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籃球教案(精選3篇)
小籃球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生活情景中,通過操作和思考進一步理解平均數的意義,感受統計的意義,學會求較復雜平均數的方法,能運用平均數分析與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在運用平均數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積累分析和處理數據的方法,發展學生統計觀。
教學重點:
感受統計的意義
教學難點:
求較復雜平均數的方法
教學關鍵:
能運用平均數分析與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
教學情境圖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基礎練習
1、出示某自然博物館“五一”黃金周7天參觀人數統計表(課本100頁自主練習1)
師:從圖中大家都了解到哪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學生獨立解決。
全班交流
2、出示海河公司去年的獎金發放情況統計表(課本100頁第二題)
師: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提取有價值數學問題:去年的平均獎金是多少?學生獨立計算。
全班交流
引導學生明確:總獎金數÷總人數=平均獎金
二、聯系生活,提升練習
1. 現在有這樣一件事情,五年級的同學要搞聯歡活動,想買巧克力30元/每千克和水果糖20元/每千克這兩種糖共5 千克。先問一下,我們班比較喜歡吃巧克力的舉舉手。(較多)喜歡吃水果糖的呢? (少一些)
現在請你們四人一組商量一下:參考在我們班剛做的初步調查,如果把這個買糖的任務交給你們小組的話,你們會怎樣來買呢?
2、小組交流。
學生可能出現以下幾種情況
(1)買巧克力4 千克,水果糖1 千克。
(2)買巧克力3 千克,水果糖2 千克。
3、算一算。(求第1種情況)
學生可能出現以下幾種情況
(1)(4×30+1×20)÷ (1+4)
(2)(4×30+20)÷ 2
4、辨一辨,哪種列式正確,為什么?
學生可能出現以下幾種情況
(1)第二種對的。因為有兩種糖,所以要除以2。
(2)第一種對的。巧克力是4 千克,水果搪是1千克,加起來是5 千克,前面的總元數是5 千克的總元數,不是每千克的總元數,所以應該除以5,不能除以2 。
5、算一算。(求第2種情況)
三、激發興趣,拓展練習。
利用課余時間調查學校各班患近視眼的情況,計算一下平均每班有多少人患近視眼。滲透愛護眼睛保護視力的教育。
四、全課總結
平均數在我們生活中有廣泛應用,今天回去后請你做有心人,收集平均數在實際生活中應用的例子。
小籃球教案 篇2
本課教學以健康第一為指導方針,以激發學生興趣、培養學生本事、發展學生個性、寓德育于體育與健康教學中為指導思想,激勵學生主動探索,激發學生的內在動力,讓學生在活動中培養興趣,在興趣中學會思考,在思考中掌握動作,在掌握動作中提高運動本事和發展身體素質。結合八年級學生的實際情景,讓學生進行自主性練習,使不一樣層次的學生學習體育基礎知識、基本技術和發展技能的同時,能夠在歡快的氣氛中愉悅身心、增強體質,從而使學生提高體育學習的興趣,個性得以發展,并逐步樹立終身體育的意識。
一、教學課題
籃球雙手胸前傳接球。本課練習以進一步讓學生了解雙手胸前傳接球技術為主要目的,創設樂學情境,并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挖掘每個學生的潛能,培養學生的自主性、創造性和獨立性。
二、教材分析
本課主教材是籃球雙手胸前傳接球,它是籃球運動中最主要的基本技術,是初中籃球教學重要組成部分,是更好地學習其它技戰術的基礎,傳接球技術好壞直接影響到團體力量的發揮和戰術配合的質量,所以我們必須高度重視學習和掌握這一技術。第二個復習籃球雙手頭上傳球,經過復習的形式,讓學生充分掌握雙手頭上傳球技術要領。
三、學情分析
本次課所授班級為初中一年級學生,每班有60人左右,體育基礎水平很不平衡,但具有必須的模仿本事、觀察本事和理解本事,及班級的學習氛圍濃厚。
四、教法與學法
教法:語言啟發、模仿練習,小群體學習,游戲。學法:完整法、分解法,合作學習。
五、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重點:技術的.規范性
難點:傳接球時機與整體配合意識
六、教學策略
本課的教學指導思想主要采用教師啟發指導,學生反復練習的教學策略,發展學生的個性,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運用靈活多變手段,做到身心結合,努力到達教學目標。
小籃球教案 篇3
本課是一節三年級體育課,課的內容是學習籃球中的運球,三年級年齡段的學生,根據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的特點,本課主要采用籃球游戲的方式來啟發學生對籃球課的興趣,然后在學習運球,但對于運球的學習,只要求學生能理解正確的運球動作(主要是手型的掌握及運球時的身體姿勢)。
一、準備部分
教師集合整隊,學生自主找到自己的“家”進行準備活動,在做熱身操的時候,打破以往的教師或體委帶操的形式,而是在開學伊始,才用音樂,讓學生跟著音樂一起律動,主要是鍛煉學生敢說、敢做、敢于表現自己的性格。
二、基礎部分
1、游戲
采用游戲比賽的形式激發起學生對籃球課的興趣,二年年齡段的學生很喜歡進行各種游戲,這樣不僅能調動起他們的積極性,而且也為接下來的教學內容打下基礎。
2、運球的學習
在主要內容的學習方面,先把學生分成幾個組,每組發一個籃球,讓學生每組進行自由的運球,運球之后,集合學生,教師提出問題:“剛才大家都已經運了球,那么同學們說一說怎么樣運球才能把球運的更好”。在同學們發言的基礎上,把正確的運球動作要領(尤其是手型)示范講解給同學們,然后同學們再去按照老師的正確動作去練習,最后安排一個《瘋狂不倒翁》的游戲,把學生的學習籃球的興趣推向高潮。
三、結束部分
進行放松運動,總結。
課后反思
本課之所以選擇籃球的教學是因為現在大多數的`學生喜歡上籃球課,從這種角度出發,既然學生喜歡,那么在2+1項目的選材上我們教師就應該從學生的主觀意愿出發,在進行常規的教學同時,主要抓學生喜愛的運動項目進行重點的教學,使學生在九年義務教育的過程中,能夠真正的掌握兩項以上的運動項目。從本次課學生學習的效果來看,學生掌握的不是太好,主要是因為學生的領悟能力還不是很強,但就三年級的學生來看,能夠把球運起來,就算是成功的,開學時,也曾經嘗試讓低年級的學生學習三步上籃,但從學習效果來看非常不理想,后來經過反思總結及老教師的幫助,明白學生對一個運動項目的掌握,不能是一年、二年就能掌握的,而是在九年義務的過程中,逐漸從潛入深,從易入難,從低到高,例如
一、二年級的學生我只要求他會簡單的運球,懂得傳球就可以了;到了
三、四年運球、傳球能夠把正確動作做出來,在此基礎上學習投籃等;到了
五、六年級學習三步上籃及簡單的配合。那么這個教育就是成功的,我們教師在教的過程中,還是要因材施教。本課教學上也存在很多遺憾。例如:從學生自由運球發現問題,到老師提問、并示范、講解正確動作的過程銜接不是很好,課上的語言組織和與學生的交流不好;最后導致學生在玩自己的,課是比較失敗的。當然做為年輕教師的我還有待在以后的教學中不斷總結經驗,完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