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的減法教案(精選11篇)
7的減法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夠根據一幅圖寫出兩道有聯系的加法算式和減法算式,并算出得數。
2.掌握6和7的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3.使學生能夠提高計算能力。
教師準備:
課件、實物投影儀、草地(自制)。
學生準備:
6只小雞卡片、6只小青蛙卡片。
教學重點:
掌握6和7的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根據一幅圖寫出兩道有聯系的加法算式和減法算式,并算出得數。
教學設計:
一、導入
同學們,你們喜歡去動物樂園嗎?今天,我們就一起到動物樂園玩一玩!(課件:一片草地,音樂響起)動物樂園里有一片美麗的大草地,上面還有美麗的秋千呢!在你們的桌子上也有這么一片美麗的草地!拿起來看一看,美麗嗎?現在就讓我們請小動物上去玩一玩,行嗎?
新授課
1.加法。
請1只青蛙和5只小雞上去玩一玩,把它們請上去吧!(讓學生在情境中進行操作,通過不同角度的觀察,得到一幅圖,可以寫出兩道不同的加法算式)
(1)草地上一共有幾只小動物?該怎樣列算式呢?趕快記在紙上(學生寫算式)。
(2)你們草地上有幾只青蛙和幾只小雞?(課件出示)
(3)讀一讀你的算式。板書:5+1=6
(4)誰和他不一樣?板書:1+5=6咦!都是這些小動物,為什么能列出兩道加法算式?
小結:由于同學們看的方向不同,所以根據一幅圖列出兩道加法算式。
2.擺一擺。(讓學生在情境中,獨立應用已學知識,解決問題,為學生提供廣闊思考空間。)
(1)你們還想請幾只青蛙和幾只小雞來玩一玩?動手擺一擺。
(2)你們草地上一共有幾只小動物?你能列出幾道加法算式呢?寫在練習紙上。
(3)誰想說一說請了幾只小青蛙和幾只小雞?(學生到前邊展示)
(4)怎樣看圖列式的?
(5)有和他們擺的不一樣的嗎?(展示小雞、青蛙)
(6)怎樣列式的?板書:3+3=6
(7)為什么只能寫一道算式?
3.看圖列式(出示課件)。
(1)一共有幾只貓?你能列出兩道加法算式嗎?
(2)說給同位聽一聽。板書:5+2=72+5=7
4.減法。(出示課件:草地)
(1)草地上一共有幾只小動物?它們累了,想回家,你們想讓哪種小動物回家?
(2)小青蛙走后,還剩幾只小雞?你能用算式表示出來嗎?板書:6-1=5
(3)如果小雞先走,還剩幾只小青蛙?算式怎樣列?板書:6-5=1
(4)(出示:虛線)虛線是什么意思?
小結:6里面去掉1還剩5,去掉5還剩1,所以,根據這幅圖,我們能列出兩道減法算式。
5.擺一擺:你們的草地上一共有幾只小動物?
(1)那你們想讓哪種小動物先走?用小棒表示虛線,看著它們,你能列出幾道減法算式?寫在紙上(學生展示)。
(2)你們草地上一共有幾只小動物?怎樣列算式的?板書:6-2=46-4=2
(3)你是怎樣看圖列式的?
(4)誰和他們不一樣?怎樣列式的?板書:6-3=3
(5)為什么只列一道算式?
6.看圖列式。(出示課件)
(1)一共有幾只山羊?
(2)你能列出兩道減法算式嗎?板書:7-2=57-5=2
練習
1.看屏幕:(課件出示)根據圖意,你能列出兩道加法算式(或:減法算式)嗎?
2.在你們的抽屜里,有一張練習紙,上面有四幅畫,每幅圖下面有兩道算式,你喜歡哪幅圖就把下面的算式寫完(學生說算式,老師板書),這些都是6、7的加減法(板書:課題)。
(1)誰想當小老師,指算式,領大家讀一讀。
(2)如果把得數擦了,你能很快地算出得數嗎?
(3)5+1等于幾?怎樣想的?1+5呢?6-1呢?6-5呢?
3.下面,我們來一個小競賽(出示口算卡片)。看算式,報得數。
4.在小組內玩一玩。
總結:
我們學習了什么?
