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哥哥姐姐》教案(精選15篇)
《我是哥哥姐姐》教案 篇1
生活活動:
1、進一步引導幼兒熟悉新活動室、寢室、盥洗室等,認識新的標志,提醒幼兒遵守新的常規。
2、鼓勵幼兒主動結交新朋友,享受與新朋友一起游戲的樂趣。
集體教學活動:
我是大班值日生
活動目標:
1、明確大班值日生的分工,勞動內容及工作順序。
2、知道應該認真做值日,有任務意識和責任感。
3、培養幼兒與他人分享合作的社會品質及關心他人的情感。
4、教育幼兒養成做事認真,不馬虎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1、建立自然角、動物角。
2、餐具、文具、值日表、氣象記錄表等。
活動過程:
1、組織幼兒回憶中班值日內容,討論大班值日內容。
2、逐一討論各組值日內容、工作順序即怎樣做。教師做示范。
3、按組分工,確定任務和職責。
4、出示值日表,向幼兒介紹怎樣使用。
5、值日生上崗:氣象員記錄天氣并向小朋友預報;飼養員喂養小動物;衛生員檢查飯前洗手情況,負責餐前、餐后擦桌等清潔工作;播音員報告新聞并表揚班上的好人好事等。
戶外活動:
學習啞鈴操。
重點指導幼兒聽音樂跟上節奏做動作;在隊形變換時,能記住自己的位置;初步學會動作。
區域活動:
棋類區:指導幼兒學習下圍棋,知道:
(1)兩個人依次下棋子
(2)棋下在十字線上
(3)學習吃子。
《我是哥哥姐姐》教案 篇2
一、背景分析:
對幼兒來說,發現自己的變化,知道自己長大了,可以幫助他們增強自信心,還可以讓他們更好地認識自己和周圍的同伴。
在“我是大班哥哥姐姐”主題中,我們從多元的角度,讓幼兒展示自己與眾不同的特點,表現自己作為幼兒園里的“大哥哥”、“大姐姐”的角色;同時還借助回顧自己的成長變化,讓他們體會“做哥哥姐姐”是一件神奇和令人高興的事。
讓幼兒有一個展示自己童年的舞臺,讓教師發現和欣賞每一個獨特的孩子,讓幼兒、教師和家長合作形成的學習共同體一起成長。
二、主題活動目標:
●激發幼兒關心、愛護弟妹和小朋友的情感,初步樹立關心他們的責任感,體驗自己成長的快樂。
●培養幼兒獨立生活的能力及自覺遵守課堂紀律的習慣。
●增強幼兒的班級責任意識和任務意識。
三、主題線索:
我是大班哥哥姐姐了——幼兒園里最快樂、卡通大會餐、精彩演出樂、弟弟妹妹我來幫你、我們的幼兒園、
看我的、大手牽小手、成長證明、我給老師照個像、慶祝教師節
幼兒園里最快樂
1、中大班幼兒與小班幼兒結對聯歡,共同體驗集體生活的愉快。
2、激發中大班幼兒的責任感和自豪感。
全園大帶小
小禮物的各種材料,各種零食
1、中大班幼兒在教室里制作小禮物并準備好吃的食物。
2、送禮物給小班弟弟妹妹。
3、哥哥姐姐和弟弟妹妹聯歡活動。
開學三天的大帶小活動,不僅給小班的弟弟妹妹送去了來自朋友的安慰,對于大班的哥哥姐姐來說真正體驗到了成長的喜悅。
卡通大會餐
1、觀看有趣、滑稽的動畫片。
2、感受幼兒園豐富多彩的生活,萌發喜愛上幼兒園的情感。
全園
電影廳多媒體設備及卡通碟片
1、幼兒有次序分別進入電影廳。
2、主持人宣布卡通節目開始。
3、幼兒觀看卡通片。
“你的小弟弟呢?”我發現山韜一個人在看!八蘖。”孩子不知道怎么辦。原來做哥哥也不是很容易的。
精彩演出樂
1、通過有趣的幼兒節目、老師節目,激發幼兒熱愛幼兒園的情感。
2、做文明小觀眾。
混齡
幼兒準備好文藝節目,老師排練好故事表演、木偶表演節目。
1、主持人致新學期賀詞。
2、演出活動開始。
孩子們對老師表演的故事“拔蘿卜”非常感興趣,紛紛建議要在班里的表演角也來嘗試。對于他們表現出的熱情,我想作為教師的我不僅在材料上要給予支持,更要在實踐操作中給予必要的點撥。
弟弟妹妹我來幫你
1、知道大班小朋友應在生活中幫助弟弟妹妹。
2、有做小主人的初步意識。
《我是哥哥姐姐》教案 篇3
主題導引:
升入大班后的幼兒成為幼兒園里最大的哥哥姐姐,這一角色轉變使幼兒體驗到了長大的自豪感。開展此次活動,旨在讓幼兒與自己小時侯進行對比、布置新教室、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體驗成長的自豪感,建立初步的責任感。
次主題一:我的新班
環境創設:
1.在主題墻上布置“歡迎大班小朋友”墻飾,有張開手臂、滿臉笑容的小朋友,有和藹可親的老師,讓孩子在環境中體驗到溫馨的快樂。
2.創設“我的新朋友”墻飾,引導幼兒采用名片的方式,互相介紹自己,幫助小朋友盡快適應大班的生活。
生活活動:
