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小班音樂活動教案范文(精選13篇)
幼兒園小班音樂活動教案范文 篇1
幼兒園小班節奏樂音樂活動教案:小鴨子上幼兒園
活動目標:
1、通過培養節奏感,激發幼兒對音樂課的興趣。
2、幼兒能夠聽辨聲音的長短,能感知四分音符的節奏。
3、初步培養初步的音樂能力。
活動準備:錄音機,磁帶,鋼琴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聽教師彈鋼琴《來了一群小鴨子》進教室,
幼兒模仿小鴨子的動作,坐在小椅子上,準備上課。
(二)基本部分:
1、發生練習:
1234565—/5432131—//
小鴨子們起得早,太陽公公咪咪笑。
2、出示玩具下鴨子,“今天我要上幼兒園去了,真開心。”
嘎嘎嘎嘎嘎嘎嘎嘎
“小朋友們,你們學學我的聲音叫好嗎?”幼兒隨下鴨子按節拍邊走動,邊叫嘎嘎嘎嘎嘎嘎嘎嘎……
3、小鴨子看見老師有禮貌的問
嘎嘎嘎嘎老師你好
“小朋友們你們也是有禮貌的好孩子,問老師好,好嗎?”
老師你好老師你好
4、小鴨子玩汽車:聽,小鴨子說什么?
嘎嘎嘎嘎我玩汽車嘎嘎嘎嘎我真開心
“小朋友,和小鴨子一起把小鴨子說過的話告訴老師好嗎?”幼兒隨下鴨子按節拍說出。
5、用此方法,下鴨子可以換不同的玩具,如皮球,積木,風車……幼兒隨下鴨一起練習四分音符的語言節奏。
6、同時,也可以把小鴨替換魏小狗,小貓等其他動物代替,練習四分音符。
(三)、結束部分:
幼兒一起齊唱《來了一群小鴨子》離開小椅子。
活動目標:
1、通過培養節奏感,激發幼兒對音樂課的興趣。
2、幼兒能夠聽辨聲音的長短,能感知四分音符的節奏。
3、初步培養初步的音樂能力。
活動準備:錄音機,磁帶,鋼琴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聽教師彈鋼琴《來了一群小鴨子》進教室,
幼兒模仿小鴨子的動作,坐在小椅子上,準備上課。
(二)基本部分:
1、發生練習:
1234565—/5432131—//
小鴨子們起得早,太陽公公咪咪笑。
2、出示玩具下鴨子,“今天我要上幼兒園去了,真開心。”
嘎嘎嘎嘎嘎嘎嘎嘎
“小朋友們,你們學學我的聲音叫好嗎?”幼兒隨下鴨子按節拍邊走動,邊叫嘎嘎嘎嘎嘎嘎嘎嘎……
3、小鴨子看見老師有禮貌的問
嘎嘎嘎嘎老師你好
“小朋友們你們也是有禮貌的好孩子,問老師好,好嗎?”
老師你好老師你好
4、小鴨子玩汽車:聽,小鴨子說什么?
嘎嘎嘎嘎我玩汽車嘎嘎嘎嘎我真開心
“小朋友,和小鴨子一起把小鴨子說過的話告訴老師好嗎?”幼兒隨下鴨子按節拍說出。
5、用此方法,下鴨子可以換不同的玩具,如皮球,積木,風車……幼兒隨下鴨一起練習四分音符的語言節奏。
6、同時,也可以把小鴨替換魏小狗,小貓等其他動物代替,練習四分音符。
(三)、結束部分:
幼兒一起齊唱《來了一群小鴨子》離開小椅子。
幼兒園小班音樂活動教案范文 篇2
學習活動:
蘋果歌
活動目標:
1、愿意和同伴一起參與歌唱活動,感受歌曲活潑歡快的特點。
2、學習簡單的仿編并演唱大家聽。
3、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4、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小班音樂活動教案《蘋果歌》
活動準備:
1、立體“蘋果樹”(制作成粘貼式,可隨時取放“蘋果”)及蘋果、西瓜、葡萄、香蕉等水果實物或圖片。
2、幼兒已對這些水果有初步的認識。音樂磁帶。
活動過程:
一、學唱歌曲
1、出示蘋果實物或圖片,引導幼兒討論:蘋果長在什么地方?
2、出示立體蘋果樹,教師邊有節奏地朗誦歌詞“樹上許多紅蘋果,一個一個摘下來”,邊演示把“蘋果”一一摘下。
3、教師邊朗誦“我們喜歡吃蘋果,身體健康多快活”,邊把摘下”的蘋果“送給想要的幼兒,鼓勵幼兒做出各種吃蘋果的樣子。
4、請個別幼兒摘“蘋果“。期于幼兒拍手念歌詞。
5、教師范唱,幼兒跟唱。
6、請幼兒輪流摘蘋果,教師與其余幼兒為其配唱。
二、仿編歌曲
1、你還喜歡吃什么水果?這種水果長在哪里?
