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藥與急救教案(精選6篇)
用藥與急救教案 篇1
一、教學目標
讓同學們通過多媒體技術和實際操作,初步掌握現代救護技能,為廣大同學服務。
二、教學重點難點
現代基本救護技能的掌握
三、教學方法
多媒體、實際操作
四、教學過程
(一)開場白,說明此次衛生急救知識培訓的意義和重要性
(二)急救的定義
(三)主要的自救急救技術包括:心肺復蘇、止血、包扎、外傷固定、搬運
(四)心肺復蘇
1、心肺復蘇術的定義
2、操作方法及程序:(生命鏈)
(1)早期通路
(2)早期徒手心肺復蘇
(3)早期心臟除顫
(4)早期高級心肺復蘇
3、心肺復蘇操作程序
(1)判斷意識
(2)高聲呼救
(3)將傷病員翻成仰臥姿勢,放在堅硬的平板上
(4)打開氣道
①解開衣領、腰帶,檢查并取下活動義齒。
②清除口鼻分泌物。
③就地搶救,復蘇體位,可背墊木板或仰臥于平地上。
④打開最常用的氣道方法:仰頭舉頦法。
(5)判斷呼吸一看:看胸部有無起伏二聽:聽有無呼吸音
三感覺:感覺有無呼出的氣流拂面
(6)口對口人口呼吸
(7)胸外心臟按壓
①操作者體位:根據個人身高及病人位置高低可采用站式或跪式,緊靠病人一側,必要時可用踏腳凳。
②定位方法:一手沿肋骨緣上移至胸骨下切跡處。
③按壓部位:胸骨下切跡上兩橫指。
④按壓方法:二手掌根重疊,手指不觸及胸壁、手臂與胸骨垂直。
⑤按壓力量:胸骨下陷4~5cm。
⑥按壓頻率:100次/分。
⑦按壓與放松比例:比例適當1:1,放松時手不離開胸壁。
⑧按壓與人工呼吸的比例:單人或雙人操作均為30:2
(8)胸外心臟按壓的錯誤示例
第9頁共28頁
(9)胸外按壓的注意事項
①人工呼吸時吹氣量不要過大,>1200MI可造成胃內大量充氣
②操作者一次吹氣完畢應立即與病員口部脫離,稍抬頭部,眼視病員胸部,吸入新鮮空氣,以便做下一次人工呼吸,同時放松捏鼻手指,以便病員從鼻孔呼氣。
③病員牙關緊閉或口腔有嚴重損傷時可改用口對鼻人工呼吸
④按壓垂直向下用力,不要左右擺動
⑤放松時手掌不能離開胸壁,但應使胸壁不受任何壓力
⑥不能沖擊式猛壓,以免引起肋骨骨折
⑦按壓平穩,有規律進行,不能間斷
(10)心肺復蘇的有效指征
①傷病員面色、口唇由蒼白、青紫變紅潤。
②恢復自主呼吸及脈搏搏動。
③眼球活動,手足抽動,呻吟。
有以上任一點均為有效,可停止做心肺復蘇。
(五)止血
1、介紹成人總血量及失血后的臨床表現
2、出血的種類:內出血和外出血
根據出血血管的不同分為:動脈出血、靜脈出血、毛細血管出血
3、外傷出血止血法
(1)抬高傷肢法
(2)包扎止血法(最常用)
(3)指壓止血法(適用于動脈出血的'止血)顳淺動脈、肱動脈、尺動脈、指動脈、股動脈(4)填塞止血法(5)屈肢加墊止血法
(六)固定
1、概述
2、固定操作要點
①置傷病人于適當位置,就地施救;
②夾板與皮膚、關節、骨突出部位加襯墊,固定時操作要輕。
③先骨折的上端,再固定下端,帶不要系在骨折處。
④固定后,上肢為屈肘位,下肢呈伸直位。
⑤應露出指(趾)端,便于檢查未稍血運。
3、骨折的判斷(疼痛,畸形,特別活動,功能障礙)
(七)搬運
1、概述
2、搬運的操作要點
①現場救護后,要根據傷病人的傷情輕重和特點分別采取攙扶、背運、雙人搬運等措施;②疑有脊柱、骨盆、雙下肢骨折時不能讓傷病人試行站立;
