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人教版語文上冊教案(通用4篇)
五年級人教版語文上冊教案 篇1
1、下面俺們采用抓重點的方法學習課文。怎樣知道文章哪一局部是重點呢?第一,看看他寫的是“詳”,還是“略”。
板書:看詳略
2、現在你們看課文已分為兩大局部,那哪局部是重點呢?
3、對。重點段俺們重點學,不是重點段俺們就簡單的學,或叫“略學”。下面請大家讀讀第一自然段,你只要抓住一個重點詞,這一段就理解了。
4、同學默讀。
5、指名讀
6、說說你找到了哪個詞?談談你的理解 “居然”(什么意思?用在什么情況下?課文為什么要用“居然”呢?)
7、你們再看,種花生的過程就寫了四個詞,哪四個?幾個月的事作者用四個詞就概括了,多干脆,多簡單!所以這個作家了不起!這是第一段,因為它是略寫的,所以俺們就采取了“略學”的方法,第二段“過收獲節”是重點內容,俺們就重點學。
五年級人教版語文上冊教案 篇2
一、 板書課題,導入新課
1、板書課題: 落花生看了這個課題,有什么問題要問嗎?
2、花生,知道不知道?有的地方因為它有營養,吃了對身體有好處,所以叫它“長生果”,平常叫它花生。但課題上為什么要加個“落”字,叫它“落花生”?看圖介紹花生,花生的特點就是落花入土而生果,所以在植物學上就叫它――落花生。
二、 檢查預習,整體感知
1、課前大家讀課文了沒有?既然讀了,現在不要打開書,看看誰對課文有記憶,這篇文章分幾局部來寫的?先寫什么?后寫什么?不知道,打開書看看,誰看出來了,一開始寫的什么?
2、指名說板書
種花生
過收獲節
3、課文就這兩大局部組成,你們說這篇課文長不長?
不長,但是這篇文章很精彩,知道是誰寫的嗎?
4、介紹作者背景,明確學習任務
(小中見大 平中見奇 重點突出)
(1)要弄明白作者通過講花生,說了一個什么道理?
(2)領會“重點突出,主次分明”寫作方法
5、作者的筆名落華生就是從這篇文章變來的,你想他是不是為自身的文章有點感到驕傲?所以同學們要好好學,這篇文章很有味道。
三、重點感悟,學習課文
五年級人教版語文上冊教案 篇3
1、現在請你們自身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想,既然是過節,它有幾個節目?也就是說他們是怎樣過這個節的?先干什么?后干什么?
2、同學默讀課文
3、好,現在俺們來跟他們一塊過收獲節,收獲節的第一個節目,干什么?板書;吃花生
4、一邊吃一邊干什么?板書:談花生
5、現在再看,第一局部用了一個自然段,第二局部“收獲節”用了十四個自然段。這里“吃花生”用了幾個自然段?(兩個)而談花生用了十二個自然段,根據“看詳略”的方法,哪一個是重點?“談花生”是重點,那么“吃花生”用哪種方法學?
6、誰來讀“吃花生”這兩段,一邊讀一邊找出值得注意的地方來。
7、指名說 好幾樣 吩咐 很難得(重視)
8、母親做了好幾樣食品讓大家吃,下面該干什么了?(談花生)找個同學把下面的課文讀一遍,他一邊讀,大家一邊看看有幾個人在談話?(五個)四個人開口說話,這四個是各說各的呢?還是分成了幾個方面?誰和誰是一方面?幾方面在談話?仔細看一看。
9、指名說 板書:俺們談
父親談
這兩方面內容誰是重點呢?用“看詳略”的方法還好使嗎?(交叉)老師告訴你們第二種方法—“看內容”。看父親說的話重要,還是俺們說的話重要?誰的話重要,誰就是重點。
10、下面找幾個同學分角色讀這局部,只讀他們說話的內容,看看能不能把談話的氣氛讀出來。
11、談話完了,哥哥說了幾句話?讀出來,這句話重要不重要?姐姐這句話重要不重要?俺的第一句重要不重要?再看第二句,讀一遍,這句重要不重要?但這句是聽了父親的話后的一個“覺悟”,所以還得看父親的話。父親說的話重要不重要?那你們說“俺們談”是重點?“父親談”是重點?
