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躁爽日日躁狠狠躁视频,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一线,丫鬟露出双乳让老爷玩弄,第一次3q大战的经过和结果

首頁 > 教案下載 > 教案大全 > 小學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最新范文(精選15篇)

小學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最新范文

發布時間:2023-08-01

小學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最新范文(精選15篇)

小學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最新范文 篇1

  教學時間:

  累計節數:

  教學目的:

  1、使學生了解一些用電的安全常識。

  2、使學生學會正確、安全的用電。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有一個和你們差不多大的小朋友明明,有一天,他在家里看電視,忽然想吃蘋果,就起身急匆匆的洗了一個蘋果,也忘了擦手。等他回來一看,喜歡的電視節目已經結束了,他便走到電視機前去換頻道。你們猜,這時候發生什么事了?

  2、明明剛一碰上去,手便被打了一下,原來是觸電了,從此以后他再也不敢用濕手去碰電器了。你們在家里發生過這樣的事嗎?

  二、教授新課

  1、基本的安全用電常識

  (1)、認識電源的總開關,學會在緊急情況下切斷電源

  (2)、不要受或導電物去接觸、探視電源插座內部

  (3)、不要用濕手觸摸電器,不用濕布擦拭電器

  (4)、電器使用完畢后應拔掉電源插頭,插拔電源插頭時不要用力去拉電,以防止電線絕緣層受損;

  (5)、發現有人觸電要設法及時關掉電源,或者用干燥的木棍將觸電者與帶電器分開。

  2、安全使用電器

  3、安全用電標志:

  (1)你們了解安全用電標志嗎?

  (2)安全用電標志分為顏色標志和圖形標志。顏色標志常用來區分各種不同性質、不同用途的導線,或用來表示某處安全程度。圖形標志一般用來告誡人們不要去接近有危險的場所。

  (3)紅色、黃色、藍色、綠色、黑色,你們知道都是用來標志什么的嗎?

  (4)老師結合圖片向學生講解不同顏色標志代表的不同含義。

  4、預防觸電

  (1)我們生活中的每一個角落幾乎都存在電。你們知道怎樣預防觸電嗎?

  (2)師生共同總結用電嘗試:家電停止使用時,要拔掉電源插頭;手、腳和身體濕的時候不要觸摸電器;不要把手伸進運轉的電風扇、攪拌機和水果榨汁機里等等。

  5、觸電后怎么辦

  (1)觸電后應立即拉下電源開關或拔掉電源插頭。

  (2)迅速撥打電話,你們知道應該撥打什么電話號碼嗎?

  (3)如果無法及時找到或者斷開電源,應該怎么辦?

  三、總結

小學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最新范文 篇2

  一、創設情境、生成問題

  師:常用的長度單位有哪些?

  師:每相鄰的兩個長度單位間的進率是多少?

  師: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

  (師板書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師:每相鄰兩個常用面積單位之間的進率是多少呢?下面我們就來動手動腦研究一下.

  (師邊說邊板書課題:面積單位間的進率)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推導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師:課件出示邊長1分米的正方形,誰來說說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分米?你是怎么知道的?

  師:如果這個正方形的面積用平方厘米做單位,是多少平方厘米呢?請同學們拿出你手中的學具,開動腦筋,四人一小組動手操作一下。

  學生動手操作,教師巡視。

  小組匯報操作結果。

  生1:我們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擺在這個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上,橫排每排擺10個,豎排每排擺10個,一共可以擺100個,所以這個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用平方厘米做單位是100平方厘米。

  (教師出示一面畫有100個1平方厘米的小方格的正方形。)

  生2:我們是用直尺去量

  師:還有想法嗎?

  生3:我是直接把1分米換算成10厘米,那么這個正方形的面積就是10×10=100(平方厘米)

  師:總結并板書: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學生齊讀。

  2、知識遷移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師:仿照剛才的方法,你能推算出1平方米等于多少平方分米嗎?小組在一起討論一下。

  學生討論,師巡視,生匯報。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因為邊長是1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米。1米=10分米,10×10=100(平方分米)

  (板書)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學生讀。

  師:現在,誰來告訴我每相鄰兩個常用的面積單位間的進率是多少?(師在黑板上貼字條) 去掉“相鄰”行嗎?為什么?平方米和平方厘米相鄰嗎?它們間的進率是多少呢? 生回答師板書:1平方米=10000平方厘米

  師領讀生跟讀(正讀反讀這三個關系式)

  3、根據進率,進行換算

  師:應用這些關系,你能推算出2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嗎?你是怎么想的?(引導學生說出因為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2平方分米就是2個100平方厘米,也就是200平方厘米)

  15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呢?

  反過來8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呢?你又是怎么想的?2400平方分米=( )平方米?你能學著老師的樣子舉幾個例子嗎?(生舉例)

  三、深化新知,鞏固練習

  (一)、火眼金睛(下列說法對嗎?)

  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 )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

  每兩個常用的面積單位之間的進率是100( )

  我們學校教室的面積大約是50平方米,合500平方分米( )

  1平方米=1000平方厘米( )

  (二)、神機妙算(你能很快說出答案嗎?)

  6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13平方米=( )平方分米

  1000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360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8平方米=( )平方厘米

  (三)、大顯身手

  一個正方形桌面的周長是360厘米,邊長是多少厘米?這個正方形桌面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厘米?合多少平方分米?

  四、回顧整理、總結生成

  1、回顧一下我們今天所學內容,并把例題補充完整。

  2、誰想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收獲呢?(生暢所欲言。)

  3、你還有哪些不懂的問題,提出來共同解決。

  五、布置作業

  1、83頁做一做

  2、練習二十第四題

  六、拓展延伸

  (智力闖關)

  小紅家用邊長5分米的方磚鋪地,客廳正好用了96塊方磚,小紅家客廳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小學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最新范文 篇3

  一、通過觀察等實踐活動為新授知識作好準備。

  教學前可利用課外活動、隊活動等時間進行一些觀察度量等實踐活動,使學生獲得一些感性知識。A參觀車丫和碼頭,看看汽車、火車和輪船的航運里程票價表。B觀察公路的里程碑,并從這塊里程碑直到下塊里和碑,實地觀看100米------500米------1000米(就是1千米),體會一下1千米的實際長度。C測量操場四周的長度(或跑道的長度),算一算要繞幾圈(或直幾個來回)才是1000米。這樣使學生對“千米”的長短有初步的了解。

  二、復習

  1、提問:我們學過哪些長度單位?

