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躁爽日日躁狠狠躁视频,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一线,丫鬟露出双乳让老爷玩弄,第一次3q大战的经过和结果

首頁 > 教案下載 > 教案大全 > 《變化的量》教案(精選13篇)

《變化的量》教案

發布時間:2023-07-30

《變化的量》教案(精選13篇)

《變化的量》教案 篇1

  資源簡介

  《變化的量》教學設計

  學習內容

  北師大版六年級數學下冊第39~40頁

  學習目標

  1、結合具體的數學情境認識“變化的量”,并通過描述活動,了解其中一個變量是怎樣隨著另一個變量而變化的,知道列表與畫圖都是表示變量關系的常用的方法,積累表征變量的數學活動經驗。

  2、通過舉例與交流活動,體會生活中存在著大量互相依存的變量,了解日常生活中一個變量隨著另一個變量而變化是普遍存在的現象。

  3、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運用對比的方法認識變化特征,激發學生探求的欲望。

  4、培養學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及善于觀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良好習慣。

  重點難點

  重點:找出變量并體會變量之間存在的關系。

  難點:用語言描述兩個變量之間的關系。

  教學設計:

  一、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今年我們上的是數學課,數學有一個研究的對象是量。比如:每袋食鹽重500克;我們數學書的單價是7.34元,共有113頁;天安門廣場的占地面積是44公頃……手的只數,課本的單價、頁數,占地面積這些量都是固定不變的。下面同學們看幾個短片,你能從中發現哪些量?

  播放短視頻(1、電梯上升;2、高鐵時間和速度變化;3、陽光下影子邊長)

  生1:我發現了電梯從六樓上到了八樓。

  生2:我發現了,時間和速度。

  生3:我發現的影子在變長。

  師:同學們真善于觀察,樓層、時間、速度和影子的長度,這些量還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你發現了嗎?

  生:這些量都是變化的。

  師:對,這些量都是變化著的,我們又稱之為變化的量(完成板書:變化的量)

  2、探索交流

  活動一:

  師:生活中像這樣變化的量還有很多,比如說妙想6歲之前的體重。我們可以想象一下,妙想六歲之前的體重是怎樣的?

  生:越來越重。

  師:那我們怎么用數學的辦法來表示呢?……(出示表格)淘氣他是用列表的方法。(板書:表示方法:表格)請同學們觀察,在表格中有哪兩種變化的量?

  生:有年齡和體重這兩個變化的量。(板書:體重和年齡)

  師:體重是怎樣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變化的?

  生:年齡增長了,體重增加了。

  生:體重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長。

  師:說的真好!體重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長。笑笑用不同的方法表示出了這種變化的情況,她用的是什么辦法?對,他用的是畫圖的方法。(出示圖,板書:畫圖)怎么看這個圖?

  生:先看橫軸和縱軸,各表示什么。

  師:在這里橫軸表示的是年齡,縱軸表示的是體重。從這幅圖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生:出生時到2歲體重增加的最快。

  生:體重隨著年齡增長而增加。

  師:同學們想一想,笑笑的體重會隨著年齡的增加一直增加下去嗎?

  生:不會,長大后人的體重就不增加了。

  師:是啊,所以說體重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加是有范圍的,超出了這個范圍再這樣說就不合適了。

  活動二:

  師:用畫圖的方法,我們還可以表示駱駝的體溫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的情況(出示駱駝體溫隨時間變化而變化的圖)。圖中有哪兩個變化的量?

  生:體溫和時間(板書)

  師:同學們看著橫軸上表示的時間,有沒有感到奇怪的地方?

  生:有的時間比24還大。

  師:一天才24個小時,怎么會有比24還大的時間呢?

  生:那是第二天的時間。

  師:那你能分清楚哪是第一天的時間哪是第二天的時間嗎?

  生:從0時到24時是第一天的時間,從24時到48時是第二天的時間。

  師:同學們真會思考。請你們打開書,完成圖下面的三道題目。

  學生獨立完成題目,巡視幫助有困難的同學。生完成后及時反饋。

  出示問題一:

  師:誰來指一下哪個點表示最高體溫,哪個點表示最低體溫?

  生到講臺指一指。

  師:它們各表示多少度?

  生:40度和35度。

  出示問題二:

  師:誰來指一指那一段表示體溫上升,那一段表示體溫下降?

  生指一指后回答:從4時到16時體溫在上升;0時到4時和16時到24時體溫在下降。

  出示問題三:

  師:第二天8時是幾時?為什么?

  生:是32時,因為24加8等于32。

  師:和前一天的8時的體溫有什么關系?

  生:兩個時間的體溫相同。

  師:還有類似的情況嗎?

  生1:第二天4時和前一天的4時的體溫相同。

  生2:我發現第二天和前一天的時間相同體溫也相同。

  師:你真善于觀察。如果讓你畫出第三天駱駝體溫的變化情況,你能畫出來嗎?

  生:能,只要和前面兩天畫的一樣就好了。

  師:真厲害,同學們已經發現了其中的規律了。像這樣一段時間內的變化情況相同,周而復始的不斷重復出現,我們把這種變化叫做周期性變化。(板書:周期性變化)

  活動三:

  師:同學們,剛才我們研究的這幾個量,妙想的體重隨著年齡的變化而變化;駱駝的體溫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它們都是一個量隨著另一個量的變化而變化(板書)。在大自然和日常生活中還有很多一個量隨另一個量變化的情況。比如:每天的氣溫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公共汽車到站了,下車的人數越多,車上的人數越少;我們班的同學站隊做操,站的隊數越多,每隊的人數越少;購買的作業本數量越多,應付的錢數越多……你還能找出一個量隨著另一個量的變化而變化的例子嗎?

  先讓學生互相同桌說一說。

  師:誰愿意和大家分享你的發現?

  指名學生說一說。

  活動四:

  師:同學們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有這么多的發現。有一個小朋友也是一個生活的有心人,他發現了一個有趣的規律(出示“練一練”第三題)。在他的發現中有哪兩個變化的量?

  生:蟋蟀1分叫的次數和氣溫。

  師:如果用t表示蟋蟀1分叫的次數,用n表示氣溫,你能用一個式子表示這個規律嗎?

  生思考并寫出來后指名同學說一說。(板書: n÷7+3= t)

  師:如果知道n=140,你能算出當時的氣溫嗎?