2、鼓勵幼兒把自己喜歡的水果名稱編進歌曲中,唱給大家聽。
教學反思:
《蘋果歌》是小班的一個音樂活動,歌詞形象生動,旋律簡單上口,表演性很強。讓幼兒學得生動有趣,并獲得更多的發展。我參照課程教案結合我們班幼兒年齡特點,對一些活動環節和細節進行了修改,活動開展的很順利,在此我做了一個簡單的梳理。
活動導入,隨著音樂伴奏進入活動室,激起了孩子們的學習欲望和新鮮感,在音樂的伴隨下,孩子們很快進入了狀態。借助圖片、動作的幫助孩子們很快理解熟悉了歌曲內容。
幼兒園小班音樂活動教案范文 篇3
活動目標:
1.學習歌唱活動,能在歌曲最后一小節結尾處叫"汪汪"。
2.在教師的語調、體態動作暗示下,嘗試邊唱邊按歌詞內容做動作,學習樂句變換做動作。
3.理解并遵守游戲規則,知道小花狗叫過"汪汪"后,"肉骨頭"才能躲起來。
活動重點:
學唱歌曲,嘗試按歌詞內容做動作。
活動難點:
理解并遵守游戲規則。
活動準備:
1.歌曲PPT圖片4幅。
2."小花狗"指偶一個。
3.幼兒用書:《小花狗》。
4.音樂《小花狗》。
活動過程:
一、幼兒聽教師范唱歌曲《小花狗》,熟悉歌詞。
1.教師表演小狗,幼兒猜測動物。
師:今天我們教室里來了一位小客人,它是誰呢?(教師做小狗動作,學小狗叫)汪汪!是誰呢?
2.教師出示圖片,清唱歌曲。
師:小花狗還會唱歌呢?聽一聽它唱了什么?(教師唱)
3.教師提問,引導幼兒回憶歌曲內容。
師:歌曲里唱的是誰?(小狗)小狗什么樣子?(做圓圓眼睛的動作)小花狗在做什么?(吃肉骨頭)
4.教師再次范唱,引導幼兒看幼兒用書《小花狗》畫面,進一步熟悉歌詞和旋律。
師:歌曲里還唱到了什么是我們沒聽到的?我們再仔細聽一聽。
5. PPT展示相應的圖片,幫助幼兒理解、熟悉歌詞。
師:我們把歌詞連起來說說看。
6.師幼一起完整朗誦歌詞,熟悉歌詞的內容、順序。
師:這次我們不看圖片能不能唱一唱呢?一起試試。
二、幼兒按歌詞內容創編動作。
1.教師逐句唱歌,引導幼兒分句創編動作。
師:小花狗是什么樣子的?誰會用動作表示?"蹲在大門口"怎樣做動作?"兩眼黑黝黝"怎樣做動作?"想吃肉骨頭"怎樣做動作?
2.師幼共同整理動作,并分句練習邊唱歌邊做表演動作。
師:我們邊唱歌邊把剛才學的動作做出來。
3.教師帶領幼兒共同邊演唱歌曲邊做動作。教師用表情、體態強調每句句首歌詞重音,并運用動作提示幼兒一拍一下地按樂句做動作。
三、幼兒學玩音樂游戲"小花狗"。
1.教師介紹游戲玩法與規則。
師:"小花狗"站在場地的前邊,"肉骨頭"站在位置的前面,大家一起邊唱歌邊做動作。唱完歌以后,"小花狗""汪汪"叫兩聲,"肉骨頭"迅速坐下來。(空座位)
2.教師扮演"小花狗"。幼兒扮演"肉骨頭",練習2--3次。
3.請幼兒送肉骨頭給小花狗吃,和小花狗說再見!
幼兒園小班音樂活動教案范文 篇4
幼兒園小班音樂活動:小星星
一、活動目標
1.喜歡參加音樂活動,具有初步音樂節奏感,能在活動中大膽表現自己。
2.感受樂曲的優美,熟悉4/4節奏型。愿意在音樂伴奏下感受音樂、表現節奏。
二、重點和難點
這是一段非常優美動聽的旋律,樂曲所要表現的是黑夜里滿天星星閃爍、此起彼伏的美景。讓幼兒熟悉4/4節奏是本教材的重點;而根據不同的音樂形象鼓勵幼兒大膽在音樂伴奏下表現音無法、表現節奏是本教材的難點。
三、環境創設及材料
1.錄音磁帶“小星星”。(三種樂器演奏的“小星星”)
2.若干圓舞板、三角鐵、串鈴、鈴鼓、小鈴等樂器。
3.綢帶、紗巾、花朵等舞蹈道具。
四、設計思路
對中班上期的幼兒來說引導他們參加音樂活動并且對音樂活動有濃厚的興趣這并不難。然而要在音樂活動中培養幼兒具有初步的節奏感則需要長時間地培養與不斷地給予感受。就一個4/4節奏來說,并不僅僅通過一個集體活動就可以解決的,它需要較長時間,在多種手段、多種刺激下才能形成。因此在本教材里就嘗試通過玩樂器,通過自由創編舞蹈來不斷體會4/4節奏。另外鼓勵中班幼兒根據不同音樂形象大膽表現音樂、表現節奏是本教材的難點,因為這就要求幼兒把平日里模仿到的動作,真正成為自己的東西并在音樂伴奏下加以展現。它需要幼兒一種經驗,更需要一種勇氣。而事實上如果幼兒能在活動中大膽表現自己,那么音樂活動的真正魅力就體現了。
