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下《黃河頌》教案(通用13篇)
七年級下《黃河頌》教案 篇1
教學目標:1、掌握字詞,有感情的朗讀詩歌,背誦詩歌,培養學生鑒賞詩歌的能力。
2、在誦讀中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感和民族的自豪感。
3、理解詩歌贊頌黃河,贊頌民族偉大精神的內涵。
教學重點
反復誦讀,感悟詩歌的思想感情。
教時安排:二課時
一、音樂激情,詩歌導入。
1、音樂激情:播放音樂《黃河大合唱》之第一、第二部。以強烈的氣勢感染學生,引起學生心靈的共鳴。
2、詩歌導入:
黃河,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中華民族文明的發源地,它孕育了五千年的中國文化,見證了中華民族的榮辱興衰。古往今來吟唱黃河的篇章可謂多矣。李白有詩云“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王之渙“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王維“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今天老師與同學們一起學習一首寫黃河的現代詩——《黃河頌》
二、詩歌誦讀,感悟黃河。
1、詩歌誦讀:要求用普通話正確流暢、充滿感情地朗讀。
①教師范讀。
、趯W生自由朗讀,注意節奏與情感。
2、感悟黃河:
在你朗讀的過程中,你認為哪節最有氣勢?請你讀給全班同學聽。,并交流一下朗讀感受。
三、合作探究,品讀賞析。
1、合作探究:
①這首詩的主要內容是歌頌黃河,在歌頌前對黃河進行了一番描繪,你覺得這些句子表現了黃河的什么特點?(一往無前、無堅不摧)
、谖闹蟹磸统霈F的“啊!黃河!”這句話把頌黃河部分劃分為幾個層次?每個層次的主要內容是什么?分別是從哪些方面進行贊頌的?
。v史貢獻、地理特點、自然特點)
、劢Y合時代背景,請根據詩歌的內容,試用自己的語言概括黃河精神。
。ㄗ髡呓韪桧烖S河來歌頌中華民族,以激發中華兒女的愛國豪情,號召中華兒女學習黃河偉大堅強的精神,保衛黃河,保衛中國。)
2、品讀賞析:
、俜中〗M自由選定最欣賞、理解最深刻的片段進行朗讀賞析。
②在我們學過的詩歌中,有些詩直白抒情,風格豪邁,有些詩則委婉含蓄。你認為這首詩屬于哪一種?為什么?你還能從學過的詩歌中再舉出一兩例嗎?
四、回味抒情,拓展延伸。
1、回味抒情:
同學們,“情到深處自成詩”下面讓我們再一次高聲誦讀《黃河頌》,再次感受黃河,感受偉大的中華民族。讓我們以黃河為榜樣,學習它的偉大和堅強,團結起來,為振興中華而努力奮斗。
2、拓展延伸:
①以“啊!黃河!”為情感基調,仿寫幾句話歌頌黃河。
②與音樂老師聯系讓學生學唱《黃河頌》。
七年級下《黃河頌》教案 篇2
【教學構想】
《黃河大合唱》是著名詩人光未然(張光年)為配合音樂家冼星海創作的大型民族交響樂而寫的組詩!饵S河頌》在體裁上是一首頌詩,著眼于“歌頌”,它的旋律激昂,氣勢磅礴,充滿了強烈的沖擊力和震撼力,展示了黃河桀驁不馴的血性和中華民族的英雄氣概。因此調動學生情感是上好本課的首要條件,引導學生整體把握歌詞主體部分是深入理解課文的關鍵。學生對這首歌詞產生的時代背景大多有一定的了解,也有著樸素的愛國感情。在教授這首詩的時候,教師應設法激發并強化這種感情。教學時可充分利用CAI輔助教學的優勢,通過直接訴諸視覺、聽覺的畫面和音樂來激發學生胸中的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深深地打動學生的心靈。然后以讀啟悟,品讀詩歌。
【教學設計】
[教學目的]
1.通過反復誦讀,感受黃河雄壯的氣魄和中華民族偉大堅強的精神。
2.初步認識黃河在中華民族中的特殊地位。
3.品讀歌詞中的語言。
[教學重難點]
重點:通過反復誦讀,感受黃河雄壯的氣魄和中華民族偉大堅強的精神。
難點:揣摩意蘊豐富的語句,理解其深刻含義。
[教學準備]
教師要深人認識關于黃河、《黃河大合唱》的知識,做好相關課件。
學生要尋找有關《黃河大合唱》的視聽資料,聆聽黃河大合唱中的豪邁歌聲。查找了關于黃河的地理知識、悠久的歷史及文化精神的資料。
[教學步驟]
一、導入
師:同學們,當一個民族處于危急存亡的時刻,我們實在需要母親河的召喚!當抗日烽火燃遍中華大地時,詩人光未然隨軍行進在黃河岸邊。雄奇壯麗的山河,英勇抗敵的戰士,使他感受到中華民族頑強的奮斗精神與不屈的意志。于是,他向著黃河母親,唱出了豪邁的頌歌!
(教師借助畫面、音樂的力量,調動學生的情感,使學生輕聲跟誦《黃河頌》。
學生展示自己課前的所了解的《黃河頌》的相關知識,了解《黃河頌》的寫作背景。)
二、自主學習,自由誦讀,初步品味歌詞中的語言
1.自由誦讀《黃河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2.醞釀感情,自由節選文中幾句或一節,給全班同學誦讀。
3.自我評價,品味課文中的語言。
教師設疑:你在剛才的朗讀中注意到了哪些問題?哪些地方或哪些詞句不夠滿意,為什么?
4.學生相互質疑,也可師生相互質疑,并提出建設性的意見。
5.全班評議首輪誦讀最佳者,予以鼓勵。
(教師對學生朗誦的要求無需過高,對課文的理解要求也無需過深,相信學生的感悟能力,把握住情感的基調、理解的基本方向即可。教師在此可以做出調整性的解答。)
三、感知課文,合作探究
l.主體部分中“望”字所統領的內容?
2.頌歌的首尾如何呼應的?
3.為什么把黃河比作“搖籃”和“屏障”?
4.“啊!黃河”在詩中反復出現,有什么作用?
(這個問題學生概括難度較大,教師可引導學生從以下幾個方面思考:黃河的自然特點、地理特征、黃河在歷史上對中華民族的貢獻,黃河已成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等等。)
四、小組合作,誦讀課文
1.鼓勵學生小組合作探究,設計多種形式合作朗誦。
例如:人員數量的搭配——二人組、三人組、四人組、男女混合組……
歌詞篇幅的選擇——全文、一小節、甚至一兩句。
詩句的具體分工——學生對所選語段進行分工朗誦,創造多樣式的朗誦方法。
2.全班評出最有情感感染力的最佳組合,予以鼓勵。
(本環節的設置意在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領略歌詞美感,將學生的情感逐漸引向高潮。)
五、深人探究,探尋詩歌的朗誦要點
教師質疑:以本課為例說明怎樣才能更好地朗誦一首詩詞?
(學生思考、討論。師生共議明確。)
1.把握詩詞的節奏、重音。
2.對詩人生平和時代背景的把握。
3.對詩詞語言的品味。
4.調節自己的感情。
學生再次自由朗誦,將剛才的所得加以體會。
讓首輪誦讀欠佳者再誦課文,展示自己的進步。
六、再誦課文
配以音樂,將學生的感情調至高峰,教師讀朗誦詞,全班一起朗誦。
七、拓展延伸
教師提供《長江之歌》歌詞,學生閱讀,并思考文后的題目。
多媒體顯示:《長江之歌》。
1.比較《長江之歌》與課文《黃河頌》,說說這兩首詩有什么內在聯系。
2.仿照“黃河頌”中比喻、擬人的寫法,以“啊!老師”(或母親,朋友……)為題,寫一兩個片斷。
3.課余欣賞《黃河頌》與《長江之歌》,在激昂高亢的旋律中領略黃河、長江的風采,感受歌中洋溢的愛國熱情。
【教學后記】
增強課堂活力是上好語文課的主要條件,要使課堂氣氛活躍,就要深入挖掘語文學科自身的兩大因素:情感因素和理性因素,恰如其分予以表現,做到以情感人,以理服人。每一篇文章都包涵了豐富的情感和人文精神以及深刻的人生感悟,這是可以讓課堂教學展現無窮魅力的寶貴資源。這里的關鍵因素就是教師如何幫助學生把這種資源挖掘出來。因此,我在課文的導語、過渡語、總結語上精心設計,從而取得較好的課堂藝術效果。在進行《黃河頌》教學時,我要求查找了許多關于黃河的地理知識、悠久的歷史及文化精神的資料。在課前的交流中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此詩是《黃河大合唱》的歌詞,結合學生剛上過的本詩的音樂知識,播放了《黃河大合唱》的前三部音樂,從感性上感染學生,在接下來的誦讀中學生主動獨誦,四人組齊誦,全班齊讀,不知不覺上成朗讀課,學生也領會了詩中的意境與情感,朗讀非常感人。
在教學過程中,“提問”作為教與學雙向交流與互動,傳遞與反饋的有效方式,已被廣大師生所認可。但提問如果把握不好,變成“滿堂問”,或者提問價值不大,我認為,課堂提問應該體現這樣的功能,
一是體現教師對整篇文章的把握及課堂設計思路,它應該具有牽引學生思維的導向作用,它的先后承遞應該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二是要充分把握教材和了解學生之所需,要在教材和學生的交合點上,點出學生的真正起疑之處,方可真正調動學生的求知欲,在進行《黃河頌》的教學時,鑒于學生對于詩歌寫作的背景不太了解。所以,我在課堂開始之初就先介紹了寫作的背景,然后再讓學生分組進行合作探究,最后取得了不錯的效果。由此看來,課堂提問必須要針對學生的實際,并加以因勢利導,這樣學生的課堂思維才能被緊緊地抓住,課堂教學自然也就不會如一潭死水了。
