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懂得保護自己的五官的教案設計(精選2篇)
并懂得保護自己的五官的教案設計 篇1
設計初衷:
1.在平時的活動中我發現中班幼兒好動,喜歡運用感官去探索。
2.鼓勵幼兒探索滿足其好奇心是中班幼兒階段發展中的一個目標。
3.幼兒了解五官的作用是課程指南中對幼兒進行教育的要求。
活動準備:
1.故事《眉毛搬家》,爸爸頭像一幅,各種人物頭像若干、水彩筆若干。
2.眼罩若干,醬油、醋各半瓶,橘子若干,紙盤六個,牙簽若干,托盤兩個。
3.錄音機、磁帶。
活動準備依據:
1、故事的引出,為幼兒探索五官的秘密做了鋪墊,人物畫像引出眉毛搬家,幼兒猜測會發生什么事?從而激發幼兒探索五官的秘密,使幼兒學習更主動更積極。水彩筆和各種人物頭像幼兒進行五官組合設計環節中使用。
2、幼兒帶眼罩體驗看不見的感受。醬油、醋、橘子幼兒分辨氣味使用。
3、錄音機的使用為幼兒自主學習打開了一扇窗戶。幼兒在優美的音樂中做找五官的律動,即為好動的幼兒興趣持久性提供了機會,也為一些內向的幼兒提供了適合他們的學習途徑,讓他們在輕松的環境中得到知識的熏陶。
活動過程
。ㄒ唬┻\用活動頭像,講述故事《眉毛搬家》
故事大概:爸爸累了,很早就休息了。這時房間里傳來爭吵聲。原來是五官在爭誰的本領大。誰也不讓誰。眉毛一聲不響,眼睛、嘴巴、耳朵、鼻子,以為眉毛一點本領也沒有,就把眉毛趕走了。結果爸爸開車上班時,汗水流下來。一直流進眼睛里。爸爸撞車了,鼻子耳朵嘴巴都受傷了。
認識眉毛
孩子討論
眼睛看不見了
汗水流到眼睛里了
因為眉毛不見了
認識眼睛
續講故事:聽了小朋友的話,它們都知道了,原來眉毛也有很大的本領,不能少了它。就趕緊把眉毛請了回來。(教師把眉毛粘回原來的位置)眉毛不能少,那到底誰本領大呢?它們一起看著眼睛:“眼睛眼睛,你最沒有用了,你走吧!”眼睛被趕走了。
教師提問:沒有了眼睛,會怎樣呢?幼兒自由回答。體驗:請3—5名幼兒帶上眼罩,嘗試找自己的位子。提問其他幼兒,他們找到自己的位子了嗎?為什么?(取下眼罩)回到位子,提問參與的幼兒:你們覺得眼睛看不見方便嗎?眼睛能少嗎?
小朋友自由回答
聽了小朋友的話,它們都知道了,原來眼睛也有很大的本領,不能少了它。就趕緊把眼睛請了回來(教師把眼睛粘回原來的位置)
小結:眼睛可以讓我們看見周圍的事物,眼睛不能少。
認識鼻子
續講故事:
它們趕緊把眼睛請了回來,眉毛不能少,眼睛不能少,它們又一起說:“鼻子鼻子,你最沒用了,你走吧!”鼻子被趕走了。(拿掉鼻子)提問:鼻子真的.沒有用嗎?出示醬油和醋,幼兒自由猜測。那到底是什么哪?我們一起來聞一聞。分別請幼兒聞醬油和醋:你聞到的是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用鼻子聞出來的)
小結:對!鼻子能幫助我們辨別氣味,所以鼻子本領也很大,它能少嗎?(不能)趕緊把鼻子請回來吧(粘回鼻子)
認識嘴巴
續講故事:他們趕緊把鼻子請了回來,眉毛、眼睛、鼻子不能少,他們又一起說:“嘴巴嘴巴,你最沒用了,你走吧!”嘴巴被趕走了。(拿掉嘴巴)教師請幼兒品嘗食物,提問你是怎么品嘗的?引發幼兒討論嘴巴的作用。
小結:嘴巴的本領真大。(粘回嘴巴)
認識耳朵
續講故事:它們趕緊把嘴巴請了回來,眉毛、眼睛、鼻子、嘴巴不能少,它們又一起說:“耳朵耳朵,你最沒用了,你走吧!”耳朵被趕走了。(拿掉耳朵)
播放錄音請幼兒辨別各種聲音,提問聽到了什么?用什么聽到的?從而感知耳朵的作用。
小結:耳朵能聽聲音,本領也很大。(粘回耳朵)
并懂得保護自己的五官的教案設計 篇2
一、活動目標
1、通過聽聽講講、敲敲打打、看看玩玩等多種形式,讓幼兒了解我們可以使用不同的感官來感知不同的物體。
2、教幼兒學習使用:“我用干什么”的句型,培養幼兒用完整的語句說話的能力。
3、通過感知活動,發展幼兒感覺器官的功能,同時教育幼兒保護自己的感覺器官。
二、重點與難點
1、重點:了解感覺器官的功能
2、難點:用完整的語言表達感覺器官的功能
三、材料及環境創設
設五張桌子,分別放有:各類樂器;圖書、卡片;糖果、桔子、餅干;香水、醋、酒;錄有歌曲的音樂磁帶和錄音機;嘴、眼、鼻、耳等感覺器官的指偶。
四、活動流程
感知操作,理解講述內化遷移
五、活動過程
1、感知操作
。1)游戲:看誰指得快規則:教師說‘眼睛’、‘嘴巴’、‘鼻子’、‘耳朵’幼兒用最快的速度指出來。
。2)幼兒自由選擇活動內容教師:“瞧!老師在桌上放了許多好玩的東西,每一組都是不一樣的。你們到每組去玩一玩。等會兒說給大家聽,你最喜歡在哪個桌上玩,為什么?”
。3)幼兒操作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