有利于引導學生對新舊知識間的聯系的理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聯系生活,探究新知
1.容積的含義。
。1)利用課件讓學生感受生活中的容器,如集裝箱、電冰箱、水杯、包裝盒、油桶等。
結合老師讓學生課前準備的一些礦泉水瓶、飲料盒等,說一說這些物品有什么特點。
(都能夠容納物體)
(2)說一說生活中你還見過哪些物品能夠容納物體。
師:能容納其他物體的物品,稱為容器。
師:大家觀察礦泉水瓶、飲料盒的包裝盒上有許多信息,你知道它們表示什么意思嗎?
2.比較容積和體積。
。1)自學教材38頁容積和容積單位,然后說一說你從教材中學到了什么。
、偃萜魉苋菁{物體的體積,通常叫做它的容積。
、谟嬃咳莘e一般用體積單位,但是計量液體的體積,如水、汽油等,常用容積單位升和毫升。
、坶L方體容器容積的計算方法和體積的計算方法相同,一般從容器的里面測量長、寬、高。
(2)誰來舉例說一說什么是容積呢?
。3)質疑:是不是所有的物體都有容積呢?
明確:所有的物體都有體積,但只有里面是空的、能夠裝東西的物體才有容積,也就是說物體一定都有體積,但不一定都有容積。
(4)測量容積。
小組內討論:怎樣測量一個長方體空盒子的容積。
方法一把盒子裝滿水,再把水倒入量筒里,直接可以測量出盒子的容積。
方法二從里面測量長、寬、高分別是多少。
討論:為什么要從里面測量長、寬、高?
明確:容積是物體內部所能容納物體的那一部分空間的大小,體積是物體外部所占空間的大小。
師:從這句話中,我們知道物體的體積和容積有哪些不同點?
(體積要從容器外面測量數據;容積要從容器里面測量數據)
3.容積單位。
。1)計量容積時一般用體積單位,但是計量液體的體積,如藥水、汽油等,常用容積單位升和毫升。
。2)單位間的進率。
板書:1L=1dm3
1mL=1cm3
1L=1000mL
設計意圖:
通過課件展示和探究過程加深學生對容積單位的理解。
小學五年級下冊數學《容積和容積單位》教案范文 篇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容積的意義,掌握容積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地計算物體的容積。
2、使學生認識常用的容積單位升和毫升,掌握單位之間的進率,明確容積和體積的聯系與區別。
3、使學生在探索未知、研討成果的過成中品味學習的樂趣,培養學生積極、主動探究問題的學習。
重難點:
建立容積和容積單位的觀念是重點;理解容積的意義、感知升與毫升的實際大小是難點。
教學過程
一、認識容積、引起興趣
。ㄒ唬⿵土曮w積
1、師:我們已經學習了體積,誰愿意說說什么是物體的體積?(生: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叫做物體的體積)
2、老師拿出一個長方體塑料盒(每個小組一個)說:“誰能說說這個長方體的體積指的是哪?(生:用手比一比)師:這個長方體塑料盒的長是15厘米、寬是10厘米、高是5厘米,你能計算出它的體積嗎?”(由學生計算并說明方法)
。ǘ┙虒W容積的概念。
。1)老師將長方體紙盒的蓋子打開,問:盒內是空的,可以裝什么?
師:我們把這個紙盒所能容納物體的體積,通常叫做它的容積,如:金魚缸,里面可以放滿水,在這里水的體積就是魚缸的容積。
。2)學生舉例。
①誰能舉例說一說什么叫做容積?
、趶拇蠹遗e的例子看,只有里面是空的、能夠裝東西的物體,它才有什么?如果一個長、正方體鐵塊,它們有容積嗎?(板書:容積)
。3)容積的計算方法。
師:容積的計算方法,跟體積的計算方法相同,但要從里面量長、寬、高。
師:這是為什么?(出示一個木盒)
。ㄈ┍容^容積與體積
1、老師指著長方體塑料盒說:“剛才我們算出這個長方體塑料盒體積是750立方厘米,我說它能容納750立方厘米的東西,你們同意嗎?
2、老師往長方體塑料盒里倒入半盒水,師說:“我認為盒里水的體積就是這個長方體塑料盒的容積,你們同意嗎?
二、探究計算容積的方法
教學過程
備注
1、你們還想了解有關容積的哪些知識?
2、怎樣計算容積呢?師拿著剛才那個長方體塑料盒說:“請每個小組拿出這個盒子,我特別想知道這個盒子的容積,你們能幫我想辦法計算出這個盒子的容積嗎?請同學們先想一想,然后把你的好主意告訴給組里的同學。(獨立思考后小組交流)
3、集體交流(演示操作)
4、說說怎樣求物體的容積?與求體積一樣嗎?為什么?(計算方法相同、容積的長、寬、高從里面量,體積從外面量)
三、動手操作了解容積單位
1、計算容積就要用到單位,你們知道那些容積單位?怎么知道的?
