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火柴的小女孩教案范文(通用13篇)
賣火柴的小女孩教案范文 篇1
一、教學目標 :
1、掌握本課生字新詞,從理解重點詞句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體會作者由現實生活所展開地合理想象。
3、能理解課文思想內容,激起對資本主義社會里貧苦兒童悲慘生活的同情。
4、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點:
1、從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種種幻象中體會她的悲慘生活和作者想象的合理。
2、從最后三個自然段的含義深刻的語句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難點 :
1、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里蘊含著的意思3,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課時安排:3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今年的大年夜你們是怎樣過的?(生。。。。。。)大年夜本來是很高興的,一家人在一起吃團圓飯,有雞、鴨、魚、蝦等好菜,大家生活在這里是幸福的,但在沙俄統治下的俄國人民卻過著悲慘的生活,有一個小女孩,她在大年夜還要在街上賣火柴,你們想知道她在街上賣火柴發生了什么事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安徒生的童話《賣火柴的小女孩》{板書課題]只要你認真學習,就知道小女孩究竟發生什么事了。
二、學習生字新詞
1、檢查自學情況,指名讀生字,師生正音。
2、講字形,用色筆標出易寫錯的筆順。
3、開火車讀生字,組詞。
4、邊讀邊寫,識記生字。
三、初步理解課文內容
(一)、學生邊聽課文錄音邊看課文邊思考:(1)小女孩是個怎樣的孩子?(2)你對這個小女孩有什么感覺?
(二)、自由讀課文,按故事情節的變化把課文分為三段
(三)、講授第一段
(1)教師范讀課文
(2)師:在萬家喜慶團圓、都在準備豐盛菜肴過年的大年夜,在又冷又黑的晚上,小女孩還要在大街上賣火柴,她可憐嗎?從哪些地方能看出來?從課文中找出有關句子
天冷極了,下著雪,而小女孩卻“關著頭赤著腳”在街上走著,“光”是不是沒有頭發?是指什么?(是指沒有帽子戴)從這里可以看出小女孩很冷。
“這一整天,誰也沒買過她的一根火柴,誰也沒給過她一個錢”從這里可以看出,小女孩已餓了一整天。“她爸爸會打她的”、“家里跟街上一樣冷”從這里可以看出小女孩家里沒有溫暖,沒有人關系疼愛她,小女孩很可憐。
(3)如果你是小女孩,你會想些什么?(指名講,鼓勵學生想到什么就講什么)
(四)再自由讀課文,可以小組讀,個人讀,找出你喜歡的一段。
四、鞏固練習:
辨字組詞:
烤( ) 焰( ) 烘( ) 櫥( )
考( ) 掐( ) 哄( ) 廚( )
五、結束語:同學們,究竟小女孩想的跟你們想的一不一樣呢,我們下節課再來學習。
賣火柴的小女孩教案范文 篇2
學習目標
1.會寫7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和理解生字所組成的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握課文內容,關注課文中人物的命運,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3.了解作者實虛結合的表達方式,體會這樣表達的效果。
4.激發學生閱讀安徒生童話的興趣。
學習重難點
1.從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種種幻象中體會她的悲慘生活,關注小女孩的命運。體會作者實虛結合的表達方式及表達的效果。
2.從最后三個自然段的含義深刻的語句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準備五次擦燃火柴的課件;
教學過程
一、深入品讀,感受女孩的悲慘命運
1.自由輕聲讀小女孩擦燃火柴的部分,把你最受感動的地方畫下來,并寫一寫自己的感覺。
2.以匯報的方式,感受女孩的命運的悲慘。
(如,在擦燃火柴美好的幻象中,感受到女孩現實生活的殘酷:小女孩特別寒冷,渴望溫暖,就幻想到了大火爐;特別饑餓,渴望食物,就幻想到了烤鵝;現實中孤獨,渴望親人的疼愛,就幻想到去世的奶奶。)
現實與幻想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幻想的越美好,越是襯托出了現實的悲涼,讓人越發感覺到女孩命運的悲慘。
3.選擇讓你感動的段落,有感情地讀給小組同學聽。
二、圍繞中心,提出疑問
1.在別人幸福地歡度新年的時候,女孩卻悄無聲息地凍死在街頭。讓我們讀讀課文的最后兩部分,提出問題。
2.出示:誰也不知道她曾經看到過多么美麗的東西,她曾經多么幸福,跟著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學生可能質疑:多么美麗的東西指什么東西?為什么會看到?怎樣看到的?兩個“幸福”是什么含義,小女孩真的得到幸福了嗎?
三、感情朗讀,體會“幸福”
1.她曾經看到過哪些美麗的東西,使她感到幸福,請同學快速瀏覽課文的第二部分,畫出來。
2.學生匯報,教師板書:大火爐 烤鵝 圣誕樹 奶奶
3.觀看表現美麗幻想的動畫片,找生朗讀,感受女孩虛幻的幸福。
4.選擇你認為女孩看到會感覺最幸福的部分,練習朗讀,把它的美麗與美好讀出來。
四、感情朗讀,體會現實
1.火柴再溫暖,再明亮,帶來的幻覺再幸福,總是要消失的。讀下面的句子,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出示句子:哎,這是怎么回事呢?她剛把腳伸出去,想讓腳也暖和一下,火柴滅了,火爐不見了。她坐在那兒,手里只有一根燒過了的火柴梗。
這時候,火柴滅了,她面前只有一堵又厚又冷的墻。
這時候,火柴又滅了。只見圣誕樹上的燭光越升越高,最后成了在天空中閃爍的星星。有一顆星星落下來了,在天空中劃出了一道細長的紅光。
2.交流:現實的殘酷,女孩命運的悲慘。
3.比較句子:(1)啊,哪怕是一根小小的火柴,對她也是有好處的!她敢從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墻上擦燃了,來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嗎?她終于抽出了一根。哧,火柴燃起來了,冒出火焰來了!(2)她又擦了一根。(3)她又擦著了一根火柴。(4)她趕緊擦著了一大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
體會:女孩由開始的不敢到敢,從抽出一根到后來的抽出一把,表現出了她對美好生活的迫切渴望。而這種美好,只有在虛假的幻想才能得到滿足。所以,“她倆在光明和快樂中飛走了,越飛越高,飛到沒有寒冷,沒有饑餓,也沒有痛苦的地方去了。”在死亡中,在另一個世界中,女孩終于擺脫了現實的殘酷。
4.配樂有感情地朗讀最后兩段。
五、總結寫法與讀法
1.在同學們深情的朗讀中,我們與作者和小女孩的心靈產生了共鳴,回顧一下,我們是如何走進這個童話世界的。(有感情朗讀、質疑思考、討論交流、聯想入境,都是品味讀書的好方法。)
2.這篇童話為什么讓我們如此感動?(對比的寫法,使女孩美好的幻想與殘酷的現實產生了強烈的對照,讓我們對女孩悲慘的命運有了深切的同情;詳細的刻畫,女孩的外貌、衣著和動作,深刻地寫出了女孩的可憐;合理的想象,種種的“美好”,實際是那樣平常與普通,對女孩來說卻可望而不可及;悲劇的結局。)
六、拓展延伸
1.讀完這個感人的童話,我們一定有許多話想對那個可憐的小女孩說。請同學們先來讀一首9歲兒童劉倩倩的詩歌《你別問,這是為什么》。再把你想說的話寫下來。
2.課外閱讀安徒生的其他童話作品。
安徒生是世界著名的丹麥童話作家,一生為孩子們撰寫了168篇童話,他的作品超越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100多年過去了,仍在世界各國流行。《堅定的錫兵》《拇指姑娘》《皇帝的新裝》《人魚公主》等,你讀過了嗎?
