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大班教案(精選7篇)
元旦大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能大膽選用自己喜歡的材料制作,裝飾瓶子
2、體驗與家長一同制作的樂趣
活動過程:
1、瓶寶寶參加展示會引出活動:
2、裝飾瓶寶寶,參加展示會
四、運動時光
游戲是我的們的最愛,爸爸媽媽,游戲中有你們的身影,我的們會更快樂,請你牽起我的的手,讓我的們一同游戲。
請欣賞親子游戲:
1、《投籃蹦蹦跳》
幼兒手拿塑料筐,自由做蹦跳的動作,家長于兩米前投紙球,勝者可得到小禮物
2、家長游戲《十二生肖成語大全》
運用擊鼓傳花的游戲,請出四位家長,抽出生肖卡,說出相關成語,如:膽小如鼠
3、套圈
家長與幼兒站成兩隊,排頭的家長將呼啦圈從頭上套下來,雙腳跳出,孩子撿起地上的圈,從頭上套下來,再雙腳跳出,后面的人依次進行,看哪對先套完圈。
五、結束
時間過的真快,轉眼就要迎來新的一年,我的們的聯歡就要結束了,在這里,我的再次代表大四班的老師和小朋友祝所有的爸爸媽媽工作順利,家庭幸福!
元旦大班教案 篇2
主題來源:
元旦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是新的一年的開端,舉國上下,喜氣洋洋,歡度元旦。為了讓幼兒更好的了解我國傳統文化節日,加深對元旦的認識和了解,體驗元旦的喜慶氣氛,特設置“歡度元旦”的教育活動。
主題目標:
1、知道元旦的由來及意義,了解元旦的各種慶祝方式。
2、通過動手裝扮元旦環境,體會元旦的節日氛圍。
3、學會用自己的方式來慶祝元旦,表達自己的愉悅心情。
4、培養幼兒勇敢、活潑的個性。
5、激發幼兒在集體面前大膽表達、交流的興趣。
活動一:認識元旦——傳統習俗
活動目標:
1、知道每年的1月1日就是元旦,是新一年開始的第一天。
2、知道過了新年,又長大了一歲。
3、了解和認識慶祝元旦的各種方式。
活動準備:
日歷卡、幼兒相片、慶祝元旦的各種卡片或背景圖。
活動重難點:
理解元旦的意義,了解慶祝元旦的方式。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運用已有經驗,交流自己知道的傳統節日,激發學習興趣
1、教師引導幼兒說出自己知道的傳統節日。如:小朋友們,你們知道一年中,有哪些節日嗎?(出示各種節日的日歷卡片,引導幼兒說出節日名稱:國慶節、春節、元宵節、五一勞動節、婦女節、元旦……)今天呀,我們主要來學習“元旦”。
2、教師提問:有誰知道元旦是幾月幾日?代表什么?(新一年的到來,是一年開始的第一天)
3、教師提問:小朋友們,你們知道元旦是怎么來的嗎?
提示:元旦是在1月1日,“元”是開始、第一的意思;“旦”是早晨、一天的意思。“元旦”就是一年的開始、一年的第一天。以農歷正月為元,初一為旦。
二、向幼兒介紹迎接新年的各種方式,引導幼兒說出自己慶祝元旦
1、引導幼兒交流以往是怎樣過新年的?(放煙花、吃餃子等)
2、了解全國各地人們是過新年的不同方式,出示各種卡片或背景圖(如果條件允許,可以制作成課件),引導幼兒認識人們為了迎接元旦所做的各種準備工作。
提示:唱歌跳舞、剪窗花、蒸各式饃饃、包餃子、放煙花、送元旦卡片等。
3、引導幼兒交流以往過新年的方法,然后,引導幼兒說出今年想怎樣迎接元旦的到來?