五、活動流程
角落活動中熟悉樂曲,感受節奏,嘗試表現樂曲——集體活動中大膽表現音樂,表現音樂的節奏——角落活動中進一步體會樂曲、表現樂曲
1.角落活動中熟悉樂曲、感受樂曲節奏、嘗試表現樂曲。
(1)聽賞樂曲,感受樂曲的優美,激發幼兒對樂曲的興趣。
說明:在角落活動中引導幼兒花幾分鐘的時間聽一聽樂曲,感受樂曲的優美。此內容可延續4-5天。
(2)聽賞樂曲、感受樂曲,可以引導幼兒用不同方法嘗試表現樂曲。如幼兒可以用舞蹈動作表現樂曲,幼兒也可以借助各種打擊樂器表現樂曲。
說明:這一階段幼兒在角落里玩的時間可以有10天左右。教師指導的重點是不斷挖掘幼兒的閃光點,譬如幼兒用不同的樂器表現樂曲、用不同的動作表現樂曲等。最主要的是鼓勵幼兒大膽地表現以及幼兒初步的4/4節奏感。這里要提醒的是4/4節奏也可以有不同的節奏型,如X———|X——|;如:—X—|X—X—|;如:||;又如||。教師可通過每次角落游戲的講評讓幼兒體會角落活動中的成功和愉悅。
(3)注意生活中引導幼兒多感受不同4/4節奏,
如|如||又如:||
請你過來!我們都是我們都是好朋友我呀長大了,你也長大了!
集體活動中大膽表現音樂、表現音樂節奏
2.集體活動中大膽表現音樂、表現音樂節奏
老師和幼兒共同聽賞樂曲,感受樂曲優美,知道這首樂曲的名字叫“小星星”,講的是小星星的故事。
A.游戲“快樂大轉盤”。
游戲玩法:老師扮演月亮姐姐,小朋友是滿天的星星。星星圍成大圈,月亮姐姐在中央。音樂前奏起月亮姐姐轉圈;星星跟著音樂拍手。前奏結束前月亮姐姐要點到一顆小星星,小星星就馬上起來,跟著音樂做動作(如眨眼、睡覺、或者跳舞)。其他小星星和月亮姐姐都必須馬上跟著他(她)一起有節奏地動作,直至樂曲結束。待到間奏起,月亮姐姐再次轉圈去另一顆小星星,游戲如此循環反復。
游戲規則:小星星必須跟著音樂節奏做動作。別人做過的動作就不能再做,否則算輸。
說明:這個游戲能夠充分激發幼兒興趣和積極性。在鼓勵幼兒大膽地模仿別人動作并表現音樂中,教師的指導重點放在讓幼兒按音樂節奏活動,并不重復別人的動作,更應放在幼兒會用動作展現不同的節奏型。如有幼兒用|應該表揚
點頭點頭拍手拍手拍手拍手
而有幼兒用X—X—||也該好好鼓勵。
扭屁股扭屁股拍手拍手拍手拍手
B.引導幼兒聽一段新的音樂(同一旋律的不同樂器演奏)鼓勵聽到不同樂器演奏表現不同動作、玩法、規則。指導重點同前。
說明:不同樂器表現同一旋律效果不同,如由小提琴演奏出的旋律較為流暢優美,幼兒的動作應該較為舒展、柔美;而由鋁板琴演奏的旋律則感覺更多的是有節奏、有彈性。不同的樂器應該引導幼兒用不同動作表現。
3.在角落游戲中進一步體會歌曲。
表現角中讓每一個幼兒能有機會參加活動,進一步表現樂曲,感受節奏。此內容可在表演角里再延續10天左右。
繼續在角落里引導幼兒大膽地用各種動作表現不同的節奏型,在角落活動的講評中展現幼兒的游戲,以此讓幼兒體會成功體會愉悅。
小星星1155|665——|4433|221——|5544|332——|5544|332——|1155|665——|4433|221——|
幼兒園小班音樂活動教案范文 篇5
一、活動目標:
1、幼兒感知音樂有反復地開始和突然停止的特點。
2、喜歡參加游戲,感受游戲帶來的快樂。
3、幼兒嘗試使用多種形式表現開始和停止這一音樂的特點。
二、活動準備:
《開始和停止》《汽車開來了》
三、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入場:聽《汽車開來了》的音樂入場。
2、導入:小朋友,剛才我們聽了《汽車開來了》的音樂,今天老師還給小朋友帶來一首好聽的音樂,我們一起來聽聽吧。
(二)基本部分
1、欣賞音樂《開始和停止》
教師:這首音樂好玩嗎?你們覺得什么地方好玩?
教師:小朋友說的真棒,這段音樂一會開始,一會停止,讓我們拍手玩玩這段音樂吧。
2、表現與創造音樂
(1)拍手:教師帶領小朋友拍手
教師:好玩嗎?小朋友想不想在玩一玩,那除了拍手還可做什么動作呢?