反思:
學生能掌握這節課內容。
7的減法教案 篇2
教學內容:
得數是6、7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
目標:
1、會計算得數是6、7的加法和減法試題
2、在動手操作中理解加減發的含義,培養學生操作能力、觀察和比較能力。
3、培養學生愛學習和認真審題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初步了解加減法之間的關系
教學用具: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出示6、7的組成圖,
1、生動手連一連
2、動口說一說6、7由哪兩部分組成?
二、學新知
1、出示主題圖
2、生觀察說圖意
3、引導討論:表示的意義。同桌討論,小組匯報
?
4、把兩部分合起來列式?
5、練習有關6、7的加法
3+32+44+3
6、出示西瓜圖,生說圖意
猜猜筐里有幾個西瓜?根據什么?
怎樣列式?
7、算一算
7-26-57-4
可以擺一擺,同桌交流匯報
三、游戲
四、練習
1、看圖列式P61T1
先說圖意再列式糾正
2.比一比誰最快
6-31+67-45+23+46-24+27-67-57-75+1
3.猜球
五、小結
在生活中有很多得數是6、7的加減法,你能找到嗎?
六、作業:找生活中得數是6、7的加減法。
板書
有關6、7的加減法
植樹圖西瓜圖
2+5=76-4=2
7的減法教案 篇3
一、說教材
在學習本課前,學生對筆算整數加減法已經熟練掌握,并且以元、角、分等常用計量單位的知識作為學習小數的形象支撐,已經初步認識了小數,也為學習本課做了有力的鋪墊。加、減法結合元角進行教學,以便于學生聯系實際來初步學習小數的加減。本節課內容是為以后系統學習小數打下基礎。小數在生活中應用廣泛,是生活的濃縮和提煉,具有現實的意義,可以迅速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有利于學生體會處處有數學,融生活課堂于一體。數學的價值得到淋漓盡致的體現。根據本課所處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學生的年齡特點,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二、說教學目標
我根據教材的內容和學生的知識來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結合“購物”的問題情境,探索小數加減法的算理和算法,并經歷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
2、能力目標:能用小數加減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能用小數的相關知識解決現實問題,發展應用意識。
3、情感態度和價值目標:
⑴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意識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⑵、培養學生對知識的遷移能力和歸納概括能力。
三、說教學重難點
根據我班學生的知識基礎,我認為教學重點是主要掌握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理解“小數點對齊”就“把相同數位對齊”的道理。教學難點就是在計算過程中體會算理,加深對小數加減法的理解。
四、說教法和學法設計
我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重難點,以及現在的孩子接觸錢的計算方面經驗比較豐富的條件下,我準備這節課主要用演示法和講授法,借助形象生動的課件演示。數學學習活動是一個以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為基礎的主動建構,教師主要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充分提供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基于此認識,本課教學注重活化教材、強化體驗、深化應用。采用“課前鋪墊——課中探索——課后延伸”三段式教學模式。實質上就是整體建構的自學指導、檢查點撥、探究規律、回歸系統。小學生的很多生活經驗,以及他們所學的整數極其加減法的有關知識,都能在本課的學習中發揮積極的遷移作用。課前進行已有知識的鋪墊,課中探索發現新知,利用這些有利條件,激活學生的相關生活經驗和相關知識基礎促進學習的正遷移,使學生在學會的同時,形成能力。在學習中體驗競爭、合作的快樂;課后延伸體現知識的價值,激勵學生產生學習的需要。
五、教學程序
(一)復習鋪墊。
1.復習幾道名數互化題。
2.利用商店里文具價格復習整數加減法的筆算題,.復習整數加減的法則。看到圖片,你們了解到了哪些數學信息?看到這些信息,你們能提出什么問題,并能自己列豎式解決嗎?指名匯報。,注意選擇性的指名叫兩名同學上黑板板書。叫同學們當小老師,你們認為這兩位同學的豎式對嗎?為什么?然后讓全班同學一起來歸納整數的豎式計算的計算法則。并一起來讀兩遍。(我這樣做,主要是讓學生讓學生學習過的知識重新喚醒,讓學生利用遷移的方法更好更快的掌握新知識。找準本課學習的切入點。)
(二)聯系生活情境導入
師:還是剛才這家商店,為了慶祝六一兒童節的到來,商店的商品打特價,你們仔細看,原來的這些文具的價格有了什么變化?(變的便宜了)。這些商品的價格你們都認識嗎?想想你們剛才的問題在結果上有什么不同啦?自己試著在作業本上算一下。可以用各種方法來計算,看誰能用最快的速度算出來。指名叫學生口答,并說說自己是怎樣算出來的。同樣請兩名學生來黑板上板書,這次的算式不作要求。并說說自己的計算過程。(鼓勵學生的計算方法的多樣性,只要算對就要予以肯定。)仔細看看現在的算式和前面的算式有什么不同了?對了,現在的算式是小數來加減。這就是這節課我們要學習的內容——《簡單的小數加減法》
(三)全課總結。
今天你學會了什么?小數加減法在計算時要注意什么?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六:說板書設計
簡單的小數加、減法
相同數位對齊,小數點對齊
0.8+0.6=1.4(元)
7的減法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幾何圖形拼圖會編出相關的題目,在列式中復習6以內的加減法。
2、提高幼兒的觀察能力及運算能力。
3、樂意參與活動,體驗成功后的樂趣。
4、提高邏輯推理能力,養成有序做事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課件,幼兒操作練習紙,鉛筆等
活動指導:
1、幼兒一起觀看課件,請幼兒說說看到了哪些小動物?