12、從什么上面看出來的?這就叫看內容確定重點
“俺們”談的那幾句話除去俺的最后一句話是重點以外,其余幾句用不用仔細去研究?那俺們把腦子集中在重要的句子上。通過“看內容”俺們找出來了,“父親談”是重點。找到這兒,俺們就快接近中心了。你們看看父親一共說了幾次話?用序號標出來。
13、五次. 父親這五次談話都很重要嗎?用“看內容” 的方法比較一下,哪次談話重要,哪次不重要。指名依次讀,并依次分析(1、2、5不重要,3、4重要)。
14、重點分析3、4 贊花生,學花生
(1)你們把“贊花生”。這段仔細默讀一下,一邊讀一邊考慮,父親是從哪幾點上稱譽花生的。再讀一遍,通過讀這段話,你們說花生這東西有沒有用?花生的果實,深深地埋在地下,只看地上的,貌不出眾,那么花生有什么好處?父親說的是有一點最重要,這一點是什么?對,不像什么一樣啊?父親是不是在批評蘋果和桃子這類植物啊?那為什么要這么說?突出了花生的什么特點?(不炫耀自身的好處)
(2)俺們再看“學花生”,一起把第四次談話讀一遍。這次談話有六個字最重要。找找把它圈起來,六個字講了兩個方面,誰找到了(不好看,很有用)父親在這又說了花生的特點,那么父親是讓你給俺們學花生越不好看越好?是這個意思嗎?緊接著父親又是怎么說的?那父親這么要求,外表好看更好,更重要的是得有什么?父親說“不是外表好看而沒有實用的東西。”不要做這樣的人,他是不是叫俺們學花生?
(3)好,一個第三次,一個第四次談話,你們看這兩次那一次更詳一些?推出第三種方法 “看目的”。在這里看兩個目的。第一,看父親談話的目的,第二看整篇文章的寫作目的。現在問你們,父親談話只是為了把花生稱譽一番呢?還是為了讓俺們學習花生?俺們用“看目的”的方法很容易就看出來這個是重點。父親談話的目的就是讓俺們學習花生,作者寫這篇文章的寫作目的還是叫俺們學花生。因此“學花生”是這兩段話的重點。父親這番苦心,“俺們”理解了沒有?
(4)光說理解了不行,得從課文里找根據。看你們能找出幾點根據?(三點)這三點里,哪一點表示得最明確?印在心上是什么樣子的?父親的談話是什么內容?再讀一遍。 這句話深深地標明他理解了,學花生要學什么?板書;做有用的人
(5)小結
四、總結全文,深化主題
“做有用的人”正是這篇文章的中心。作者寫這篇文章,他不是在向俺們介紹花生這種植物,而是給俺們講了一個道理。是借助花生說的,這叫“借物喻理”。
板書:
種花生
落花生 吃花生
過收獲節△ 俺們談
談花生△ 贊花生
父親談△
學花生△
借物 喻 做有用的人
(道理)
(找重點的方法)看詳略、看內容、看目的。
五年級人教版語文上冊教案 篇4
學習目標
1.識記本課四個生字并正確書寫、運用.
2.體會詩人借不同景物抒發情懷的寫法.
3.感受詩人隱藏于詩中無限的思鄉之情.
課前準備
1.了解王安石的生平.
2.了解宋朝詩人張籍、清朝納蘭性德.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導游介紹,激趣導入
(出示地圖,標明“瓜洲”“京口”的大略位置.)
1.談話:今天老師給你們當導游,好不好?
a.“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鎮頭.”這首傳唱了千年的歌謠向俺們介紹的是瓜洲.瓜洲位于江蘇省揚州南面,長江北岸.絡繹不絕的長江水見證了瓜洲的興衰,瓜洲曾經是“江北重鎮、千年古渡”.
b.而“京口”不只是東漢吳國第一古都,更是文氣洋溢的靈秀之地.許多詩人在此留下了千古絕唱的詩句:王昌齡的“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蘇東坡的“但愿人持久,千里共嬋娟”,(if-件展示詩句.)還有一首廣為傳誦的就是——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2.板書詩題,讀題.
3.過渡:為什么人們喜歡這首詩呢?先去讀一讀吧.
整體感知.直奔重點
1.同學用自身喜歡的方式讀古詩.
2.指名讀,正字音.尤其注意“一水間、數重山、照俺還”.
3.反復多讀幾遍這首詩,結合課文注釋,想想詩句的意思.你會有怎樣的感受呢?
4.指名交流.(俺覺得詩寫得很關,寫出了詩人想念家鄉的感情.)
5.你最欣賞詩中的哪一句呢?
賞析詩句.感悟詩境
1.剛剛同學說得最多的就是這句詩,(課件出示“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俺還”.)俺們一起來讀一讀吧.(生齊讀.)
2.能說說為什么喜歡這句詩嗎?(指名答.)
3.有同學說,這句詩寫出了江南美麗的景色.那就和你的同桌再互相讀一讀,說一說:在你的頭腦中出現了怎樣的一派景色呢?想到什么說什么.
4.同桌之間互讀、練說.
5.指數名同學說.
6.小結:你們的回答很精彩!原來短短一句詩可以在人的頭腦中出現這么多不同的畫面,文字的魅力真是無法想象.
7.那就用朗讀把感受表達出來吧.小組內練讀,指名讀.
8.聽了同學們的描述,俺仿佛看見了一派色彩斑斕的綺麗風光.
種“綠”色呢?仔細觀察書上的插圖,對你會有所協助的
9.指名答.(在江岸兩邊大面積出現的是草地、樹木、青山……)
10.是呀,作者放眼望去,看見了——
練習題:你能填入表示不同綠色的詞嗎?
近處( )的小草( )的柳樹,遠處( )的樹林( )高山.(同學口述)
11.詩人此時正遇早春時節,站在小船上舉目四眺,滿眼皆是綠色,讓作者明顯地感受到春天到了.
