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花》優秀教案(精選2篇)
《雨花》優秀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雨”是大自然中的一景。音樂可以惟妙惟肖地表現各種各樣的雨景:沙沙的小雨,嘩嘩的大雨,乃至狂風暴雨……它帶給人們無限遐想,我們則從音樂中感受到各種各樣的聯想與想像,獲得精神上的愉悅
2、用自制樂器等創作自己的音樂作品——主題為“雨”。
3、進一步唱好二聲部合唱。
教學安排:
三課時
第一課時:唱《踩雨》;聽《踩雨》
第二課時:聽《雨滴》;唱《雨中》
第三課時:聽《暴風雨》;創作“雨”的命題音樂。
第一課時
一、表演《踩雨》?
1、夏日的雨聲——沙沙沙;赤著腳丫踩在雨中——叭叭叭。這聲音能構成美妙的音樂嗎?請聽歌曲《踩雨》
2、聆聽范唱
誰能模唱開始的兩小節“沙里格沙”?說明他既非常認真地聽,又代表他的記憶力非常強?
3、我相信全體同學能自學唱出前面12小節曲調,注意輕聲唱,不要影響周圍同學。
4、聽鋼琴彈接下去的8小節。尤其是這8小節中的最后兩小節曲調,有些難度,有一個什么節奏?
5、把歌曲的20小節曲調連起來唱一唱
6、最后8小節曲調很容易,但注意有兩小節稍有變化,要看仔細,唱準確。7、要帶著歡樂、活潑的心情,表現在夏天的雨中玩耍的情景,唱好這首歌。并用自制的下雨音響為歌曲伴奏
8、誰在夏天的雨中踩過雨?說說你當時的心情?
9、我們大家想像一下當時的情景,作為一次藝術實踐活動,輕松地、甜美地唱一唱。
10、小結:“沙沙沙、叭叭叭”這是多么美妙的音樂呵!
一、聽《踩雨》
1、這首歌曲與本課表演的《踩雨》是同一內容,(同一詞作者)但由于作曲者不一,所以歌曲的構思、風格也不一。如果說前者是幾個人在玩踩雨的話,那么這首歌則是一群人在踩雨。
2、欣賞《踩雨》
設問:歌曲表現出怎樣的情景?什么地方能產生回聲?
3、再次欣賞《踩雨》
談話:聽了兩遍《踩雨》,也唱過了另一首《踩雨》,能說出他們的同工異曲之奧妙嗎?
4、選擇打擊樂器及自制樂器,邊欣賞歌曲邊輕輕為歌曲伴奏
5、小結:不同人群的“踩雨”,不同的樂趣所在。
第二課時
一、聆聽《雨滴》?
1、主題名稱導入:我們用歡快的歌聲,表現了雨花,鋼琴是怎樣描繪雨滴聲?
2、初聽樂曲的第一主題片斷。
你能聽出鋼琴彈奏的雨滴聲嗎?
3、誰愿意到鋼琴上來試試彈奏這雨滴聲?
4、欣賞樂曲第一樂段
設問:這一樂段給你什么感受?
5、欣賞樂曲第二樂段
設問:這中間樂段在情緒上與第一樂段對比起什么變化?
6、介紹肖邦創作背景及生平。(見樂曲分析)?
7、聆聽全曲。如果班級中有學生能演奏此曲,請她(他)來演奏,效果更佳。
8、小結:雨滴帶給人們遐想……
二、表演《雨中》?
1、這是一首帶有通俗音樂風格的校園歌曲
2、看著歌譜聽一遍范唱
3、用不同的顏色把相同的節奏與相同的曲調涂上,這樣便于學唱
4、再聽一遍范唱。要求各聲部的同學跟錄音的范唱哼唱自己聲部的曲調
5、分聲部自學曲調
(1)把全歌分為兩個部分:前16小節為第一樂段,其余是第二樂段,分樂段自學。學好第一樂段,鞏固第一樂段。再學第二樂段
(2)跟伴奏音帶唱二聲部曲調。教師可參與第二聲部給予支撐
6、因為歌曲是表現學生自己的生活,學生很容易投入。要求學生以身臨其境的感覺,輕松活潑、風趣地表現歌曲,以表達校園的多彩生活。
第三課時
一、聆聽《暴風雨》
1、復習四年級(上)《羊腸小道》的第一部分
設問:這段音樂你們聽到過嗎?它的名稱是——?內容是——?