這些小動物有什么不同?
2、幼兒一一觀看每種小動物的幻燈片,說一說它有那些圖形組成的。
數一數每種圖形各有幾個。出處請幼兒根據圖形的個數編出相關的4道題目。(鞏固三數四題法)。
3、幼兒繼續觀看課件,根據幻燈片的圖片編出合適的應用題,并請幼兒根據應用題列出式題回答題目。
4、做游戲,讓孩子自編應用題,并列式計算。
5、老師請幼兒根據課件列出相關的算術題,進一步鞏固6以內加減法。
6、幼兒完成練習,做6的相關的加減法。
我覺得,這個活動讓孩子們學會了很多,在快樂的心情中講述,幼兒也很快樂的學習,而且6的加法算式他們全都學會了。最重要的是快樂,孩子們快樂,作為老師的我也很快樂。
7的減法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讓學生自己對10以內的加減法進行歸納,加深對10以內數的認識,并能正確地計算。
2、通過合作交流,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讓學生自己對10以內的加減法進行歸納、整理。
教學方法: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學準備:
紙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前面我們學習了10以內的加減法,今天這堂課老師想請小朋友們寫一寫我們學過的算式。看誰寫得又快又多。
二、10以內加減算式的整理
1、讓學生嘗試寫出10以內的有關加法算式。
2、小組交流:列出的有算式。
3、試著進行加法表的整理。
怎么整理?按照得數是10、9、8、7、6、5、4、3、2、1、0進行整理、歸納。(放手讓學生小組間合作交流,共同完成。)
每組發給一張表格,完成表格。
4、小組推薦一人進行匯報。
5、繼續討論:
根據小組間填的表格進行討論:
豎著看、橫著看、斜著看,你發現了什么規律?
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6、匯報討論學習情況?
三、10以內的減法算式的整理
1、看61頁上面的圖,仔細觀察:
圖上畫的是什么地方?有些什么?
2、弄清題意,說一說應怎樣整理減法算式。
3、小組交流。
4、讓學生獨立完成表格的填寫。
5、組織學生進行交流:從表中可以發現哪些規律。
6、小組匯報。
四、回顧總結
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說一說:
我學會了____________
我最喜歡____________,你呢?
五、作業:完成黑板抄題
7的減法教案 篇6
得數是10的加法及相應的減法(第十課時)
教學內容:得數是10的加法及相應的減法
教學目的:
1、學習并歸納有關10的所有加減法算式。
2 、培養學生分析歸納能力,加強小組合作交流的意識,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教學重點:
學會計算得數是10的加法及相應的減法.
教學難點:
理解算理,認識加減法算式中各數之間的關系.
