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語言《我長大了》教案(精選14篇)
中班語言《我長大了》教案 篇1
設計思路
已經是小班的小朋友了,但有些幼兒仍然十分依賴于父母親,對自己行為、能力缺乏信心,不愿意嘗試接受新鮮事物。針對這一現象我設計了此次活動,讓幼兒在通過自己觀察、發現、講述、總結等一系列活動中來意識到自己已經長大了,可以自己做許多事情了。
活動目標
1、幼兒樂于傾聽別人說話并能大膽講述。
2、幼兒愿意與人交流,養成與人分享的好習慣。
3、幼兒在活動中能意識到自己已經長大,懂得自己的事情應該自己做的道理。
4、愿意與同伴、老師互動,喜歡表達自己的想法。
5、在活動中將幼兒可愛的一面展現出來。
活動準備
1、布置好一個小型的嬰兒照片展。
2、教師自己幼兒時期的照片一張。
3、幼兒從家里各帶了一張自己嬰兒時期的照片。
4、投影儀一臺、屏幕、小鏡子人手一面。
活動過程
一、幼兒參觀照片展,激起活動興趣。
師生一起觀看照片展
二、察教師兒時照片和成人模樣,總結教師的成長變化。
1、通過投影儀將教師的照片投到大屏幕上和幼兒一起觀看。
(1)師:“剛才我們一起參觀了寶寶照片展,你們開心嗎?”。
(2)師:“今天劉老師帶來了一張劉老師小時候的照片,你們想不想看一下劉老師小時候是什么樣子的?”
2、觀看老師的照片,幼兒講述老師以前和現在的不同之處,討論為什么會變得不一樣了。
三、過了解自己長大了,提出對自己的要求。
1、幼兒觀看自己小時候的照片,與鏡中的自己進行比較,找出和現在不一樣的地方。
(引導幼兒發現長大了后自己的身體各部位有什么變化,并鼓勵幼兒在集體中大膽講述。)
2、幼兒討論現在自己能做什么事了,今后的生活中應該怎樣做一個能干寶寶。(教師觀察幼兒的自由交談情況)
3、根據幼兒自由交談情況進行總結。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選材貼近幼兒生活,組織形式也較新穎,在活動中,幼兒興趣濃厚、參與度高,尤其是在講述自己長大的變化時都搶著講述,樂于與朋友一起分享自己的成長。所以這次活動開展得比較成功。
通過此次活動讓我深刻意識到:當今社會幼兒接受的新鮮事物多、想象力豐富,凡事都有自己的想法與主張。過去的那種“填鴨式”教學已經不能滿足他們好奇、求知的欲望了也不利于培養他們主動學習、主動探索、主動解決問題的能力。現在,在學習過程中,他們更愿意和老師一起去發現、嘗試、探索,最后得出結論。這樣的活動進行起來師生都感到輕松、愉悅,幼兒接受得快、掌握好。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幼兒其實不是需要一個教師而是需要一個合作伙伴。
小百科:長大:1、長大成人,年滿18周歲的人,即可稱之為長大,超過20周歲為真正意義上的長大成人。2、生命的一個過程。也有"成熟"的意思。如:孩子,你已經長大了,很多事情,需要自己獨立思考啊!;等蘋果長大后,我們就可以盡情享受了!
中班語言《我長大了》教案 篇2
目的:
1、讓學生了解在我們成長的道路中,凝聚了父母多少的心血和汗水,如今,我們已漸漸長大,我們要感謝父母,要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回報父母。
2、讓學生進一步了解父母的辛勞,體驗父母給予我們的無私和偉大,從而達到激發學生關心父母,尊敬父母的情感,讓父母真正感受到孩子已經長大。
過程:
1、唱一唱:同學們跟著音樂一起唱《上學歌》。
2、猜一猜:用幻燈展示5組照片:(根據照片,猜一猜這5個同學分別是誰?)
