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長歌行》優秀教案(精選14篇)
實用的《長歌行》優秀教案 篇1
教學內容:
學習古詩《長歌行》
教學目標:
1、學習《長歌行》,知道“行”是古代詩歌的一種形式。
2、學習生字“葵”、“衰”,新詞“華葉衰”、“待日晞”、“布德澤”。
3、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
4、領悟學習古詩的方法,理解古詩的含義,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1、了解古詩的意境,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默寫古詩。
教具:flash教具
教學過程:
一、激發學生興趣,導入新課 同學們,中國是詩的國度。中國的古文學源遠流長,豐富多彩。而中國詩歌就像一朵馨香獨具的奇葩,一直盛開在世界文苑之中。學習古詩,能使我們領略古代詩人豪放、婉約的藝術風格,更能使我們領略詩中描繪的雄壯、優美的意境。
1、播放歌曲《長歌行》,激發學生興趣。
2、板書課題: 長歌行 (漢)樂府民歌查閱并出示相關資料: 樂府本是漢武帝時開始設立的一個掌管音樂的官署,它除了將文人歌功頌德的詩配樂演唱外,還擔負采集民歌的任務。這些樂章、歌辭后來統稱為“樂府詩”或“樂府”。今存兩漢樂府中的民歌僅四十多首,它們多出自于下層人民群眾之口,反映了當時某些社會矛盾,有較高的認識價值;同時,其風格直樸率真,不事雕琢,頗具獨特的審美意趣。
二、學習古詩
1、老師范讀,學生自讀。 要求:把古詩讀正確,讀準確。
2、學習生字新詞。出示:長歌行漢樂府民歌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常恐秋節至,焜黃華葉衰。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注意指導以下字詞:葵:冬葵、冬寒菜,古代的一種蔬菜。衰:從強到弱,在文中衰敗,枯萎的意思。華:同“花”。花和葉子都變黃了,然后衰敗凋謝了。待日晞:很快要被太陽曬干。布德澤:給予恩澤,恩惠。
3、出示:學習向導:⑴朗讀法:朗讀全詩,讀出自己的感受和體會,讀出重音節奏。⑵繪畫法:從詩中圈出美好的詩詞并作畫,照圖解說。⑶領悟法:對自己感興趣的詞或詩句做深入研究,仔細體會。
4、組織學生匯報自學情況。
(1)(出示多媒體可見——全屏顯示動畫版的課文插圖)出示《長歌行》動畫插圖,教師配樂朗誦,學生看、聽、思考,這首詩給自己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2)按照“學習向導”中問題的順序,依次進行匯報,交流自學情況。(再次出示多媒體課件——“學習向導”)
(3)學生充分談,教師隨時進行朗讀指導。 甲組:匯報詩句的意思。 園中的葵花綠油油的無比茂盛,清晨的露珠亮晶晶的期待陽光。溫暖的春天雨露滋潤陽光照,世上的萬物欣欣向榮多輝煌。常常擔心寒秋季節將要來到,到那時花卉草木都衰敗枯黃。時光流逝像萬條江河流東海,什么時候呀它會在向西流淌?年輕時不珍惜時間努力向上,年老力衰只能白白悔恨悲傷。 乙組:主持開展“考考你的理解力”環節。目的在于考察學生對詩句的理解能力。 丙組:以朗讀作為主要的回報形式。教師提供相應的音樂錄音。 匯報的形式力求多樣……
5、通過學習這首詩,你能體會出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長歌行》勸導人們珍惜青春年華,是一首傳誦經久的勸誡詩)
6、帶著這種感情再次朗讀古詩。同學們體會得真好,詩人由看到的景象,想到一去不復的時間。我們能通過朗讀讀出這種感受嗎?帶著自己的理解讀一讀。
7、教師請一名同學配樂朗誦,其他同學閉上眼睛,想象古詩描繪的.畫面。
8、詩中的哪句話,對世人有規勸的含義呢?(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9、教師小結:《長歌行》是一首漢代樂府民歌。這首詩從“園中葵”說起,再用水流到海不復還打比方,說明光陰似流水,一去不復回,最后勸導人們,要珍惜青春年華,發奮努力,不要等到老了再后悔。
10、大家把這首古詩背誦下來,也可以加上適當的動作。
11、讓學生回憶一下學習古詩的方法。注意文中的生字新詞把古詩讀正確,讀準確。結合注釋,了解大意 。邊讀邊想象,有感情地朗讀。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背誦古詩。
三、總結
1、今天,我們一起學了這首詩,你知道了什么?老師引導學生說一說,想一想。或是從中獲得的道理;或是別的惜時名言詩句。出示:《滿江紅》(宋)岳飛怒發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閑白莫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2、同學們的收獲很多。你想把這首詩送給誰?為什么?
3、出示:作業: 抄寫并背誦古詩。找勸學勤學的詞句詩篇積累。設計成勸誡人們及早努力的公益廣告建議在我們的校園里能掛上這首詩。
附:板書設計 漢樂府 長歌行
實用的《長歌行》優秀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本課是我國古代樂府詩中的名篇《長歌行》,講的是時間如流水,要珍惜時間,努力上進,教育人們要趁著年輕多努力,其中的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是家喻戶曉的名句,也是少年勵志的座右銘。
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會讀會寫生字葵、晞、焜字。
情意目標:體會古詩中告訴我們的惜時的道理,激發努力學習做事的情感。
技能目標:體會詩句的感情,有感情地讀詩。
教學重點、難點:
引導學生體會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
通過學習使學生體會到時間的珍貴。
課前準備: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猜謎語,導入新課。
看不見,摸不著,跑得快,又沒腳,一去永遠不回頭,千金萬金買不到。
師:誰能說說,為什么時間一去永遠不回頭,千金萬金買不到?
(指名說一說)
小結:時間是非常寶貴的,過去了就再也回不來了,它是用多少金錢也買不到的。
古今中外,凡是能有所成就的人都懂得珍惜時間,并能用好寶貴的一分一秒,今天我們學習一首古詩,詩人也正是告訴我們要學會珍惜時間。
板書課題:長歌行
教師講解:行是古代詩歌的一種形式,《長歌行》是一首漢代樂府民歌。今天,老師為同學們的學習設了四道關,在闖關中表現優秀的選手,老師可有禮品相送哦!
二、初讀古詩,學習生字詞。
老師為同學們設的第一道關是識字大比拼,現在,讓我們進入輕松第一關。
請同學們各自放聲讀一讀,把字音讀準,句子讀通順。
看看哪個字你掌握的還不夠好?