引導幼兒熟悉新班活動室、寢室、盥洗室等,設計、認識新標志,討論、制定新的常規。
家園共育:
請家長利用接送幼兒的時間參觀幼兒園的環境布置,鼓勵幼兒將幼兒園環境的變化講給家長聽。
教學活動:
我的班級我做主、愛發脾氣的菲菲、拉拉勾、自然測量、安全小衛士。
區域活動:
美工區:大家一起畫、做名片、布置新教室。
建構區:我的幼兒園。
益智區:量一量。
閱讀區:一寸蟲、一天天長大的小樹。
戶外活動:機器人導盲、我是小兵、桌子游戲。
次主題二:我的老師
環境創設:
創設墻飾“我和我的老師”,展現老師和小朋友平時一起活動時的照片或繪畫展。
生活活動:
關心班級中的事情,主動幫助老師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培養幼兒的責任感。
家園共育:
請家長與幼兒一起搜集關于教師節的來歷、社會上尊師重教的新聞資料等,增強家長與幼兒對教師的尊敬與熱愛之情。
教學活動:
我和我的老師、訪問老師、我的老師、10以內數的比較、我愛你。
區域活動:
美工區:我的同伴、送給老師的花。
閱讀區:我和我的老師、寫給老師的書信。
角色區:我做小記者、我當小老師。
戶外活動:穿地道、小蝸牛旅行記。
次主題三:我長大了
環境創設:
1.設置“我長大了”主題墻,內容包括:我的成長照片、我當哥哥姐姐了、我真能干。
2.根據大班幼兒年齡特點和興趣需要準備相應的空間和材料,供幼兒進行區域活動。
生活活動:
引導幼兒爭當值日生,使他們愿意參加公益勞動,如給院子里的小樹澆水、擦拭活動室里的玩具柜等。
家園共育:
引導家長在家里盡可能讓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教育活動:
我從哪里來、我是哥哥姐姐、10以內的單雙數、清潔好幫手、快樂椅子舞。
區域活動:
美工區:超級變變變。
科學區:長高了,長胖了。
生活操作區:開鎖、小工具用處大、夾豆子。
閱讀區:小熊不刷牙、鱷魚伯伯怕牙醫伯伯、牙醫學校。
戶外活動:運小豬、拖地板、追追樂。
《我是哥哥姐姐》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知道自己長大了,會關心小班的弟弟和妹妹。
2、嘗試用多種方法和小班弟弟妹妹進行交往。
3、體驗愛護小班弟弟妹妹的情感。
活動準備:
1、本班幼兒在小班時的活動照片。
2、事先與小班聯系,和教師交流活動過程,共同確定活動場地。
3、提供幼兒結伴用的所需材料如玩具、折紙、球等。
活動過程:
(一)教師引導幼兒理解長大的含義。
1、教師和幼兒觀看照片,感受自己的變化。
"你們知道這是我們什么時候的照片?我們現在上大班了,有哪些變化呢?"
2、啟發幼兒說說自己的變化(如身高、體重、能力的變化)"我們長高了、變重了,還學會了許多的本領,現在是幼兒園的大哥哥大姐姐了,幼兒園小班、中班的小朋友都是我們的弟弟妹妹。"
。ǘ┙處熀陀變汗餐懻撆c弟弟妹妹友好交往的方法。
1、引導幼兒討論:我們要去關心小班的小朋友,怎樣認識他們呢?怎樣讓他們喜歡我們呢?
2、請幼兒介紹自己的想法,同伴間彼此分享經驗。
3、教師提出任務:
"和一個弟弟妹妹交朋友,要知道他的名字,記住他的樣子,并讓他喜歡。"
(三)教師啟發大班幼兒和小班幼兒兩兩結伴,進行活動。
1、提出活動要求:在規定的范圍內活動,在活動中注意保護弟弟妹妹的安全,如發現弟弟妹妹遇到困難能及時幫助。
2、幼兒交流與弟弟妹妹活動的情況,談談自己是如何和弟弟妹妹相處的。
"你是怎么和弟弟妹妹玩的?你知道他叫什么了嗎?"
3、教師說說在活動中看見的情況,引導幼兒相互學習交往的方法。
4、請大班幼兒制作一樣小禮物送給弟弟妹妹,增進彼此之間的感情。
活動延伸:
1、繼續與結伴班級開展大帶小的活動。
2、在值日生勞動中增加公益活動
《我是哥哥姐姐》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萌發當哥哥姐姐的自豪感,愿意為弟弟妹妹做榜樣。
2、鼓勵幼兒主動大膽地與弟弟妹妹進行交往。
3、學習關心和幫助別人,運用已學過的折紙技能,嘗試為小朋友做禮物。
活動準備:
1、事先組織幼兒參觀小班幼兒入園時的情景。
2、歌曲《小娃娃跌倒了》錄音磁帶,《成成當哥哥》故事磁帶。
3、折紙范例2-3件。
活動過程:
一、組織幼兒參觀小班幼兒入園情景,引導幼兒觀察比較小班的弟弟妹妹在什么地方和自己不一樣?知道自己現在是小班小朋友的哥哥姐姐了。
二、欣賞、演唱歌曲《小娃娃跌倒了》,體會歌曲內容。引導幼兒討論:如何做一個中班小朋友?
