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嬌赤壁懷古優秀公開課教案范文(精選6篇)
念奴嬌赤壁懷古優秀公開課教案范文 篇1
教學目的
感受蘇詞的豪放風格
理解烘托映襯,虛實相濟的寫作特點
培養對意境的感受、分析能力
重點難點
指導如何把握意境,一課一得;分析、對比、歸納、感悟風格特點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方法
誦讀法
教 具
多媒體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導入詞風分婉約豪放,“婉約者欲其詞調蘊藉,豪放者欲其氣象恢宏。”前面我們學習了柳永的代表作品雨霖鈴,其景凄美,其事纏綿,其情凄涼,“楊柳岸曉風殘月”說不盡的感傷凄婉,融情于景。今天我們學習風格與之截然相反的另一首詞。創設情境,并為對比伏筆。
初步感知
1、作者簡介: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文學家,書畫家。
2、背景簡介:北宋元豐五年,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游赤鼻磯,作詞抒懷。
3、朗誦。1了解作者及創作背景;2試讀。知人論世,初步感受意境
解讀鑒賞
1、題為“赤壁懷古”,上闋中寫了哪些赤壁景觀?
2、你認為哪幾句寫得好?好在何處?這些景物有何物點?
3、面對壯美的赤壁景觀,作者依次生發了哪些懷古情思?
4、小結:實景與虛境
思考回答:
1、大江、故壘、亂石、驚濤;
2、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3、千古風流人物、三國周郎赤壁、一時多少豪杰解讀上闋,品味語言,賞析作品壯美的景語。
5、闋中作者主要寫了哪個歷史人物?指名朗讀詩句。
6、“周郎”形象有何特點?
7、周郎如此,蘇子本人呢?如何理解詞的結尾?
8、周瑜:“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9、年輕有為,氣宇不凡,從容瀟灑,指揮若定。
10、多情----愿望;如夢---安慰;酹江月---傾吐解讀下闋,分析人物體會豪邁蒼涼。
對比歸納:
1、課內訓練:填表對比本詞與雨霖鈴;
2、歸納主題、寫作方法;
3、指導把意境的方法。
體會豪放風格對比鞏固
作業課外:選讀一兩首詩詞,試把握其意境。鞏固延伸
板書設計:
大江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
實景亂石虛境一時多少豪杰
驚濤意境
江月周郎風采功業
課后小記
念奴嬌赤壁懷古優秀公開課教案范文 篇2
一、教學目標:
(一)了解作者是怎樣結合寫景和懷古來抒發感情的。
(二)了解作品中典故的含義及其作用。
(三)對學生進行正確的人生觀教育。
二、教學重點:
1.情與景的自然結合
2.用典的貼切自然
教學難點:
如何理解“人生如夢”。
教學過程:
導入:“一門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詩賦傳千古,峨嵋共比高。”
請問:這首詩中的“三父子”是誰?(蘇洵、蘇軾、蘇轍)
“一代蘇長公,四海名未已。投荒忘歲月,積毀高城壘。”
再請問:這首詩中的“蘇長公”又是誰?(蘇軾)
不錯,是蘇軾。我們今天就學蘇東坡的一首詞《念奴嬌赤壁懷古》。這首詞正是蘇東坡在“投荒的歲月”里寫的,詞人蘇東坡因為被貶湖北黃崗,當時叫黃州的地方。一般說來,被貶職總歸有點不太舒服,但是我們現在反過來審視這件事情,我們倒還覺得蘇東坡的貶職未必不是一件好事情,正是由于貶職,使他突破了小人們的包圍,使他真正開始審視人生的真諦,從而寫出了流傳千古的曠世杰作《前赤壁賦》和我們今天將要學習的`《念奴嬌赤壁懷古》。
(二)教師范讀全詞,學生揣摩詞的意境。
補充注釋:
風流人物:此處指杰出的英雄人物。
亂石:①陡峭不平的石壁。②群山。《釋名》:“山體曰石”。
小喬:吳國喬玄有兩個女兒,都美貌出眾,人稱“二喬”。大喬嫁給孫權的哥哥對策,小喬嫁給周瑜。唐代詩人杜牧《赤壁》有“銅雀春深鎖二喬”的詩句,指的曹操筑銅雀臺,打算滅吳后將“二喬”擄為己有的典故。
了:“初嫁了”就是剛嫁過去。“了”字是襯詞,填詞時遇到文氣不完整處,常加一、二字作襯,并沒有實在意義。
強虜(檣櫓):檣是船上的桅桿,櫓是搖船的工具。這里是以局部代全體的借代修辭方法,用檣櫓代全部戰船,再引申整個水軍。有的本子作“強虜”或“狂虜”,那就直指曹操的軍隊了。
灰飛煙滅:被焚燒成灰或煙飛散消逝掉,形容曹操的軍隊遭火攻后的慘敗。
江月:臨照在大江之上的月亮。
(三)指名學生朗讀全詞。
師生評價讀.
怎樣才能把詩詞讀的入情入境?
生:理解詞的意思
生:把自己的心放進文章中去,自己仿佛置深其中。
師:怎樣才能理解這首詞那?
生1:自己查工具書
生2:小組討論交流
生3:再不會的問老師
好,就按你們的方法自己學習。學生自學交流。
(四)理解與賞析:
1、交流展示:你讀懂了那一句?說說你的理解?根據你的理解把感情讀出來。6
2、賞析全詞
(1)一、二、三句歷來被人們稱道,有誰說說它的好處在哪里?
