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下學期公開課科學教案(通用3篇)
小班下學期公開課科學教案 篇1
【設計意圖】
本節活動選自山東省幼兒園教育資源小班上學期主題一“幼兒園真好”。《綱要》中指出“幼兒的科學教育是科學啟蒙教育,重在激發幼兒的認識興趣、探究欲望。”而“小豬佩琪”又是孩子們生活中最熟悉最感興趣的動畫形象之一。所以活動開始教師和孩子們以豬媽媽和豬寶寶的身份出現在小豬佩琪的“嘟嘟農場”,并將此情景始終貫穿其中,能夠充分調動孩子們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小班幼兒是直覺行動思維向具體形象思維過渡期,所以教師為幼兒提供了直觀形象、鮮明生動、實用性較強的自制操作材料。活動過程中運用“游戲教學法”,為幼兒創設形式多樣的符合小班幼兒年齡特點的走、跑、跳、鉆等體育游戲,引導幼兒幫助“兔白白”儲存過冬食物。不僅培養幼兒幫助別人、互相謙讓、講文明懂禮貌的良好品德,同時達到了感知“1”和“許多”這兩個不同量的教育目標,還充分體現了科學領域與健康領域地有機整合和“在玩中學在學中玩”的教育理論。
【活動目標】
一、初步理解“1”和“許多”之間的關系。
二、能用語言正確地表述“1”和“許多”的關系。
三、能夠關注到周圍事物中“1”和“許多”的數量現象。
【活動準備】
蘋果樹、蘿卜卡片若干及農場情境等。
【活動重點】
初步理解1個、1個……合起來是許多;許多可以分成1個、1個……
【活動難點】
幼兒用語言正確地表述“1”和“許多”。
【活動過程】
一、情境導入,激發幼兒興趣
師:秋天是豐收的季節,讓我們一起去農場,幫助小動物們收果子吧。
二、在創設的“嘟嘟農場”情境中,引導幼兒認識“1”和“許多”,并初步理解“1”和“許多”的關系。
1、教師帶領幼兒走過“樹樁”,采摘“蘋果”。(引導幼兒認識“1”和“許多”,初步理解“1”和“許多”之間的關系。)
2、教師小結。幼兒走過一個一個的樹樁,最后走過了許多樹樁。1個1個的蘋果合起來形成了許多個蘋果。
3、幼兒走過“水溝”,拔“胡蘿卜”為“兔白白”儲存過冬食物。(引導幼兒進一步理解“1”和“許多”之間的關系,嘗試用語言正確地表述“1”和“許多”。)
4、教師小結。1個、1個……合起來是許多;許多可以分成1個、1個……
三、生活拓展,引導幼兒主動發現周圍事物中“1”和“許多”的數量現象。
出示課件,幼兒表達。
引導幼兒尋找周圍事物中更多“1”和“許多”的數量現象。
【延伸活動】
在科學區中,教師設置“1”和“許多”的物品若干,讓幼兒進一步感知、發現“1”和“許多”的數量現象。
小班下學期公開課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的:
1、 初步認識空氣和皮球的關系。
2、 享受集體做游戲的樂趣
3、 發展探索精神。
4、通過觀察、交流與討論等活動,感知周圍事物的不斷變化,知道一切都在變。
5、能積極地與同伴交流自己的發現,激發進一步探索事物變化的愿望。
活動準備:
皮球、氣球、打氣筒。
活動過程:
1、出示未充氣的皮球和充了氣的皮球,讓幼兒觸摸和辨認,說一說它們兩個有什么不一樣。
2、啟發幼兒想辦法怎樣給未充氣的皮球充氣。
3、老師示范用打氣筒給皮球充氣,讓幼兒感受皮球在充氣過程中的變化,并說說皮球為什么鼓起來了,里面有什么。
4、老師再出示未充氣的氣球,請幼兒說說它的玩法。然后給氣球充氣,老師協助用橡皮筋把口扎緊,讓幼兒嘗試接拋氣球。
5、解開橡皮筋,放開氣球,讓它飛出去。(在這個階段勿須深入解釋,只當作一種游戲,引發幼兒的興趣。)
6、請幼兒也來玩放氣球的游戲。給每位幼兒分發一個充了氣的氣球(不必充得太大),請幼兒用手捏緊,然后一起放開,看看誰的氣球飛得最遠。
總結分享
請幼兒雙手圍圈,表現氣球在充氣過程中的變化。
活動評價:
1、對活動感興趣,能大膽講述自己的觀點。
2、知道氣球充氣前后的變化。
教學反思:
基本完成了本節課預設的教育教學目標,幼兒對老師的提問積極響應,與老師的互動很好。老師的有些引導還不夠到位,要多讓幼兒表達,以后上課要多注意對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
小百科:鳥兒展翅一飛,直沖云霄。比喻平時沒有特殊表現,一下做出了驚人的成績。
小班下學期公開課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感受襪子的不同用途和特征,逐步形成“雙”的概念。
2、大膽表達自己生活中的經驗,常試自己整理襪子。
3、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4、培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在活動中大膽創造并分享與同伴合作成功的體驗。
活動準備:
各色襪子若干、小箱子數個。
活動過程:
1、出示盒子,猜測,導入課題。里面有什么?為什么?
2、觀察、觸摸、聽聲,感知襪子的外部特征。
3、感受襪子的不同用途。
4、通過對比,逐步形成“雙”的概念,并且知道襪子要大小匹配。
5、以情境引導幼兒整理襪子。
6、延伸活動:洗襪子。
活動反思:
襪子是我們小朋友最親近的“好朋友”,幼兒對它非常熟悉。襪子是孩子很熟悉的生活物品,充滿了豐富的藝術美感,又易于孩子觀察、體驗、創作和欣賞,所以非常適合小班幼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