1、說說升入中班后,應在哪些方面表現地更好。
2、自己應在哪些方面怎樣關心、幫助弟弟妹妹。
三、教師可展示2-3件折紙范例,幫助幼兒回憶自己會折的東西,引導幼兒運用已學過的折紙技能,給小班的弟弟妹妹做禮物。教師要提醒幼兒折時注意要平整、對準。
四、教師將幼兒的作品寫上姓名和班級,帶領幼兒到小班送禮物,鼓勵幼兒主動、大膽交往。在送禮物時,可讓幼兒學說一句話:小弟弟,這是我折的,你能高高興興上幼兒園,我把這個送給你。
《我是哥哥姐姐》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學習照顧小班弟弟妹妹,對小班弟弟妹妹有同情心和責任感。
2.掌握與小班弟弟妹妹交往的方法,會恰當地表達關愛的情感。
3.鼓勵幼兒大膽說話和積極應答。
4.幼兒能積極的回答問題,增強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1.幼兒在小班時的照片、視頻資料。
2.提前與小班老師協商活動流程,準備活動場地。
3.讓幼兒提前準備為弟弟妹妹親手制作的禮物。
4.共同活動的材料:玩具、圖書等。
活動過程
(一)師幼共同觀看幼兒在小班時的照片、視頻,回憶自己剛入園的情景,體會弟弟妹妹年齡小,能力弱,需要我們的關心與幫助。
(二)交流討論,感受自己的變化,幫助幼兒理解自己長大了。
跟照片中的自己比,你有哪些變化?你都會做哪些事情了?怎樣做才像哥哥姐姐?哥哥姐姐可以為弟弟妹妹做些什么?
(三)分組協商制定與弟弟妹妹友好交往的方法,請幼兒談談自己的想法。
1.我們一會要去小班與弟弟妹妹交朋友,你有哪些方法認識他們?
2.你想跟弟弟妹妹玩什么游戲,教給他做什么事情?
3.你會怎樣幫助照顧和關心他們?
(四)組織大帶小結對活動,引導幼兒關心、幫助弟弟妹妹。
1.大膽介紹自己,認識弟弟妹妹。
2.給弟弟妹妹送禮物,增進彼此的感情。
3.與弟弟妹妹做游戲、看圖書、玩玩具,懂得謙讓弟弟妹妹,能與弟弟妹妹愉快交往。
4.弟弟妹妹遇到困難時,耐心幫助他們。
(五)活動后小結,請幼兒分享交流,互相學習交往和照顧弟弟妹妹的方法。
活動反思
在這一主題活動《我是大班哥哥姐姐》中,孩子對自己是大班小朋友非常自豪,通過四周的時間,孩子們適應了新的環境,他們自己動手,從構思、設計到操作,積極地參與了班級環境及活動區的布置,每一步都認真無比,他們把班級變成了自己的家,真正的成為了集體的主人。喚醒了孩子們的創造力、審美意識。
主題活動中,為了讓幼兒了解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標志和規則,為了讓幼兒能走進生活、了解標志,我們開展了“認識標”、“找標志”、“收集標志”和“制作標志”的活動。特別地,通過語言活動《小鼴鼠過生日》,幼兒既發展了語言能力,又進一步感知了標志在生活中起到的重要作用,也學會看標志出行。經過活動的開展,幼兒對它們有了更多的認識,也懂得了要按標志進行活動。特別是在制作標志的過程中,幼兒能根據實際情況,為我們的班級和幼兒園制定了許多的標志,如:不扔紙屑、不摘花、不亂叫等標志?梢姡變赫娴淖哌M了生活,懂得將自己的生活經驗運用到學習活動中。
在學習性活動上,本學期我們創設了語言區(江南書齋)、美工區(巧手工坊)、科學區(快樂加油站)、益智區(江南棋社)、特色區(印染坊)等活動,美工區是這個主題的重點,為了讓我們班的孩子們學會我們茶樓的操作,在美工區中我們投放了皺紋紙來制作茶葉,在活動中,我們示范了兩種茶葉的制作過程,一種是簡單的用皺紋紙搓揉成小球,一種向一個方向把皺紋紙條揉成紙條的方法,一開始,我以為成功率會很低,沒有幾個人會成功的,但沒想到,基本上我們每個孩子都成功了,連平時的皮大王也能安安靜靜的坐在一邊認真的操作。在益智區中,我們的重點是讓孩子們了解區域的規則,以及讓他們學習一些棋類的游戲規則。
在這過程中,我深切地感受到大班的幼兒思維活躍、有強烈的求知欲望和自信心,對于各種事情喜歡參與、創作,幼兒不斷地生成問題,解決問題,我們與他們一起共同參與,共同學習,既是活動的觀察者、記錄者,也是活動的支持者、指導者,通過不斷地提供材料,變化空間,傾聽幼兒、關注幼兒,使幼兒的積極性、主動性得到淋漓盡致地發揮。愿我們有更多的活動能走進孩子的心靈深處,為他們的成長提供有益的經驗,使他們對童年充滿快樂的回憶!
