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我們的朋友教案(精選6篇)
動物我們的朋友教案 篇1
目標:
1、能根據動物的特征及生活習性,想象動物能為人們做些什么事,發展幼兒的想象力。
2、在活動中,幼兒能大膽表達個人見解,大膽地講述,
3、感受幫助別人的樂趣,增進喜愛動物的情感。
準備:
1、動物胸飾若干。
2、課件:動物,我們的朋友
3、音樂:動物世界
4、摘蘋果、搬木頭、過河的標記
過程:
一、導入課題,引起興趣。
1、師:小朋友,你們喜歡動物嗎?今天,動物樂園要舉行動物狂歡節,我們也換裝稱自己喜歡的動物去參加,可是,老師聽說,動物樂園的動物和別的動物園的動物不一樣,那兒的動物會幫助人們做許多的事情。(引起興趣)
2、組織幼兒討論:你是什么動物?有什么本領?能幫助人們做什么?(導入課題)
二、分段播放課件,幼兒觀看課件,分段講述,運用插問,幫助幼兒運用已有經驗,較連貫地表達個人見解。
1、老爺爺身上很癢猴子幫助老爺爺撓癢癢,讓幼兒初步感受是用本領去幫助別人。
(1)老爺爺身上很癢,什么動物會撓癢癢?
(2)你怎樣幫助老爺爺撓癢癢?
(3)誰幫老爺爺撓癢癢會最舒服呢?為什么?(引導幼兒說心目中出最會撓癢癢的動物——猴子,及選猴子的理由。)
(4)要怎樣給老爺爺撓癢癢?(請小動物學猴子給老爺爺撓癢癢)
2、小動物用自己的本領幫助姐姐取回紅絲巾,幼兒得出經驗:可以用小動物們自己的本領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1)發生了什么事情?(小姐姐的紅絲巾被風吹到樹上去了。)
(2)小姐姐的心情怎樣?她會說什么?
(3)想一想,你是什么動物,你能幫助姐姐嗎,你怎樣幫助姐姐呢?(教師引導幼兒用自己的本領幫助別人。)
(4)誰能最快幫姐姐取回絲巾呢?為什么?(引導幼兒說出能最快幫姐姐取回絲巾的動物及理由。)
3、引導孩子們換個方向思考:具有什么本領的動物可以幫助媽媽抱寶寶,從而加深體驗。
(1)這是什么地方,她正在干什么?(一位阿姨抱著小寶寶逛商店,走的很累了。)
(2)阿姨需要什么幫助?你能幫助阿姨嗎?請你說說你是怎樣幫助阿姨的?(教師引導幼兒說說自己是怎樣幫助阿姨的。)
(3)誰幫阿姨抱寶寶,最安全,阿姨最放心?為什么?(引導幼兒說出理想的動物及理由。)
4、教師小結:小動物們真棒!用自己的本領,幫助人們做了這么多的事情。鼓勵幼兒和好朋友商量交換胸飾。
三、通過解決問題,啟發幼兒根據動物們的特征及生活習性,想象他們可以幫助人們的情景。
1、幼兒觀看圖片,進行討論。(摘蘋果、幫木頭、過河)
教師提問:圖上的人們遇到了什么困難,需要什么幫助?(鼓勵幼兒結合自己的經驗充分想象、自由討論。)
2、教師請小動物說說,你愿意幫助誰?怎么幫呢?
3、教師小結有什么本領的動物幫助了誰,做了什么事情?表揚動物朋友,鼓勵幼兒向樂于助人的小動物們學習。
四、引導幼兒創造性想象講述。
1、動物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能幫人們做很多的事情,我們大家都應該愛護它們。請你想一想,動物還能幫我們做什么事情?(引導幼兒結合生活經驗進行講述,教師播放動物幫助人們的圖片,增長幼兒的知識。)
2、動物狂歡節開始了,幼兒隨音樂快樂的舞蹈。
動物我們的朋友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通過看看、講講,認讀漢字“鴕”、“犀”、“嘴”、“豹”,并分析字型特點,產生對漢字的興趣。
2.知道犀牛、鴕鳥、巨嘴鳥、豹這四種動物的名稱,了解它們的基本特征。
3.懂得動物是人類的朋友,要珍惜和保護它們。
4.通過傾聽教師對圖書書面語言的朗讀,提升依據畫面展開想象并用較豐富的語匯進行表述的能力。
5.借助圖文并茂,以圖為主的形式,培養孩子仔細閱讀的習慣,激發閱讀興趣。
活動準備:
1.課件、電腦、圖片、字卡。
2.跳跳棋、配對、動物圖書若干本、蘋果貼畫。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引起幼兒的興趣,復習學過的字詞。
1.(課件中播放各種動物的聲音)師:聽,這是什么聲音?(幼兒傾聽)你聽到了什么聲音?