提示:教師向幼兒表達自己迎接元旦的想法,再讓幼兒表達自己的想法如,元旦很快就到了,我最想剪一些窗花貼在小朋友們家的窗戶上,送一張我自己制作的賀卡給我的爸爸媽媽。
4、播放慶祝元旦的錄音或錄象帶,提出問題,讓幼兒發現我們慶祝元旦要跟別人說祝福語,然后引導幼兒討論,慶祝元旦要說哪些祝福語,體驗集體慶祝元旦的喜悅。
三、引導幼兒談談新一年的想法和愿望
1、教師出示幼兒的相片,討論相片中的人物在做什么,讓幼兒感覺到自己比以前長大了,比以前更能干了,知道過了這個新年,又長大了一歲。
2、引導幼兒說說自己在新的一年想做哪些事?
四、延伸活動:
引導幼兒收集全國上下慶祝元旦或有關元旦的資料,制作成“元旦”專題,讓幼兒更深入的了解和認識元旦。
活動二:迎接元旦——新年新氣象
活動目標:
1、通過幼兒裝扮新年環境,增添新年氛圍。
2、鍛煉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豐富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活動準備:
1、剪刀、彩色紙、彩帶、氣球、打氣筒、膠水、卡片。
2、背景音樂《新年好》。
活動重難點:
裝扮環境的方法和操作方法。
活動過程:
一、出示裝扮新年環境的各種卡片或課件,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1、教師出示各種醒目、溫馨、快樂的節日環境,激發幼兒裝扮新年氣氛的興趣。
2、教師引導幼兒說出卡片上的環境是用什么材料裝扮的?想想還有什么材料可以用來布置新年環境。
二、引導幼兒動手操作,布置新年環境
1、教師出示氣球,引導幼兒探討,氣球該放到教室的哪個位置?要什么東西才能把氣球固定起來?
2、幼兒說出要繩子可以把氣球固定起來,這時教師出示彩帶,引導幼兒探討,怎樣使我們的教室更漂亮?
提示:教師要引導幼兒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并將彩帶用到適合的位置。如可用做好的彩帶系到吹好的氣球上,然后掛到教室的天花板上,這樣教室上空就會飄起漂亮的彩色氣球,還垂掉下來好看的彩帶。
3、教師引導幼兒觀察教室的環境,指指窗戶,讓幼兒說出用窗花裝扮窗戶,才更顯新年氣氛。
4、教師出示已剪好的窗花,引導幼兒學剪窗花,引導幼兒小心打開剪好的窗花,貼到窗戶上裝飾新年環境。
提示:
1、貼的時候要注意安全。
2、幼兒在裝扮新年環境時,播放《新年好》的音樂。
三、欣賞新年環境,體驗成功的喜悅
1、教師帶領幼兒欣賞剛裝扮好的新年環境,讓幼兒逐一介紹自己裝扮的環境,留下操作的足跡。
2、欣賞環境完畢后,教師和幼兒一起收拾教師,活動結束。
四、活動延伸:
1、引導幼兒運用學到的裝扮新年氛圍的方法裝扮家里的新年環境。
2、如果條件允許的話,可以利用課余時間,給孩子照相,留下孩子成長的足跡。
活動三:迎接元旦——精美賀卡
活動目標
1、為朋友制作賀卡,增加幼兒之間的友誼。
2、培養幼兒設計和制作賀卡的能力,提高幼兒的想象能力和創造能力。
3、讓幼兒說出賀卡的特征及制作思路,有利于提高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
活動準備:
1、小兔頭飾、蠟筆、卡紙、剪刀、膠水、新年賀卡。
2、《新年好》背景音樂。
活動重難點:
按照自己的想法制作賀卡,理解朋友之間的友誼。
活動過程:
一、激發幼兒制作賀卡的興趣
1、配班老師扮演小兔,告訴大家她收到了小熊送給她的新年禮物了——新年賀卡,邀請小朋友欣賞賀卡,引導幼兒發現賀卡的制作材料及賀卡特點,感受賀卡的美。
2、引導幼兒給爸爸媽媽或好朋友制作賀卡禮物。
新年快到了,小熊給小兔送了新年賀卡,小兔,也想給小熊送一張漂亮的新年賀卡,小朋友們,你們想不想給自己的好朋友也送一張賀卡呢?讓我們和小兔一起制作賀卡吧!
二、在教師指導下,幼兒制作賀卡
1、教師出示用來制作賀卡的卡紙,向幼兒介紹要做成什么樣的賀卡,在賀卡上畫些什么圖案?