七年級下《黃河頌》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 知識與技能:指導學生把握詩文基調,有表情朗讀詩文,培養學生鑒賞詩歌的能力。
、谶^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教學重點
反復誦讀,感悟詩歌的思想感情。
教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播放音樂《黃河大合唱》之第一、第二部。以強烈的氣勢感染學生,引起學生心靈的共鳴。
二、朗讀。要求用普通話正確流暢、充滿感情地朗讀。
、俳處煼蹲x。
、趯W生自由練習朗讀。
、蹖W生齊讀。
三、內容研討
①解題。本課題目是《黃河頌》,哪個詞是關鍵?(抓住“頌”字。)
、谶@首歌詞的一、三兩節很顯然是首尾呼應,但這兩段文字著眼點完全相同嗎?(第一節重點落在“黃河”上,第三節重點落在“中華兒女”上。)
③第二節是主體部分,主要是“頌黃河”,但并不是立即開始歌頌,在“頌”之前有一個蓄勢階段,如果在文中找出一個字來統領,應該是哪個字?(即“望”字。)
④“頌黃河”這一環節也有明顯的外部標志,這就是文中反復出現的“啊!黃河!”這句話把內容劃分為幾個層次?每個層次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菪〗Y課文。
用如下板書總結課文。
序曲主體尾聲
黃河偉大堅強望黃河頌黃河學習黃河精神
五、再朗讀
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要求學生根據《黃河頌》音樂,進行配樂詩朗誦。教師可根據具體情況安排學生齊讀、領讀或個別誦讀。
六、課外作業
、匍喿x《黃河大合唱》第三部分:《黃河之水天上來》。
《黃河頌》教案1②欣賞《黃河大合唱》音樂,學唱《黃河頌》部分,并進行表演唱
教后記:隨著詩人行進在黃河岸邊,感受黃河的氣魄,回想著雄奇壯麗的山河,英勇的戰士抗擊敵人的氣概,使學生感受到中華民族頑強的奮斗精神與不屈的意志!饵S河頌》給了學生一個了解先烈精神的機會。
七年級下《黃河頌》教案 篇4
[教學目的]
1.通過反復誦讀,感受黃河雄壯的氣魄和中華民族偉大堅強的精神。
2.初步認識黃河在中華民族中的特殊地位。
3.品讀歌詞中的語言。
[教學重難點]
重點:通過反復誦讀,感受黃河雄壯的氣魄和中華民族偉大堅強的精神。
難點:揣摩意蘊豐富的語句,理解其深刻含義。
[教學準備]
教師要深人認識關于黃河、《黃河大合唱》的知識,做好相關課件。
學生要尋找有關《黃河大合唱》的視聽資料,聆聽黃河大合唱中的豪邁歌聲。查找了關于黃河的地理知識、悠久的歷史及文化精神的資料。
[教學步驟]
一、導入
師:同學們,當一個民族處于危急存亡的時刻,我們實在需要母親河的召喚!當抗日烽火燃遍中華大地時,詩人光未然隨軍行進在黃河岸邊。雄奇壯麗的山河,英勇抗敵的戰士,使他感受到中華民族頑強的奮斗精神與不屈的意志。于是,他向著黃河母親,唱出了豪邁的頌歌!
(教師借助畫面、音樂的力量,調動學生的情感,使學生輕聲跟誦《黃河頌》。
學生展示自己課前的所了解的《黃河頌》的相關知識,了解《黃河頌》的寫作背景。)
二、自主學習,自由誦讀,初步品味歌詞中的語言
1.自由誦讀《黃河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2.醞釀感情,自由節選文中幾句或一節,給全班同學誦讀。
3.自我評價,品味課文中的語言。
教師設疑:你在剛才的朗讀中注意到了哪些問題?哪些地方或哪些詞句不夠滿意,為什么?
4.學生相互質疑,也可師生相互質疑,并提出建設性的意見。
5.全班評議首輪誦讀最佳者,予以鼓勵。
(教師對學生朗誦的要求無需過高,對課文的理解要求也無需過深,相信學生的感悟能力,把握住情感的基調、理解的基本方向即可。教師在此可以做出調整性的解答。)
三、感知課文,合作探究
1、主體部分中“望”字所統領的內容?
2、頌歌的首尾如何呼應的?
3、為什么把黃河比作“搖籃”和“屏障”?
4、“啊!黃河”在詩中反復出現,有什么作用?
(這個問題學生概括難度較大,教師可引導學生從以下幾個方面思考:黃河的自然特點、地理特征、黃河在歷史上對中華民族的貢獻,黃河已成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等等。)
五、小組合作,誦讀課文
1.鼓勵學生小組合作探究,設計多種形式合作朗誦。
例如:人員數量的搭配——二人組、三人組、四人組、男女混合組……
歌詞篇幅的選擇——全文、一小節、甚至一兩句。
詩句的具體分工——學生對所選語段進行分工朗誦,創造多樣式的朗誦方法。
2.全班評出最有情感感染力的最佳組合,予以鼓勵。
(本環節的設置意在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領略歌詞美感,將學生的情感逐漸引向高潮。)
六、深人探究,探尋詩歌的朗誦要點
教師質疑:以本課為例說明怎樣才能更好地朗誦一首詩詞?
(學生思考、討論。師生共議明確。)
1.把握詩詞的節奏、重音。
2.對詩人生平和時代背景的把握。
3.對詩詞語言的品味。
4.調節自己的感情。
學生再次自由朗誦,將剛才的所得加以體會。
讓首輪誦讀欠佳者再誦課文,展示自己的進步。
七、再誦課文
配以音樂,將學生的感情調至高峰,教師讀朗誦詞,全班一起朗誦。
八、拓展延伸
教師提供《長江之歌》歌詞,學生閱讀,并思考文后的題目。
多媒體顯示:《長江之歌》。
1.比較《長江之歌》與課文《黃河頌》,說說這兩首詩有什么內在聯系。
2.仿照“黃河頌”中比喻、擬人的寫法,以“啊!老師”(或母親,朋友……)為題,寫一兩個片斷。
3.課余欣賞《黃河頌》與《長江之歌》,在激昂高亢的旋律中領略黃河、長江的風采,感受歌中洋溢的愛國熱情。
增強課堂活力是上好語文課的主要條件,要使課堂氣氛活躍,就要深入挖掘語文學科自身的兩大因素:情感因素和理性因素,恰如其分予以表現,做到以情感人,以理服人。每一篇文章都包涵了豐富的情感和人文精神以及深刻的人生感悟,這是可以讓課堂教學展現無窮魅力的寶貴資源。這里的關鍵因素就是教師如何幫助學生把這種資源挖掘出來。因此,我在課文的導語、過渡語、總結語上精心設計,從而取得較好的課堂藝術效果。在進行《黃河頌》教學時,我要求查找了許多關于黃河的地理知識、悠久的歷史及文化精神的資料。在課前的交流中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此詩是《黃河大合唱》的歌詞,結合學生剛上過的本詩的音樂知識,播放了《黃河大合唱》的前三部音樂,從感性上感染學生,在接下來的誦讀中學生主動獨誦,四人組齊誦,全班齊讀,不知不覺上成朗讀課,學生也領會了詩中的意境與情感,朗讀非常感人。
在教學過程中,“提問”作為教與學雙向交流與互動,傳遞與反饋的有效方式,已被廣大師生所認可。但提問如果把握不好,變成“滿堂問”,或者提問價值不大,我認為,課堂提問應該體現這樣的功能,一是體現教師對整篇文章的把握及課堂設計思路,它應該具有牽引學生思維的導向作用,它的先后承遞應該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二是要充分把握教材和了解學生之所需,要在教材和學生的交合點上,點出學生的真正起疑之處,方可真正調動學生的求知欲,在進行《黃河頌》的教學時,鑒于學生對于詩歌寫作的背景不太了解。所以,我在課堂開始之初就先介紹了寫作的背景,然后再讓學生分組進行合作探究,最后取得了不錯的效果。由此看來,課堂提問必須要針對學生的實際,并加以因勢利導,這樣學生的課堂思維才能被緊緊地抓住,課堂教學自然也就不會如一潭死水了。
七年級下《黃河頌》教案 篇5
師:上課!同學們好!
生:老師好!
師:(平和,親切地):同學們,上課之前,先讓我們靜靜地聽一首歌曲,請你邊聽邊發揮想像,然后說說你聽后的感受。(播放歌曲《黃河頌》,板書學習目標一 欣賞:讓我們靜靜地聽。)
生:我感受到黃河流水洶涌澎湃,一瀉千里。
生:我聽見黃河在咆哮,在奔騰。
生:我感受到了黃河奔流不息的一種力量。
師:同學們對音樂的感悟能力真強,同學們想像的非常豐富!
早在1938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以后,日本侵略者的鐵蹄踐踏著華北大地,全國掀起了抗日救亡的新高潮,許多進步作家、藝術家希望通過自己創造的藝術形象反映現實斗爭,用以激發全國人民的抗日熱情。1939年,詩人光未然跟隨抗日戰士行軍到了黃河岸邊,感慨不已,于是寫下了歌頌黃河母親的大型組詩《黃河大合唱》,共由八個樂章組成,我們今天學習它的第二樂章《黃河頌》。
。ò鍟n題)
師:學習這首詩歌,我們首先要學會朗讀,像詩人一樣熱情歌頌我們偉大的母親--黃河!大家想一想,我們朗讀詩歌應注意些什么?
生:首先要注意感情,其次是語音和停頓。
師:以上這些朗讀要領具體在課文中應怎樣體現呢?