嬰兒------幼兒-----小學入學時
(揭曉。)
3、說一說:
1)根據照片,說一說長大的特征。(這5位同學自述)
2)其他同學說一說自己認為長大的表現。
4、寫一寫:
把自己認為長大的表現寫下來,如:
1)我會自己睡了。
2)我會書包了。
3)我能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5、議一議:
分成6個小組,各自把自己的長大表現讀給小組成員聽,大家議一議,共同分享成長過程中的趣事……
6、讀一讀:
把每個家長給各自孩子的.一句贈言發到學生手中,讓他們讀一讀家長第一次寫給他們的話(給孩子的一封信,祝賀他們在漸漸地長大……)
7、談一談:
看完話后,同學們談談自己的感受。
8、綜上所述,我們已經發現、認識到了自己正在漸漸地長大,但是我們畢竟還稚嫩,父母養育我們長大很不容易,我們要用實際行動感謝父母,要善于吸納大人們的意見和建議,做個懂事的好孩子。
中班語言《我長大了》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能學會演唱《別來接我》,并能深情地唱出歌曲所表達的感情。
2、能積極參與音樂活動。
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深情地演唱歌曲《別來接我》。
教學難點:
歌曲的銜接及恰當的表達出歌曲的情感。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師:同學們,我們是四年級的孩子了,很多的事情我們都愿意自己解決,可是也有的孩子有的想法卻不敢和家長交流,他們用歌聲來向爸爸媽媽傾訴,讓我們一起來聽聽。
(播放cai,學生聆聽歌曲《別來接我》。)
二、進入主題
1、交流、討論
師:你覺得剛才這首歌給你的第一印象是怎樣的?歌中的小朋友唱出了對家長的心聲,我們來和他們比比,看誰表現得更好,好嗎?
(播放《別來接我》音樂及畫面,學生邊看邊聽自由表現。)
2、學唱旋律
a、學生分別用mu、lu等母音跟琴模唱。
b、學生跟琴輕聲識讀樂譜。
c、采用比賽的形式,比比誰的讀譜能力最強,能識讀一樂句也很棒!
3、學唱歌詞
a、學生輕聲跟唱歌詞。
b、以小組形式分樂句自學歌詞,再互換學唱。
c、請部分學生當“小老師”帶唱或采取一幫一的形式。
4、指導演唱
指導學生用“心”去演唱,以情帶聲,用最美的歌聲表現內心真摯的情感。
(小博士頓音記號:頓音也叫斷音。記在音符的上方,表示該音要唱(奏)得短促而有彈性。)
三、情感的升華
師:同學們,就要到“三八”婦女節了,你們想對長輩說些什么呢?能將今天所學的歌,采用表演的形式把自己的心中的想法表達出來,行嗎?
1、分組排練
(學生分組自由練習,由小組長負責,老師整體調控,分組指導。)
2、綜合表演。
a、鼓勵學生大膽表演。
b、評價
師:對剛才的表演你有什么感觸?如果要讓家長肯定的想法,你覺得自己或他人還有什么不足,又該如何改進?
(學生自評、互評。)
c、拓展引申
a、拓展:平時家長是怎樣嬌慣你們的?
b、引申:在以后的日子里你將如何做才能讓長輩放心呢?(學生自由發言,老師作鼓勵性、表揚性小結。)
c、小結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能學會唱《我怎樣長大》,并從中體驗到合唱的樂趣。
2、能認真聆聽《幻想飛行》,感受樂曲情緒,并用形體動作或畫畫的形式將自己的想象展示出來。
教學過程:
一、情境定向
1、動一動
隨音樂《春天在哪里》進教室,師生問好。
2、聽一聽,看一看
小樹招手說:小朋友們,你們瞧,我長得多高啊!
(課件播放動畫:小樹苗長高)
3、演一演、唱一唱
師:(播放《小樹長高了》。)小朋友現在分成三組,每組唱一個聲部,扮演三個成長段的小樹,唱《小樹長高了》,演繹一遍小樹長高的過程。
師:小樹是因為有了“音樂雨露”的灌溉才健康快樂地長大。“音樂雨露”是甜美的,那么你們的聲音能不能和“音樂雨露”一樣甜美呢?我們來試一試。
二、引導掌握
1、聽一聽
師:小樹想知道自己究竟要怎樣才能長大,于是就問“藍天伯伯”。
(課件展示:小樹和藍天的對話情景,同時播放歌曲《我怎樣長大》。)
2、哼一哼
師:我們如果學會唱這首歌,就知道小樹是怎樣長大的了。我們一起來,隨著音樂用“啦”唱一唱歌曲的第一部分吧。
(學生隨旋律用“啦”跟唱第一部分。)
a、三拍子節拍:引導學生隨三拍子律動搖擺,像是隨風兒飄動的小樹。
b、每句句尾五拍、六拍長音:引導學生將長音唱成樹葉隨風搖曳所發出的聲音。
3、奏一奏
師:歌曲的第二部分是二聲部合唱,大家隨琴輕輕唱一唱高聲部。
師:低聲部旋律也很優美,希望你們能使出自己的樂器————豎笛或口琴,用它們來吹一吹旋律。
(課件播放音樂,老師用電子琴,學生用豎笛或口琴跟奏。)
4、合一合
師:下面將你們分成兩部分,一部分唱高聲部,一部分吹奏低聲部,大家一起合作表演,好嗎?