  2、口答:1米等于幾分米,1分米等于幾厘米,1厘米等于幾毫米,1米等于幾厘米。

  3、填括號(說一說推理過程):

  2米=( )分米 50分米=( )米

  6厘米=( )毫米 30厘米=( )分米

  7分米=( )厘米 80毫米=( )厘米

  三、新授

  1、 導入新課

  量比較精密的零件常用毫米作單位;量課本的長、寬一般用厘米作單位;量教室的長、寬可用米作單位;那么

  測量兩個城市之間的路程用什么單位合適呢?這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新知識。

  板書課題:千米的認識

  2、 聯系實際,初步認識“千米”。

  (1)知道了1米的長度,你能想象出1000米有多長嗎?

  (2)出示運動場遺產示意圖,引導學生觀察并想象:運動場的跑道,一圈通常是400米,跑2圈半大約是1000米。

  (3)推出“千米”概念,揭示進率。

  A1000米用較大的單位表示就是1千米,即1千米=1000米。

  B引導學生對上式等號兩端進行比較:用等號連接,說明它們所表示的長度怎么樣?等號兩端的數字和單位相同嗎?

  要表示一個距離的長短,能一不能只看數字:還要看什么?

  C熟記進率。想想看:“千米”中的“千”相當于1000中的幾個“0”?1000中的幾個“0”相當于一個“千”?

  四、練習

  1、 根據實際情況正確選用單位。

  教室長3( ),小明身高130( );高速公路長50( );鉛筆尖長4( )。

  2、 把下面各數按從小到大排列起來。

  2厘米 2分米 2千米 2米粉2毫米

  3、 帶領學生觀察:課前在一條直的路邊量出100米的距離并在兩端插上標桿。問學生:幾個這樣的長度是1千米?

  4、 要求學生課后以小組為單位做第71頁“做一做”,中的兩道實踐題。

  五、總結(略)

小學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最新范文 篇4

  教學目標

  1、通過活動體驗使學生認識東、南、西、北四個方向,能夠用給定的一個方向辨認其余的三個方向,并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

  2、通過大量的操作活動,讓學生形成辨認東、西、南、北等方向的技能,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3、在觀察主題圖時,滲透愛國主義教育,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教學重難點

  會在實景中辨認東、南、西、北,并能運用這些詞語來描繪物體所在的方向。

  教學工具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小故事導入新課

  放寒假時小紅去了一個度假村。一天她去度假村旁的森林公園玩,可找不到回去的路了。她該向東、西、南、北哪個方向走呢?

  二、愉快體驗,探究新知

  1、觀察主題圖

  (1)出示第2頁彩圖。

  (2)我們現在來到了北京的天安門廣場,你們看見了哪些建筑物?愿意當小導游為大家介紹一下嗎?同桌之間互相解說。

  (3)指名上臺講。

  2、學習例1:出示第3頁彩圖。

  (1)圖上畫的是小明和他的學校,你能告訴老師他在干什么嗎?大家想和他一樣去我們的操場上認識這四個方向嗎?

  早上太陽在什么方向?面朝太陽,我們面對的是什么方向?背對的方向是什么方向?

  學生相互說說自己前面的和后面的方向。

  現在同學們像老師一樣伸開兩臂,我們左手指的方向是北,右手指的方向是南。

  (2)讓學生說說學校的東、南、西、北各有什么建筑物。提問學校的教學樓等建筑物在操場的哪一面?

  (3)請4位同學面朝4個方向背對背站好,讓他們說說自己面對的方向。引導其他同學觀察和發現東西兩個方向的同學背對背,南北兩個方向的同學背對背。

  強調東西相對,南北相對。

  (4)回教室填寫例1

  三、分層練習,鞏固新知

  1、說一說教室里東、南、西、北各有什么(練習一第1題)?

  2、用東、南、西、北這些詞語說一說你座位周圍同學所在的方向。

  3、你說我做:5人一組,1人指揮,4人做動作。(1人指揮站中間,4人聽指揮站4個方向。)

  四、課堂小結

  今天大家學到了什么?還有什么疑問?

  回家按照4個方向觀察房間的擺設,明天來告訴大家。

小學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最新范文 篇5

  一、學情分析

  本班共有50個學生人,從上學期考試成績分析,學生的基礎的知識、概念、定義掌握比較好,口算、筆算驗算及脫式計算較好。但粗心大意的還比較多,靈活性不夠,應用能力不夠強。但總的來說大部分學生對數學比較感興趣,接受能力較強,學習態度較端正

  也有部分學生自覺性不夠,不能及時完成作業等,對于學習數學有一定困難。所以在新的學期里,在端正學生學習態度的同時,應加強培養他們的各種學習數學的能力,以提高成績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內容包括下面一些內容: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兩位數乘兩位數,小數的初步認識,位置與方向,面積,年、月、日,簡單的數據分析和平均數,用數學解決問題,數學廣角和數學活動等等。

  1、數與計算方面的

  本冊教材安排的數與計算方面的內容主要有“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兩位數乘兩位數”、“小數的初步認識”三個單元。

  精心設計教學順序,加大教學步子,留給學生更大的探索和思考空間。

  不出現文字概括形式的計算法則,充分調動學生已有的計算知識和經驗,讓學生在自主探索中獲得對筆算過程與算理的理解。

  將計算作為解決問題的一個組成部分,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理解計算的意義和作用,進一步認識計算是幫助人們解決問題的工具,逐步形成——面對具體問題,先確定是否需要計算,再選擇合適的計算方法(口算、估算、筆算等),最后應用計算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這樣一種思維方法