生:歌詞與朗頌詞之間要有較長的停頓。
生:感情要深沉、悲壯。
生:還有一些動詞要重讀,如:“掀、奔、劈”讀出贊頌之情。
師:剛才這幾位同學所說的幾個細節大家一定要在朗讀中細細體會,老師補充一點,文章最后兩句充滿戰斗的決心,要讀得鏗鏘有力。
師:下面讓我們高聲地朗讀起來,讀出對黃河的贊美之情。(板書教學目標 二 誦讀:讓我們朗朗地讀。)
。▽W生自由朗讀)
師:好。請同學們停下來。下面,我們來推薦同學讀一讀。
。、女生各一名朗讀)
師:以上兩位同學咬字都比較準確,語速也處理得比較得當,特別是付玉霞同學,讀出了悲壯,更讀出了激昂,讓我們用掌聲給他們鼓勵。◣熒恼疲
師:老師再給大家朗讀一遍,請大家邊聽邊細細揣摩。(師朗讀課文)
師:讀出氣勢,讀出詩人要表達的感情,我們還要更深刻地領會詩的內涵,下面先給大家兩分鐘時間認真思考,通過讀詩歌①你讀懂了什么?②你還有哪些疑問?(出示思考題)
。▽W生獨立思考,老師板書教學目標 三 品析:讓我們細細地品。)
師:把你讀懂的和沒有讀懂的在小組內討論交流。然后每個小組派一名代表發言:你這個小組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沒讀懂?(分小組討論)
師:我們一個小組一個小組說,別人說過的你可以不重復。
生:我們小組讀懂了“澎湃”、“狂瀾”、“宛轉”、“屏障”等詞語的含義,它們向我們展示了黃河的偉大氣勢和獨特的特征。我們沒有讀懂的是,為什么把″黃河″比作中華民族的搖籃?
師:他們讀懂了幾個雄壯豪邁的詞!
生:我們小組讀懂了標題中最關鍵的字是“頌”,表明整篇詩歌都在對黃河進行贊頌。我們不懂的是,為什么在演唱前安排一段朗誦詞?
師:很好!能夠抓住文題來領會內容。
生:我們小組讀懂了本詩是作者借對黃河的描繪歌頌,表達對民族精神的贊頌之情。我們不懂的是詩歌最后兩句為什么重復?
師:哦,深入理解了課文的主題。
生:我們小組讀懂了詩歌對黃河的贊頌部分,它用“啊,黃河”把它分為了三個層次。我們不懂的是為什么把黃河比作“民族的屏障”說它有“千萬條鐵的臂膀!
師:你們讀懂了三個層次!
生:我們小組結合課后練習,讀懂這首詩是屬于風格豪邁的詩歌,而我們曾經學過的何其芳的《秋天》、郭沫若的《靜夜》是屬委婉含蓄的。我們不懂的是,在贊頌黃河之前為什么還要“望”黃河呢?
師:你們小組還挺用心的,除了詩歌本身,還關注了課后練習。
生:我們小組讀懂了詩歌中黃河的驚濤澎湃的磅礴氣勢。不懂的是為什么最后一段要與中華兒女聯系上呢?
。ɡ蠋煱鍟杏懻摰牧鶄問題)
師:同學們回答得很精彩,提出的問題也很關鍵。接下來,我們一起討論解答。
生:老師,我知道,因為黃河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中華文化是在黃河流域中產生、發展起來的,是黃河養育了世代炎黃子孫。所以稱它為“搖籃”。
師:對,這是一個喑喻,生動形象地寫出了黃河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表達作者對黃河的贊美之情,詩中類似于此的比喻還有兩個″民族的屏障″″千萬條鐵的臂膀″分別是從黃河的地勢特點和自然特點作喻,肯定了黃河的保衛作用和激勵中華民族斗志的作用。
生:老師剛才講朗讀要點已講過,最后兩句是用反復的修辭手法,充滿了戰斗的決心。
師:對了,這里用反復起強調作用,表達了對民族精神的贊頌,也表達了必勝的信心。
生:我覺得演唱前安排一段朗誦詞的目的是引起聽眾的注意,知道是歌唱黃河的歌。
師:你說的不無道理,前面的朗誦詞交代演唱主題,確定演唱基調,有“引言”的作用。
生:我認為在贊頌黃河之前先“望”黃河,是不是先描寫,再歌頌﹖
師:確實如此,作者在歌頌黃河之前,有一個蓄勢階段,“望”中既有寫實的成分,也有雄奇瑰麗的想像,條理清楚,章法嚴謹,為后面的歌頌作了很好地鋪墊。
生:我想回答最后一個問題,聯系時代背景,我們可以知道作者的寫作目的,就是要號召中華兒女學習黃河精神,抗日救國。我覺得詩歌最后道出的是作者的寫作目的。
師:學習黃河的偉大與堅強,號召中華兒女奮起抗爭,這確實是作者的心聲,讀到這,我們都會熱血沸騰,并將保衛祖國作為至高的誓言,下面讓我們面對黃河說一句心中的誓言,頌揚偉大的黃河吧。
。ò鍟虒W目標 四 頌揚:讓我們美美地說。)
生:黃河,你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搖籃,中華兒女因為你而驕傲自豪!
師:聲情并茂,激情高昂。
生:黃河的苦難史就是中華民族的屈辱史。
師:牢記:落后就要挨打,我們應該發奮圖強,讓偉大的祖國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生:黃河,你是我們偉大的母親河!
師:黃河啊,母親!
生:黃河,以她不朽的流淌,構筑成中華民族的主動脈。
師:運用喑喻,形神兼備。
……
師:我們永遠以黃河為自豪,讓我們再來一起朗讀詩歌,共同贊頌黃河,歌頌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
(配樂,一生領讀朗讀詞,師生齊聲誦讀歌詞。)
師:(激昂、深情地):革命烈士拋頭顱灑熱血,為我們換來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今天的中華民族還沒有強大到無人敢欺侮。我們今天仍然要以黃河為榜樣,學習它的偉大堅強,為使我們民族躋身于世界強國之林而奉獻自己的力量!下課。
名師點評
李昌翠老師執教的《黃河頌》屬詩歌教學范疇,在課堂上體現了詩歌教學的特征。全課由“感受→誦讀→品析→說話”四部分組成,思路清晰,結構完美;并且,教師在教學中特別注意了示范、點撥和指導;還有一個最突出的優點,“特別舍得給學生時間”。
這節課的弱點表現在:個別細節的處理不夠深入。在朗讀教學上,應抓住課題中的“頌”和課文內容中的“贊”來組織,重要的是讀出“贊”“頌”的語氣,這可以從關鍵的詞、短語式的句、呼告語以及層意的把握等方面來訓練!白x出語氣”是本課朗讀教學的一個“抓手”。在“說話”這個教學環節,話題顯得比較大,不如讓學生結合課文內容用句式說話:“作者寫黃河,就是寫 ”。這樣,更便于學生聯系文本,理解文本,并使教學緊扣住文本。(余映潮)
七年級下《黃河頌》教案 篇6
知識與技能
1.詞語積累與運用。
2.了解詩人光未然及組詩《黃河大合唱》。
3.了解黃河在中華民族歷的重要地位和地理位置上的重要性。
過程與方法
1.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2.理解詩歌頌揚黃河、贊頌民族偉大精神的內涵。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與自信心,增強保衛黃河、保衛祖國的決心,培養學生愛國主義情操。
1.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2.理解詩歌頌揚黃河、贊頌民族偉大精神的內涵。
1.理解詩歌借歌頌黃河來歌頌民族偉大精神的內涵。
2.揣摩某些語句的深刻含義。
教師:1.搜尋有關黃河的攝影作品和影像作品。
2.準備音樂作品《黃河大合唱》。
學生:1.查閱資料,了解詩人光未然及組詩《黃河大合唱》。
2.查閱歷史與地理資料,了解黃河在中國歷和地理位置上的重要作用。
一課時
朗誦詩歌,感知內容,領悟主旨。
一、導入
1.用多媒體播放關于黃河的照片和影像片段,然后請一兩個學生代表談觀后感。
2.請兩名學生根據課前搜集的資料介紹黃河在中國歷的重要地位和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3.教師小結:“一把黃土塑成千萬個你我,靜脈是長城,動脈是黃河!秉S河,是我們的母親河,它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
中華兒女,孕育出燦爛的華夏文明;它憑借天險屏障,抵御了一次又一次外族的入侵,凝聚了中華民族偉大堅強的精神。今天,我們來學習光未然的《黃河頌》,去領會黃河的英雄氣魄。
二、朗讀詩歌
1.學生初讀詩歌,教師提示注意讀準下列加點字的讀音:
2.學生自由朗讀,感知詩歌內容,揣摩詩歌的情感。
3.請一兩個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詩歌。教師點評,并及時給予朗讀指導:
(1)詩歌分為朗誦詞和歌詞兩大部分,朗誦時應該注意停頓,以示區別。
(2)“我站在高山之巔,望黃河滾滾,奔向東南!”一句總領下文,因此停頓要稍長。后面的四個分句注意重點詞語“掀”“奔”“劈”的重讀,且四句不妨越讀越激昂,以表現黃河的氣勢。
(3)“啊!黃河!”重復三次,三個“啊”要讀得深沉,聲音稍稍延長,“黃河”要讀得高昂,表明在歌頌。
(4)最后兩句“像你一樣的偉大堅強!”充滿了戰斗的決心,要讀得鏗鏘有力。
(5)全詩應讀出國難當頭,中華民族正處于危機之中的悲壯情懷,讀出熱血沸騰、壯懷激越的情感。
4.教師范讀,或播放朗讀磁帶,讓學生聽讀。
5.學生根據指導反復品讀。
6.師生一起齊聲朗誦。能配上音樂則更好。
三、內容研討
1.這首詩由朗誦詞和歌詞兩部分組成,從全詩來看,朗誦詞起什么作用?
2.歌詞部分,在歌頌黃河之前,對黃河作了一番描繪。這些句子表現了黃河的什么特點?
3.詩人從哪些方面贊美黃河的英雄氣魄?反復出現的“啊!黃河!”在詩中起什么作用?
4.如何理解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是“民族的屏障”?
5.詩歌是怎樣營造歌詞的畫面之美的?
6.如何把握《黃河頌》語言上的特點?