教學過程:
一、 學前準備
1、 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一個新朋友——小貓(圖片)小貓最喜歡吹泡泡了。大家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小貓第一次吹了9個泡泡,第二次吹了8個泡泡……
2、 每行再畫幾個就是10個泡泡了?請同學們說說
二、 新知:
1、10的組成
(1)出示下圖
(2)老師這有10個蘋果,請同學們把他們分成兩堆,并說出相應的算式。
板書算式
(3)填表
1 2 3 4 5
10
9 8 7 6 5
三、想想做做,鞏固練習。
第1題:做游戲,找朋友。老師拿出一張卡片,學生就要找出能與該數字湊成10的數字卡片并說出相應的加減法算式。老師可以根據學生舉卡片的情況檢查學生掌握的情況,適時作出輔導。
第2題:同桌同學合作完成。一個人報算式一個人說答案。再調換角色做一遍。
第3題:比一比,看誰說得多。
四、總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作業:做書上練習
多些少些(第十一課時)
教學內容:操場上
教學要求:
1、通過比較男、女生人數,進一步體驗加減法的含義。
2、初步學會解決“誰比誰多(少)幾”的問題。
教學重點:
初步學會解決“誰比誰多(少)幾”的問題。
教學準備:投影、小圓片
教學過程:
一、學前準備
1、 從一數到十
2、 數小圓片
二、新知
1、 出示情境圖
下課了,同學們來到操場,有跳皮筋的,有排球,還有的頭沙包,更多的是踢毽子,大家看,還有誰?請大家數數老師有幾人?學生有幾人?男同學有幾人?女同學有幾人?
2、 提問題并列式計算
(1)、根據圖意請學生自由提出問題。
(2)、嘗試解決“學生比老師多幾人”這一問題。先拿出小圓片擺一擺,說一說,再比一比。
(3)、學習解決書中其它的幾個問題,說說你是怎么想的?
三、鞏固練習
課本練一練
實踐活動“小調查”
1、組織學生調查各自小組的男女人數。
2、你可以提出哪些數學問題,大家一起討論解決這些問題。
四、課外延伸
回家后,數一數,比一比家中的一些物品。
7的減法教案 篇7
一、說教材
一、本節課是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數學第一冊第二單元“1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的內容,包括教科書第24頁的例題,做一做。
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1、學生初步知道0的含義、會讀、會寫數字0;初步學會計算有關0的加、減法。
2、通過觀察、思考、討論、探索等學習活動,提高自主學習意識。
3、一年級數學上冊說課稿《0的認識和0的加減法》:在教師的鼓勵和幫助下,學生對身邊及數學有關的事物產生興趣,在認識0的情景中體驗知識及生活的密切聯系,從而體現學習的喜悅。
教學重點:初步知道0的含義,會讀、會寫數字0,初步學會計算有關0的加、減法。
教學難點:在認識0的情景中體驗知識及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關鍵:初步理解0的含義
二、說教法,說學法
為了實現教學目標,有效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注重通過多種情景來經歷“具體——抽象——具體”的認數過程。我在學生的知識、技能、心理特點等因素基礎上,營造情境氛圍,架起現實生活與數學學習之間,具體總是及抽象概念之間的橋梁,讓學生積極參與、體驗的含義……在已有知識經驗的支持下,自主能動的探索,實現教學的再創造。
學法可歸納為:
㈠創設問題情境,引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學生好學。
㈡運用多種手段,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樂學。
三、說教學程序
㈠創設情景,設疑引入
(出示三個紙盒)教師說:“我給小朋友帶來一個東西,想不想知道盒子里分別裝的是什么?誰能打開并說說用哪個數來表示它?”
教學關鍵:初步理解0的含義
學生感到疑惑,教師及時提出課程:我們這節課就進一步學習“0的認識和0的加減法”——板書課題
㈡探索新知
1、教學“0”表示沒有的含義
(出示物圖)教師充分利用實物圖的同時,引導學生理解教學“0”表示沒有的含義。
2、教學“0”表示起點的含義
(出示直尺)教師引導思考:0還可以表示什么?
