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班《手指頭》優秀教案(通用3篇)
托班《手指頭》優秀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培養他們良好的日常生活習慣。
2、通過教學活動讓他們知道吮吸手指是一種壞習慣,會影響身體健康。
3、讓他們懂得經常洗手,保持手的干凈,這樣有利于健康。
4、知道一些保持身體各部位整潔衛生的方法。
5、初步了解預防疾病的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
1、培養孩子良好的日常生活習慣。
2、改掉吮吸手指的壞習慣。
活動過程
(一)不干凈的手指
按設計思路,我想讓寶寶們感知吮吸手指是一種壞習慣為第一活動目的。
師:“平時啊,老師經常看到有些小朋友把他的小手指放在嘴巴里吃。小朋友們有沒有看到呀?”
幼:“璐璐、小魚兒、杰杰”
師:“哇!有這么多呀!那你們說你們的小手指干凈嗎?”
幼:“不干凈。”
師:“為什么不干凈呀?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幼:“手指上有蟲子,吃了會生病的,生病要打針的”
師:“恩,小朋友們說的都很對。那你們說吃手指是不是一種壞習慣呢?”
幼:“是”孩子們在老師的有效提問中初步感知吮吸手指是不衛生的,是一種壞習慣。
分析:小班幼兒的思維水平仍處于直覺行動階段,他們需要直接感知事物才能獲得相關經驗、認識。因此,在教學活動中要充分考慮孩子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發展水平。吮吸手指在小班是常見的行為習慣。教師要懂得把生活中的東西轉化為有價值的學習內容,從教學活動中讓幼兒得到相關認識。
(二)痛苦的手指
在上一環節中有個別吮吸手指的孩子就認識到了自己行為的不對,迅速將手指從嘴中拿出,并表現出害羞的樣子。我認為這正是引導孩子進入這一環節(痛苦的手指)最好的時機。
師:“瞧,小朋友們,我是手指,我生病了,病的很厲害。因為我的主人總是把我放在嘴里吸呀吸,有時候還咬我呢!我就變成這樣子了,多難看呀!皺巴巴的、光禿禿的,做起事來也不方便了,我真難受呀!”(教師在講述故事的同時出示痛苦表情指偶,邊講述邊表演)幼兒聽得很認真。教師抓住時機及時進行提問。
師:“小朋友們,手指為什么會變成現在這個樣子呀?”
幼:“因為他的主人咬他、因為他難受”
師:“對呀,那你們說說他的主人咬他好不好啊?”
幼:“不好”
師:“那我們小朋友要不要咬小手指呢?”
幼:“不要”
師:“為什么不能咬呢?”
幼:“他會痛、會難受的”孩子的回答我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并表揚。
我思考:孩子已經明白吮吸手指是不好的,手指會難受。但小班幼兒需要親身經歷方能深刻感受到。為此,我在想是否可以讓孩子真正嘗試一次呢?
分析:通過擬人手法讓幼兒感受手指被咬,被吮吸的痛苦。但我還是終止了讓他們嘗試的想法。因為孩子的手指實在不干凈,一但讓他們嘗試,或許有些孩子會覺得:“咦,真好玩!”
(三)高興的手指
打消上面的念頭后,我接下來直接還是已擬人手法展示了高興的手指。
師:“小朋友們好!現在我可高興了,我的主人再也不咬我了,而且還經常給我洗澡。瞧,我多干凈,多漂亮呀!(教師同時出示高興表情的指偶)
師:“小朋友們,現在我的手指怎么樣了呀?”
幼:“笑了,變干凈,變漂亮了”
師:“對,這是為什么呢?”
幼:“主人不咬他了,給他洗澡了”我給予幼兒肯定、贊許。
分析:鼓勵孩子自主的發現事物的變化和聯系比教師“單程式”灌輸知識經驗給孩子的發展更為有益。難受的手指,高興的手指通過指偶比較,這是直接的視覺感知。提供生動的教具可調動幼兒的積極性。
(四)干凈漂亮的手指
這一環節我直接讓孩子在觀察了解的基礎上進行討論。
師:“現在,請小朋友們互相看看小手指,說說自己的手指干不干凈,漂不漂亮?”
幼:“不干凈,不漂亮,干凈,漂亮”教師在此時可查看每位孩子的手指,將發現的個案拿出來評析。并通過這個環節提醒幫助孩子糾正吮吸手指的習慣。
分析:幼兒討論得很積極,也大膽表達了自己的所見。通過個案引導孩子的習慣。對于孩子的想法教師給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勵,引導孩子積極參與活動中來
1、把握教育時機,提供教育引導
吮吸手指是平時生活中發現的現象,教師抓住了機會開展活動。作為教師這點是很關鍵的。案例中對手指的觀察都是對小班孩子行為習慣培養的前提。在生活中感受,在生活中體驗,把握教育時機,提供教育引導。
2、師生呼應,形成學習共同體
新《綱要》指出:幼兒園教育應尊重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和學習特點,充分關注幼兒的經驗,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首先教師發現吮吸手指現象,請幼兒說說痛苦的手指為什么難受,孩子們答得很棒。此時幼兒覺得成功時,教師又讓孩子觀看高興的手指,又讓孩子重新思考:手指為什么現在高興了?