2、教師根據構想,示范制作新年賀卡。
提示:教師在示范制作賀卡時,要用簡短、準確的語言說明制作賀卡的操作步驟,示范動作要到位,讓幼兒看清楚。
3、教師將制作好的賀卡展示給幼兒欣賞,引導幼兒說出賀卡的操作步驟,并交流自己制作賀卡的想法。
4、教師引導幼兒自由選擇制作材料,按照自己的想法制作自己喜歡的新年賀卡。
5、賀卡制作好后,向其它小朋友介紹的賀卡,鼓勵幼兒交流制作新年賀卡的方法,分享成功的喜悅。
提示:
1、幼兒制作賀卡時,可播放《新年好》的背景音樂,也可以播放輕音樂,創設良好的制作環境。
2、可根據幼兒的具體情況,在賀卡寫上自己的祝福語或賀詞,并屬上自己的名字。
三、引導幼兒交流送賀卡
1、引導幼兒說出想把賀卡送給誰?為什么?
2、送賀卡時,需要跟別人說什么?
3、教師和幼兒一起收拾教室,結束活動。
提示:收拾教室時,播放《新年好》的音樂。
四、延伸活動:
1、教師可以引導幼兒收集各種圖案,把圖案粘貼成一張精美賀卡,送給自己的爸爸媽媽或親朋好友。
活動四:慶祝元旦——假面舞會
活動目標:
1、讓幼兒體驗過新年的快樂,增添新年的快樂氣氛。
2、通過創編放煙火、打鼓、放鞭炮的動作,培養幼兒的創造能力。
3、通過參加假面舞會的表演,增強幼兒的社會性。
活動準備:
1、蠟筆、鼓、面具。
2、《新年好》背景音樂。
活動過程:
一、激發幼兒參加“假面舞會”的興趣
1、創設帶上面具,向幼兒拜個早年。
2、我們今天要開個“假面舞會”,可好玩了,小朋友們想不想去?可是你們沒有面具,怎么辦?
二、引導幼兒制作面具
1、教師出示已裁剪好的面具(露出眼睛,并用繩子系好),引導幼兒給面具涂上自己喜歡的顏色或圖案。
2、面具做好后,引導幼兒戴上自己的面具,開火車去參加“假面舞會”。
三、播放音樂,幼兒載歌載舞
1、教師出示鼓,引導幼兒模仿敲鑼打鼓的動作,然后教師播放《新年好》的音樂,教師示范模仿敲鑼打鼓的動作使勁敲鼓。
2、教師引導幼兒跟隨音樂模仿敲鑼打鼓,體驗過新年的快樂。
3、教師引導幼兒創編放鞭炮、放煙火的動作,感受過新年的快樂氣氛。
四、活動結束:
恭喜恭喜的節日歌,感受過年的氣氛。
五、延伸活動:
在美工區,提供豐富的操作材料,供幼兒制作鞭炮、煙花等新年物品,增添過新年的氣氛。
主題反思:
教師能利用傳統的節日資源,充分挖掘教材的教育功能,綜合運用各種教學手段,讓幼兒在看看、說說、唱唱、跳跳、做做的活動中,加深對元旦習俗的理解,感受元旦的歡樂。
從教學過程來看,教師能注重給幼兒創設一個輕松活潑的活動氛圍,給予幼兒充分的表達自由和動手機會,采用開放式的教學方法,注意動靜交替,孩子們始終積極參與活動,使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動手操作能力、感受能力得到了培養。
元旦大班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能唱準跨度較大的音,掌握好切分音結構。
2、感受新年的熱鬧,快樂的情緒。
教學準備:
鼓、鈸、鞭炮的聲音。
教學過程:
1、練聲
根據533|15|531|60|幼兒先聽,然后用“啦”來唱出來。
2、理解歌詞,學習歌曲。
教師:“前幾天我們過的什么節日啊?為什么要過這個節日呢?”(幼兒討論)
教師總結:
因為是新的一年由開始了,人們心里很高興,為了慶祝所以要過元旦這個節日。
教師:“你知道人們是怎樣慶祝的呢?”(引導幼兒說出敲鼓、放鞭炮)
教師播放放鞭炮的聲音,用鼓敲歌曲中的節奏。讓幼兒模仿聲音。
教師:“為了慶祝這個節日,老師還準備了一首很好聽的歌曲呢!想不想聽聽啊?”