請同學們當小老師重點講解在學習中困難較大的生字。
可以選擇分析字形、換偏旁、看拼音、猜字謎、比較記憶等方法。
重點要講到:葵(頭戴小草帽雙辮左右翹臉兒仰向天朝著太陽笑)晞焜
師:誰愿意讀一讀?其他同學認真聽。
三、理解詩句意思。
第二關,詩意大解讀,讓我們共同進入第二關。
師:能把詩句讀通了,達到了最基本的要求,要想把詩讀得更好,還得理解詩句意思,請同學們默讀,或根據注釋,或,或請同桌幫助,弄明白每句詩的意思。
請同學們邊看插圖邊看詩,咱們來做一個我說你猜的游戲,老師先用一段話說出兩句詩的意思,你們邊聽邊看畫面,猜猜老師說的是哪兩句詩,找到后大聲讀出來。
師描述:你看,那園中長滿了碧綠蔥蘢的蔬菜,等到太陽一出來,蔬菜上的露水就被太陽曬干了。(生說出相應的詩句)溫暖的春天正在散布著它的恩澤,大地上的一切便充滿了生機勃勃。(生說出相應的詩句)
如果你是這位詩人,面對眼前的這一切,你將懷著怎樣的心情去讀這句話?
(生可以說出高興、愉快)
生自由讀,指名讀。
師:詩人正陶醉在美景中,可一想到隨著時間一天天溜走,秋天一到,這草木都會枯黃,花兒也會枯萎,(生讀出句子)就像河流總會向東流向大海,而從來不會向西又流到他們的.起點?(生說出相應的詩句)
你準備用怎樣的心情去讀這兩句詩?指名讀。
師:如果年輕力壯的時候不好好學習,到年老時再傷心后悔也來不及了。
(生讀出相應的詩句)
四、體會詩歌的思想感情。
第三關,感情大流露,我們就一起邁進第三關。
面對滾滾的江水和一去不返的時間,你有什么想法嗎?
師:時間從詩人身邊溜走,看著花兒即將枯萎,春天也將過去,詩人多想留住這美好的時間,可時間能回頭嗎?
你有沒有特別想抓住時間的時候呢?
(教師引導學生結合日常生活經驗來談,比如:星期的時候、玩耍的時候、作業沒有按時完成的時候等)
是呀,時間總是無情而又不等人的,大家和詩人想到一塊兒去了,一個人只有好好的利用時間,珍惜時間,這樣就不會因為小時候不努力學習,而等到長大了再白白的傷心了,讓我們一起再來讀這首詩。
請同學們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試著背一背,你可以搖頭晃腦的背,也可以像詩人一樣踱著方步邊走邊背,甚至可以一邊做動作一邊背。
五、課堂練筆。
第四關,財富大考場,讓我們勝利跨進第四關。
今天,我們學習了《長歌行》,大家都知道時間就像流水,一去不復返,所以,我們一定要珍惜時間,做生活的有心人,最后,我們來做幾道題,第一道題,限時題,在限定的15秒內寫出答案,這首詩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第二道題,必答題,這是一首什么詩?
第三道題,搶答題,這首詩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第四道題,自選題,請你評出在今天的闖關中表現最優秀的選手?
發禮品對聯。
請說說你的感受。
六、教師總結。
是呀,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可是,我們的日子是一去不復返的,希望我們少壯多努力,老大不傷悲,莫等閑,白了少年頭。
七、作業。
從你搜集的珍惜時間的名人名言中挑選自己最喜歡的一句工工整整的抄寫下來,送給你的朋友。
實用的《長歌行》優秀教案 篇3
學習目標: 認知目標:會讀會寫生字葵字。
情意目標:體會古詩中告訴我們的惜時的道理,激發努力學習做事的情感。 技能目標:體會詩句的感情,有感情地讀詩。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體會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師:這節課,我們來學習古詩。(板書古詩兩字)同學們,看到古詩一詞,你想到了什么? 生:可能想起學過的古詩,就讓其背誦;或想起學詩的方法,引導學生補充,教師板書;或問本節學哪首詩,板書課題——長歌行。 師:是呀,古詩語言凝練,有許多千古流傳的名句,告訴我們深刻的人生哲理。(如果前面沒有提到,這里引出我們今天又要學習古詩了,還記得學古詩的方法嗎?說自己學詩的方法,師適時板書學詩要點)
二、學習 師:請同學們各自放聲讀 一讀。把字音讀準,句子讀通順。 生:讀課文。(教師關注讀的不好的學生) 師:誰愿意來讀一讀?請其他同學認真聽,評價他們讀得怎樣? (指名幾個學生讀,大家評價) 師:詩中還出現了一個我覺得不好寫,不好記的生字。誰來提示大家哪里容易出錯?你怎么記住這個字的?(讀通) 師:能把詩句讀通了,達到了最基本的要求。要想把詩讀得更好,還得理解詩的意思。請同學們默讀,或根據注釋,或查字典,弄明白每句話的意思。你有哪些字句的意思不明白? 生:說不懂的字句。 師:請你和同桌議議這些字句的意思。 師:這首詩寫了什么?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讀懂) 從這首詩中,你體會到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從哪些詩句中體會到的?請和小組的同學互相討論交流。 生:討論交流。 師:同學們體會得真好,詩人由看到的景象,想到一去不復的時間。我們能通過讀讀出這種感受嗎?老師帶著自己的理解讀一讀可以嗎? (指名有感情讀詩)(悟情) 同學們,你發現了這首詩和我們學過的其它古詩的區別了嗎?對,這是漢代的樂府民歌,是可以和曲而唱的,這些樂府民歌唱出了人民的心聲,千古流傳。你們想聽聽嗎? 配樂唱。
三、總結 師:今天,我們一起學了這首詩,你知道了什么? 生:或是從中獲得的道理;或是別的惜時名言詩句。 (根據情況出示今日歌和明日歌,選擇你喜歡的背誦)(延伸) 師:同學們的收獲不少,今天,我們一起學了這首詩,明白了道理,你想把這首詩送給誰?為什么? 師總結:是呀,燕子去了,會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可是我們的日子,卻是一去不復返的。“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希望我們少壯多努力,老大不傷悲,莫等閑,白了少年頭呀。
實用的《長歌行》優秀教案 篇4
一、教學目標
通過學習《長歌行》,了解詩句的意思,對學生進行愛惜時間的教育,使學生學會珍惜時間,知道時間的寶貴;會認、會寫本課生字。
二、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使學生學習體會到時間的珍貴。
在理解詩句的基礎上,背誦《長歌行》。
認識本課生字,能夠讀準對音字“長、少、行”,會寫本課生字。
三、教具準備
生字卡片、電腦課件
四、教學過程
課前導入,猜一猜。
師:課前我們先來猜一個謎語,猜猜它是什么?