2、關于容積單位書上有較詳細的介紹,請同學們自學23頁,我們為每個小組準備了量杯等學具,同學們可以在學習中使用。
3、匯報(生:學會什么?還有什么不懂的問題?)學生邊匯報老師邊板書。
4、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集體探討:
(1)1升和1毫升的實際多少和它們之間的關系:
a、誰能告訴同學們1升或1毫升的水有多少?(往1升的量杯里倒入水,就知道1升的多少)
b、請各組量出1升的水,看一看、掂一掂并想象2升、3升的水有多少。
c、毫升方法同上
d、剛才有同學問為什么1升=1000毫升,誰能解答這個問題?(實驗證明)
e、出示事物:飲料包裝盒讓學生估計能容納多少飲料?
(2)探討1升、1毫升與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之間的關系誰能證明1升=1立方分米:1毫升=1立方厘米
5、練習:單位換算
四、運用知識解決問題
1、計算油箱的容積
例5:一個長方體油箱,里面長6分米,寬5分米,高4分米。這個油箱可以裝汽油多少升?
(1)學生嘗試練習
。2)小組討論,探索解題思路
。3)反饋
2、試一試:一個立方體水箱,從里面量高0.8米,這個水箱能裝多少升水?
五、鞏固提高
1、練一練(1)在括號里填上適當的數。
2、練一練(2)把調查的結果填在括號中。
3、練一練的3、4、5、6
小學五年級下冊數學《容積和容積單位》教案范文 篇3
教學理念:
數學來源于生活,又回歸于生活。課堂創設動手活動,積累學生的感性認知。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容積意義,掌握常用的容積單位以及它們之間的進率。
2、掌握容積和體積的聯系與區別,知道容積單位和體積單位之間的關系。
3、感受升和毫升的實際意義,能應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教學重點:
理解容積意義;掌握容積和體積的聯系與區別。
教學難點:
理解容積意義;感受升和毫升的實際意義
教學準備:
教師:1L量杯,一次性紙杯24個(每組3個),1cm3的自制的小正方體容器,8個1升量杯,10ml鈣鐵鋅口服液,5ml注射器8支
學生:2瓶自己帶瓶裝水,貼有商標的各種飲料瓶,藥水瓶,家用油壺,牛奶袋,果汁盒等。
教學過程:
一、導課
師:老師想送朋友一個生日禮物?(出示長方體禮盒)大家想知道是什么禮物嗎?
生:想
師:是一個生日蛋糕
師:如果老師告訴你這個禮盒長3分米,寬3分米,高1分米,這個禮盒的體積是多少?
生:9立方米
師:猜猜,這個長方體禮盒所容納蛋糕的體積是多少?
生:9立方米,8立方米,7.5立方米等(學生很快否定9立方米)
師:(打開紙盒,露出蛋糕)是你所預料到的嗎?如果你過生日收到這樣的生日禮物會有何感想?
生:(試說)太小了
師:我買了這么大個禮物還。
學生:盒子里面太小了
師:盒子里面太小了,說的真到位。盒子里所容納的蛋糕的體積叫盒子的容積。今天我們來學習容積和容積單位。(板書課題:容積和容積單位)
。ㄔO計意圖):學生通過求長方體的體積,并估算出長方體里所能容納面包的體積,當老師打開禮品后,學生會發現與自己所估算的差別太大,突出容積的表象認知)
二、理解容積的意義
1、舉例,感知容積意義
出示墨水瓶:指出墨水瓶所能容納墨水的體積叫做墨水瓶的容積。
出示茶葉筒:茶葉筒所能容納茶葉的體積叫做茶葉筒的容積
2、理解容積的意義
利用你準備的學具來說說,什么是它們的容積
【出示課件(第2張幻燈片)】:集裝箱、油漆桶(指名說出他們的容積)
3、歸納概括容積意義
像粉筆盒、墨水瓶所能容納物體的體積叫做它們的容積。(學生齊讀,老師板書)
。ㄔO計意圖:學生在充分的感性實例中積累容積的本質內涵,豐富的積累為學生歸納總結容積意義打下扎實基礎)
4、容積和體積的區別與聯系。
①區別兩者數據給出的不同
師:同學們,我們繼續來看這個長方體禮盒。禮盒放在空間,自身有什么?
生:體積
師:打開禮盒,禮盒里面又有什么?
生:容積
師:已知禮盒的長、寬、高,能求出禮盒的容積嗎?
生:不能
師:想求出禮盒的容積,必須要知道(老師邊比劃邊問學生)什么?