  生計算,并回答:氣溫大約是23度。

  師:同學們請看,這次我們有用了一個關系式表示兩個變化的量之間的關系。(板書:關系式)

  三、鞏固練習

  完成課后“練一練”第1、2題。

  生獨立完成后小組內討論。最后找學生說一說自己的想法。

  3、課堂總結

  通過這一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四、布置作業

  留心生活中遇到的變化的量,并和同學說一說其中一個量是如何隨著另一個量的變化而變化的。

《變化的量》教案 篇2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事物都在不斷的發生變化。如:人的年齡、身高、體重在變化;我國的人均收入、生產總值等也都在變化,象這樣會變化的量,我們都稱為變量。而且往往一些量的改變會同時引起另外一些量的改變,比如:身高的改變會引起體重的改變;購物時,單價或數量的改變,會引起總價的改變等;象這樣的例子簡直是舉不勝舉,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變化的量”。板書:變化的量

  (設計意圖:談話導入新課,讓學生從語言上整體感知什么是變量,加深對“變化的量”的認識,尋找生活中的量的認識,引起新課的學習積極性。本環節的活動是老師講述,學生用手勢表現出到現在體重、身高與年齡的變化。問題直接由老師提出。簡潔高效。)

  二、自主學習,小組探究

  1、老師提供研究素材。

  (1)初次感受兩個量的變化。

  課件出示表一,

  某班女生人數始終為20人。

  男生/人……

  全班人數/人……

  請學生觀察分析表中有哪些量是在發生變化?它們的變化關系又是如何?

  (2)感受兩個量的變化。

  課件出示表二,

  小明的體重變化情況,

  年齡出生時6個月1周歲2周歲6周歲10周歲

  體重/千克3.57.010.514.021.031.5

  1、這是小明的體重變化情況,請你認真的觀察并回答后面的問題。

  (1)從表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2)上表中哪些量在發生變化?

  (3)說一說小明10周歲前的體重是如何隨年齡增長而變化的。

  (4)體重一直會隨年齡的增長而增長嗎?今后他的年齡和體重還可能怎么樣變化?這說明了什么。

  2、學生先獨立思考,在小組討論交流。

  3.組內說一說。

  隨的增加而增加。

  隨的減少而減少。

  三、匯報交流,評價質疑。

  1.班內交流。哪個小組愿意將您們組的發現與大家分享一下。

  2.小組展示匯報,大家分享,互相評價,質疑對話。

  (1)從表中知道小明的年齡和體重。

  預設回答:

  ①上表中小明的年齡和體重在發生變化.隨年齡的增長而增長。

  ②小明10周歲前的體重是隨著年齡增長而增長的。

  變化規律:人的年齡和體重是相關聯的兩個量,人的體重隨著年齡的變化而變化。小明的體重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加。2~6歲和6~10歲是體重的增長高峰。說明這兩個階段是孩子的成長的重要階段。

《變化的量》教案 篇3

  目標

  1.結合具體的情境,體會生活中存在著大量相關聯的變量;明白一個量變化,另一個量也會隨著發生變化的特點。

  2.讓學生通過觀察圖表等活動,嘗試著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兩個變量之間的關系。

  3.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的良好習慣,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重點找出變量并體會量之間存在著的關系。重點突破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分析,尋找表格、圖象中變量之間的變化情況,掌握變量之間的關系。難點用語言描述兩個變量之間的關系。難點突破掌握了變量之間的關系后,引導學生用合適的語言把這種關系表達出來。教法主要有講解法、談話法、引導發現法、以教促學法。學法通過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理解具體情境中的各種變量之間的關系。

  課前準備教師課件。學生調查自己從出生到現在的身高和體重變化情況。過程引入

  1.同學們,你們從出生到現在,身高是如何變化的?先估計一下,再說一說?(引導學生交流與討論。)

  2.我們不但只有身高在變化,我們的體重也在變化,你們知道自己從出生到現在的體重變化情況嗎?請個別學生說說自己出生到現在體重的變化情況。

  3.我們知道從出生到現在,身高和體重都在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長,也就是說身高和體重都是兩個變化的量。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認識變化的量。(板書課題:變化的量)

  【設計意圖】

  通過讓學生課前調查自己身高和體重的變化,引出課題,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存在著許多變化的量,引起學生探究這些變化的量的欲望。

  探新(一)探究妙想的體重變化情況。

  過渡:同學們,剛才我們調查了幾名同學從出生到現在的身高和體重變化情況,淘氣和笑笑也在調查妙想的體重變化情況。他們還畫出了圖表,我們一起去看看吧!課件出示教材第39頁妙想體重變化情況的表格和圖。

  1.請同學們仔細觀察表格和圖,看看表格和圖中都有哪些數學信息?(學生認真觀察,尋找數學信息。)

  2.提問:通過觀察,你發現哪些量在發生變化?引導學生回答:妙想的年齡和體重在變化。

  3.追問:妙想6周歲前的體重是如何隨年齡的增長而變化的?

  學生回答預測:

  生A:妙想的體重隨年齡的增長,越來越重。

  生B:我發現妙想從出生到2周歲這段時間體重增長最快。

  4.質疑:人的體重是不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一直增長?

  學生根據生活經驗,可能會回答:這是不一定的,因為有的人的體重增長到一定時候,就停止增長了。老年人隨年齡的增長,體重還會減少。

  小結:人的年齡和體重是互相關聯的兩個量,人的體重隨年齡的變化而變化。

  (二)探究駱駝的體溫變化情況。

  過渡:剛才,我們通過觀察圖表,分析了妙想從出生到6周歲前的體重變化情況。下面,我們繼續來探究駱駝的體溫變化情況,大家請看大屏幕。課件出示駱駝體溫變化情況統計圖,要求學生觀察。

  1.提問:表中橫軸和縱軸分別表示什么?引導學生回答:縱軸表示溫度,橫軸表示時間。

  2.追問:圖中彎曲的線表示的是什么?引導學生回答:彎曲的線表示的是駱駝的體溫在48小時內的變化情況。

  3.再追問:同學們,通過觀察,你們發現了哪些量在變化?引導學生觀察后回答:溫度和時間在變化。

  4.請學生結合圖表下面提出的問題,分析每個問題的答案。

  (1)學生觀察分析,教師巡視。

  (2)小組交流,引導學生把自己找到的答案與同學進行交流,在小組內形成統一的意見,反饋匯報。

  5.提問:通過剛才的分析,你們發現駱駝體溫的變化有什么規律?引導學生回答:駱駝的體溫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而且變化的周期是一天。

  (三)尋找生活中變化的量。

  過渡:同學們通過探究,了解了年齡和體重、溫度和時間這些變化的量。其實在生活中,像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你能找出一個量隨著另一個量的變化而變化的例子嗎?先想一想,再和同學互相交流。