(教師示范完整的唱一遍)
教師:“你感覺老師唱的哪個地方象剛才的聲音?你來學一學!”(幼兒說)
教師:“那我們再來完整的聽一遍!這一遍你又聽到了什么?”(幼兒回答)
教師帶領幼兒根據歌曲的旋律說歌詞,2――3遍
教師帶領幼兒一起來唱歌。集體合唱。
3、體驗歌曲的快樂情緒
教師:“你在唱這首歌的時候,你的心情是怎樣的呢?那我們在唱的時候應該怎樣唱呢?”(幼兒說)
教師:“那我們根據你說的,我們一起來唱一遍,我們的臉上要怎么樣?”(教師帶領幼兒有感情的演唱一遍)
教學結束:
教師:“我們一起去鞭炮吧!”(教師帶領幼兒做游戲)
元旦大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感受新年的來臨,能區別農歷新年和國歷新年,知道一月一日是元旦節。
2、樂意參與活動以及周圍的人進行情感交流,大膽地用自己地方式展示自己及表達內心的喜悅。
3、通過游藝活動,感受到幼兒園大家庭的溫暖,加深家園情、師生情、親子情。
4、學習評價自己和同伴的進步,能為同伴的進步感到高興、體驗和樂意學習他人優點的愿望。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感受新年的快樂及幼兒園大家庭的溫暖,能大膽的用自己的方式交流和展示自己。
教學難點:能學會和同伴合作及體驗合作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布置游藝場地,準備游藝材料,游藝內容及獎券。
(2)準備供幼/兒和家長的親子游戲若干。(分室內、室外)
(3)準備游藝獎品,如準備一些鉛筆、等作為獎品。
(4)喜慶音樂:磁帶、音響。
活動過程
一、 音樂活動:播放音樂《過新年》讓幼兒及家長感受過年熱鬧的氣氛。
二、 看錄象觀察人們喜洋洋迎新年的場面,體會過年的喜悅之情。
三、 具體活動安排:
(1) 律動“新年好”
(2) 親子運動游戲 (注意強調活動中的安全)
A.放鞭炮
準備:每班自制炮竹一個
玩法:分小組。將幼兒和家長分成一一對應,面對面排。開始由幼兒手捧“爆竹”由起點跑向自己的家長,當家長接過“爆竹”后,雙手上舉,口中喊道“砰啪” ,就算送到一個。然后孩子再將“爆竹”運回給下一名幼兒手中,看哪對先放完。
B.運彩球
準備:彩色的球、圈
玩法:分組,每小組10名幼兒,分兩對面站立,用圈趕彩球行進走,走至對面交給另一位幼兒,依次往返接力。
C.剝桔子:
準備:小桔子50只,椅子3個,垃圾筐每班5對家長和孩子
玩法:幼兒從起點跑到終點拿一個桔子,跑回來剝掉皮給家長吃,第二個幼兒繼續,以此類推,看哪隊最快為勝。
D.搶氣球游戲:
準備:凳子或椅子;各色氣球;拴氣球的繩子。
玩法:老師發出指令,復習顏色。如果說紅色就要跑到拴有紅色氣球的椅子旁,用力把氣球坐爆。分組比賽,小組第一晉級下一輪,直到輪完初賽,最后小組第一之間進行決賽,分出獲勝者。請幾位家長帶著小朋友一起聽老師發令,按照規則進行。
E.開火車:
準備:起跑處標志
玩法:由家長組成一列火車,蹲著行進走,以先到的.一列火車為勝。
F.袋鼠跳
準備:大袋子四個,可以用面粉包裝袋之類的,要大一些
玩法:一名小朋友與自己的爸爸或媽媽組成一組,每次游戲找四組為一單位,小朋友與家長面對面站立,中間距離約30~50米。游戲開始后,小朋友要拿起放在地上的大袋子,跑向自己的爸爸媽媽,爸爸媽媽接到袋子后,要馬上套住自己的雙腿,跳回孩子的起始位置,以速度定輸贏。
G.揪尾巴
準備:紙尾巴若干條。
玩法:一家三口組成一條牛。爸爸為牛頭,媽媽的手搭在爸爸的肩上為牛身,孩子緊貼媽媽身后做牛尾,孩子褲腰上別上牛尾巴。在一定范圍場地內,幾個家庭展開揪尾巴比賽。最后看哪個牛頭揪到的尾巴多,哪個家庭就獲勝。
H.趕雙球
準備:一大一小皮球為一對,共若干對;網球拍若干副。
玩法:適用于大班的游戲。一家三口為一組,爸爸站在終點線,由媽媽和孩子在起點處各持一網球拍趕球(媽媽趕大球,孩子趕小球),要求兩球同時到達終點,然后再由爸爸一人持雙球拍把兩球同時趕回起點.