板書設計:
賣火柴的小女孩(丹麥 安徒生)
美好的幻覺 殘酷的現實
命運悲慘
公開課座談記錄
公開課教師: 姚曼曼
座談時間:2009年10月19日
參加座談老師:全體語文老師
主持:李亮元
記錄:孟蘭蘭
座談內容:
李亮元:今天我們聽了姚曼曼老師的一堂公開課《賣火柴的小女孩》,今天我們來對這節課進行一下座談。請大家對這節課的成功得失作點評,以利取長補短,共同提高。
王全民:這篇課文是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童話,講述了一個賣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凍死街頭的故事。課文先敘述大年夜,天下著雪,又黑又冷,小女孩還在街上賣火柴;接著講小女孩為了暖和一下自己,一次又一次地擦然火柴,從火柴的亮光中看到了種種幻象;最后講小女孩被凍死了。
姚老師帶著孩子們走進課文,讓孩子們自由讀課文,帶著小黑板上的三個問題去思考、小組探究。再用小黑板出示小女孩幾次擦燃的情況。最后解決課前小黑板上出示的幾個問題。姚老師的這節課教學思路是很清晰的。她能根據本班學生的實際,采取了切合于本班學生實際的教學方法,完成了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她的這節課沒有更多的點綴,我認為很樸實、得體。
任鳳蘭:聽了姚老師的這節課以后,我還得有個人的一些不成熟的想法。首先,姚老師安排的內容較多,顯得課堂上滿滿的,導致時間很倉促、緊迫,有時學生還沒有讀完課文,問題還沒有思考完,又在進行著下一個環節了,學生讀得較少,這樣,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就不太很突出。我想,要是姚老師能在這方面多注重以下,教學效果也許會變得更好些。
總之,這節課上得很不錯,值得我借鑒學習的也很多。
鄧利珍:姚老師這節課整體把握較好,能根據教材的特點精心設計教案,循序漸進,注意師生互動和課堂氣氛的調節,做到了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因材施教、因人施教,能面向全體,把握重點,是很成功的一節課。
李亮元:剛才大家對姚老師的這節課談得具體,很深入。這節課整體上來說是很成功的,這是大家的共同感受。我也覺得有少亮點值得我們學習:如課前的精心準備,課上的教學機智,師生互動,以及對差生的照顧等。但也有點小小的建議就是在解決重點問題是應多設置些懸念,多留點時間給學生思考;
經座談:大家一致認為姚曼曼老師的《賣火柴的小女孩》這堂公開課是很成功的。
賣火柴的小女孩教案范文 篇3
教學目標總目標:
1、能讀懂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學會3個生字,1個多音字,理解13個詞語;能用詞造句;會選擇破擇號的用法。
3、能給課文分段,寫出段意。
4、能發我與志火柴的小女孩比童年為題,寫一段話。
5、感受資本主義社會勞動人民的悲慘生活,激發愛社會主義祖國的思想感情。
課時目標:
學習生字,了解概況,理清思路,學習第一段。理解部分重點句。
教學重點:
理解句子含義 教學難點理解句子含義的方法
教學準備
朗讀磁帶,投影片。
教學簡程
一、揭題導入
1、簡介作者安徒生。
2、讀題,告訴我們什么?
二、初讀課文,聽錄音,要求:
1、劃出生字詞,寫出小節序號;
2、劃出不理解的詞句和不懂之處。
3、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情?
三、檢查預習情況
四、再讀課文,理清思路
五、學習第一段。
六、作業。作業本第一題。
練習設計
一、揭題導入
1、簡介作者安徒生。
2、讀題,告訴我們什么?
二、初讀課文,聽錄音,要求:
1、劃出生字詞,寫出小節序號;
2、劃出不理解的詞句和不懂之處。
3、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情?
三、檢查預習情況
1、劃出正確的讀音。
(1)、小女孩的一只(zh zh )拖鞋也沒有了,只(zh zh )好赤著腳。
(2)、她忘不了(le li o)今天是大年夜,而她卻為了生計不得(de d d i)不上街賣火柴掙(zh ng zh ng)錢。
2、區別組詞。梗( ) 蹣( ) 跚( )埂( ) 滿( ) 冊( )
3、課文講了(誰) (什么時候) (怎樣) (在何處) 的事。
四、再讀課文,理清思路。
1、課文是按( )( )( )的順序寫的。
2、指導分段,概括段意。五、學習第一段。指名讀,劃出不懂之處。
3、分析句子。
(1)、她從家里出來時,穿的。
A、大雪天穿大拖鞋頂用嗎?
B、這雙拖鞋是誰的?
C、她自己有沒有鞋?
(2)、這一整天,誰也沒有給過她一個錢。這個句子說明了。
(3)、雪花落在她的金黃的長頭發上,不過她沒注意到這些。
A、沒注意到這些中這些指( )。為什么沒注意到這些?
B 、說明 了( )。
(4)、他們頭上只有房頂,風還是可以灌進來。
A、這句話表面上是指( )。
B、含著的意思是說( )。
六、作業。
作業本第一題。
板書設計理解句子的含義:先理解句子的表面意思——理解句子含著的意思。
賣火柴的小女孩教案范文 篇4
教材簡析:
《賣火柴的小女孩》是丹麥著名作家安徒生的一篇童話作品。課文以火柴為線索,記敘了一個賣火柴的小女孩兒在大年夜凍死街頭的悲慘遭遇,揭露了當時社會的黑暗,表達了作者對窮苦兒童的深切同情。
學情分析:
課文的語言樸素自然,極其生動,文章的語句除了表面的意思外,還蘊涵著作者深切的同情、強烈的悲憤。由于小女孩兒的生活境況離現代學生生活較遠,學生難以理解。因此在讀中理解、體會非常重要。基于現實展開合理想象是學生難于把握的一個方面,教學中應致力于情境創設,挖掘學生豐富的想象力。
教學設計理念:
本文設計依據“以讀為本”“尊重個性”“自主合作”的理念,采用交流合作、集中反饋的教學方法,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充分放手讓學生通過自讀、自悟和合作學習來體會文章的思想內涵,以達到教與學的情感共鳴。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感受賣火柴的小女孩兒命運的悲慘,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激發對資本主義社會勞動人民悲慘遭遇的同情。
3、領悟作者基于現實展開合理想象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
學習小女孩兒五次擦燃火柴,從火柴亮光中看到的種種幻象,從而感受到小女孩兒的可憐與悲慘。
教學難點:
理解體會最后三個自然段中兩句含義深刻的話,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情導入,質疑課題
(一)教師激情導入:
同學們,你們愛讀童話故事嗎?都讀過哪些童話故事?
(《拇指姑娘》、《海的女兒》、《丑小鴨》)
那你們知道你們剛才喜歡的那么多童話故事是誰寫的嗎?恩,是的就是安徒生,那么跟隨老師來了解一下安徒生吧。
(二)簡介作者及時代背景
課件展示(安徒生,1805年4月2日—1875年8月4日,丹麥作家,詩人,一生寫過168篇童話,是世界上最優秀的童話大師,被譽為“童話之王”。他最著名的童話故事有《小錫兵》、《拇指姑娘》、《賣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鴨》和《紅鞋》、《海的女兒》、《皇帝的新裝》等。)
那么我們今天來學習他寫的另外一篇童話故事——賣火柴的小女孩
學習這課之前我們想先來了解一下安徒生為什么會寫這樣一篇童話故事的。課件展示。(《賣火柴的小女孩》是安徒生的代表作之一,發表于1846年。當時有個朋友要求他為一幅拿著一束火柴的窮苦小女孩的畫寫一篇童話。這幅畫使安徒生想起了自己母親的苦難童年。他的母親幼年討過飯。安徒生說:“媽媽告訴我,她沒有辦法從任何人那里討到一點東西,當她在一座橋底下坐下的時候,感到餓極了。她把手指伸到水里去,沾了幾滴水滴到舌頭上,因為她相信,這多少可以止住她的饑餓。最后,她終于睡過去了,一直睡到下午。”
二、齊讀課題,質疑課題
(一)齊讀課題,板書課題——《賣火柴的小女孩》
閱讀短文,思考這個故事發生在什么時候?
大年夜。
在這辭舊迎新的時刻,幸福的人家是怎樣一番情景?
跟著音樂閉上眼睛在腦海中想象……
那么現在我們一起來分享你腦中的大年夜的景象,你來說說看,不錯,場面描述真的真熱鬧,好,你在來說說。恩,大年夜對于我們來說是幸福快樂,開心幸福的日子。大家一起嬉戲打鬧,做年菜,貼對聯,放鞭炮,吃團圓飯,守歲,熱鬧非凡。
(二)小女孩的大年夜是如何度過的?
快速閱讀課文,思考以下問題:
這篇童話講了一個什么樣的故事?這個故事寫了哪幾部分?說說各部分的意思。(小組討論交流)
好,我們比一比哪一組同學回答最好,誰來說說看。恩,你們同意剛才他們的答案——同意。
好我們一起來一起看看吧。
課件展示(文章分層)
三、疏通內容,理解課文
(一)學習第一部分
1、找到描寫小女孩悲慘境遇的句子,說說你的體會。
2、讀下面的句子,同桌說說,互相理解。
有沒有同學找到的,好,你來說說看,還有沒有同學找到的,你們找的課真快啊,好,把你找到的告訴大家,恩恩,不錯,找的很準確呀,找完沒有,還有一個啊,那么這個留給這位同學,你來說說吧,不錯。我發現我們班的同學可真聰明呀!
課件展示剛才學生回答的內容
(二)學習第二部分
默讀5—11自然段,邊讀邊畫出小女孩一共擦了幾次火柴?每次分別都看到了什么?