師:有沒有同學可以把樂器吹奏的旋律唱出來呢?讓我們來試一試把高低聲部一起唱出來。
5、唱一唱
a、老師指導唱曲譜。
b、學生從頭至尾唱曲譜。
c、學生填詞跟琴演唱。
三、聽賞表現
1、說一說、聽一聽
師:小樹不怕風不怕雨健健康康地長大了,那你們呢?想不想和小樹一樣長得高高大大的?
師:你們長大以后想做什么呢?下面就讓我們乘著音樂的翅膀長大了,帶著幻想去飛行,讓實現我們的美好愿望吧。
2、畫一畫、演一演
(學生隨音樂表現現)
師:你們邊聽音樂,邊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把長大后的美好愿望告訴大家,可以用畫的方式,也可用動作造型來表現,看看你們中間有哪些“未來之星”。
四、評價總結
師:今天,我們大家一起學唱歌曲,還認識了班上這么多的“未來之星”,收獲真不少。
中班語言《我長大了》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知道長大了應該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培養幼兒的自我服務意識。
3、鍛煉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4、在活動中將幼兒可愛的一面展現出來。
5、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活動重難點
1、培養幼兒的自我服務意識。
2、教育幼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活動準備
故事、衣服、音樂
活動過程
1、講述故事《誰真的長大了》引出課題
故事大概,講述一對雙胞胎姐妹好多地方都一樣,就是一個能夠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一個卻依靠父母......
2、設計提問(讓幼兒明白長大了應該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1)故事中的兩個小朋友誰真的長大了。
(2)為什沒說某某長大了?
(3)教師小結:某某長大了他能自己穿鞋子,自己穿衣服、吃飯
3、談話:讓幼兒說說自己是怎樣做的,自己是不是長大了。(教育幼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4、穿衣大賽。(體驗自我服務的樂趣)
5、教師小結。
活動反思
本節課目標基本達到了,通過此節課孩子們懂得了長大了應該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中班語言《我長大了》教案 篇5
教學本課我力求創設一個輕松愉悅的氛圍,讓學生在寬松的環境中“熱愛學習,熱愛生活,學會做人。”同時也體現了新課標的基本理念之一。學生通過這一課的學習,能看到自己入學后一年的成長和變化,欣賞自己的優點和長處。通過發現自己身上細微的變化,讓學生為自己的成長而感到快樂。學會關心他人,做一個懂事的好學生、好孩子。教學設計的幾個版塊各自獨立,又層層遞進,每個活動都給了學生充分的空間,體現了教師主導和學生主體的有機結合。從而順利的到達活動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課堂伊始,通過歡快的歌曲——《上學歌》,把學生帶到一個寬松的學習環境中,感受到上學的快樂,回憶上學前的自己,無形中形成了一個對比,為后邊的教學做了一個鋪墊。讓學生把課前收集反映自己長大的物品或照片等。如:小時候衣服、帽子、鞋,現在都不能穿了,說明“我”長大了,從而很順利的導入本課。不但身體上發生了變化,在思想和行動上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從感性到理性、從形象到抽象的認知過程,真正讓孩子感受到長大快樂和自豪感。第一部分在學校要做一個“好學生”和第二部分在家要做一個“好孩子”。通過幾個圖片讓學生聯系自己的實際學習和生活,認識自己的成長,知道尊敬父母和老師、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同學之間團結友愛等也是長大了的表現。第三部分“做一做”,更盡一步讓學生用表格的形式對照自己一年的變化具體認識,學生通過填表格看看自己一年的,變化,可以使學生的自信得到提升。教學的最后一個環節運用學生喜歡的形式做游戲——“故事接龍”,讓學生尋找自己變化的足跡,并把自己的變化接受個同學們。“想到”自己的變化,并且“說出”自己的變化,體驗到自己的成長而高興,樹立起快樂成長的信心。教學中能夠抓住學生的細微變化讓他們體驗到成長的快樂。如:學生在回答問題的時候,句子沒有說完整,在同學的幫助和老師的指導下,能夠重新把句子說完整,這也是進步,是長大的表現,體驗成長的快樂。老師能在這個時候及時的指導和肯定學生的進步,讓他感受到成長就在點滴的小事上。但是,學生的積極性調整上還有待提高,學生的發言面不廣,有好多學生是想說而不敢說。對學生的激勵語、評價語應該更豐富些,這樣有待于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以后應在這方面多加鍛煉和提高。