托班《手指頭》優秀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認識手的外形特征,知道每個手指的名稱及用途。
2、通過游戲的方法,記憶手指的名稱。
3、樂于探索、交流與分享。
4、促進幼兒的創新思維與動作協調發展。
活動準備:
準備一個PPT
活動過程:
一、出示手掌畫,引起幼兒興趣。
師:寶貝們,你們看!這是什么呀?睜大我們的小眼睛仔細看看這是怎么畫出來的呢?
二、觀察認識手。
師:哦,原來這是用我們的小手畫出來的呀!原來我們的小手也能是一幅美麗的圖畫呢!那寶貝們你們的小手在那里呀?伸出來讓老師看看,我們有幾只手呀?{我們有兩只手,左手和右手,手上有手指、手心、手背,指甲,指關節}
觀察一下我們每個寶貝的手是不是一樣的呢?(手的粗細和長短)
三、認識手指的名稱1(教師邊演示邊介紹手指的名稱:大拇指、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拇指。)今天呀,老師就帶大家一起來認識我們的小手寶寶,寶貝豎起小耳朵仔細聽!(我們是生活在一只手上的五個手指兄弟,但是我們的名字是不一樣的。我最矮最粗但我最能干,所以他們叫我大拇指。我旁邊的這個高一點的叫做食指。中間這個最高的叫中指。最瘦最小的這個是我們的小弟弟,叫小拇指。寶貝們,我們還漏掉了哪個手指呀?哦,剩下這個不最粗,不最細,不最高的手指不好取名字,所以呀,后來我們就叫他無名指。寶貝們記住我們這五個小兄弟的名字了嗎?)寶貝們,記住了嗎?老師來考考大家。和老師一起叫出他們的名字好嗎?,;文。章出自屈,老師教。案網](教師伸出手指,讓幼兒說出名稱)現在啊,老師要跟我們寶寶玩個手指點點名的游戲,老師點到哪個手指的名字我們寶寶就把那只手指舉起來給我看,好嗎?(看誰舉得又快又對)
四、小手的用處師:剛剛呀,我們認識了自己的小手,小手寶寶悄悄的告訴我說,它可是你們的好幫手呢?那小手寶寶能幫你們做什么呀?我要請我們寶貝來說說(小朋友的小手這么能干嗎,能拿東西吃,能收拾玩具,會畫畫,會寫字,會穿衣服……)我們的小手有這么多的好處呀。
師:我們的小手能夠幫助我們做這么多,有這么多好處呢,可是呀,我們有的寶貝就是不讓自己的小手動起來,不會自己穿衣服,吃飯,你們說這樣好不好呀?小手也很不喜歡這樣的小朋友,因為這樣小手也越來越不靈活了,好多事情都不會做了。所以,我們從小就要多動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這樣小手會做的事情就會越來越多,它才會成為我們的好幫手。小手對于我們來說真是非常的重要,如果我們不注意讓小手受傷了又會怎樣呢?那我們應該怎樣保護我們的小手呢?
師總結:我們要保護我們的小手,不能玩小刀、剪刀等危險的.東西,要勤剪指甲保持衛生,不咬手指頭,現在我們早上的天氣很冷,寶貝們早上來幼兒園的時候要戴手套防止凍傷我們的小手。寶貝們,你們記住了嗎?
教學反思:
引領幼兒再次深入地進行探索,給幼兒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間。整個活動,給予幼兒較寬松的氛圍,教師只是充當了活動中的支持者,鼓勵者,合作者,引導者,用心傾聽幼兒的表述,并及時的梳理與小結。
托班《手指頭》優秀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聽兒歌的興趣,能初步理解兒歌內容。
2、引導幼兒體會手指的重要性,鼓勵幼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活動準備:
大書、錄音機、磁帶、字卡、小手范畫
活動過程:
一、談話活動(猜謎語)
十個好朋友,有高也有低,有胖也有瘦,天天在一起,互幫互助不分離。是什么呀?出示小手范畫幼兒認識。
1、讓幼兒數數有幾個手指頭?
2、手指的名字是什么?
3、手能幫我們做什么?幼兒說了解手的重要性。
4、教師小結手的作用及應該如何保護好我們的小手?
二、出示大掛圖,猜猜小手指在說什么悄悄話?
1、幼兒欣賞兒歌(第一次)
提問:小手指在說什么悄悄話?幼兒回答。
2、幼兒欣賞兒歌(第二次)驗證答案。
3、幼兒學習兒歌。
4、請個別幼兒為兒歌創編動作。
5、幼兒加上動作練習兒歌1—2次。
三、游戲
1、將幼兒分成兩組一組讀前半句,另一組讀后半句。(交換讀)
2、幼兒一組家長一組玩上訴游戲。(交換讀)
四、學習字詞:手、指頭
五、總結:
我們的小手那么的能干以后我們要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