(出示森林畫面):原來,這兒是一片動物的樂園,調皮的小動物和小朋友做起了“捉迷藏”的游戲,我們一起去找找看有些誰呢?(復習漢字詞:“孔雀”、“馬”、“獅子”等。)
2.師:原來是這些可愛的小動物。剛才它們跟我說為了歡迎你們的到來它們可是精心為你們準備了一份禮物,猜猜看會是什么?
二、以書的形式引出“犀牛”、“鴕鳥”等四種動物的圖片和漢字。
1.師:我們一起來看看到底會是什么呢?(出示書的畫面)哇,原來是一本精美的圖書,打開看看書上寫了什么?(打開書)
2.師:是種漂亮的小動物,它是誰,你認識嗎?,(幼兒回答)讓我們來看一看、聽一聽它到底是什么呢?(播放錄象)它叫什么,你聽出來了嗎?原來它的名字叫鴕鳥(念漢字),它可是世界上最大的鳥,瞧它有著長長的脖子長長的腳。一起念一遍“鴕鳥”。我們再一起來看看“鴕鳥”這兩個字寶寶有什么特別的地方。(都有一個“鳥”字)“鴕鳥”的“鴕”它的左邊也有一個“鳥”字,“鴕”是一個左右結構的漢字。
3.依次認識“巨嘴鳥”、“犀牛”、“豹”這幾種動物,認讀漢字“嘴”、“犀”、“豹”,并分析字型。
4.師:小動物送給小朋友的這本書上原來都是一些你們喜歡的動物,你們高興嗎?那就讓我們再來認識一下它們吧。
出示所有的動物畫面,認讀所有漢字。
5.師:老師把所有的圖片都藏起來,看看你們還認識這些字寶寶嗎?(認讀漢字)
6.游戲“下雨了”。
請小朋友將漢字寶寶送回到相對映的小動物的家躲雨。
師:你們都正確的把小動物送回到了自己的家,小動物們向你們說聲:謝謝你們,小朋友!(不用謝)
7.師:小動物是我們的好朋友,你們喜歡它們嗎?(喜歡)所以我們要珍惜和保護它們,讓它們成為我們永遠的朋友,對嗎?