中班語言《我長大了》教案 篇6
教材目標:
1、知道自己在幼兒園三年身體的成長變化。
2、感受和小伙伴一起長大的快樂和自豪。
3、通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能簡單復述故事內容,并進行角色表演。
活動重難點:
了解成長的過程。
活動準備:
畫紙、油畫棒、剛入園時的照片、剛到園時的身高記錄、幼兒用書。
活動過程:
一、我長大了。
1、教師和幼兒一起討論長大的話題:誰還能想得起來自己剛入幼兒園是的樣子?現在三年過去了,你們有什么變化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2、教師展示幼兒剛入園的照片。
討論:這是誰?和現在的她比有什么變化?請幼兒也來說說自己的變化。
3、引導幼兒表達成長的想法:看看自己長大的樣子,你有什么感覺?心里是怎么想的?也來看看老師的變化吧。(教師展示自己童年的照片,讓幼兒來分析比較。)
二、探索身體成長的事實。
1、引導幼兒運用自己在前面活動中掌握的測量經驗,來驗證自己長大的事實:我們怎樣才能知道自己長大了多少?爸爸媽媽是怎樣做的?老師這里有你們剛入園時的記錄,我們一起來比較一下。
2、3-4個幼兒貼墻壁站好,老師將他們入園時的身高畫在墻壁上,然后在為他們畫上現在的身高。
3、請幼兒自看看長高了多少,說說使用了什么測量的工具知道結果的。
三、表達成長的心情。
通過談話、比較等方法,讓幼兒感受自己的能力在不斷提高、體會在自己的成長過程中父母及親人對自己的關愛。
1、教師講自己小時候的趣事,啟發幼兒談論小時候的趣事。
2、小朋友,你們在很小的時候鬧過笑話嗎?
3、你還想長得更高嗎?如果你長的更高會發生什么樣的故事呢?
四、引導幼兒談話“長大了干什么”,使幼兒從小樹立遠大理想。
老師在像你們這么大的時候,特別想當一名教師,經過我的努力,現在我真的成了一名教師啦!小朋友,你們長大了想干什么?要想實現自己的理想,我們從小應該怎么做呢?
1、教學過程中能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幼兒參與積極,準備的教具能引起幼兒的興趣。
2、幼兒動手操作方面,沒能提供一些材料讓幼兒進行實際操作,如果能夠增加一個讓幼兒親自體驗的環節,讓幼兒感受一下自己長大了,能做事了的快樂與滿足,并從不同的交流討論中增強情感的體驗。
3、幼兒的積極性調整上還有待提高,幼兒的發言面不廣,有好多幼兒是想說而不敢說。對幼兒的激勵語、評價語應該更豐富些,這樣有待于提高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以后應在這方面多加鍛煉和提高。
中班語言《我長大了》教案 篇7
教材目標:
1、知道自己在幼兒園三年身體的成長變化。
2、感受和小伙伴一起長大的歡樂和驕傲。
活動重難點:
了解成長的過程。
活動預備:
畫紙、油畫棒、剛入園時的照片、剛到園時的身高記錄、幼兒用書。
活動過程:
一、我長大了。
1、教師和幼兒一起爭論長大的話題:誰還能想得起來自己剛入幼兒園是的樣子?現在三年過去了,你們有什么變化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2、教師展現幼兒剛入園的照片。
爭論:這是誰?和現在的她比有什么變化?請幼兒也來說說自己的變化。
3、引導幼兒表達成長的想法:看看自己長大的樣子,你有什么感覺?心里是怎么想的?也來看看教師的變化吧。(教師展現自己童年的照片,讓幼兒來分析比擬。)二、探究身體成長的事實。
1、引導幼兒運用自己在前面活動中把握的測量閱歷,來驗證自己長大的事實:我們怎樣才能知道自己長大了多少?爸爸媽媽是怎樣做的?教師這里有你們剛入園時的記錄,我們一起來比擬一下。
2、3-4個幼兒貼墻壁站好,教師將他們入園時的身高畫在墻壁上,然后在為他們畫上現在的身高。
3、請幼兒自看看長高了多少,說說使用了什么測量的工具知道結果的
三、表達成長的心情。
通過談話、比擬等方法,讓幼兒感受自己的力量在不斷提高、體會在自己的成長過程中父母及親人對自己的關愛。
1、教師講自己小時候的趣事,啟發幼兒談論小時候的'趣事。
2、小朋友,你們在很小的時候鬧過笑話嗎?