詞一開篇,江山、歷史、人物逐一奔入眼底,引起懷古思緒。境界開闊,氣象恢宏,籠罩全詞。大江東去,淘空一切,喚起我們所有的向往。“浪”怎能沖洗手古風流人物呢?顯然是作者的感情在起作用,使無數杰出人物在詩人的視野里都如滾滾長江水一去不復返。由江水的流逝想到歲月的無情,引發歷史想象,非常自然。我們知道,孔夫子早就有“逝者如斯夫”的嗟嘆。這三句寫景和抒情議論結合得天衣無縫。給人以強烈的感情沖擊,并產生對歷史和人生的思索。
(2)四、五句點明什么,寫赤壁為何要假借他人之口?
第四句引出歷史上的“風流人物”,這一句進一步提出“三國周郎赤壁”作為一篇主腦,文章由此生發開去。
“人道是”三字用得極巧,點明此處赤壁并不一定是赤壁之戰的所在地,詩人只是借此抒發感情,并不想做考據家。
(3)六、七、八句寫了怎樣的赤壁之景?有什么作用?
第一、二、三句總寫長江,引起人的懷古思緒,這幾句具體寫赤壁之景。先寫江岸石壁,“亂”寫出險怪,“穿”寫出高峻。再寫江面波濤,“驚”寫洶涌,“拍”描繪出水石相搏的情狀。“卷”句寫出浪花四濺,狂瀾奔騰起伏的異景,聲音、色彩、姿態,無不逼真。這幾句,作者抓住懸崖、陡壁、驚濤、波浪這些可視性極強變化宏大的形象,大刀闊斧橫畫縱抹,描繪了一幅奇險雄偉的畫面;并暗寫赤壁之戰驚心動魄的場面和英雄豪杰們的雄姿,表現了作者的豪邁奮發。
(4)九、十句在全篇中起到什么作用?
這一句承上啟下。“江山如畫”是從眼前景色得出的結論。江山如此秀美,人物又是一時俊杰。這長江、這赤壁,豈不引起人們懷古之幽情?于是便引出下面一大段抒情。
(5)學生齊讀上片,體會景中之情,總結內容。
描寫赤壁景象,引起對古代英雄的緬懷,充溢著對建功立業的渴望。
(6)上片重寫景,下片“遙想”一詞接應上文,心往神馳,八百七十四年前的周瑜就在作者描寫的赤壁雄奇壯麗景色中出現了。閱讀下片前六句,討論蘇軾刻畫了周瑜怎樣的形象?
明確:描寫了周瑜雄姿英發風流俊雅的英雄形象。“小喬初嫁”美人襯英雄,寫盡俊偉風姿。據史書記載,建安三年(198)喬玄把自己美麗的次女嫁給周瑜,不久吳主孫權又拜周瑜為大都督,這時周瑜才二十四歲。“羽扇綸巾”,描寫周瑜儒將裝束,手握羽扇,頭戴綸巾,從容閑雅,一派儒將風度。“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以曹操水軍的慘敗襯托周瑜指揮若定蔑視強敵的氣概。小喬初嫁距赤壁之戰(建安十三年,周瑜時年三十四歲)十年,放在一起寫,是為了突出地表現周瑜少年得志建立功業的形象。
(7)討論作者為什么要著意描寫周瑜年青有為英氣不凡。
抒發對英雄業績的仰慕之情,引發自己未能建功立業的感傷。蘇軾這年四十七歲,不但沒有建樹,反而待罪黃州。懷古思今,感慨萬千。下面幾句就是寫自己失意的感傷之情。
(8)后五句是怎樣寫人生感慨的?
“故國神游”,承接上文,道出了對英雄時代、英雄人物的疾情向往。這種向往在兩鬢斑白年近半百功業無成的現實面前變得可笑。“多情應笑我”是倒裝句,須解作:應笑我多情。這里用自嘲方式寫自己的感傷,感情大落,最終發出“人生如夢”的感慨,以呼應首三句。英雄人物,豐功偉績,全都是過眼煙云,稍縱即逝,也是心境曠達,瀟灑酒酬月。
(9)如何理解“人生如夢”?
有人說“人生如夢”表達了作者消極頹廢的處世態度,其實不然。本詞表現了蘇軾復雜矛盾的思想。蘇軾深受儒、道、佛三家思想影響,他一方面仰慕屈原、諸葛亮等經世濟時的人物,希望尊主憂國,渴望建功立業;一方面又酷愛陶潛,追慕老莊,在險惡的政治逆境中能夠保持超然物外的曠達態度。又跟僧人親密往來,精通禪學。儒、道、佛三家思想,本來是矛盾的,但蘇軾習慣于把政治思想和人生思想區別對待,采用“外儒內道”的形式,把它們統一起來,從而構成了蘇軾世界觀中既有積極進取的精神,又交織著齊生死、等是非的虛無態度。這首詞中壯麗江山、英雄業績,既激起了他豪邁奮發之情,也加深了他的思想矛盾,使他產生“人生如夢”的感慨。這首詞具有感奮和感傷的雙重色彩。蘇軾的感傷是由于建功立業的激切熱望不能實現而萌發的,我們應當更多地體會他對事業對人生的激情和思索,而不是傷感。“人生如夢”反過來也可以激發我們對人生的追求,這也正是這首詞的理趣所在。從語言上體會這首詞,也是“奮”壓倒了“傷”。意境壯闊,風格豪放,反映了蘇軾的寬闊胸襟。
(五)師生共同討論這首詞的藝術特色
(1、結構嚴謹:開頭寫赤壁的景色,中間寫周瑜的戰功,最后寫作者的感嘆。這幾部分的聯系很密切,過渡很自然,用“遙想”過渡到第二部分,用“故國神游”過渡到第三部分,前后很巧妙地串成一片。2、成功地描寫了赤壁戰場雄奇的景色。3、塑造出一位“雄姿英發”的英雄人物——周瑜。這樣的英雄形象在文人詞里還是首創,開拓了詞的境界。)
(六)學生齊讀全詞,進一步體會詞的意境