教師:哇,小朋友想的動作真有趣,小朋友想不想做一個游戲呢?
(2)音樂游戲《小白兔跳跳跳》
規則:當音樂開始的時候,小朋友跟著音樂一起蹦蹦跳跳,當音樂停止的時候,小朋友要回到自己的座位。
教師帶領小朋友一起玩游戲
(三)結束部分
教師:今天我們聽了一首好聽的音樂,這首音樂有反復的開始和突然停止,小朋友今天表現非常棒,可以根據音樂做游戲,小朋友也累了。我們休息一會吧。
四、反思
幼兒園小班音樂活動教案范文 篇6
一、活動目標:
1、掌握節奏 | ×||感受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穩定的節拍。
2、掌握兒歌《蘋果樹》,進行動作模仿和簡單的角色扮演。
3、結合打擊樂器,學會演奏簡單的打擊樂。
二、活動準備:
兒歌《蘋果樹》雙響筒和三角鐵
三、活動過程:
(一)趣念兒歌,喚起幼兒興趣
教師邊念兒歌邊做動作(念到“小猴爬上蘋果樹”時雙手做小猴向上爬的樣子,一直到頭頂上。“所有蘋果吞下肚”時兩手作抱狀,并伴隨一聲響亮的飽嗝,“蘋果布丁蘋果派,什么水果你最愛”時,用手指逐個點幼兒,最后指到哪個幼兒,就讓他說出他最喜歡的水果,然后繼續念兒歌,只不過兒歌中的水果則變成幼兒所說的水果。)
(二)讓幼兒傾聽兒歌,激發參與感受節奏:
1、老師念一句兒歌,幼兒用手拍一句節奏,兒歌共四句,每句的節奏都是 | ×|的節奏。
2、讓幼兒用手拍出八分音符的節奏,而在四分音符時用拍腿來表現,也就是每句兒歌的最后一個音用拍腿來表現。
3、完整地邊念邊把兒歌的節奏打出。
(三)節奏訓練,互動反饋
1、教師寫出||的節奏型,讓幼兒嘗試打出節奏。
2、引導幼兒找出所打節奏與剛才兒歌的聯系,同時完整地把節奏打出。
3、教師可以用口型來表現兒歌的內容,而幼兒在心里念兒歌,把注意力集中在打節奏上。
(四)嘗試用雙響筒和三角鐵合作演奏節奏
1、講解雙響筒和三角鐵的演奏方法,讓幼兒區別,并自行嘗試。
2、出示節奏演奏圖片,教師進行示范演奏。
3、讓幼兒分組,一組使用雙響筒,一組使用三角鐵進行演奏,教師在一旁邊念兒歌邊進行指導。
4、每個組選出一個做的比較好的小朋友在前面帶領自己組的小朋友完整演奏 | ×|的節奏型。
(五)展示激勵
1、小朋友們一起上臺結合兒歌用雙響筒或三角鐵展示表演節奏型。
2、教師適時點撥表演、點評態度,激勵小朋友大膽表現。
幼兒園小班音樂活動教案范文 篇7
小班音樂游戲教案《兩只小鳥》含反思適用于小班的音樂主題教學活動當中,讓幼兒體驗音樂游戲的快樂,萌發與同伴相親相愛的情感,在指偶的幫助下,理解歌曲的內容,學習演唱歌曲,并嘗試邊唱邊做動作,在活動中幼兒傾聽音樂,大膽的游戲表演,快來看看幼兒園小班音樂游戲《兩只小鳥》含反思教案吧。
活動目標:
1、在指偶的幫助下,理解歌曲的內容,學習演唱歌曲,并嘗試邊唱邊做動作。
2、體驗音樂游戲的快樂,萌發與同伴相親相愛的情感。
3、在活動中幼兒傾聽音樂,大膽的游戲表演。
4、通過活動幼兒學會游戲,感受游戲的樂趣。
5、考驗小朋友們的反應能力,鍛煉他們的個人能力。
活動準備:
1、紅、藍顏色的小鳥指偶若干。
2、小鳥的叫聲、伴奏音樂。
3、卡紙剪成的大樹若干并貼在小椅背上。
活動過程:
一、激發興趣導入活動。
師:小朋友,我們一起去樹林里玩一玩吧。
(播放背景音樂,師幼愉快地走進活動室)1、聲音引出兩只小鳥。
師:哇,小樹林里可真美呀!猜猜還有誰會來這里玩呢?我們來聽一聽吧!
(1)聽上去像是誰來了呀?
(3)再來聽一聽是不是小鳥呢?
(4)真的是小鳥的聲音哦,我們請他們出來好嗎?(依次出示紅鳥、藍鳥)其間提問:這是只什么顏色的小鳥?(紅色),哦,又飛來一只,這只是什么顏色的呀?
2、認識兩只小鳥的名字。
師:紅色的小鳥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丁丁,和丁丁打個招呼。
師:藍色的小鳥也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冬冬,和冬冬打個招呼。
二、幼兒欣賞理解歌曲
1、今天丁丁和冬冬要到這里來玩捉迷藏的游戲,捉迷藏是什么意思?