這次我們自己快速閱讀課文,用筆做標注,留5分鐘給你們,開始吧。那么現在我們來看看你們的成果,誰先來回答,好,不錯。你來說說,他找的對不對?恩,看來大家對他的回答很滿意啊。不錯,文中還有沒有呢,既然有,那么誰還來說說呢,你們那么多人舉手,好吧,你來說說。他說的對嗎——對。還有嗎——有。那你來說吧,他回答的對嗎——對。下面我找個不舉手的,你來說說看看吧,他說的對嗎——對。既然對的為什么不敢舉手呢,再說了,即使不對也沒有關系嘛,重在開動我們的大腦,參與學習嘛。我們大家一起來回顧一下你們剛才的回答。
課件展示同學的回答(小女好悲慘的命運)
那么我這里有一個表格,不知道你們能不能填好,我給你們填好一個,那下面交給你們自己咯,加油呀。你們反應真快。我們看看他的答案,怎么樣,你們有意見嗎——沒有。你們可真棒呀,能較為準確找到問題的答案,以后我得向大家多多學習呀。在一起來溫習下吧
課件展示
(三)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1、課件展示
2、課堂練習
四、作業
1、展開想象,假如賣火柴的小女孩兒來到我們中間,你會說些什么?把你剛才想到的寫下來。
2、找安徒生的童話讀一讀。
賣火柴的小女孩教案范文 篇5
一、教學目標:
1.通過了解小女孩在大年夜凍死街頭的悲慘命運,喚起學生對小女孩及所有受壓迫的窮苦人的深切同情,對資本主義社會制度的憎恨,激發學生的愛心,學會關心他人、
2.掌握本課生字新詞。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握課文內容,
4.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并體會它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5.區別課文中事物和聯想的不同部分。體會作者由現實生活所展開地合理想象。
6.學習對比和想象寫法,體會這樣表達的效果。
7.激發學生閱讀安徒生童話的興趣。
二、教學重點:
1.從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種種幻象中體會她的悲慘生活,關注小女孩的命運。
2.從最后三個自然段的含義深刻的語句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難點:體會作者實虛結合的表達方式及表達的效果。
四、教法學法
(一)教師教法談話法、引導學生討論,啟發學生想象。
(二)學生學法自讀自悟、小組討論、感情朗讀。
五、課時安排:3課時
第一課時:導入、分段、讀講第一部分、
第二課時:讀講第二部分,第三部分
第三課時:講讀第三部分,分析主要句子
六、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今年的大年夜你們是怎樣過的?大年夜本來是很高興的,一家人在一起吃團圓飯,有雞、鴨、魚、蝦等好菜,在著名童話作家安徒生的筆下,卻有一個美麗的小女孩,大年夜有家難歸,在寒冷的街頭賣火柴。這節課,就讓我們走進那個風雪交加的大年夜。
{板書課題]
二.學習字詞
a.重點字:
兜 蜷 焰 烘 哎
梗 填 櫥 爍 魂
b.詞語解釋:
精致--質量很好。精,精巧,完美;致,精細,講究。
蹣跚--腿腳不靈便,走路緩慢,搖搖擺擺的樣子。
慈愛--仁愛,喜愛。這個詞一般用于長者對幼者。
[哆哆嗦嗦] 哆嗦:由于生理或心理上受到刺激而身體顫動。本課中的哆哆嗦嗦指饑寒交迫使小女孩渾身不住地顫抖。
三、整體感知,理清線索
1.自讀課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將課文讀正確,讀流利。
2.了解課文大意。(同桌交流)
思考:本文寫了什么內容?按什么順序寫的?
時間―――大年夜,一個下著雪的又黑又冷的晚上。
地點―――街上。
人物―――赤著腳的賣火柴的小女孩。
(本文寫的是在大年夜一個小女孩流浪街頭賣火柴,冷得幾次擦燃火柴,產生一次次幻象,最后凍死了的故事。
全文是按事情發展順序寫的。具體順序:賣火柴一一擦火柴——人死去)
3.按照故事的發展順序,把課文分成三段。
第一段(第1—4節):大年三十夜小女孩因為沒有賣掉火柴,不敢回家。
第二段(第5—11節):小女孩坐在墻角里,擦燃火柴取暖,展開了美好的幻想。
第三段(第12、13節):小女孩在大年三十夜凍死路旁。
四、讀后感想
小女孩的可憐
當時社會的黑暗
今天的幸福
五、中心思想
本文講了一個賣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凍死在街頭的故事,揭露了貧富懸殊的社會現實,表現了作者對窮苦人民的同情。
六、學習“賣火柴”這一部分內容
1.默讀思考:讀了這一段,體會到了什么?
(當時的天氣冷極了,小女孩生活窮苦,特別可憐。)
2.這一段中哪一句最能概括全段的意思?
(可憐的小女孩!)
“可憐的小女孩”,后面是一個感嘆號,這里寄托了作者對小女孩的無限同情。
從哪里看出小女孩可憐,貧窮?
(大年夜、下著雪、光著頭、赤著腳、破衣服、“這一整天,誰也沒買過她的一根火柴,誰也沒給過她一個錢”小女孩已餓了一整天。“她爸爸會打她的”、“家里跟街上一樣冷”從這里可以看出小女孩家里沒有溫暖,沒有人疼愛她,小女孩很可憐。)
3.重點解析
“因為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這個。”
課文一開始點明這個特定的時間。加上“可”更加強調忘不了。
4.指導朗讀。
大年三十夜,小女孩因為沒有賣掉火柴,不能回家。
小女孩是多么可憐,值得同情。在朗讀的時候要讀出這種感情。
七、作業設計
預習第二,第三部分
第二課時
一、復習舊課
故事內容
段意;
(板書:賣火柴 擦火柴 人死去)
二、學習“擦火柴”這一部分內容
1.自由讀第一次擦火柴部分。
(l)思考:為什么會出現火爐的幻景?
說明她冷,渴望溫暖,所以會出現大火爐的幻景。
(2)指導朗讀:通過朗讀來理解句子。
a.天冷極了,“她的一雙小手幾乎凍僵了。”
“凍僵”可以看出她冷的程度,要突出。
b.這時她心里產生了什么愿望?
渲染:“她多么需要溫暖啊”,于是她想,“啊,哪怕一根小小的火柴,對她也是有好處的!”非常肯定的,可見她冷的程度,因此這句中的“小小的”“有好處的”要強調。
c.從“她敢嗎?”到“她終于抽出一根”這又說明什么?(她太冷了也顧不得了)朗讀時這兩句話后面停頓要長些,有一個思想斗爭的過程。
d.下面,火柴燃起來了。
要讀得歡快些。因為在這一瞬間,小女孩忘掉了眼前的饑餓和寒冷的痛苦.
e.“簡直”要強調。
(3)在幻想中是這樣的溫暖、舒服,然而當火柴滅了以后,又是怎樣的情景呢?
幻想中這樣溫暖,現實中是這樣寒冷,通過幻想更襯托出小女孩的冷。
(4)朗讀全節
2.其他幻景
剛才學習這一段用的是“讀——想——讀”的方法,先讀課文,弄清寫了什么?再抓重點詞,為什么這樣寫?說明了什么?用這樣的方法學習其他幾次擦火柴出現的幻景部分。
小組討論學習,完成表格。
第幾次擦燃火柴
幻景
原因
說明
結束后的現實
第一次
火爐
寒冷
渴望溫暖
火柴滅了火爐不見了
第二次
烤鵝
饑餓
渴望食物
烤鵝不見了
第三次
圣誕樹
孤獨
渴望快樂
圣誕樹不見了
第四、五次
奶奶
痛苦
渴望幸福
跟奶奶飛走了
a.第二次幻想
(1)思考:在小女孩的第二次幻想中,那烤鵝的肚子里,為什么要填滿蘋果和桔子;又為從盤子里跳下來,背上插著刀和*,蹣跚地一直向她走來?
(餓得厲害,馬上就可以吃)
(2)從“一堵又厚又冷的墻”使你聯想到什么?
(例話:墻那邊一定是富人家,屋里面燒著火爐,暖和和的,他們正圍著桌子共進晚餐,桌上是豐盛的菜肴,貧富是多么不同,如同隔著一堵又冷又厚的墻,墻里外兩個世界。)
b.當她第三次擦燃火柴時
(1)圣誕樹,我們中國過春節,西文許多國家過圣誕節。他們的大年三十夜就是圣誕節的前一天晚上。過圣誕節,有錢的人家即點起漂亮的圣誕樹,圣誕樹上點上許多蠟燭,掛著玩具畫片,有時還會有人扮圣誕老人,送給孩子們許多禮物。在圣誕樹下,孩子們感到快活極了。而像小女孩這樣窮的人家是不會有這漂亮的圣誕樹的,所以她只能是在想象里看到。還不能直接看到,只能是透過玻璃門遠遠地看著。
(2)想象性片斷描述。
課文上先說“她坐在圣誕樹下”,后來說她“向畫片伸出手”,從“坐著”到“伸出”,這里有哪些動作課文沒有寫出來,你能想象到嗎?在說的過程中,最好能用上“翠綠的”“明晃晃的”“在向她眨眼”。
(3)而當火柴滅了以后,她想的又是什么呢?(“有一個什么人快要死了”)
(4)因為她那唯一疼她的奶奶活著的時候告訴她的”,如果請你分析這個句子,說說其中表現奶奶愛她的字眼是什么?(唯一、疼她、活著的時候)
c.第四次幻想
(1).她看到奶奶為什么叫起來?她對奶奶說什么?
