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節》優秀教案(精選7篇)
《關節》優秀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對自己的身體感興趣,喜歡探索身體的奧秘;
2、幼兒通過運動感知關節的部位及其作用,懂得保護關節的重要性。
重難點:
探索身體運動的奧秘,感知關節的構造、作用,懂得保護關節。
教學準備:
1、電腦一臺,教學課件三個(心臟、血液循環、關節構造),骨骼掛圖一張,紙寶寶圖一張,幼兒用書人手一本,彩筆若干;
2、與保健醫事先了解有關關節的基本知識(該教學前已進行了認識大腦、骨骼的相關教學);
3、教學前讓幼兒在戶外盡情游戲。
教學過程:
一、談話教學引入主題。
1、提出問題,引發幼兒講述。
“你玩了什么?”“你身體什么地方動了?”
2、游戲“畫圈圈”。
出示“紙寶寶”,請幼兒尋找身體中會動的部位,并用筆在“紙寶寶”的身上圈出會動的部位,教師巡回指導。
二、引導幼兒體驗、探索關節,并感知關節的作用。
1、游戲“動一動”。
教師指“紙寶寶”畫圈的部位,同時幼兒做出相應的動作反應。
教師小結:今天,你們發現人身上有許多部位都會動,就是因為這些部位會動,所以我們人的身體很靈活,樣樣事情都會做。
2、教師提問,引導幼兒討論。
“是什么能讓我們身體部位運動呢?”幼兒展開討論。
教師小結(以手臂為例):原來,手臂除了有皮膚、肌肉之外,里面還有骨骼,在骨骼與骨骼相連接的能夠運動的部位,我們叫它關節。(豐富詞:關節)
三、演示課件,認識關節的構造。
1、引導幼兒觀察關節的基本構造。
教師介紹關節的基本構造,豐富詞語:關節窩、關節頭、關節囊、關節腔、關節軟骨。
2、找“關節”,請幼兒找找身體上的關節部位。
教師及時給予肯定,使幼兒初步了解關節部位名稱:腕關節、肘關節、肩關節、膝關節、踝關節等。
出示骨骼娃娃,引導幼兒深入了解各關節在人體的位置。
四、討論如何保護關節。
教師:“我們怎樣愛護關節娃娃呢?”幼兒討論。重點教育幼兒在教學中注意安全,保護關節;平時多吃鈣制食品,給關節補充足夠的營業。
五、探索人體中除了關節外還有哪些部位會動?身體會動真好啊,身體除了我們看得見的地方會動,還有許多看不見的地方也會動
六、幼兒分組教學,教師巡回指導。
A組、操作電腦,觀賞身體中會動部位的課件(心臟、血液循環、關節構造課件);
B組、操作“骨骼娃娃”,由保健幼兒問題;
C組、觀察人體骨骼圖,找關節。
《關節》優秀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 學習人體上肢各關節的名稱,感知關節與人體教學的關系。
2、 引發幼兒對人體的好奇心,發展幼兒探索科學的興趣。
教學準備:
錄音機磁帶、各色絲帶若干、體現上肢運動的體育用具若干、森林背景圖等。
教學過程:
一、幼兒玩體育用具
1、幼兒聽音樂進入場地。
師:今天天氣真好,我們到森林里去玩吧!我們先把鞋帶系好,褲子也穿高點,把扣子也扣好。出發。(聽音樂前進)師:森林真漂亮。這里有好多玩具,小朋友們快來玩。(幼兒自由選擇)
2、幼兒自由玩體育用具。
教師參與幼兒玩樂,并設置各種阻礙關節教學的玩法,讓幼兒操作體驗。
師:聽,什么聲音,是不是危險動物來了,我們趕緊放好玩具躲到森林里去(熊出場)
二、學習上肢各關節名稱
1、熊出場,歡迎小朋友到森林來做客熊:剛才森林里那么熱鬧,讓我來找找有誰。
2、熊向小朋友了解玩了什么,進行各關節名稱的學習。
熊:剛才你們那么熱鬧干什么?