四、活動結束
元旦大班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知道每年的一月一日是元旦,是新年的第一天。
2、感受與同伴一起辭舊迎新的喜悅。
3、積極參與教學,并獲得其中的樂趣。
【教學準備】
舊掛歷、新掛歷、布做的“龍”二"三條。中華風俗CD片。
【教學過程】
1、教師將身體縮成圓柱形狀,并發出被點燃的爆炸聲“砰”的聲音,請幼兒猜猜:“老師剛才表演的是什么?”
問幼兒:“鞭炮聲讓你想到了什么?”
2、音樂游戲:敲鑼打鼓放鞭炮
師:“過年了,除了放鞭炮,還有什么呀?”(出示圖片)
隨音樂做敲鑼打鼓放鞭炮的動作。
3、換掛歷:欣賞新掛歷上的圖畫,翻開第一張,念一念上面的字,了解一月一日是元旦就是新年的`第一天。
4、生肖年的祝賀:了解今年是什么生肖年。
問:“今年的生肖是什么呀?”“明年是什么呀?”
欣賞當年的生肖圖案。模仿拜年的情景。
5、教唱歌曲《恭喜恭喜》
師:“老師和小朋友一起來學唱新歌”。
6、耍龍燈。
老師在小朋友唱歌時出示“龍燈”引起幼兒興趣。
問:“這是什么呀?”“它有什么用呀?”
“我們也來耍龍燈好嗎?”
請幼兒來跟著音樂耍龍燈二"三次
【教學總結】
教師總結幼兒今天的表現,表揚和鼓勵幼兒在教學中表現積極的幼兒。讓幼兒在做音樂游戲的同時,感受到元旦教學其其中的快樂。同時,要照顧到那些在教學中比較安靜的幼兒,使其也能在教學結束的時候獲得快樂。
元旦大班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體驗禮物帶給人的快樂。
2、學習關心和體諒別人。
3、愿意積極參加教學,感受節日的快樂。
4、簡單了解節日的來歷,知道其全稱、日期和意義。
教學準備:
故事中小動物的頭飾、故事磁帶、字卡:新年禮物
教學過程:
1、你收到新年禮物了嗎?
大家剛剛過完了一個熱熱鬧鬧的新年,過年的時候大家都會互相送禮物,有什么禮物?
想一想,自己收到了誰送的禮物。
介紹自己最喜歡的一份禮物。
2、收到禮物真開心。
我們收到了別人送的禮物,森林里的小動物有沒有收到禮物呢?
我們來聽一個故事,題目叫《新年禮物》。出示字卡:新年禮物。
教師講述故事,鼓勵幼兒認真傾聽。講述中,隨情節展開出示相應的動物頭飾。
引導幼兒體驗小動物收到新年禮物的喜悅心情,并知道每只小動物收到了什么樣的禮物。
熊伯伯收到特別的禮物后的心情是怎樣的?
討論:全體小動物為什么要送一輛自行車給熊伯伯?