奶奶是唯一疼她的親人,所以一看到奶奶“情不自禁地”, “急切地”祈求奶奶把她帶走,因為在這兒她再也活不下去了。
(2)現在,假如你們就是小女孩,當那么溫和,那么慈祥的奶奶出現再你的眼前時,你是怎樣的情不自禁地叫起來,又是怎樣急切地祈求奶奶把你帶走。(通過擔當角色,把學生帶人課文描寫的情境。)
d.第五次幻想
為了把奶奶留住,她趕緊又擦火柴,這回不是一根,而是一整把,這是她最后一次擦火柴了。
(1).在小女孩的幻想中,奶奶怎么疼她,把主要的動詞畫下來;(“抱起來”“摟在懷中”“飛走了”)
(2)..現在請你們抓住這幾個動詞,想象一下,奶奶見到小孫女會怎么疼她,先怎樣,后怎樣,小女孩又會對奶奶訴說什么?
看圖、想象、描述。
(3)指點:結合朗讀指導,
盡管安徒生爺爺用沒有......,沒有......,也沒有......來表達女孩臨前的美好幻想,但她真的能和奶奶飛到那兒去嗎?在十九世紀,那樣的地方,世界上有嗎?在人間,窮人和窮人的孩子,活著生活中就是寒冷、饑餓、痛苦;只有死了,才沒有寒冷,沒有饑餓,沒有痛苦。因此小女孩飛向那里,實際上是向死亡走去。光明只不過是那火柴頭上燃起的一點微弱光亮,周圍依然是一片黑暗,這快樂只是和已經死去的唯一的奶奶抱在一起,這又是多么的可憐、可悲,所以不能用歡快的語調讀。那“沒有寒冷,沒有饑餓,也沒有痛苦“意味著走向死亡。
速度要慢,朗讀時既要把小女孩對美好生活的渴求表達出,又要讀出這只不過是美好的幻想,把這種凄涼和悲慘讀出來
△ 朗讀示范。
△ 齊讀。
3.小結
因為冷才出現火爐,因為餓才出現烤鵝,因為孤獨才出現圣誕樹和奶奶,這些幻想都隨火柴的熄滅而消失,使本來就痛苦的小女孩更加痛苦,這一段主要寫小女孩的幻想和產生這些幻想的原因,反映了小女孩對美好生活的追求,顯示了生活的痛苦和命運的悲慘。
特點:越是幻想美妙,越感到現實的悲慘。美妙的幻想,悲慘的現實。
三、學習“小女孩死去”這一部分內容
1.讀后思考。
(l)這一段主要寫了什么?
(2)作者為什么要用“兩腮通紅,嘴角帶著微笑”,寫小女孩死去的神態?
(3)怎樣理解“她曾經多么幸福,跟著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寫小女孩死去的神態,證明她是在幻想、幸福與歡樂中死去,這就使幻想與現實形成了鮮明而強烈的對比,再加上“大年夜”這本應得到的歡樂和幸福,更增強了這種對比效果,加深了人們對女孩的同情,啟發人們深思。)
2.指導朗讀。
小女孩凍死了,我們對她寄予了無限的同情和憐惜。讀這一部分,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融入自己的感情,深情地讀出來。
第三課時
一、總結全文的“冷”
因為是凍死,課文中寫“冷”得很多,請你從課文找一找含有“冷”的詞語或句子。板書:
天冷極了
天又黑又冷
小女孩又餓又冷
更冷了
家里和街上一樣的冷
一堵又厚又冷的
人情的冷:
*這一整天,誰也沒買過她一根火柴,誰也沒給過她一個錢。
*她不敢回家,因為她沒賣掉一根火柴,沒掙到一個錢,爸爸一定會打她的。
*“她想給自己暖和一下。”人們說。
寒冷的天氣冷漠的社會
冰冷的寒風 冷酷的世界
,深化主題:天氣寒冷,雪地冰冷,寒風尖冷,但更冷的是這冷漠的世界,是這冷酷的社會。
(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的黑暗和冷酷)
△ 從小女孩的在舊年的大年夜凍死的悲慘遭遇,我自然地想到我國唐代詩人的兩句詩。
提示小黑板:
“朱門酒肉臭,
路有凍死骨。”
釋:朱門:指做官的有錢的人家。下面的意思懂嗎?
這句詩非常著名,它是封建社會貧富不均的縮影。從賣火柴的小女孩想到這兩句詩,又從這兩句詩想到賣火柴的小女孩,說明不僅我國封建社會是這樣,當時的丹麥王國也是這樣。在今天的世界上還有許許多多的窮苦的大人、小孩正生活在寒冷、饑餓,和痛苦的人,讓全世界的大人、兒童都生活在沒有寒冷,沒有饑餓,也沒有痛苦的光明、美好的社會里。
二、理解句子的含義:
提示:這些含義深刻難理解的句子①要充分朗讀課文②要抓住重點詞語,理解他的字面意③聯系上下文,體會其中的含義,也就是說明白作者這樣寫的目的,即要說明什么?表達什么?揭露什么?
(1). 可憐的小女孩!她又冷又餓,哆哆嗦嗦地向前走。雪花落在她的金黃的長頭發上,那頭發打成卷兒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麗,不過她沒注意這些。每個窗子里都透出燈光來,街上飄著一股烤鵝的香味,因為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這個。”(她沒注意什么?她“忘不了”什么?為什么要這樣對比著寫?)
提示:小女孩沒注意的是她美麗的金發,她忘不了的是大年夜。美麗的金發上落著潔白的雪花,確實很美,但她顧不了這些,因為饑餓寒冷纏繞著她,她更需要的是溫暖與食物,尤其是大年夜,這是人們盼望的一年中最歡樂最美好的日子。這樣對比著寫可以看出小女孩對美好生活的渴望,突出了小女孩的冷、餓、生活的悲慘,說明那個社會多么的不合理。
(2).這是一道奇異的火光!
“奇異”就是不同一般的。
這道“奇異”的火光,使小女孩看到暖烘烘的大火爐,得到了短暫的溫暖和滿足。在這雪花漫天飛舞的“又冷又黑的晚上”,這對于一個“赤著腳”、“一雙小腳凍得青一塊紫一塊”、“蜷著腿縮成一團”、“一雙小手幾乎凍僵了”的小女孩來說,實在是非常可貴的。
(3)她趕緊擦著了一整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
對小女孩來說,這世界上沒有光明,沒有溫暖。奶奶的出現使她無比留戀。她清楚地知道,火柴一滅,慈愛溫和的奶奶就會不見的。所以,她不顧一切,“趕緊”擦著了“一整把”火柴。
這句話反映了小女孩對美好生活的強烈向往,也反襯了當時社會現實的冷酷。
(3)她們倆在光明和快樂中飛走了,越飛越高,飛到那沒有寒冷,沒有饑餓,也沒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這是小女孩的幻想,說明小女孩在那個現實世界中只有寒冷、饑餓和痛苦。要想“沒有寒冷,沒有饑餓,也沒有痛苦”,只有推翻那個人剝削人的社會制度。
(4)“第二天清晨,這個小女孩坐在墻角里,兩腮通紅,嘴上帶著微笑。她死了,在舊年的大年夜凍死了。”(小女孩既然凍死的,為什么還“兩腮通紅,嘴上帶著微笑”?)
提示:這是因為小女孩曾在幻想中感到自己的靈魂飛到了“沒有寒冷,沒有饑餓,也沒有痛苦”的天國去了。她就是在這樣美好的幻想死去的,所以“兩腮通紅,嘴角帶著微笑”。
(5)“誰也不知道:她曾經看到過多么美麗的東西,她曾經多么幸福地跟著她的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這句話是什么意思?把他放在全文結尾有什么意思?)
提示:這句話的意思是小女孩凍死了,但誰也不知道小女孩曾經懷著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幻景中看到過溫暖的大火爐、噴香的烤鵝、美麗的圣誕樹,慈愛的奶奶,在幻想中和奶奶一起飛向天國去尋找那“沒有寒冷,沒有饑餓,也沒有痛苦”的生活。
把他放在全文的結尾使我們感到小女孩死前是那樣的向往美好的生活,但她只能在幻景中看到她想要得到的東西,而結局卻是凍死街頭。美麗的幻景與冷酷的現實形成鮮明的對比,更使我們痛恨那個罪惡的資本主義社會,對小女孩的不幸遭遇深切的同情。
三、難點講解
1.課文幾次提到“大年夜”,在什么情況下提到的?體會它的作用。
提示:課文三次提到“大年夜”,第一次是在文章一開頭,寫小女孩在“大年夜”出去賣火柴;第二次是寫小女孩又冷又餓,哆哆嗦嗦地走在街上,看著別人家窗戶透出的燈光,聞著烤鵝的香味,心里忘不了這是“大年夜”;第三次是寫小女孩在“大年夜”凍死在街頭。
課文三次提到“大年夜”,這是給故事安排的特定時間、特定的環境。更突出了小女孩的悲慘,更引起人們對她的同情、憐憫。
2.孩擦了五次火柴,出現了四次幻象。作者把現實同幻覺有機地糅合在一起,在鮮明的對比中使我們認識了舊制度的不公平、腐敗與丑惡。
3.、童話:兒童文學的一種體裁,它運用豐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張等表現手法,通過有趣的情節,來說明一個道理
四、作者簡介
安徒生,19世紀丹麥著名的作家,一生為孩子們撰寫了168篇童話,
被稱為“世界童話之王”。他家境貧寒,14歲開始自謀生計。他的童話愛憎分明,想象力豐富,構思巧妙,情節生動。他的作品超越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100多年過去了,仍在世界各國流行。《堅定的錫兵》《拇指姑娘》《皇帝的新裝》《人魚公主》等,你讀過了嗎?