三、幼兒去“森林休閑屋”進行游戲活動。
師:剛才我聽小動物們說森林里有個“森林休閑屋”,里面有許多好玩的游戲,有“跳跳棋”,有“交朋友”,還有許多好看的圖書等,你們想去玩嗎?(想)那就讓我們去盡情地玩吧。
幼兒分散游戲。
活動反思:
在培養幼兒的語言時,要把握每個幼兒的實際,掌握幼兒學習語言的規律,有計劃地進行培養和訓練,讓幼兒多看、多聽、多說、多練,培養良好的語言習慣,創設良好的語言環境,那么,幼兒的語言一定會健康的發展。
動物我們的朋友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⒈通過對雕刻、繪畫、攝影作品的欣賞,初步感受人與動物之間的密切關系體驗人與動物和諧共生的美好。
⒉能借助自己的原有經驗對繪畫作品中人與動物的關系進行大膽想象,并能用語言表達自己對繪畫作品的理解。
⒊嘗試在"山洞"中畫出自己最喜歡的動物,體驗自由創作的樂趣。
活動準備:
⒈經驗準備:初步了解原始人類的生活狀態、參與過對動物的有關討論
⒉物質準備:
⑴活動場景:運用桌子布置成山洞的形狀、用地拼鋪在地上供幼兒了與教師進行談話。
⑵投影儀、電筒、油畫棒、圖畫紙、背景音樂磁帶、錄音機、電腦課件
⑶繪畫作品:盧梭《睡著的吉普塞姑娘》、《叢林組畫》;米羅《人投鳥一石子》、《人物與鳥》、幾米《夢想》、李可染的《牽牛圖》、《初見疏柳掛新綠》;原始雕刻作品《拉斯科洞的馬頭》;圖書《我的野生動物朋友》
活動過程:
⒈引發幼兒對活動的興趣。
教師帶領小朋友一起爬"山洞"
⒉欣賞原始雕刻作品《拉斯科洞的馬頭》,感受人與動物之間的密切關系。
啟發想像: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出現了最早的人類,就是原始人。他們在一些山洞頂上刻下了一些圖畫。小朋友們猜猜看,原始人會在洞頂上刻什么呢用投影儀打出圖畫: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張圖片就是其中的一個部分,我們來看看這是什么你怎么看出來的為什么原始人要刻畫動物為什么要刻這么深的山洞里小結:動物對于原始人來說特別的珍貴,人類要生存必須要依靠動物,所以他們把動物刻畫在山洞中,認為這樣他們就能捕獲更多的動物。
⒊欣賞其它藝術作品體驗人與動物和諧共生的美好。
⑴老師:動物和我們人類有很密切的關系,你們喜歡動物嗎有很多的人都非常的喜歡動物,還有一些畫家他們用自己的方法畫了很多人和動物在一起的圖畫,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⑵出示作品:這些圖畫中都有人和動物,請小朋友們仔細地看,然后選一張你最喜歡的圖畫給它貼上標記。
請幼兒為自己喜歡的作品貼標記。(在背景音樂中幼兒進行選擇)啟發幼兒在選擇時與同伴進行交流:為什么喜歡這幅圖畫
⑶老師:剛才每位小朋友都選擇了自己最喜歡的圖畫,還和小伙伴一起談了談自己的想法。我們來看看哪張圖畫小朋友們選的最多。
找出幼兒選擇最多的繪畫作品進行集體交流。(用電腦課件將作品展示出來):你們為什么喜歡這幅畫在這幅畫中人和動物在做什么如果你是畫中的人,你會有什么感覺小結:在這些繪畫作品中,人和動物在一起感覺很美好,很有趣,很快樂。動物是我們的朋友。
⒋欣賞《我的野生動物朋友》,進一步感受人與動物之間的關系。
出示《我的野生動物朋友》,向幼兒介紹蒂皮和她與野生動物朋友的故事。進一步理解動物是我們人類的朋友,要善待動物,對動物"不要害怕,但是要小心。"
⒌創作體驗請幼兒將自己喜歡的動物畫在山洞中,相互欣賞,自由交流,活動結束。
活動反思:
動物是人類的朋友,我們和動物相互依存,共同生活在這個地球上,保護動物是一個全社會都應該參與的問題。環保應該從娃娃抓起,從自我做起,基于此,我設計并組織了本次活動重在從小培養孩子的環保意識激發幼兒關心愛護動物的情感。興趣是學習的動力和源泉,作為孩子來說,所有可以產生效果的教育活動都原于興趣,而動物是幼兒最感興趣最喜歡的。
動物我們的朋友教案 篇4
核心目標