7.詩人借歌頌黃河表達了什么感情?
學生們先獨立思考,然后交流討論,明確:
1.朗誦詞提綱挈領地概括了黃河的性格,引出下面的唱詞。
2.描繪黃河的句子是“望黃河滾滾”所統領的四句。表現了黃河一往無前、無堅不摧的特點。
3.“啊!黃河!”一句在詩中出現了三次,把歌詞主體部分從“啊!黃河!/你是中華民族的搖籃”到“將要在你的哺育下/發揚滋長”分為三個層次,從三個方面贊頌了黃河的英雄氣魄,即黃河哺育了中華民族,黃河保衛了中華民族,黃河還將激勵著中華民族勇往直前。(這
個問題學生概括難度較大,教師可引導學生從以下幾個方面思考:黃河的自然特點、地理特征、黃河在歷對中華民族的貢獻等)
4.把黃河比喻為“中華民族的搖籃”,形象地說明了黃河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中華文化在黃河流域產生、發展、壯大,黃河哺育滋養了世代炎黃子孫。把黃河比喻為“民族的屏障”,則表明黃河天險作為軍事屏障對中華民族起著保衛作用,黃河的偉大堅強精神,足以成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這是中華民族抵御外侮的制勝法寶。
5.本詩塑造了一個源遠流長、氣勢磅礴、奔騰不息的黃河形象,給人以雄壯豪邁的美感。“驚濤澎湃,掀起萬丈狂瀾”,這樣的氣勢多么雄偉;“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兩面”,這樣的氣度和力量無堅不摧;“濁流宛轉,結成九曲連環;從昆侖山下/奔向黃海之邊”,這樣一條金色的巨龍源遠流長;“你一瀉萬丈,浩浩蕩蕩”,這樣的氣魄是何等的偉大堅強!詩中的這些語句,刻畫出黃河氣勢雄偉、源遠流長的壯美形象,在讀者面前展開了一幅宏大壯闊的雄偉圖畫,營造了歌詞的畫面之美
6黃河頌(教案)。
6.語言節奏鮮明,韻律和諧,具有雄渾豪邁的風格。詩歌節奏感強,音節洪亮。以短句為主,兼以長句,自由奔放而錯落有致。在韻腳上,隔二三句押韻,形成自然的韻律。
7.詩人借歌頌黃河歌頌了我們的民族,激發廣大中華兒女的民族自豪感與自信心,激勵中華兒女像黃河一樣“偉大堅強”,以英勇的氣概和堅強的決心保衛黃河,保衛祖國。
四、配樂朗誦
師生齊誦詩歌,播放音樂《黃河頌》。
五、教師小結
昔日,黃河以他英雄的氣魄激勵著中華兒女浴血奮斗,贏得了民族的解放與獨立。今天,愿我們繼續宏揚黃河精神,勇往直前,把我們的民族建設得更加強大,把我們的祖國建設得更加繁榮。
本教學方案目標明確,重點突出。注重朗讀訓練,指導到位,且形式靈活多樣。整個課堂書聲不絕于耳,與圖片、音樂融為一體,共同營造出生動活潑、激情飛揚的氛圍。關于黃河精神與詩人感情等內容,教師講得很少,主要通過學生自己反復朗讀、感悟與交流討論去理解,體現了以學生為本的原則,學生欣賞詩歌的潛能得到了開發。
七年級下《黃河頌》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理解詩歌內容,培養學生愛國主義情感。 2。提高朗讀詩歌的能力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詩歌,理解詩歌贊頌黃河,贊頌民族偉大的內涵。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設計
導入
請一兩個學生談談黃河在中華民族歷史上的 重要地位和地理位置上的重要性。
感性認識
師生共同欣賞黃河照片和錄象
激發情感
請一兩個學生談觀后感
朗讀詩歌
1,學生齊讀詩歌
要求;了解詩歌內容,讀準字音,揣摩詩歌要表達的情感。
2,學生各自選取感興趣的部分反復練習朗讀。
要求,讀出感情,語音清晰,準確。
朗讀交流
請一兩個學生選取感興趣的部分在課堂上讀給全班同學聽,并請大家討論如何讀出感情。發言者也可以通過自己朗讀來表達意見 。
提示:
1。詩歌分為朗讀詞和歌詞兩大部分,朗讀時應該注意停頓,以示區別。
2。“我站在高山之顛,望黃河滾滾,奔向東南!币痪淇傤I下文,因此停頓要稍長。后面的四個分句注意重點詞語“奔”“劈”的重讀,且四句應該越讀越激昂,表現黃河的氣勢。
3,三個“啊”要讀得深沉,聲音稍稍延長,“黃河”要讀得高昂,表明在歌頌 。
4。最后的兩句“像你一樣的偉大堅強!”充滿了戰斗的決心,要讀得鏗鏘有力
內容研討
1,這首詩歌的主要內容是歌頌黃河,在歌頌前對黃河進行了一番描繪。你覺得這些句子表現了黃河的什
么特點 ?(一往無前,無堅不摧)
2,歌頌黃河的部分能分為幾個層次?分別是從那些方面進行贊頌的?
提示:以“!黃河!”為標志分為三層,分別從黃河的 歷史貢獻,地理特征,自然特點這三方面歌頌 了黃河。
3,結合時代背景,你認為作者描繪黃河一往無前,無堅不摧的特點,歌頌它偉大堅強的精神,是要表達什么情感?
提示:作者借歌頌黃河來歌頌中華民族,以激發中華兒女的愛國豪情,號召中華兒女學習黃河偉大堅強的精神,保衛黃河,保衛中國。
再次朗讀
在理解詩歌的基礎上,教師與學生齊讀詩歌,共同贊頌黃河,贊頌偉大的中華民族 。
結束語
革命烈士拋頭顱灑熱血為我們換來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但是,今天的中華民族還沒有強大到無人敢欺凌。美國等一些西方發達國家仍然在用各種方式來欺負我們。所以,我們今天仍然要以黃河為榜樣,學習它的偉大和堅強,團結起來,振興中華!為使我們的民族躋身世界強國之林而奉獻自己的力量! 作者郵箱:
七年級下《黃河頌》教案 篇8
課時計劃
20xx年上期總第課時
計劃課時
第課時
課題:黃河頌
教學內容:
《黃河頌》,旋律激昂,氣勢磅礴,充滿了強烈的沖擊力和震撼力,展示了黃河桀驁不馴的血性和中華民族的英雄氣概。能激發學生胸中的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深深地打動學生的心靈。
教學語言詩意化,環節緊湊,學生激情如行云流水般暢通無阻,以讀啟悟,品讀詩歌。
學習目標:
1、用普通話正確流暢、充滿感情地朗讀課文。
2、整體把握歌詞主體部分。
3、體會詩歌蘊含的濃烈的愛國熱情,培養愛國情懷。
重難點及策略:
調動學生情感,充滿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方法設計:
了解時代背景,激發愛國熱情,打動學生心靈。
抓住詩歌的節奏與感情反復朗讀,并背誦詩歌。
以詩歌第二節的關鍵詞分析來深入理解詩歌。
教學資源與教具:多媒體輔助教學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營造氛圍
。1)、師:生生不息的中華民族啊!長城是靜脈,黃河是動脈。黃河,偉大的母親河!
。2)、學生欣賞。黃河奔騰不息的畫面。
師(配畫音):這就是的黃河!這就是勇往直前的黃河!這就是孕育了五千年華夏文明的黃河!
(3)、師:1938年,日本的鐵蹄肆意踐踏我國領土,黃河危在旦夕,中華民族危在旦夕。當抗日的烽火燃遍中國大地時,華夏民族的優秀兒女。еS河的英雄氣魄,投入了抗日戰爭的滾滾洪流之中。
板書:黃河頌。
二、欣賞《黃河頌》,感受激情
1、師:黃河頌,是黃河的頌歌,是時代的頌歌,是中華民族的頌歌,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堅忍不拔、永往直前的頌歌。讓我們來欣賞一曲黃河的深情頌歌。(聽錄音磁帶。)
2、師:同學們,欣賞了《黃河頌》,老師的胸中也激越澎湃呀!我也要高歌一曲,你們覺得老師該用什么樣的語氣來朗讀呢?
明確:激昂、雄健、悲壯!
3、教師配樂詩朗誦。
4、生齊讀,吟詠成誦
學生齊讀課文。
三、朗讀、品味
1、品味語言,感悟詩情
師:我們已被黃河所感染、所鼓舞,讓我們再一次走進詩篇,去聆聽黃河的聲音,去感悟中華民族的靈魂吧!
(1)、《黃河頌》由序曲、主體、尾聲三部分組成,序曲展示了黃河的偉大堅強,主體歌頌了黃河的偉大精神,尾聲號召我們學習黃河的精神。
板書:序曲、主體、尾聲
。2)、讓我們聚焦于黃河的主體部分吧!主體部分是由繪黃河、頌黃河兩部分組成,繪黃河,繪出了黃河的磅礴氣勢,繪出了黃河的英雄氣魄。
師:男同學來讀繪黃河部分,我相信,你們一定能讀出氣勢。
。3)、那同學們,頌黃河部分又在頌揚黃河的什么精神呢?我們看,有一個句子反復出現了三次,那就是——“。↑S河!”,是從哪三個方面來贊頌了黃河的英雄氣魄呢?
板書:搖籃、屏障、臂膀。
(4)、詩人反復吟唱:“!黃河!”,我們應該怎樣來讀出這三個小節的情感與氣魄呢?
分小組討論,試讀。
抽讀后明確:第一節,舒緩深沉;第二節,堅強有力;第三節,高亢激昂。
(5)、分成三個小組來讀這三個小節。
師:黃河是搖籃,養育了炎黃子孫;黃河是屏障,護衛了神圣國土;黃河是臂膀,激勵著中華民族!黃河,是我們的母親河!象征著我們中華的民族魂!