五、作業設計
寫一篇讀后感,把自己的真實感受寫出來。
六、板書設計
賣火柴的小女孩
賣火柴(窮苦生活)
火爐——冷
烤鵝——餓
擦火柴 (渴望幸福) 圣誕樹——沒歡樂
奶奶——沒幸福
凍死街頭(悲慘結局)
賣火柴的小女孩教案范文 篇6
教學目標:
1、掌握本課生字新詞,從理解重點詞句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體會作者由現實生活所展開地合理想象。
3、能理解課文思想內容,感受賣火柴小女孩命運的悲慘,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4、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1、從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種種幻象中體會她的悲慘生活和作者想象的合理。
2、從最后三個自然段的含義深刻的語句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1、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里蘊含著的意思,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課時安排:
3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同學們,過大年夜是我們中國傳統節日,一家人在一起吃團圓飯,有雞、鴨、魚、蝦等好菜,大家生活在這里是幸福的,但在沙俄統治下的俄國人民卻過著悲慘的生活,有一個小女孩,她在大年夜還要在街上賣火柴,你們想知道她在街上賣火柴發生了什么事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安徒生的童話《賣火柴的小女孩》。
二、學習生字新詞
1、檢查自學情況,指名讀生字,師生正音。(略)
三、初步理解課文內容
(一)、學生邊聽課文錄音邊看課文邊思考:
1、課文幾次提到“大年夜”,在什么情況下提到的?體會了什么?在文中
畫出相關文段。
(課文三次提到“大年夜”,第一次是在文章一開頭,寫小女孩在“大年夜”出去賣火柴;第二次是寫小女孩又冷又餓,哆哆嗦嗦地走在街上,看著別人家窗戶透出的燈光,聞著烤鵝的香味,心里忘不了這是“大年夜”;第三次是寫小女孩在“大年夜”凍死在街頭。)
2、畫出你閱讀中印象深刻的句子,你怎樣體會句子的含義?并學會提問題。
(老師相機點撥,學生自由交流、匯報)
(1)“雪花落在她的金黃的長頭發上,那頭發打成卷披在肩上,看出去很美麗,不過她沒注意這些。每個窗子里都透出燈光來,街上飄著一股烤鵝的香味,因為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這個。”
(她沒注意什么?她“忘不了”什么?為什么要這樣對比著寫?)
小女孩沒注意的是她美麗的金發,她忘不了的是大年夜。美麗的金發上落著潔白的雪花,確實很美,但她顧不了這些,因為饑餓寒冷纏繞著她,她更需要的是溫暖與食物,尤其是大年夜,這是人們盼望的一年中最歡樂最美好的日子。這樣對比著寫可以看出小女孩對美好生活的渴望,突出了小女孩的冷、餓、生活的悲慘,說明那個社會多么的不合理。
(2)“第二天清晨,這個小女孩坐在墻角里,兩腮通紅,嘴上帶著微笑。她死了,在舊年的大年夜凍死了。”
(小女孩既然凍死的,為什么還“兩腮通紅,嘴上帶著微笑”?)
這是因為小女孩曾在幻想中感到自己的靈魂飛到了“沒有寒冷,沒有饑餓。
賣火柴的小女孩教案范文 篇7
一、活動目標
(一)認知目標
1、通過欣賞故事,幫助幼兒回憶故事內容和故事中人物的對白,進一步激發幼兒的同情心和對美好人生的向往,培養幼兒思維的跨躍性和發散性。
2、要求幼兒按故事情節發展分角色表演,培養幼兒思維的嚴謹性、兼容性、靈活性和敏銳性。
(二)情感目標
通過看動畫,聽錄音,學習表演人物的表情變化,培養幼兒情感的豐富性。
(三)人格目標
鼓勵幼兒在表演中大膽探索,互相合作,培養其合作性、高自控性、獨創性和自主性。
二、活動準備
1、知識經驗準備 幼兒已欣賞《賣火柴的小女孩》這個童話故事,并熟悉和掌握故事的內容,且有一定的表演基礎。
2、物質準備 配本童話故事VCD、錄音、角色圖片,漢字(對白)條、頭飾、掛牌、表情娃娃、表演服裝、道具等。
3、環境的準備 活動室內布置圣誕節、新年氣氛。
三、活動過程
(一)欣賞故事
1、引出故事名稱,出示字條“賣火柴的小女孩”。
2、看故事VCD,提出要求。
師:請小朋友邊看邊回憶可憐的小女孩是怎樣度過圣誕夜的。
(二)引導幼兒回憶人物對白,抓住各角色的特征。
1、出示各角色對白的漢字條,幼兒點讀。
2、講述和分析各角色特征,并在旁白和對話前貼上表情娃娃,進一步激發幼兒的同情心。如:小女孩:有誰來買我的火柴?(哀求的語氣)
3、有表情地表現人物對話,再次練習。
(三)學習表演故事
1、準備階段。
幼兒自由交談,議論怎樣演,教師可適時參加幼兒的交談,確定角色的分配人選。
2、預演階段。
①根據幼兒自己選定的角色,讓幼兒根據自己對故事和角色的感受,先自己嘗試表演。
②教師以集體(小組)或個別輔導形式教幼兒用表情、動作來表演各角色。
重點表現小女孩饑寒交迫的感覺以及她劃亮火柴,對美好事物的憧憬。
(四)觀看表演
1、創設情境 布置舞臺,根據演出需要,穿好服裝,拿好道具。
2、以抽簽的方式決定參加表演的人員。觀眾可邊觀看表演,邊跟著演員做動作和表情。
四、各領域滲透
藝術:開展手工制作活動,師生共同參與《賣火柴的小女孩》的表演服裝和道具的制作。
社會:開展“愛心捐款”活動。
五、生活中滲透 利用戶外活動或下午游戲時間,讓幼兒多次實踐,使幼兒有機會參加表演,有機會進行觀后的講述或表演后的講述,并嘗試表演不同的角色。
六、環境中滲透
1、組織表演服裝和自制道具的作品展覽。
2、布置愛心捐款“鳴謝欄”。
七、家庭中滲透
1、建議家長多向幼兒講述以“關心別人”、“幫助別人”、“獻愛心”等為主題的新聞報道或事件。
2、建議家長選擇兒童表演方面的電視節目,陪同幼兒觀看。
八、活動評價
賣火柴的小女孩教案范文 篇8
教學過程 :
1、談話導入 :
安徒生曾經說過這樣一段話:擁有生命是幸福的,只要你擁有健美的心靈,什么樣的厄運也不能奪走你的幸福。那么,應該說,只要活著,就能體會到幸福的存在,可是在《賣火柴的小女孩》中,卻在這樣一段話(出示):“誰也不知道:她曾經看到過那么美麗的東西,她曾經多么幸福地跟著她的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過渡):這一切都是真實的嗎?小女孩看到什么美好的東西會使她感到那么幸福呢?
2、品讀,感悟。
⑴聽老師讀第二段,(讀時課件演示)學生思考:小女孩心中,幸福是什么?
⑵學生交流,得出結論:是因為小女孩擦燃火柴,在幻想中得到了火爐,烤鵝,圣誕樹,最重要的是,她還見到了親愛的奶奶。
⑶(出示課件)為什么小女孩覺得有一個溫暖的火爐就是幸福的?請大家輕聲讀第5自然段,聯系上下文,抓住含義深刻的句子,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⑷四人小組交流學習成果。
⑸全班交流,綜合意見。
抓住重點句,進行感悟:
①“這是一道奇異的火光。”
含義:因為她寒冷難忍,在迷迷糊糊中把一根火柴的光看得非常神奇,把一根火柴的熱看得非常溫暖。
②“她坐在那兒,手里只有一根燒過了的火柴梗”
含義:小女孩在幻景中是那么溫暖,但是回到現實中,包圍她的只是這寒冷、漆黑的夜晚。
③“她敢從成把的火柴中抽出一根來……來明暖和暖和她的小手嗎?她終于抽出了一根。”
含義:火柴是用來維持生計的,平日肯定舍不得用一根,但是她實在是被凍死了,課文有一句:“她的一雙小手幾乎凍僵了”說明了這一點。
⑹由于難忍的寒冷,小姑娘幻想得到火爐,那么她為什么會幻想到噴香的烤鵝呢?(課件出示)小組合作學習,一人朗讀,其他同學先聽,然后聯系實際說說體驗,討論從這段話中,你又領悟到了什么?你能不能補充板書呢?