  1.學生思考回憶后,把找到的相關例子和同學交流。

  2.教師指名說一說自己發現的生活中一個量隨另一個量變化而變化的例子。匯報時,學生只要說的是兩個相關聯的變化的量,教師都應予以肯定。

  【設計意圖】充分利用教材的情境圖,讓學生在觀察、分析、交流中體會到生活中存在著大量相關聯的變量,我們可以利用圖表等形式表示變量之間的關系。

  鞏固1.完成教材第40頁“練一練”第1題。

  (1)學生讀題,明確題目要求。

  (2)分析當底面積一定時,圓柱的體積與高之間的關系。

  (3)指名匯報。學生回答預測:當圓柱的底面積等于10c㎡時,圓柱的體積隨圓柱高的變化而變化,體積隨高的增加而增加。

  2.完成教材第40頁“練一練”第2題。

  (1)學生獨立思考后,小組交流。

  (2)全班匯報,集體訂正。學生匯報預測:

  (1)轉動過程中,到達的最高點是18米,最低點是3米。

  (2)轉動第一圈的過程中,0至6分時高度在增加,6至12分時,高度在降低。

  (3)到達最高點后,下一次再到達最高點需要經過12分鐘。

  3.完成教材第40頁“練一練”第3題。

  (1)學生獨立思考,分析數量關系。

  (2)引導學生嘗試用字母表示出數量關系。

  (3)小組交流后反饋匯報。引導學生回答:t=n÷7+3。

  【設計意圖】數學知識的鞏固與深化,不僅靠感知,還要輔以靈活、有層次的練習。通過鞏固拓展練習,不但使學生所學的知識進一步深化,而且使學生的思維在練習中得到發展,創新素質得到錘煉。小結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了解了很多變化的量,如:年齡和體重是兩個變化的量,時間和駱駝的體溫是兩個變化的量。反思本節課主要是感受變量之間的關系。

  為了遵循“學習不是由教師向學生傳遞知識,而是學生自己建構知識的過程”這一理念,本節教學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探索:

  (1)以觀察分析為主要手段,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分析,發現相關聯的兩種量之間的關系,從而體現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

  (2)充分利用學生原有的知識以驗,教學中,把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作為新知的生長點,引導學生從原有知識、經驗中“生長”出新的知識、經驗;如讓學生在理解相關聯的兩個變量的基礎上,從生活中尋找相關聯的量,激發學生對原有知識經驗的回憶;

  (3)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在教學中,讓學生在觀察分析的基礎上,通過小組交流、同伴交流等形式,互相合作,共同獲取知識。對于初次接觸函數知識的小學生來說,對量的理解還有一定的難度,教學中雖然作了努力,但有些學困生仍不能透徹地理解量的含義,這是本節課教學中的失誤,在今后的教學中有待改進。

  板書變化的量兩個變量:

  1.年齡和體重的變化;

  2.時間和駱駝體溫的變化。

《變化的量》教案 篇4

  教學內容:

  變化的量

  教材簡析:

  “變化的量”是學習正比例與反比例的起始課。教材通過系列情境,結合日常生活中的問題,讓學生體會變量和變量之間相互依存的關系,并嘗試對這些關系進行大致的描述,從而拓寬學生理解正比例、反比例的背景。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

  結合具體的數學情境認識“變化的量”,并通過描述活動,了解其中一個變量是怎樣隨著另一個變量而變化的。

  數學思考:

  通過舉例與交流活動,找到生活中互相依存的變量,描述日常生活中一個變量是怎樣隨著另一個變量的變化而變化的。

  問題解決:

  能從圖表中獲取信息,正確表述量的變化關系;或用數學關系式表示兩個變量之間的關系。

  情感態度:

  知道列表與畫圖都是表示變量關系的常用的方法,積累表征變量的數學活動經驗;從大量生活情境中獲取數學學習的興趣和動力。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1、出示一則新聞信息:20xx年11月14日零時,國家發改委發布了最新的國內成品油最高零售限價,受國際油價持續大跌的影響,國內也出現了罕見的油價“八連跌”現象。

  2、交流:你知道油價持續下跌會產生怎樣的影響嗎?

  3、思考:從這些影響中你發現了什么?(生活中存在著大量相互依存的變量)

  4、揭示課題:今天我們就來研究像這樣相互依存的變化的量。(板書課題)

  二、探究新知

  1、發現生活中特定時期相互依存的變化的量

  出示妙想6歲前的體重變化的文字信息。

  (1)提問:你有什么方式能將這些信息更加簡潔明了的表示出來嗎?

  (2)觀察:出示淘氣和笑笑呈現信息的表格和圖,口答哪些量在發生變化?再說說用表格和圖呈現兩個變量分別有什么優點。

  (3)交流:妙想6歲前的體重是如何隨年齡增長而變化的?

  (4)討論:在成長的過程中,妙想的體重是不是一直這樣變化的呢?你從中又發現了什么?

  (5)反饋:練一練第1題,說說圓柱的體積和高之間的變化關系。

  2、了解生活中“周期性”重復出現的相互依存的變化的量

  (1)提問:出示情境圖2,說一說,圖中有哪兩個變量?這兩個量是怎樣變化的?

  (2)交流:學生獨立看圖,并口答教材中的三個問題。

  (3)反饋:完成練一練第2題。

  (4)討論:與上一題比較,這里相互依存的變化量變化規律有什么異同點?

  3、感知生活中用數學關系式表示的相互依存的變化的量

  出示練一練第3題:蟋蟀叫的次數與氣溫之間的關系。

  (1)學生獨立讀題,說說題中有哪兩個變化的量,這兩個量之間有怎樣的變化關系、你能嘗試用式子表示這個近似關系?

  (2)引導比較:這里兩個量之間的關系與前面的又有什么不同呢?

  (3)反饋練習:將練一練第1題體積與高之間的關系用數量關系式表示出來。

  三、綜合應用

  1、出示兩組生活中用數學關系式表示的相互依存的變化的量,學生說一說有哪兩個變量?是怎樣變化的?你能用數量關系式表示嗎?

  2、你還能找出生活中一個量隨著另一個量的變化而變化的例子嗎?

  四、全課小結

  小結本節課所學知識,鋪墊下一課時。

  板書設計:

  變化的量、變化形式、

  年齡、體重、特定區域、

  時間、體溫、周期性、

  n t數量關系

《變化的量》教案 篇5

  變化的量

  教學內容:變化的量

  教學要求:使學生理解什么是變化的量,通過教學培養學生初步的綜合、概括能力。

  教學重點:變化的量

  教學難點:理解什么是變化的量。

  教學過程:

  一、鋪墊孕伏:

  l.什么叫做兩個數的比?請你說出兩個比。(教師板書)

  2.什么是比的比值?上面兩個比的比值是多少?