板書:民族魂
2、角色朗讀、體味詩情
。1)、教師小結:《黃河頌》,以它充滿斗爭性的激昂旋律與黃河般桀驁不馴的血性激勵中華兒女與日寇英勇搏擊,今天它仍然以其氣勢磅礴的史詩般的英雄氣概感染著一代又一代人。
(2)、師朗讀朗誦詞,女生、男生分讀繪黃河、頌黃河部分,全班齊讀尾聲。
四、拓展延申
師:可在我們今天呢?近世以來,黃河屢次泛濫,造成了若干破壞。這是人為因素所造成的惡果,是不肖的炎黃子孫的“杰作”。植被的破壞,水土的流失,愈而愈形嚴重,黃河怎能不頻繁泛濫?
請同學們下課后搜集有關黃河的資料,來保護我們的黃河,我們的母親河!
作業:
背誦這篇課文
板書:
黃河頌
序曲、
主體、搖籃、屏障、臂膀民族魂
尾聲
《黃河頌》教學后記
詩歌貴形象思維,且講究含蓄。當詩人描繪事物時,他的目的往往不在于說這事物怎樣,而在于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寫景則是借景抒情,詠物則是借物言志。而這些形象也好,情感也好,無不依賴于詩歌語言的表述。因此,在進行詩歌教學時切不可從“抽象”再次走向“抽象”。教師可以充分運用表情與動作的感染;教師板畫的直觀;錄音配樂、CAI課件的使用……化“抽象”為“形象”。詩歌教學中的一切審美活動都是以學生對審美對象的直接感知開始的,并在這過程中不斷地豐富和深化。
一、借助美讀
所謂“美讀”就是指“有節奏、有感情地朗讀”(葉圣陶語)。詩歌,主要通過有節奏、有感情的朗讀來體會語言的美和意境的美。
美讀現代詩,首先必須把握其思想內容,根據思想內容,確定情感基調。根據情感的需要,確立語速!饵S河頌》唱出黃河的雷霆萬鈞之勢,奔騰咆哮之聲,更寫出中華民族不懼艱險,勇于開拓,勇往直前的精神。聯系時代特征,讀出激昂、雄健、悲壯!再根據詩歌意境,確定輕讀重讀及音長音短,讀出詩歌的韻味。形式靈活多樣,教師范讀,學生個別讀、分組讀、齊讀,……
二、借助音樂
古人云:“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比藗儗τ谝魳返捏w驗,是一種心靈的感受,而對于一般的文學作品,卻未必能產生心靈上的共鳴!饵S河頌》音樂壯闊、熱情、深切,表現了險峽急流、怒濤旋渦、礁石瀑布,歌頌了黃河氣勢宏偉,歷史源遠流長。學生聽后,激情澎湃,情不可遏,在其中激越飛騰,在其中濡染陶冶。
總之,我們不僅要探尋提供有豐富審美價值的審美對象,更要運用一切可行手段,如借助物像、借助畫面、借助音樂、借助美讀、借助移情等,從而豐富學生的審美感知,使學生對詩歌作品的思想內容有深刻的領悟和啟迪,情感產生強烈的共鳴,染上作者的情緒色調。所以我們進行詩歌教學時,要充分挖掘詩歌本身的美感,讓學生感到,即使是“枯燥的哲理”,也是美的,美就能夠接受。方能使整個詩歌教學過程籠罩在師生所創造的特定的氣氛和情調中,使學生在和諧、熱情、活潑、充滿美感的課堂氛圍中感知美、欣賞美。
七年級下《黃河頌》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掌握字詞,背誦;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理解詩歌的內容,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操。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詩歌,理解詩歌贊頌黃河、贊頌民族偉大精神的偉大內涵。
教學難點: 聯系時代背景理解詩歌的內容,調動并培養學生的愛國熱情。
教學時數: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教師:同學們,被喻為母親河的黃河是我們的中華民族的搖籃。______大家見過黃河沒有?______沒有。那就先讓我們欣賞一下黃河的畫面。(播放黃河畫面的視頻)黃河以它雄渾的氣魄,高遠的形象,入詩、入畫、入曲。人們歌詠它,是因為它古老,它孕育了華夏五千年的文明;因為它厚重,它本身就是一部中華民族的歷史;還因為它滄桑,它與它的人民一起經歷過抗爭與苦難。
在上個世紀,日本帝國主義入侵中國,民族危在旦夕,黃河就以它磅礴的氣勢激勵它的兒女奔赴抗日前線。那是在1938年9月,詩人光未然帶領他的抗敵演出隊來到了黃河,來到了壺口瀑布.滔滔的黃河水,在詩人的心中掀起萬丈狂瀾,他揮筆寫下了不朽的詩篇——《黃河頌》。這節課我們就來共同學習光未然的《黃河頌》。
二、介紹作家和寫作背景:
先讓學生介紹。
《黃河頌》是著名詩人光未然(原名:張光年)與音樂家冼星海合作的音樂作品《黃河大合唱》中的第二章歌詞!饵S河大合唱》共八章,其中《黃河頌》、《黃水謠》、《保衛黃河》,傳誦最廣。
當時,日寇的鐵蹄肆意踐踏著中華大地,詩人隨八路軍行進到黃河岸邊,雄奇壯麗的山河,偉大而堅強的軍民,怎不讓他唱出豪邁的頌歌。
三、既然《黃河頌》是一部音樂作品,那先讓我們來聽歌,好不好?大家在聽歌的過程中注意感受這首歌表達了什么樣的情感。(放歌曲)
這首歌雄渾、高亢,聽后你有什么感受?——激動、振奮。用四字成語概括,那就是心潮澎湃、熱血沸騰。下面大家就帶著這激動的心情、昂揚的熱情進入課文的朗讀,在沒朗讀課文之前我們先掃清字詞的障礙:
1.注意下列黑體字的讀音
diān péng pài kuáng lán
巔 澎 湃 狂 瀾
bǔ píng zī
哺 育 屏 障 滋 長
下面大家就自由的、大聲的朗讀課文,把我們澎湃的激情宣泄出來吧!
2.指導閱讀
、.朗誦詩歌要注意以下幾點:朗讀時應該注意停頓、節奏和對文章感情的把握。
、.“我站在高山之巔,望黃河滾滾,奔向東南”一句總領下文,因此停頓要稍長。后面的四個分句注意重點詞語“掀”“奔”“劈”的重讀,且四句不妨越讀越激昂,以表現的黃河的氣勢。
、 三個“啊”要讀得深沉,聲音稍稍延長,“黃河”要讀得高昂,表明在歌頌。
、 最后的兩句“像你一樣的偉大堅強!”充滿了戰斗的決心,要讀得鏗鏘有力。)
3.欣賞朗誦視頻
大家在聽讀的過程中,有沒有發現這段朗誦比我們課文多了一段文字,這段文字是這首詩的朗誦詞。
朗誦詞有什么作用呢?提示、領起、鋪墊的作用,還有揭示主題和渲染氛圍的作用。
4.師生合作朗讀課文
四、梳理文章的脈絡:
望黃河
頌黃河 偉大堅強
贊祖國
五、問題探究:
1詩人從哪些方面贊美了黃河的氣魄?他借歌頌黃河表達了什么感情?
2如何理解黃河是搖籃?是屏障?
3如何理解黃河“向南北兩岸伸出千萬條鐵的臂膀”?
4歌頌部分反復出現“啊!黃河!”有什么作用?
研討第四個問題:這是一種呼告的修辭,就好象面對黃河在大聲呼喊。三次出現“啊!黃河!”很自然地把文章分為三個層次。
第一個“啊,黃河!”是從歷史的角度來贊頌黃河對中國的貢獻,寫到了黃河是中華民族的
籃,既然是搖籃,我們就應該讀得深情一點。
第二個“啊,黃河!”它是從地理位置的優勢來描寫、抒發對黃河的情感。所以,讀得要比第一個稍微帶點感情一些。寫到了它像一個巨人。既然是一個巨人,我們就應該讀得更加堅定。
而第三個則是寫的黃河的澤被眾生,它為中華民族做出的貢獻。所以,讀時感情要最濃厚的。寫到了它哺育了中華民族的兒女,我們就應該在讀這一段的時候使感情達到頂峰。
七、聯想:
面對祖國大好河山,歷代文人寫過不少關于“黃河”的詩句,你知道哪些?
關于“黃河”的詩句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里潼關路。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學了《黃河頌》這篇文章,你們一定有很多收獲,談談你們的感想吧!
課下延伸:
1 閱讀《黃河大合唱》的第三章《黃河之水天上來》,及其它歌唱祖國山河的詩歌。
2 欣賞《黃河大合唱》音樂。
3 搜集黃河過去、現在的自然環境資料,然后寫出個人看法。
七年級下《黃河頌》教案 篇10
教后記一:《黃河頌》教學主問題的設計
一、 導入 :歌曲是生活的陽光雨露,一首優秀的歌曲就是一個時代的心靈,給我們感動,讓我們歡暢,更讓我們久久難忘。今天就讓我們重溫幾首經典詞作,感受一下其中的心聲和魅力。 欣賞歌曲:《黃河頌》。
二、1、老師師首先范讀課文第1小節的朗誦詞部分,并以此節為例,作朗誦方法指導。(1)將第1小節默讀1遍,了解大致內容與句式特點。(2)標出節奏、重音和韻腳。(3) 輕聲試讀幾遍。(4)大聲朗讀,音量以能夠聽清自己的聲音為準。
2.請幾位同學朗誦,請全班同學點評。
3.全班齊讀,相互討論,集體點評。
4.分角色表演朗誦,全體起立,配樂朗誦《黃河頌》,導師讀朗誦詞部分,同學讀歌詞部分。
5、學生 自由發言,談談朗誦后對黃河的英雄氣概與中華民族偉大品格的感悟。
三、分組找一下自己所喜歡的詞句,聯系生活中的例子,談談自己的體會;
再分組找一下自己不理解的詞句,小組討論討論。
四、合作探索1. 詩人為什么把黃河比作“搖籃”和“屏障”?