熊:你玩皮球了,拍給大家看看。拍的真好,我們也來學一學。
熊:我們換一種方法來玩玩,請小朋友拿出一只小手緊握另一只小手的手腕處,我們再來拍拍皮球。
熊:你們喜歡那一種玩法?為什么?
熊:如果用力握著我們的手腕,手就不靈活了,那么讓手腕轉動的位置叫什么呢?(告訴幼兒叫腕關節,師幼教學該關節)以同樣的方法學習其他關節。
3、小結所學的關節名稱,并要求幼兒回家同家人一起找一找人體還有什么關節。
三、音樂游戲"機器人"
1、游戲規則:幼兒聽音樂做機器人走路或運動肢體動作,并把絲帶作為獎勵物品授予幼兒。
2、游戲進行數遍第一遍游戲:請個別"機器人"展示自己肢體動作,全體幼兒學一學,說一說什么關節在運動。把絲帶獎給"機器人"。
第二遍游戲:"機器人"拿下頸上的絲帶綁在某一關節處,相互說一說。
第三遍游戲:請個別"機器人"告訴大家什么關節受傷了,用白絲帶綁上。
四、兒歌游戲《拇指歌》結束。
附:《拇指歌》
大拇哥,二拇哥,小手腕兒搖搖張老三,李老四,胳膊肘兒彎彎王家老五小弟弟,小小肩兒繞繞
《關節》優秀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了解關節在人體中的重要作用,從而形成保護肘關節的意識。
2、知道保護肘關節的方法。
3、了解主要癥狀,懂得預防和治療的自我保護意識。
4、發展身體協調性。
5、鍛煉平衡能力及快速反應能力。
教學準備:
關節的圖片或模型。
教學過程:
一、認識關節,了解關節的作用。
1、提問:為什么我們的手臂能彎曲?手指能靈活地教學?
(了解詞:關節。知道關節能使手臂彎曲、手指教學。)
2、教師出示關節模型,并演示關節運動的情況。
3、提問:如果人沒有關節會怎樣?
4、找一找,人體中哪些地方幼兒關節?
說說各個部位的關節名稱。
5、小結:身體中有許多關節,因為這些關節,才能使我們做各種動作。
二、故事講述
明明和麗麗去公園玩。明明在前面跑,麗麗在后面追,只聽到“哎喲”一聲,麗麗腳下一滑,跌下去雙手撐地。明明跑過去抓麗麗的手用力一拉,把她拉起來。突然,麗麗捂住肘關節大叫起來“哎喲!疼死了。”回家后還一個勁地喊手臂痛,連碰都不能碰。
提問:為什么麗麗喊痛?
續講故事:媽媽帶麗麗到醫院檢查,這才發現麗麗的肘關節脫位了。
提問:麗麗的肘關節怎么會脫位的?
小結:不能用力猛拉手臂,否則關節容易脫位。
三、保護肘關節
我們平時哪些動作不能做?
(幫助幼兒知道拔河、吊手臂等動作不能做。)
《關節》優秀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對自己的身體感興趣,喜歡探索身體的奧秘。
2、幼兒通過運動感知關節的部位及其作用,懂得保護關節的重要性。
3、能根據指令做相應的動作。
4、喜歡與同伴合作,體驗運動的挑戰與快樂。
活動準備
1、課件-心臟、血液循環、關節構造
2、課件-骨骼掛圖
3、幼兒用書人手一本,彩筆若干。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主題。
1、提出問題,引發幼兒講述。
你玩了什么?
你身體什么地方動了?
2、游戲“畫圈圈”。
(1)出示“紙寶寶”,請幼兒尋找身體中會動的部位、
(2)用筆在“紙寶寶”的身上圈出會動的部位。
教師巡回指導。
二、引導幼兒體驗、探索關節,并感知關節的作用。
1、游戲“動一動”。
(1)教師指“紙寶寶”畫圈的部位,同時幼兒做出相應的動作反應。
(2)小結:今天,你們發現人身上有許多部位都會動,就是因為這些部位會動,
所以我們人的身體很靈活,樣樣事情都會做。
2、教師提問,引導幼兒討論。
(1)幼兒展開討論:
是什么能讓我們身體部位運動呢?