(七)課堂練習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現(《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辛棄疾》)
念奴嬌赤壁懷古優秀公開課教案范文 篇3
教學目標:
1、通過對語言的分析,把握內容,感受風格,領會思想。
2、了解豪放宋詞的`風格特點,提高古典詩詞閱讀鑒賞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初步感知蘇軾詞的風格特點。
2、難點:本詞的語言美,思想美和藝術美的統一。
教學時教: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了解背景
預習反饋(課前布置預習作業,查找資料,說說對本文幾作者的了解)。
了解內容:介紹“東破突圍”,由于被貶職,蘇東坡突破了小人們的包圍,使他真正審視人生的真諦,從而寫出了流傳千古的曠世杰作《念奴嬌赤壁懷古》。《念奴嬌赤壁懷古》歷來被稱為宋詞豪放派的代表作,是蘇軾被貶到黃州期間所寫,表達了詞人對古代英雄的贊美和壯志未酬的感慨。
資料: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文學家,畫家,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一生宦海沉浮,詩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散文與歐陽修并稱“歐蘇”,書法與黃庭堅、米市、蔡襄并稱“宋四家”。與其父蘇詢、其弟蘇轍并稱“三蘇”。
蘇軾早年頗有遠大的政治抱負,但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中屢遭貶斥。1079年,他突遭逮捕,審訊,這是著名文字獄“烏臺詩案”,他最后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總之,蘇軾貶黃州,是因為遭人暗算,不知不覺轉入斗爭漩渦,而不是什么因寫詩攻擊新法。他這次受打擊,心情是復雜的,所以游赤壁時寫下了這首詞,抒發自己的抱負。
教師課根據學生反饋情況進行補充。
二、整體感知,重視朗讀
1、指導朗讀,疏通文字。
提示:這首詞歷來被視為豪放派的代表作,應讀得鏗鏘有力,表現出作者對歷史上這場戰爭的向往和對英雄的景仰;最后的感慨語盡管含有消極情緒,也應讀得灑脫,不要當作低調處理。注意多種形式朗讀,指讀、范讀、齊讀等讀中引導了解詞的大概。
2、讀后反饋:詞的上片大多側重寫景,敘事;下片側重抒情。
三、精讀詞句,注重鑒賞,
①思考:“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這一句在全詞中起什么作用?
明確:“大江東去”是赤壁之戰的襯景,“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是“懷古”的點題。這一句泛寫作者憑高遠眺,所見所感,是全詞起興之筆,詞一開頭就濃縮了浩瀚的時空,把江水、浪花、千古風流人物融成一片,創造了一個的曠遠、深沉的意境,為“周郎”出場造成聲勢。
②思考:“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描繪出一幅什么樣的畫面?
明確:亂石壁立,高聳入云,怒濤澎湃,雪浪千迭。先寫江岸,后寫江水。既正面描寫赤壁江山勝景,又勾勒古戰場景象,真可謂是有聲有色。
③思考:“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在上下片中起什么作用?
明確:過渡。“江山如畫”承上,“一時多少豪杰”啟下,由狀景過渡到述人,十分自然。這一聲慨嘆將懷古之情和江山之勝融為一體。“一時多少豪杰”,既照應了開頭“千古風流人物”,又為下片寫周瑜作了鋪墊。
④討論:為什么單單懷周瑜?
明確:
a、建功年齡
蘇軾四十多歲團練副使虛職
周瑜二十多歲就被重用共3頁
b、機遇
蘇軾遺憾沒有碰到這樣的機會
周瑜碰到了孫權這樣的明君
赤壁之戰中主要角色是周瑜
懷古的目的是為了抒發感情
⑤思考:詞中周瑜的形象有什么特點?為什么插進“小喬初嫁了”一語?在對周瑜形象的刻畫中,作者寄寓了什么感情?
明確:周瑜儒將風流,從容瀟灑,指揮若定。插寫小喬突出周瑜少年英雄氣宇不凡。詩人贊頌周瑜非凡的膽略,意在抒發自己年將半百而功業無成的感慨。
四、深入探究,揭示主題
如何理解“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是積極還是消極?