要點:①富人和窮人的生活差別是那么大,當窮人還在忍饑挨餓時,富人卻能在布置精美的餐桌前享用豐盛的圣誕大餐。
②小女孩眼前只是一堵又厚又冷的墻,冷酷的現實,隔絕了她和美好的`幻想,當小女孩回到現實中來時,只會更加痛苦。
⑺雖然幻想消失后,現實只會讓人更加痛苦,但是小女孩仍然無法抑制內心對幸福的渴望,她一次又一次地擦燃了火柴。請同學們自己讀讀第二段剩下的部分,再仔細想想:這四次幻想中,給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哪一次?為什么?
反復引讀,細細品味。
⑻小女孩5次擦燃火柴,在感情上有變化嗎?請五位同學分別讀五次擦火柴的過程,其他同學找一找,劃一劃,你是從哪些詞句中體會到的。(第一次:敢從成把的……終于……,說明內心很擔心;第三次:趕緊……整把……,說明毫不猶豫)感情一次比一次強烈,比起溫暖、食物、快樂,她更渴望的是見到奶奶,更渴望親人的關愛。
⑼學到這里,你們明白了小女孩“新年的幸福”是指什么?(在新年的第一天,就已跟著她的奶奶走了,被凍死了)
進一步引導點拔:為什么明明死了,卻要說她是“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了”?為什么凍死了,嘴角還帶著微笑?(教師可作適當提醒:小女孩活在人世時有哪些不幸?)
學生總結:小女孩活在人世遭受著饑餓、寒冷、他人的欺負;得不到親人的疼愛;沒有快樂和幸福。她這樣痛苦地活著還不如死了幸福,死了可以擺脫痛苦。
⑽品讀感悟:當作者寫到小女孩在舊年的大年夜凍死時,當他寫下兩個幸福時,他的心情會怎樣?
請同學們把你們體會到的讀出來。
⑾作者為什么不直接抒發這種同情、不滿的感情呢?
①引導:比較句子:(出示)誰也不知道,她曾經多么痛苦,她是在除夕夜里被活活凍死了。
讓學生與課文中的句子朗讀比較,結合生活經歷體會課文結尾的好處。
②學生小結:這樣的結尾更讓人回味沉思。幸福與不幸形成強烈的對比,更能表達作者的同情之一心,更突出了小女孩的悲劇命運。電視鏡頭中常常用大笑、狂笑來表達強烈的不滿、悲苦等場面,讓人覺得更悲傷。“以喜寫悲悲更悲”
③介紹“含淚的微笑”及代表作家歐。亨利的代表作《麥琪的禮物》
3、補充故事。
為大家介紹一個真實的“賣火柴的小女孩”。她與課文中的小女孩相隔半個世紀,來自于西門子公司駐中國的代理拉貝1919年短暫回國期間寫下的日記。那時的德國已由皇帝專制改良到共和制,局勢動蕩,社會災難深重。那個賣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也就是在這種背景下發生的。(故事略)比較兩個故事,說說你發現了什么。
⑴比較兩個小女孩的命運,說說感想。
⑵介紹寫作知識:老師總結:原原本本的生活見聞是不加任何想象、聯想的,知道什么寫什么,見到什么寫什么;而在童話寫作中就不一樣了,作者要使所反映的人物故事具有感染力,就要深入人物的心理,置身于人物的生活境遇中進行充分的想象補充,從而將故事表達得更為合情合理,更富于真實感。
4、拓展練習。
⑴《賣火柴的小女孩》深受各國小朋友的喜愛,其中小女孩四次幻想更是全篇的精華。回家后將部分內容講給弟弟妹妹聽。
⑵閱讀你喜歡的安徒生的其他作品,寫一篇讀后感,課后小組交流。
⑶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如漫畫、作文、錄音采訪等來表現:我和爺爺(爸爸)比童年。
⑷關注世界,從各種媒收集資料,尋找21世紀“賣火柴的小女孩”。
賣火柴的小女孩教案范文 篇9
教學目標: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了解課文內容,理清文章的脈絡。
3、初步體會窮苦女孩的悲慘生活。
教學重點、難點:找出感受深刻的句子,初步體會小女孩悲慘的生活。
教學準備:教學課件
教學課時:三課時。
第一課時教學過程
一、圖片導入,引出課題
導入語:〔出示小女孩死去的圖片〕同學們,請看這張照片:在新年的太陽升起來的時候,一位小女孩坐在墻角里,她兩腮通紅,嘴上帶著微笑,但是她已經凍死了,手里還捏著一把燒過了的火柴梗。如果此時你發現了她,你會說什么?(學生自由發言)
師:同學們你們真有愛心、同情心,但是在十九世紀的丹麥,就在這小女孩去世的第二天清晨,當人們發現她時,卻只說了這樣的話……〔出示句子:她想給自己暖和一下…… 人們說。〕從這樣的話語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師: 在這樣冷漠無情的環境下生活,小女孩是多么不幸啊!今天我們就一起去讀她的故事。(師板書課題)生齊讀:賣火柴的小女孩。
二、簡介作者及故事背景
師:有同學看過這個童話故事嗎?你了解它的作者嗎?(生答)
師課件出示:安徒生:1805生于丹麥。父親是個窮鞋匠。他一生共寫了168篇童話和故事。他的作品被譯成80多種語言。被譽為“世界童話之王”。他的最好的童話膾炙人口,到今天還為世界上眾多的成年人和兒童所傳誦。如《賣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鴨》《《皇帝的新裝》等。
《賣火柴的小女孩》寫于1845年,當時丹麥已經淪為英國的附庸。丹麥人民在本國統治階級和英國資產階級的雙重壓迫下境況十分悲慘,社會出現尖銳的階級矛盾。賣火柴的小女孩就是當時社會窮苦人民的寫照。故事中的大年夜是指圣誕節的夜晚。
過渡語:看來,我們要體會“世界童話之王”筆下的精彩,真得好好研讀課文了。趕緊打開課文吧。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師: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注意生字詞的讀音,有拿不準的字詞可以隨時請教老師或同學。邊讀邊想課文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生讀文,概括主要內容。
師:這個故事內容很豐富,學習這樣篇幅較長的文章,我們可以分幾部分來理解。請同學們快速的瀏覽課文,想一想,本文先寫什么,接著寫什么,最后寫什么?
(先寫大年夜的晚上,一個光著頭、赤著腳的小女孩在大街上賣火柴;再寫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看到的種種幻象;最后寫小女孩被凍死在街頭。)
(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相應內容。)
師:這樣我們就把課文分成了三部分,本節課你愿意先學習哪部分?能說說理由嗎?(同桌先互相說說,再自由發言。)
引導體會:第一部分是后面內容的鋪墊,扎實學習第一部分,才能為重點內容打好基礎。
四、品讀感悟,體會情感。
師:同學們讓我們先研讀第一部分,邊讀邊體會,在你感觸最深的地方,勾一勾、劃一劃,還可以在旁邊寫些感受。
生自學課文第一部分,邊讀邊劃。
交流。(師根據學生回答內容適當板書。)
師指導理解兩次提到“大年夜”的含義:兩句話表達的意思相同嗎?
(后一句比前一句表達的感情更強烈。)
師:同學們可以想想我們自己,你的大年夜是怎么過的?(生交流)
過渡語:你們的新年充滿著歡歌笑語,是那么豐富多彩。你們真是太幸福了,這些場景對于像賣火柴的小女孩這樣的窮苦孩子來說簡直是奢求。同學們讓我們打開想象的閘門,在頭腦中再現那個沒有歡笑的大年夜。
師:當古老的丹麥城籠罩在夜色中,當那些富商們圍坐在自己家的火爐前面,吃著可口的美餐,歡度圣誕節的時候,那個可憐的小女孩在干什么呢?你們看到了嗎?(生自由交流)
師:這樣的語句應該用怎樣的感情去讀呢?(同情,可憐,無助)
師:讀給你的同桌聽聽,看看能打動他嗎?(同桌讀)
師:看見你們讀得津津有味,老師也想分享一下,誰愿意讀給大家聽聽?
(課件出示圖片和文字,引導學生讀課文。)
師:小女孩和我們的年齡相仿,但她的大年夜過的是何等凄苦悲涼呀。此時此刻,如果圣誕老人真能滿足我們一個愿望的話,你最想幫小女孩做什么?(生自由交流)
五、小結。
你們真是太善良了,可大家都知道,這些東西對小女孩來說,都不可能擁有。是呀,小女孩真的是太可憐了,作者在字里行間無不透露著對小女孩悲慘命運的同情和愛憐。處處打動著我們的心。下節課我們將再一次走進課文,在火柴一次次燃燒和熄滅中去感受小女孩的可憐和悲慘。
這節課就上到這,同學們再見。
六、板書設計
賣火柴的小女孩
賣火柴
大年夜 擦燃火柴 可憐 悲慘
凍死街頭
賣火柴的小女孩教案范文 篇10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復述故事,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3.理解課文內容,感受賣火柴小女孩命運的悲慘,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同學們一定都讀過童話故事,那你們當中有沒有誰知道“安徒生”呢?這是一位被稱為“世界童話之王”的丹麥著名的作家。他一生寫了160多篇童話。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他的一篇著名童話《賣火柴的小女孩》。
二、整體感知,理清線索
1.自讀課文。讀前設問:本文寫了什么內容?課文寫作順序是怎樣的?