3、尋找“0”
設計意圖:從生活中你見到的0入手,帶領孩子們去生活中尋找知識的原型,不僅豐富了孩子們對0的感知體驗,同時也讓孩子們深刻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4、體會0的計算
我在情景中體會0的計算,集體交流不同想法。
學生感到疑惑,教師及時提出課程:我們這節課就進一步學習“0的認識和0的加減法”——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我為學生創設一個豐富的問題情境,鼓勵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意見并進行交流,從而親身體驗關于0的計算及在生活中的應用。
㈢嘗試練習,鞏固新知
因為小學生的學習大多以無意注意和形象思維為主,他們好奇、好勝,注意的穩定性與持久性較差。因此教學活動的設計要富有情趣、靈活多樣,要富有挑戰性。根據這些特點我將練習設計成孩子們喜歡的游戲。例如:鞏固練習第2題這樣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始終是積極主動的參與者,在游戲中嘗到學習的快樂,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㈣全結評價
讓學生說一說: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你有什么體會?這樣讓學生參與本節課的總結,既便于了解學生對新知識的掌握情況,又使學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悅,更激發學生數學的熱情。
總之,本節課設計力求體現自主化、活動化、生活化、情感化,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7的減法教案 篇8
十幾減9的減法
教學內容:第10-----12頁的內容(十幾減9的減法)
教學目標:
1、通過對問題情境的探索,使學生在已有經驗基礎上自己得出計算十幾減9的各種方法;通過比較,使學生體驗比較簡便的計算方法。使學生理解十幾減9的退位減法的思維過程,并能正確進行十幾減9的計算。
2、經歷收集信息的過程,發現數學問題,初步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理解數學的價值,初步滲透事物之間是相互聯系的觀點。
3、通過不同方法的選擇,體驗獲得成功的喜悅,激發學習的興趣。
教學重點:經歷探討計算方法的過程。
教學難點:能正確地、比較熟練地進行十幾減9的計算。
教學準備:掛圖 小鳥卡片 房子卡片 題紙一張 一支彩筆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新課,激發學習興趣
師:前幾天,我們剛過完了“正月十五”,小精靈那天也參加了一次生動有趣的游藝活動,活動中有一些獎品,你們想去看看嗎?(出示主題圖)
二、探索方法,解決問題
1、 觀察主題圖,提出問題
仔細觀察,小朋友正在進行哪些活動準備頒發哪些獎品?
同學們,在這幅圖里,我發現了很多的數學問題,你們愿意和我一起解決嗎?那好,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小明和他的小伙伴們正在干什么?
師:這是什么活動?讓學生介紹。
小明投了14個圈,有9個圈沒套中,套中了幾個?師:泡泡提出了什么數學問題?你們能幫助他解決嗎?如何列式?為什么要用14-9呢?14-9怎樣算?把你的想法告訴你小組的同學們,看哪一個小組的計算方法最多?
2、小組交流,探討算法
指名回答,教師將算法板書在黑板上
師:請同學們觀察這些算法,你最喜歡哪一種?請用你最喜歡的方法再說一說這道題。
師:今后在計算的時候,你就可以選擇你最喜歡的方法進行計算。
咦,那邊怎么那么熱鬧,同學們,讓我們一起去看一看吧!(出示汽球圖)
3、選擇算法,進行計算
(1)哦,原來老師正在發獎品,數一數,老師手中一共有多少個氣球?
師:同學們,仔細觀察,老師手中的氣球發生了什么變化?(強調分氣球的過程)
你能提出一個數學問題嗎?怎么列式?板書:15-9=
等于幾?你是怎樣想的?并讓幾個學生說出不同的計算方法。
(2)師:頑皮的小泡泡又不見了,讓我們找一找,它跑到哪里去啦?(指出謎語圖)
原來泡泡在猜謎語,同學們仔細觀察這幅圖,能試著提出一個數學問題嗎?同桌互相說一說,并列式
(有13條謎語,猜出了9條,還有幾條沒有猜出?或者說:還差幾條就猜完了?然后指名學生向全班匯報)
三、熟練算法,進行應用
1、看圖列算式(第12頁)
要求:看懂圖意,獨立列式,指名上臺進行訂正
2、圈一圈,算一算(第13頁)
要求:讓學生獨立完成,說說為什么要這樣圈?
四、觀察算式,找出特點,發現規律
1、師:同學們,仔細觀察黑板上的這些算式,它們都有什么特點?
2、除了這些,你還能寫出十幾減9的算式嗎?誰能給這些算式排排隊,讓它一個也不少。(指名板演)
3、再觀察,你還能發現什么?
師:那我們找到這些規律,有什么用處呢?
4、搶答練習
利用找出的規律,同桌進行練習
如:學生a:13-9= 學生b:4+9=
五、游戲 小鳥找房子(第13頁的圖)
游戲要求:先讓學生計算出小鳥身上的算式,然后和房子上的號碼一一配對;
游戲形式:小組合作,全班訂正;
游戲結果:有一只小鳥沒有房子,同學們幫它建造一座。
二、 課堂作業設計
1、 做一做第1、2題
2、 用自己喜歡的方法算一算,比一比,看誰算得又好又快。
3、 練習二的第3題
三、 思維訓練
應用知識解決問題
有16個同學來猜字謎,已經來了9個同學,還差幾個同學沒有到?來猜字跡的有3個男生,6個女生, ?
有20條字謎,小朋友們已經猜中了15條,沒猜中有幾條?