生:禮盒里面空間的長、寬、高
師:如果老師告訴你禮盒里面的空間是一個棱長為1分米的正方體,你能求出蛋糕的體積嗎?
生:能,1立方分米
師:蛋糕的體積就是禮盒的容積
。ㄔO計意圖:通過學生對直觀長方體禮盒的體積與容積的計算,突破求容積需要已知容器里面的數據這一難點)
②區別兩者本質的不同
師:【出示課件(第3張幻燈片)】:一個較小的實心長方體;一個較大的空心長方體)問題:誰的體積大;誰有容積?
學生:指名回答
③小組討論,交流匯報兩者異同點(課件出示第4、5張幻燈片)
師:同學們,體積與容積一字之差,他們有什么區別與聯系呢?(小組討論,交流匯報)
聯系:求的都是物體的體積。
區別:體積求的是物體占空間的大小。(外部)
容積求的是物體所能容納空間的大小。(內部)
。ㄔO計意圖:多角度的區分容積與體積的不同,從而使學生較為全面的理解容積的意義,突破容積意義這一教學難點)
三、教學容積單位
1、計量容積一般用體積單位。
常用的體積單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學生邊說,老師邊板書)
2、認識升和毫升。
①觀察學具,看看你所帶的飲料瓶上所標示的凈含量,你發現了什么?(小組交流匯報:發現它們的單位都是L、ml而且這些飲料瓶里裝的是液體。)
、谠谟嬃恳后w的體積時,常用容積單位升(L)和毫升(ml)。當遇到液體體積很大時,例如:計量蓄水池、游泳池里的水的體積,就用立方米。(板書)
3、感知1L
、俳榻B量杯,觀察1L的刻度線。
、诮M長負責,將桌面上的瓶裝水倒入1L的量杯中水,其他人仔細觀察。
、凵钪校覀兂S帽雍人,組長負責將1L倒入紙杯大小,觀察1升水大約幾紙杯。
、苷務劊瑢1L水你有什么感受?
、萆钪心切┪锲酚蒙鋈莘e單位?(生:油桶、水桶、大瓶飲料瓶的容積)
4、感知1ml
。ㄕ牸o律,老師將在每組中找一名最快坐好的同學,負責下一個活動。給每組發一個5ml注射器)
、僮烂嫔嫌幸槐蓄伾乃,組長負責,用針管吸入1ml水,讓大家看看。
②再將這1ml水注入一個空紙杯,再讓大家看看。
、壅務,你對1ml水有什么感受?
④你準備的學具中那些標有毫升,是多少毫升?(舉例:眼藥水5ml、鈣口服液10ml等)
。ㄔO計意圖:學生通過吸入1ml帶藍色的水,在注入紙杯的過程中感受1ml的多少,突破學生對1ml由感性認知到理性認知的突破)
5、1L與1ml的關系
師:通過前面幾個活動,大家了解了1L、1ml。那么1L與1ml有怎樣的關系呢?仔細觀察桌面上的量杯,你就能找到答案。
生:齊答1L=1000ml(板書)
6、升與立方分米、毫升與立方厘米的關系
師:計量容積,一般用體積單位,但計量液體的體積時,常用的體積單位是升與毫升。這兩者之間有沒有關系呢?老師想請一位同學和老師一起做個實驗。
。贸鰷蕚1立方分米的透明正方體,1升有顏色水)
師:老師會做好你的助手,拿穩盒子,你放心大膽的到,開始。ù藗環節老師要裝作很神秘,學生在整個過程中很興奮)
生:(全場一片驚訝)得出:1升=1立方分米。
師:看來他們之間真有聯系,誰能用黑板上的關系推算出1毫升等于多少?