③疑有肋骨骨折的傷病人不能采取背運的方法;
④傷情較重,有昏迷、內臟損傷、脊柱、骨盆、雙下肢骨折的傷病人應采取擔架器材搬運方法;⑤現場如無擔架,制作簡易擔架,并注意禁忌范圍。
3、用圖片的方式介紹幾種常用的搬運方法單人法
雙人法—坐椅法、肢端搬運法三人法
(八)常見情況及處理
1、暈厥
(1)有頭暈感時應盡快蹲下或平臥(有條件時),保持安靜。
(2)注意環境空氣流通與保暖,給病員解松衣扣。
(3)不醒人事的可指壓人中或合谷穴(在虎口處)、足三里穴
2、關節扭傷
(1)保持靜養,抬高傷肢,以利血液回流減輕腫脹
(2)早期局部冷敷,超過48小時后才改熱敷
(3)傷勢重的注意到醫院檢查排除有無骨折
3、鼻出血
(1)讓病員坐下,保持情緒穩定
(2)頭部前傾用嘴巴呼吸,從外面用手指壓迫出血側的鼻翼5—10分鐘;病員自己兩手中指互鉤;有條件可冰敷前額
(3)如鼻子變形或鼻梁不正的話,鼻子可能有骨折,就不要壓鼻子,可用手指壓面動脈
(九)現場示范上述幾種急救技術的操作
(十)讓同學們親自練習這些急救技術的操作
用藥與急救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能夠對急救電話感興趣,了解3個常用急救電話的數字號碼。
2.知道發生什么危險撥打什么號碼。
教學重點難點
以及措施重點:能夠對急救電話感興趣,了解3個常用急救電話的數字號碼。
難點:知道發生什么危險撥打什么號碼。
措施:運用電子白板的交互技術實現目標和難點
學習者分析
幼兒對活動內容很感興趣。因為內容貼近于生活,幼兒有的可說,有據可找,在教學活動中表現的比較積極。通過連線、遮擋等方式,讓幼兒對電話號碼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也知道了在生病時撥打120,發生危險撥打110,有火災時撥打119,能夠正確的使用電話號碼。
一、導入部分出示白板上的圖片,引發幼兒興趣。
教師拉開遮擋,讓幼兒觀察圖片,引發幼兒興趣。
二、基本部分,依次出示搶劫圖片、著火圖片、生病圖片。
教師拉開遮擋,讓幼兒觀察圖片,引發幼兒的`思考
三、出示電話號碼,讓幼兒連線討論。
教師出示筆,請幼兒做交互性連線。
讓幼兒了解電話號碼對應的危險。
四、請幼兒撥打真實的電話,掌握撥打急救電話自救的方法。
請幼兒示范并說明撥打電話的方法。
了解發生危險撥打什么電話號碼。
用藥與急救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知道要保護自己身體的安全。
2、學習一些應急的.自救方法,樹立自己保護意識。
活動準備
燙傷、割傷流血、鼻子出血三種場景圖片,棉團、創可貼、水、毛巾、碘灑等圖片
活動過程
1、看圖說說
(1)你看到圖片上發生了什么事情?
(2)看到這種情況你會怎么辦?如果受傷的是你自己你又該怎么辦?
小結:如果有人受傷了,不要慌張,可以借助醫藥箱中的物品進行處理,并馬上告訴成人,千萬不要瞞著不說。
2、學習自救方法。
(1)小組討論:被燙傷后要怎么辦?
小結:燙傷后自救方法——若皮膚沒起泡,要馬上用冷水沖,皮膚降溫。
(2)小組討論:小刀割傷流血了怎么辦?
小結:割傷后自救方法——要用創可帖貼上止血。
(3)小組討論:鼻子出血后要怎么辦?