小結:我們要關心和體諒別人,共同分享快樂。
元旦大班教案 篇7
幼兒園相當于是孩子最早接觸到的一個小小社會,在這里,他們不僅要學習一定的知識,還需要培養日常的行為習慣。我覺得成績的好壞并不是很重要,只有好的行為習慣才能造就一個成功的人。那么如何做好幼兒的教育教學工作呢?我覺得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教師自身的改變
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我們不應該把自己處于高高在上的位置,我們是孩子們的引導者,也是孩子們的好伙伴,我們的一言一行都會影響到單純的孩子們,一個星期5天,每天基本上有一半的時間我們都是和孩子們在一起度過的,除了父母,我們是接觸他們最多的人,因此我們也會是影響孩子最大的人,我們平時說什么做什么都要注意,說話之前要先想想自己說的話會不會影響到孩子的發展,連穿著打扮也要注意。我曾經聽到這么一個小故事:一個還是小班的孩子被她奶奶送到幼兒園,她奶奶對著老師說:“我說不要穿裙冷的,她偏要穿還說老師也穿的。”就這么一件小事就可以看出老師對孩子的影響,小孩子的模仿能力極強,如果教師其身不正,那么對孩子的成長發展是相當不利的。
在活動中,孩子們是主體,他們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與教師所扮演的角色和對幼兒的培養都有著直接的關系,教師應該時刻與他們拉近距離,在不同的時間扮演不同的角色,是孩子們真正參與到活動中去,這樣才能有效的進行教學。如果教師只是一味的把自己放在發號施令的位置上,那么不管活動多么精彩多么吸引,孩子們也只會覺得乏味無趣。
所以,教師不止要在言行舉止上多注意,在教學活動中也要改變自身的位置,成為孩子們的好伙伴,與他們打成一片,更貼近他們,更了解他們。
二、了解幼兒的發展特點,提高幼兒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我覺得孩子在幼兒園階段最主要做的事情就是游戲,從玩中體驗生活,培養常規,學會與人交流,培養自信心等這方面符合其自身年齡特點的能力,從游戲中培養他們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而不是一味的強加很多的知識,使幼兒從各方面都逃避上幼兒園。
現在我教大班了,經常有家長放學的時候(尤其是周五)問我:“老師,有沒有什么作業啊?”“老師,現在教不教加減法啊?”“老師,我現在回家每天都教我孩子念拼音的,幼兒園教不教啊?”等等這類的話,家長望子成龍的心情我可以理解,畢竟社會競爭如此的強烈,早起的鳥兒有蟲吃這些道理誰都知道,可是家長們對于孩子們其他的發展卻一概不過問,比如說要發展幼兒與家長之間的親子感情了,請家長與幼兒合作完成一件事,第二天會有好多孩子們不能完成,問其原因:爸爸媽媽沒有空。為什么這些家長問到加減法、拼音這些要到小學才教的東西就這么上心,發展孩子其他能力的事卻漠不關心呢?孩子現在才幾歲?那么重的擔子壓下去大家是否考慮過他們的承受能力呢?