看不見。摸不著,跑得快,又沒腳。
一去永遠不回頭,千金萬金買不到。
師:誰能說說,為什么時間一去永遠不回頭,千金萬金買不到?
小結:時間是非常珍貴的的,過去了就再也回不來了,它是用多少錢也買不到的。
實用的《長歌行》優秀教案 篇5
《古詩三首》教學設計之五
作者:王志美
教學目標 :
1.掌握生字詞:葵,衰,煮,羹,煎
2.朗讀,背誦古詩。理解詩詞的意思。
3.體會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1理解詩句的意思2詩人感情的把握
教學時間:二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 新課整體把握
1.導言:我們曾經學過《古朗月行》,誰給大家介紹或背誦一下?
2.簡介“行”是詩歌的一種形式,今天,我們再學一首這種形式的詩——《長歌行》。
3.這是一首古代樂府民歌。
二.朗讀詩句,理解大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一)練習朗讀
1.師范讀,能力較強的同學范讀。
2.學生自由練習朗讀
3.指名朗讀;齊讀。
(二)理解大意,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1.自讀自悟
小聲朗讀詩句,根據注釋,逐句理解大意
2.小組合作:每人說出自己所理解到的內容,推選出最貼切的理解,留待全班交流。
3.全班交流
(1)各組代表說出每句的大意,大家評議,教師點撥。
(2)啟發:全詩講了自然界的什么現象?(自然界萬物從繁盛到衰敗的自然規律)你體會了什么?(光陰一去不復返)
(3)由此作者發出了什么樣的感嘆!(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4)結合實際,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三、練習有感情地朗讀
四、練習背誦
五、識記生字:癸、衰
六、導入 學習《七步詩》
1、剛才,大家學習《長歌行》時,非常認真,下面的時間我們再來學習一首詩——《七步詩》。
2、誰知道關于《七步詩》的傳說。(學生知道就由學生來講,如果不知道,由教師來做簡單介紹。)
七、朗讀詩句
1、教師范讀;學生范讀。(注意讀出抑揚頓挫)
2、同桌間練習朗讀,互相糾正讀音、語氣。
3、指名朗讀。師生評議。
4、齊讀。
八、品讀詩句,想想每句詩的大意是什么?(可根據注釋)
九、作業 : 把你對詩句的理解講給你的家人聽,請他們提出意見。
第二課時
一、檢查預習,弄懂詩句大意。
1、大家把你理解的詩句的意思講給你的家人聽后,他們有什么建議或給予你什么樣的評價?(學生暢談)
2、小組合作:在組內發表自己的見解,與同學交流。
3、全班交流:各組推舉同學與大家交流,學生評議,教師點撥。
二、理解詩句所表達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1.曹植七步之內成詩,詩中寫到“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我們生活中煮豆時豆會“泣”嗎?
2.作者為什么這樣寫?(比喻兄弟相殘)
3.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對于兄弟之間手足相殘的無奈與哀怨。)
4.練習朗讀這兩句詩。
三.練習有感情地朗讀。
四.練習背誦。
五.教師總結:我們深深同情曹植的無奈,同時被他橫溢的才華所折服。也可看出封建社會的帝王之家為了爭奪、捍衛權勢不惜手足相殘的扭曲人性。
六.導入 :下面我們再來學習一首非常熟悉的詩——《出塞》。誰能給大家背誦這首詩?
七.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詩句。
八.根據注釋理解詩文。
1.組內討論:每人根據注釋說說自己的理解,不懂的問題提出來,大家商議。如解決不了,留與向全班同學或老師請教。
2.全班交流,并提出不懂得問題,大家商討,教師點撥。
3.練習說出全詩的大意。
九.通過具體詩句,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1.介紹本詩的歷史背景。
2.出示:但使龍城飛將在,不叫胡馬度陰山。
讀詩句,說說你體會到了什么?(表現詩人對朝廷不能抵御外敵的一種失望,以及渴望出現“飛將軍”李廣式的英雄。
十.舉行“賽詩會”。
類似《出塞》這樣描述邊塞軍旅生活的古詩還有很多,你還讀過哪些?給大家背一背。
(全班可分男女生兩組,進行比賽式背誦)
十一. 作業 :預習《草船借箭》
實用的《長歌行》優秀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理解古詩大意,初步學會珍惜時間。
2、在老師的提示下能用自己的語言說出古詩的大意。
3、能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活動準備
課件、古詩視頻動畫、用棉花貼的白胡子、用報紙做的拐杖。
活動過程
一、謎語導入。
——謎語:看不見、摸不著,跑得快、又沒腳,一去永遠不回頭,千金萬金買不到。(時間)
——教師:時間是非常珍貴的,過去了就再也回不來了。
二、欣賞古詩。
1、激發興趣。
——教師向幼兒講述故事。(附)
2、教師有感情地朗誦古詩。
2、教師解釋古詩含義,重點引導幼兒理解古詩中的因果聯系:河里的水向東奔去,流向大海,不可能再倒流回來,時間也是這樣,是一去不回的。如果年輕的時候不努力,那么等到老了再傷心后悔也來不及了。
4、教師再次朗誦古詩,請幼兒欣賞古詩。
5、教師帶領幼兒學念古詩。
6、請幼兒嘗試用自己的語言說說古詩的大意。
三、古詩表演。
——教師播放背景音樂,請幼兒一起配樂表演古詩。
——請幼兒貼白胡子、拄著拐杖模仿老人的聲音說說古詩句“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活動應變
教師可以在網絡上搜索關于樂府詩的一些視頻,播放給幼兒欣賞。
活動延伸
教師可以跟幼兒分享關于描述時間珍貴的古詩或俚語:一年之計在于春、一天之計在于晨、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等。
區角活動
語言區:提供白胡子、拐杖,讓幼兒模仿老人朗誦古詩。
環境創設
將活動中的故事用簡單的繪畫加文字表現出來,張貼在活動室,鼓勵幼兒看圖簡單地描述故事,加深對古詩內容的理解。
家園同步
家長給幼兒講有關于時間的故事。
隨機教育
日常生活里面可以提醒幼兒,做事情不要磨蹭,從小養成時間觀念。
實用的《長歌行》優秀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學習《長歌行》,知道“行”是古代詩歌的一種形式。
2、學習課文中的“葵”“羹”“煎”三個生字。
3、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4、領悟學習古詩的方法,理解古詩的含義,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
1、了解古詩的意境,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默寫古詩。
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背誦古詩,激情導入
同學們,中國是詩的國度。中國的古文學源遠流長,豐富多彩。而中國詩歌就像一朵馨香獨具的奇葩,一直盛開在世界文苑之中。學習古詩,能使我們領略古代詩人豪放、婉約的藝術風格,更能使我們領略詩中描繪的雄壯、優美的意境。
大家曾學過不少古詩,那就把你最喜歡的一首背誦下來吧!(先自由背,再指名背。)
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三首古詩。(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介紹詩人
1、三首古詩的作者分別是誰?哪個朝代的?(板書作者和朝代)
2、根據課前查閱的資料,說說你對其中兩位詩人的了解。
三、學習《長歌行》。