小結:鼻子出血后自救方法——用手捏住鼻子的上部,用冷毛巾敷住額頭或后頸。
3、對對碰游戲。
幼兒看圖片內容,選擇合適的自救材料物品圖片連線。
活動延伸
怎樣避免生活中的不安全因素,找找生活中有哪些東西是不可以碰、不可以摸、不可以玩的。
用藥與急救教案 篇4
教學理念
1.能以生動、活潑、趣味化的方式,增強學生對‘’的認識與了解。
2.游指導學生了解意外傷害的原因。
3.教導學生具備緊急情況處理及正確而適當的急救技能,以降低傷害的嚴重性。
教學目標
能力指標教學資源
教學流程評量方式補充資料
學科領域
健康與體育
授課時數6節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具備預防意外傷害的能力。
2.教導學生具備安全概念,應用安全資源,以適應現代生活。
3.教導學生具備運動傷害預防及處理的知能,以減少運動事故傷害發生并維護身體健康。
能力指標
1-1-4養成良好的健康態度和習慣,并表現出整體的舒適感。
3-1-4結合一系列的基本動作,表現出簡單的動作技能。
5-1-2說明并演練促進個人及他人生活安全的方法。
5-1-3思考并演練處理危險和緊急情況的方法。
5-1-5說明并演練預防運動傷害的方法。
教學資源
1.創傷的急救和止血法,光國視聽文教有限公司,健康教育輔助教學錄影帶。
2.骨折、脫臼、扭傷的急救及傷患搬運法,光國視聽文教有限公司,健康教育輔助教學錄影帶。
3.自然科學大百科-第10冊衛生與急救,綠地球國際公司出版。
教學流程
預備活動
1.請學生事先分組搜集有關‘’的資料。
2.老師事先搜集有關‘’的圖片及教學資料。
第一節教學活動
一、引起動機:引用最近發生在學生或體壇運動員運動傷害的實例,激起學生的關心及注意。
二、學生分組報告所搜集的資料。
三、歸納整理,配合圖片講授、討論運動傷害的預防:1.何謂運動傷害(運動傷害的定義):
廣義來說,凡是和運動有關所發生的一切傷害都可以列入運動傷害的范圍。但是運動傷害的種類太多,僅介紹國小學童在運動中常發生的傷害。包括:肌肉、肌腱、骨骼、韌帶及其他與肌肉骨骼系統之相關組織的傷害。
2.運動傷害的原因:
(1)暖身運動不夠:運動前沒有做好熱身準備,適當的暖身運動可以應付突然的運動沖擊,避免傷害,以防肌肉僵硬時,不但肌力減退,而且容易發生肌肉痙攣或拉傷。
(2)場地不合適:場地需考量的重點包括:地面是否平坦或柔軟、室溫是否過高、濕度是否太過潮濕、空氣是否流通、噪音是否過大、觀眾是否帶來太大的壓力。
(3)運動規則不熟悉或沒有遵守規則:不遵守運動規則,做出危險的動作,以及運動時互相推擠,劇烈碰撞,很容易造成傷害。每項運動都有其規則,以維持比賽的.秩序及進行。一些身體接觸性的運動,常因對手故意或無意的犯規,而造成運動傷害。
(4)裝備不足:大部分運動皆有其特定的裝備,用以保護運動員,例如:頭盔、鞋子、護膝、護肘、等,如裝備不足容易受傷。
(5)身心狀況不佳或是過度疲勞:疲勞或是注意力不集中,很容易就會受傷。
(6)運動太過劇烈,錯估自己能力:超過自己的體能負荷,高估自己能力,做出超出體能極限的動作而導致受傷。
(7)器材損壞造成意外事件:使用的器材損壞而造成運動傷害。
四、運動傷害的預防:1.預防重于治療,而‘事先充分準備’是最佳的預防手段。
2.培養鍛煉良好的體能。
3.事前準備并檢查運動器材與設備。
4.適當的熱身與收操。
五、學生發問及問題討論、意見交流。
第二節教學活動
一、運用實物投影機、圖片介紹、講解國小運動傷害的類別及處理:(一)骨折:骨折是指身體骨骼折斷。骨折是指骨頭因強烈的力量施于其上,而使骨頭失去連續性,如車禍、跌倒,通常周圍軟組織也會發生損傷,大多數骨折是不會致命的,孩童最易引起骨折的部位是肘、手腕、鎖骨、小腿等而老年人跌倒、滑倒或遭遇其他小意外,臀部和股部、腳部及腿部等是最易骨折的部位。多數骨折的愈合需4至12周。
1.要判斷有沒有骨折,可用下列幾個要點:
(1)身體變形:一般而言,骨折的部位會變形,而且骨骼內引起的出血和骨骼周圍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會使該部位腫脹。手腳骨折時會彎曲成移至通風、干燥處,將其仰臥,松開上衣和褲帶;
2>觀察曈昽是否放大。假死狀態時,瞳孔放大;
3>觀察有無呼吸,頸部動脈有無脈搏
2)對“有心跳而呼吸停止”的觸電者的急救----口對口人工呼吸
1)病人取仰臥位,即胸腹朝天。
2)松開衣服和褲帶,將患者頭部偏向一側,清除口中異物。
3)搶救者跪在病人的一邊,使患者鼻孔朝天后仰,以保持呼吸道暢通。
4)用一只手捏緊觸電者的鼻子,另一只手托在觸電者頸后,將頸部上抬,深深吸一口氣,用嘴緊貼觸電者的嘴,大口吹氣。
5)然后放松捏著鼻子的手,讓氣體從觸電者肺部排出,如此反復進行,每5S吹氣一次,堅持連續進行,不可間斷,直到觸電者蘇醒為止
3)對“有呼吸而心跳停止”的觸電者的急救——胸外心臟擠壓法
使觸電者仰天平臥。頸部枕墊軟物,頭部稍后仰。救護人跪在觸電者一側或跨在其腰部兩側,兩手相疊,手掌根部放在心窩上方。掌根用力垂直向下擠壓,對成人應壓陷3-4厘米,擠壓后掌根迅速全部放松。每秒鐘擠壓一次,每分鐘擠壓100次為宜。注意擠壓時,切忌用力過猛!
