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數學找相同教案(精選14篇)
小班數學找相同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復習1和許多。
2、能熟練地手口一致點數3以內的物體,會用數字表示物體的數量。
3、發展目測力、判斷力。
4、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判斷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5、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1、活動室的一角布置蘿卜地1塊;大籃子1只。
2、小熊、梅花鹿、小雞和小馬圖片各1張。
3、小兔頭飾和蘿卜卡片若干。
4、《數學》下p.1.1
活動過程
1、小兔拔蘿卜
教師扮演兔媽媽,幼兒扮演兔寶寶。
游戲開始,教師說:一只兔媽媽要帶著許多兔寶寶去拔蘿卜。每只兔寶寶到蘿卜地拔一個蘿卜,放到兔媽媽的大籃子里。幼兒說出:一個一個的蘿卜放在籃子里變成許多蘿卜。
讓幼兒說出:蘿卜地里來了1只兔媽媽和許多兔寶寶。每只兔寶寶拔一個蘿卜,放到兔媽媽的大籃子里變成許多蘿卜,每只兔寶寶從大籃子里拿出一個蘿卜,大籃子里的許多蘿卜分成了一個一個的蘿卜,讓幼兒感知許多可以分成一個一個,一個一個合起來就是許多。
2、送蘿卜
教師出示小熊、小鹿和小馬圖片,兔媽媽將蘿卜分給這些小動物們一起分享。
讓幼兒扮演兔媽媽按要求分蘿卜。小熊3個、梅花鹿2個、小馬3個、小雞1個,讓幼兒感知數量1、2、3。
3、觀察畫冊《找一找》
溫暖的春天來到了,鵝媽媽領著小鵝來到池塘里。找一找,畫面中哪些是1?哪些是許多?讓幼兒進一步感知1和許多。
畫面中還有哪些小動物?它們在做什么?各有多少呢?
請幼兒分別數出大樹、小鳥、小魚是多少。
小班數學找相同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了解事物間的關系,把相關物體進行匹配。
培養幼兒邊操作邊講述的習慣。
讓幼兒學習簡單的數學題目。
活動重難點:
把握事物間的關系,將相關事物進行匹配
發現事物間的關系
活動準備:
1、實物:乒乓球、乒乓球拍、鎖子、鑰匙、碗、勺子、鉛筆、文具盒
2、圖片(蘋果、大樹、土地、西瓜、葡萄、葡萄藤);圖片(狗、骨頭、兔子、蘿卜、猴子、桃)
3、 評量表
活動過程:
1.導入活動
出示神秘的百寶箱,引起幼兒參與活動興趣。
。1)師:小朋友們,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個神秘的百寶箱,猜猜看里面有什么東西?
。2)幼兒說說自己的猜測
2.集體活動
。1)教師出示百寶箱中的物品,讓幼兒一一認識,引導幼兒發現事物間聯系
師:這么多的東西,它們想要找到自己最好的朋友,請小朋友想想它們最好的朋友分別是誰?為什么呢?
乒乓球——乒乓球拍、鎖子——鑰匙、碗——勺子、鉛筆——文具盒
教師小結:
(2)結合圖片,探究事物間聯系
師:請小朋友在看看,生活中還有哪些是好朋友!
蘋果——大樹、西瓜——土地、葡萄——葡萄藤、狗——骨頭、
兔子——蘿卜、猴子——桃
3.幼兒操作
將生活中的相關事物進行匹配
教師發放評量表,幼兒在教師指導下自行活動。
4.延伸活動
請小朋友回家后和爸爸媽媽一起找找,看看你們家有哪些物品能配對成,成為好朋友,明天將你們收集到的好朋友帶來和小朋友一起分享吧!
5.結束活動
演唱歌曲《找朋友》。
活動反思:
這節課的內容是我在備課過程中進行仔細研究過的,小班數學“配對”這一節課的教學對象是小班幼兒,他們年齡小,好動、愛玩、好奇心強,注意力分散。根據這一特點,為抓住他們的興趣,激發他們的好奇心,我采用愉快的式教學法為主,對幼兒的學習方法也是多樣化,在活動過程中我發現幼兒是非常感興趣的,上課注意力非常集中,回答問題也很積極幼兒的接受能力也很快,讓幼兒在游戲中學習,在學習中游戲,充分發揮幼兒學習的積極性。首先從生活中的實物讓幼兒去找朋友,發現生活中很多物品是離不開我們的配對,其次通過讓幼兒聽一聽,說一說、玩一玩、做一做等多種形式,讓幼兒積極動手、動腦、動口引導幼兒通過自己的學習體驗學習知識。
整個過程是非常好的,美中不足的地方就是在最后一環節收拾學具時,有個別幼兒沒能把自己的學具整理好。如果再讓我上一次這節課,我會在這方面多對幼兒加強一下。我的專業水平也是有待提高。
小班數學找相同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一組物品的色彩、圖案等細節發現相同的物品,并將相同的物品放在一起。
2、能按教師的指令操作,并愿意邊操作邊講述。
3、樂意參與數學活動。
活動準備:
教具:5張小熊的圖卡(顏色和裝扮各不一樣)貼在教師身體的各個部位,有口袋的圍裙(當作一個小熊的家),透明文件袋4個(分別當作其他小熊的家)貼在4張大椅子,幼兒操作大圖。
學具:每人2張小熊圖卡(1張是大家和教師一樣的小熊,還有一張分別和教師的其他小熊圖片是一樣的),幼兒用書,彩筆一支,人手一個小簍子。
活動過程:
一、熱身游戲:找小熊
1、教師:"我身上藏了許多小熊,請你們把它們找出來好嗎?"