1、教師導入:我們曾經學過唐代大詩人李白所作的《古朗月行》,哪個同學能為我們背一背呢?(指名背)通過學習,我們了解到“行”是古代詩歌的一種形式。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這種形式的詩——《長歌行》。
2、(出示多媒體課件——全屏顯示全詩)學生自由朗讀古詩,一邊讀一邊展開想象。
3、學習向導:(出示多媒體課件——全屏顯示“學習向導”)
(1)讀一讀《長歌行》,想一想這首詩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2)查字典或結合上下文理解詩句的意思,并在學習小組間展開交流。
(3)記下不懂的問題,畫在書中,尋求同伴的幫助。實在解決了的,在全班討論交流。
(4)選擇喜歡的形式進行匯報。
4、給足自學時間,指導學生按照“學習向導”進行學習。
5、組織學生匯報自學情況。
(1)(出示多媒體可見——全屏顯示動畫版的課文插圖)出示《長歌行》動畫插圖,教師配樂朗誦,學生看、聽、思考,這首詩給自己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2)按照“學習向導”中問題的順序,依次進行匯報,交流自學情況。(再次出示多媒體課件——“學習向導”)
(3)學生充分談,教師隨時進行朗讀指導。
甲組:匯報詩句的意思。
園中的葵花綠油油的無比茂盛,清晨的露珠亮晶晶的期待陽光。溫暖的春天雨露滋潤陽光照,世上的萬物欣欣向榮多輝煌。常常擔心寒秋季節將要來到,到那時花卉草木都衰敗枯黃。時光流逝像萬條江河流東海,什么時候呀它會在向西流淌?年輕時不珍惜時間努力向上,年老力衰只能白白悔恨悲傷。
乙組:主持開展“考考你的理解力”環節。目的在于考察學生對詩句的理解能力。
丙組:以朗讀作為主要的回報形式。教師提供相應的音樂錄音。
匯報的形式力求多樣……
(4)教師參與環節:同學們設計的匯報形式真是太精彩了!我也想借此機會出幾道題,考考大家。(出示多媒體課件——練一練)
練一練:
先解釋加點的詞,再說說詩句的意思。
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
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
6、通過學習這首詩,你能體會出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長歌行》勸導人們珍惜青春年華,是一首傳誦經久的勸誡詩)
7、帶著這種感情再次朗讀古詩。
8、教師請一名同學配樂朗誦,其他同學閉上眼睛,想象古詩描繪的畫面。
9、詩中的哪句話,對世人有規勸的含義呢?(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10、教師小結:《長歌行》是一首漢代樂府民歌。這首詩從“園中葵”說起,再用水流到海不復還打比方,說明光陰似流水,一去不復回,最后勸導人們,要珍惜青春年華,發奮努力,不要等到老了再后悔。
11、大家把這首古詩背誦下來,也可以加上適當的動作。
四、布置作業:
1、背誦古詩。
2、搜集有關勸誡后人勤奮好學的詩句。
實用的《長歌行》優秀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體會古詩中所告訴我們惜時的道理,激發學生努力學習的情感。
★朗讀古詩并會背誦。
重點難點:
★引導學生體會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
★理解"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的意思。
教學過程:
一、由謎語導入,創設教學情境 。
1.出示謎語:看不見,摸不著,跑得快,又沒腳,一去永遠不回頭,千金萬金買不到。
2.學生猜出后,老師借機板書:時間
引導學生觀察圖
仔細觀察書中插圖,討論問題:(1)圖中畫的是什么地方(2)小男孩在干什么(在亭子里小男孩在讀書)
組織討論,板書課題。
讀古詩,了解大意:
1.自由讀一讀,注意把字音讀準,句子讀通順。
2.老師關注讀得不好的學生。
3.指名讀,學生評價。
4.糾正字音。
"朝"是多音字,在本課讀"zhao",另一個音讀"chso"。
"復"讀作"fu",不要讀成"fu"。
習古詩,體會道理
過渡:大家能把詩句讀通了,達到了最基本的要求。要想把詩讀得更好,還得理解詩的意思。
默讀課文,根據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詩句意思,并記錄不懂的字句。
師范讀,學生小聲跟讀(有語氣)。
老師重點指導以下的詞語:復西歸,少壯,老大,徒,傷悲。
交流自學結果。
(1)你理解了哪些詞句,說出來與大家共享。
葵:一種蔬菜:(老師強調,與今天的意思不一樣。)
朝露:早晨的露水。
日唏:露水被太陽曬干。
陽春:溫暖的春天。
德澤:恩澤,恩惠。
秋節:秋天。
琨黃:草木枯黃。
華:同"花"。(兩個字的意思在這里是一樣的。)
百川:眾多的河流。
復:再,又。
徒:白白地。
(2)說說每句詩的意思。
園中綠綠的葵菜葉上,早晨的露珠還在閃光。可是不久就會被太陽曬干的,溫暖的春天廣布恩澤,世間萬物全都熠熠生輝。常常害怕秋天的到來,草木枯黃,花衰葉落,百川都奔涌向東,流入大海,什么時候能往西流回來呢少壯的時候不知努力,年紀大了只能白白地傷心。
(3)提出不懂的問題,相機點撥,指導學生解決。
重點解決:這首詩表面上是在寫景色,實際上是在告訴我們什么。
學生甲:這首詩在告訴我們要珍惜時間,年少之時要努力學習,要不然到了老了,也就后悔莫及了。
學生乙:這首詩告訴我們要珍惜現在的美好時光。
(4)你最喜歡哪些句子,讀一讀,說說為什么喜歡。
學生甲:我最喜歡"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這句話,因為它像警鐘一樣時刻提醒我,鞭策我前進。
學生乙:我最喜歡"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這句話。它告訴我們時間像流水一去不復返的道理 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
同桌兩人互相討論,對詩意。
(五)指導背誦
1.老師抓住重點詞語指導背誦:少壯,老大,……
2.學生自由背誦。
3.抽查學生背詩,指出優缺點。
(六)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長歌行》,大家都知道時間就像流水,一去不復返,所以我們一定要珍惜時間,做生活的有心人。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學習本課的生字。
★指導學生在田字格里正確書寫。
重點難點:
學會生字,新詞。
教具準備:
生字,新詞卡片。
教學過程:
一、檢查復習
1.背誦古詩。
(1)同桌互相背誦。
(2)指名背誦。
2.說說詩句的意思。
自學生字,新詞
1.在詩句中學詞,在詞中識字,出示生字,新詞卡片。
朝露 德澤 復西歸 傷悲 努力 聰明 兒童 意思
2.學生讀詞,小組討論:你是怎樣記住這些字的
(1)通過分析自形記。
(2)擴詞記。
(3)說話記。
(4)換偏旁記或去偏旁記。
(5)看拼音記。
3.組織學生在班內交流識字方法。
德:左右結構。左邊是" ",右邊是由"十四一心"四部分構成的,千萬不要忘記中間的小橫。
物:左右結構。左邊是"牛",右邊是"勿",不要寫成"匆"。
華:上下結構。上面是"化",下面是"十"。
復:上下結構。下邊是" ",不能寫成" "
努:上下結構。上邊是"奴",下邊是"力"不要寫成"刀"。
悲:上下結構。上邊是"非",下邊是"心"。
書寫字頭,老師行間巡視。
指導書寫 擴詞練習
復:反復復習復位
華:華夏中華華麗
悲:悲傷可悲悲歡離合
四、板書設計
dé wù huá fù nǔ bēi
德 物 華 復 努 悲
實用的《長歌行》優秀教案 篇9
10 古詩三首——長歌行
2003.3.9
學習目標:
認知目標:會讀會寫生字葵字。
情意目標:體會古詩中告訴我們的惜時的道理,激發努力學習做事的情感。
技能目標:體會詩句的感情,有感情地讀詩。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體會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
一、引入
師:這節課,我們來學習古詩。(板書古詩兩字)同學們,看到古詩一詞,你想到了什么?