(2)小結(以手臂為例):原來,手臂除了有皮膚、肌肉之外,里面還有骨骼,
在骨骼與骨骼相連接的能夠運動的部位,我們叫它關節。(豐富詞:關節)
三、演示課件,認識關節的構造。
1、引導幼兒觀察關節的基本構造。
教師介紹關節的基本構造。
豐富詞語:關節窩、關節頭、關節囊、關節腔、關節軟骨。
2、找“關節”,請幼兒找找身體上的關節部位。
(1)初步了解關節部位名稱:
腕關節、肘關節、肩關節、膝關節、踝關節等。
(2)出示骨骼娃娃,引導幼兒深入了解各關節在人體的位置。
四、討論如何保護關節。
1、教師:我們怎樣愛護關節娃娃呢?
2、幼兒討論。
教育幼兒在活動中注意安全,保護關節,平時多吃鈣制食品,給關節補充足夠的營業。
五、探索人體中除了關節外還有哪些部位會動?
身體會動真好啊,身體除了我們看得見的地方會動,還有許多看不見的地方也會動
活動反思:
因為孩子對關節很生疏,所以我利用有趣圖片找到關節,并理解關節的作用,以及怎樣去保護關節,實現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需要改進的地方有很多,比如,應準備一張人物關節圖,這樣更能引起孩子學習的興趣。
《關節》優秀教案 篇5
幼兒進入大班后,運動能力不斷增強,動作更趨靈活,但對身體關節的作用及保護方法了解很少,特別是冬天的教學中容易造成運動中關節拉傷、摔傷和碰傷。由此,通過有趣的關節游戲,關節表演等內容,使幼兒知道關節對人體教學的作用,學會在運動中保護關節的方法。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認識身體中的常用關節。
2、情感目標:知道關節對人體教學有重要作用,懂得孝順父母,為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
3、技能目標:學會簡單的保護關節的方法教學重點、難點認識身體中的常用關節,學會簡單的保護關節的方法教學準備紙筒若干,機器人兩個,幼兒游戲中玩耍需要的光碟,人體模型。
4、對科學教學感興趣,能積極動手探索,尋找答案,感受探索的樂趣。
5、培養幼兒觀察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教學過程
基本環節:音樂:小毛驢進場基本環節
一、(助教扮的機器人在門外敲門)很重的敲門聲,小朋友們上位,機器人進來。
(1)向小朋友們道歉;與小朋友們一起表演節目;
(2)引出機器人和我們的不同,
(3)請工程師把機器人改造得更靈活。
二、利用人體模型講解關節
(1)教師講解,讓小朋友找自己身上的關節
(2)請小朋友找老師身上的關節,找到的小朋友在關節處粘一個標記。
三、探討關節的作用。有了這些關節人體才能怎樣?沒有這些關節人體又會怎樣?;引導幼兒結合生活體驗關節的重要作用。
(1)請小朋友一手按住下巴一手捂住額頭,知道關節的動與不動。
(2)請一個教師上來表演,閉合下巴關節,引出此關節可以說話吃東西。
(3)請幾個小朋友上來戴上紙筒吃蘋果,知道肘關節可以彎曲。
(4)請機器人和小朋友比賽運球引出關節可以讓我們更靈活。
通過以上表演總結我們人體如果沒有關節就不會說話,不會吃飯,行動起來就很不靈活方便,所以說關節對我們是很重要的,我們要保護好關節。
5、保護我們的關節。關節對我們這么有用,我們要保護好它們,不要讓關節拉傷或者扭傷了,不要推撞小伙伴,老師把小朋友玩耍的情況錄下來,看看誰沒有保護好他們的關節,并且請他們以后改正。
6、改進了的機器人進場。啟發幼兒觀察現在機器人和剛才機器人的不同點,機器人邀請小朋友(自選紙筒套在身體的關節處)一起跳舞。