  3.引入新課。

  我們已經認識了比,知道怎樣求比值。今天就根據比和比值來學習比例,并且認識比例的基本性質。(板書課題)

  二、自主探究:

  1.教學比例的意義例1。

  讓學生算出下面各比的比值,再比較每組里兩個比的比值有什么關系。(指名板演)

  (1)3:524:40(2):7.5:3

  追問:比值相等,說明每組里兩個比怎樣?

  說明3:5的比值和24:40的比值都是,比值相等,也就是兩個比相等,可以寫成:

  3:5=24:40(板書)這個式子表示兩個比怎樣?:和7.5:3也有怎樣的關系?為什么?板書::=7.5:3這個式子也表示什么?誰來說一說,上面兩個等式表示的是怎樣的式子?指出: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板書)

  2.下面兩個比之間的哪些○里能填=,為什么?

  1:2○3:60.5:0.2○5:2

  1.5:3○15:3:2○:1

  提問:填了等號后的式子是什么?1.5:3和15:3為什么不能組成比例?要判斷兩個比能不能組成比例,可以看它們的什么?指出:要判斷兩個比是不是相等,可以看比值是不是相等;也可以把兩個比化簡后看是不是相同的兩個比。

  3.教學例2。

  出示例2,讓學生先寫出兩天中汽車行駛的路程與行使時間的比。提問:怎樣判斷這兩個比能不能組成比例?讓學生判斷并寫出比例。提問:能不能組成比例?(板書比例式)為什么?強調:只有兩個比值相等的比才能組成比例。

  4.教學比例的基本性質。

  讓學生看書自學比例各部分的名稱。看黑板上的比例,說一說其中的內項和外項。讓學生自己選擇比例,計算比例里兩個外項的積和兩個內項的積,并要求觀察,從中發現什么。讓學生口答結果。提問:從上面的計算里,你發現了什么,出示比例的基本性質,并讓學生說一說。如果把比例寫成分數形式,請你說一說外項和內項。提問:在這個比例里交叉相乘的積有什么關系?追問:為什么交叉相乘的積相等?

  5.判斷能否組成比例。

  出示3.6:1.8和0.5:0.25。讓學生自己判斷,如果能組成比例就寫出這個比例式。提問:2.6:1.8和0.5:0.25能組成比例嗎?你怎樣判斷的?指出: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也可以判斷兩個比能不能組成比例,判斷時可以先把兩個比看成是比例。如果兩個外項的積等于兩個內項的積,兩個比就能組成比例;如果不相等,就不能組成比例。

  三、鞏固練習算。填寫以后,提問學生:為什么填這個數?

  1.提問:什么叫做比?什么叫做比例?比和比例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怎樣判斷兩個比能不能組

  2.讓學生在里填上適當的數。

  3:6=5:0.8:=1:自己填寫后小組交流。

  完成練一練。

  自己完成后小組交流,然后集體訂正,讓學生說說是怎樣判斷的,并說明可以用兩個比是不是相等判斷,也可以用比例的基本性質判斷。

  四、全課小結

  這堂課學習了什么內容?什么叫做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質是什么?可以怎樣判斷兩個比能不能組成比例?

  五、布置作業

  練習九第1~6題。

《變化的量》教案 篇6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數學十二冊18頁。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用表格、圖像、關系式呈現變量之間的關系,體會生活中存在大量互相關聯的變量;

  2、在具體情境中,嘗試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兩個量之間的關系。

  教學重點:

  充分感受互相關聯的變量。

  教學難點:

  辨別哪些相關聯的量可以用字母表示,怎么樣表示?哪些不能。

  教學過程:

  一、體會什么是變量

  師:在生活中,很多事物在發生變化。如:人的年齡、身高、體重在變,我國的人均收入、生產總值等等都在變化,象這樣的會變化的量,我們都稱為變量。

  二、創設情境,感受生活中互相關聯的變量。

  師:往往一些量的改變會引起另外一些量的改變,比如:身高的改變會引起體重的改變;購物時,單價或數量的改變,會引起總價的改變;象這樣的例子很多,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變化的量”

  1、小明體重變化情況

  (1)說說表中出現了哪些量?它們是怎么樣變化的?說說小明10周歲前的體重是如何隨年齡增長而變化的。今后他的年齡和體重還可能怎么樣變化?

  小結:人的年齡和體重是互相關聯的兩個量,人的體重隨著年齡的變化而變化。

  2、駱駝的體溫變化

  (1)出示駱駝體溫變化統計圖,先觀察認識統計圖中反應出哪些信息。

  (2)依次回答書中的三個問題。(先獨立思考,再小組交流)

  (3)小結:請說說駱駝的體溫與時間之間的關系。

  3、圓的直徑與周長的關系

  (1)圓的直徑與周長之間有怎么樣的關系?

  (2)這兩個量的關系跟前兩種情況比有什么不同?

  (3)你能用式子表示這兩個量的關系嗎?前兩個例子可以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嗎?

  (4)小結:用語言表達圓的直徑與周長之間的關系。

  二、鞏固

  師:在生活中還有很多象這樣互相關聯的兩個變量,一個量總是隨著另一個量的變化而變化。你們還能舉出一些這樣的例子嗎?

  (只要學生說的合理,教師就應肯定)

  師將學生舉的一些例子板書在黑板上進行比較:在這幾組互相關聯的量中,哪些量可以用含有字母的等式來表示?

  三、練習

  請說說哪兩個變量是互相關聯的?在互相關聯的兩個量中,哪些可以用含有字母的式子來表示?

  (1)人的身高與體重 (2)人的長相與身高 (3)正方形的邊長與周長

  (4)人的身高與跳繩的速度(5)每袋米重50千課題:變化的量

《變化的量》教案 篇7

  變化的量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目標,體會生活中存在著大量互相依存的變量。

  2.在具體情境中,嘗試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兩個變量之間的關系。

  教學重點

  結合具體目標,體會生活中存在著大量互相依存的變量。

  教學難點

  在具體情境中,嘗試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兩個變量之間的關系。

  教學用具

  課件

  教學過程

  一、活動一

  觀察并回答。

  1.下表是小明的體重變化情況。

  觀察表中所反映的內容,搞清楚表中所涉及的量是哪兩個量?觀察后請回答。

  2.上表中哪些量在發生變化?

  3.說一說小明10周歲前的體重是如何隨年齡增長而變化的?

  小結:小明的體重隨年齡的增長而變化。2-6歲和6-10歲是體重的增長高峰。說明這兩個階段是孩子成長的重要階段。

  4.體重一直會隨年齡的增長而變化嗎?這說明了什么?