生:可能想起學過的古詩,就讓其背誦;或想起學詩的方法,引導學生補充,教師板書;或問本節學哪首詩,板書課題——長歌行。
師:是呀,古詩語言凝練,有許多千古流傳的名句,告訴我們深刻的人生哲理。(如果前面沒有提到,這里引出我們今天又要學習古詩了,還記得學古詩的方法嗎?說自己學詩的方法,師適時板書學詩要點)
二、學習
師:請同學們各自放聲讀 一讀。把字音讀準,句子讀通順。
生:讀課文。(教師關注讀的不好的學生)
師:誰愿意來讀一讀?請其他同學認真聽,評價他們讀得怎樣?
(指名幾個學生讀,大家評價)
師:詩中還出現了一個我覺得不好寫,不好記的生字。誰來提示大家哪里容易出錯?你怎么記住這個字的?(讀通)
師:能把詩句讀通了,達到了最基本的要求。要想把詩讀得更好,還得理解詩的意思。請同學們默讀,或根據注釋,或查字典,弄明白每句話的意思。你有哪些字句的意思不明白?
生:說不懂的字句。
師:請你和同桌議議這些字句的意思。
師:這首詩寫了什么?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讀懂)
從這首詩中,你體會到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從哪些詩句中體會到的?請和小組的同學互相討論交流。
生:討論交流。
師:同學們體會得真好,詩人由看到的景象,想到一去不復的時間。我們能通過讀讀出這種感受嗎?老師帶著自己的理解讀一讀可以嗎?
(指名有感情讀詩)(悟情)
同學們,你發現了這首詩和我們學過的其它古詩的區別了嗎?對,這是漢代的樂府民歌,是可以和曲而唱的,這些樂府民歌唱出了人民的心聲,千古流傳。你們想聽聽嗎?
配樂唱。
三、總結
師:今天,我們一起學了這首詩,你知道了什么?
生:或是從中獲得的道理;或是別的惜時名言詩句。
(根據情況出示今日歌和明日歌,選擇你喜歡的背誦)(延伸)
師:同學們的收獲不少,今天,我們一起學了這首詩,明白了道理,你想把這首詩送給誰?為什么?
師總結:是呀,燕子去了,會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可是我們的日子,卻是一去不復返的。“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希望我們少壯多努力,老大不傷悲,莫等閑,白了少年頭呀。
實用的《長歌行》優秀教案 篇10
1.教學設計學科名稱:長歌行(北師大版小學一年級語文)
2.所在班級情況,學生特點分析: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學習古詩的能力。在本課的教學中,通過教學環節的精心設計,力圖引導學生自學自悟,進而提高學生自學古詩的能力。
3.教學內容分析:
《長歌行》是一首漢代樂府民歌。勸導人們珍惜青春年華,是一首傳誦經久的勸戒詩。這首詩的特點是語言自然質樸,明白如話,沒有華麗的詞藻和雕琢的痕跡,表現力強,表達了發自肺腑的思想感情。“詩為心聲”的詩歌創作特點在這首詩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詩意極濃,達到了極高的境界。
4.教學目標:1、學習《長歌行》,知道“行”是古代詩歌的一種形式。
2、學習課文中的“葵”“羹”“煎”三個生字。
3、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4、領悟學習古詩的方法,理解古詩的含義,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5.教學難點分析:1、了解古詩的意境,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默寫古詩。
6.教學課時:1課時
7.教學過程
一、背誦古詩,激情導入
同學們,中國是詩的國度。中國的古文學源遠流長,豐富多彩。而中國詩歌就像一朵馨香獨具的奇葩,一直盛開在世界文苑之中。學習古詩,能使我們領略古代詩人豪放、婉約的藝術風格,更能使我們領略詩中描繪的雄壯、優美的意境。
大家曾學過不少古詩,那就把你最喜歡的一首背誦下來吧!(先自由背,再指名背。)
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古詩。(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介紹詩人
1、這首古詩的作者是誰?哪個朝代的?(板書作者和朝代)
2、根據課前查閱的資料,說說你對這位詩人的了解。
三、學習《長歌行》。
1、教師導入:我們曾經學過唐代大詩人李白所作的《古朗月行》,哪個同學能為我們背一背呢?(指名背)通過學習,我們了解到“行”是古代詩歌的一種形式。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這種形式的詩——《長歌行》。
2、(出示多媒體課件——全屏顯示全詩)學生自由朗讀古詩,一邊讀一邊展開想象。
3、學習向導:(出示多媒體課件——全屏顯示“學習向導”)
(1)讀一讀《長歌行》,想一想這首詩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2)查字典或結合上下文理解詩句的意思,并在學習小組間展開交流。
(3)記下不懂的問題,畫在書中,尋求同伴的幫助。實在解決了的,在全班討論交流。
(4)選擇喜歡的形式進行匯報。
4、給足自學時間,指導學生按照“學習向導”進行學習。
5、組織學生匯報自學情況。
(1)(出示多媒體可見——全屏顯示動畫版的課文插圖)出示《長歌行》動畫插圖,教師配樂朗誦,學生看、聽、思考,這首詩給自己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2)按照“學習向導”中問題的順序,依次進行匯報,交流自學情況。(再次出示多媒體課件——“學習向導”)