  2、空間與圖形方面的

  本冊教材安排的空間與圖形方面的內容主要有“位置與方向”、“面積”兩個單元。

  3、量的計量方面的

  本冊教材進一步擴大了計量的知識范圍,除了面積(地積)單位的認識外,還安排了認識較大的時間單位年、月、日及24時計時法。

  4、統計知識方面的

  在這一冊中,教材一方面注意利用已有的知識學習新的統計知識——了解不同形式的條形統計圖,介紹平均數的概念以及求平均數的方法;另一方面注意結合實際問題,進一步教學根據統計圖表進行簡單的數據分析,作出合理的推斷。

  5、用數學解決問題方面的

  本冊教材安排用數學解決問題方面的內容,主要有兩個單元。一個是“解決問題”單元,專門教學解決用所學的乘、除法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連乘和連除計算的問題;另一個是“數學廣角”單元,這一單元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猜測、實驗、推理等活動學習簡單的集合思想和等量代換思想,并能應用集合和等量代換的思想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養他們探索數學問題的興趣和發現、欣賞數學美的意識。

  6、實踐方面的

  本冊教材安排了“年歷制作”和“設計校園”兩個數學實踐活動。

  三、教學目標

  1、會筆算一位數除多位數的除法、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會進行相應的乘、除法估算和驗算。

  2、會口算一位數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數,整十、整百數乘整十數,兩位數乘整十、整百數(每位乘積不滿十)。

  3、初步認識簡單的小數(小數部分不超過兩位),初步知道小數的含義,會讀、寫小數,初步認識小數的大小,會計算一位小數的加減法。

  4、認識東、南、西、北、東北、西北、東南和西南八個方向,能夠用給定的一個方向(東、南、西或北)辨認其余的七個方向,并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會看簡單的路線圖,能描述行走的路線。

  5、認識面積的含義,能用自選單位估計和測量圖形的面積,體會并認識面積單位,會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公式,會用公式正確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并能估計給定的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

  6、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了解它們之間的關系;知道各月以及全年的天數;知道24時計時法,會用24時計時法表示時刻。

  7、了解不同形式的條形統計圖,初步學會簡單的數據分析;了解平均數的意義,會求簡單數據的平均數;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8、經歷從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9、初步了解集合和等量代換的思想,形成發現生活中的數學的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四、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位置與方向,年月日,除數是一位數除法,兩位數乘兩位數。

  教學難點:位置的確認,計算的算理,時間的計算。

  五、教學措施

  1.教師要通過自身的言行以及自身的工作態度去感染和影響學生。做到恰當的組織教學,興致勃勃地出現在整個教學過程中

  2.加強學習,提高教師自身的綜合素質,提高教育科研意識和實驗的緊迫感。

  3.通過教學,對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學習紀律等方面提出始終一貫,科學而嚴格的要求。

  4.轉變教學方法。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必須將“重視結論” 的教學轉變為“重視過程”的教學,注重再現知識產生、形成的過程,引導學生去探索、去發現。

  5.在課堂上開展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在一起擺擺、拼拼、說說,讓學生暢所欲言,互相交流,減少學生的心理壓力,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題性,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6.在教學中注意采用開放式教學,培養學生根據具體情境選擇適當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如通過一題多解、一題多變、一題多問、一題多編等途徑,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溝通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培養學生的應變能

  7.練習的安排,要由淺入深,體現層次性。對不同的學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和練習,對優生、學困生都要體現有所指導。

  8.增強數學實踐活動,讓學生認識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的關系,使學生感到生活中時時處處有數學,用數學的實際意義來誘發和培養學生熱愛數學的情感。

  9.認真及時地記錄教學后的感受和感悟,及時準確地審視自己的教學。利用好自己的博客,讓教學博客成為自己和家長、同事、外校同行溝通交流的平臺。

  10.加強對家庭教育的指導。引導學生正確對待成功與失敗,勇敢戰勝學習和生活中的困難,做學習和生活的強者。

  六、落實教學具體措施特別重視的地方

  1、 數與計算的教學,要算用結合,注重培養學生靈活的計算能力,發展學生的數感。

  2、 空間與圖形的教學,要注重實踐與探索,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 統計知識的教學,要結合實際教學簡單的數據分析和平均數,加深學生對統計作用的認識,逐步形成統計觀念。

  4、 要加強解決問題能力的教學,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有步驟地滲透數學思想方法,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

  5、 要把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滲透于數學教學中,用數學的`魅力和學習的收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內在動機。

  七、針對學困生的具體措施

  “五個必須”即:“備課時必須對學困生的問題及對策進行充分的預設,上課時必須讓學困生提出問題,合作學習中必須讓學困生發言,輔導點撥時必須解決學困生的困惑,設計作業時必須針對學習能力不同的學生進行分層次布置并對學困生當面輔導”。

  對學生因厭學的,分析造成的原因,積極采取幫扶轉化措施,采用教師和學優生對學困生一幫一、結對子的方式,幫弱促強,幫助學困生重新樹立學習信心。

  1、教師在備、教、批、輔、考等教育教學環節,對學困生多加關懷,厚愛一層,從抓基礎知識,激發學習興趣,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入手,在備課時,關注學困生,注重基礎知識和興趣知識點設計教案。

  2、在課堂上,加強基礎知識和學習興趣的培養,讓學困生樹立“我也能回答教師提問,我也能學好功課”的信心

  3、批改作業時,對學困生進行面批,多以引導和補習為主;考完試,找學困生談心,以鼓勵教育為主。

  4、讓學困生找出自己學習上的優勢與長處,喚起心靈深處的自我向上的意識,由消極被動地學習向積極主動地學習轉變,由自卑向自尊自強轉變,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切實解決了學生的厭學思想, 從根本上消除輟學的現象,確保了各學段、各學科的教學質量的提高。

小學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最新范文 篇6

  繪制平面圖

  教學內容:教材第4頁例2及練習一第2題。

  教學目標:1.通過讓學生在圖上表示各建筑物的位置關系,并集體交流,使學生知道地圖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繪制的。

  2.培養學生的數學實踐能力,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發展。

  3.培養學生認真觀察事物的良好習慣、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教學重難點:知道地圖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繪制的。

  教具準備:掛圖

  教學過程:

  一、回憶舊知,引入情境

  復習四個方向,請學生介紹學校四個方向的建筑物。

  想讓更多的人了解我們學校,可以使用校園示意圖。

  二、動手操作,學習新知

  出示第4頁彩圖。

  1.這些小朋友正在繪制示意圖,看過他們的情況你能說出繪制校園示意圖時要畫上哪些內容嗎?