  說明:體重和年齡是一組相關聯的量。但體重的增長是隨著人的生長規律而確定的。

  教育學生要合理飲食,適當控制自己的體重。

  二、活動二

  駱駝被稱為沙漠之舟,它的體溫隨時間的變化而發生較大的變化。

  觀察書上統計圖:

  1.圖中所反映的兩個變化的量是哪兩個?

  2.橫軸表示什么?縱軸表示什么?

  同桌兩人觀察并思考,得出結論后,記錄在書上,然后再在全班匯報說明。

  3.一天中,駱駝的體溫最高是多少?最低是多少?

  4.一天中,在什么時間范圍內駱駝的體溫在上升?在什么時間范圍內駱駝的體溫在下降?

  5.第二天8時駱駝的體溫與前一天8時的體溫有什么關系?

  6.駱駝的體溫有什么變化的規律嗎?

  三、活動三

  某地的一位學生發現蟋蟀叫的次數與氣溫之間有如下的近似關系。

  1.蟋蟀1分叫的次數除以7再加3,所得的結果與當時的氣溫值差不多。

  2.如果用 t 表示蟋蟀每分叫的次數,你能用公式表示這個近似關系嗎?請你寫出這個關系式,全班展示,交流。

  3.你還發現生活中有哪兩個量之間具有變化的關系?它們之間是怎樣變化的?四人小組交流你收集到的信息,選派代表請舉例說明。

  4.你還發現我們學過的數學知識中有哪些量之間具有變化的關系?

  四、全課小結

  今天我們研究的兩個量都是相關聯的。它們之間在變化的時候都具有一定的關系。下一節課我們將深入研究相關聯的兩個量,在變化時具有相同的變化特征,這樣的知識在數學上的應用。

《變化的量》教案 篇8

  設計說明

  本節課主要引導學生體會生活中存在著大量互相依存的變量,并引導學生嘗試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兩個變量之間的關系。為了使學生更好地應用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去探索,本節課在教學設計上主要關注了以下幾個方面:

  1.在交流中建立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教學伊始,通過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探索意識。通過引導學生匯報并借助手勢說明自己在成長過程中身高的變化情況,建立數學與生活的聯系,使學生直觀感受到年齡和身高這兩個變量。

  2.在觀察中捕捉數學信息。

  教學中,遵循主體性原則,結合教材具體情境,為學生提供充分的觀察空間,使學生不但經歷從情境圖中找到互相依存的兩個變量,并真實感受到一個變量隨著另一個變量發生變化的過程,而且在嘗試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兩個變量之間的關系的過程中進一步發展語言表達能力。

  3.在思考中進一步豐富對函數的感受。

  教學中,注意引導學生結合表格、圖象等深入分析情境中兩個變量之間的關系,使學生真切地感受到生活中互相依存的兩個變量存在的普遍性,體會到變量與變量之間互相依存的關系,為后面學習正比例與反比例打下堅實的基礎。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多媒體課件

  學生準備 調查自己從出生到現在身高、體重的變化情況

  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提問激趣。

  誰能借助手勢形象地說明自己從出生到現在的身高變化情況?(學生根據課前收集的資料在課堂上交流)

  2.導入新課。

  在青少年時期,我們每個人的身高和體重都會隨著年齡的變化而發生變化。這節課,我們就結合生活實際進一步認識年齡、身高、體重這些變化的量。(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從學生親身經歷的身高的變化引入,通過語言描述和手勢,讓學生在初步認識生活中存在著變化的量的同時,產生探究新知的欲望。

  ⊙探究新知

  1.觀察、感知變量。

  (1)觀察表格,感知變量。

  淘氣和笑笑分別用表格和圖表示了妙想6歲前的體重變化情況。

  年齡

  出生時

  2歲

  4歲

  6歲

  體重/kg

  3.5

  14.0

  18.0

  21.0

  教師提問:

  ①觀察上面的表格和圖,想一想哪些量在發生變化。

  ②說一說妙想6歲前的體重是如何隨年齡增長而變化的。

  (學生互相交流、匯報后教師總結:妙想6歲前的體重隨年齡的增長而增加)

  ③體重會一直隨年齡的增長而增加嗎?

  教師小結:體重和年齡是一組互相依存的量。但體重的增長是由人的生長規律決定的,現在我們還不能把這種關系清楚地表達出來,因為我們知道它們之間的關系比較復雜。

  (2)觀察圖象,感知變量。

  駱駝被稱為“沙漠之舟”,它的體溫隨時間的變化而發生較大的變化。

《變化的量》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體會生活中存在著大量互相依賴的變量。

  2.在具體情境中,嘗試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兩個變量之間的關系。

  [教材分析]:

  教材通過讓學生觀察表格、圖像、關系式,嘗試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兩個變量之間的變化,為后面學習正比例、反比例打下基礎,同時體會函數思想。

  教材呈現了三個具體情境,鼓勵學生在觀察、思考、討論和交流中,體會在生活情境中,存在著大量互相依賴的變量:一個量變化,另一個量也會隨著發生變化,兩個變量之間存在著關系。這三個情境分別用表格、圖像和關系式呈現變量之間的關系,以使學生體會表示變量之間關系的多種形式。

  [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

  我校是一所民辦實驗小學,學校的數學的課堂教學中以學生為本,突顯人文性,這樣學生喜愛學習數學,敢于在課堂上表現自我,學生有較好的思維能力,探索能力和合作能力。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用手勢表示出自己從出生到現在身高的變化。

  2、用手勢表示出自己從出生到現在體重的變化。

  3、師:身高、體重都會變化,這些都是變化的量。(板書課題)

  二、觀察表格,感知變量。

  1、出示小明的體重變化情況表。

  師:這是小明的體重變化情況表。

  (1)從表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2)上表中哪些量在發生變化?

  (3)師生共同畫一畫小明的體重變化情況折線統計圖。

  (4)說一說小明10周歲前的體重是如何隨年齡增長而變化的。

  2、說一說。

  (1)我發現( )隨( )的增加而增加。

  (2)我發現( )隨( )的減少而減少。

  3、師:通過你們舉的例子,可以發現什么?

  三、通過讀圖,感受變量。

  1、師:駱駝被稱為“沙漠之舟”,它的體溫隨時間的變化而發生較大的變化。

  2、出示駱駝體溫隨時間的變化統計圖。

  3、讀懂統計圖。

  (1)從圖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2)一天中,駱駝體溫是多少?最低是多少?

  4、感受量的周期變化。

  (1)一天中,在什么時間范圍內駱駝的體溫在上升?在什么時間范圍內駱駝的體溫在下降?

  (2)第二天8時駱駝的體溫與前一天8時的體溫有什么關系?

  (3)第二天,在什么時間范圍內駱駝的體溫在上升?在什么時間范圍內駱駝的體溫在下降?第三天呢?第十天呢?