2、教師念兒歌:"找小熊,找小熊,我的小熊在哪里?"請個別幼兒找出來。
3、教師將找到的小熊圖卡展示在展板上,請大家向小熊們問好。
二、問題解決
1、教師戴上貼有小熊標記的圍裙,請幼兒找出和圍裙上一樣的小熊。
教師:"這是小熊的家,請你們找出一只和它一模一樣的小熊。仔細看一看,比一比,它們什么地方是相同的?"
2、教師引導幼兒邊送邊說:"小熊,我送你回家。"
3、請幼兒在自己的簍子中找出和圍裙上相同的小熊并將小熊送回家,教師提醒幼兒邊送邊說"小熊,我送你回家"
4、出示另外的4只小熊的家,請幼兒仔細看一看小熊家的標記,并將自己的小熊送到和標記相同的家里,教師提醒幼兒邊送邊說:"小熊,我送你回家"。
5、集體檢查:看一看每個家里的小熊是不是相同的。
三、操作練習
1、出示掛圖,介紹操作內容與方法。
教師:"麥斯一家都有自己愛吃的東西,看一看他們手上拿的,再看看桌子上有些什么食物?""請找出和她們手上一樣的東西,然后用一條直直的線把它們連起來"。(教師先示范將相同的兩個物品旁的點點用直線連起來,然后請幼兒徒手練習)。
2、幼兒操作,教師巡回觀察與指導,提醒幼兒從點點開始到連線。
3、師幼一起檢查操作結果。
教師出示一張正確的操作題,請幼兒檢查自己的操作是否和教師展示的一樣。
小班數學找相同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感知長方形的基本特征。
2.通過讓幼兒描述圖形形象,動手拼擺紙卡等游戲活動來拓展幼兒思維創造性,提高幼兒動手操作能力。
3.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判斷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4.引發幼兒學習圖形的興趣。
5.引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活動準備:
自備教具:油畫棒
配備教具:L形紙卡若干
活動過程:
一、引出活動,激發幼兒興趣。
聽音樂找朋友。
要求:每人拿一個L形紙卡,聽音樂找朋友,兩個好朋友將L形紙卡對在一起拼成一個長方形,就拉拉手做朋友。
游戲反復進行給L形紙卡圖上漂亮的顏色。
教師出示紅、黃、藍、綠四種顏色,請小朋友根據自己喜歡的顏色進行涂色。
第二次聽音樂找朋友。
要求:要將顏色一樣的L形紙卡拼在一起拼成長方型。
二、請幼兒完成書上的評價練習
請幼兒翻開書第31頁,觀察畫面畫的是哪里?怎么看出來的?
將L型制卡放在空白圖形里擺一擺,試試能不能擺出來。
用筆將空白圖形涂上自己喜歡的顏色。
對幼兒進行個別指導,再引導幼兒指導做第32頁.
小班數學找相同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復習6—10各數的組成,能正確地記錄分合方法,并將重復的記錄去掉。
2、會看一組分和記錄讀出兩組分合記錄。
3、能在集體面前大膽、主動地回答問題。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學過6-10的組成
2、物質準備:記錄紙和筆、操作用書
活動過程
一、復習10以內各數的組成
1、師:我們已經學會那些數字的組成?它們各有幾種分法?是哪集種呢?
2、請2-3名幼兒自主選擇一個總數,介紹它的分合方法,教師進行記錄,師幼共同檢查。引導幼兒說說這些分合記錄是有序還是無序的?按什么順序記錄的?
二、找相同
1、師:看看誰的眼睛象孫悟空的火眼金睛,能發現9的分法中有相同的嗎?