  2.生繪制校園示意圖。

  3.小組交流展示。

  4.看第4頁彩圖,說說怎樣畫更簡便、更清楚?

  三、鞏固練習

  1.出示第6頁第2題彩圖。

  這是小明的房間,你能幫他介紹一下四面的擺設嗎?

  2.一人說房間的陳設,一人繪制出平面示意圖。要求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東來繪制。

  3.全班交流。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把有關方向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當中,學會了繪制簡單的平面示意圖。課后請大家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東來繪制一張標準的校園示意圖給你們的爸爸媽媽看看,向他們介紹我們的校園。

  板書設計: 繪制平面圖

  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教學反思】:

小學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最新范文 篇7

  教學目標:

  1. 通過觀察初步認識物體的平移和旋轉的運動特點;

  2.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使學生能正確判斷一個物體的運動是平移還是旋轉。

  3.使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運用數學知識可以解決生活中的簡單數學問題。

  教學重點:

  初步認識物體的平移和旋轉的運動特點

  教學難點:

  能正確判斷一個物體的運動是平移還是旋轉。

  教具準備:

  多媒體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激趣談話。師:同學們,你們去過游樂園嗎?老師今天帶你們去游樂園里玩一玩,你們愿意嗎?

  2.播放,演示纜車、滑梯、小火車、旋轉木馬、秋千、螺旋槳、鐘擺的圖片。

  [設計意圖:通過游樂場的畫面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自然進入學習狀態。

  3.組織討論。

  師:它們的運動相同嗎?(不同)你能根據它們的運動方式把它們分類嗎?小組內交流。

  4.匯報討論結果。

  師:你是怎么分的`?你為什么要這樣分?指名說。

  生:有些是直直的,有些在轉圈,

  4、揭示課題。

  師:像纜車、滑梯、小火車等是沿著直線運動的,我們把這樣的運動方式稱為平移;

  師:而像旋轉木馬、秋千、螺旋槳、鐘擺等都是繞著一個固定的點 或軸轉動的,這樣的運動方式我們就稱為旋轉

  今天我們就來研究這兩種運動方式,出示課題:平移和旋轉

  二、自主探究

  1.看一看

  我們再來看一組運動,它是屬于平移還是旋轉呢?請同學們用手勢判斷是平移還是旋轉

  出示27頁情境圖

  你能給他們分類碼?學生舉手回答

  (一類是沿直線運動,一類是圍繞一個中心點運動)

  指著平移:這些物體在平移的時候,什么變了?什么沒變?

  (位置變了,方向沒變)

  2.議一議:我們再來看一個運動,它屬于什么運動方式?

  (出示直線行走的公共汽車)

  3.演一演:你能用手勢來表演平移和旋轉的動作嗎?學生舉手回答

  教師發出口令,學生做(如:向上平移、向左平移、向左上平移等)

  4.做一做

  師提要求:將你的數學書在桌子上平移,你能把書怎樣平移呢?

  找學生上講臺演示(對的給予獎勵)

  5.說一說

  你能說出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轉現象嗎?

  6.辨一辨

  老師這有一組物體的運動圖片,你能判斷是平移還是旋轉?

  師:依次出示各種物體的運動

  設計意圖:平移和旋轉運動的判斷是本節課的重點,是后面學習的基礎。因此,教學時通過展示物體運動畫面,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積極參與和思考。

  三、智力風帆

  1.判斷下列運動時平移還是旋轉?

  出示各種運動

  2.課本“練一練”第2題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匯報

  四、課堂小結

  今天這節課你學到了哪些知識?

小學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最新范文 篇8

  大塘小學,羅永維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結合具體情境,通過直觀操作,初步理解分數的意義,體會學習分數的必要性;知道分數各部分名稱,能正確地讀寫分數。

  2、能力目標:通過操作、觀察、分析、比較,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及口頭表達能力,發展思維,培養探究意識和創新意識。

  3、情感目標:經歷認識分數的過程,體驗創造的快樂,進一步產生對數學的好奇心和興趣。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認識幾分之一,初步建立起分數的概念。

  教學難點:能夠借助具體的實例說一說分數的意義。

  三、教學準備

  正方形和長方形紙片若干張,尺子、彩色筆。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出示主題圖,學生說一說看到了什么?

  2、利用分月餅來進行引入。

  (1)老師這有4個月餅,老師要把這4個月餅平均分給小紅和小明2個同學,老師應該怎樣分?他們一個人得多少個月餅?

  (2)那老師把這2個月餅平均分給小紅和小明2個同學,怎么分?他們一個人得多少個月餅?

  (3)那老師把一個月餅平均分給小紅和小明2個同學?怎么分?他們一個人得多少個月餅?

  (4)教師演示:半個月餅

  那這半個月餅,怎樣表示呢?今天我們就來認識這個新朋友----分數中的幾分之一(板書課題“幾分之一”)

  (二)動手操作,構建新知

  1、動手折一折,建立表象

  2、認識,教學讀法、寫法、及分數的各部分名稱和意義。

  (1)剛才我們用對折的方法。把這個圓平均分成2份,一份就是它的一半,也叫做它的二分之一,(板書)

  (2)怎么寫呢?請同學們拿出自己的小手和老師一起寫一寫。

  先畫一條分數線表示平均分。在分數線下面寫分母2,在分數上面寫分子1。(板書寫作:)

  教學讀法。從下往上讀。

  那分母2表示什么?那分子1表示什么?(明確分數意義)

  (5)小明分到了月餅的,小紅呢?他們分得都一樣么?如果不平均分,小明會得到月餅的一半么?(板書:“平均分”并強調,只有平均分才能用分數表示)

  3、出示圖片,判斷下面圖形的涂色部分能用1/2表示么?