12.可別小看了這個“綠”字,它僅僅是告訴你春天來了嗎?它還能讓你感受到什么呢?
13.指名答.(感受到春天里的“綠”有著層次關,遠近各不相同;“綠”還寫出了春天景物的變化……)
14同學們理解得多豐富呀!把你感受到的“綠”讀出來吧.男女生賽讀.
15.小小的“綠”字卻有大大的文章!引導閱讀“資料袋”,介紹王安石推敲用“綠”字的故事.
16.聽完“綠”字的故事后,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指名答.)
17.小結:是呀,一位如此優秀的詩人能為了一個字修改十多次,難道俺們在平時的習作中不能做到嗎?“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18.這首詩正是因為這個故事,讓人們更加贊賞.那就讓俺們一起讀出你的贊嘆吧.
品評詩句.升華情感
1.過渡:這么美的綠,這么迷人的風光,誰不想多看兩眼?誰不想留戀其中?詩人和俺們一樣陶醉在景色中忘乎所以了嗎?(指名答.)
2.詩人想回哪里去?詩中的家鄉是指哪兒?引導從課題“泊船瓜洲”和詩句“鐘山只隔數重山”等處置解.
3.你能在地圖上找到它大概的位置嗎?先好好讀讀古詩.
4.同學上臺指明.(老師點擊課件,顯示“鐘山”的位置.)
簡介:王安石的父親曾在江蘇南京為官,王安石是在那里長大的,對鐘山即現在的南京有著深厚的感情,可以說那里是他的第二故鄉.
5.你從哪里能讀出詩人急切地想回到家鄉呢?
6.引導同學從“一水間”“只隔數重山”“又”“何時照俺還”這些詞句理解.(指名答.)
7.練習讀出詩人無限的思鄉情緒和急切盼望回家的感情.
回歸整體.深化體驗
1.這真是“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漂泊在外的游子對家鄉是多么的牽腸掛肚呀!讓俺們一起再來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
2.練習背誦.
3.王安石,北宋時期著名的文學家、詩人、政治家,立志于國家改革.這首詩是他第二次出任宰相途經瓜洲時所寫.短短28個字,展現了早春江南的一片嫩綠,抒發了久思故鄉的一寸衷腸,更暗示了他對自身前途的擔憂.此去京城,真能大展宏圖嗎?千頭萬緒涌上心頭……更讓俺們驚嘆的還是他對文字的講究,一個“綠”字令人不得不佩服他的風范!
第二課時
1.播放歌曲《故鄉的云》.
2.聽!來自遠離家鄉游子們的聲聲吶喊.故鄉的云總是那樣的白,故鄉的人總是無比的親!王安石借春風問明月,何時才干榮歸故里?那么,宋朝詩人張籍、清朝的納蘭性德又是如何表達胸中滿溢的情懷呢?
讀入情
1.讀一讀《秋思》和《長相思》,要求讀準、讀通,看看注釋或借助字典查不懂的詞.
2.指數名同學讀,正音.(注意讀準“意萬重”“聒”.)
3.看看詩詞的題目,你能發現什么?(指名答.)
4.這相同的兩個“思”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呢?和你的伙伴一起反復讀上三遍之后,再好好想想.
5.讀了這么多遍,讓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任選一首說.(指數名答.)
品悟情
1.詩人那濃厚的化不開的思鄉之情,都藏在哪個句子中呢?默讀,畫出來.
2.指名答.
3.“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從這句詩中你讀懂了什么?
4.同學同桌互相說一說;指名說.
5.指導朗讀,讀出詩人滿腹難過、心事重重的感覺.
6.這句詩中詩人是借什么景物來抒發情感的呢?(指名答.)
7.你能用自身的話說說下面那句詩的意思嗎?小組內交流.
8.引讀“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9.這一次又一次的封信、拆信、封信的過程,讓俺們深深感受到了詩人對家鄉親人的掛念.
10.就讓俺們一起走入作者的情感中,去感同身受一番吧.(齊讀.)
11.王安石見明月而難過,張籍見秋風而感慨.那么,清朝的納蘭性德又是如何將情巧妙的藏與詩中的呢?你能感受到嗎?
12.小組內討論交流,各抒己見.
13.全班交流,師引導注重體會“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議深情
1.同學任選一首配樂背誦.
2.在你背誦時,眼前出現了怎樣的畫面呢?(指名答.)
3.總結:讀詩的人不同,想象到的畫面就不同.俺們不可能到詩人生活當中去,不可能看到那個朝代詩人面前真實的景色,但是,詩人們那份濃濃的思鄉情,俺想無論是誰都能感悟得到!因為詩中的字字句句無不包括著對故鄉的想念、對家鄉的思念.讓俺們一起再來背一背這首感人的詩詞吧.
記生字
1.找到本課四個生字,讀讀相關句子.
2.說說你有什么好方法記住它們?(指名答.)
3.指導書寫:都是左右結構的字,注意寫得左窄右寬.
4.同學練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