4)對心跳和呼吸都停止的觸電者的急救--同時采用口對口呼吸法和胸外心臟擠壓法
注意事項:
對觸電者用藥或注射針劑,應由有經驗的醫生診斷確定,并慎重使用。禁止采取冷水澆淋.猛烈搖晃.大聲呼喊或架著觸電者跑步等“土”辦法,因為人體觸電后,心臟會發生顫動,脈搏微弱,血流混亂,在這種情況下用上述辦法刺激心臟,會使傷員因急性心力衰竭而死亡。
四、外傷救護
觸電事故的特點及預防
觸電是指電流通過人體,人體直接接受電流能量將遭到電擊;電能轉換為熱能作用于人體,致使人體受到燒傷或灼傷;人體在電磁波照射下,吸收電磁場的能量也會受到傷害等。觸電事故的特點是事故發生突然、時間短、后果嚴重。觸電事故的主要原因是:電氣設備安裝不符合要求,會直接發生觸電事故;電氣設備運行管理不當使絕緣損壞而漏電,安全管理措施不健全也會發生觸電事故;只要掌握了觸電事故規律,制訂有效的安全措施,觸電事故是可以預防的。
觸電事故的規律
1、5—9月份觸電事故多,主要是由于這段時間天氣炎熱、人體衣單而多汗、皮膚電阻率降低,同時也降低了電氣設備的絕緣性能,最易生產觸電事故。
2、攜帶式和移動式設備觸電事故多:這些設備經常移動,工作條件差,容易發生故障,同時經常在人緊握下工作,易發生觸電事故。
3、電氣連接部位觸電事故多,這主要是由于開關、接頭等連接部位機械牢固性差、帶電部位易外露,容易發生觸電事故。
4、低壓設備觸電事故多,主要是由于低壓設備多,與人接觸的機會多,同時低壓設備簡陋,管理不嚴,在此工作的人又缺乏電氣安全知識。
5、誤操作事故多,主要是由于教育培訓不夠,安全措施不完備、以及違章操作等原因。
觸電事故的預防
1、電氣作業人員對安全必須高度負責,應認真貫徹執行有關各項安全工作規程,安全技術措施必須落實。安裝電氣必須符合絕緣和隔離要求,拆除電氣設備要徹底干凈。對電氣設備金屬外殼一定要有效接地。
2、電氣作業人員要正確使用絕緣的手套、鞋、墊、夾鉗、桿和驗電筆等安全工具。
3、加強全員的防觸電事故教育,提高全員防觸電意識。健全安全用電制度,嚴禁無證人員從事電工作業,使用電氣設備要嚴格執行安全規程。
4、針對發生觸電事故高峰值帶有季節性的'特點做好防范工作。在高溫季節到來以前,要全面組織好電氣安全檢查,對流動式電動工具要列入重點檢查,要做好日常對電氣的保養、檢查工作。
5、在對電氣設備進行檢修工作時都應進行作業審批和監護制度。需停送電時,應按停送電操作順序與注意事項執行。在經合閘即可送電的被檢設備開關上,必須掛上“有人工作,禁止合閘”的警告牌。在沒有接到送電手續前,不準拿掉停電警告牌和送電。
6、36V以上臨時用電必須進行申報審批,電纜線必須架空,并用紅白安全旗作警示標志,
7、在金屬結構柜內應使用36V照明燈具,地溝、人孔等特別潮濕的場所應使用12V照明燈具;易燃易爆場所必須使用防爆設備及燈具。
8、教育員工不準隨意觸摸電器設備。高壓電器設備應有明顯的警告標識。
觸電事故的引發原因及后果
觸電有多種原因,不懂安全用電常識,自行安裝電器,手接觸漏電設備的開關、燈頭、插頭等;或因大風雪、火災、地震、房屋倒塌等使高壓線斷后落地,10米內都有觸電危險;在房檐下或大樹下避雷雨,衣帽被雨淋更容易被雷擊;在電線上曬濕衣物;救護時直接用手拉觸電者等。大多數是因人體直接接觸電源所致,也有被數千伏以上的高壓電或雷電擊傷。