八、課學小結:這節課學了十幾減9的減法,你有什么收獲?十幾減9可以這樣想,見到減法想加法,用“破十法”算也可以連續減……十幾減9的差,要比被數個位數多1。
教學板書: 十幾減9
有15個氣球,賣9個,還有幾個?
15—9=6
有14個圈,套中9個,有幾個沒套中? 比較算式
14-9=5
例1、12-9 怎樣想 想9+(3)=12
12-9=(3)
12 - 9 = 3
2 10 10-9=1
1 1+(2)=3
7的減法教案 篇9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理解掌握有理數的減法法則,會將有理數的減法運算轉化為加法運算。
過程與方法:通過把減法運算轉化為加法運算,向學生滲透轉化思想,通過有理數的減法運算,培養學生的運算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揭示有理數的減法法則,滲透事物間普遍聯系、相互轉化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
二、教學重點:
運用有理數的減法法則,熟練進行減法運算。
三、教學難點:
理解有理數減法法則。
四、教材分析:
本節是在學習了正負數、相反數、有理數加法運算之后,以初中代數第一冊第53頁的有理數減法法則及有理數減法運算的例1、例2為課堂教學內容。有理數的減法運算是一種基本的有理數運算,對今后正確熟練地進行有理數的混合運算,并對解決實際問題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五、教學方法:
師生互動法
六、教具:
七、課時:
1課時
八、教學過程:
1、計算(口答):
(1)1+(-2)
(2)-10+(+3)
(3)+10+(-3)
2、出示幻燈片二:
如圖:
這是20xx年11月某天北京的溫度為-3~3℃,它的確切含義是什么?這一天北京的溫差是多少?教師引導觀察
教師總結: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容(引入新課,板書課題)
1、師:誰能把10-3=7這個式子中的性質符號補出來呢?
(+10)-(+3)=7
再計算:(+10)+(-3),師讓學生觀察兩式結果,由此得到:
(+10)-(+3)=(+10)+(-3)
觀察減法是否可以轉化為加法計算呢?是如何轉化的呢?
(教師發揮主導作用,注意學生的參與意識)
2、再看一題:
計算:(-10)-(-3)
教師啟發:要解決這個問題,根據有理數減法的意義,這就是要求一個數使它與-3相加會得到-10,那么這個數是多少?
問題:計算:(-10)+(+3)
教師引導,學生觀察上述兩題結果,由此得到
(-10)-(-3)=(-10)+(+3)
教師進一步引導學生觀察式子,你能得到什么結論呢?
教師總結:由以上兩式可以看出減法運算可以轉化成加法運算。
教師提問:(本站)通過以上的學習,同學們想一想兩個有理數相減的法則是什么?
教師對學生回答給予點評,總結有理數減法法則:減去一個數,等于加上這個數的相反數。
強調法則:(1)減法轉化為加法,減數要變成相反數(2)法則適用于任何兩個有理數相減(3)用字母表示一般形式為a-b=a+(-b)
3 、例題講解:
出示幻燈片三(例1和例2)
例1計算:
(1)6-(-8)
(2)(-2)-3
(3)(-2.8)-(-1.7)
(4)0-4
(5)5+(-3)-(-2)
(6)(-5)-(-2.4)+(-1)
教師板書做示范,強調解題的規范性,然后師生共同總結解題步驟,(1)轉化(2)進行加法運算。例2:小明家蔬菜大棚的氣溫是24℃,此時棚外的氣溫是-13℃,棚內氣溫比棚外氣溫高多少攝氏度?師巡視指導,最后師生講評兩個學生的解題過程。
課后練習1、2
教師巡視指導
師組織學生自己編題
1、談談本節課你有哪些收獲和體會?[
2、本節課涉及的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是什么
教師點評:有理數減法法則是一個轉化法則,要求同學們掌握并能應用進行計算。
課堂檢測(包括基礎題和能力提高題)
1、-9-(-11)
2、3-15
3、-37-12
4、水銀的凝固點是-38.87℃,酒精的凝固點是-117.3℃。水銀的凝固點比酒精的凝固點高多少攝氏度?