咦,它們躲到哪里去了?來把它們喊出來吧!
2、現在我變成一棵大樹,丁丁和冬冬要在樹上玩游戲,看清楚它們是怎么玩的哦?
(1)教師配上動作完整朗誦歌詞。
提問:看清楚他們是怎么玩的嗎?先是兩只小鳥坐在哪里呀?(教師手勢)它叫?它叫?誰先飛走了?然后誰飛走了?小樹好孤單,它對小鳥說什么?(丁丁回來吧,冬冬回來吧,快快回來吧!)請幼兒幫助大樹一起喊小鳥回來。(教師配上動作)
(2)幼兒跟著教師邊做動作邊朗誦歌詞。
好玩嗎?我們也來玩一玩吧,現在你們變成一棵大樹。準備好,兩只小鳥來了。
……重點練習那句“快快回來吧!”小結:兩只小鳥回到樹上了,又見面了,他們相親相愛地在一起,真快樂。聽,他們又開始玩游戲了。
3、教師隨鋼琴音樂慢速地演唱歌曲一遍。
4、再次演唱歌曲一遍。
三、幼兒學唱歌曲
1、教師帶領幼兒慢速演唱,同時用教具演示提示幼兒,鼓勵幼兒用動作提醒自己記憶歌詞。
2、幼兒按意愿扮演丁丁和冬冬,分別站在老師的右手和左手邊。教師帶領幼兒演唱歌曲,重點是對歌詞的理解記憶。
3、教師再次帶領幼兒演唱歌曲,重點是演唱的聲音。
四、幼兒套上指偶表演歌曲
1、每位幼兒套上指偶,明確角色。(配上伴奏音樂)
2、師幼演唱歌曲一遍。
3、師幼完整連貫演唱歌曲一遍。
4、幼兒獨立演唱歌曲一遍。
五、教師引導、小結。
1、你們喜歡丁丁和冬冬嗎?為什么?
2、小結:丁丁和冬冬這兩只小鳥真懂事,聽見大樹的一聲呼喚,就馬上飛回來了,而大樹也會在下雨天為小鳥撐起一把小傘,他們會你關心我,我關心你,相親相愛在一起,以后我們小朋友也要象兩只小鳥一樣相親相愛。
現在我們飛到小樹林外面去玩玩吧!
3、幼兒聽音樂做小鳥飛動作出活動室。
教學反思:
在本次活動中,我針對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為幼兒創設了情景表演,讓幼兒在游戲表演中學唱歌曲,學會和同伴結伴游戲。在表演過程中,很多小朋友都很開心,知道要根據歌詞的.內容有禮貌地按要求進行表演,充分體現了幼兒的自主性和主導地位。
教材的選擇:
《兩只小鳥》是一個韻律比較歡快的音樂。以幼兒感興趣的故事情節導入,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通過提問:兩只小鳥坐在哪里?它們分別叫什么名字?兩個好朋友為什么會各自飛走?幫助幼兒理解歌詞。并且結合自身的動作暗示,讓幼兒在第一次傾聽的過程中,在理解的基礎上學說歌詞。這個環節中,我發現這首歌曲的歌詞對小班孩子而言是有一定的體驗的,所以在學的時候,孩子很樂意去說、去唱。這次活動很符合小班幼兒的實際,也很能抓住小班孩子的興趣。
教法的安排:
在學習《兩只小鳥》的時候,我巧妙地運用了示范,第一次我用兩只小鳥的手偶進行情景表演,讓幼兒在觀看的同時理解好朋友之間應該相互謙讓,沒有朋友會很孤單,同時激發幼兒學唱歌曲。這一環節中,幼兒的注意力很集中,能結合自己已有的經驗大膽地猜測故事的發展情部。最后引導幼兒自主表演,讓孩子更好地感知了根據歌詞來做動作,讓孩子更好地,更直觀地感知歌詞。
本次活動總的來說比較成功,思路清晰,基本達到了教學目標,但在過程中還是有所欠缺,特別是最后孩子們自己帶上紙偶完整演唱歌曲時,手上紙偶的角色分工不是很明確,邊唱邊做動作有點顧不過來,所以顯得有點亂。在以后的教學中,我會吸取經驗,將教學活動組織得更好。
本文擴展閱讀:
鳥(學名:Aves),又稱作鳥兒。定義:有羽毛幾乎覆蓋全身的卵生脊椎動物,字典解釋:脊椎動物的一類,溫血卵生,用肺呼吸,幾乎全身有羽毛,后肢能行走,前肢變為翅,大多數能飛。在動物學中,鳥的主要特征是:身體呈流線型(紡錘型或梭形),大多數飛翔生活。體表被覆羽毛,一般前肢變成翼(有的種類翼退化);胸肌發達;直腸短,食量大消化快,即消化系統發達,有助于減輕體重,利于飛行;心臟有兩心房和兩心室,心搏次數快。體溫恒定。呼吸器官除具肺外,還有由肺壁凸出而形成的氣囊,用來幫助肺進行雙重呼吸。
幼兒園小班音樂活動教案范文 篇8
目標:
1、 知道歌詞內容,學習隨著音樂邊唱歌邊做相應的動作。
2、 學會用其他肢體動作替換動作“摸摸地”。
3、 初步體驗不斷變化的歌表演活動帶來的快樂。
準備:
1、配套音樂磁帶。
2、幼兒以學會歌曲“轉一圈,摸摸地”
3、幼兒圍坐成圓形。
過程:
1、 理解歌詞內容。
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一個有趣的游戲。先仔細看看老師是怎么做的。然后和老師一起做。
教師兩手叉腰轉一圈后,輕輕用指尖摸兩下地,再做“小貓叫”。
教師帶領幼兒邊念歌詞邊模仿動作:轉一圈摸摸地、轉一圈摸摸地、轉一圈摸摸地再摔個跟頭,喵!