《我是哥哥姐姐》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萌發當哥哥姐姐的自豪感,愿意為弟弟妹妹做榜樣。
2、鼓勵幼兒主動大膽地與弟弟妹妹進行交往。
3、學習關心和幫助別人,運用已學過的折紙技能,嘗試為小朋友做禮物。
活動準備
1、事先組織幼兒參觀小班幼兒入園的情景。
2、歌曲《小娃娃跌倒了》錄音磁帶,欣賞故事《成成當哥哥》故事磁帶,生活中請幼兒欣賞。
3、折紙范例2——3件,正方形、長方形各色折紙。
活動過程
一、組織幼兒回憶小班幼兒入園時的情景,并討論小班的弟弟妹妹在什么地方和自己不一樣?知道自己現在是小班小朋友的哥哥姐姐了。
二、欣賞、演唱歌曲《小娃娃跌倒了》,體會歌曲內容。引導幼兒討論:如何做一個中班的小朋友。
1、說說升入中班后,應在哪些方面表現得更好,如:學習、游戲、吃飯、睡覺、關心他人等方面。
2、自己應在哪些方面關心、幫助弟弟妹妹,如:在弟弟妹妹哭鬧時,可送小禮物、講故事、做游戲等方法來哄勸和安慰他們;在弟弟妹妹跌倒時,要馬上把他們扶起來等。
三、教師出示折紙范例,幫助幼兒回憶自己會折的東西,引導幼兒運用已學過的折紙技能,給小班的弟弟妹妹做禮物。教師提醒幼兒:先想好內容再選紙;折時注意要平整、對準。對有困難的小朋友,教師進行幫助。
四、教師將幼兒的作品寫上姓名和班級,帶領幼兒到小班送禮物,鼓勵幼兒主動、大膽交往。在送禮物時,讓幼兒學說一句話:如小弟弟,這是我折的,你能高高興興上幼兒園,我把這個送給你。
《我是哥哥姐姐》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做大哥哥大姐姐的信心和自豪感,并有為弟弟、姐姐做榜樣的意識和責任感。
2、引導幼兒與小、中班幼兒交往,學習嘗試關照弟弟妹妹。
3、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交往能力。
活動準備:
組織幼兒觀察小班幼兒的活動情況。
活動過程:
1、啟發幼兒回憶并講述自己過去剛入園的事情,并和現在對比,了解自己的進步。
2、幼兒討論:作為大班的哥哥姐姐,應該怎樣幫助小班的小朋友,讓他們不哭不鬧呢?
3、組織幼兒做禮物送給小班的小朋友。
活動延伸:組織幼兒去小班進行大帶小活動。
活動小結:
幼兒積極的回憶并講述了自己剛剛進入幼兒園的事情,發展了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了解了自己各方面的進步,變的懂事了許多。
《我是哥哥姐姐》教案 篇9
日期:
活動名稱:我是中班哥哥姐姐啦
活動目標:1、初步嘗試用雙線條的方法來表現人物的手臂和腿,畫出簡單的人物。
2、感受自己已升入中班,體驗不斷長大的快樂。環境創設蠟筆、 記號筆、 紙、范例重點與
難點引導幼兒學會用雙線條畫出人物手臂和腿的方法。
活動過程:
一、引出主題,展開討論
——你現在是什么班的小朋友?
——看看你的身體發生了什么變化?
幼兒自由講述,教師幫助他們進行歸納。
二、出示范例,再次討論
——猜猜圖片上的小朋友是誰?長得什么樣子的?
——你還發現了什么?知道這是什么意思嗎?
引導幼兒發現人體外的每一圈顏色都代表人在不斷的長大。
三、演示理解,作畫要點
——教師畫人的頭、身體,請幼兒添畫出人的手與腿。
——引導幼兒在單線條上添畫另一條線。(用圖形取代線條畫人體的手與腿)
四、幼兒作畫:
——提示幼兒在勾輪廓的時候要抓住自己的外形特點,畫手臂和腿時記住畫雙線條。
——用不同的顏色表現自己在不斷的長大。
五、引導講評:將幼兒作品展示,猜猜是哪個小朋友。價值分析:
開始部分直接引出身體的變化,引導幼兒自己觀察和相互比較,尤其是身高和四肢的變化,使幼兒對其有新的認識,為作畫鋪墊。
讓個別幼兒添畫,其一突出重點作畫內容,活動目的明確。其二在幼兒的示范中能發現問題,教師也能及時地指導,使幼兒更好地把握本次作畫技能。
一起猜猜、看看的講評更加有趣,效果更好。
反思與調整:
《我是哥哥姐姐》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學習照顧弟弟妹妹,對弟弟妹妹有同情心和責任感。
2、能積極參與討論,會恰當地表達關愛的情感。
3、使幼兒萌發愛護弟弟妹妹的情感,掌握與弟弟妹妹相處的方法。
活動重點:
理解故事內容,學習照顧弟弟妹妹,對弟弟妹妹有同情心和責任感。
活動難點:
能積極參與討論,會恰當地表達關愛的情感。
活動準備:
PPT課件,照顧弟弟妹妹的生活經驗及照片。
活動過程:
1、談話導入,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1)提問:你家中有弟弟妹妹嗎?做哥哥姐姐心里是什么感覺?小結:做哥哥姐姐感覺很開心,可以照顧弟弟妹妹,感覺很驕傲和自豪。
。2)提問:你喜歡你的弟弟妹妹嗎?為什么?小結:弟弟妹妹很可愛,還可以陪伴我們一起玩,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很多樂趣,是我們最親近的人。
2、引入故事《我做哥哥了》,理解故事內容,知道哥哥姐姐要保護、照顧弟弟妹妹。
。1)出示故事圖片,討論野田做哥哥心態的變化。①野田做哥哥了心情怎么樣?你怎么知道的?小結:野田笑得好開心呀,做哥哥真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情。②野田怎么了?為什么不開心了呀?小結:媽媽總是忙著照顧弟弟妹妹,野田覺得媽媽好像不如從前那樣喜歡自己了。③你們都是大哥哥大姐姐,你們覺得媽媽是真的不喜歡野田了嗎?小結:野田長大了,不用媽媽抱,也不用媽媽喂,媽媽會有更多的時間去照顧弟弟妹妹,但媽媽心里依然愛著野田,可野田卻不知道。
(2)繼續講故事,通過故事情節的推進,理解哥哥姐姐要保護、照顧弟弟妹妹。提問:①媽媽讓野田帶弟弟妹妹去散步,野田愿意嗎?為什么?②弟弟妹妹遇到什么危險了?③弟弟妹妹遇到危險后,心里感覺怎么樣?④如果你是野田,你會怎么做呢?怎樣救他們?野田是怎樣保護弟弟妹妹的?⑤通過這件事,你覺得野田是一位怎樣的哥哥?⑥回到家后,小貓咪們心情怎么樣?它們會對媽媽說什么?