3、你還想長得更高嗎?假如你長的更高會發生什么樣的故事呢?
四、引導幼兒談話“長大了干什么”,使幼兒從小樹立遠大抱負。
教師在像你們這么大的時候,特殊想當一名教師,經過我的努力,現在我真的成了一名教師啦!小朋友,你們長大了想干什么?要想實現自己的抱負,我們從小應當怎么做呢?
中班語言《我長大了》教案 篇8
活動目的:
1、享受聽故事的樂趣。
2、認識自己的成長過程。
3、能創編動作。
4、認讀“我長大了。”
活動準備:嬰兒和成人的衣服若干、詞句卡“我長大了”、自制的魔棒、錄像機、幼兒成長的照片或錄像帶(幼兒自備)、各種美勞材料。
活動過程:
1、出示嬰兒和成人的衣服,請幼兒說說為什么自己不穿這些衣服,這些衣服適合誰穿。
2、出示《變變變長大了》,講述故事《衣服變小了》。
故事:衣服變小了?
今天放學時,欣欣把一張邀請卡送給美兒。美兒打開一看,原來星期天是欣欣的生日,她邀請美兒參加她的生日會,美兒十分高興。回到家,她親手做了一份禮物,準備在生日會上送給欣欣。星期天終于到了,美兒打開衣柜,想找一條心愛的裙子,穿著去參加欣欣的生日會。美兒首先穿上一條紅色的裙子,她發現裙子太短了。接著,她穿了一條橙色的裙子,又發現裙子太瘦了。之后,她又想穿一件藍色的衣服,但當她拿起衣服一看,便說:“太小了。”美兒站在鏡子前不停地試穿衣服,但不知道什么原因,衣服都變小了。美兒快要哭了。這時媽媽拿著一條新裙子走了過來,對美兒說:“美兒,媽媽已給你準備了一條新裙子。你的衣服沒有變小,只是你長大了。”美兒一邊看墻上的照片,一邊說:“媽媽,原來我真的長大了。”
3、故事完成后,提問幼兒故事的情節。
為什么美兒的衣服變得不合身了?
美兒最后有沒有新衣服參加生日會?
你會怎樣處理不合身的衣服?
4、出示卡片“我長大了”與幼兒一起讀。
5、請幼兒創編一個表示“長大了”的動作。老師出示一支自制的魔棒,讓幼兒輪流拿著魔棒扮演魔法師,當幼兒用魔棒指某幼兒時,該幼兒便要做“長大了”的動作。
6、請幼兒出示自己成長的照片或錄像帶,介紹照片或錄像帶的內容,例如拍攝地點、自己正在做什么等,并說說自己的身材和相貌的變化。如果幼兒有一系列的成長照片,可以請他們按照成長的次序,把照片貼在圖畫紙上,加以裝飾,擺放在展覽區,互相欣賞。
總結分享:
活動建議:
1、結合本活動的進行,教師可在日常生活中通過多種形式的活動,進一步增強幼兒長大了的自豪感,如可結合新生入園鼓勵幼兒主動幫助弟弟妹妹做事情,或開展贈送禮物、表演節目等各種形式的大帶小活動等。
2、可通過開展親子活動,制作動植物的成長圖,如蝴蝶、青蛙、花等,讓幼兒體會萬事萬物都在成長變化。
3、創設種植、飼養區,引導幼兒通過觀察、測量等方式,記錄、感受動、植物的成長變化。
中班語言《我長大了》教案 篇9
教學形式:
團體教學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知道自己長大了的意義。
2、有初步的自信心,能夠濃度大膽發言。
3、愿意通過多種形式展現自己。
【活動準備】
1、知識準備,知道自己的年齡,知道自己又長大了一歲了。
2、物質準備:上一屆大班幼兒的活動照片、錄像、作品等,邀請已經畢業的幼兒三到四名。
【基本教程】
(一)導入活動
請幼兒做自我介紹(介紹自己的名字和年齡)導入活動。
(二)關鍵步驟
1、教師請幼兒說出,現在和以前相比最大的變化是什么。
2、鼓勵幼兒對邀請來的小朋友提出感興趣的問題。
3、看上屆大班小朋友的照片,錄像。
4、請已經畢業的幼兒為大家講一講自己以前的故事,并說說自己的'變化,請幼兒隨意提問。
5、教師小結:激勵幼兒也像他們一樣自信,勇敢。
(三)結束活動
游戲:自我介紹。
在戶外,第一名幼兒快速跑到大家對面的最遠處,大聲說出自己的名字、“我是最棒的”、還可以說出一句想說的話或做一個喜歡的動作;跑回來拍下一名幼兒的手,游戲繼續。
【活動延伸】
1、區域活動