師生回憶四年級(上)《回聲》中及聆聽過的《羊腸小道》
2、出示教學標題——暴風雨
這段欣賞曲是繼四年級聆聽的《大峽谷組曲》的第五樂章
3、初聽第一部分
從樂曲的旋律中聽到了你熟悉的主題嗎?
從本樂曲的標題名稱中,你認為這段音樂是描寫了怎樣的場景?(暴風雨前的寧靜)?
4、初聽第二部分
從這段音樂的音響中,你想像是怎樣的場景?(狂風暴雨、電閃雷鳴)?
5、聆聽全曲(第五樂章)
要求:邊聽邊用神態動作……表現你對音樂發展過程的感受
6、小結:這與《踩雨》、《雨中》就不一樣了,是暴雨了,但還是表現了雨的主題。音樂的表現變化無窮。
二、創作活動
1、根據本課內容學到的“小雨”、“大雨”、“暴雨”……各人找自己伙伴或單獨發揮自己的想像,創作音樂——命題創作
2、構思:?
從命題出發構思內容框架。根據框架選用素材進行創作
3、因為是命題的自由創作,所以各種形式不限
如:用各種音響的先后交織出現,組成一幅《狂風暴雨》;再如:用數首表現“雨”的歌曲串聯起來,加上打擊樂器、串聯詞等。還可以小品形式、藝術造型、舞蹈等等各種藝術形式進行創作
4、創作展示。
《雨花》優秀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認識本課“諒、誘”等5個生字,會正確書寫“偷、請、躲”等9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理解詩的內容,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過程與方法目標:
1、繼續進行自主識字,提高學生隨文理解詞意的能力,同時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2、通過朗讀詩歌,指導學生邊讀邊想象,增強對詩歌的理解,培養學生的想象力。調動起學生的生活積累,引起情感的共鳴。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感受詩人豐富的想象,感受詩的美,受到美與情感的熏陶。
策略與方法:
合作交流,讀中感悟。
教學難點:
掌握課文中重點字詞,會讀會寫會用;體會課文中帶雨的花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學生準備:
預習課文,自學生字,遇到不懂的記下來。
教師準備:
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解釋課題。
1、同學們,花兒很美,每個人都很喜歡。那帶雨的花兒怎樣呢?(學生暢所欲言。)
2、多美的花兒呀,這首詩歌圍繞帶雨的花兒都寫了什么呢?讓我們走進詩歌,找一找,尋一尋。(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帶著自己的問題自由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用喜歡的方式解決,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
2、用課件出示文中的生詞,指名讀,開火車讀。
3、用各種形式理解文中詞語。
如:“誘餌”等詞語可以利用圖片進行理解。
如:“盡情”、“香甜”、“原諒”等詞語可以結合詩中的具體語境來理解。對于其他詞語可以師生共同解決。
4、檢查讀文情況:
教師指名學生按自然段讀課文,聽者可以習慣性的進行評價。
第二課時
三、再讀課文,深入品味
1、教師引導學生再讀課文,邊讀邊想:讀完課文后,你認為“我”是一個怎樣的孩子?勾畫有關的重點詞句。
2、引導學生交流讀后的感受、印象。
3、引導學生抓住自己觀點的支撐點,即文中語言文字來品味。
重點引導學生想一想自己有哪些體驗和詩中的“我”是一樣的,比如你有沒有偷偷跑出去玩耍的經歷,玩得怎么樣?開心嗎?要回家的時候你擔心大人責備嗎?
4、整體回顧全文,美讀中品味詩中所蘊涵的情感。
四、記憶字形,指導書寫
1、認讀本課生字卡片,組詞,并說句子。
2、小組討論如何記憶字型,如何把字寫好看。
3、指導重點字“躲”、“誘”、“叔”的書寫。
4、學生獨立描紅書寫。
五、拓展延伸,積累實踐
小練筆:回到家里,“我”會挨媽媽一頓罵,甚至一頓打嗎?如果你是那位媽媽,你會怎樣對待孩子呢?代替媽媽給孩子寫幾句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