這節課中,我覺得我的教學提問較之前有了很大的提高,提問的效果也很好。可以說在大家的討論下,提問的有效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幼兒不僅會說了,而且還更會問了。這樣的自由探索教學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力,也激發了他們的學習熱情。孩子們在輕松、愉快地氛圍中,發揮了他們在教學中的主動性,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發展。
《關節》優秀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通過探索發現關節的有趣和有用。
2、能積極參與活動,知道在活動中要保護關節。
3、愿意觀察和探索,能主動說出自己的發現。
4、學習控制自己的情緒,難過或疼痛時不哭。
5、學會在日常生活中保持樂觀的情緒,逐漸養成樂觀開朗的性格。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
跳響板6副、皮球6個、沙包6個、夾板若干、音樂磁帶
2、幼兒經驗準備:
(1)會拍球
(2)初步知道在運動中如何保護身體。
活動過程:
1、幼兒自由選擇體育器械鍛煉,體驗關節的運動。
(1)身體各部分的準備。
(2)幼兒自由玩體育用具。
2、教師引導幼兒發現關節
(1)師:你玩了什么?你是怎么玩的?玩的時候身體什么地方在動?
(2)組織幼兒討論:運動時為什么腿、手、胳膊能動起來的呢?
(3)師:你們知道什么是關節嗎?身體上哪些地方有關節?
(4)教師小結:人體上有很多關節,是關節讓我們身體的各個部位動起來的。
3、引導幼兒感知關節與人體活動的關系。
(1)游戲“動一動,扭一扭”:教師出示關節娃娃,請幼兒做一做自己喜歡的動作,讓關節娃娃學一學,其他的小朋友也一起來做一做他的動作。
(2)每組提供一個關節娃娃,讓幼兒看一看關節娃娃做動作時身上那些關節在動。
(3)發現關節能夠彎曲的有趣特點。
4、游戲“機器人拍球”,引導幼兒體驗關節的重要性。
(1)幼兒雙臂套紙筒,教師發出口令,幼兒進行拍球,看誰在規定的時間內拍的球多。
(2)引發討論:為什么不帶紙筒拍的快,帶了就拍的慢呢?
(3)教師與幼兒共同總結:人體如果沒有關節行動起來很困難,有了關節活動起來很靈活方便。關節對人體活動和運動有很重要的作用。
5、引導幼兒通過交流.初步了解在運動中怎樣保護關節。
(1)師:我們做任何事都離不開關節的幫助,關節對我們的活動這么重要,那我們在運動中要怎樣保護關節呢?
(2)師幼共同小結:我們在運動時,要用正確的方法和姿勢,劇烈活動前還要進行準備活動,活動時注意不硬拉、拽同伴的胳膊,不推撞同伴;保護我們的關節不受傷害。
活動反思:
通過平時對孩子們的觀察,發現他們對自己的身體是非常感興趣:喜歡對著鏡子做千奇百怪的動作來自娛自樂;在運動時時常會問“人的手臂、腿為什么能動呢?”為此我想到了孩子們既熟悉而又陌生的“有趣的關節”這一以科學為主要領域的綜合主題活動。課后反思如下:
1、通過幼兒自身的活動和應用現代多媒體教學,讓幼兒在趣味濃厚的游戲中去探索發現關節、認識關節及了解關節在人體中的作用,認識關節的重要性。比如,游戲動起來,讓幼兒在游戲中發現關節,并用不同的標記表示,這一標記的設計,不僅讓幼兒感受到了關節所在的不同位置,也讓幼兒在用語言描述時易于表達。
2、讓幼兒了解自己,滿足幼兒探索自身奧秘的興趣,從而激發幼兒對人體奧秘的探究欲望,提高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比如,第四環節和第五環節,通過實踐活動“不彎曲指關節拿糖果”讓幼兒親身體驗到了關節的重要。通過對圖片中不同行為的判斷,知道怎樣保護關節。