明確:“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這是蘇軾對人生的無限感慨,有大徹大悟、超脫塵俗的味道。蘇軾在《前赤壁賦》里說:“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張若虛在《春江花月夜》里說:“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也許蘇軾在想:人生真的猶如一場空夢,輝煌像周瑜那樣是一生,郁悶像我蘇軾一樣也是一生,在滾滾不息的長江面前,在圓缺循環的月亮面前,一切的失意潦倒,迫害挫折,郁悶愁苦又算得了什么呢?“大江東去,浪濤盡千古風流人物”,放得下,才能拿得起,看得開,才能出得來,因此,蘇軾才會情不自禁倒一杯酒祭奠江水和月亮。這就是蘇軾的生存智慧,這就是蘇軾的達觀態度,這也就是蘇軾的詩意人生。
不能改變環境,那就改變心情,這難道算是消極嗎?這其實告訴我們一個樸實的生活道理,當你遇到人生苦難時,抱怨無濟于事,傷感徒增煩惱,所以要學會自我解脫和心靈釋放,想想人生也就猶如一場夢,“古今將相今何在?不見當年秦始皇”,“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天大的困難放到短暫而寶貴的人生面前,又算得了什么呢?又何必苦苦去計較什么呢?這就是人生的豁達境界。蘇軾年輕時也是意氣風發,拼搏進取,有“澄清天下之志”,而“烏臺詩案”讓他站到了死亡的邊沿線上,也許鬼神在向他敲門的時候,蘇軾才能真正的體會和領悟人生的價值和意義。如果說這就是“消極”,那么,我想說,人生需要這樣的消極,建立自己的彈性人生,或許正是一個人積極進取的另一種表現。
五、小結豪放詞的特點
特點:豪放派相對婉約派而言。詞原來是從民間小調發展來的,多以艷情為題材,語言清麗,音律嚴謹,表現婉曲含蓄,就用“婉約”兩字來形容它的風格。后來慢慢有了變化,到蘇軾筆下,詞的題材被大大拓寬了,所謂“以詩入詞”,形式上也不再嚴格遵守腔調韻律,詞境更壯闊了,確立了豪放派的風格。豪放派詞人中,辛棄疾是集大成者。
1、要有壯闊景2、要寫英雄事3、要表功業志4、要抒蒼涼的情。
六、拓展訓練
上網瀏覽:按學生的興趣愛好自由選擇,上網查找和品讀有關豪放派和婉約派的詞。
七、作業布置
背誦《念奴嬌赤壁懷古》。
上闋:(赤壁)(懷古)共3頁,
所見:大江、故壘所想:千古風流人物
亂石、驚濤一時多少豪杰
下闋:(懷古)(傷今)
所憶:(周郎)雄姿英發所慨:多情善感
風流瀟灑早生華發
才華橫溢人生如夢
念奴嬌赤壁懷古優秀公開課教案范文 篇4
教學目標:
1、經過評點、研討版本中字詞的不一樣而把握詞的資料。
2、與《赤壁賦》進行比較閱讀,把握蘇軾的情感。對蘇軾情感的分析,言之成理即可,不強求統一。
一、導入
1、展示蘇軾書法作品,《念奴嬌赤壁懷古》書法作品。
當時,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黃州,處在人生低谷,我們常說酒后吐真言,那蘇軾也當是醉后書真意了。從這幅作品中,從詞句的線條中,我們又能品出怎樣的人生滋味呢?品書法我們是外行,那我們就從詞句中細細口味。
2、朗讀全詞,交流預習作業
布置的預習作業為:在自習的基礎上評點《念奴嬌》,要求局部評點一條,整體評點一條。可提出自我的疑問。
二、在學生的作業情景中找出切入點,討論學習《念奴嬌》
1、理解: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風流人物被大浪淘盡,即隨著時光流逝而消失了。大場景的描述,為全詞設置一個極為廣闊的空間和其為悠久的時間背景,讓讀者體會蘇軾獨立江岸披襟臨風對景抒情的壯懷。開篇雄奇,有橫空出世之感。
大處落筆,轉而具體化――
2、人道是?
點明文武赤壁的概念。清人朱日浚《赤壁懷古》:赤壁何須問來源,東坡本是借山川。以蘇軾深厚的史學基礎和廣博的文學修養推測,他不難明白此赤壁非彼三國赤壁,但作者卻將錯就錯,假托赤壁一抒胸懷。故言人道是。那我們也不妨以假作真地來品讀一下赤壁風光。
3、討論:抓住字詞,品評赤壁風光。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亂石崩云,驚濤裂岸(另一版本)
地勢險峻、波濤洶涌、浪花翻滾,突出了古戰場的雄偉壯麗、波瀾壯闊。
4、毛澤東說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蘇軾詞中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結構上的作用:承上啟下,由寫景轉入懷古,吟詠周瑜。
發現問題:一時多少豪杰?――引出遙想公瑾當年
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具化為周郎
蘇軾給周瑜的定位到底是豪杰還是風流人物?
討論:據下闕資料分析周瑜形象。
出嫁與初嫁的用詞差別。
強虜與檣櫓的用詞差別。
豪杰與風流人物的用詞差別
師點撥:
強虜突出敵軍的強大,檣櫓讓人聯想到曹操的水軍,言之成理即可。我認為檣櫓灰飛煙滅更含蓄一些,有助于詩詞情境的營造,而強虜灰飛煙滅似乎太直白了,少了點兒韻味和美感。赤壁之戰對吳軍來說,是一場以強抗弱的戰爭,如若戰敗,杜牧有詩云: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而作為吳軍統帥的周瑜不僅僅沒有絲毫的畏怯,反而從容閑雅得很,他打扮成儒將,說說笑笑,一把火就把敵方的戰船燒成灰燼。這種指揮若定的風度何等令人敬畏啊!
豪杰:有才能的人。豪杰似乎只讓人們想到了英雄――英勇頑強、剛毅果決,一種豪氣,一種氣概。三國時豪杰多的很,曹操、孫權、諸葛亮等,赤壁之戰是建安十三年發生,而小喬嫁給周瑜是建安三年。也就是說,在指揮赤壁之戰的時候,小喬并非初嫁,而是已經嫁給周瑜十年了。蘇軾那里故意把建安十三年的赤壁之戰,跟十年前的周瑜的燕爾新婚放在一塊來寫,突出自我所敬佩所向往的周瑜風流人物那兒女情長的一面,以此突出風流人物不但要有武膽,還得要有柔腸。認為,所謂風流人物,不僅僅要有俠骨,并且要有柔腸。
討論:作者是如何塑造這個人物形象的?
正面描述+側面烘托
側面烘托:
一、實景的雄奇壯麗和虛景雄偉壯觀
二、小喬初嫁襯托周瑜的雄姿英發
三、早發華發
四、一時多少豪杰
5、蘇軾應對如此壯景,不由想到了周瑜,他24歲就被孫權拜為大都督,34歲就在赤壁大戰中立下赫赫戰功,蘇軾反觀自身,47歲了,如今被貶黃州,怎能不生發感慨呢?齊讀詞最終二句。
討論:
人間如夢
人生如夢(另一版本)
你更傾向哪一個,你從中體味出作者怎樣的思想情感?