核心目標:通過調查、參訪、信息查閱等方式,深入感知動物的外形特征、本領、生活習性、繁殖方式等方面的特點,比較動物之間的相同和不同,感受動物的神奇。
1.喜歡收集有關動物皮毛、尾巴、爪子、繁殖、自我保護等方面信息,能大膽提出對動物感興趣的問題。
2.能在老師、家長的協助下通過圖書、網絡、調查等方式收集相關信息,培養解決問題的好習慣。
3.能清楚連貫地與老師、同伴分享交流自己調查、了解到的動物的相關信息,并樂于將自己獲取的信息向同伴進行介紹。
4.能運用泥工、制作、拼貼等不同形式細致的再現自己喜歡的動物以及各種動物的不同之處。
5.能動作協調地負重走,運用圈與多種器械結合練習蹦跳。肩上揮臂投擲的動作,初步掌握揮臂用腕投擲的動作要領。
活動區活動
1.自然角:根據幼兒的興趣投放不同的蛋、孵蛋器、手電筒、暗箱、噴壺、孵蛋器說明書等,引導幼兒學習看孵蛋器說明書,了解孵小雞所必備的條件,嘗試孵小雞的實驗,并將觀察到的現象用符號表征的形式進行簡單的記錄。
2.圖書角:繼續指導幼兒閱讀動物的故事圖書,指導幼兒一頁一頁地翻看,并能用較清楚的語言講述書中的故事內容;提供圖書《悠然動物園》《這樣的尾巴可以做什么》、《誰的尾巴》、誰的鼻子》等引導幼兒細致觀察畫面內容,大膽講述自己對畫面內容的理解,并喜歡與同伴分享自己的讀書感受。
3.益智區:投放各種毛絨小動物、動物卡片等,引導幼兒開展“動物排排隊”“動物在哪里”,正確說出小動物的位置,如:從前面數×小動物在第幾個?運用小火車和動物卡片練習分類、排序的活動;繼續投放動物拼圖,指導幼兒開展拼圖游戲;投放 5 以內的守恒數字卡片,引導幼兒玩守恒游戲。
4.動物之家:投放幼兒自制的動物體飾(如:孔雀的尾巴、小豬的嘴巴、豹子的體飾等),鼓勵幼兒和同伴根據自己的興趣和喜好進行裝扮、設計游戲內容,表演動物的本領、特點、創編動物之間的有趣故事。
5.拼搭區:投放圖書《悠然動物園》、動物園地圖、動物園區域標志,指導幼兒與同伴一起協商劃分動物園布局。指導幼兒根據動物的生活環境、體型大小,為動物搭建不同的“家”; 指導幼兒根據自己喜歡的動物特征運用摞疊、圍攏、組合的方式搭建立體的小動物。運用雪花片,學習用球形插法組合拼插各種小動物,分類擺放到“動物園”中。
6.美工區:投放各色橡皮泥,吸管、果殼、貝殼等材料,指導幼兒運用團、壓、搓等技能,制作表現不同動物的外形特征、生活習性、本領等;投放大塑料袋、彩色紙、各種紙盒、膠水、剪刀等材料,引導幼兒制作動物表現動物的皮毛、爪子、尾巴、動物等。
7.表演區:投放故事《借尾巴》的道具、服飾,繼續指導幼兒運用不同的表情、語氣、動作表現不同的角色。引導幼兒與同伴嘗試創編角色、豐富角色對話。
8. 音樂區:投放《狐貍和小雞》音樂,狐貍和小雞頭飾,引導幼兒扮演貓和老鼠隨著音樂有節奏地進行走、躲藏、追逐的游戲,體驗音樂游戲的快樂。
動物我們的朋友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認識人與動物關系密切,互為依存,我的動物朋友我們要保護環境,愛護動物,和動物成為好朋友;
2.能夠運用泥料并借助其他媒材塑造出自己喜歡的動物朋友;
3.掌握基本形的組合、我的動物朋友添加和粘貼等技能。
教學重點:
啟發學生按照自己的意愿塑造動物朋友。
教學難點:
有關塑造小動物的技能,我的動物朋友特別是夸張形體和添加細部。作品完成后的清潔整理工作。
教學過程:
一、探秘與體驗
在一個不透明的袋子放一些動物玩具,如老虎、大象、猴子等。小組成員先把手伸進袋子,通過摸一摸里面的動物形象,然后說出里面動物的形象特征,并猜猜它的顏色,也可以在紙上簡單勾勒出感受到的形象。
二、探討與想象
1.有關立體造型的探討,讓學生感受泥料,嘗試塑造。
2.有關媒材的探討,除了泥料,還可以借助哪些材料,其質感如何?
3.動物形象的探討,可以讓學生進行扮演“動物”的游戲,體驗動物的聲音、體態、神情等,激發學生的想象及學習熱情。
三、合作及創作
討論:個人創作,準備塑造自己喜歡的哪個動物?小組合作,準備塑那些動物,如何分工合作?