  (4)師:每天駱駝的體溫總是怎樣變化的?

  四、建立模型,感悟變量。

  1、出示叫的蟋蟀叫的次數與氣溫之間關系的情境。

  2、你能用式子表示這個近似關系嗎?

  即氣溫h=t÷7+3。

  3、理解式子中量的變化。

  師:如果蟋蟀叫了7次,這時的氣溫大約是多少?

  如果蟋蟀叫了14次,這時的氣溫大約是多少?

  如果蟋蟀叫了28次呢?

  你能發現蟋蟀叫的次數與氣溫之間是怎樣變化的?

  4、舉出而變化的例子。

  5、通過舉例我們可以發現一個量隨另一個量變化而變化,這些量就是變化的量。

  五、課堂鞏固,加深理解。

  1、連一連,把相互變化的量連起來。

  路程 正方形周長

  邊長 購賣數量

  總價 行駛時間

  2、說一說,一個量怎樣隨另一個量變化。

  (1)一種故事書每本3元,買書的總價與書的本數。

  (2)一個長方形的面積是24平方厘米,長方形的長與寬。

  六、全課小結,談談收獲。

《變化的量》教案 篇10

  教材呈現了三個具體情境,鼓勵學生在觀察、思考、討論和交流中,體會在生活情境中,存在著大量互相依賴的變量:一個量變化,另一個量也會隨著發生變化,兩個變量之間存在著關系。這三個情境分別用表格、圖像和關系式呈現變量之間的關系,以使學生體會表示變量之間關系的多種形式。教材鼓勵學生觀察表格、圖像、關系式,嘗試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兩個變量之間的變化,為后面學習正比例、反比例打下基礎,同時體會函數思想。教學時,教師可以按照教材內容的設計進行教學;也可以根據學校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靈活使用教材,如可選擇其中一個情境讓學生嘗試從不同的角度進行描述,也可以自己創設新的情境。總之,一定要讓學生感受到存在著大量互相依賴的變量。教材首先提供了小明的體重變化情況。借助生活經驗,通過觀察表格,學生將認識到表中年齡和體重都在發生變化:小明的年齡增長時,體重也在增加。對于感興趣的學生,教師可以幫助他們畫出圖,引導學生借助表和圖進一步分析兩者之間的關系,學生可能會發現:從出生到1周歲,小明體重增長得最快等。作為基本要求,學生能認識到體重隨年齡的增長而增加即可。教材又提供了駱駝體溫隨時間變化的圖像,鼓勵學生根據圖像體會變量之間的關系。學生在讀圖的過程中,將感受到駱駝體溫隨時間而呈周期性的變化。教學時,教師應首先指導學生讀懂圖,能夠從圖中讀出某一時間所對應的體溫,以及某一體溫所對應的時間。對于第一個問題,一天中駱駝體溫最高是40℃,最低是35℃。教師還應引導學生整體觀察圖中所反映出來的變化情況。如什么時間范圍內駱駝的體溫在上升,什么時間范圍內駱駝的體溫在下降。對于第二個問題,一天中,從4時到16時,駱駝的體溫在上升;從0時到4時、從16時到24時,駱駝的體溫在下降。進一步,教師引導學生通過讀圖,感受到駱駝體溫隨時間而呈周期性的變化。對于第三個問題,第二天8時駱駝的體溫與前一天8時相同。教學時,要讓學生明白次日8時是指第二天的8時,與第一天8時相比,增加了24時,應是圖中的32時。教材中的第三個情境是蟋蟀叫的次數與氣溫之間的近似關系。這個活動主要是讓學生根據教材提供的信息,理解蟋蟀叫的次數和氣溫之間的近似關系可以用一個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即氣溫h=t÷7+3。教學時,首先應引導學生弄懂題意,看懂圖表,然后根據圖表等所要表達的信息,回答問題,并嘗試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題目中變量之間的關系。同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利用自己所學的知識和生活經驗,舉出一個量隨另一個量變化而變化的例子。教師應引導、幫助學生從生活中尋找變量之間關系的例子,如,一天的氣溫隨時間的變化而變化,汽車行駛的路程隨時間的變化而發生變化等。教學時,只要學生說得合理,教師就應給予肯定。

《變化的量》教案 篇11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目標,體會生活中存在著大量互相依存的變量。

  2.在具體情境中,嘗試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兩個變量之間的關系。

  教學重點:

  結合具體目標,體會生活中存在著大量互相依存的變量。

  教學難點:

  在具體情境中,嘗試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兩個變量之間的關系。

  教學用具:課件

  教學過程:

  一、 課前預習

  1、預習書18頁內容,嘗試回答書上的問題

  2、找一找其中的變量,想一想它們之間有沒有關系?如果有,有怎樣的關系?

  3、仔細看書,看看哪些關系能夠用式子表示?

  二、課堂展示

  活動一:觀察并回答。

  1、下表是小明的體重變化情況。

  觀察表中所反映的內容,搞清楚表中所涉及的量是哪兩個量?觀察后請回答。

  2、上表中哪些量在發生變化?

  3、說一說小明10周歲前的體重是如何隨年齡增長而變化的?

  小結:小明的體重隨年齡的增長而變化。2—6歲和6---10歲是體重的增長高峰。說明這兩個階段是孩子成長的重要階段。

  4、體重一直會隨年齡的增長而變化嗎?這說明了什么?

  說明:體重和年齡是一組相關聯的量。體重的增長是隨著人的生長規律而確定的。

  1、教育學生要合理飲食,適當控制自己的體重。

  活動二:駱駝被稱為“沙漠之舟”,它的體溫隨時間的變化而發生較大的變化。

  觀察書上統計圖:

  1、圖中所反映的兩個變化的量是哪兩個?

  2、橫軸表示什么?縱軸表示什么?

  同桌兩人觀察并思考,得出結論后,記錄在書上,然后再在全班匯報說明。

  3、一天中,駱駝的體溫是多少?最低是多少?

  4、一天中,在什么時間范圍內駱駝的體溫在上升?在什么時間范圍內駱駝的體溫在下降?

  5、第二天8時駱駝的體溫與前一天8時的體溫有什么關系?

  6、 駱駝的體溫有什么變化變化的規律嗎?

  活動三:某地的一位學生發現蟋蟀叫的次數與氣溫之間有如下的近似關系。

  1、 蟋蟀1分叫的次數除以7再加3,所得的結果與當時的氣溫值差不多。

  2、 如果用 t 表示蟋蟀每分叫的次數,你能用公式表示這個近似關系嗎?請你寫出這個關系式,全班展示,交流。

  3、你還發現生活中有哪兩個量之間具有變化的關系?它們之間是怎樣變化的?四人小組交流你收集到的信息,選派代表請舉例說明

  4、 你還發現我們學過的數學知識中有哪些量之間具有變化的關系?