師點撥:人間如夢,更著眼于對社會世事的慨嘆,有我欲乘風歸去之感。
人生如夢,更著眼于對自身的反思和觀照,壯麗江山、英雄業績,激起了他的豪邁之情,想要經世濟民,建功立業,但夢想與現實的反差加深了他的思想矛盾,產生人生如夢的感慨。但這種感傷轉瞬即逝,一尊還酹江月,蘇軾灑酒酬月,與其在逆境中流露出樂觀曠達之情。(允許學生有不一樣理解)
蘇軾思想中儒道的矛盾和沖撞。
三、小結全詞,觀蘇軾草書《念奴嬌》誦讀全詞。
寫景――赤壁
懷古――周瑜
抒情――嘆人間似夢
誦明月如歌
四、課堂拓展
與《赤壁賦》進行資料和寫法上的比較,找出相關聯的地方,進一步理解蘇軾的情感。
小組討論,全班交流。
《赤》:浩渺平靜之景――產生生命渺小之感
寫景
《念》:雄偉壯闊之景――為周瑜的出場作鋪墊
《赤》:曹操――一代裊雄,而今安在哉?――人生苦短
懷古
《念》:周瑜――一代風流人物,大江東去,浪淘盡――人生如夢
《赤》:隨緣自適、隨遇而安、超然物外的生活態度。
抒情
《念》:感奮和感傷的雙重色彩。(可有不一樣理解)
五、文本――專題內涵的點撥
千古江山,總是見證著人類歷史的發展變遷,在這個專題中,我們將繼續追蹤歷史的腳印,去品讀辛棄疾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蘇洵的《六國論》等文章。在歷史的回聲中與作者一齊或反觀自身,或諷諫現實,或展望未來。
念奴嬌赤壁懷古優秀公開課教案范文 篇5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了解豪放宋詞的風格特點,提高古典詩詞閱讀鑒賞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理解詞中寫景、詠史、抒情相結合的寫法。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理解詞人復雜的心情,了解作者渴望為國效力的思想與壯志未酬的苦悶,正確理解“人生如夢”的思想情緒。
二、教學重點
1、感受蘇詞豪放詞風。
2、品味詞中精煉傳神的語言,掌握詞中的表現手法。
三、教學難點
通過對本詞的理解來感悟作者樂觀曠達的情懷。
四、課時安排
2課時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
相傳杭州西湖湖心亭有一石碑,是清乾隆手書,上面寫了“蟲二”兩字,表示這塊地方風光美好宜人。很多人不解其意,大家知道為什么嗎?
這兩個字應該加上兩個邊框,讀作風月無邊,盛贊風景之美。古人面對各式各樣的自然風光總會產生不同的奇思妙想,而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是著名詞人蘇軾來到傳說中歷經滄桑的赤壁古戰場后所作的《念奴嬌赤壁懷古》。
(二)知人論世
【作者介紹】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文學家,畫家,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一生宦海沉浮,詩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散文與歐陽修并稱“歐蘇”,書法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與其父蘇詢、其弟蘇轍并稱“三蘇”。政治上蘇軾是失意的,但就個人創作成就而言,許多人認為蘇軾堪稱“中國古代第一全才。”詞發展至北宋中期,在人們心目中仍為“小道”,不能登大雅之堂。蘇軾一出,扭轉百余年的詞壇頹風,開拓了詞的意境和表現手法。
(三)【寫作背景】北宋元豐五年,蘇軾43歲時因作詩諷刺新法,被捕下獄。歷時五個月,蘇轍等人拼死上表相救,幸好太后曹氏愛才,不肯殺蘇軾,宋神宗才決定不殺蘇軾,而以貶謫蘇軾到黃州做團練副使了事。出獄后貶官為黃州團練副使。這是個閑職,他在舊城營地辟畦耕種,游歷訪古,政治上的失意滋長了他逃避現實和懷才不遇的思想情緒,但由于他豁達的胸懷,在祖國雄偉的江山和歷史風云人物的激發下,借景抒情,寫下了一系列膾炙人口的名篇,此詞為其代表作,兩賦一詞:《前赤壁賦》、《后赤壁賦》、《念奴嬌8729;赤壁懷古》【烏臺詩案】
(四)解題
這首詞詞牌是?“念奴嬌”念奴是唐朝天寶年間的著名歌女。傳說唐玄宗曾親自作曲填詞,命念奴歌唱,果然嬌滴滴如夜鶯啼鳴,婉轉轉似百靈放歌,活潑如鴛鴦戲水。玄宗龍顏大悅,遂將此曲定名為“念奴嬌”。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流傳千古,首句為“大江東去”,末句為“一樽還酹江月”,故“念奴嬌”又名“大江東去”或“酹江月”。
標題是?“赤壁懷古”。在詩歌鑒賞時我們首先要關注詩詞的題目,有時它是對詩詞內容和思想的概括。“赤壁懷古”,“古”在這里指的是古跡,即赤壁。懷古指的是通過懷念古代的人和事來抒發詩人之情。大家注意,這里的赤壁并不是曹操和孫劉大軍赤壁之戰的地方,而是黃州的赤鼻磯,蘇軾把它誤認為了赤壁之戰的戰場。
(五)整體感知
這首詞歷來被稱做是宋詞豪放派的代表作,這類豪放派的文章應該讀得高亢激昂、鏗鏘有力,請大家齊讀《念奴嬌赤壁懷古》。大家思考一下,上下闋分別寫了什么內容?上闋描繪赤壁的景色,下闋寫周瑜的豐功偉績和詞人的感慨。過渡句是哪句?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六)品讀上闕
①“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淘:沖洗;風流:杰出。字面意思是:長江朝東流去,千百年來,所有才華橫溢的英雄,都被長江滾滾的波浪沖洗掉了。
這幾句話是兩種視角的交織,首先看到大江東去,浪淘盡,通常我們看江,只見其一段,而蘇軾看到的卻是整條長江,所以他應該是站在高處看,證明其視角的廣闊,這是從空間上觀察,體現了空間的廣闊。
(大江:空間——廣闊)
前面講空間視點,是實寫。而這里也有虛寫的成分:大江可以理解為歷史長河,而浪則可以理解為歷史發展的滄桑云煙,正是這滄桑云煙洗盡了千古的英雄豪杰。這時,詩人的視點轉到了時間上面,千古表現了時間的深遠,
(千古:時間----深遠)
時間與空間的交織,時空縱橫就顯出了意境的宏闊、大氣磅礴,進而表現出詩人心胸的宏闊,這正是蘇軾豪放詞風的體現。
(板書:宏闊)
這種寫法影響到后世許多詩人,如毛澤東的《沁園春雪》“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沁園春長沙》“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本來千里、萬里,萬山都是看不盡的,詩人站在高處俯瞰,再加上詩人的想象能達到特別的效果,“體現空間的廣,時間的遠,詩人思想的深邃、心胸的宏闊和詞的磅礴大氣”。
為何用“風流人物”而不寫成“英雄人物”?