自我展示區:幼兒可帶來自己在家的收藏、制作、繪畫等作品或幼兒在做有特色活動時的照片等。本區為幼兒搭建個性展示平臺,幫助幼兒增強自信,從而更加勇敢、自信地面對每天新生活。
2、其它活動
家長應支持孩子做有益的事,給予幼兒積極的、肯定的、寬松的空間。對于幼兒的提問,及時給予積極的回答和引導,從而使幼兒愿意,并敢于嘗試和質疑未知的新事物。
中班語言《我長大了》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知道自己長大了的意義。
2、有初步的自信心,能夠濃度大膽發言。
3、愿意通過多種形式展現自己。
【活動準備】
1、知識準備:知道自己的年齡,知道自己又長大了一歲了。
2、物質準備:上一屆大班幼兒的活動照片、錄像、作品等,邀請已經畢業的幼兒三到四名。
【基本教程】
(一)導入活動
請幼兒做自我介紹(介紹自己的名字和年齡)導入活動。
(二)關鍵步驟
1、教師請幼兒說出,現在和以前相比的變化是什么。
2、鼓勵幼兒對邀請來的小朋友提出感興趣的問題。
3、看上屆大班小朋友的照片,錄像。
4、請已經畢業的幼兒為大家講一講自己以前的故事,并說說自己的變化,請幼兒隨意提問。
5、教師小結:激勵幼兒也像他們一樣自信,勇敢。
(三)結束活動
游戲:自我介紹。
在戶外,第一名幼兒快速跑到大家對面的最遠處,大聲說出自己的名字、“我是最棒的”、還可以說出一句想說的話或做一個喜歡的動作;跑回來拍下一名幼兒的手,游戲繼續。
【活動延伸】
1、區域活動
自我展示區:幼兒可帶來自己在家的收藏、制作、繪畫等作品或幼兒在做有特色活動時的照片等。本區為幼兒搭建個性展示平臺,幫助幼兒增強自信,從而更加勇敢、自信地面對每天新生活。
2、其它活動
家長應支持孩子做有益的事,給予幼兒積極的、肯定的、寬松的空間。對于幼兒的提問,及時給予積極的回答和引導,從而使幼兒愿意,并敢于嘗試和質疑未知的新事物。
中班語言《我長大了》教案 篇11
活動目標
通過看照片、錄像使幼兒知道自己會漸漸長大。⑵幫助幼兒了解自己在身體和學習、生活能力等方面的變化。⑶培養幼兒積極的自我意識和喜愛自己的情感。
活動準備
嬰兒時期的照片(人手一張)⑵嬰兒時期用過的衣物、物品、寶寶卡。⑶幼兒時期與照片相對應的錄像、攝像機、電視機、錄像機。
活動內容
學習領域:
⑴試用自己小時候的物品,感受自己長大了。“這里有一些東西,是誰的呢?”“請你們來試試,穿一穿,看看你發現了什么?”(通過試穿小時候的衣物等,使幼兒發現現在與小時候的變化)“這些是你們自己的東西,為什么你們會穿不上、用不著呢?”小結:這些是我們小時候的東西。現在,我們長大了,所以都穿不上,用不著了。
⑵認識寶寶卡、比較小腳的變化“請你們和小時候的小腳比一比,發現我們的小腳變大了、變胖了。我們小時時候的東西也用不著了,因為我們長大了。”
⑶對比錄像和照片,說說自己的變化。
1)身體上的變化
①量身高、體重,通過現場量身高、稱體重了解到現在比小時候長高了、變重了。
②吃飯,通過看小時候媽媽喂奶的照片,再看現在自己吃飯的錄像了解到自己長大了。
③牙齒、頭發,通過看嬰兒期沒有牙齒、頭上光光的照片,再看現在的小朋友用牙齒咀嚼食物,摸摸自己的頭發感受到自己的變化。
教師總結:你們小時候很小、很輕,沒有頭發和牙齒,每天吃牛奶和稀飯。現在你們長大了、長高了、變胖了,長出了牙齒,會自己吃許多有營養的飯菜。
2)學習、生活能力的變化
①穿衣服,通過看小時候媽媽抱著穿衣服的照片,感受到現在我們會自己穿衣。(通過看錄像)
②走、跪、拍球,幼兒看錄像里的自己在走路、跑步、左右手拍球等,感受到自己長大了。
③搭積木、畫畫,通過看錄像知道自己會玩各種各樣游戲、會畫畫。
總結:我們小時候什么事都要爸爸、媽媽幫忙,現在我們長大了,都能自己穿衣服、自己走路、拍球、和小伙伴一起搭積木,還會畫畫、玩油泥,學會了許多本領。
⑷讓幼兒知道自己還會長大,學到更多的本領。“你們的本領是和誰學的?在哪里學的?”“你們還會長大嗎?長大了會怎么樣?”