引導幼兒找出相同的分法,如9和 94 5 5 4
2、師:9有8種分法,其中許多是相同的,我們把這些相同的分法去掉一個
3、引導幼兒去掉相同的方法,然后觀察發現記錄結果少了,更方便看了。
4、引導幼兒看一種記錄讀出兩種分合方法,使幼兒感受到,雖然記錄少了,但分法沒少,可以看一種記錄就想到兩種分法。
5、再出示一組幼兒的組成記錄單,請幼兒比賽找到相同的,并去掉相同的。
三、幼兒操作活動
1、找相同
觀察數字組成記錄單,圈出相同的分合式,讀一讀其他分合式的兩種分法。
2、組成填空
請幼兒先讀一讀總數,在看一邊的部分數是幾,想一想缺少的部分是幾,在方格上填上該數字。
四、活動評價
展示幼兒“找相同”記錄單,請大家看一組記錄說出兩種分法。
小班數學找相同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在相似的圖形中,辨識出兩個完全相同的圖形。
2、提升觀察力和專注力。
活動準備
課件準備:《小島遇困》動畫視頻;“破解石門”圖片,“照亮山洞”組圖;“尋找飛機碎片”組圖;《離開小島》動畫視頻。
紙面教具:《照亮山洞》;《尋找飛機碎片》;《找相同》。
活動過程
一、播放視頻導入活動激發幼兒興趣
——熊貓奇奇要去找小伙伴玩,在路上遇到了困難,想請小朋友們來幫忙,一起去看一看吧!
——奇奇遇到了什么困難?
二、出示圖片引導幼兒找出兩個相同的按鈕
——奇奇丟的禮物就在石門后面,需要找出兩個一樣的按鈕相連,就能打開石門,你能找出來嗎?
三、出示組圖發教具引導幼兒將小精靈和瓶子配對
1、出示組圖,引導幼兒了解情境。
2、分發紙面教具,鼓勵幼兒圈出正確的圖案。
3、操作課件,驗證猜想。
四、出示組圖發教具鼓勵幼兒找出對應的飛機碎片
1、出示組圖,引導幼兒了解情境。
2、分發紙面教具,鼓勵幼兒圈出正確的答案。
3、操作課件,驗證猜想。
五、播放視頻結束活動
——在小朋友們的幫助下,奇奇找到了維修工具和飛機碎片,成功把飛機修理好,并帶上了給小伙伴的禮物繼續出發了。
小班數學找相同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引導幼兒能根據物品的顏色、花紋相同進行配對,并能擺放到一起。
2、能根據要求進行操作,并有興趣參與活動。
3、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5、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教學準備:
1、小熊圖片一個,各類襪子若干雙;
2、小題板若干塊,各類實物卡片若干張。
教學過程:
(一)經驗開啟,實物配對
1、引導幼兒根據顏色進行配對。
教師(出示只穿一只襪子的小熊):“熊媽媽要帶熊寶寶去幼兒園,但是小熊的一只襪子怎么也找不到,哪個寶寶愿意幫助小熊找一找另一只襪子呢?”
請一個孩子上來進行操作,引導孩子根據襪子的顏色進行配對。
教師小結:這兩只襪子的顏色是一樣的,所以把他們放到了一起,兩只一樣的襪子我們還可以叫它是一雙襪子。
2、引導幼兒根據顏色、花紋進行配對。
教師:小熊的柜子里還有很多襪子,但是這些襪子放得亂七八糟的,你們誰愿意來幫它整理一下,為這些襪子配配對。
請幾個孩子進行操作并且交流,引導孩子根據襪子的顏色和花紋進行配對。
教師:寶寶們真能干,幫助小熊把襪子整理得整整齊齊,把顏色和花紋一樣的襪子放到了一起。
(二)經驗遞進,卡片配對
1、教師:“今天,寶寶們真能干,幫助小熊整理好了它的襪子,現在小熊還想請寶寶們幫個忙,它家里還有很多東西需要整理,但是它不會整理,你們愿不愿意一起來幫助它呢?這兒很許多小熊家的小抽屜,請寶寶們找到一樣的東西把它們放到小抽屜里!
2、全體幼兒開始操作,教師引導根據物品的顏色、花紋、種類進行配對。
3、幼兒進行分享交流。
(三)拓展經驗,延伸小結
教師:“今天,寶寶們真能干,幫助小熊整理了衣柜,小熊非常高興,下面我們到教室里去找一找一樣的東西吧!”