觸電輕者有心慌,頭暈,面色蒼白,惡心,神志清楚,呼吸、心跳規律,四肢無力,如脫離電源,安靜休息,注意觀察,不需特殊處理。重者呼吸急促,心跳加快,血壓下降,昏迷,心室顫動,呼吸中樞麻痹以至呼吸停止,皮膚燒傷或焦化、壞死等。
2、事故防范措施
4.1嚴格執行電氣安全規章制度;
4.2在電氣設備上作業必須落實保證安全的組織措施;
4.3自己不拆卸安裝電器。電業工作人員必須持證上崗;
4.4發現電線、開關等有問題時,請專業人員修理;
4.5不在電線上搭曬衣物;
4.6遠離大風刮斷的高壓線(10米遠);
4.7禁止在潮濕的地板上修電器。發現有“霹靂”的火花聲時,立即關閉電源,預防觸電;
4.8采用安全電壓;
4.9采用連鎖裝置; 4.10保護接地和保護接零。
3、事故發生的處理
5.1脫離電源
當發現有人觸電,不要驚慌,首先要盡快切斷電源。
注意:救護人千萬不要用手直接去拉出點的人,防止發生救護人觸電事故。
脫離電源的方法。應根據現場具體條件,果斷采取適當的方法和措施,一般有以下幾種方法和措施:
5.1.1如果開關或按鈕距離觸電地點很近,應迅速拉開開關,切斷電源。并應準備充足照明,以便進行搶救。
5.1.2如果開關距離觸電地點很遠,可用絕緣手鉗或用干燥木柄的斧、刀、鐵釬等把電線切斷。
注意:應切斷電源側(即來電側)的電線,且切斷的電線不可觸及人體。
5.1.3當導線搭在觸電人身上或壓在身下時,可用干燥的木棒、木板、竹竿或其它帶有絕緣柄(手握絕緣柄)工具,迅速將電線挑開。
注意:千萬不能使用任何金屬棒或濕的東西去挑電線,以免救護人觸電。
5.1.4如果觸電人的衣服是干燥的,而且不是緊纏在身上時,救護人員可站在干燥的木板上,或用干衣服、干圍巾等把自己的一只手做嚴格絕緣包裹,然后用這一只手拉觸電人的衣服,把它拉離帶電體。
注意:千萬不要使用兩只手、不要觸及觸電人的皮膚、不可拉伸他的腳,且只適應低壓觸電,絕不能用于高壓觸電的搶救。
5.1.5如果人在較高處觸電,必須采取保護措施防止切斷電源后觸電人從高處摔下。
5.2傷員脫離電源后的處理
5.2.1觸電傷員如神志清醒,應使其就地躺開,嚴密監視,暫時不要站立或走動。
5.2.2觸電者如神志不清,應就地仰面躺開,確保氣道通暢,并用5秒的時間間隔呼叫傷員或輕拍其肩部,以判斷傷員是否意識喪失。禁止擺動傷員頭部呼叫傷員。堅持就地正確搶救,并盡快聯系醫院進行搶救。
5.2.3呼吸、心跳情況判斷
觸電傷員如意識喪失,應在10秒內,用看、聽、試的方法判斷傷員呼吸情況。
看:看傷員的胸部、腹部有無起伏動作
聽:耳貼近傷員的口,聽有無呼吸聲音
試:試測口鼻有無呼吸氣的氣流。再用兩手指輕試一側喉結旁凹陷處的頸動脈有無搏動。
若看、聽、試的結果,即無呼吸又無動脈搏動,可判定呼吸心跳已停止,應立即用心肺復蘇法進行搶救。
5.3要及時撥打急救電話,由安全員引導救護車進入現場。
4、善后工作處理
6.1在事故發生后,由專人負責監督現場,以防事故重起。
6.2查找事故原因,進行整改,按規定實施懲處。
6.3組織恢復生產工作。
用藥與急救教案 篇5
教學目的:
1、了解正常人體的分部,重要生命器官所在部位,骨骼、呼吸、循環、神經器官及其功能。掌握正常生命體征:呼吸、心跳、脈搏、神志的表現。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重要的`生命體征及觀察教學難點:各個系統的表現及生命意義