(在蘇軾的心中“風流人物”就是不同于“英雄人物”,究竟怎樣不同,我提醒等分析周瑜之后再看)“風流人物”是指武膽柔腸、文韜武略、剛柔相濟、文武雙全的杰出人物。很有才學又灑脫不羈。/無私忘我,不辭艱險,不怕犧牲,為人民大眾的利益而英勇奮斗,令人敬佩的人。
②“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故壘”是“舊戰場”,就是他們所說的赤壁之戰的遺跡。“人道是”,特意說明是“他們說是”,蘇軾本來就知道這里不是歷史上赤壁之戰的戰場,借他人之口,繞過疑點,勾起人們對赤壁之戰的回顧。
“周郎赤壁”還是“周瑜赤壁”?有什么特別意義嗎?
“郎”字,顯得特別年輕瀟灑。周瑜因為在赤壁指揮了赤壁大戰,才名垂千古的,是赤壁讓周瑜留名的。同時稱周郎也有尊敬、敬佩的意思。
③“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四面石亂山高,兩岸懸崖峭壁高聳入云霄,驚濤駭浪洶涌澎湃,日夜將江岸沖擊撕裂,波濤水渦翻滾騰躍,像卷起千堆雪。這個景色有什么特點?氣勢磅礴。
“亂”(巖石山崖險怪、陡峭)、“穿”(山崖高峻,主動去刺穿天空,動態性)、“驚”(浪巨大,世人為之震驚,這里融進詩人主觀之情)、“拍”(驚濤力度之大)、“卷”(波濤氣勢之大)幾個動詞有力度感,“雪”寫出水色的純白。為我們顯出一副動感,豪壯的畫面。運用了比喻、夸張、擬人的手法(千堆雪比喻巨浪)
④“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江山如畫”承接上文,總結了上闋赤壁雄奇壯美之景。過渡句使層次設計更分明,環節聯系更緊。
“一時多少豪杰”,注意“多少”,是多還是少?(多)豪杰很多,而作者在這里只提到一個,那就是周瑜,為什么?捕捉有關描寫周瑜的語句,分析周瑜形象。
(七)品讀下闕
①“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小喬初嫁了-年輕得志、風流倜儻雄姿英發-威武英俊、氣宇不凡
羽扇綸巾-儒雅斯文、風度翩翩
談笑間-作戰指揮若定檣櫓灰飛煙滅-足智多謀
稱呼:公瑾、周郎(稱字,而不是直呼名諱,有著對周瑜的尊敬,親切)
赤壁之戰對于東吳來說,是一場以弱抗強的戰爭,3萬對10萬。而作為統帥的周瑜不僅沒有絲毫的畏懼,反而越發地從容、沉著。談笑間,借著東南風,巧用火攻燒掉了曹操的戰船。“檣櫓”點出了水戰,“灰飛煙滅”點出了火攻的特點,精確地概括整個戰爭的勝利場面。
由“遙想”二字領起的六句,塑造了一個青年將領周瑜意氣風發、春風得意的形象。赤壁成就了周瑜,赤壁之景也是雄奇壯美的,而英雄周瑜又是杰出的,我們可以說雄奇壯美之景襯托杰出的人?
板書:赤壁(雄奇壯美)——正襯——周瑜(建功立業,又得美人)
為什么詩人強調“小喬初嫁了”?
(1)以美人襯英雄,更突出周瑜的年輕有為,風流倜儻、春風得意。
赤壁是周瑜建功立業的戰場,卻是蘇軾被貶謫后流連的去處。想著著這樣的周瑜,蘇軾心里自是有個比較。我們看看:
周瑜蘇軾
年齡二十四四十七
職務東吳都督團練副使(虛職)
際遇功成名就功業未就
外貌英俊儒雅早生華發
生活幸福美滿三十喪妻
周瑜是幸福的,而蘇軾是不幸的,這里作者寫出幸福的周瑜實際為了反襯自己的不幸。赤壁(雄奇壯美)——反襯——蘇軾(壯志難酬,妻死十年)
②如果周瑜的靈魂能故地重游,見到蘇軾這落魄之態,又會怎樣的情景?“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
倒裝句:神游故國,應笑我多情【抒發一種惆悵失意的感情】
笑什么:多情多情:多愁善感愁什么:仕途坎坷壯志難酬
周瑜24歲被授予“建威中郎將”,并娶了江東美女小喬,34歲為孫劉聯盟赤壁之戰的總指揮,而蘇軾呢?