2、回憶歌曲“轉一圈
摸摸地”
師:下面我們一邊唱一邊做動作
教師和幼兒共同演唱“轉一圈
摸摸地”,并伴著音樂做動作(2遍)
活動時注意讓孩子動靜交替,教師及時鼓勵與肯定幼兒。
3、替換 “摸摸地動作”,創編歌詞。
(1)討論轉一圈后還能做什么動作。
(2)把新歌詞溶入到音樂中,并伴隨動作
(3)集體練習新動作
(4)邊唱邊表演
4、結束活動:
替換歌曲末尾模仿動物的叫聲。
幼兒園小班音樂活動教案范文 篇9
活動目標:
1.學習歌唱活動,能在歌曲最后一小節結尾處叫"汪汪"。
2.在教師的語調、體態動作暗示下,嘗試邊唱邊按歌詞內容做動作,學習樂句變換做動作。
3.理解并遵守游戲規則,知道小花狗叫過"汪汪"后,"肉骨頭"才能躲起來。
活動重點:
學唱歌曲,嘗試按歌詞內容做動作。
活動難點:
理解并遵守游戲規則。
活動準備:
1.歌曲PPT圖片4幅。
2."小花狗"指偶一個。
3.幼兒用書:《小花狗》。
4.音樂《小花狗》。
活動過程:
一、幼兒聽教師范唱歌曲《小花狗》,熟悉歌詞。
1.教師表演小狗,幼兒猜測動物。
師:今天我們教室里來了一位小客人,它是誰呢?(教師做小狗動作,學小狗叫)汪汪!是誰呢?
2.教師出示圖片,清唱歌曲。
師:小花狗還會唱歌呢?聽一聽它唱了什么?(教師唱)
3.教師提問,引導幼兒回憶歌曲內容。
師:歌曲里唱的是誰?(小狗)小狗什么樣子?(做圓圓眼睛的'動作)小花狗在做什么?(吃肉骨頭)
4.教師再次范唱,引導幼兒看幼兒用書《小花狗》畫面,進一步熟悉歌詞和旋律。
師:歌曲里還唱到了什么是我們沒聽到的?我們再仔細聽一聽。
5. PPT展示相應的圖片,幫助幼兒理解、熟悉歌詞。
師:我們把歌詞連起來說說看。
6.師幼一起完整朗誦歌詞,熟悉歌詞的內容、順序。
師:這次我們不看圖片能不能唱一唱呢?一起試試。
二、幼兒按歌詞內容創編動作。
1.教師逐句唱歌,引導幼兒分句創編動作。
師:小花狗是什么樣子的?誰會用動作表示?"蹲在大門口"怎樣做動作?"兩眼黑黝黝"怎樣做動作?"想吃肉骨頭"怎樣做動作?
2.師幼共同整理動作,并分句練習邊唱歌邊做表演動作。
師:我們邊唱歌邊把剛才學的動作做出來。
3.教師帶領幼兒共同邊演唱歌曲邊做動作。教師用表情、體態強調每句句首歌詞重音,并運用動作提示幼兒一拍一下地按樂句做動作。
三、幼兒學玩音樂游戲"小花狗"。
1.教師介紹游戲玩法與規則。
師:"小花狗"站在場地的前邊,"肉骨頭"站在位置的前面,大家一起邊唱歌邊做動作。唱完歌以后,"小花狗汪汪"叫兩聲,"肉骨頭"迅速坐下來。(空座位)
2.教師扮演"小花狗"。幼兒扮演"肉骨頭",練習2--3次。
3.請幼兒送肉骨頭給小花狗吃,和小花狗說再見!