  4、認識。

  (1)讀作:四分之一.

  (2)明確像和這樣的數都是分數

  (3)歸納出幾分之一

  5、再次操作,創造分數。

  (1)你能折出手中的正方形的,并涂上你喜歡的顏色么?

  (2)誰還有不同的方法找到它的? (學生展示作品)

  (3)為什么折法不同,都能用表示呢?

  (4)引導學生說出:相同的物體,它的1/4是一樣大的。

  (三)練習鞏固

  (四)課堂小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學到了什么?

  (五)板書設計

  幾分之一

  1、

  2、平均分

  3、讀作:四分之一

小學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最新范文 篇9

  看簡單的路線圖(二)

  教學內容:教材第9頁例5及練習二第5、6題。

  教學目標:1.使學生會看簡單的路線圖(八個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線。

  2.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表述能力和信息搜集能力。

  3.使學生敢于、樂于和他人交流。激發學生對家鄉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難點:會看簡單的路線圖(八個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線。

  教具準備:掛圖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生活中常要用到方位知識,誰來和大家說說?

  我們在參觀游覽的時候也會用到。

  二、進入情境,運用新知

  1.出示第9頁例5彩圖。

  這幅圖畫了些什么?

  2.通過指定的一個方向,辨認其余的七個方向。

  同桌交流,小組交流,全班交流。

  3.說說各場館所在位置。

  同桌互相問答。

  4.你還能提出哪些問題?

  小結:我們在參觀游覽的時候,先辨別方向,再弄清楚要去的場館和設施在什么方向,然后前往。如果有人問路,要把行走路線說清楚。

  三、鞏固運用

  1.第9頁“做一做”。

  2.小游戲:問路(第11頁第3題)

  四、課堂小結:

  這堂課學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

  五、作業

  第12頁第5、6題。

小學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最新范文 篇10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1)學生結合生活實際,初步感知平移與旋轉現象;

  (2)使學生能在方格圖上數出圖形平移的格數;

  (3)通過教學,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學生仔細觀察、動手操作讓學生感知平移和旋轉,合作探究圖形在方格圖上平移的方法。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通過說出日常生活中的平移與旋轉現象,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1.學生結合生活實際,初步感知平移與旋轉現象。

  2.使學生能在方格紙上數出一個簡單圖形沿水平方向、豎直方向平移后的格數。

  教學難點

  使學生能在方格紙上數出一個簡單圖形沿水平方向、豎直方向平移后的格數。

  教學用具

  課件,圖片。

  學生用具

  方格紙,小房子卡片,小熊卡片,小篇子。

  教學過程

  一、初步感知

  1.揭示課題。

  課件演示纜車、升降電梯、風車、電扇的運動。

  師:看看圖上是什么?它們是怎樣運動的?你能用手勢表示它們的運動嗎?它們運動時的樣子一樣嗎?那你們能不能根據它們運動時的樣子給它們分分類?

  你是怎樣分的?你為什么這么分?

  師:你們說得真好!像纜車和升降電梯這樣的運動在數學里我們叫它平移;而像電扇和風車這樣的運動我們叫它旋轉。(板書課題)

  師: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哪些物體的運動是平移和旋轉?

  2.聯系生活實際動手操作,初步感知。

  師:今天這節課來了一個新伙伴,你們歡迎嗎?你們想不想跟小熊一起去游樂場看看?

  師:你能從下面的游樂項目中找出平移運動的嗎?小熊最喜歡玩旋轉類的游戲了,你愿意幫它挑出來嗎?

  3.動手操作,進一步感知平移與旋轉。

  師:你們看小熊給大家帶來了什么?我們一起跟小熊做個游戲愿意嗎?游戲之前讓我們一起先來看看游戲建議吧!

  (課件演示游戲建議)

  (學生進行活動)

  師:在剛才的游戲中,小熊做的是什么運動?

  4.小結:剛才我們通過游戲對平移與旋轉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那你們想不想利用它們解決更多的`數學問題呀?

  二、探究體驗

  1.學生動手移一移,說一說。(學生拿出方格紙和小房子卡片)

  師:請你將小房子卡片從原來的位置向上平移3格。(學生動手移一移)

  你是怎么移的?兩個同學一塊兒說說。

  請你把小房子向右平移4格。

  互相出題移一移,說一說。

  出示課件:你們看看老師是怎樣移的?向哪兒平移幾格?

  師:你們真棒!通過動手動腦,學會了在方格紙上數出圖形平移的格數了。

  2.演示課件:快看,小火車帶著小熊和小朋友來了!

  運動過程中提問:小火車做的是什么運動?

  (運動停止后,呈現兩人都說自己經過的路長)

  學生討論:到底誰經過的路長呢?

  師小結:小熊和小朋友無論站在車的什么位置,經過的路都一樣長。

  三、鞏固練習

  1.做小篇子,實物投影訂正。

  2.小篇子:幾號小魚能通過平移與紅色小魚重合,請你把它涂成紅色。

  3.欣賞生活中的平移與旋轉。

  四、布置作業

  到生活中找一找平移和旋轉的運動現象,下節課向大家匯報。

小學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最新范文 篇11

  一、學生情況分析:

  兩班共有學生們78人,從整體上看學生們學習數學的興趣濃厚,有80%的學生們能完成基本的學習任務。但只有20%的學生們思維敏捷,有一定的深度和廣度,基礎知識較好,思維比較發散,有初步的創新意識和能力,在課堂上能積極思維,主動參與學習活動。還有20%學生們在學習習慣、思維方式等方面都不是很好,其中有一小部分學生們不善于學習,不愿意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沒有好的學習習慣,自我控制能力不夠,注意力不集中。基礎知識較差,口算水平,無論速度上還是正確率上,都有待提高;學習方法上,更要進一步加強,他們面對有難度的問題,只知道生搬硬套。特別有三四個學生們在數學的學習上不知道怎么學習,基礎知識很差,每次考試也就60--70分,經常不及格。另外還有極少部分學生們學習狀態不穩定,還需要老師和家長做好思想引導工作。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兩位數乘兩位數,小數的初步認識,位置與方向,面積,年、月、日,簡單的數據分析和平均數,用數學解決問題,數學廣角和數學實踐活動等。