學生思考后搶答,盡量照顧不同層次的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學生觀察思考如何計算
學生觀察思考
互相討論學生口述解題過程
由兩個學生板演,其他學生在練習本上做
第1小題學生搶答
第2小題找兩個學生板演。
學生回答
學生相互交流自己的收獲和體會,教師參與互動并給予鼓勵性評價。
綜合考查學以致用
既復習鞏固有理數加法法則,同時為進行有理數減法運算打下基礎
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認知興趣。
讓學生通過嘗試,自己認識減法可以轉化為加法計算。
學生通過一個問題易于充分發揮學習的主動性,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可以培養學生嚴謹的學風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同時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
可以照顧不層次的學生,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通過練習讓學生進一步鞏固新知,體驗知識的應用性。
能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參與意識。
學生嘗試小結,疏理知識,自由發表學習心得,能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歸納概括能力。鍛煉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獨立解題的能力
板書設計:
2.6有理數的減法
有理數減法法則:減去一個數等于加上這個數的相反數.
例1:(+10)-(+3)=(+10)+(-3)
(-10)-(-3)=(-10)+(+3)
例2:
練習:
教學反思:
本節課我在問題探索過程中,以提問的形式展現新問題,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很高,討論交流的氣氛很熱烈,解決問題后有一種成就感,從而使學生更積極主動的學習,并且營造了良好的學習氛圍,從而收到較好的學習效果。
7的減法教案 篇10
一、課題2.4有理數的減法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有理數減法法則并熟練地進行有理數減法運算;
2.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歸納及運算能力.
三、教學重點
有理數減法法則
四、教學難點
有理數減法法則
五、教學用具
三角尺、小黑板、小卡片
六、課時安排
1課時
七、教學過程
(一)、從學生原有認知結構提出問題
1.計算:
(1)(-2.6)+(-3.1);(2)(-2)+3;(3)8+(-3);(4)(-6.9)+0.
2.化簡下列各式符號:
(1)-(-6);(2)-(+8);(3)+(-7);
(4)+(+4);(5)-(-9);(6)-(+3).
3.填空:
(1)______+6=20;(2)20+______=17;
(3)______+(-2)=-20;(4)(-20)+______=-6.
在第3題中,已知一個加數與和,求另一個加數,在小學里就是減法運算.如______+6=20,就是求20-6=14,所以14+6=20.那么(2),(3),(4)是怎樣算出來的?這就是有理數的減法,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
(二)、師生共同研究有理數減法法則
問題1(1)(+10)-(+3)=______;
(2)(+10)+(-3)=______.
教師引導學生發現:兩式的結果相同,即(+10)-(+3)=(+10)+(-3).
教師啟發學生思考:減法可以轉化成加法運算.但是,這是否具有一般性?問題2(1)(+10)-(-3)=______;
(2)(+10)+(+3)=______.
對于(1),根據減法意義,這就是要求一個數,使它與-3相加等于+10,這個數是多少?
(2)的結果是多少?
于是,(+10)-(-3)=(+10)+(+3).
至此,教師引導學生歸納出有理數減法法則:
減去一個數,等于加上這個數的相反數.
教師強調運用此法則時注意“兩變”:一是減法變為加法;二是減數變為其相反數.減數變號(減法============加法)
(三)、運用舉例變式練習
例1計算:
(1)(-3)-(-5);(2)0-7.
例2計算:
(1)18-(-3);(2)(-3)-18;(3)(-18)-(-3);(4)(-3)-(-18).
通過計算上面一組有理數減法算式,引導學生發現:
在小學里學習的減法,差總是小于被減數,在有理數減法中,差不一定小于被減數了,只要減去一個負數,其差就大于被減數.
例3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珠穆朗瑪峰,其海拔高度大約為是8848米,吐魯番盆地的海拔高度大約是-155米,兩處高度相差多少米?
閱讀課本63頁例3
(四)、小結
1.教師指導學生閱讀教材后強調指出:
由于把減數變為它的相反數,從而減法轉化為加法.有理數的加法和減法,當引進負數后就可以統一用加法來解決.
2.不論減數是正數、負數或是零,都符合有理數減法法則.在使用法則時,注意被減數是永不變的.
(五)、課堂練習
1.計算:
(1)-8-8;(2)(-8)-(-8);(3)8-(-8);(4)8-8;
2.計算:
(1)16-47;(2)28-(-74);(3)(-37)-(-85);(4)(-54)-14;
(5)123-190;(6)(-112)-98;(7)(-131)-(-129);(8)341-249.
3.計算:
(1)1.6-(-2.5);(2)0.4-1;(3)(-3.8)-7;
(4)(-5.9)-(-6.1);
(5)(-2.3)-3.6;(6)4.2-5.7;(7)(-3.71)-(-1.45);(8)6.18-(-2.93).