(3)學生充分談,教師隨時進行朗讀指導。
甲組:匯報詩句的意思。
園中的葵花綠油油的無比茂盛,清晨的露珠亮晶晶的期待陽光。溫暖的春天雨露滋潤陽光照,世上的萬物欣欣向榮多輝煌。常常擔心寒秋季節將要來到,到那時花卉草木都衰敗枯黃。時光流逝像萬條江河流東海,什么時候呀它會在向西流淌?年輕時不珍惜時間努力向上,年老力衰只能白白悔恨悲傷。
乙組:主持開展“考考你的理解力”環節。目的在于考察學生對詩句的理解能力。
丙組:以朗讀作為主要的回報形式。教師提供相應的音樂錄音。
匯報的形式力求多樣……
(4)教師參與環節:同學們設計的匯報形式真是太精彩了!我也想借此機會出幾道題,考考大家。(出示多媒體課件——練一練)
練一練:
先解釋加點的詞,再說說詩句的意思。
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
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
6、通過學習這首詩,你能體會出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長歌行》勸導人們珍惜青春年華,是一首傳誦經久的勸誡詩)
7、帶著這種感情再次朗讀古詩。
8、教師請一名同學配樂朗誦,其他同學閉上眼睛,想象古詩描繪的畫面。
9、詩中的哪句話,對世人有規勸的含義呢?(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10、教師小結:《長歌行》是一首漢代樂府民歌。這首詩從“園中葵”說起,再用水流到海不復還打比方,說明光陰似流水,一去不復回,最后勸導人們,要珍惜青春年華,發奮努力,不要等到老了再后悔。
11、大家把這首古詩背誦下來,也可以加上適當的動作。
8.課堂練習:背誦古詩。
9.作業安排:搜集有關勸誡后人勤奮好學的詩句。
10. 附錄(教學資料及資源):多媒體課件。
11. 自我問答:《長歌行》這首漢樂府民歌,文字清新優美,內容貼近學生,能給人以啟迪,對于六年級學生來說,對照文后注釋譯文不成問題,因而教者大膽放手,讓學生自讀自悟,調動了主體的積極主動性。這首詩詩眼也很明顯,但教者并未以一問一答式簡單下結論,而是先以“圈出詩中美好的事物,說說理由”帶領學生以審美的眼光去讀詩,去感受“朝露”“陽春萬物”“百川”“少壯”的意象美。接著拋出“有什么發現”引導學生再次誦讀探究,與詩文對話,與詩人對話,詩中描繪的景物與各自的生活積累重合了,學生與詩人、與詩文便產生了共鳴,認識到朝露易逝、花草終將枯萎、百川歸海不復返,也領悟到美好的時光易逝,無奈嘆息也是留不住它們的足跡,只有及早把握,發奮努力,才能讓美永恒,而這正是這首詩所蘊含的哲理美。生生、師生對話之后,學生的體會更加深刻,再次的誦讀,使情感得以升華
實用的《長歌行》優秀教案 篇11
《古詩三首》教學設計之三
佚名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
1.通讀三首古詩,學會三個生字。
2.了解《長歌行》大意,感受詩人的真摯感情。
教學過程 :
一、導入 新課
教師演示《古詩三首》誦讀動畫,導入 新課。
二、學生初讀課文
1.讀通三首古詩,學會三個生字。
2.對照注釋,理解古詩的大意,標出不懂的地方。
3.小組內簡單交流。
三、學習《長歌行》
1.導入 新課。
“行”是古代的一種詩歌形式,我們曾經學過哪首詩?(背誦《古朗月行》)今天,我們學一篇這樣的詩歌叫《長歌行》。這是一首漢樂府民歌。
2.交流自學結果。
(l)你理解了哪些詞句,說出來與大家共享。
(2)說說每句詩的意思。
(3)提出不懂的問題,相機點撥,指導學生解決。
重點解決:這首詩表面上是在寫景色,實際上是在告訴我們什么?這首詩要表達的是什么意思?
(4)你最喜歡哪些句子,讀一讀,說說為什么喜歡?
3.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
四、布置作業
1.抄寫生字新詞。
2.朗讀課文。背誦《長歌行》。
附板書:
長歌行
葵露待日
百川不西歸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
1.學習《七步詩》和《出塞》,了解詩歌大意,感受詩人的真摯感情。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并默寫《出塞》。
教學過程 :
一、導入 新課
1.背誦《長歌行》。
2.“三國”以后,魏國的第一個皇帝是曹丕,他有個弟弟叫曹植,十分有才干,曹丕十分妒忌,所以總想加害他。有一次,曹丕叫人把曹植叫到官中,命令他在七步之內作出一首詩,否則的話就殺他的頭。曹植又氣又恨,輕踱七步,吟出一首千古絕唱,這就是今天我們要學的一首詩《七步詩》。
3.教師演示誦讀動畫。
二、交流自學情況,提出不懂的問題
1.你理解了哪些詞句,說出來與大家共享。
2.試著說一說每句詩的意思。
3.你還有那些不懂的問題,提出來。
三、歸納學生問題,集體討論
曹植寫這首詩的真正意思是什么?
(教師引導:結合當時的情況,想一想、曹植的這首詩是否另有所指,指的又是什么,從而體會這首詩的比喻意義。比如,“同根生”指什么,“相煎何太急”又指什么,聯系前邊想一想,“豆”和“箕”又指什么……從而體會這首詩的真正含義,體會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四、反復朗讀,體會感情
1.錄音范讀。
2.學生練習朗讀。
五、練習背誦
六、學習《出塞》
1.讀課文,解題。
塞:關塞,邊塞。你怎么理解題目?