  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兩位數乘兩位數、面積以及簡單的數據分析和平均數是本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

  在數與計算方面,這一冊教材安排了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兩位數乘兩位數以及小數的初步認識。這部分乘、除法計算仍然是小學生們應該掌握和形成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是進一步學習計算的重要基礎。

  從本冊開始引入小數的初步認識,內容比較簡單,此時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或用到有關小數的知識和問題,這部分知識的學習,可以擴大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范圍,提高學生們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使學生們初步學會用簡單的小數進行表達和交流,進一步發展數感,并為進一步系統學習小數及小數四則運算做好鋪墊。

  在空間與圖形方面,這一冊教材安排了位置與方向和面積兩個單元,這是本冊教材的另兩個重點教學內容,為發展學生們的空間觀念提供了豐富的素材。通過這些內容的學習,讓學生們初步形成辨認方向、表達與交流物體所在的方向的能力等。通過現實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們獲得探究學習的經歷,探索并體會引進統一的面積單位的必要性,認識面積單位,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公式,進一步促進空間觀念的發展。

  在量的計量方面,本冊教材進一步擴大計量知識的范圍,除了面積單位的認識外,還安排了認識較大的時間單位年、月、日及24時計時法。這些內容的教學可以進一步發展學生們的空間觀念和時間觀念,并通實際操作與具體體驗,培養學生們估計面積大小和時間長短的意識和能力。

  在統計知識方面,本冊教材讓學生們初步學習簡單的數據分析和平均數。教材向學生們介紹了兩種不同形式的條形統計圖,讓學生們利用已有的知識,學習看這兩種統計圖,初步學會簡單的數據分析;通過學平均數的含義和簡單的求平均烽的方法,初步理解平均數的意義和實際應用,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在用數學解決問題方面,教材一方面安排了一個單元,專門教學用所學的乘除法計算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另一方面,安排了“數學廣角”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們通過觀察、猜測、實驗、推理等活動學習簡單的集合思想和等量代換思想,并能應用集合和等量代換的思想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培養學生們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養他們探索數學問題的興趣和發現、欣賞數學美的意識。

  本冊教學根據學生們所學習的數學知識和生活經驗,安排了兩個數學實踐活動,讓學生們通過小組合作的探究活動或有現實背景的活動,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體會探索的樂趣和數學的實際應用,感受用數學的愉悅,培養學生們的數學意識和實踐能力。

  三、教學目標

  1、會筆算一位數除多位數的除法、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會進行相應的乘、除法估算和驗算。

  2、會口算一位數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數,整十、整百數乘整十數,兩位數乘整十、整百數(每位乘積不滿十)。

  3、初步認識簡單的小數(小數部分不超過兩位),初步知道小數的含義,會讀、寫小數,初步認識小數的大小,會計算一位小數的加減法。

  4、認識東、南、西、北、東北、西北、東南、西南八個方向,能夠用給定的一個方向(東、南、西、或北)辨認其余的七個方向并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會看簡單的路線圖,能描述行走的路線。

  5、認識面積的含義,能用自選單位估計和測量圖形的面積,體會并認識面積單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公頃),會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公式,會用公式正確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并能估計給定的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

  6、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了解它們之間的關系;知道各月以及全年的天數;知道24時計時法,會用24時計時法表示時刻。

  7、了解不同形式的條形統計圖,初步學會簡單的數據分析;了解平均數的意義,會求簡單數據的平均數(結果是整數);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8、經歷從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9、初步了解集合和等量代換的思想,形成發現生活中的數學的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11、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四、具體措施

  1、創設一個自由、開放、安全的學習氛圍,從而拓展學生們的思維點擊,學生們的創新火花。

  2、課堂上引入開放性的例題,使學生們在探索中促進發散和求異思維的發展。

  3、改革課堂教學的空間組織形式,采用問題式教學與小組合作交流等形式來揭示知識的規律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并在問題與合作交流中學會互相幫助,實現學習互補,增強合作意識,提高交流能力。

  4、創設問題情景,鼓勵學生們大膽質疑。

  5、對學有余力的學生們鼓勵他們積極參加拓展練習,課堂上準備一些不同層次的練習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發揮他們的潛力。

小學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最新范文 篇12

  一、 學生學情分析:

  本年級共有學生76名。通過一年的學習,大部分學生們都養成了一定的學習習慣, 基本知識、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經達到了學習的目標。對于動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學習內容都比較感興趣。但仍有個別學生的行為較為散漫,聽課不專心,作業不按時完成,學習習慣和學習態度都不太好。在本學期中必須進行積極引導。

  二、本學期德育目標:

  1.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2.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3.通過綜合與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三、本冊教材分析:

  (一)教學內容:

  1.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和米

  2.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筆算

  3初步認識角

  4.表內乘法

  5.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

  6.認識幾時幾分

  7.數學廣角

  8.用數學解決問題

  9.綜合與實踐活動.