  三、反饋與檢測

  1、連一連,把相互變化的量連起來。

  路程 正方形周長

  邊長 購賣數量

  總價 行駛時間

  2、說一說,一個量怎樣隨另一個量變化。

  (1)一種故事書每本3元,買書的總價與書的本數。

  (2)一個長方形的面積是24平方厘米,長方形的長與寬。

  3、小明到商店買練習簿,每本單價2元,購買的總數x(本)與總金額y(元)的關系式,可以表示為:

  四、全課小結:今天我們研究的兩個量都是相關聯的。它們之間在變化的時候都具有一定的關系。下一節課我們將深入研究具有相關聯的兩個量,在變化時有相同的變化特征,這樣的知識在數學上的應用。

《變化的量》教案 篇12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體會生活中存在著大量互相依賴的變量;

  2、在具體情境中,嘗試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兩個量之間的關系。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師:生活中有哪些變化的現象?這些現象可以用數學的方法表示嗎?

  (學生已經完成“課前準備”,選擇幾個學生回答)

  2、師:在生活中,很多事物在發生變化。如:人的年齡、身高、體重在變,我國的人均收入、生產總值等等都在變化,象這樣的會變化的量,我們都稱為變量。

  3、師:象這樣的例子很多,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變化的量”。

  設計意圖:學生預習后直接導入新課,加深對“變化的量”的認識,尋找生活中的量的認識,引起新課的學習積極性。本環節的課前準備是要學生獨立完成。

  二、進行新課,掌握變量。

  1、請獨立完成導學案的“學一學”。

  2、師:小組交流剛才的自主學習的內容。并確定中心發言人。

  3、小組進行自我展示。

  (1)小明的體重變化情況表。

  學生談群學體會:人的年齡和體重是相關聯的兩個量,人的體重隨著年齡的變化而變化。

  教師小結。我發現(體重)隨(年齡)的增加而增加。

  設計意圖:課本呈現出第一幅情景圖,表格的形式讓學生更加清晰的了解年齡與體重的變化,能夠回答問題,發現年齡與體重的變化情況,小明的體重隨年齡的變化,學生先觀察然后回答問題。

  (2)沙漠之舟

  師:駱駝被稱為“沙漠之舟”,它的體溫隨時間的變化而發生較大的變化。(課件出示:出示駱駝體溫隨時間的變化統計圖。)

  A、從圖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B、一天中,駱駝體溫是多少?最低是多少?

  C、一天中,在什么時間范圍內駱駝的體溫在上升?在什么時間范圍內駱駝的體溫在下降?

  D、第二天8時駱駝的體溫與前一天8時的體溫有什么關系?

  E、每天駱駝的體溫總是怎樣變化的?

  教學意圖:通過教學第二幅情景圖,認識有關沙漠之舟的基本知識,拓寬學生的課外知識面。讀懂統計圖,回答問題,通過問題,發現規律。這是本環節的教學目標,學生對于折線統計圖的認識已有基礎。

  3、蟋蟀與氣溫的關系

  A、出示蟋蟀叫的次數與氣溫之間關系的情境圖。

  B、你能用式子表示這個近似關系嗎?

  生:氣溫h=t÷7+3。

  C、理解式子中量的變化。

  師:如果蟋蟀叫了7次,這時的氣溫大約是多少?

  如果蟋蟀叫了14次,這時的氣溫大約是多少?

  如果蟋蟀叫了28次呢?

  你能發現蟋蟀叫的次數與氣溫之間是怎樣變化的?

  小結:通過舉例我們可以發現一個量隨另一個量變化而變化,這些量就是變化的量。

  教學意圖:這環節學生理解蟋蟀的叫聲用關系式表示,大多學生通過書上的文字提示,都可以完成關系式,個別不行的,就個別輔導。

  三、課堂鞏固,加深理解。

  1.說一說,一個量怎樣隨另一個量變化。

  (1)一種故事書每本3元,買書的總價與書的本數。

  (2)一個長方形的面積是24平方厘米,長方形的長與寬。

  2、小明到商店買練習簿,每本單價2元,購買的總數x(本)與總金額y(元)的關系式,可以表示為: 。

  設計意圖:我在這一課的練習設計上,沒有太多的練習量,反而注重鞏固課本上的練習。由難到易,重質不重量,希望通過補充練習提高后進生的課堂參與度,幫助部分學生的梳理知識。

  四、全課小結,談談收獲。

  師:在生活中還有很多象這樣相關聯的兩個變量,一個量總是隨著另一個量的變化而變化,誰還能舉出一些這樣的例子?

《變化的量》教案 篇13

  教學過程:

  一、引入變量的概念

  師:老師買了10個蘋果,吃了2個,還剩?個吃了4個,還剩?個吃了7個,還剩?個

  問:在老師剛才敘述的“吃蘋果”這件事中有幾個量?其中哪些量是變化的?怎樣變化?

  (有三個量;吃的個數與剩下的個數是變化的;一個增加,一個減少。)

  師:一個量變化,另一個量也隨著發生變化,可以看出,這兩個量是互相依賴的變量,也可以說是相關聯的量。

  二、新授

  師:好,下面我們一起看書p18。

  1. 看第一個例子,說說這個統計表的內容是什么?

  (是小明體重變化的情況)

  年齡 出生時 6個月 1周歲 2周歲 6周歲 10周歲

  體重/千克 3.5 7.0 10.5 14.0 21.0 31.5

  問:表中的哪些量在發生變化?

  年齡在變,體重也在發生變化:年齡增加,體重也在增加。

  問:我們能不能用一個圖象來表示這兩個量之間的變化關系呢?用一個什么圖表示合適呢?(折線統計圖)

  2. 看第二個例子。駱駝被稱為“沙漠之舟”,這就是反映駱駝體溫隨時間的變化而變化的圖象。請你認真觀察圖象,圖象中反映了哪些變量之間的關系?

  (時間、體溫)

  指導學生讀懂圖意:

  (1) 一天中,駱駝體溫最高是多少?(400c)最低是多少?(350c)

  (2) 一天中,在什么時間范圍內駱駝的體溫在上升?(4時到16時)在什么時間范圍內駱駝的體溫在下降?(0時到4時,16時到24時)

  師:駱駝的體溫是隨時間而呈周期性的變化。

  (3) 第二天8時駱駝的體溫與前一天8時的體溫有什么關系?