教具:掛圖
教學過程:
一、引入課程
中國人體解剖的歷史起源
人體解剖在近代中國的興起是西醫學植根于中國的重要標志,也是西醫學在中國發展的重要基礎。人體解剖在近代中國的實施不是一帆風順的,而是經歷了艱難的過程。
二、講述課程
(一)、什么是人體解剖學
人體解剖學是一門研究正常人體形態和構造的科學,隸屬于生物科學的形態學范疇。
(二)、人體解剖學中重要生命器官所在部位
1、骨骼系統:脊柱、肋骨、四肢長骨;呼吸系統:上呼吸道、肺、胸膜腔、呼吸運動3心血管系統:心臟位置、體表投影、心跳與脈搏判斷、血液循環神經系統:正常意識、瞳孔、脊髓與脊神經。
(三)重要的生命體征及觀察
2、體溫:正常37 ℃ 。
(1)37、5 — 38℃為低熱,38 — 39 ℃為中熱39 — 40℃高熱。
(2)平靜時,心跳每增加20次,溫度上升1 ℃左右。
3、脈膊:正常人在安靜狀態60 — 100次/分,一般人在70次/分。(自測脈膊)
4、呼吸:正常人平靜狀態下16 — 20次/分。
5、血壓:血管內血液對血管壁的側壓力。
6、瞳孔:光照射一側瞳孔后,雙側瞳孔均能縮小,停照后恢復原狀
小結:急救人員對生命體征認真觀察,做出正確判斷,有利于發現疾病的安危和采取針對性的搶救措施。
學生分組討論:
根據掛圖了解人體結構及器官分布。
用藥與急救教案 篇6
目標知識與技能
1、區別一些常見處方藥和非處方藥。
2、了解安全用藥的基本常識。
3、了解一些常用藥物的名稱、作用及使用法等。
過程與方法培養學生通過閱讀藥品說明來了解藥品的主要成分、適應癥、用法與用量、藥品規格、注意事項、生產日期和有效日期等藥品知識的能力和實際應用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根據病情對癥用藥、對自己和他人的健康認真負責的思想。
教學重點
安全用藥的基本常識。
教學難點
區別處方藥和非處方藥。
教學方法
講述、討論、交流。
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安全用藥。“120”緊急呼救。人工呼吸。胸外心臟擠壓。出血和止血。
1、通過生活中用藥經歷引入教學,引導學生分析,巡視指導。
2、分析教材P82的“資料分析”中的'兩張藥品說明書,練習看懂說明。
3、指導學生分小組設計旅游小藥箱。
4、由一個海邊溺水的例子引入急救的教學內容。
5、如何正確撥打“120”急救電話。
6、引導學生知道,在“120”救護著沒來之前,對溺水者進行人工呼吸。
7、引導學生知道如果心跳停止,需進行胸外心臟擠壓,選1名善于表演的學生,表演胸外心臟擠壓的情境。教師講解胸外心臟擠壓的正確方法和頻率。
8、引導學生回答出血的幾種情況。
9、演示操作止血帶正確的方法。
10、小結。
了解處方藥和非處方藥的區別。展示自己組準備的小藥箱的藥物。模擬實踐。
設計理念
用藥和急救學生的必修課,在生活中學生們難免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意外情況,所以這方面的教育十分必要。設計模擬實踐和小藥箱活動可以讓學生親身體驗用藥和急救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