我們所認識的蘇軾是很有才華的,詩歌方面與江西詩派的核心人物黃庭堅并稱“蘇黃”;詞方面與辛棄疾并稱“蘇辛”,人提豪放派必提“蘇辛”;書法方面與米芾、黃庭堅、蔡襄并稱“宋四家”;散文方面又列于“唐宋八大家”。但是他的仕途卻頗為坎坷。蘇東坡來黃州之前,官場受挫,險遭殺頭之禍。在文化圈里,也倍受非議與妒忌,他是帶著疲憊,滿心僥幸而又滿心絕望地,傷痕累累地來到黃州這個當時還很荒涼的小鎮。這時的他已47歲,老之將至,卻功業無成。中國古代知識分子普遍存在著一種出世與入世的精神矛盾,也難怪蘇軾發出了“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了。他想到自己年歲已老,卻無法如周瑜般建功立業,可以說是壯志未酬,心中涌動的是一種惆悵與失意。
③蘇軾面對這樣的惆悵,他選擇用什么樣的方式來疏解?“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他把它消解在了酒當中。
人生如夢,自己一生算得了什么,在千古人物都被淘盡的大江之畔,即使周瑜這樣的風流人物不也是被“浪淘盡”了嗎?人生就如夢境一般,不必過于執著,而江月是千古不變的,蘇軾就把這杯酒敬給了千古不變的江月。他能迅速從惆悵失意中解脫出來,展現了蘇軾特有的曠達灑脫情懷。這真叫做人生短暫,江月永恒,壯志難酬,豪情長存。
作者的情感是有變化的,由開始的激昂慷慨,到后來的惆悵失意,最后趨于平靜。
(八)主題探究
這首詞上闋主要寫赤壁景色,下闋主要寫周瑜事跡,篇末借懷古抒發感慨,表達了作者對古代英雄人物的無限崇敬和對自己壯志難酬的感慨。
念奴嬌赤壁懷古優秀公開課教案范文 篇6
教學課題
念奴嬌赤壁懷古
課 時
2課時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了解蘇軾的生平和思想,了解詞的寫作背景。
2、初步掌握賞析詩詞的步驟和方法,提高理解和鑒賞能力。
過程與方法
1、理解詞中寫景、詠史、抒情融為一體的寫作手法。
2、多角色、多種形式的朗誦這首詞,以達到熟讀成誦。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作者渴望為國效力的思想與壯志未酬的苦悶。
自主學習檢查內容和方法
一、導入
古代許多文人,每見名山大川,必有所感懷。如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范仲淹臨洞庭憂蒼生,柳宗元游西山而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他們心為山動,情為水發,錦文華章噴薄而出,留下許多千古絕唱。今天,我們就通過品味蘇軾的一首《念奴嬌·赤壁懷古》來領略東坡居士的人生境界。
二、檢查自主學習效果
1.對蘇軾你了解多少?
知人論世:見《新新學案》第24頁“作者名片”。
2.你知道多少關于宋詞的“豪放派”的知識?
文學常識:見《新新學案》第24頁“相關知識”。
3.本首詞的寫作背景嗎?
寫作背景:見《新新學案》第24頁“背景資料”。
4.你能準確朗讀這首詞嗎?
檢查朗讀,看同學們能否讀準字音,讀準節奏,讀出情感。
教學重點難點
三、明確教學重點與難點
1. 了解豪放派宋詞的特點,提高古典詩詞閱讀鑒賞能力。
2.理解詞中寫景、詠史、抒情融為一體的寫作手法。
3.感受蘇軾豪放的詞風,體會作者渴望為國效力的思想與壯志未酬的苦悶,學習他的曠達胸襟和進取精神。
根據學生的問題整理的。
四、合作探究分析文本
上闋:
1.詞章寫了什么內容?上闋著重是在寫什么?
明確:以長江為背景,著重在寫赤壁的壯麗景色,并稱頌當時的英雄人物。
2. 開頭三句歷來被人們稱道,原因是什么?
詞一開篇,江山、歷史、人物逐一奔入眼底,引起懷古思緒。境界開闊,氣勢恢宏,豪放之氣籠罩全詞。由江水的流逝想到歲月的無情,引發歷史的想象。寫景和抒情結合自然,給人以強烈的感情沖擊,并產生對歷史和人生的思索。
3.作者描寫赤壁景色,為什么用“人道是”三字?
以此點明這里并非一定是赤壁之戰的所在地,只是借此懷古抒發自己的感情。
4、上片又具體寫了那些景?請從詞中找出?
明確:大江,故壘,亂石,驚濤,千堆雪
5.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這三句中哪幾個字用得非常妙,思考作者為什么極力描繪這些景象?
“亂”——寫出岸邊巖石山崖之險怪
“穿”——寫出陡峭山崖直插云霄的高峻
“驚”——本意為馬受驚狂奔,寫出了江水的洶涌
“拍”——突出了驚濤駭浪與江岸搏擊的力度
“卷”——波濤力量之浩大
這三句運用擬人、比喻、夸張、對偶等修辭手法,從聲音、色彩、姿態、氣勢等方面描繪赤壁的奇景和長江的氣勢,也暗寫下闋赤壁之戰驚心動魄的場面和英雄人物的英姿,表現作者的豪邁奮發意氣,渲染了環境氣氛。
6.“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兩句在全詞起什么作用?
明確:這兩句承上啟下。“江山如畫” 表達了詩人熱愛祖國河山的激情,又由寫景過渡到寫人,總結上闋,引起下闋。
7.學生自讀上闋,體會景中之情,總結上闋內容。
小結上闋:作者先以波瀾壯闊的長江為背景,點出赤壁戰場之所在,然后寫它的險要地勢,對當時眾多的英雄人物稱頌緬懷,充溢著對建功立業的渴望。
下闋:
1.下闋寫詞人的回憶和感慨,他回憶什么?感慨什么?