幼兒園小班音樂活動教案范文 篇10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知道歌曲名稱,熟悉歌曲旋律。
2、愿意和同伴一起參與歌唱活動,對歌曲活動感興趣。
3、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4、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5、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活動準備:
1、蘋果樹實物圖、蘋果實物及圖片。
2、音樂磁帶。
活動過程:
一、師幼互相問好。
1、發聲練習:《我愛我的小動物》、《我愛我的幼兒園》
2、律動練習:《小雞叫、小貓叫、小鴨叫》、《我們大家做的好》《日常生活模仿動作》。
二、導入活動。
1、引起幼兒學習的興趣。
(1)(出示蘋果樹圖)小朋友們看這是蘋果?(這是蘋果樹)蘋果樹上長著什么?(蘋果樹上長著大大的蘋果)
(2)今天我們來學習一首新的歌曲,歌曲的名字叫《蘋果歌》。(引導幼兒完整說一遍)
2、引導幼兒理解歌詞內容。
(1)小朋友們看樹上的蘋果是什么顏色的?(紅色的)蘋果熟了嗎?(熟了)那老師把蘋果摘下來好嗎?教師邊有節奏地朗誦歌詞“樹上許多紅蘋果,一個一個摘下來。”邊演示把“蘋果”一一摘下。
(2)教師邊朗誦“我們喜歡吃蘋果,身體健康多快樂,”邊把摘下的“蘋果”送給小朋友們,然后鼓勵幼兒做出吃蘋果的樣了。
三、教幼兒學唱歌曲。
1、教師范唱一遍。
2、幼兒跟著老師學唱歌曲。
3、幼兒跟著錄音一起唱。
四、結束。
全班幼兒一起表演《找個朋友》
活動反思:
《蘋果歌》是小班的一個音樂活動,歌詞形象生動,旋律簡單上口,表演性很強。在活動中充分挖掘它的教育價值,讓幼兒學得生動有趣,并獲得更多的發展。我參照課程教案結合小三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對一些活動環節和細節進行了修改,活動開展的很順利,但是在此我還是要做一個簡單的梳理。
整個活動層次遞進,讓我看到了孩子們的想象力,這個音樂活動也能讓幼兒很快了的進入情境當中,讓教學活動富于很強的生命力,發現很多樂趣,并不是一味的唱歌,而是韻律與歌唱結合,歌聲與創編融合,創編與生活一體的快樂音樂課堂。
小百科:一般蘋果栽種后,于2-3年才開始結出果實。果實一般呈紅色,但需視乎品種而定。蘋果樹的果實富含礦物質和維生素,為人們最常食用的水果之一。果實成長期之長短,一般早熟品種為65-87天,中熟品種為90-133天,晚熟品種則為137-168天。在一般情形下,栽種后蘋果可有15-50年壽命。
幼兒園小班音樂活動教案范文 篇11
活動目標:
(1)樂于想象不同動物的造型,體驗游戲的樂趣;
(2)能夠集中注意力聽音樂,做相應律動動作。
(3)體驗歌曲中的歡快情緒。
(4)在進行表演時,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圈上反向追跑
材料準備
A式音樂,錄音機
活動過程:
一、導入:教師安排角色及角色動作創編導入活動。
小朋友們,我們摘的小柿子都會跳舞。他們可厲害了,他們跟誰一起跳舞,就能學會誰的樣子。(備注:老師可以舉例說,跟小兔子一起跳舞,就豎起耳朵。)
二、展開
1、教師展示一遍。(備注:一共八個八拍。前四個八拍是固定不變的,后四個八拍根據不同動物或人的造型改變不同動作)。
2、請幼兒思考動物或人的造型,并大膽想象動作,將其加進律動中。(備注:教師可根據幼兒提供的動作造型,重復四到五遍律動)。
師:某小朋友想和小貓一起跳舞,那我們現在來學學小貓。
3、游戲環節:教師將結尾處加一個大錘捶下的動作,并與幼兒討論發生了什么事情。
師:剛才跳完舞,你們有沒有看見老師做什么了?…對了,有一個大錘子捶了下來。原來,這個大錘子是來把小柿子捶成柿餅的,我們這些小柿子可不想被捶成柿餅,那樣我們就不能開心地跳舞了。那我們該怎么辦呢?我們要營救我們的好朋友。
(備注:游戲規則:在律動結尾處錘音響后,教師先作錘子向任意一個幼兒做敲打的動作,這時被“打”到的幼兒便任意做一個被打扁的動作,然后,該幼兒左右兩邊的兩名幼兒迅速反向跑,先回到原位的幼兒則成功營救第一位幼兒,后回到原位的幼兒則在下一次律動中作為錘子)
三、結束
幼兒園小班音樂活動教案范文 篇12
活動目標:
1、通過肢體游戲感應“短短短短長”的節奏。
2、模唱唱名問答句,并體驗游戲活動中的快樂。
活動準備:
掛圖P1、P2、呼啦圈、彩色飄帶、唱名卡
活動過程:
一、故事引導
出示掛圖P2、P1,教師講述故事引導幼兒觀察圖畫。
師:瞧,小動物們都在等著寶寶叫他們的名字呢,小貓、小馬、小鳥、小鴨、小狗、小豬,寶寶點完了名一看,哈哈,大家都到齊了,于是寶寶帶著所有的小動物一起去農場,在農場他們都非常的開心,高興地唱起了好聽的歌。
二、感應特定節奏
1、肢體律動
師:我們一起來聽聽動物們唱歌的聲音吧!