2.集體交流。
(板書:賣火柴擦火柴凍死)
三、學習“賣火柴”這一部分內容
1.默讀思考:讀了這一部分,你都知道了什么?體會到了什么?著重體會細節描寫的作用。
(1)對小女孩的鞋的細節描寫。
(說明她窮得連鞋都穿不起,男孩拿鞋跑說明她被人欺負。)
(2)雪花……看上去是那么美麗……
(說明小女孩是一位美麗的小姑娘,但是她卻貧窮,又冷又餓,根本沒人注意到她的美麗。)
(3)街邊的房子里都亮起了燈光,窗子里還傳出了笑聲。
(作者運用對比的方法告訴人們,那個社會是多么不平等,有的人富有,有的人流浪街頭。)
(4)天漸漸黑了,街上的行人越來越少,最后只剩下小女孩一個人了。
(這樣寫能進一步烘托出女孩的可憐與孤獨。)
3.指導朗讀。
小女孩是多么可憐,多么讓人同情。在朗讀的時候要讀出這種感情。
4.小結。
四、布置作業
1.抄寫詞語。
2.朗讀課文,進一步體會感情。
第二課時
一、學習“擦火柴”這一部分內容
1.默讀思考:課文寫了小女孩幾次擦火柴,各出現了什么幻景?
(完成課后1題)
自由讀描寫第一次擦火柴的部分。思考:為什么會出現火爐的幻景?她敢從成把的火柴中抽出一根來擦燃嗎?
(她不敢隨便取,因為火柴是他們家生活的依靠,但她實在冷得受不了,終于抽出了一根,進一步說明她冷,渴望溫暖,所以會出現大火爐的幻景。)
2.小組討論學習,完成表格。
擦燃火柴現實幻景情感
第一次寒冷火爐渴望溫暖
第二次饑餓烤鵝渴望食物
第三次痛苦圣誕樹渴望快樂
第四、五次孤獨奶奶渴望幸福
3.小結。
因為冷才出現火爐,因為餓才出現烤鵝,因為孤獨才出現圣誕樹和奶奶,這些幻想都隨火柴的熄滅而消失,使本來就痛苦的小女孩更加痛苦,這一段主要寫小女孩的四次幻想和產生這些幻想的原因,反映了小女孩對美好生活的追求,突出了生活的痛苦和命運的悲慘。
4.指導朗讀(讀出小女孩生活的痛苦和命運的悲慘)。
二、學習“小女孩凍死”這一部分內容
1.讀后思考。
(1)這一段主要寫了什么?
(2)作者為什么要用“臉上放著光彩,嘴角露著微笑”寫小女孩死去的神態?為什么要寫明是在平安夜凍死的呢?理解:“小女孩凍死在墻角,她臉上放著光彩,嘴角露著微笑”這句話的含義。
(寫小女孩死去的神態,證明她是在幻想的幸福與歡樂中死去,這就使幻想與現實形成了鮮明而強烈的對比,再加上平安夜里本應得到的歡樂和幸福,更增強了這種對比效果,加深了人們對女孩的同情,啟發人們深思。)
2.指導朗讀。(小女孩凍死了,讀出我們對她的無限同情和憐惜。)
三、拓展延伸
討論:
(1)如果小女孩生活在今天,她會死嗎?為什么?
(2)如果今天小女孩來到了我們這里,你會怎么做,怎么說?
結合自己的生活,談一談你的感受。倡導同學們都要有愛心,如果大家都伸出友愛的雙手,彼此關愛彼此幫助,這樣,我們的世界會更美好。
四、布置作業
1.抄寫本課生字、詞。
2.結合課后選做題:你想對小女孩說點什么?把它寫下來,也可以給小女孩寫一封信。
五、復述故事,背誦片段
賣火柴的小女孩教案范文 篇11
第一課時
一、簡介作者,導入新課
1.板書課題,啟發談話。
你們讀過安徒生的童話嗎?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丹麥童話作家安徒生的著名童話《賣火柴的小女孩》。
2.簡介時代背景及作者
安徒生(1805—1875),世界著名童話作家,被稱為“世界童話之王”。創作了168篇童話故事。他的童話愛憎分明,想象力豐富,情節生動。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從題目上你知道了什么?
2. 自學生字、新詞。
3.思考討論:課文講了一個什么故事?按什么順序寫的?小女孩幾次擦燃火柴?都看到了什么?
(課文講了在大年夜一個小女孩流浪街頭賣火柴,五次擦燃火柴,五次產生幻象,第一次看到了大火爐,第二次看到了烤鵝,第三次看到了美麗的圣誕樹,第四次看到了奶奶,第五次看到了奶奶抱著她飛走了。小女孩最后凍死在街頭。全文是按事情發展順序寫的。)
4.按事情發展順序提煉小標題
(1)悲慘生活 (2)美好幻象 (3)凍死街頭
三、學習“悲慘生活”部分
1.默讀思考:讀了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體會到了什么?
(時間:大年夜,地點:大街上,天氣:冷極了。一幅悲慘、凄冷的景象。)
2.作者在描述小女孩生活情況的時候,著力抓住一些細節描寫。讀讀這部分內容,想想這些細節描寫的作用是什么?
3.交流(反饋)
(1).對小女孩的鞋的細節描寫
(襯托“窮”)
(2).對小女孩頭發的細節描寫
“那頭發打成卷兒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麗,不過她沒注意這些。”(說明小女孩美麗,引起人們的同情)
(3).對周圍環境的細節描寫。
(天氣襯托悲慘、凄冷,圣誕節襯托社會黑暗,貧富不均)
4.指導朗讀。
四、布置作業
l.抄寫詞語。
2.朗讀課文,進一步體會感情。
第二課時
一、學習“美好幻象”部分
1.默讀并思考:課文寫了小女孩幾次擦燃火柴,各出現了怎樣的幻景?
(l)自由讀第一次擦燃火柴部分。思考:
為什么會出現火爐的幻景?說明了什么?(說明小女孩寒冷)
“她敢從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來,在墻上擦燃了,來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怎么理解?
(小女孩家里窮,她不敢隨便用火柴取暖,因為火柴是他們家生活的依靠,但她實在冷得受不了,終于抽出了一根,進一步說明她冷,渴望溫暖,所以會出現大火爐的幻景。)
2.指出學法。
剛才學習這一段用的是“讀——思——議——讀”的方法,下面用這樣的方法學習其他幾次擦燃火柴出現的種種幻象。
3.小組自讀自議,完成表格。
第幾次擦燃火柴
出現的幻景
說明了什么
第一次
溫暖的火爐
說明小女孩十分寒冷,
渴望得到溫暖
4.理解句子:
“她們倆在光明和快樂中飛走了···也沒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5.小結自學情況。
因為寒冷才出現火爐,因為饑餓才出現烤鵝,因為孤獨才出現圣誕樹和奶奶,這些幻象都隨著火柴的熄滅而消失,使本來就痛苦的小女孩更加痛苦。這一段主要寫小女孩的五次幻想和產生這些幻想的原因,反映了小女孩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追求,揭露了當時社會的黑暗。
二、感情朗讀“美好幻象”部分
可采用多種方式讀,要求讀出小女孩生活的痛苦和命運的悲慘。
三、學習“凍死街頭”部分
1.讀后思考。
(l)這一段主要寫了什么?
(2)作者為什么說小女孩“兩腮通紅,嘴上帶著微笑” ?
(“兩腮通紅”說明小女孩是凍死的,“嘴上帶著微笑”說明小女孩臨死的時候很快樂。)
(3)理解課文結尾的幾句話。
“誰也不知道···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誰也不知道”說明沒有人關心她;第一個“幸福”是說小女孩臨死的時候是幸福的,她看到了許多美麗的東西;第二個“幸福”是說小女孩以死來擺脫寒冷、饑餓和痛苦。)
2.指導朗讀。
四、把本文的故事復述給別人聽。
第三課時
一、回顧全文,體會寫法
1.思考、討論課文中哪些內容是作者的想象?你認為這些想象合理嗎?
(學生表達)
2.你認為作者是根據什么展開想象的?你認為小女孩還可能看到什么?
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1.課文中哪些地方讓你最感動?要把感動讀出來。
2.設置情境朗讀。(配樂)
三、總結、擴展
1.這篇文章寫了一個可憐的小女孩的悲慘命運,同時更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罪惡,讀了以后,你有何感想?