2. 課文從哪些方面贊頌了黃河的偉大和堅強?
3. 詩人寫黃河的意圖是什么?
4. 你認為這首詩中有哪些表現技法值得學習? 各小組按要求討論探索,記錄要點,踴躍發言后,師生一起明確上述問題的答案。明確1:因為黃河流域是中華民族的發源地,把它比作搖籃可以形象確切地表現黃河的歷史功績。黃河洶涌澎湃,勢不可擋,是阻擋外敵入侵、保衛中華民族的又一道鋼鐵長城,因此詩人稱之為“屏障”。明確2:課文是從自然特點、地理優勢和民族貢獻幾方面贊頌黃河的偉大堅強。明確3:在詩人筆下,黃河是中華民族英勇豪邁、不屈不撓、偉大堅強的象征,因此詩人借贊頌黃河來激發我們中華民族的自豪感、自信心和凝聚力,動員全民族億萬英雄兒女像黃河那樣偉大堅強!這是借物抒懷的寫法,正像矛盾在《白楊禮贊》中借贊美白楊而贊美抗日軍民一樣。明確4:課文中值得學習借鑒的表現技法主要有(1)呼告,如“啊,朋友!”有助于明確抒情對象,直接抒發強烈的感情。(2)反復,如“啊,黃河!”在詩中反復出現,起到了加強結構,渲染感情,突出主題的作用。(3)比喻擬人,如“你是中華民族的搖籃”,“你一瀉千里,……伸出千萬條鐵的臂膀”等詩句,賦予了黃河無限豐富的生命,使她像母親一樣親切深情。
教后記二:《爸爸的花兒落了》教學主問題的設計:
一、師生一起欣賞文章的結尾,通過改變文字,改變符號來進一步體會作者的感情。
PPT出示結尾,老師輕聲范讀,提問:“爸爸的花兒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1、這兩句話什么意思?(愛養花的爸爸去世了,我也長大了。)生命如花,縱使多情而美麗,但有一天,它會無奈地凋謝殞落,這句話寫出了作者對父親去世的無限哀痛與思念。
2、能不能直接改成“爸爸去世了,我也長大了”?(原文含蓄,寄蘊著英子深深的哀痛與思念,并且照應了題目,照應了爸爸的個性。)
3、這個標點能不能修改?
如果學生說不能,那我出示我的兩組標點“!……”和“,!”;如果學生能改,那么討論哪個更好。(“句號”能夠表現出英子在遭遇不幸時的坦然和鎮定。)——改動標點,表達的情感就不一樣了。語言有時就是這樣巧妙。我們在閱讀時要仔細體會,不要放過一個標點。
二、一起來討論:
1、“我已不再是小孩子”,文章中表現在哪里? (閱讀47——55)
主要是54節與49節的對比:
“瘦雞妹妹還在搶燕燕的小玩意兒,弟弟把沙土灌進玻璃瓶里。是的,這里就數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
(“還”字不能刪除,再一次看弟妹,英子的眼光儼然從同齡人變成一個小大人,爸爸的去世逼迫著12歲她不得不堅強的面對現實。她反復地對自己心理暗示,讓自己鎮定沉著起來。)
2、在獲悉父親噩耗之前,英子也曾是個小孩子。能在文章中找出根據么?
在父親去世前,英子和其他孩子一樣單純稚氣,例子很多,主要抓住三個部分:
。4——11)中的第7和11節
[“那么爸不也可以硬著頭皮從床上起來到我們學校去嗎?”
爸爸看著我,搖搖頭,不說話了。他把臉轉向墻那邊,舉起他的手,看那上面的指甲。然后,他又轉過臉來叮囑我:
“明天要早起,收拾好就到學校去,這是你在小學的最后一天了,可不能遲到!”
“我知道,爸爸!
“沒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經大了,是不是?”
“是。”我雖然這么答應了,但是覺得爸爸講的話使我很不舒服,自從六年前的那一次,我何曾再遲到過?]
(這一段可以讓學生來分角色讀一讀,進一步體會父親的愛)
。12——21)中的12、13、20節
[最糟的是爸爸不許小孩子上學乘車的,他不管你晚不晚。]
[ 我上學不但要晚了,而且要被媽媽打扮得穿上肥大的夾襖,(是在夏天。┨咄现缓夏_的油鞋,舉著一把大油紙傘,走向學校去!想到這么不舒服的上學,我竟有勇氣賴在床上不起來了]
[我是一只狼狽的小狗,被宋媽抱上了洋車第一次花錢坐車去上學。]
。34——46)中34、39、41節
[我們是多么喜歡長高了變成大人,我們又是多么怕呢!當我們回到小學來的時候,無論長得多么高,多么大,老師!你們要永遠拿我當個孩子呀!][ 這些人都隨著我的長大沒有了影子了。他們是跟著我失去的童年一起失去了嗎?][ “爸爸!”]
3、天真稚氣的英子是如何成長起來的呢?我們一起來品讀英子的成長經歷吧!
(要求:請將下面的句子補充完整,“ ,英子逐漸成長……” 并有感情的用文中的話來證明自己的觀點。)
相對來說比較開放,英子的成長中有老師的教誨,宋媽、蘭姨娘的叮囑,躲在草叢里的人的承諾,當然最重要的是爸爸嚴厲深沉的愛。
談爸爸主要是三個部分
(3——11)(12——27)(40——46)
a.在爸爸的熱忱鼓勵下,英子逐漸成長!坝⒆,不要怕,無論什么困難的事,只要硬著頭皮去做,就闖過去了!J練,闖練,英子。”正是爸爸的鼓勵使“我”戰勝了自己,獨自去銀行寄錢,獨自參加了畢業典禮。……
b.在爸爸的嚴格要求下,英子逐漸成長。一年級的一天,下大雨,“我”賴在床上不起來,爸爸站到“我”的床前,瞪著“我”:“怎么還不起來,快起!快起!……晚了也得去,怎么可以逃學!起!”爸爸氣極了,一把把“我”從床上拖起來,從桌上抄起雞毛撣子打了“我”,爸爸把“我”從床頭打到床角,從床上打到床下,外面的雨聲混合著“我”的哭聲。“我”哭號,躲避,最后還是冒著大雨上學去了。從那以后,“我”總是很早就到校。
c.在爸爸的細心關愛下,英子逐漸成長。盡管因賴床不起而受到爸爸懲罰,但爸爸卻破例讓“我”坐洋車去上學。爸爸還把花夾襖送到學校來,“看著我穿上,又拿出兩個銅板來給我!边@在“我”幼小的心靈中激起了陣陣漣漪,使“我”在以后的生活學習中能夠處處嚴格要求自己。
d.在爸爸的殷切期望中,英子逐漸成長!傲昵八麉⒓恿宋覀儗W校的那次歡送畢業同學同樂會時,曾經要我好好用功,六年后也代表同學領畢業證書和致謝詞。今天,“六年后”到了,我真的被選做這件事!薄皼]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 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經大了,是不是?……不要怕,英子,你要學做許多事,將來好幫著你媽媽。你最大!边@是爸爸對“我”的殷切期望,更是綿綿無盡的牽掛。當我得知爸爸去世的消息后,“我”從來沒有過這樣的鎮定,這樣的安靜。走過院子,看到那垂落的夾竹桃,我默念著:爸爸的花兒落了,我已不再是孩子。
重點是抓住“嚴厲”與“溫和”,總結:正是爸爸這嚴厲而不失溫暖的愛,給了英子成長的勇氣和成熟的力量!
四、感悟與體驗:
為什么直到獲悉爸爸噩耗的那一刻,英子才突然地意識到自己必須成熟起來?
。ㄗ骷业墓适陆Y束了,而讀者的閱讀才剛剛開始,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理解和感悟。)
讓我們分享你的理解,聆聽你的成長故事。
主要是談談對文章的理解,說說自己成長的故事!煺叟c磨難能讓人成長起來。
等學生談過之后,自己也談談理解:生命是一樹繁花,風霜是一根鐵鞭,一朵一朵的擊落,等到擊完的時候,把滿地殘紅踏入泥沙,而后,醞釀著下一個春天……爸爸的花兒落了,英子的花兒正悄然開放。
五、總結升華:
PPT重新播放《送別》,在這堂即將的時候,讓我們再一次聆聽影片中反復出現的驪歌,回顧這篇樸素的小說,相信每聽一次,每看一遍,都會有不同的感受。最后送給大家一句話:只有坦然送別過去,才能迎接美好的將來!
七年級下《黃河頌》教案 篇11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字、詞的積累,對詩歌內容的理解;
2.過程與方法目標:培養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及發散思維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培養熱愛祖國的感情。
教學重點:
1.培養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及發散思維能力;
2.培養熱愛祖國的熱情。
教學難點:培養發散思維能力。
教學方法:讀、悟、賞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總第9課時)
一、情境導入:黃河流域是中華民族文明的發源地,它孕育了五千年的古國文化,哺育了流域兩岸的人民。黃河驚濤澎湃,具有恢弘的氣勢,而且它源遠流長、九曲連環,仿佛象征了我們中華民族曾經有過的榮辱興衰。每一個看到它的人都會為之而感動。在抗日戰爭期間,我國詩人光未然跟隨抗日戰士行軍來到了黃河岸邊,看到這一奇景,感慨不已,于是寫下了歌頌黃河母親的豪邁頌歌《黃河頌》,今天,我們將一起學習這首詩歌,不但要領會它的內涵,還要學會朗誦,像詩人一樣熱情地歌頌我們偉大的母親——黃河!板書:黃河頌光未然
二、反復朗讀,感知課文
1、請同學們聽老師范讀,在聽讀的過程中感受詩人的感情。
思考:全詩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感情?(生答:對黃河,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2、通過你對詩的理解,大聲的有感情的自由朗讀課文。思考:詩人從哪幾個方面贊美黃河?