在教學活動中,我們應該根據幼兒自身的特點和興趣來培養他們,使他們自己愿意做,而不是強迫,有效的教育教學就是要能根據孩子的心理,調動幼兒的積極性,激發他們的潛能,取得盡可能好的教學效果。
大班的孩子已經有自己的`見解了,他們也會提出自己的意見了,雖然是很天真的,有時候也會改正老師不小心犯的錯,教師和家長要做的不是果斷的否決,而是從他們的角度出發,大家一起討論合作,使他們感覺到自己是被重視的,充分調動其積極性和主動性。
教師還應該與家長多溝通,改變家長只重視成績的思想觀念,請家長多與孩子交流,知道他們需要什么不要什么,而不是把孩子往老人那一放就不管了,年輕家長活動多,孩子往父母那一送就不理了,這是一種非常不負責任的態度,教育孩子的品德和行為也是非常重要的,要讓家長重視起來,做到與幼兒園同步教與學,從各方面了解幼兒的發展特點,真正做到家園合一。
三、注意有效的教學設計
一次活動的成功與否最關鍵的是活動的教學設計是否吸引到了孩子的注意力,是否讓他們感興趣,有效的教學設計能讓孩子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得更多的知識,活動前充分的備課,制作好教玩具是上好課的前提。一份好的教學設計需要注意:
1.是否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
只有在幼兒聽得懂的基礎上進行教育教學,幼兒才能學、才肯學,才能使幼兒獲得知識。目標訂的低了,幼兒早已會了,沒了興趣,目標訂的高了,幼兒不懂,也不愿聽了。
2.重點、難點要注意分清。
重點是這次活動的主體,幼兒主要的學習目標,一定不能馬虎視之,備課時要突出重點,活動時要緊緊圍繞重點進行講解分析,以它為中心,啟發幼兒加強對重點知識的理解。
所謂難點,是活動中大多數幼兒不易理解和掌握的知識點,備課時要注意根據教育教學的內容來進行確定其難點,一定要注重分析難點,認真研究,活動時要注意多圍繞難點進行講解,突破難點。只有在解決了孩子們的疑問的時候,他們才能在活動中更積極主動的去探索和研究,充分把自己投入到活動中去。
3.是否有趣味性。
一次活動能否順利的開展與其趣味性也有非常大的關系。活動的時候通常一開始就要抓住孩子的思維,吸引他們的眼球,讓孩子有想聽的欲望,認真的投入到活動中去,因此,一個好的開頭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是無趣的開始,那么整個活動開展就會比較困難。教師在設計教學的時候要注意一個具有趣味性的開頭,這樣才能有一個順利的活動。
四、重視與每個幼兒的課堂交流
交流是每個老師與孩子之間增進感情的一個必要的步驟。每個幼兒的性格都是極不相同的,甚至反差會很大。活動中,幼兒的幼兒性格外向,積極舉手,回答問題也是滔滔不絕,這樣的孩子往往容易招老師喜歡,會表揚他們愛動腦筋,也是經常性的會叫他們起來回答問題。難道不舉手的孩子就不在動腦筋了嗎?可能他們只是內向害羞,又或者是教師提出的問題沒有引起他們的注意呢?教師應該把各方面的因素都想出來并且想辦法處理,要激發幼兒在活動中的熱情就要懂得有效的提問。
孩子才是活動中的主人,教師只是幫助者,如果教師在活動中擺不正自己的位置,那么孩子們便會失去興趣。因此,教師在活動中除了要了解每個孩子的性格外,還要注意以孩子為中心,加以引導,注意有效提問,讓每個孩子都愉快的參加到活動中來。
教師還要注意活動時發生的突發狀況,有的幼兒比較膽小,有的時候被磕磕碰碰了也不敢和老師說一聲,教師的細心很重要,需要做到及時發現問題并解決,這樣會讓膽小的幼兒覺得老師是重視自己的,自信心也會隨之回來。多一點細心,多發現他們的優點,增加他們的自信,這樣活動時大家才會踴躍發言,與老師的交流才能更深一步。
五、重視反思,及時有效的進行糾正
教師要注重教學反思,教學反思是教師在課后結合各方面的教學信息反饋,對自己前一節課的教學行為及效果的分析與思考。教師通過孩子們在活動中的反映情況,以及在活動中對幼兒的知道方法,尋找自己的優缺點,發現自己的不足之處,及時的進行糾正。教師的反思應該做到真正的從心里去反思自己,找尋錯誤,從根源進行解決,而不是只停止在表面上。通過反思可以使教師逐漸成長,不斷改進自己的課堂教學,提高有效課堂教學效果。
一次好的活動不光只是有一個好的目標,一次活動設計和一次順利的教學過程就可以了,更為重要的還有其反思,反思能夠很全面的反映你對自己活動的認識有多深,你對自己要求有多高,你能否正確面對自己的失敗和成功之處,從反思中我們能看出一個教師是否有責任心,詳細全面具體的反思才能使教師真正的進步。
我們應該多注意一些方法,進行有效的課堂教學,在教學活動中,孩子才是真正的主人,他們的想法是彩色的,我們只是引導者,協助者,幼兒在活動時我們更應該給孩子多一些信心,多一些等待,多一些的表現機會,讓孩子在活動中積極參與,激發幼兒的活動興趣,讓孩子感受到成功的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