中班語言《我長大了》教案 篇12
【活動目標】
1、了解成長過程。
2、懂得關心媽媽。
3、初步了解自己是怎樣長大,喜歡表達自己的想法。
4、培養幼兒清楚表述和大膽表演的能力。
【活動準備】
1、幻燈片“我是怎樣長大的”。
2、媽媽的圖片。
3、紅色嘴唇貼片。
【活動過程】
一、與幼兒談話。
1、你知道自己是怎樣長大的嗎?還記得自己小時候的事情嗎?
2、我們從什么時候就會走了?
二、看幻燈片,初步了解長大的過程。
1、媽媽懷孕了,有一個可愛的小寶寶在媽媽的肚子里,一天一天慢慢的長大。媽媽看到藍藍的天、白白的云、紅紅的花,想到肚子里的小寶寶,開心地笑了
問:你知道你在媽媽的肚子里都做過什么事情嗎?(踢媽媽的肚子、在媽媽的肚子里玩,會吃手指頭,也會開心地笑)慢慢地……十個月過去了,媽媽的肚子越開越大,行動越來越不方便。
2、寶寶出生了,他睜開眼睛,看到美麗的世界,看看這,看看那,咦!好奇怪呀?他對什么都很好奇。這時候的寶寶,好小好小,不會說話,只會哇哇地哭,所以,媽媽就要很細心的觀察寶寶,喂寶寶吃奶,給寶寶換尿布,媽媽好辛苦呀。
3、三個月過去了,寶寶學會了什么本領?(看圖片)寶寶會翻身了,你是怎么翻身的?小朋友們來學一學?
4、六個月過去了,這時候的寶寶,不想總是躺在床上,他想干什么呢?讓幼兒想想,——坐起來,這樣好舒服呀!
5、又過了一段時間,七個月過去了,寶寶又學會了新的本領,想想看,是什么呢?——寶寶會爬了,摸摸這,摸摸那,真有意思。你們還記得自己是怎樣爬的嗎?我們一起來試試吧。
6、后來,寶寶在大人的幫助下,邁出了自己的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孩子們可以模仿媽媽和幼兒一起學走路的樣子。體驗媽媽的辛苦。
三、懂得關心媽媽。
現在,你們知道自己是怎樣長大的了吧!在我們成長的這段時間里,媽媽辛苦嗎?現在我們長大了,懂事了,不能再讓媽媽這么辛苦了,想一想,我們能幫媽媽做些什么呢?(擦桌子、掃地、收拾玩具、端水、捶背,不淘氣)
四、親親媽媽。
你們看,這是誰(媽媽),我們來親親媽媽吧,老師這有好多的紅嘴唇,你想親媽媽哪里,就把紅嘴唇貼到媽媽哪里,讓幼兒表達自己對媽媽的愛。
【活動反思】
活動一方面滿足幼兒的心理需要,促進自我意識的發展,另一方面讓幼兒了解長輩對自己的關懷、愛護,改善幼兒只會享受長輩對自己的愛,而不懂得回報的心理狀態。
不足之處:
與個別幼兒交流不夠,在關注能力強的幼兒同時,也應多照顧不愛說話的幼兒。
中班語言《我長大了》教案 篇13
活動目標
1、使幼兒在觀察比較的一系列活動中,體驗到自己的成長,初步理解成長的含義。
2、能用連貫清晰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思路,發展幼兒的觀察力,記憶力和思維能力,增進幼兒與父母的情感。
3、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考驗小朋友們的反應能力,鍛煉他們的個人能力。
5、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各種活動環節,讓幼兒進一步體驗到‘我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的關愛。
活動準備
1、錄像《母親與嬰兒》
2、材料:嬰兒的衣鞋帽等。
3、幼兒自帶一件自己小時候的東西和小時候的照片。
活動過程
一、談談以前的我
1、請幼兒觀看《母親與嬰兒》的錄像,通過觀看母親如何給幼兒喂奶、換尿布、洗澡、穿衣、哄睡覺、教說話、教走路等,了解到自己小時候也想和錄像中的小弟弟一樣,在媽媽無微不至的關懷和哺育下,慢慢長大。