創作:按照制作步驟,先塑造出大體形狀,再將主要特征捏塑出來,注意適當夸張其特征,然后添加細部,再整理制作完成。
四、作業評價
欣賞:將制作好的動物進行展示。
動物我們的朋友教案 篇6
課題:
我的動物朋友
課型:
習作授課
時間:
1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介紹動物朋友的方法,抓住典型特征介紹得形象、生動。
2.學會借助范文練筆,有條理地描寫自己的動物朋友,通過外形、神情、動作等描寫將動物刻畫得豐富、準確、傳神。
3.在動物朋友的介紹和描寫過程中,增強人與動物之間的情感交流,獲取人與動物相親相愛的情感體驗。
教學重點:
依托范文,引導學生抓住動物朋友的特點進行描寫。
教學難點:
抓住動物的特征,從多角度觀察,介紹得形象、生動。
教具:
準備課件
教學設計、設計意圖:
新課教學
一、重溫故事,了解特點
1.回憶第四單元學過的課文,分別描寫了哪種動物,有什么特點?
【出示課件2】
《貓》寫了大貓的性格古怪,小貓的可愛。
《母雞》既寫出母雞的淺薄、欺軟怕硬、又寫成母雞的負責、慈愛、勇敢、辛苦的特點。
《白鵝》抓住了白鵝“高傲”的特點來寫的。
2.聯系實際說說自己喜歡的小動物是什么?為什么喜歡它?(學生自由發言)
3.這節課,我們就來寫一寫自己的動物朋友。(板書:我的動物朋友)讀題,突出“朋友”。
二、以聊激趣,建構文脈
1.你的動物朋友是誰?你愿意介紹你的這位朋友嗎?誰能從不同的角度來介紹?
學生討論交流后,引導學生看課文,了解文中介紹的三種小動物。【出示課件3】
3.結合課文和學生的討論交流進行梳理:【出示課件4】
觀其形(即介紹該動物的外形特點)
知其性(即介紹動物的生活習性,包括捕食、活動、休息等)
述其親(即介紹“我”與動物之間的互動,我們之間發生的故事等)
(板書:觀其形:外形特點
知其性:生活習性(捕食、活動、休息)
述其親:發生的故事)
聽著同學們的介紹,感覺你的動物朋友雖然不在跟前,但似乎又如見其形,如聞其聲。
三、圖片引領,初見行文
1.都說“動物是人類最好的朋友”,當人和動物在一起的時候,往往會褪去全部的偽裝,以更純真、更自然的姿態去對待,所以那畫面就格外溫馨、感人。
【出示課件5】出示幾幅圖片,這是不是也勾起了你與動物朋友在一起的快樂時光?
2.你的動物朋友長什么樣呢?它有怎樣的生活習性?你們之間有著什么溫馨、有趣的故事呢?請選擇其中一個方面來寫寫。
溫馨提示:
【出示課件6】
(1)觀其形:抓住其外形特點,寫得生動、形象。
剛出生的小貓,眼睛閉著,叫聲細弱,渾身光禿禿的,好似一個會蠕動的肉團團。滿月以后,絨毛才全部長齊。有的頸圈是白色,四肢長滿白毛,背部黑中雜有灰白,尾巴灰黑;有的從頭到尾披一件油墨“大氅”,腳掌卻是白色,爸爸說是良種,叫“烏云蓋雪”;有的通體黃色,現虎斑紋,我賜它美名“金不換”;還有一身白毛配上一條黑毛尾巴的,被稱為“雪里拖槍”。剛滿月的貓離不開奶,走路也不穩。——《一窩小貓》
【出示課件7】
(2)知其性:選擇生活習性中的一個方面,可以從捕食、活動、休息等角度來寫,也可以從視覺、聽覺、觸覺等角度來寫,還可以從形態、顏色、聲音等方面入手。如:
從此,那根木棍成了它的磨牙棒,在自己安逸的小窩里享受地啃著,常啃得口水淋漓。直到木棍被啃得成了渣滓,它的牙齒應該也就被磨礪得可以碎金切玉了。這還不夠,我的鞋子、襪子也難逃噩運,一不留神就被啃得濕噠噠、爛稀稀了。我只能在一旁望狗興嘆了。 ——《小狗托尼》
【出示課件8】
(3)述其親:擷取一件最能體現“我”與動物之間親密友好的事來寫。