(3)進一步理解做哥哥姐姐要有責任心,萌發愛護弟弟妹妹的情感。提問:你喜歡野田嗎?為什么?
小結:野田是一位勇敢、有責任心,對弟弟妹妹不離不棄的好哥哥。雖然弟弟妹妹有時會帶來麻煩,但弟弟妹妹是我們最親的人,是和我們有血緣關系的親人。我們做哥哥姐姐的應該關心、愛護弟弟妹妹,陪伴他們一起長大。
3、結合幼兒生活實際,恰當表達對弟弟妹妹關愛的情感。
。1)引導幼兒講述生活中照顧弟弟妹妹的經歷。提問:在生活中,你是怎樣照顧弟弟妹妹的?
(2)觀看幼兒照顧弟弟妹妹的照片,并配以解說,引發幼兒情感共鳴。
。3)播放媽媽夸贊孩子們的視頻。提問:聽了媽媽說的話,你的心情是怎樣的?你想對媽媽說些什么?小結:老師知道,你們都是勇敢、有責任心、有擔當的大班哥哥姐姐,有的小朋友有弟弟妹妹,有的小朋友還沒有,但將來有一天,你也會有弟弟妹妹,成為大哥哥、大姐姐的。爸爸媽媽、弟弟妹妹都很愛你,你一定會很幸福。老師相信,你們一定會做得更好,努力成為弟弟妹妹的好榜樣。
《我是哥哥姐姐》教案 篇11
附兒歌:
弟弟妹妹剛來園,
離開媽媽哭又喊。
弟弟妹妹你別哭,
哥哥姐姐帶你玩。
哥哥給你唱支歌,
姐姐跳舞給你看。
弟弟妹妹開心拍手笑。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做大哥哥大姐姐的信心和自豪感,并有為弟弟、姐姐做榜樣的意識和責任感。
2、引導幼兒與小、中班幼兒交往,學習嘗試關照弟弟妹妹。
3、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交往能力。
4、能主動地與弟弟,妹妹交流,并能始終帶好弟弟,妹妹。
5、在活動中,體驗做哥哥,姐姐和幫助他人的經驗。
6、理解兒歌內容,能認真傾聽,有良好的傾聽習慣。
活動準備:
1、大班幼兒已建立生活自理里方面的經驗。
2、與弟弟,妹妹有初步的接觸。
3、讓幼兒給小妹妹小弟弟準備禮物。折紙、一張畫,或其他。
活動過程:
1、討論結識弟弟,妹妹的方法:幼兒討論怎樣使弟弟,妹妹認識自己并喜歡自己的方法。
教師記錄幼兒交友的幾種方法并給予概括:
1)要很熱情主動。
2)送一件小禮品。
3)可以抱抱弟弟,妹妹。
4)向弟弟,妹妹介紹自己的名字。
5)教師鼓勵幼兒可以嘗試一下大家的好辦法,與弟弟,妹妹交朋友,體驗做哥哥,姐姐的快樂。
2、幼兒個別尋找弟弟,妹妹參加活動。
3、交流做哥哥,姐姐的體會,談談自己做哥哥,姐姐的體會和想法。
4、教師提問:家里面有沒有弟弟妹妹?哥哥姐姐和弟弟妹妹有什么區別?什么樣的小朋友才能做哥哥姐姐?哥哥姐姐可以為弟弟妹妹做什么?你們陪弟弟妹妹玩,應該做什么,不應該做什么?
5、啟發幼兒回憶并講述自己過去剛入園的事情,并和現在對比,了解自己的進步。
6、預設提問:作為大班的哥哥姐姐,應該怎樣幫助小班的小朋友,讓他們不哭不鬧呢?
7、組織幼兒去小班進行大動帶小活,組織幼兒做禮物送給小班的小朋友。
8、回班后和幼兒一起交流這次活動,讓幼兒說說自己從中獲得了那些樂趣。
活動實錄:
孩子們興高采烈的來到小一班教室,把自己心愛的禮物送給弟弟妹妹,這些小弟弟,小妹妹有的拿著小禮物在玩,有的一會兒就扔到了地上,哥哥,姐姐看到了,不知所措,不時回頭朝老師張望。
活動小結:
幼兒積極的回憶并講述了自己剛剛進入幼兒園的事情,發展了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了解了自己各方面的進步,變的懂事了許多。
延伸活動:
大帶小活動應該有更豐富的形式和內容,有了這次活動作鋪墊,弟弟妹妹已經裝進大孩子的心中,以后可以嘗試在更廣闊的范圍中開展大帶小的主題活動,如“手牽手去秋游”、“讓我來幫助你”、“快樂節日”等,不斷總結出大帶小活動所折射出的教育價值。
活動反思:
本學期是孩子們在幼兒園里的最后一個學期,即將成為小學生的他們在之前的幾次活動中意識到自己的成長,很興奮,我設計此次活動是想以此讓幼兒從關心自己轉向關注他人,通過陪弟弟妹妹玩,為弟弟妹妹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來體驗做哥哥姐姐的自豪感。哥哥姐姐們還為弟弟妹妹們演唱了歌曲,背誦了兒歌,還給他們送去了自己親手繪畫的作品,就在今天的活動“大手牽小手”中,哥哥姐姐還帶弟弟妹妹參觀了幼兒園,平日里愛亂跑亂撞的軒軒不見了。他們在活動中,特別小心的牽著弟弟妹妹,嘴里還不停的說:“走樓梯要小心,眼睛看好,一個跟著一個走,儼然就是一個小老師的樣子,看著孩子們的進步,我們十分高興,活動后,我還引導孩子們思考:我們還能為弟弟妹妹做些什么呢?讓我們一起制度一個計劃吧。孩子們都想到了幫弟弟妹妹穿衣服、幫弟弟妹妹端飯、和弟弟妹妹一起做游戲等等,我把孩子們的這些想法都記錄了下來,接下來我們將聯系好小班的老師,引導孩子們分組去到小班執行自己的計劃,真正從活動中體驗自己是個姐姐了,可以幫弟弟妹妹做許多事。
小百科:哥,指同父母(或只同父,只同母)或同族同輩而年齡比自己大的男子。也指親戚中同輩而年紀比自己大的男子和稱呼年紀跟自己差不多的男子。