播放CD,教師帶領幼兒做肢體律動。
動物叫聲部分感應拍子,咿呀咿呀唷部分感應“短短短短長”的節奏。
第一遍幼兒聽音樂觀察老師的肢體律動,第二遍請幼兒自己創造不同的肢體動作,第三遍站起來圍圓圈活動。
2、道具游戲
(1)呼啦圈
師:寶寶帶著小動物們唱歌,還帶著他們玩鋸木頭的游戲。看看寶寶給小動物們準備了這么多的呼啦圈房子,該怎么玩呢?原來,寶寶已經告訴了小動物們,他給每只小動物準備一間房子,聽到“咿呀咿呀唷”的音樂就要跳到房子里鋸木頭。
教師嘗試讓幼兒根據“短短短短長”的節奏創編各種鋸木頭的動作。
播放音樂,分組游戲。
師:小動物們和呼啦圈一起玩真開心,他們還想出了一個好辦法,請他們的好朋友一起,兩個人玩一個呼啦圈,聽到動物叫聲就和好朋友一起抬著呼啦圈散散步,聽到“咿呀咿呀唷”的音樂就兩人一起用呼啦圈鋸木頭。
播放音樂,若干名幼兒示范,再請全體幼兒一起做。
(2)彩色飄帶
師:小動物們用呼啦圈鋸了好多短短短短長的木頭,可還是不夠,寶寶給小動物們又送來了另外一種道具,瞧!這是什么?嗯,飄帶也會聽著“咿呀咿呀唷”的音樂鋸短短短短長的木頭哦!讓我們一起來幫小動物們吧!
播放CD,幼兒聽音樂鋸木頭。
三、模唱唱名
師:太好了,小朋友們真能干!寶寶要開始點名咯!寶寶這次想聽聽大家一起回答的聲音,寶寶問‘dddslls’小朋友一起回答‘mmrrd’.
1、教師請一名幼兒上來示范后,全班一起模唱答句。
2、請男孩女孩分組換角色交換問答句。
3、聽音樂把樂器送回筐里。
幼兒園小班音樂活動教案范文 篇13
幼兒園小班打擊樂教案:頭發肩膀膝蓋腳
活動目標:
1、通過敲擊樂器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
2、運用柯達依教學法,教幼兒認識節奏譜。
3、通過唱歌認識身體的各個器官,愛護自己和小朋友的身體。
4、能隨樂曲的歌詞內容、快慢速度做出相應動作。
5、培養幼兒跟老師同伴一起游戲。
活動準備:
一張小朋友的圖片,打擊樂器每人一個,音樂磁帶《頭發肩膀膝蓋腳》
活動建議:
1、教師與幼兒一起演唱歌曲《頭發、肩膀、膝蓋、腳》。
2、出示圖片,請幼兒認識身體器官。
師:小朋友,剛才我們唱了一首非常好聽的歌曲,名字叫做《頭發、肩膀、膝蓋、腳》,你還記得歌曲中有哪些器官嗎?(頭發、肩膀、膝蓋、腳等)請小朋友在老師的圖片上找到這些器官好嗎?
師:誰能說一說自己的身體還有哪些部位呢?接下來我來快速說出名稱你們的小手就往那摸好不好?看誰的耳朵最靈!
(進行這個游戲的時候,教師指示的速度由慢到快,但要以幼兒適度反應為準。)
師:我們來一起來說說我們眼睛、耳朵、膝蓋、嘴巴等等這些五官有什么作用呢?(教師引導幼兒想一想平時生活中身體的部位都用來做什么?沒有了這些部位會怎么樣呢?)
小朋友的身上都有頭發、肩膀、膝蓋,我們要好好的愛護我們的身體,平時在走路、游戲的時候要小心,不要傷害我們的身體,在跟小朋友一起玩耍的時候也要小心不能傷害別的小朋友好嗎?
3、出示節奏譜
師:小朋友,老師這里有許多卡片,他們的顏色和形狀都不一樣,請小朋友看看老師手里卡片的顏色和圖片上小朋友身上什么器官的顏色是一樣的?請小朋友唱歌,老師把卡片貼在黑板上。
按照歌曲中的順序將節奏譜排列。
4、打擊樂器。
師:我們的小卡片都跑到黑板上去了,小朋友,在你的椅子下面有各種的小樂器,他們很想和你一起做游戲,快把他們拿出來吧。
每組的小朋友手里的樂器都不一樣,看看你手里的是什么樂器?
我們的圖譜有不同的形狀,月牙形的卡片代表的是串鈴,圓形的代表砂錘,我們分組來演奏好嗎?
頭發、肩膀――月牙――串鈴
膝蓋、腳――圓形――砂錘
眼睛、耳朵、鼻子、嘴――齊奏
5、教師與幼兒一起聽音樂演奏。
6、引導幼兒自己創編歌詞。
師:我們現在來當一回小音樂家好不好?我們把剛才學的歌曲用我們自己認識的身體部位來唱出好聽的歌曲來吧!咱們唱一唱、拍一拍看誰能當長一個能干的小音樂家好不好?(在仿編歌詞時老師用夸張動作讓幼兒慢慢將看到的套入音樂,音樂的旋律不變,只變換歌詞。)
附歌詞:《頭發肩膀膝蓋腳》
頭發肩膀膝蓋腳,
膝蓋腳,膝蓋腳,
頭發肩膀膝蓋腳,
眼睛耳朵鼻子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