  師:次日8時指第2天8時,與第一天8時相比,增加了24小時,應是圖中的32時。

  3. 看第三個例子。是蟋蟀叫的次數與氣溫之間的近似關系。

  問:你認為它們之間的這種關系能不能用一個含有字母的式子來表示呢?

  h=t÷7+3

  三、引導學生舉出生活中一個量隨另一個量變化的例子。

  如:一天的氣溫隨時間的變化而變化;汽車行使的路程隨時間的變化而變化等。

  問:你能舉出生活中一個量隨另一個量變化的例子嗎?

  (學生舉例,只要合理,老師就要給予肯定。)

  四、課堂小結。

  同學們,在我們的生活中存在著大量互相依賴的變量,其中一個量變化,另一個量也會隨著發生變化,我們就稱這兩個量是兩個相關聯的量。

《變化的量》教案(精選13篇) 相關內容:
  • 第十七課 世界格局的新變化 教材教法(精選2篇)

    “蘇聯解體”的分析1.戈爾巴喬夫的改革。第一,改革的背景。蘇聯作為兩大超級大國之一,擁有著與美國相匹敵的龐大軍事力量,但其經濟實力卻一直遠不如美國。...

  • “表面積的變化”教學設計(精選2篇)

    [教材簡析]本次實踐活動《表面積的變化》主要是研究幾個相同的正方體(或長方體)拼起來,得到的立體與原來幾個正方體(長方體)表面積之和的關系,發現并理解其中的變化規律,培養空間觀念。教材分為兩個大的版塊:拼拼算算和拼拼說說。...

  • 第十七課 世界格局的新變化 教學設計示例(精選2篇)

    教學目標需要掌握的知識:東歐劇變;蘇聯解體;世界格局的變化;世界人民面臨的重大任務。通過對蘇聯解體、東歐劇變的原因的分析使學生學會用辯證和歷史的觀點看待問題。...

  • 《黃河是怎樣變化的》說課方案(通用14篇)

    一、說教材1、教材分析《黃河是怎樣變化的》是五年制語文第八冊第八單元的一編閱讀課文,介紹了黃河變化的原因,教育人們要保護好環境,否則會受到大自然的懲罰。...

  • 小蘇打和白醋的變化教學設計(精選3篇)

    杭州市江南實驗學校 鄒小斌教學目標:科學概念:小蘇打和白醋會發生化學反應,產生新的物質。二氧化碳是具有一定特殊性質的一種氣體。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實驗、信息分析和交流結果做出判斷,基本推測出結果。...

  • 《黃河是怎樣變化的》教學設計(通用14篇)

    之二水月無間供稿 教學目的1、了解黃河演變的過程和變化的原因,培養學生保護大自然的意識。2、了解黃河發生變化給人類怎樣的教訓。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教學重點了解黃河演變的過程和變化的原因。...

  • 《黃河是怎樣變化的》教學案例(通用13篇)

    感知黃河師:同學們,老師這有一段錄像,你們想看么?生:想。師:好,現在就讓我們來看這段錄像。同時請大家邊看邊想:“看了這段錄像,你知道了什么?”(播放課件)生:我聽了錄像中的音樂,知道剛才錄像中播放的曲子是《黃河頌》,再...

  • 《黃河是怎樣變化的》課前說課稿(通用5篇)

    【說教材】1.教材分析《黃河是怎樣變化的》是九義教材小學語文第九冊的選讀課文,是一篇檢測學生閱讀、寫作能力的學習材料。課文先寫黃河給兩岸人民帶來的苦難,是一條多災多難的禍河,但它又是中華民族的搖籃;接著,從黃河含沙量的現狀...

  • 第五章 世界格局的變化(精選2篇)

    第五章 世界格局的變化第一節 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一、新課導入話說名醫扁鵲拜見蔡桓公,站了一會兒說蔡桓公的皮膚表面有病,如果不治恐怕會深入體內。蔡桓公說他沒病。扁鵲出去了,蔡桓公說醫生就喜歡治沒有病的人用來邀功。...

  • 黃河是怎樣變化的 教學案例(通用2篇)

    師:如果說《自然之道》告訴我們不按自然規律辦事,往往會產生與我們的愿望相反的結果,那么《黃河是怎樣變化的》又會給我們怎樣的啟示呢?在預習的基礎上測覽課文,想一想,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學生測覽后,教師先和學生總結出本...

  • 變 化(通用15篇)

    到農村小學支教已兩個月,在這兩個月,農村孩子與城鎮孩子的不同之處和這段時間的變化給我很大的觸動。記得剛來時,一個老師說曾對我說:“我們這兒的孩子不像城鎮的孩子那么聰明,課堂上的小組學習啊,還有讓他們自己提問題解決問題等這...

  • 第三單元 比例 面積的變化(精選2篇)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52~53頁。教學目標:1、讓學生經歷“猜測——驗證”的過程,自主發現平面圖形按比例放大后面積的變化規律。并能利用發現的規律解決實際問題。2、進一步體會比例的應用價值,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 第三單元 變化(精選3篇)

    第七課 這兒,原來是一座村莊一、拼音寫詞語mú yàng kùn rǎo miǎo máng chēn xī zào páng模 樣 困 擾 渺 茫 晨 曦 灶 旁miàn páng huàn rán yìxīn biān chuí piān piān qǐ wǔ面 龐 煥 然 一 新 邊 陲 翩 翩 起...

  • 黃河是怎樣變化的 說課(精選2篇)

    一、把握課標,說教材v《黃河是怎樣變化的》是人教版教材小學語文第八冊的選讀課文。v課文先寫黃河給兩岸人民帶來的苦難,是一條多災多難的禍河,但它又是中華民族的搖籃;接著,從黃河含沙量的現狀,分析黃河變化的原因;最后寫科學家設...

  • 《黃河是怎樣變化的》說課稿(精選6篇)

    一、把握課標,說教材《黃河是怎樣變化的》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九冊的一篇選讀課文,課文介紹了黃河變化的過程,變化的原因及其治理方案,告誡人們要保護大自然,保護環境,否則就會受到大自然的懲罰。...

  • 教案大全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镇平县| 奉化市| 大邑县| 鸡西市| 文安县| 永清县| 中卫市| 平乡县| 新源县| 盘锦市| 资兴市| 兰州市| 清苑县| 牡丹江市| 荣成市| 云阳县| 凌云县| 洛隆县| 宝山区| 崇义县| 遵化市| 望奎县| 海盐县| 辽阳市| 宝鸡市| 甘孜县| 平度市| 天长市| 东海县| 太仆寺旗| 兴安盟| 南和县| 邵东县| 云阳县| 太仆寺旗| 遵义县| 宜阳县| 宁安市| 抚宁县| 康乐县| 安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