簡介作者王昌齡,唐代著名的詩人。字少伯,很有才華,曾中進士,擅長“七絕”,有“詩家夫子王江寧”之稱。今天學的是他最著名的一首詩。
2.范讀課文。
3.交流自學體會。
4.提出問題,教師歸納,集體解決。
5.體會詩的意境。
(l)讀了這首詩你有什么感受?(古代戰亂不斷發生,百姓苦不堪言;盼望能有飛將軍重出,救百姓于水火;這首詩意境深遠,言少意多。)
(2)你覺得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6.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體會作者渴望出現英勇善戰,體恤士卒的將帥,鞏固邊防的心情。
七、布置作業
1.背誦課文,默寫《出塞》。
2.向別人講述《七步詩》的有關故事。
附:板書設計
出 塞
秦時明月漢時關(以景抒情)
教案點評:
教師從故事入手,激發學生興趣,同時交代時代背景,便于學生理解。啟發學生交流自學成果,鼓勵他們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有重點地討論學生提出的問題,相機點撥學生體會詩的意境。學生自己查找資料,自學古詩,并提出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通過小組討論解決自己提出的問題,不能解決的全班討論解決。
實用的《長歌行》優秀教案 篇12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熟讀背誦詩歌,理解古詩的含義。
2.過程與方法:反復品讀古詩,抓文眼,在教師的引導下感悟詩句大意;聯系其他文章。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會古詩的主題思想,教育學生珍惜時間,努力學習。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教學難點:
體會古詩的主題思想,教育學生珍惜時間,努力學習。
教具使用: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1.學生反復讀古詩
2.作品簡介
漢樂府 樂府是自秦代以來設立的朝廷音樂機關,漢武帝時得到大規模的擴建,秦及西漢輝帝時都設有“樂府令”。漢武帝時的樂府規模較大,其職能是掌管宮廷所用音樂,兼采民間歌謠和樂曲,內容豐富,題材廣泛。魏晉以后,將漢代樂府機關所搜集演唱的詩歌,統統稱為樂府詩。
漢樂府創作的基本原則是“感于哀樂,緣事而發”(《漢書·藝文志》)。它繼承《詩經》現實主義的優良傳統,廣闊而深刻地反映了漢代的社會現實。漢樂府在藝術上最突出的成就表現在它的敘事性方面,其次,是它善于選取典型細節,通過人物的言行來表現人物性格。其形式有五言、七言和雜言,尤其值得重視的是漢樂府已產生了一批成熟的五言詩。流傳下來的漢代樂府詩,絕大多數已被宋朝人郭茂倩收入他編著的《樂府詩集》中。《樂府詩集》全書一百卷,分十二類。上起漢魏,下迄五代,兼有秦以前歌謠十余首。除收入封建朝廷的樂章外,還保存了大量民間入樂的歌詞和文人創造的《新樂府詩》(《新樂府詩集》其中包括《木蘭詩》《孔雀東南飛》)。全書各類有總序,每曲有題解,對各種歌辭、曲詞的起源和發展,均有考訂。
3.理解古詩重點字含義
長歌行 漢樂府 三國時期
青青園中葵, 朝露待日晞。 陽春布德澤, 萬物生光輝。 常恐秋節至,焜黃華葉衰。
百川東到海, 何時復西歸? 少壯不努力, 老大徒傷悲。
(1)長歌行:漢樂府曲調名。長歌:長聲歌詠,也指寫詩; 行(xíng):古代歌曲的一種體裁, 歌行體的簡稱,詩歌的字數,和句子的長度不受限制。長歌行是指“長聲歌詠”為曲調的自由式歌行體。
(2)葵:冬葵,我國古代重要蔬菜之一,可入藥。
(3)晞:天亮,引申為陽光照耀。
(4)陽春:溫暖的春天。
(5)布:給予。
(6)德澤:恩惠。
(7)秋節:秋季。
(8)焜黃:形容草木凋落枯黃的樣子。
(9)華:同“花”。
(10)衰:衰:讀“cuī”.古時候人們讀的沒有“shuaī”這個音。為了押韻,這里可以按古音讀作“cuī”。
(11)徒:白白的。
(12)百川:河流。少:年輕。老:老年。
4.理解句意
『青青園中葵,朝(zhāo)露待日晞(xī)』 園:園圃,種蔬菜、花果、樹木的場所。葵:我國古代重要蔬菜之一。有紫莖、白莖二種,以白莖為勝。大葉小花,花紫黃色。朝露:清晨的露水.待:動詞,等待。日:太陽。晞:天亮,引申為陽光的照耀。○描繪葵的形象。托物起興。
『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春天的太陽散布恩惠。 陽春:溫暖的春天。布:動詞,這里是散布的意思。德澤:恩惠。春天把陽光、雨露帶給萬物,因而說是一種恩惠。萬物:大地上的各種生物。生光輝:形容萬物生機盎然、欣欣向榮的樣子。○對春天的禮贊。
『常恐秋節至,焜(kūn)黃華(huā)葉衰(cuī)』 常:副詞,表示情況或時間的持續和一貫性。時常。恐:動詞,擔心。秋節:秋季。至:動詞,到。秋氣肅殺,萬物多因長成而趨于衰敗、死亡,故爾擔心。焜黃:顏色衰敗的樣子。華:同“花”。衰:衰老,衰敗。○由春而秋,植物完成一次生命過程。不由得生出種種感觸。
『 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百川:泛指所有的河流。東:方位名詞用作動詞,表示朝東、向東的意思。海:大海。何:疑問代詞,用在名詞或名詞性短語前,起修飾作用。常用來表示對時間、處所、事物的詢問。時:名詞,時候。復:副詞,用在動詞前,表示‘某種情況的再現。可譯作“重新”“又”。西:方位名詞用作動詞,向西、朝西。歸:動詞,回。這句意思是光陰像流水一樣一去不復返。○由季節轉換聯想到日月不居。孔子說;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青少年時代不努力,到老只能悲傷嘆氣了。少:少年時期。壯:成年時期。合起來指人生命力旺盛的前半生。努力:把力量盡量使出來。意即勤奮。老大:指人生命力衰敗的時期。徒:副詞,表示動作的施行沒有取得成效一。可譯為“空”。傷悲:悲傷。○歸結為關于生命價值的感悟,情景動人。
5.中心:珍惜時間,努力學習。 春天代表:壯年時期
常恐秋節至代表:晚年的來臨 大河奔入大海代表:時間的消逝。
6.聯系
本詩借物言理,以園中青青的葵菜作比喻。其實在整個春天的陽光雨露之下,萬物都在爭相努力地生長。因為它們都怕秋天很快地到來,深知秋風的厲害。大自然的生命節奏如此,
人生又何嘗不是這樣?一個人少年時如果不趁著大好時光努力學習奮斗,讓青春白白地浪費,等到年老之時后悔也來不及了。
這首詩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勵青年人要珍惜時光,努力向上,牢記“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的警訓,催人奮進。
《長歌行》是一首漢樂府民歌,講的是時間如流水,要珍惜時間,努力上進。其中的“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是家喻戶曉的名句,是許多人少年立志的座右銘。結合本課的教材特點,我制定了本課的學習目標。
1、初讀感知韻律
這里首先安排學生將詩文讀三遍,第一遍,讀準字音,第二遍是在第一遍的基礎上,讀出節奏,感知古詩詞的韻味。第三遍要美美的讀,讀出詩人的情感。
2、品讀體會情感