《我是哥哥姐姐》教案 篇12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做大哥哥大姐姐的信心和自豪感,并有為弟弟、姐姐做榜樣的意識和責任感。
2、引導幼兒與小、中班幼兒交往,學習嘗試關照弟弟妹妹。
3、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交往能力。
4、能主動地與弟弟,妹妹交流,并能始終帶好弟弟,妹妹。
5、在活動中,體驗做哥哥,姐姐和幫助他人的經驗。
6、理解兒歌內容,能認真傾聽,有良好的傾聽習慣。
活動準備:
1、大班幼兒已建立生活自理里方面的經驗。
2、與弟弟,妹妹有初步的接觸。
3、讓幼兒給小妹妹小弟弟準備禮物。折紙、一張畫,或其他。
活動過程:
1、討論結識弟弟,妹妹的方法:幼兒討論怎樣使弟弟,妹妹認識自己并喜歡自己的方法。
教師記錄幼兒交友的幾種方法并給予概括:
1)要很熱情主動。
2)送一件小禮品。
3)可以抱抱弟弟,妹妹。
4)向弟弟,妹妹介紹自己的名字。
5)教師鼓勵幼兒可以嘗試一下大家的好辦法,與弟弟,妹妹交朋友,體驗做哥哥,姐姐的快樂。
2、幼兒個別尋找弟弟,妹妹參加活動。
3、交流做哥哥,姐姐的體會,談談自己做哥哥,姐姐的體會和想法。
4、教師提問:家里面有沒有弟弟妹妹?哥哥姐姐和弟弟妹妹有什么區別?什么樣的小朋友才能做哥哥姐姐?哥哥姐姐可以為弟弟妹妹做什么?你們陪弟弟妹妹玩,應該做什么,不應該做什么?
5、啟發幼兒回憶并講述自己過去剛入園的事情,并和現在對比,了解自己的進步。
6、預設提問:作為大班的哥哥姐姐,應該怎樣幫助小班的小朋友,讓他們不哭不鬧呢?
7、組織幼兒去小班進行大動帶小活,組織幼兒做禮物送給小班的小朋友。
8、回班后和幼兒一起交流這次活動,讓幼兒說說自己從中獲得了那些樂趣。
活動實錄:
孩子們興高采烈的來到小一班教室,把自己心愛的禮物送給弟弟妹妹,這些小弟弟,小妹妹有的拿著小禮物在玩,有的一會兒就扔到了地上,哥哥,姐姐看到了,不知所措,不時回頭朝老師張望。
活動小結:
幼兒積極的回憶并講述了自己剛剛進入幼兒園的事情,發展了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了解了自己各方面的進步,變的懂事了許多。
延伸活動:
大帶小活動應該有更豐富的形式和內容,有了這次活動作鋪墊,弟弟妹妹已經裝進大孩子的心中,以后可以嘗試在更廣闊的范圍中開展大帶小的主題活動,如“手牽手去秋游”、“讓我來幫助你”、“快樂節日”等,不斷總結出大帶小活動所折射出的教育價值。
活動反思:
本學期是孩子們在幼兒園里的最后一個學期,即將成為小學生的他們在之前的幾次活動中意識到自己的成長,很興奮,我設計此次活動是想以此讓幼兒從關心自己轉向關注他人,通過陪弟弟妹妹玩,為弟弟妹妹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來體驗做哥哥姐姐的自豪感。哥哥姐姐們還為弟弟妹妹們演唱了歌曲,背誦了兒歌,還給他們送去了自己親手繪畫的作品,就在今天的活動“大手牽小手”中,哥哥姐姐還帶弟弟妹妹參觀了幼兒園,平日里愛亂跑亂撞的軒軒不見了。他們在活動中,特別小心的牽著弟弟妹妹,嘴里還不停的說:“走樓梯要小心,眼睛看好,一個跟著一個走,儼然就是一個小老師的樣子,看著孩子們的進步,我們十分高興,活動后,我還引導孩子們思考:我們還能為弟弟妹妹做些什么呢?讓我們一起制度一個計劃吧。孩子們都想到了幫弟弟妹妹穿衣服、幫弟弟妹妹端飯、和弟弟妹妹一起做游戲等等,我把孩子們的這些想法都記錄了下來,接下來我們將聯系好小班的老師,引導孩子們分組去到小班執行自己的計劃,真正從活動中體驗自己是個姐姐了,可以幫弟弟妹妹做許多事。
《我是哥哥姐姐》教案 篇13
(一)環境創設
1、在主題墻上布置“歡迎大班小朋友”墻飾,可以有張開手臂、滿臉笑容的小朋友,有和藹可親的老師,讓孩子在環境中體驗到溫馨與快樂。
2、開辟“我的老師”主題墻飾,一是用照片或漫畫、畫像等形式展示班級三位老師的風采;二是將采訪中發現的老師工作的情景,用繪畫的形式進行表征,取名為“老師辛苦了”。
3、設置“我長大了”主題墻,內容可以包括:
我的出生照:將收集到的幼兒出生照片進行展示,請幼兒相互猜想,感知自己的成長。
我當哥哥姐姐了:引導幼兒將自己和弟弟妹妹的故事用照片、圖畫、符號等形式玩了什么游戲,幫助弟弟妹妹做了什么事情等。
(二)生活活動
1、引導幼兒熟悉新班活動室、寢室、盥洗室等,設計、認識新標志,討論、制定新的常規,并用符號進行表現,盡快融入新環境。
2、關心班級中共同的事情,主動幫助老師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培養幼兒的責任感。
3、與結伴班級開展“大帶小”活動。如:午餐后帶弟弟妹妹散步,午睡環節幫助弟弟妹妹穿脫衣服等。
(三)家園聯系
1、請家長關注幼兒園的環境變化,并利用接送幼兒的時間,鼓勵幼兒當向導,帶家長參觀幼兒園的環境布置,給予鼓勵和肯定。