3、大家在充分領悟詩的情感基礎上齊讀全詩。
三、朗讀交流
1、四人小組中的成員進行朗讀交流,相互做出評價。
2、請兩到三名學生選取自己喜歡的部分在課堂上朗讀,并請全體學生討論如何讀得更好,更能讀出感情。發言者也可通過自己朗讀來表達意見。
3、全班齊讀詩歌。
教師時時提醒學生:出感情才能讀好詩歌。朗讀技巧的指導不多過細,盡量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朗讀來體會。老師視情況適當的范讀。以下幾點供參考:
、僭姼璺譃槔收b詞和歌詞兩大部分,朗讀時應該注意停頓,以示區別。
、凇拔艺驹诟呱街畮p,望黃河滾滾,奔向東南”一句總領下文,因此停頓要稍長。后面的四個分句注意重點詞語“掀”“奔”“劈”的重讀,且四句不妨越讀越激昂,以表現的黃河的氣勢。
③三個“啊”要讀得深沉,聲音稍稍延長,“黃河”要讀得高昂,表明在歌頌。
④最后的兩句“像你一樣的偉大堅強!”充滿了戰斗的決心,要讀得鏗鏘有力。)
四、內容研討:學生分組研討,教師點撥指導
1、全詩分成朗誦詞和歌詞兩大部分,朗誦詞可以看作是一個序曲,它的主要內容和作用是什么?(了解黃河精神:偉大堅強,作用是引出下文的頌歌)
2、歌詞中哪些內容是來歌頌黃河的?分別是從哪些方面進行歌頌的?
3、在“頌”之前對黃河進行了一番描繪,表現了黃河怎樣的特點?
4、最后一段就是尾聲,主要寫了什么?(號召我們學習黃河精神)
5、結合時代背景,你認為這首詩歌的主題思想是什么?(借歌頌黃河來歌頌中華民族,以激發中華兒女的愛國豪情,號召中華兒女學習黃河偉大堅強的精神,保衛黃河,保衛中國)。
五、布置作業:1、閱讀《黃河大合唱》第三部分:《黃河之水天上來》。
2、欣賞《黃河大合唱》其它樂章的音樂。
第二課時(總第10課時)
一、檢查內容研討結果,進行內容賞析
。ㄒ唬┬蚯
師問:文章從結構上共分為幾大塊?
明確:兩塊。第一段是朗誦詞也就是序曲部分,第二段是歌詞即文章的主體部分。
在第一段中,朗誦詞開宗明義的說出了黃河表現出我們民族什么樣的精神?
明確:偉大堅強
讀朗誦詞板書:序曲贊美黃河偉大堅強主體
師問:黃河表現了中華民族偉大而又堅強的精神,請問這里運用了什么修辭?
明確:擬人。
。ǘ┲黧w:望黃河
師自問答:詩人在這里運用擬人手法把人身上所特有的精神品質及情感特征賦予了黃河,為什么黃河能代表民族的精神?首先我們來看詩人描寫黃河的形象和氣勢的詩句。詩人對黃河形象及氣勢的描繪從哪里到哪里?
明確:從“我站在高山之巔”到“劈成南北兩面”
師問:這部分內容在文中可由一個字來統領,應該是哪個字?
明確:望。
師問:站在高山之巔望黃河,詩人使用了哪些詞語來描繪黃河的形象和氣勢?
明確:滾滾、奔向、驚淘澎湃、萬丈狂瀾、宛轉、九曲連環、劈成等。
師問:請大家打開課本第一頁,看圖片,黃河在你眼中是一個什么形象?你能用你所知道的詞語或詩句對黃河的特征、形象、氣勢進行描繪嗎?自由回答。
板書:描繪黃河形象、氣勢
(三)主體:頌黃河
望黃河波濤滾滾,頌黃河氣壯山河。思考:作者從哪三個方面來歌頌黃河的偉大貢獻的?分割三層意思提示性的句子是哪句話?
明確:分割三層意思提示性的句子是“!黃河!”
。1)、歌頌黃河養育了中華民族,指出了黃河的歷史貢獻。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中華文化在黃河流域產生、發展、壯大,黃河哺育了世代炎黃子孫。
。2)、像一道天然屏障保衛著中華民族,指出黃河的地理優勢。
黃河天險在地理上可以作為軍事屏障,黃河的偉大堅強精神,更足以成為民族精神的城防。
。3)、歌頌黃河流域寬廣,澤被眾生,黃河是我們民族精神的象征,激勵著中華民族。
板書:歌頌黃河巨大貢獻
問:作者從外在形象,內在精神充分象征了我們中華民族什么樣的精神?
明確:偉大堅強
(四)尾聲
望黃河詩人心潮澎湃,對著黃河詩人有唱不盡的頌歌,最后詩人代表中華兒女發出向它學習的誓言,學習黃河什么樣的精神?
明確:偉大堅強的精神
師:以此全詩首尾呼應,渾然一體板書:尾聲學習黃河精神
四、問題研究,理解主題
1、作者僅僅是在寫黃河嗎?他借歌頌黃河,表達了什么樣的感情?
明確:不是。歌頌了中華民族頑強的奮斗精神與不屈的意志,表達了作者熱愛祖國的深厚感情。
2、在我們心中,“祖國”不是一個普通的名詞,她意味著大地、江河、民族等等。愛祖國,就是愛這些與我們息息相關的事物。請再次感受課文,談談文中你覺得哪些句子表達了作者對祖國深切的愛?同時用你的朗讀把這種愛表達出來?
五、總結課文,強化主題
剛才我們通過對課文的探討,進一步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詩人采用象征的手法表面上歌頌黃河,實際上是歌頌我們的民族,激勵中華兒女像黃河一樣“偉大堅強”,以英雄的氣概和堅強的決心保衛黃河,保衛中國。
板書:
黃河頌
光未然
序曲--------------->主體--------------->尾聲
贊美黃河 描寫黃河 歌頌黃河 學習黃河
------>
偉大堅強 形象、氣勢 巨大貢獻 精神
七年級下《黃河頌》教案 篇12
教學目標:
1.理解詩歌的內容,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操。
2.提高朗讀詩歌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讓學生說說你見到的黃河。
2、欣賞歌曲〈黃河頌〉。
教師:黃河是我們的母親河。它以雄渾的氣魄、高遠的形象在藝術作品當中廣泛出現。人們歌詠它,因為它古老,它孕育了華夏五千年的文明;因為它厚重,它本身就是一部中華民族的歷史;還因為它蒼桑,它與它的人們一起經歷過抗爭與苦難。下面就請同學們欣賞一首和黃河有關的歌曲,希望大家用心去感受。
3、讓學生說說聽之后的感受。
4、這首歌曲的名字是?詞作者是?曲作者呢?
二、介紹寫作背景:
先讓學生介紹。
1938年,抗戰正在激烈進行,日本侵略者的鐵蹄正踐踏著華北大地。在中華民族到最危險的時刻,英勇無畏的華夏兒女將全國抗日救亡運動推入高潮,1938年9月,詩人光未然帶領抗敵演出隊來到了黃河,來到了壺口瀑布。滔滔的黃河水,在詩人心中掀起了萬丈狂瀾,他揮筆寫下了不朽的詩篇--《黃河頌》。人民音樂家冼星海讀到了《黃河頌》這首組詩也是異常激動,觸發了他的創作靈感。他和光未然合作,連續寫作六天,完成了一部史詩性的音樂作品《黃河大合唱》。這組歌隨后唱過大江上下,激勵著中華兒女為祖國的尊嚴而戰!饵S河大合唱》一共八個樂章,其中的《黃河頌》、《黃水謠》和《保衛黃河》流傳最廣。今天呢,老師就和大家一起來學習第二樂章《黃河頌》。
二、讀,感悟。
1、解題:課文的題目為“黃河頌”,其關鍵詞應是?
課文分為兩部分:朗誦詞、歌詞。
2、聽課文配樂朗誦。要求:(1)體會朗誦詞的作用(2)朗誦者是如何朗誦的?在一些關鍵處做標注。
3、思考朗誦詞的作用:朗誦詞在歌詞之前,可以起到一種鋪墊、提示、總起這樣的作用。他提示我們后面的歌詞要贊頌黃河的英雄氣魄和民族精神。
4、一起來把朗誦詞讀一下,體會它所起的作用。同時,老師希望,在能夠對后文起到作用的關鍵詞、句同學們應當在讀的時候加強語氣。
5、快速瀏覽歌詞,思考你認為哪些詩句直接描寫了黃河的英雄氣魄,而哪些詩句又集中地贊頌了黃河所代表的民族精神?。
從“我站在高山之巔”一直到“劈成南北兩面”,這描寫了黃河的英雄氣魄。
6、自讀,體會怎樣通過朗讀表現黃河的英雄氣魄。(提示:注意重要詞語)
(1)望黃河滾滾”的“望應該拖長一點(2)奔向東南”的“奔”讀得快一點,要用力。(3)“掀起萬丈狂瀾”的“掀”聲音也應當隨之高亢起來。(4)“濁流宛轉,結成九曲連環讀得有一種高低起伏的感覺。(5)劈成南北兩面要用力,干脆。
(2)看來,我們要讀好課文,讀好詩篇,一定要讀好關鍵詞。
7.齊讀這一節。
8.:很好!這就是黃河的氣魄!一瀉千里,氣勢磅礴,所以見到黃河這樣的一種氣魄,詩人對它的贊頌之情隨之也油然而生,噴勃而出。所以,后面就是在贊頌黃河,對吧!我們可以根據一個很明顯的標志把這一部分分為三個層次,它是?(瀏覽,回答)。這三個層次的朗誦方法一樣嗎?小組討論,作答。
第一個“啊,黃河!”是從歷史的角度來贊頌黃河對中國的貢獻,寫到了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既然是搖籃,我們就應該讀得深情一點。
第二個“啊,黃河!”它是從地理位置的優勢來描寫、抒發對黃河的情感。所以,讀得要比第一個稍微帶點感情一些。寫到了它像一個巨人。既然是一個巨人,我們就應該讀得更加堅定。
而第三個則是寫的黃河的澤被眾生,它為中華民族做出的貢獻。所以,讀時感情要最濃厚的。寫到了它哺育了中華民族的兒女,我們就應該在讀這一段的時候使感情達到頂峰。
9、分角色朗讀這一部分。
10.太好了。同學們的朗誦可以登臺表演了;貞浺幌拢覀儎偛旁诶收b的時候,我們可以總結出來的經驗:要讀好詩歌,要注意些什么問題?