生:觀察得出:1毫升=1立方厘米。
。ㄔO計意圖:學生通過這個活動,突破1升=1立方分米的教學難點)
四、小結
通過前面有趣的動手操作,閉上眼睛體會:升一般用于計量油桶、水桶、大瓶飲料瓶等的容積;毫升一般用于計量眼藥水、藥水、小瓶飲料瓶等的容積;而計量、集裝箱容積;蓄水池、游泳池里的水的體積,就用立方米。
小學五年級下冊數學《容積和容積單位》教案范文 篇4
“容積和容積單位”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的計算方法的基礎上教學的。本課的教學充分體現了操作演示,充分感知,從生活實際入手,教師在教學中,為學生提供實物進行直觀操作演示,讓學生充分感知容積的意義,建立1升、1毫升液體的量是多少的表象,理解容積單位之間的進率,使學生對本課學習的內容具有理性的認識。
本課新授階段,讓學生自己動手量,計算,運用體積知識導入的。這樣讓學生去體會容積和體積知識的內在聯系。新授中,教師根據知識遷移的規律,讓學生運用有關體積和體積單位的知識學習容積 和容積單位,有利于學生理解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形成比較完整的認知結構。
通過比較、測量、計算,讓學生自己去發現體積與容積、體積單位與容積單位的區別,使學生明確體積與容積,體積單位與容積單位是既有聯系,又有區別的。練習的設計,進一步鞏固和發展了本課的教學,為學生在生活中解決實際問題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小學五年級下冊數學《容積和容積單位》教案范文 篇5
今天在班上上“容積和容積單位”這一課,上課前做了充分的準備,本以為這節課會上的很成功,哪知學生并沒有學習的興趣,課堂氛圍很壓抑,竟然有部分學生只顧在底下玩手中的盒子,似乎對這節課的內容漠不關心。
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上完課后我仔細地想了想原來的教學設計。
原來設計的思路是“認識容積——學習容積計算——認識容積單位”,學生在觀察教具中認識容積的意義,再讓學生想一想要求木盒的容積就是求哪里的體積?它要怎樣計算?通過自學知道容積的單位以及它和體積單位的關系,最后在練習中學會容積的計算。是按照教材思路處理的,和學生的生活環境距離比較遠,學生學習興趣不濃。
《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環境,……”數學源于生活,因此,應讓課堂教學貼近學生,培養學生用數學的意識。所以在備課時要認真鉆研教材,又要能不拘泥于教材,有時要能突破教材的束縛。于是我又嘗試進行了新的教學設計。
在認識容積后,讓學生拿出手中的盒子(自備的墨水盒、餅干盒等):你手中的盒子哪里能容納物體的體積?最多能容納物體的體積是哪個空間?
再觀察這個空間是什么形狀的,把你觀察到的和大家交流一下,絕大部分同學觀察出空間的形狀是長方體(或正方體),這樣就把空間轉化成了圖形。通過這一步,這時學生其實已經知道計算容積的方法是用計算體積的方法。在觀察中讓學生體驗到自我的力量,樹立了學好數學的信心。
接著以小組為單位,分工合作量出盒子里面的長、寬、高,再計算出盒子的容積。學生在動手操作中培養了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比單一地呈現例題更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在自學書上的容積單位知識后,小組交流并整理自己所學的知識,再在班上交流……,最后布置學生在課后到超市調查標有容積單位的商品和它的容積是多少,讓學生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把這一設計在另一個班進行了教學,課堂上學生的積極性明顯提高了,學生根據測量解決問題,嘗到了成功的樂趣。課外調查讓他們在生活中去尋找、發現、認識數學及掌握數學。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都在實踐中、交流中輕松地學習。
通過這節課,我體會到教師應在尊重教材的基礎上,根據學生的實際有目的地對教材內容進行改編和加工,使教材變得生動,更貼近學生實際。例如課本上是在認識容積和容積單位后學習容積的計算的,而在后面的設計中我讓學生先觀察自己手中的盒子(自備的墨水盒、餅干盒等)的空間形狀,再動手操作量出盒子里面的長、寬、高,并計算出盒子的容積。這就變成了學生身邊的實際問題,有利于激發學生解決這些問題的欲望。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了提高,也讓學生體會到“數學是解決實際問題的一種方法。”
小學五年級下冊數學《容積和容積單位》教案范文 篇6
本節課的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和體積單位的進率之后學習的,是建立在學生對“體積和體積單位”的理解和掌握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容積的教學和體積的教學既有相同點,又有不同點,彼此聯系,相互交織。
成功之處:
1. 提供足夠的實際例證,注重概念的形成過程。數學概念的形成過程實際上是掌握一類事物的共同本質屬性的過程。在教學中通過提供不同的物體,有實心的,有空心的,能容納物體的,通過對這兩類物體的比較,明確只有能夠裝東西的物體,里面是空的,才能計量它的容積,計量的時候要從容器的里面量長、寬、高,才能更準確地算出它的容積是多少,并說明計量容積一般用體積單位,使學生弄清楚容積和體積的概念既有聯系又有區別
2.加強動手操作,使學生明確升和毫升的進率。在教學中,我提供了一個500毫升的瓶子和一個1000毫升的瓶子,通過倒兩次的直觀操作,使學生深刻的體會到 1升=1000毫升。然后通過課件的直觀演示讓學生發現1立方分米=1升,1立方厘米=1毫升。
不足之處:
1. 根據體積計算公式,求得的結果應帶體積單位。如果要求的容積結果是“升”或“毫升”,必須化單位,但是個別學生就是不重視。
2. 做一做第2題要注意算法多樣化。除用現有體積 - 原有水的體積 = 珊瑚石的體積外,還可以利用轉化思想,根據增加的水的體積就是珊瑚石的體積來列式。
再教設計:
進一步明確容積與體積單位的使用范圍,明確體積和容積之間的區別與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