小班數學找相同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感知色彩的相同與不同。
2.嘗試在物品中找出色彩相同的進行配對。
3.能按教師的指令操作,并愿意邊操作邊講述。
活動準備
1.6張小熊的圖卡A4大的(2到3種顏色),小熊的家(與小熊對應顏色的房子。
2.每人2張小熊圖卡(2到3種顏色與老師的小熊顏色對應,幼兒人手兩張,顏色隨機)。
活動重點
嘗試在物品中找出色彩相同的進行配對。
活動難點
能按教師的指令操作,嘗試在物品中找出色彩相同的進行配對。
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
1.游戲:我的小熊在哪里。
a.教師:“我身上藏了許多小熊,請你們把它們找出來好嗎?”
b.教師念兒歌:“找小熊,找小熊,我的小熊在哪里?”請個別幼兒邊找邊說:“你的小熊在這里!
c.教師將找到的小熊圖卡展示在展板上,請大家向小熊們問好。
二.活動主體
1.游戲:兄弟熊,初步接觸色彩的匹配。
a.教師出示一只小熊,請幼兒在多個色彩不同的小熊中找出相同顏色的小熊送回家。
教師:這是小熊泰迪他想帶著他的兄弟一起回家,請你們幫他找找他的兄弟吧。仔細看一看,比一比。引導幼兒通過色彩尋找與之相同的熊。
b.提問:為什么你覺得他們是兄弟呢?(顏色是一樣的)
2.游戲:小熊找房子,匹配房子和熊的顏色。(教師出示多種顏色的房子和多種顏色的熊,引導幼兒尋找與小熊相同顏色的房子進行配對。
2.游戲:聽口令送小熊回家。(幼兒操作)
a.聽老師口令,找出相同顏色的小熊。請幼兒將自己手上的小熊送回家。教師幫助幼兒邊送邊嘗試說:紅色小熊回紅色的家。
b.變換不同的顏色游戲。
三.活動結束
集體驗證:幼兒操作是否按要求進行相同色彩物品的配對。
小班數學找相同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一組物品的色彩、圖案等細節發現相同的物品,并將相同的物品放在一起。
2、能按教師的指令操作,并愿意邊操作邊講述。
活動準備:
教具:5張小熊的圖卡(顏色和裝扮各不一樣)貼在教師身體的各個部位,有口袋的圍裙(當作一個小熊的家),透明文件袋4個(分別當作其他小熊的家)貼在4張大椅子,幼兒操作大圖。
學具:每人2張小熊圖卡(1張是大家和教師一樣的小熊,還有一張分別和教師的其他小熊圖片是一樣的),幼兒用書,彩筆一支,人手一個小簍子。
活動過程:
一、熱身游戲:找小熊
1、教師:"我身上藏了許多小熊,請你們把它們找出來好嗎?"
2、教師念兒歌:"找小熊,找小熊,我的小熊在哪里?"請個別幼兒找出來。
3、教師將找到的小熊圖卡展示在展板上,請大家向小熊們問好。
二、問題解決
1、教師戴上貼有小熊標記的圍裙,請幼兒找出和圍裙上一樣的小熊。
教師:"這是小熊的家,請你們找出一只和它一模一樣的小熊。仔細看一看,比一比,它們什么地方是相同的?"
2、教師引導幼兒邊送邊說:"小熊,我送你回家。"
3、請幼兒在自己的簍子中找出和圍裙上相同的小熊并將小熊送回家,教師提醒幼兒邊送邊說"小熊,我送你回家"
4、出示另外的4只小熊的家,請幼兒仔細看一看小熊家的標記,并將自己的小熊送到和標記相同的家里,教師提醒幼兒邊送邊說:"小熊,我送你回家"。
5、集體檢查:看一看每個家里的小熊是不是相同的。
三、操作練習
1、出示掛圖,介紹操作內容與方法。
教師:"麥斯一家都有自己愛吃的東西,看一看他們手上拿的,再看看桌子上有些什么食物?請找出和她們手上一樣的東西,然后用一條直直的線把它們連起來"。(教師先示范將相同的兩個物品旁的點點用直線連起來,然后請幼兒徒手練習)
2、幼兒操作,教師巡回觀察與指導,提醒幼兒從點點開始到連線。
3、師幼一起檢查操作結果。
教學反思:
此次活動的內容還需要創新,提高難度。在找相同中,要提升活動的梯次性,要有層層遞進的過程,教師要挖掘新的內容,填充活動,使活動變得有創新性。
小班數學找相同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喜歡參加數學活動,獲得愉快的情緒體驗。
2、讓幼兒能從幾個不同的物體中找出相同的物體。
3、能將相同的物體歸類。
4、練習粘貼,鍛煉手指的協調能力。
5、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活動準備:
1、 三種顏色的彩帶;
2、 蘋果香蕉等實物各兩個分別裝在用布遮住的籃子;
3、蘋果香蕉等實物若干;
4、墻飾上準備好貼了雙面膠的大蘋果香蕉等底圖;
活動過程:
(一)師生問好
1、教師和幼兒一起念手指兒歌引入:“一個小指頭呀一個小指頭呀,變變變,變成毛毛蟲呀,爬爬爬,.兩個小指頭呀,兩個小指頭呀,變變變,變成小白兔呀,跳跳跳,三個小指頭呀三個小指頭呀變變變,變成小花貓,喵喵喵!