通過學生對文本的初步感知,再次有感情的讀文。同桌互相聽讀,互相檢測,通過讀揪出讓你最有感觸地句子,找到詩的中心句,提煉出詩的主題。
3、精讀想象意境
通過學生的自讀、自學、自悟、相互交流,感受詩的意境,力求學生與文本、詩人三者情感的統一,使學生對文本的內化得到升華。
4、小組交流話題
讀了古詩你知道了些什么?小組長負責自己組的組員的發言情況,并挑選金牌發言人。
5、全班交流以上話題
請各組金牌發言人發言。
6、提升學習拓展
給學生時間空間,讓他們把課外搜集的其他有關珍惜時間的詩句諺語警句或故事展示出來,并在全體同學面前讀一讀,背一背。這不僅能讓學生從多角度感受時間的寶貴,更懂得了從小就要珍惜時間。
實用的《長歌行》優秀教案 篇13
教學目標:
1、學習生字新詞。
2、借助注釋,理解詩意,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3、朗讀詩歌,讀出感情。
教學重點:
1、借助注釋理解詩意,體會思想感情。
2、朗讀、背誦課文。
教具準備:
小黑板,MP3
教學過程:
一、 談話激趣
生活中我們經常聽到這樣一句話:“我們的生活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哪位同學能談談對這句話的理解?請同學樣閉上眼睛,想想我們的校園里有哪些美的存在?(從小草,小樹葉,到桃花…)然而秋天的到來會帶走許多美好東西,季節的交替我們無法阻擋。其實每個人都會從少年走向老年,那么在這短暫的人生路上我們該怎么做,才能使自己不留下遺憾呢?古詩《長歌行》里面提到了一點,非常重要。這節課我們就一起學習(板書課題,讀題,釋題)
二、感知詩意
小學階段我們接觸了不少的古詩,誰能說說平時你是怎么學習古詩的?(讀通,釋意,查找資料,根據古詩的內在聯系)
1、自學古詩(出示自學要求:讀準字音;讀懂詩意;寫下體會)
檢查自學情況:指名,朗讀,說說自己對詩的理解和發現的問題。
2、這首詩中描繪了許多美好的事物,請大家從詩中圈出,并說說你的理由。
3、這一首詩展示了許多美好的事物,那么這首詩只是在展示這些嗎?(看文中的插圖,看著奔騰而去的流水,你們會想到什么?)它表達了怎么的思想感情的?又是怎么表達的?(出示小黑板,前后桌的同學互相討論。)
美好的東西雖然很快地消失了,可他們留給大地的是美,是生機與活力,它們沒有辜負短暫的生命。人生也一樣,只要我們珍惜時光,讓一生活得有價值,到了白發蒼蒼時,我們就可以坦然地面對那句歌詞,最美不過夕陽紅。
三、指導朗讀
大家都體會得很好,那你們能否將自己的感受融入到朗讀中,把這首詩讀好呢?(先聽一段錄音,細細品味,想想該怎么朗讀?)
同學們學了這首古詩后,你想告誡誰,想對身邊的朋友,親人說些什么?
四、指導背誦
想想,怎樣背誦背得快,記得牢?(在理解的基礎上背誦,記得快;抓住能引起聯想的重點詞語背得快,如可抓住“園中葵”“百川”等詞語幫助記憶)
在課的最后,請讓我們以古詩的最后一句話共勉: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五、作業:
預習《七步詩》
板書設計:
10、古詩三首
長歌行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實用的《長歌行》優秀教案 篇14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體會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本詩中的過渡句和前后四句之間的聯系。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發學生學習詩歌的興趣
同學們,中國是詩的國度,中國的古文學源遠流長,豐富多彩。而中國詩歌就象一朵馨香獨具的奇葩,一直盛開在世界文苑之中。學習古詩,能使我們領略古代詩人的豪放,婉約的藝術風格,更能使我們領略詩中所描繪的雄壯優美的意境。 大家曾學過不少古詩,那就把你最喜歡的一首詩背誦下來吧!(先自由背,再指名背)
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新形式的詩——《長歌行》(板書)
(根據學生以往所學,在學習新課前引導學生記憶搜索,回憶以往所學,并且是自己喜歡的古詩,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消除他們的緊張心理,為進一步學習古代詩歌奠定了基礎。)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解題,介紹詩歌 長歌行是一首漢代樂府民歌,歌行是我國古代詩歌的一種體裁也有叫“歌”或者“行”的有長歌行、短歌行等
2、自由讀這首詩歌,邊讀邊展開想象。
學生先自由讀詩、想象,注意讀準字音——指名讀 (讀是古詩教學的核心環節。我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滲透自主識字的方法,并把教與學的主要活動放在學生的讀上,鼓勵學生試讀、互讀,真正把讀的時間還給學生,使學生對課文內容有個整體的感知,初步感受詩歌的韻律美。)
三、理解詩意
1、這首詩描寫怎樣的一種情感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了解,請大家根據學習向導自學古詩。
學習向導
讀一讀《長歌行》想一想這首詩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查字典或結合上下文理解詩句的意思,并在小組展開交流
記下不懂的問題,畫在書中,尋找同伴的幫助,實在解決不了的,在全班討論交流。
2、給足自學時間,小組合作時要真正體現互動。
3、學生根據學習向導匯報自學情況,匯報形式不限。
(這一環節教學側重在學生自學及小組合作學習探究。學生課前的預習及所查找的資料、工具書,在這環節中起重要作用。由于學生年齡特點,自己理解這首詩歌不是很難,但對于一部分學生來說還有難度。因此設計小組合作目的幫助理解能力差的學生,使他們也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悅。)
四、考考你
同學們匯報的都很好!我也想借此機會出幾道題考考大家
解釋加橫詞,說出詩句的意思 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唏。 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
通過學習這首詩,你能體會出怎樣的思想感情?
(勸導人們珍惜青春年華,是一首傳誦經久的勸戒詩)
五、借助課件,指導朗讀
1、讓我們帶著這種感情再次朗讀古詩,邊讀邊體會詩的意境。
2、學生自讀自悟,邊讀邊畫出重音和停頓。
3、指名配樂朗讀
六、總結
1、詩中哪句話對世人有規勸的含義呢?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2、《長歌行》是一首漢代樂府民歌,這首詩從“園中葵”說起,再用水流到海不復還打比方,說明光陰似流水,一去不復回,最后勸導人們,要珍惜青春年華,發奮努力,不要等到老了再后悔。
3、這是一首勸戒詩,你還知道哪些關于勸戒人勤奮好珍惜時間的詩句、格言等?談一談自己的感想體會。 學生自由匯報,談感想
七、作業
背誦詩歌
板書設計:
長歌行 少壯不努力, 要 老大徒傷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