關于兩只小鸚鵡的趣事,可能講上三天三夜都講不完呢!有一天,我把鳥籠掛到了一面鏡子前,便去做作業了。可我還沒開始做,便聽見了它們嘰嘰喳喳的叫聲。我轉過身去一看,發現小鸚鵡對著玻璃急得跳上跳下,好像在說:“小主人只買了我們兩個,怎么會有你們兩個呢?”我忍不住笑了,對小鸚鵡說:“呀!小傻瓜,原來你們還會吃醋啊,里面的人不就是你們自己嗎!”這倆小家伙昂著腦袋,一臉迷茫地看著我。
四、互評互改,優化行文
1.根據以上溫馨提示,寫一寫自己的動物朋友。
知道同學們有點舍不得停下來的意思,但如果停下來聽一聽,看一看,興許對你有新的啟發。
2.展示學生習作,由作者朗讀,學生評議。
(1)觀其形
你喜歡他的描寫嗎?你能不能從字里行間讀出這不只是一只動物的樣子,而是“我”動物朋友的樣子?如果要給點建議呢?
出示精彩片段,同樣是寫動物朋友的樣子,你覺得這一段有沒有值得你學習的地方?
(2)知其性
從他的介紹里,你了解生活習性了嗎?你還想知道些什么?作為朋友,你能把它的生活細節更多地介紹給大家嗎?
(3)述其親
你能感受到這是朋友間的故事嗎?哪些描寫讓你感到親切、溫暖?
3.修改習作
4.二度交流。
回憶三篇課文,講出三篇課文的分別介紹了動物的哪些特點,是要以課文引路,從而達到“讀故事——寫故事”的一個目的。
學生選擇好自己要寫的動物后,先自己思考,然后教師出示溫馨提示,給以寫法的引領,預防學生直接離題或不符合要求、無從下筆等情況出現。
寫完草稿后,再評價交流,修改,定稿。訓練學生習作要反復修改,養成良好的習慣。
課堂小結與拓展延伸五、小結:我們在介紹自己的動物朋友時可以是全面介紹,從外形到生活習性,再到人與動物親密的故事,也可以挑選側重于一個方面進行深入描摹,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出示課件9】
板書
設計我的動物朋友【出示課件10】
觀其形:外形特點
知其性:生活習性(捕食、活動、休息)
述其親:發生的故事
本次習作教學,主要是通過描寫和敘述展現人與動物、動物與動物之間的情感世界。教學下來,有以下四點感受:
成功之處:
1.及時捕捉學生語言描述中的精彩部分。當學生在介紹自己的動物朋友時,我及時捕捉他描述中的一些能體現親密關系、朋友情誼的詞或句,強化學生的情感體驗,增強語言印象,為接下來的動筆作好鋪墊。
2.及時歸納和整理學生的習作思維。學生在介紹自己的動物朋友時往往內容比較散亂,動物的樣子、生活習性等穿插其中。我在傾聽的過程中及時引導梳理,把散亂的內容進行歸納整理,分別納入“觀其形”、“知其性”、“述其親”三方面,便于學生習作思維的形成。
3.在反復對話中喚醒學生對語言的感覺,對情感的知覺。這節課中,我引導學生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生本互動,打通了學生的習作命脈,讓學生對語言的運用有感覺,對朋友間的情誼有知覺。
4.在交流與評改中,我引導學生發現描寫中的閃光點,尤其是關注體現人與動物間濃濃情誼的描寫。通過二度展示,學生實現了習作語言的增量,習作水平的提升。
不足之處:沒有很好地結合課文中習作提示的內容去設計。
1.對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用的不太好,主要是評價的不及時,學生的積極性沒能充分的調動起來。
2.教師對學生的親和力不夠,師生之間還是有距離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