“小朋友,剛才我們用手指變了小動物,現在,老師又要變魔術了,小朋友閉上眼睛,看看我變了什么!
2、出示紙條寶寶,”請紙條寶寶也來變,好不好?”
頭頂上,看,象什么。幼兒回答:辮子等
耳朵上,看,象什么,幼兒回答:耳環等
下巴上,看,象什么,幼兒回答:胡須等
3、將紙條寶寶撕碎,撒向幼兒,請幼兒自由撿。
老師隨意拿出一根紙條寶寶,請撿到相同的顏色的幼兒將紙條寶寶舉起來。(比較相同顏色)
(二)請幼兒合作變魔術。通過觸摸,找出相同的水果
1、拿出籃子,引起幼兒的好奇,.老師扮演魔術師,將手深進用布遮蓋的籃子,作疑問狀,描述所觸摸到的物體,讓幼兒猜猜摸到的是什么?拿出來,請幼兒確認.如”圓圓的,光滑的,”,”蘋果!”
2、請一個幼兒將手伸進用布遮蓋的籃子,說說摸到的是什么,拿出來,確認名字,請幼兒逐步認識.
3、拿出另一只籃子,請小朋友也來當當魔術師。
老師從先前一直籃子中拿出一種水果,選擇個別幼兒從第二只籃子中隔著布也拿出相同的(比較相同形狀)
(三)將裝好圖卡的籃子發給每個幼兒
1.請幼兒根據老師的要求拿出相應的圖卡,并高舉確認是否相同.
2.幼兒操作,將圖卡貼到墻飾上,(說明:這個活動就是連帶完成秋季主題墻的布置)
(四)評價幼兒,表揚做得好的幼兒,如果有貼錯位置的,請幼兒分析指出,并將其改之。
小班數學找相同教案 篇11
活動目標:
1、復習6—10的各數的組成,能正確地記錄分合方法,并會將重復的記錄去掉。
2、會看一組分合記錄讀出兩組分合方法。
3、能在集體面前大膽、主動回答問題。
活動準備:
1、 經驗準備:幼兒學習過6—10以內各數的組成。
2、 物質準備:
教具:記錄紙和筆。
學具:《幼兒用書》(P29頁),幼兒人手一支筆。
活動過程:
復習10以內各數的組成。
教師:我們已經會哪些數的組成?它們各有幾種不同的分法?是哪幾種分法呢?
請2~3名幼兒自主選擇一個總數,介紹它的分合方法,教師進行記錄,師幼共同檢查,引導幼兒說出這些記錄方法是有序的還是沒有序的?按什么順序記錄的?
找相同。
教師:看看誰的眼睛像孫悟空的火眼金睛,能發現9的分法中有相同的嗎?引導幼兒找出相同的分法:如9可以分成5和4,9可以分成4和5。
教師:9有8種分法,其中許多是相同的,我們把這些相同的分法去掉一個。
引導幼兒去掉相同的分法,然后觀察發現記錄結果變少了,更方便看了。
引導幼兒看一種記錄讀出兩種分合方法,讓幼兒感受到,雖然記錄變少了,但分法沒少,可以看一種記錄就想到兩種分法。
再出示一組幼兒的組成記錄單,請幼兒比賽找相同的,并去掉相同的。
幼兒操作活動。
找相同。觀察數字組成的記錄單,圈出相同的分合式,讀一讀其它分合式的兩種分法。
組成填空。請幼兒先讀一讀總數,再看一邊的部分數是幾,想想缺少的部分數是幾,在方格中填上該數字。
活動評價:
展示幼兒“找相同”的記錄單,請大家看一組記錄讀出兩種分法。
小班數學找相同教案 篇12
教學內容:
本課的教學試圖緊扣“相同圖樣”和“排排隊”兩個關鍵詞組,通過大量精美圖例的欣賞,師生共同觀察、回憶生活周邊因重復所呈現的秩序美、節奏美,寬闊視野、打開思路,引導他們發現、探究二方連續的多種排列、組合方法和表現手法。本課創作表現的方法強調拼擺、剪貼、繪畫結合,這樣多重練習,可使學生多層面的練習到重復、多方位的體驗到連續,既易于學生掌握不同的連續策略,又能促進學生在各種形式的練習中不斷品嘗成功的樂趣。
教師準備:
繪圖筆、油畫棒、水粉顏料、剪刀、刻刀、各種色紙、鏤印材料、PPT課件等。
課前注意觀察教室內外環境及學生已有的相關素材、資料。
學生準備:
樹葉、文具、彩色水筆、彩色鉛筆、手工材料等。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認識并了解圖樣特點及其排列規律,探究圖樣重復的多樣性方法,設計并創作富有個性的二方連續圖案,并在活動中體驗重復所帶來的審美與樂趣,樹立平面設計的初步概念和形成意識。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實物拼擺、推磨續畫等多種游戲式體驗活動、培養發散性思維,在“相同圖樣”“排排隊”的構思、組合、創意過程中不斷提升創造性意識,逐步完成多形式、有創意的設計與創作。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感受二方連續的美感,提高審美能力在生活中的運用。培養學生對生活的感知能力,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關注并創造生活中的美。
教學重點:
通過欣賞與發現,了解并探究圖樣設計、排列組合的特點及規律,在疊加、重復等“排隊”過程中感受、體驗并創造圖樣的形式美、秩序美、整體美。
教學難點:
1. 發現、探究圖樣的特點和排列組合規律,體會圖樣的裝飾美。
2. 嘗試用多種材料和多樣創意進行圖樣的設計與創作,經多種形式的排列組合后,形成富有趣味的、具有裝飾感的二方連續圖案。
教學過程:
一、感知與體驗
。ㄒ唬┳哌M自然
同學們,我們生活在一個美麗的世界,大自然的天地山水、花草樹木無不散發著魅力,賦予我們的生活無盡的樂趣……今天,就讓我們先走進大自然,領略她的秀美和壯麗。
(二)畫家的畫
1. 美麗的大自然感動著你、我、他,熱愛她的人們都情不自禁的去歌頌、贊美她的美。有許多大畫家就用手中的畫筆來記錄她、描繪她,大師們筆下的世界是這樣的……
畫家筆下的風景曼妙多姿,叢林和干草垛成為盧梭和莫奈最喜愛描繪的風景;
畫家筆下的植株搖曳婆娑,柯羅的河邊綠樹和凡高的向日葵花仿佛正翩翩起舞;
畫家筆下的生命靈動奔放,齊白石的蝦、黃胄的驢、徐悲鴻的馬、陳大羽的雞都栩栩如生;
畫家筆下的生活精致多彩,一個茶杯、一把雨傘也會向我們訴說著心情故事。
2. 剛才,我們一起欣賞了畫家們的經典作品,這些畫作再現了現實生活中的美,表達了畫家的真實情感。老師這里還有一些畫作,它們的表現方法與先前所看的作品略有不同,看一看,你能比較出來嗎?
比一比,同樣的形象左、右兩邊有什么不同?
。ㄈ┱J識圖樣
1. 原來,左邊的畫較為寫實,描繪的是物體的具體形象;右邊的畫較為概括,表現的是物體的抽象圖樣。這也就是圖樣的特點:簡潔、概括,裝飾性強。
2. 這是一個“袋鼠和它的媽媽”的圖樣;
這還是一個“袋鼠和它的媽媽”的圖樣,這兩個圖樣是相同的;
……這還是相同的……
它們都是相同的圖樣,而且排得整整齊齊。今天這節課,我們就要一起來把“相同圖樣排排隊”,看看其中的奧秘到底有多少。
3. 小朋友,在我國古老的神話故事中有一個名叫女媧的女神,不知你們聽說過沒有,她用泥土仿照自己的模樣造成了人,創造了人類社會,是我們中華民族偉大的母親。我們今天對“相同圖樣排排隊”的探究就從這個古老的神話故事開始,大家來看一看,一塊泥土經女媧被造成了生動的人形,賦予了生命,而他們又是怎樣抒發自己對生命的熱愛的呢?
4. 片子看完了,你們發現其中的相同圖樣了嗎?這些圖樣是由誰組成的?他們是怎樣排隊的?排成的隊形好看嗎?隊形的魔力在哪里?圍繞這些問題大家互相交流一下。
(四)古品賞析
1. 小朋友們,這些人形的圖樣之間按照一定的規律排列,形成了獨有的秩序美、節奏美和韻律美。
2. 說到美,老師展示幾件漂亮的古代器具。
(1)陶器——
舞蹈紋彩陶盆:內壁以歡歌踏舞的人形相連而成;
魚紋彩陶盆:外壁以連續的魚形環繞而成;
還有更多的中外陶器:有這種菱形格狀花紋的彩陶罐、還有半圓形的幾何紋彩陶缽;
。2)飾品——
這是幾款古時候人的項鏈,他們將石頭或骨頭經簡單的藝術加工后巧妙的重復,組合在一起做成項鏈,借以裝扮自己;
還有這些織錦,上面整齊排列著縱橫交錯的圖案;
(3)其他——
隨著科學與技術的進步與發展,先人們逐步掌握了銅、瓷等制造工藝。我們看見在這尊司母戊大方鼎和瓷器上各有著“饕餮”和“龍”的連續重復紋樣;這件由紅木和白玉組成的白玉鏈瓶的玉鏈上呈現出更多的連續、重復的美。
3. 思考:這些陶器、飾品或其它物件在外觀裝飾上有什么共同的特點?