前五句:所憶——周郎雄姿英發,風流瀟灑,才華橫溢;
后五句:所感——自己功業無成 早生華發 人生如夢;
下闋先著力塑造周瑜的英雄形象,描述火燒曹營的歷史事件,最后借對周瑜的仰慕,抒發自己功業無成的感慨。
2.下闋中周瑜的形象有何特點?為何要插入“小喬初嫁了”這一細節?
明確:周瑜雄姿勃發,儒將風流,從容閑雅,指揮若定。
蘇軾詞中插入“小喬初嫁了”這一細節的深刻含義在于:
一是借周瑜娶小喬的事實,說明周瑜在指揮赤壁之戰時,年紀很輕,很有作為。二是以美人烘托英雄,更能襯托周瑜瀟灑的風姿,英雄美人,相得益彰。三是小喬之姊大喬系孫策之妻,所以周瑜跟孫權外托君臣之義,內有葭莩之親,能取得孫權的絕對信任,這是他能夠建功立業的一個重要條件。以上這些正是作者所沒有的,又是他十分渴望的。
3.詞人為什么只寫周瑜,對周瑜形象的刻畫,又寄寓了詞人怎樣的情感?
人物 周瑜 蘇軾
年齡 34歲 47歲
婚姻 幸福美滿 三十喪妻
外貌 英俊儒雅 早生華發
職務 東吳都督(2 4歲) 團練副使
際遇 功成名就 功業未成
通過周瑜少年英雄的形象,抒發了自己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感慨。周瑜年僅34歲就在赤壁之戰中取得勝利,成為一時之英雄。而自己年將半百,卻身遭貶謫,功業無成,怎能不在感慨萬分中生發仰慕之情呢? 蘇軾對周瑜“贊揚”的同時又是在慨嘆自己。詞人刻畫周瑜的“雄姿英發、叱咤風云”與自己的“待罪黃州、早生華發”相互映襯,懷古思今,對比反差強烈,既顯出周瑜的少年得志,又顯出自己的壯志未酬,意在感慨自己報國無門,渴望能夠建功立業。
4. 下闋后五句作者是怎樣抒發人生感慨的?
明確:“故國神游”承接上文,道出了對英雄時代、英雄人物的熱誠向往。但想到自己頭發斑白,空有才華,一事無成,作者用自嘲的方式表現自己的傷感,最終發出“人生如夢”的感慨,以呼應首三句。英雄人物與豐功偉績,全都是過眼煙云,所以最后詩人以酒酹月,表現自己的傷感。
5.下闋中“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一句抒發了作者怎樣的人生感慨?
明確: 這首詞表現了蘇軾復雜的思想感情。從情感上看具有激奮和傷感的雙重色彩。詞中對壯麗河山的描繪,對英雄人物的盡情贊頌,表現了作者渴望建功立業的積極進取精神和奮發樂觀的人生態度;而“人生如夢”的感慨,則反映了詩人內心的郁悶和憂憤。但從全詩主題看,蘇軾的感傷是由于建功立業的激切熱望不能實現而萌發的,是詩人壯志未酬的無奈情緒的流露。因而不能孤立地看成是詩人悲觀失望的自白。我們應該更多地體味作者對事業對人生的激情和追求。從詞的意境和語言分析,這首詞感情熱烈,富于激情,意境壯闊,風格豪放,反映了蘇軾的寬闊胸懷。因此 “人生如夢”反過來也可以激發我們對人生的追求,這也是《赤壁懷古》的理趣所在。
6.朗讀下闋,總結下闋內容。
下闋第一層描寫周瑜形象,第二層抒發對身世的感嘆,詠史、抒情自然結合。
板書:
對重點難點進行點撥或精講
五.內容探究:
俞文豹《吹劍錄》中有這樣一個故事:東坡在玉堂(翰林院),有幕士善歌,(蘇軾)因問:“我詞何如柳七(柳永)?”對曰:“柳郎中(柳永)詞,只合十七八女郎,執紅牙板,歌‘楊柳岸曉風殘月’;學士(蘇軾)詞須關西大漢,銅琵琶,鐵綽板,唱‘大江東去’。” 蘇東坡豪放詞的風格可見一斑。 《念奴嬌赤壁懷古》是公認的豪放派代表作,其“豪放”表現在哪些方面?
明確:①.描繪壯麗之景。不僅寫出了長江的非凡氣勢,而且融合概括了千古英雄的非凡業績,將江山形勝與懷古之情融為一體,引發讀者的歷史聯想。②.刻畫豪邁之人。上片將“周郎”與“赤壁”并稱,肯定周瑜在赤壁之戰中的關鍵作用,下片著力寫他的才華和功勛,塑造一個指揮若定而從容閑雅的儒將形象,借稱頌周瑜來抒發建功立業的壯志豪情。③.抒發壯志豪情。全詞借稱頌周瑜來抒發建功立業的壯志豪情。
六.課堂小結:
這首詞把寫景、詠史、議論、抒情融為一體,豪邁奔放,一瀉千里。在對赤壁景物的描寫上和對周瑜形象的塑造上,都體現了豪壯的情調。用烘托和映襯的手法,抒發了自己的感慨。更可貴的是,這首詞還留給我們無盡的人生啟示:每個人的一生都必然遇到種種挫折和磨難,你將如何應對呢?每個人的一生也必然面臨許多選擇和考驗,你將如何處理呢?從蘇軾和他的作品中,或許我們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需要的答案。
板書:
課堂練習檢測設計
七、教學小結及練習反饋
1.課堂練習:活頁卷“基礎能力測評A”以及學案精研文本部分。
2.課后作業:背誦本首詞;活頁卷“能力提升層次B”。
教學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