  (二)教學目標:

  1.掌握100以內筆算加減法的計算方法,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2.知道乘法的含義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熟記全部乘法口訣,熟練地口算兩個一位數相乘;

  3.初步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學會用刻度尺量物體的長度,初步形成估計物體長度的意識;

  4.初步認識線段,會量整厘米線段的長度;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初步認識直角,銳角和鈍角;會用三角尺判斷一個角是不是直角;會辨認銳角,鈍角;初步學會畫線段,角和直角;

  5.能辨認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6.會讀,寫幾時幾分,知道1時=60分,知道珍惜時間;

  7.通過觀察猜測,實驗等活動,找出最簡單的事物的排列數和組合數,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

  (三)教學重點:

  1. 使學生初步認識厘米和米,知道1米=100厘米,培養學生估量物體長度的意識;

  2. 計算100以內的兩位數加、減兩位數,會計算加減兩步式題;

  3. 使學生初步認識直角,會用三角板判斷直角和畫直角;

  4. 理解乘法的含義。熟記2~6的乘法口訣,能口算6以內的兩個數相乘; 5. 使學生初步認識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理解軸對稱、鏡面對稱現象; 6. 記熟7~9的乘法口訣,能用它進行簡單的計算;

  (四)教學難點:

  1. 會用刻度尺量和畫線段的長度;

  2. 掌握進位加和退位減的計算方法,會進行加減法估算;

  3. 使學生會用三角板判斷直角和畫直角;

  4. 建立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操作能力和綜合分析能力;

  5. 熟記口訣,學會分析數量之間的關系;

  6. 熟記口訣,學會分析數量之間的關系;

  (五)課時安排:

  第一單元 課時

  第二單元 課時

  第三單元 課時

  第四單元 課時

  第五單元 課時

  第六單元 課時

  第七單元 課時

  第八單元 課時

  第九單元 課時

  四、改進教學質量的措施:

  1. 1、認真備好課,夯實基礎知識,確保每一個學生扎實掌握新知,鞏固舊知。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要多給關注,多給發言機會,激發其參與熱情。

  2、在課堂教學中確保雙基的基礎上,注意適時發展優生的思維,培養優生的能力,從而也帶動中差生的發展。培優主要體現在兩個途徑上:

  (1)在每堂課的新知教學后,安排適量發展練習題。

  (2)在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中,每個知識點上,適時引導,相機點撥,給學生“摘桃”的機會。

  (3)利用每周的思維訓練時間,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熱情。.

小學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最新范文 篇13

  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乘法

  教學內容:教材第38-39頁

  教學目標:

  1、結合彩筆問題,經歷用已有知識解決問題、學習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乘法的計算方法的過程。

  2、會筆算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的乘法。

  3、在與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中,體驗算法多樣化,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情境創設

  看看老師今天給你們帶什么了?

  學生觀察,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學生可觀察到左邊有兩盒彩鉛、右邊有十盒彩鉛,每盒里有彩鉛24枝。

  學生可提出問題如:

  1. 兩盒彩鉛有多少枝?

  2. 10盒彩鉛有多少枝?

  3. 12盒有多少枝?

  二、自主探索

  重點解決第三個問題:

  12盒有多少枝彩鉛?怎樣算?

  請同學們試著在練習本上算一算

  有會用豎式計算的嗎?

  1、20×12=240(枝) 4×12=48(枝) 240 + 48=288(枝)

  2、24×2=48(枝) 24×10=240(枝) 48 + 240=288(枝)

  3、豎式等

  三、合作交流

  1.小組交流

  請同學們把你計算的方法跟你小組的同學說一說,總結一下你們小組一共有幾種方法。

  2.全班交流

  哪個小組愿意把你們小組的方法向全班同學說一說?

  3.重點交流豎式(講清積的定位)

  (1). 小組內交流各自的算法,然后共同總結算法。

  (2). 各組間交流算法,其他同學認真傾聽,可隨時進行質疑、提問或提建議。

  (3).你能介紹一下豎式的書寫格式嗎?(學生不會老師講解)

  四、實踐與應用

  1.用豎式計算

  34×12 25×11 43×22 32×13 24×21 32×21

  2.解決問題

  一個會議室有23排座椅,每排有22個座位。召開500人的會議,座位夠嗎?

  3.一只杜鵑平均每天能吃掉14只松毛蟲。算一算:它21天能吃掉多少只松毛蟲?

  教學隨筆:

小學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最新范文 篇14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結合現實生活情景,初步認識小數,掌握小數特征;

  2.結合商品的價格,進一步認識小數;

  3.能正確讀小數。

  過程與方法:

  1.通過認識小數,初步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應用意識。

  2.滲透辯證唯物主義思想的觀點。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體會小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2.理解小數的現實意義,豐富學生數學文化。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能認、讀、寫簡單的小數,并理解其含義。

  教學難點:以元為單位的小數與幾元幾角幾分的互相改寫,以米為單位的小數與米、分米、厘米的互相改寫。

  教學工具

  電腦課件,米尺,紙條課前收集商品的價格單、課前測量的身高記錄單

  教學過程

  (一)在量一量中,認識小數

  師:米、分米、厘米之間有什么關系?

  指名回答:

  1米=10分米

  1米=100厘米

  1分米=10米

  下面這些是什么數?

  師:我們以前學過像1、2、4、100這樣的整數,還學過像

  這樣的分數。生活中你還見過什么數?今天我們就要利用這些老朋友間的關系,來學習一些新知識。

  2.認識小數

  師:老師也找到了一些有關小數的信息,大家一起來看一看、讀一讀。

  師:在讀小數的過程中你發現了什么?

  小結:

  每個小數都有一個“點”,這個點就稱之為“小數點”。

  小數點左邊部分和以前學的整數讀法一樣,小數點右邊只要按照順序讀出每個數字就可以了。

  3.初步理解0.1的含義

  師: 這把尺子上也藏著小數呢,你知道“0.1米”在哪兒嗎?

  ?

  米就是0.1米,你現在知道“0.1米” 在哪兒了嗎?誰能說一說你的想法? 小結:把1米平均分成10份,10份中的1份就是1分米, 1分米

  就是 米,用小數表示是0.1米。

  4.初步理解零點幾的含義

  你能在這把尺子上找到0.2米嗎?

  你找到的0.2米表示什么?說一說你的想法。

  0.9米表示什么?在哪兒呢?

  5.探究小數與分數的關系

  剛才我們在尺子上找到了小數,你發現小數和誰有著密切的聯系了嗎?

  小結:十分之幾就可以寫成零點幾。

  6.比較小數的大小

  在今年的田徑運動會上,有四名男生參加跳高比賽,成績如下表,請同學們一小組為單位,想辦法給他們排出名次。

  小組內討論:怎樣比較這四名同學的成績?

  學生在小組內互相發表意見,交流,然后分組匯報。

  師:你們是怎么比較的?