結論:這些陶器的上面無一例外的是都以一些相同的圖樣進行裝飾!
。ㄎ澹└拍罡兄
像這樣,由一個紋樣向左右或上下兩個方向有規律的重復排列,伸展呈帶形的連續圖案叫做“二方連續紋樣”,也稱“帶狀圖案”。
現在,我們就四人合作,嘗試、體會一下“連續”和“重復”:
1. 在四格紙的其中一個格子里畫一個你喜歡的圖樣。
2. 完成后交給下一位同學,請他或她按照你所畫的現有圖樣重復描畫一個,再交給下一位同學,依次類推。
小朋友,你們畫的感覺怎么樣?互相之間我們來談一談,可以圍繞以下話題展開討論和交流:
1. 我畫的是……(動物、植物、景物、日用品等)
2. 我畫畫時的順序是按照……
3. 我的二方連續紋樣是左右橫(或上下豎)著看的……
。┙涣骰
圍繞以下話題展開討論和交流:
1. 我畫的是……(動物、植物、景物、日用品等)
2. 我畫畫時的順序是按照……
3. 我的二方連續紋樣是左右橫(或上下豎)著看的……
(七)游戲體驗
現在我們對連續、重復的圖樣有了初步的認識。那么,除了畫之外,你還會怎樣給圖樣排成“連續”“重復”的隊形呢? 試試看吧,就利用身邊現有的材料!
這些好主意,你想到了嗎? 試過了嗎?
(八)形式介紹
其實,二方連續紋樣表現的形式有很多,除了繪畫以外,還可以用實物拼搭完成,也可以象司母戊大方鼎和白玉鏈瓶上的圖樣那樣澆鑄或雕刻而成。
老師也有幾種方法介紹。(分別示范剪紙、磨印、鏤印)
還有更多形式和方法,我們一起到書本上去找找答案——
翻看美術書:在圖例上你看到了哪些圖樣?這些圖樣各裝飾在什么地方?它們所用的表現形式是什么?
。ň牛└袷浇榻B
你看,剪紙、拓印、粘貼、雕刻、針織、串編、鏤印等形式所表現的連續重復紋樣各具特色。
除此之外,不同的排列方式也能使圖樣各有千秋。(逐一介紹順序排列、正反順序排列、顛倒排列、正反顛倒排列等)
想一想,還可以怎樣排隊?
二、創作與表現
讓我們給自己喜歡的圖樣排排隊吧!
1.選擇自己喜歡的圖形并將它排排隊,如:動物、植物、日用品、幾何形等。
2.運用擅長的表現方式如繪畫、剪紙、拓印、粘貼、雕刻、串編等,創作1~2件二方連續紋樣作品。
3.可獨立創作,也可以以小組形式開展活動。
三、結束與反思
(一)反思交流
向同學介紹自己的作品,說說自己的設計思路,談談自己的創作方法。
生活中,你看過哪些二方連續紋樣?
。ǘ└乓
大自然本身就是一個充滿了魔力的世界,無論是天上的飛鳥,還是水中的游魚;無論是動物的斑羽,還是植物的莖葉;無論是排排浪濤,還是行行綠樹,無不展現大自然鬼斧神工的神威。而智慧的人們在享受大自然所給予的連續、重復之美的同時,也積極地創造著。栽種齊整的樹林和花圃、架構統一的橋梁和屋頂處處顯示著智者的匠心獨具。
更常見的是,人們把自己喜歡的圖樣排成連續、重復的花邊裝飾在衣物上,散發著濃濃的民族風情。而隨著社會的發展,連續、重復的二方連續紋樣與現代人生活的聯系也越來越多的,我們的“衣食住行”中有它們活躍的身影……
。ㄈ┩卣寡由
小朋友們,連續和重復不僅是一種外在的形式美,更體現了一種內在的氣質美?匆娏藛幔堪亵礌幜鞯凝堉鄞筚惿,一條條龍舟乘風破浪向我們飛駛而來,船舷上的龍鱗一片片重疊著、船艙里的槳手一個個緊挨著,真有一股齊心合力、奮勇向前的氣勢。是的,肩并肩、手拉手就是我們萬眾一心、團結一致的寫照。
。ㄋ模⿲W習結語
小朋友們,你們是否感受到“重復就是一種美”?確實,我們的生活不乏重復的美,那是一種有秩序、有節奏、有韻律的美。
墻架上溫馨的盆花、公園里親昵的雕塑告訴我們:生活需要這種情趣盎然的,有秩序、有節奏、有韻律的重復之美。
記住今天由“重復”帶給我們的藝術享受,也希在以后的學習和生活中不斷發現重復之美、不斷認識重復之美并且不斷的創造重復之美!