2、家長與幼兒一起搜集關于教師節的來歷,社會上尊師重教的新聞資料等,增強家長與幼兒對教師的尊敬與熱愛。
3、鼓勵幼兒在家里也能帶領自己親戚、鄰居家的弟弟妹妹進行活動。
(四)教學活動
1、次主題一:開展活動“我的班級我做主”“愛發脾氣的菲菲”“拉拉鉤”“自然測量”“安全小衛士”等集體教學活動,使幼兒能根據歌曲中人物情緒的變化有表情的演唱,體驗與朋友和好、和睦相處的快樂。
2、次主題二:開展活動“我和我的老師”“訪問老師”“我的老師”“10以內數的比較”“我愛你”,使幼兒萌發師幼之間相互關愛之情,能大膽表達自己對老師的尊重和熱愛。
3、次主題三:開展活動“我從哪里來”“我是哥哥姐姐”“10以內單雙數”“清潔好幫手”“快樂椅子舞”等集體教學活動,讓幼兒學習照顧小班弟弟妹妹,對小班弟弟妹妹有同情心和責任感,掌握小班弟弟妹妹交往的方法,會恰當的表達關愛的情感。
(五)區域活動
1、美工區:“布置新教室”“大家一起畫”“做名片”“制作相框”“送給老師的花”“超級變變變”能夠與同伴繪畫的基礎上繼續創造性添畫,體驗與同伴合作繪畫的快樂。
2、益智區:“量一量”“猜猜數字兒”“有趣的單雙數”,運用掌握10以內自然數列的等差關系的數學知識進行推理游戲。
3、閱讀區:“閱讀與測量有關的圖書”“我和老師的故事”“寫給老師的信”“關于愛牙日的圖書”等,理解故事內容,能用連貫的語言講述和老師發生的故事。
(六)戶外活動
“我是小兵”“桌子游戲”“沙中探寶”“紅花獻給好老師”“好玩的梯子”“穿地道”“運小豬”“拖地板”等活動,積極帶領弟弟妹妹一起玩游戲,在交往、活動中嘗試自己解決遇到的問題,發展幼兒動作的協調、平衡性。
《我是哥哥姐姐》教案 篇14
生活活動:
1、進一步引導幼兒熟悉新活動室、寢室、盥洗室等,認識新的標志,提醒幼兒遵守新的常規。
2、鼓勵幼兒主動結交新朋友,享受與新朋友一起游戲的樂趣。
活動目標:
1、明確大班值日生的分工,勞動內容及工作順序。
2、知道應該認真做值日,有任務意識和責任感。
3、能夠將自己好的行為習慣傳遞給身邊的人。
4、鼓勵幼兒大膽說話和積極應答。
活動準備:
1、建立自然角、動物角。
2、餐具、文具、值日表、氣象記錄表等。
活動過程:
1、組織幼兒回憶中班值日內容,討論大班值日內容。
2、逐一討論各組值日內容、工作順序即怎樣做。教師做示范。
3、按組分工,確定任務和職責。
4、出示值日表,向幼兒介紹怎樣使用。
5、值日生上崗:氣象員記錄天氣并向小朋友預報;飼養員喂養小動物;衛生員檢查飯前洗手情況,負責餐前、餐后擦桌等清潔工作;播音員報告新聞并表揚班上的好人好事等。
戶外活動:學習啞鈴操。
重點指導幼兒聽音樂跟上節奏做動作;在隊形變換時,能記住自己的位置;初步學會動作。
區域活動:
棋類區:指導幼兒學習下圍棋,知道:
。1)兩個人依次下棋子,
。2)棋下在十字線上
(3)學習吃子。
活動反思:
升入大班,幼兒的情緒狀態明顯比小班好許多。他們很高興,又與同伴一起快樂的活動學習,同伴之間總有說不完的悄悄話,從他們內心發展的角度上來說,他們懵懂的心靈漸漸長大,所以更渴望別人關注他們,了解他們,更需要交到很多的好朋友,所以我們設計了這個主題-------我做哥哥姐姐了。
在教學活動中,幼兒都能積極參與,通過語言活動:《我升中班了》、《被澡盆卡住的熊》、《吹牛大王》和《讓我自己來吧》、《我做哥哥了》、《我來幫助你》,日常的交往中嘗試著友好的和同伴相處;在后面的友情辨析中能準確快速的評判出在日常生活中一些行為的對與錯。
我們在環境創設的過程中充分發揮幼兒主體性,在“給老師的祝!敝,幼兒把對老師的話讓爸爸媽媽記錄下來布置在主題墻;還自己動手來制作主題環境,如“朋友手拉手”,主題墻的上面是各種歡快表情,手拉手的好朋友,都是小朋友們自己通過繪畫、涂色到剪下來,生成的一組孩子們與老師手拉手,心連心的畫面,也是呼應了我們這個主題的思想。
在值日生勞動方面孩子們也都樂意為集體服務,擦桌椅、分碗筷積極主動。但個別幼兒做事不夠細心、耐心,需要家園配合加強勞動技能的指導,并鼓勵幼兒學習分工合作。
主題活動在繼續,孩子們對主題的了解在深入,這就需要老師的輔助更具體,家長的指導更專業化,這樣才能使我們的活動能夠進入高潮,主題活動也讓我們充分感受到家園合作帶來的巨大作用,家園合作使我們的活動、我們的班級更添生機也使幼兒園、幼兒和家庭走得更近。
《我是哥哥姐姐》教案 篇15
活動目標:
1、知道自己長大了,會關心小班的弟弟和妹妹。
2、嘗試用多種方法和小班弟弟妹妹進行交往。
3、幼兒能積極的回答問題,增強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
4、培養幼兒勇敢、活潑的個性。
活動準備:
1、本班幼兒在小班時的活動照片。
2、事先與小班聯系,和教師交流活動過程,共同確定活動場地。
3、提供幼兒結伴用的所需材料如玩具、折紙、球等。
活動過程:
(一)教師引導幼兒理解長大的含義。
1、教師和幼兒觀看照片,感受自己的變化。
"你們知道這是我們什么時候的照片?我們現在上大班了,有哪些變化呢?"