2、引導幼兒觀看‘小時候的我’展覽。
3、讓幼兒根據自己帶來的物品,談談自己小時候的故事。
二、看看現在的我
1、請一位母親帶她的嬰兒來班上做客,讓幼兒與嬰兒比比小手、小腳、小臉和身高,發現自己現在的變化
2、請一個幼兒上前試試嬰兒的小衣服、小鞋子、小手套、小帽子等,進一步體會到自己長大了。
3、想想現在的我們除了身體上有變化,還有別的變化沒有?(會自己吃飯、睡覺、走路、穿衣,會說話,還會幫媽媽做事等等)
小結:現在的我不僅長高長大了,而且還懂事了,能干了。
三:想想將來的我
1、老師和你們有什么不一樣?(高大一些,懂得很多知識,會做很多事情,力氣也很大等等)。
2、老師小時候也和你們一樣,為什么會有這些變化呢?(老師。)(引導幼兒思考、討論)使幼兒知道自己將來還要長大,只要好好的吃飯、睡覺,認真地學習鍛煉,就能不斷地長身體、長知識,將來就能和老師、爸爸媽媽、叔叔阿姨一樣,做個有用的人。
3、想一想,你們長大后想干什么?
四、畫畫“我的成長”
1、給每個幼兒一張長方形繪畫紙,折成三部分,分別代表自己的過去、現在和將來。
2、要求幼兒用彩筆畫出我的過去,現在和將來的成長圖
3、將幼兒的畫集中掛在一起,布置一個“我們的成長”小園地
活動延伸:
1、要求幼兒回家去做一件事情,向爸爸媽媽證明‘我長大了’
2、畫畫“我的成長”(給每個幼兒一張長方形繪畫紙,折成三部分,分別代表自己的過去、現在和將來。要求幼兒用彩筆畫出我的過去,現在和將來的成長圖。將幼兒的畫集中掛在一起,布置一個“我們的成長”小園地)
3、全班幼兒合影留念。
4、和幼兒一起裝飾一個小紙箱,標上年月日,將自己作品中的‘現在的我’部分剪下,連同全班合影照一起鎖入紙箱中,告訴幼兒等到我們大班畢業時再打開,看看那時的我們又有什么變化。
教學反思
讓孩子在生活中學會關心父母,讓孩子知道一個人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的愛。
中班語言《我長大了》教案 篇14
活動目標
1、幼兒樂于傾聽別人說話并能大膽講述。
2、幼兒愿意與人交流,養成與人分享的好習慣。
3、幼兒在活動中能意識到自己已經長大,懂得自己的事情應該自己做的道理。
4、發展幼兒的動手能力。
5、學會保持愉快的心情,培養幼兒熱愛生活,快樂生活的良好情感。
活動準備
1、布置好一個小型的嬰兒照片展。
2、教師自己幼兒時期的照片一張。
3、幼兒從家里各帶了一張自己嬰兒時期的照片。
4、投影儀一臺、屏幕、小鏡子人手一面。
活動過程
一、幼兒參觀照片展,激起活動興趣。
師生一起觀看照片展
引#教案# 導語:“小朋友,今天劉老師想帶你們去參觀一個非常有趣的寶寶照片展,你們愿不愿意去呀?”
二、察教師兒時照片和成人模樣,總結教師的成長變化。
1、通過投影儀將教師的照片投到大屏幕上和幼兒一起觀看。
(1)師:“剛才我們一起參觀了寶寶照片展,你們開心嗎?”
(2)師:“今天劉老師帶來了一張劉老師小時候的照片,你們想不想看一下劉老師小時候是什么樣子的?”
2、觀看老師的照片,幼兒講述老師以前和現在的不同之處,討論為什么會變得不一樣了。
三、過了解自己長大了,提出對自己的要求。
1、幼兒觀看自己小時候的照片,與鏡中的自己進行比較,找出和現在不一樣的地方。
(引導幼兒發現長大了后自己的身體各部位有什么變化,并鼓勵幼兒在集體中大膽講述。)
2、幼兒討論現在自己能做什么事了,今后的生活中應該怎樣做一個能干寶寶。(教師觀察幼兒的自由交談情況)
3、根據幼兒自由交談情況進行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