利用有理數減法解下列問題
4.世界最高峰是珠穆朗瑪峰,海拔高度是8848m,陸上最低處是位于亞洲西部的死海湖,湖面海拔高度是-392m.兩處高度相差多少?
八、布置課后作業:
課本習題2.6知識技能的2、3、4和問題解決1
九、板書設計
2.5有理數的減法
(一)知識回顧(三)例題解析(五)課堂小結
例1、例2、例3
(二)觀察發現(四)課堂練習練習設計
十、課后反思
7的減法教案 篇11
教學目標
1.通過教學使學生初步認識“0”的含義,會讀寫數字“0”,熟悉0—5的順序.
2.初步理解并掌握有關“0”的加減法計算.
3.通過教學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理解0的含義和有關0的加減法算理.
教學難點
0的書寫
教學過程
復習引入
師:同學們,我們已經學習了哪些數?請你按照從小到大的順序,把這幾個數在桌子上擺出來,然后按順序讀一讀,先順讀,再倒讀.
問:這幾個數中,誰?誰最小?
比2多1的數是誰?比2少1的數是誰?
比1多1的數是誰?比1少1的數呢?
最后一個問題,學生會冷場或有個別同學答出是0,老師借此機會引出: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新知識.(板書課題)
學習新知
1.認識“0”
(1)調出學生原有知識經驗
師:誰知道“0”可以用在什么地方?
學生自由發言.
師:“0”是不是一個數呢?
“0”既然是一個數,那么它究竟表示什么意思呢?
(2)理解含義
分步出示圖片:茶杯圖.
問:集合圈里有幾個茶杯?用數字幾來表示?(板書:2 )
這個集合圈里有幾個茶杯?用數字幾來表示?(板書:1)
這個集合圈呢?一個茶杯也沒有,就要用數字“0”來表示.(板書:0)
學生讀:0
問:0表示什么意思?你能用生活中的實例來說一說“0”的用法嗎?
學生舉例說明.
師:“0”表示一個也沒有,那么你們說在數序當中,“0”應該排在哪?請你拿出數字卡片“0”,在桌上擺一擺.
問:你把“0”擺在了哪?為什么要把它擺在1的前面?
讓學生按順序讀一讀這幾個數.先順讀,后倒讀.
師:請你拿出直尺,看一看“0”在什么位置.
出示圖片:直尺圖.
師:“0”不僅表示一個也沒有,它還可以表示起點.你們看,直尺上的“0”就作為起點,排在了1的前面.
問:“0”除了表示沒有和起點這兩個意思以外,你還知道它可以表示什么嗎?
引導學生說出:“0”還可以表示界限,如:生活中常說的溫度,以零度為界限,有零上溫度和零下溫度.
(3)指導書寫,演示動畫“0的寫法”
學生觀察以后,練習描紅.
2.有關0的加減法
師:我們了解了0的含義,學習了0的寫法,你們還想研究0的什么知識呢?
下面我們就來學習有關0的加減法.
(1)出示動畫“0的意義”
問:小男孩兒的手里拿了幾個氣球?現在怎么樣了?(放了兩個)手里還剩幾個?
結合圖的意思,你能列出算式嗎?
學生列式,老師板書:2-2=0
問:這道題為什么用減法?
生:要求還剩幾個氣球,就要從原來的2個氣球里面,去掉飛走的2個氣球,所以用減法計算.
問:2減2為什么等于0?
生:從2里面去掉2,結果一個也沒有了,所以等于0.
問:你還能舉出得數為0的例子嗎?
學生舉例,老師板書算式.
觀察后找規律.
問:觀察這幾個算式,你有什么發現?
生:一樣的數相減,得數是“0”.
(2)出示書上的蠟筆圖.
看圖說圖意,然后列式計算.
小組討論:這道題為什么用加法計算?4加0為什么還得4?如果是0+4呢?你發現了什么?
集體匯報.
(3)想一想:5-0=?
小組討論后全班進行匯報.
問:你是怎么想的?
生:5減0就是從5里面去掉0,也就是一個也沒去掉,所以還得5.
問:誰還能舉出幾減0的例子?
學生舉例,老師板書.
師:觀察這幾個算式,你有什么發現?
生:一個數減0,還得這個數.
(4)做一做
3+0=□ 4-0=□ 0+2=□ 0+0=□ 5-4=□ 1-1=□
小結、質疑
師: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知識?你還有什么問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