2.寫一篇讀后感,把自己的真實感受寫出來。
四、布置作業
1.抄寫本課生字詞。
2.讀幾篇安徒生的童話。
賣火柴的小女孩教案范文 篇12
教學目標:
1、能借助工具書正確讀生字、新詞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2、理解課文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初步感受賣火柴的小女孩命運的悲慘,學會用愛心去關心,幫助別人。
教學重點:理解課文內容,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感受賣火柴的小女孩命運的悲慘,學會用愛心去關心,幫助別人。
教學方法:情景創設法、品讀感悟法、讀寫結合法。
教學準備:投影片、磁帶
教學過程
一、課前談話,創設情景。
1、播放圣桑的《天鵝》,營造氣氛,教師講述。
在遙遠的丹麥,有一天,天冷極了,下著雪,又快黑了。在這又冷又黑的晚上,一個光著頭赤著腳的小女孩在街上走著。“火柴,賣火柴了,先生,請問你需要火柴嗎?,“小姐,請買盒火柴吧?”……一整天,誰也沒有買過她的一根火柴,誰也沒有給過她一個錢。可憐的小女孩,又冷又餓,最后,她死了,在舊年的大年夜凍死了……
這就是安徒生筆下的《賣火柴的小女孩》,這是一位可憐的《賣火柴的小女孩》,也是一位值得人們同情的《賣火柴的小女孩》。
二、初讀課文,感受小女孩的可憐。
1、給學生配上鋼琴曲《羅米歐與朱立葉》讓他們自由朗讀。
同學們喜歡用什么方式讀課文?(默讀、大聲朗讀、站著讀、兩個人一起讀)
要求: 想一想,這篇童話故事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讀后你有什么感受?
2、 反饋交流,感知課文內容。
(高興—生氣—難過—不平—氣憤)
說說你為什么會有這些感受?
三、品讀中心句,質疑領悟全文。
(一)速讀課文,找出文中的中心句。(投影出示)
第二天清晨,這個小女孩坐在墻角里,兩腮通紅,嘴上帶著微笑。她死了,在舊年的大年夜凍死了。
a抓住:大年夜 、凍死 、嘴上帶著微笑。
b進行比較:大年夜(簡介中西方不同)你們在干什么?小女孩在干什么? (學生交流說話)
教師小結:小女孩在大年夜凍死 —— 可見這是一個可憐的女孩
(二)習課文1、2自然段。
1、同桌合作讀1、2自然段。
要求:a用“——”描寫小女孩非常可憐的詞、句。
b讀一讀,體會他的可憐。
2、感情朗讀,產生共鳴。(投影出示)
a 天冷極了,下著雪,又快黑了。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在這又冷又黑的晚上,一個光著頭赤著腳的小女孩在街上走著。
① 比較學習——大年夜你們在干什么;小女孩在干什么?(板書:寒冷)
② 指導朗讀(冷,可憐)
b。她的舊圍裙里兜著許多火柴,手里還拿著一把。這一整天,誰也沒買過她一根火柴,誰也沒給過她一個錢。從這些句子你讀出了什么?(冷漠)
① 分角色朗讀。
c可憐的小女孩!她又冷又餓,哆哆嗦嗦地向前走。每個窗子里都透出燈光來,街上飄著一股烤鵝的香味,因為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這個。
① 因為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這個,為什么這么說?
② 她為什么不回家?
③ 指導朗讀(沒有人疼愛,有家不能回,可憐、痛苦)。
小結:寒冷的天氣、冰冷的寒風、冷漠的社會、冷酷的世界,賣火柴的小女孩在富人,和家團聚、舉杯共慶的大年夜,冷冷清清,凄凄慘摻死去,可她的臉上卻帶著微笑。她曾經看到過什么美麗的東西呢?
(三)課件——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產生的幻想
過度:小女孩在擦燃火柴產生的幻覺中 ,一次比一次幸福,一次比一次快樂,可是火柴熄滅后的現實一次比一次痛苦,一次比一次殘酷
為了留住唯一疼她,愛她的奶奶,小女孩趕緊擦著了一整把火柴,就是這一整把火柴,給小女孩帶來了希望,因為——(投影出示,生齊讀)奶奶把小女孩抱起來,摟在懷里。她們倆在光明和快樂中飛走了,越飛越高,飛到那沒有寒冷,沒有饑餓,也沒有痛苦的地方去了。也只有這一整把火柴,給小女孩帶來了解脫——(生齊讀)奶奶把小女孩抱起來,摟在懷里。她們倆在光明和快樂中飛走了,越飛越高,飛到那沒有寒冷,沒有饑餓,也沒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5)再次讀中心句(投影出示)
第二天清晨,這個小女孩坐在墻角里,兩腮通紅,嘴上帶著微笑。她死了,在舊年的大年夜凍死了。
過度:在舊年的大年夜,小女孩凍死了。嘴上卻帶著微笑。這是一個幸福的微笑,因為悲慘的她曾經看到過那么多美麗的東西;這也是一個帶淚的微笑,為了美好的幻想,她付出了年幼而鮮活的生命;這更是一個發人深省的微笑,她警示我們,應該去關注并關愛像小女孩一樣被窮困生活所折磨著的人。假如賣火柴的小女孩來帶我們身邊,你們說些什么,做些什么?
四、升華和延伸(投影出示)。
1、★假如賣火柴的小女孩來帶我身邊,我想對她說:“
”
★假如賣火柴的小女孩來帶我們身邊,我會
(怎么做)
1、過度:是呀,我們的愛心、關心將溫暖著在貧困與無奈中苦苦追尋和掙扎著的人們,“只要人人都獻出一份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五、老師贈言(投影出示)
人類在探索太空,征服自然之后,終將會發現自己還有一股更大的力量,那就是愛的力量。
——夏爾丹
六、課外作業:
1、看一本安徒生童話集。
2、改寫賣火柴的小女孩。使她成為一個幸福而快樂的女孩。
賣火柴的小女孩教案范文 篇13
一、教學目標:
1、能正確讀生字、新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初步感受賣火柴的小女孩命運的悲慘。
二、教學重點: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初步感受賣火柴的小女孩命運的悲慘。
四、教學過程:
(1)、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同學們,今年的大年夜你們是怎樣過的?(生答)大年夜一家人在一起吃團圓飯,多么幸福啊!不過有一個小女孩,她在大年夜還赤著腳在街上賣火柴,她在街上賣火柴會發生了什么事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安徒生的童話《賣火柴的小女孩》(板書課題)。
2、齊讀課題。你從課題中知道什么?通過預習你了解到什么?你還想知道什么?(生答)
(2)、初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
1、大家都是一群愛學習的好孩子,希望下面的錄象能幫你解答一些問題。請同學們留意畫面,用簡潔的言語說說故事的內容。
2、錄象畢竟太直觀了,而我們想了解這位來自丹麥的童話大師筆下的精彩,還必須讀讀課文。現在請同學們自由地朗讀課文,注意生字詞的讀音,把課文讀通順。
3、好,請大家讀下面的句子。(生讀)老師相信你們把這些句子放到課文中,會讀得更好。
4、現在,請同學們用你喜歡的讀書方式再讀課文,說說你認為小女孩怎樣,哪些地方的描寫讓你最感動?在四人小組里交流。
5、你覺得小女孩怎樣?,用一句話談談你的感受。(生:小女孩很可憐。)“可憐”這個詞用得好,還可以用別的詞嗎?(悲慘)
6、小女孩的命運是悲慘的,從那些地方體現出來呢?
(3)、理解課文,交流感受。
以匯報的方式讓學生在讀中感受小女孩的悲慘命運。
生:我從“天冷極了,下著雪,又快黑了。這是一年的最后一夜——大年夜。在這又冷又黑的晚上,一個光著頭赤著腳的小女孩在街上走著。”體會到小女孩很可憐,本來大年夜是合家團聚的日子,小女孩卻在街上賣火柴,多可憐啊!
生:我從“她的舊圍群里兜著許多火柴,手里還拿著一把。這一整天,誰也買過她一根火柴,誰也沒給過她一個錢。”知道小女孩是多么悲慘,她生在一個人情冷漠的社會里,那里的人沒有一點同情心。
生:我從“她不敢回家,因為她沒賣掉一根火柴,沒掙到一個錢,爸爸一定會打她的。”體會到小女孩很凄涼,爸爸不疼愛她,小女孩有家不能回,疼愛她的奶奶又死去了。
生:我還從小女孩在墻角擦燃火柴看到美好的幻像中體會到小女孩很悲慘。這里作者運用的是側面描寫。
師:大家同意這說法嗎?(生異口同聲:同意)誰來談談你的見解?
生:我來談。在現實生活中,小女孩冷,她需要溫暖,她就幻想有火爐;因為餓,她就幻想有食物;因為圣誕節就要來了,她就幻想圣誕樹;因為現實沒人疼愛,又想念奶奶,她就幻想出奶奶。
生:就是因為現實與幻想有著如此大的區別,幻想越美好,就讓讀者覺得她更悲慘。
(4)、課堂小結,課外延伸。
1、小結:多么感人的故事!多么令人同情的小女孩!面對冷冰冰的天氣、冷冰冰的親人、冷冰冰的社會,小女孩悲慘地死去了。
2、延伸:賣火柴的小女孩如此悲慘,你們可以為她改寫命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