我們要讀好詩歌,要在理解的基礎上投入自己的感情,全身心地投入來讀,還要讀好關鍵詞句。這樣呢,我們就能夠把詩篇讀出情感,讀出韻味。最能夠體現詩句的內容、抒發我們感情的詞語,就是關鍵詞。
11.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采用哪些手段增強我們的朗誦效果?
布置背景、在朗誦時配上音樂、加入動作,表情,增加手勢、分角色來讀,把詩歌的韻味層次都讀出來。
12.選擇自己喜歡的一種,進行全文朗誦。
五、很好,我們今后在朗誦詩歌的時候,一定要記得我們今天這堂課上同學們總結出來的讀詩的方法。這就是《黃河頌》。它只是《黃河大合唱》的第二樂章。那同學們想了解更多的《黃河大合唱》的內容嗎?那咱們今天的課呢,時間是有限的。但是,我希望同學們能夠開展廣泛的課外閱讀,去了解《黃河大合唱》,去真正地感受到黃河的氣魄。不過,這里我還是給大家準備了它的第七樂章:〈保衛黃河〉,同學們能不能用我們今天學到的朗誦方法來感情朗誦一下這首歌詞?
1、小組合作,探討朗誦方法,推舉出一位代表。
2、班內朗誦。
3、聽歌曲〈保衛黃河〉。
三、寫公益廣告詞。
課上到這,想必同學們心中一定漫溢著對母親河的深情厚意?墒俏覀兪窃鯓訉Υ覀兊哪赣H河的呢?說句實話,我們對不起黃河。據學者們研究,兩千多年前,黃河并不姓“黃”,而是叫“河水”或者“大河”,河水也是相當清澈的。(讓學生欣賞美麗的黃河)。現在,我們的母親又變成了什么模樣?讓學生看幾幅觸目驚心的圖片。黃河今天的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現狀堪憂。請針對這一嚴重的生態危機,設計一則公益廣告或只是廣告詞,呼吁人們保護母親河。
六、我們今天這堂課,既學習了《黃河頌》,我們同時也在學習當中體會到了我們讀詩的方法。我想,我們的語文學習還遠遠沒有結束,我們對黃河的關注也還遠遠沒有結束。我們這個單元的綜合性學習就是保衛母親河,《母親河,黃河》。那么,我希望同學們開展廣泛地課外閱讀,真正地走進黃河。今天的課到此結束。下課,起立!同學們再見!
七年級下《黃河頌》教案 篇13
教學目標:
1.理解詩歌的內容,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操。
2.提高朗讀詩歌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讓學生說說你見到的黃河。
2、欣賞歌曲〈黃河頌〉。
教師:黃河是我們的母親河。它以雄渾的氣魄、高遠的形象在藝術作品當中廣泛出現。人們歌詠它,因為它古老,它孕育了華夏五千年的文明;因為它厚重,它本身就是一部中華民族的歷史;還因為它蒼桑,它與它的人們一起經歷過抗爭與苦難。下面就請同學們欣賞一首和黃河有關的歌曲,希望大家用心去感受。
3、讓學生說說聽之后的感受。
4、這首歌曲的名字是?詞作者是?曲作者呢?
二、介紹寫作背景:
先讓學生介紹。
1938年,抗戰正在激烈進行,日本侵略者的鐵蹄正踐踏著華北大地。在中華民族到最危險的時刻,英勇無畏的華夏兒女將全國抗日救亡運動推入高潮,1938年9月,詩人光未然帶領抗敵演出隊來到了黃河,來到了壺口瀑布。滔滔的黃河水,在詩人心中掀起了萬丈狂瀾,他揮筆寫下了不朽的詩篇--《黃河頌》。人民音樂家冼星海讀到了《黃河頌》這首組詩也是異常激動,觸發了他的創作靈感。他和光未然合作,連續寫作六天,完成了一部史詩性的音樂作品《黃河大合唱》。這組歌隨后唱過大江上下,激勵著中華兒女為祖國的尊嚴而戰!饵S河大合唱》一共八個樂章,其中的《黃河頌》、《黃水謠》和《保衛黃河》流傳最廣。今天呢,老師就和大家一起來學習第二樂章《黃河頌》。
二、讀,感悟。
1、解題:課文的題目為“黃河頌”,其關鍵詞應是?
課文分為兩部分:朗誦詞、歌詞。
2、聽課文配樂朗誦。要求:(1)體會朗誦詞的作用(2)朗誦者是如何朗誦的?在一些關鍵處做標注。
3、思考朗誦詞的作用:朗誦詞在歌詞之前,可以起到一種鋪墊、提示、總起這樣的作用。他提示我們后面的歌詞要贊頌黃河的英雄氣魄和民族精神。
4、一起來把朗誦詞讀一下,體會它所起的作用。同時,老師希望,在能夠對后文起到作用的關鍵詞、句同學們應當在讀的時候加強語氣。
5、快速瀏覽歌詞,思考你認為哪些詩句直接描寫了黃河的英雄氣魄,而哪些詩句又集中地贊頌了黃河所代表的民族精神?。
從“我站在高山之巔”一直到“劈成南北兩面”,這描寫了黃河的英雄氣魄。
6、自讀,體會怎樣通過朗讀表現黃河的英雄氣魄。(提示:注意重要詞語)
(1)望黃河滾滾”的“望應該拖長一點(2)奔向東南”的“奔”讀得快一點,要用力。(3)“掀起萬丈狂瀾”的“掀”聲音也應當隨之高亢起來。(4)“濁流宛轉,結成九曲連環讀得有一種高低起伏的感覺。(5)劈成南北兩面要用力,干脆。
(2)看來,我們要讀好課文,讀好詩篇,一定要讀好關鍵詞。
7.齊讀這一節。
8.:很好!這就是黃河的氣魄!一瀉千里,氣勢磅礴,所以見到黃河這樣的一種氣魄,詩人對它的贊頌之情隨之也油然而生,噴勃而出。所以,后面就是在贊頌黃河,對吧!我們可以根據一個很明顯的標志把這一部分分為三個層次,它是?(瀏覽,回答)。這三個層次的朗誦方法一樣嗎?小組討論,作答。
第一個“啊,黃河!”是從歷史的角度來贊頌黃河對中國的貢獻,寫到了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既然是搖籃,我們就應該讀得深情一點。
第二個“啊,黃河!”它是從地理位置的優勢來描寫、抒發對黃河的情感。所以,讀得要比第一個稍微帶點感情一些。寫到了它像一個巨人。既然是一個巨人,我們就應該讀得更加堅定。
而第三個則是寫的黃河的澤被眾生,它為中華民族做出的貢獻。所以,讀時感情要最濃厚的。寫到了它哺育了中華民族的兒女,我們就應該在讀這一段的時候使感情達到頂峰。
9、分角色朗讀這一部分。
10.太好了。同學們的朗誦可以登臺表演了;貞浺幌,我們剛才在朗誦的時候,我們可以總結出來的經驗:要讀好詩歌,要注意些什么問題?
我們要讀好詩歌,要在理解的基礎上投入自己的感情,全身心地投入來讀,還要讀好關鍵詞句。這樣呢,我們就能夠把詩篇讀出情感,讀出韻味。最能夠體現詩句的內容、抒發我們感情的詞語,就是關鍵詞。
11.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采用哪些手段增強我們的朗誦效果?
布置背景、在朗誦時配上音樂、加入動作,表情,增加手勢、分角色來讀,把詩歌的韻味層次都讀出來。
12.選擇自己喜歡的一種,進行全文朗誦。
五、很好,我們今后在朗誦詩歌的時候,一定要記得我們今天這堂課上同學們總結出來的讀詩的方法。這就是《黃河頌》。它只是《黃河大合唱》的第二樂章。那同學們想了解更多的《黃河大合唱》的內容嗎?那咱們今天的課呢,時間是有限的。但是,我希望同學們能夠開展廣泛的課外閱讀,去了解《黃河大合唱》,去真正地感受到黃河的氣魄。不過,這里我還是給大家準備了它的第七樂章:〈保衛黃河〉,同學們能不能用我們今天學到的朗誦方法來感情朗誦一下這首歌詞?
1、小組合作,探討朗誦方法,推舉出一位代表。
2、班內朗誦。
3、聽歌曲〈保衛黃河〉。
三、寫公益廣告詞。
課上到這,想必同學們心中一定漫溢著對母親河的深情厚意。可是我們是怎樣對待我們的母親河的呢?說句實話,我們對不起黃河。據學者們研究,兩千多年前,黃河并不姓“黃”,而是叫“河水”或者“大河”,河水也是相當清澈的。(讓學生欣賞美麗的黃河),F在,我們的母親又變成了什么模樣?讓學生看幾幅觸目驚心的圖片。黃河今天的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現狀堪憂。請針對這一嚴重的生態危機,設計一則公益廣告或只是廣告詞,呼吁人們保護母親河。
六、我們今天這堂課,既學習了《黃河頌》,我們同時也在學習當中體會到了我們讀詩的方法。我想,我們的語文學習還遠遠沒有結束,我們對黃河的關注也還遠遠沒有結束。我們這個單元的綜合性學習就是保衛母親河,《母親河,黃河》。那么,我希望同學們開展廣泛地課外閱讀,真正地走進黃河。今天的課到此結束。下課,起立!同學們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