今天的課就上到這兒,小朋友再見!
小班數學找相同教案 篇13
【教案準備】
1、教具準備:小豬的一家:4種顏色的彩筆,與彩筆同色的4個籃子。
2、學具準備:小豬的一家中的鞋子、襪子和手套,4種顏色的彩筆及相關顏色的籃子,大小不一樣的暗扣若干,大小不同的鎖和鑰匙。
3、《操作冊》。
【教案過程】
一、預備教案。
師幼互相問候。
走線,線上游戲:動一動。幼兒一邊按節奏念兒歌《動一動》一邊走線,并做相應動作,走、跑、跳等交替進行。
二、集體教案。
創設情境:小朋友一起來玩“彩筆對對碰”。
請幼兒看一看桌面上的彩筆:小朋友這些彩色筆的蓋子都跑哪去了?我們把它們都找出來吧,教師示范:給紅色的彩筆蓋上紅色的蓋子,引導幼兒觀察并說出紅色的筆就找紅色的蓋子,然后放進紅色的籃子里。
三、幼兒動手操作。
教師將幼兒分組操作。
第一組:操作學具小豬的一家。
第二組:操作暗扣,幼兒根據暗扣的大小,公母配對。
第三組:操作圖片,找缺失并配成完整的圖片。
第四組:看誰找的對。幼兒根據一樣實物,找出另一半配對。
四、游戲教案。
游戲“對對碰”幼兒兩人一組一邊念兒歌《對對碰》一邊做相應的動作。
五、交流小結,收拾學具。
教師引導幼兒將學具成對放好,如將襪子配對放在一起,直到收拾完畢。
1.教師要根據本班幼兒的實際發展水平,適當調整本活動的難度。如布袋內的積木要特征比較明顯,便于幼兒配對。當幼兒對配對游戲相當熟悉后,再逐漸增加難度,如可讓幼兒尋找顏色、大小不一樣,而形狀相同的多件物品。
2.“立體圖形”這一概念,相當小班幼兒來說,還有一定難度,教師可以通過“正方體”和“正方形”的比較,讓其知道它們有所不同即可。
3.在日常生活中引導幼兒玩各種配對游戲,如用連線的方式找一找掛圖中相同的圖案等。
小班數學找相同教案 篇14
活動目標:
學習從許多物體中找出相同的物體,培養幼兒觀察、比較的能力。
培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在活動中大膽創造并分享與同伴合作成功的體驗。
讓幼兒學會初步的記錄方法。
活動準備:小動物圖片,塑料水果,課件等。
活動過程:
出示實物,讓幼兒從中找出相同的物體一、師:小朋友看一下,現在老師手中有二朵花,那一朵是和老師這只手中的花是一樣的。請個別幼兒回答。
二、出示大小皮球,杯子等實物,讓幼兒說出是什么名稱,然后把幼兒分成幾組,并找出和自己組相同的物體。
三、玩游戲《看誰找得對》
老師發給幼兒不同的實物,當老師舉起某一物品時,幼兒從自己的物品中找出和老師相同的物品并舉起來,看誰找得又快又準。
四、找一找,說一說請幼兒在教室里自己找一找物品,并指出和它相同的物品,鼓勵幼兒大膽去找去說,對找得快又多的幼兒給予及時的表揚。
活動反思:
1、此次活動的內容還需要創新,提高難度。在找相同中,要提升活動的梯次性,要有層層遞進的過程,教師要挖掘新的內容,填充活動,使活動變得有創新性。
2、在“住新房”的設計中有問題,每張紙有三間房子,可是小動物卻需要住四間,雖然老師發現這一問題,給每個幼兒增添一間房子,仍有幼兒不愿意讓小動物住進去,給幼兒找相同增加了人為的困難。
3、教師知道使用漿糊是一個困難,但是擔心使用雙面膠更難,擔心使用膠圈的`一次性,在此次活動中沒有將幼兒的粘貼問題解決。
4、在觀察記錄活動中,教師的思路不靈活,認為:找相同的記錄要人手一份。其實,分局小小班的特點完全可以采取集體形式的記錄,讓小動物住進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