2、啟發幼兒說說自己的變化(如身高、體重、能力的變化)"我們長高了、變重了,還學會了許多的本領,現在是幼兒園的大哥哥大姐姐了,幼兒園小班、中班的小朋友都是我們的弟弟妹妹。"
。ǘ┙處熀陀變汗餐懻撆c弟弟妹妹友好交往的方法。
1、引導幼兒討論:我們要去關心小班的小朋友,怎樣認識他們呢?怎樣讓他們喜歡我們呢?
2、請幼兒介紹自己的想法,同伴間彼此分享經驗。
3、教師提出任務:"和一個弟弟妹妹交朋友,要知道他的名字,記住他的樣子,并讓他喜歡。"
。ㄈ┙處焼l大班幼兒和小班幼兒兩兩結伴,進行活動。
1、提出活動要求:在規定的范圍內活動,在活動中注意保護弟弟妹妹的安全,如發現弟弟妹妹遇到困難能及時幫助。
2、幼兒交流與弟弟妹妹活動的情況,談談自己是如何和弟弟妹妹相處的。
"你是怎么和弟弟妹妹玩的?你知道他叫什么了嗎?"
3、教師說說在活動中看見的情況,引導幼兒相互學習交往的方法。
4、請大班幼兒制作一樣小禮物送給弟弟妹妹,增進彼此之間的感情。
活動延伸:
1、繼續與結伴班級開展大帶小的活動。
2、在值日生勞動中增加公益活動。
活動反思:
在這一主題活動《我是大班哥哥姐姐》中,孩子對自己是大班小朋友非常自豪,通過四周的時間,孩子們適應了新的環境,他們自己動手,從構思、設計到操作,積極地參與了班級環境及活動區的布置,每一步都認真無比,他們把班級變成了自己的家,真正的成為了集體的主人喚醒了孩子們的創造力、審美意識。
主題活動中,為了讓幼兒了解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標志和規則,為了讓幼兒能走進生活、了解標志,我們開展了“認識標”、“找標志”、“收集標志”和“制作標志”的活動。特別地,通過語言活動《小鼴鼠過生日》,幼兒既發展了語言能力,又進一步感知了標志在生活中起到的重要作用,也學會看標志出行。經過活動的開展,幼兒對它們有了更多的認識,也懂得了要按標志進行活動。特別是在制作標志的過程中,幼兒能根據實際情況,為我們的班級和幼兒園制定了許多的標志,如:不扔紙屑、不摘花、不亂叫等標志?梢,幼兒真的走進了生活,懂得將自己的生活經驗運用到學習活動中。
在學習性活動上,本學期我們創設了語言區(江南書齋)、美工區(巧手工坊)、科學區(快樂加油站)、益智區(江南棋社)、特色區(印染坊)等活動,美工區是這個主題的重點,為了讓我們班的孩子們學會我們茶樓的操作,在美工區中我們投放了皺紋紙來制作茶葉,在活動中,我們示范了兩種茶葉的制作過程,一種是簡單的用皺紋紙搓揉成小球,一種向一個方向把皺紋紙條揉成紙條的方法,一開始,我以為成功率會很低,沒有幾個人會成功的,但沒想到,基本上我們每個孩子都成功了,連平時的皮大王也能安安靜靜的坐在一邊認真的操作。在益智區中,我們的重點是讓孩子們了解區域的規則,以及讓他們學習一些棋類的游戲規則。
在這過程中,我深切地感受到大班的幼兒思維活躍、有強烈的求知欲望和自信心,對于各種事情喜歡參與、創作,幼兒不斷地生成問題,解決問題,我們與他們一起共同參與,共同學習,既是活動的觀察者、記錄者,也是活動的支持者、指導者,通過不斷地提供材料,變化空間,傾聽幼兒、關注幼兒,使幼兒的積極性、主動性得到淋漓盡致地發揮。愿我們有更多的活動能走進孩子的心靈深處,為他們的成長提供有益的經驗,使他們對童年充滿快樂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