3、本次活動適合大班幼兒,整個活動以游戲為主,以幼兒為主體,孩子們都能積極參與,興趣濃厚,課堂氣氛活躍。
4、通過實踐活動,發現也有不足之處。比如,幼兒對各個關節的名稱有點陌生,可能是第一次學習,關節的名稱有點多了,以至于幼兒有些混淆。我想應該設計第二課時加以鞏固,設計多個游戲,用游戲的方式來引導幼兒,啟發幼兒自主回答出相應的關節名稱,加深幼兒的印象。
《關節》優秀教案 篇7
【設計意圖】
幼兒進入大班,運動能力不斷增強,動作更趨靈活,但對身體關節的作用及保護方法了解很少,容易造成運動中關節拉傷、摔傷和碰傷。本活動通過幼兒自身的活動和有趣的關節游戲、關節表演等內容,讓幼兒在趣味濃厚的游戲中去發現"關節"、認識"關節"及了解"關節"在人體中的作用,提高自我保護意識,學會在運動中保護關節的方法。
活動目標
1.了解主要癥狀,懂得預防和治療的自我保護意識。
2.積極的參與活動,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
一、活動內容健康活動:
會動的關節
二、活動目標
(一)通過有趣的游戲活動,探索身體上的部分關節,知道關節能使身體彎曲。
(二)知道保護關節的簡單常識。
三、活動準備
(一)教師事先在手上畫好"親親一家人"
(二)知識準備:幼兒初步了解四肢各部位的名稱(如肩膀、胳膊、膝蓋、手腕等)
四、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師幼問好。
2.談話導入。
師:拇指是爺爺,胡子一大把;食指是奶奶,帶著老花鏡;中指是爸爸,排隊站中央;無名指是媽媽,笑著把我夸;小指就是我,聰明又可愛;五指握握緊,親親一家人。
(二)基本部分
1.認識關節。
師:剛才呀,老師看你們和這一家人打招呼的時候,小手一彎一彎的動得可靈活了,真奇怪。我們的手指頭為什么會彎曲呢?
教師邊講邊示范:原來,手臂除了有皮膚、肌肉之外,里面還有骨頭,在骨頭與骨頭相連接的能夠運動的部位,我們叫它關節。
2.找找身上主要的關節,并學習其名稱。
(1)幼兒尋找身上的主要關節。
(2)出示人體關節分布圖,學習關節名稱。
人體主要的關節有指關節、腕關節、肘關節、膝關節、踝關節、趾關節、肩關節、髖關節等。
(3)師引導幼兒體會各關節的作用。
師引導幼兒聳聳肩,轉轉手腕,伸伸手指,彎彎胳膊,扭扭腰等,讓幼兒體會關節可使身體彎曲的作用。
3.認識關節的作用及重要性。
(1)出示情境圖,引導幼兒找出哪些關節參與運動了。
(2)引導幼兒討論關節對人體運動的重要性。
4.討論怎樣保護關節。
(1)幼兒觀看圖片,師引導幼兒說說這樣的行為會導致什么后果。
(2)師幼總結保護關節的方法。
師:那我們該怎樣保護我們的關節呢?
師:因此我們平時時多吃鈣制食品,給關節補充足夠的營養;要經常鍛煉身體,鍛煉的時候不能太用力,以免損傷我們的關節;活動時注意不硬拉、拽同伴的胳膊,不推撞同伴;體育活動中注意互相躲閃,避免摔傷;跳躍或提拿重物時注意保護好自己的關節,不使關節拉傷或扭傷。
(三)結束部分讓關節動起來吧!——師幼做韻律操。
五、活動延伸探索人體中除了關節外還有哪些部位會動?
教學反思:
這節課中,我覺得我的活動提問較之前有了很大的提高,提問的效果也很好。可以說在大家的討論下,提問的有效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幼兒不僅會說了,而且還更會問了。這樣的自由探索活動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力,也激發了他們的學習熱情。孩子們在輕松、愉快地氛圍中,發揮了他們在活動中的主動性,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發展。