  預設:

  方法一:因為0.8米=8分米 1.2米=12分米 1.1米=11分米 0.9米=9分米,所以1.2米>1.1米>0.9米>0.8米。

  方法二:我先比較1.2和1.1 ,1.2>1.1,再比較0.8和0.9,0.9>0.8,因為小數點前面的數大,這個數就大,所以1.1>0.9,所以1.2>1.1米>0.9米>0.8米。

  方法三:我拿來卷尺分別找出他們跳高的高度,就知道了1.2>1.1米>0.9米>0.8米。

  師:同學們很會想辦法把生活中遇到的難題解決,真棒。

  (四)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1.尋找小數并讀小數。

  講述:最近小數王國里要舉行舞會了,但是國王發現混進了一些整數,請我們班的火眼金睛把他們區分開。

  18 20.1 9 0.56 106 8.05

  附答案:106 18 9 是整數。

  2、填空:1分米=( )米 1厘米=( )米

  3分米=( )米 5厘米=( )米

  1米30厘米=米 18厘米=( )米

  附答案:1分米=( 0.1)米 1厘米=( 0.01 )米

  3分米=( 0.3 )米 5厘米=( 0.5)米

  1米30厘米=( 1.3)米 18厘米=( 0.18 )米

  3.想一想,說一說。

  老師這個月的手機費是85.50元,就是( )元( )角。

  姚明的身高是226厘米,就是( )米。

  小明買了一盒牛奶,用了兩個1元和一個5分,這盒牛奶( )元。

  附答案:老師這個月的手機費是85.50元,就是(85)元(5)角。

  姚明的身高是226厘米,就是( 2.26 )米。

  小明買了一盒牛奶,用了兩個1元和一個5分,這盒牛奶(2.05)元。

  (五)拓展延伸

  小明買了一些物品。

  (1) 從圖中你知道了什么?

  (2)你能把它們的價錢用小數表示出來嗎?

  附答案:

  只用米作單位怎樣表示?

  3分米= 米

  1米3分米= 米

  附答案:0.3米 1.3米

  判斷題。(正確的打“√”,錯誤的打“×”)(5分)

  ① 小數都比整數小。( )

  ②在小數6.81中,“8”在十位。( )

  ③比1大比2小的小數只有1.9。( )

  ④小數的位數越多,小數就越大。( )

  2、用2、6、8加小數點能組成多少個小數?

  附答案:能組成2.68,2.86,6.28,6.82,8.26,8.62這六個數。

  3、回家量一量自己和家人的身高。告訴他們,他們的身高是多少厘米。用小數表示是多少米。

  小數的歷史:

  早在一千七百多年前,我國古代數學家劉徽就開始應用小數了。我國古代用小棒表示數。為了表示小數,就把小數點后面的數放低一格。

  在西方,小數出現很晚。最早使用小圓點作為小數點的是德國數學家克拉維斯。還有一部分國家是用逗號表示小數點的。

  課后小結

  今天,我們通過對本課的學習,我們的收獲一定很多。我們總結一下吧。像0.6、0.45、0.8……這樣的數就叫小數,小數點前面叫整數部分,整數部分是幾,就表示有幾個1,可以是10個一、100個一,1000個一……

  小數點后面是小數部分,表示是把1平均分成10份,每份就是0.1,要把1平均分成100份,每份就是0.01,要把1平均分成1000份呢?每份就是0.001,還可以繼續分下去……在你的生活中見到過小數嗎?把你見到的小數寫一寫,和同桌說一說。

  在我們的生活中,小數無處不在。希望你能用善于觀察的眼睛去發現小數,用今天學的知識去認識小數,應用小數。

  板書

  小數的初步認識

  1米=10分米0.7米 1.2米>1.1米>0.9米>0.8米

  1米=100厘米8分米

  1分米=10厘米

  米

小學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最新范文 篇15

  教學目標:

  1、通過操作、觀察、交流等活動,經歷認識旋轉、平移現象的過程。

  2、結合實例,初步感知旋轉、平移現象。在對物體旋轉、平移運動探索的過程中,發展初步的空間觀念。

  3、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教學重點:

  認識旋轉、平移現象。

  教學過程:

  一、認識旋轉現象。

  (一)做風車:

  1、指導學生動手用正方形彩紙做風車。

  2、讓學生將自己親手制作的風車玩一玩。觀察風車轉動的情形,說說風車轉動有什么特點。學生在小組討論。

  3、全班交流,使學生了解風車是繞一個點或一個軸轉動的,說明風車的轉動就是旋轉。

  (二)說一說:

  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可直接鼓勵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說出在生活中見過哪些旋轉現象。

  二、認識平移現象。

  (一)做一做:

  1、在教師的帶領下,師生共同操作。

  2、讓學生交流自己取書、推書的動作。

  3、討論:

  取書、推書的動作以及書的移動有什么特點?

  使學生了解書是沿一個方向做平移運動。

  (二)說一說:

  1、先讓學生觀察教材中的事例,說出平移現象。

  2、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說一說在生活中還看到過哪些平移現象。

  三、練一練:

  第1題:鼓勵學生用多種方式做平移、旋轉動作。

  第2題:給學生充分的`觀察、交流空間。

  第3題:先讓同桌討論,再全班交流。先讓學生指出事物的運動情況,再說出哪些是平移現象,哪些是旋轉現象。重點了解學生用不同的符號表示的情況。

  四、作業:課本第4頁的第4題。

小學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最新范文(精選15篇) 相關內容: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合肥市| 靖江市| 理塘县| 增城市| 托里县| 深水埗区| 佛山市| 鸡西市| 沁水县| 从化市| 平顺县| 万荣县| 蓬莱市| 当阳市| 五莲县| 尤溪县| 永仁县| 宁武县| 德州市| 江西省| 句容市| 信阳市| 宁远县| 慈利县| 龙州县| 建始县| 岐山县| 长宁县| 监利县| 张掖市| 班戈县| 凤城市| 奈曼旗| 鹤壁市| 班玛县| 宁津县| 修武县| 满洲里市| 永宁县| 望江县| 丰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